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记录片日本2018

主演:远藤宪一

导演:NHK

播放地址

 剧照

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剧照 NO.1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剧照 NO.2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剧照 NO.3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剧照 NO.4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剧照 NO.5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剧照 NO.6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剧照 NO.13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剧照 NO.14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剧照 NO.15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剧照 NO.16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剧照 NO.17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剧照 NO.18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剧照 NO.19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2-22 20:31

详细剧情

  中国深圳郊外的龙华新区,有一处大型职业介绍所“三和人才市场”。  周围小巷内,残破建筑物林立,廉价网吧、旅馆、杂货店等百余家店铺鳞次栉比。众多年轻人或在网吧内瞌睡,或露宿街头。  本片在绚丽奢华的中国硅谷-深圳,倾听从社会底层支撑着制造业大国的人们的心声,关注在希望和绝望之间挣扎的年轻打工者们的现实。(kamonka)

 长篇影评

 1 ) 在结构性不公平下,谁也无权指责别人不努力

鸡汤之所以令人讨厌,不是人不应该努力,而是不应该将人生所有的不幸都归结为不努力上。鸡汤的假设性前提是,人只要努力就什么都可以实现,而之所以没有实现,原因只能是你还没有足够地努力。可是我们知道,“足够”这个词不是一个准确的评价保准,什么才是足够,努力到什么程度才叫足够,根本没有一个可靠的标准,所以大家只能根据结果来看:你成功了,那你就是足够努力了,你没有成功,那你就没有足够的努力。

可是任何一个理性的人都知道,成功的因素很多很多,努力绝不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如果不考虑涉及成功的其他的更为重要的因素,单单地将努力单独拎出来说事儿,这不只是坏,而且还很愚蠢。鸡汤简单将成功与否归结为个人努不努力,这是把世界简单化了。世界不是比拼个人努力程度的竞赛场,不是你比别人努力十倍,你就会获得比别人多十倍的收获,不是这样的,更多的时候是你努力十倍你连一倍的收获都得不到。片面强调个人的努力,是忽略了世界的复杂性。努力很重要,但也没有重要到能无视其他因素的地步。

很多人的贫穷和与贫穷相伴而生的失败,并非个人不努力的结果,很多情况下它更像是一个结构性不公平所引发的连带效应。如果说成功意味着财富和机会的话,那么流窜在三和人才市场的广大青年则彻彻底底是一群失败者:贫困,没有出路,甚至连希望都没有。你很难用鸡汤文里的那一套东西来指责他们不努力,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你根本不能用努力或者不努力来形容他们。努力是要能预期到好的结果,或者至少有好的结果的可能性,但这帮人就连这种可能性都没有了。他们屡试屡败,不是被骗就是被剥削,一切努力换来的不是生活的向好,而往往是更深的绝境或者死胡同,他们就像是被命运斩断旅路途的流亡者,没有道路,唯有漂流。

前一段有个词非常流行,叫“人口红利”。多年以来,我们一直搞计划生育,小学中学的课本里都说计划生育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所以就在脑中很自然地觉得,在中国人多是负担。所以当第一次听到“人口红利”的时候,方才意识到,奥,原来人多还是有好处的。政府说“人口红利没了”,合着怎么多年来,经济发展靠的还是人多,可既然靠的是人多,那干嘛还说人多不好呢?

最近这两年,因“人口红利没了”的缘故,所以又放开了二胎,由原来的只允许在合适的时间生一胎,现在变为鼓励大家都生二胎。听说有的地方在新婚夫妇登记结婚或者第一个孩子上户口的时候要先交几千块钱,以后生了二胎,这钱还还给你,如果没生,这钱就不换了。听到这个我忍不住想,当年因为生了二胎而被掀了屋顶的人,现在看到别人因不生二胎而被罚了钱,会不会有仿佛走错了人间的感觉呢?

生与不生,这背后有一套非常强硬的逻辑,就是人是我的工具,我需要的时候就多生,我不需要的时候就少生,人是为某个别的宏大的目标服务的,这个目标被修饰为正义,其他一切与此目标不相符的当然就是不正义。三和人才市场的广大青年在某种程度时就是中国——人为工具——这一逻辑的最突出的体现。没有经历或见证过哪些支起“人口红利”的人群的生存状况的人很难理解“人口红利”背后所隐藏的心酸和暴力,大家可还记得农民工工资的拖欠问题才解决几年?

90年代初中国制造业崛起,由此带动了整个内陆中国的农民工打工热潮,这群人背着麻袋来到城市中,干最苦最累的活,拿的却是最少的钱,而且没有社保没有医保甚至没有工伤赔偿,连能不能要回来工资都成问题,所以前几年央视春晚才不断有农民工讨要工资的节目。为什么会有这类节目?因为这种现象普遍,而且刚刚得到解决,所以说中国农民工群体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干活是没有工资的。他们将青春和力量贡献给了祖国和城市,可祖国和城市回报给他们的却是满是疾病的身体和衰落的乡村。农民工的故乡,中国农村的衰落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资源的流逝有莫大关系,他们离开乡村前往城市,本以为在城市中能谋得立锥之地,最后却发现连小孩上学这事儿都办不到,失望,痛心,无可奈何。

提到中国制造,我们总是联想那些天大的工程,那些瞩目的成就,那些庞大雄厚的企业,没有人会想到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和建筑工地日夜赶工的泥瓦匠,其实中国制造业之所以能走出国门,与他们的辛苦劳动密不可分,而且他们的劳动遭到政府和企业的联合压榨。政府亲资本,为招商引资,压低地价并承诺提供廉价劳动力,企业为保证出口优势,在技术比不上人家的情况下只能靠压低成本来以降低价格保证优势,压低成本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提供劳动时间降低劳动者工资,而政府对这种侵害劳动者的行为采取的是默认的姿态。中国制造业闻名于世界,可中国劳动者的生存状况却仍不见改善,前两年,欧盟、美国和日本相继宣布不承认中国市场的地位,原因之一是中国加入WTO十五年,还未落实双休日和有偿加班制度,为什么没实现,因为中国制造就是从这儿来的,不压榨工人它就成不了中国制造。

三和人才市场的青年们大多是90年左右的一代,那是中国第一代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家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从教育到生活到成长,他们都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抚育。这群人很多的确没什么学历或者技术专长,可这不能仅仅怪他们,也不能怪他们的父母,这是个结构性的问题,急剧发展中的整个中国社会出了问题,只不过由他们来承担罢了。

其实想想我们自己又何尝有资格去同情他们,我们与他们虽处在不同的地域,却在同一个困境中。北上广深那些受过教育的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他们的生活又何尝比三和大神们好到哪里去了?每天着急把火地工作,生活不也是没有丝毫保证吗?前段日子北京不是有个高级白领发微博抱怨说,身价千万,可家里人生了病照样得砸锅卖铁。如果不是时刻生活在危机边缘,何至于此?都市奋斗青年与三和大神唯一的区别就是,三和大神已不再相信希望,都市青年们正在怀疑的路上。

我们的GDP已是世界老二,这赤裸裸的老二青筋毕露,显得格外难堪而丑陋,等到哪一天我们终于开始关注民生,开始在意自己的人民是否过得满意,政策和制度的关怀能够到达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时候,等到那时候,我们才能说,奥,这老二果然不错。

BY 湘川

2018/6/18

 2 ) 5月19日早9点47

“你老了以后怎么办?”“老了,那就死了呗” 改变阶级确实很难,过了一生也许还碌碌无为,但我不想变成只会吃喝睡的蠢蛋,幸运的是我还有机会继续接受教育,果然,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对于底层阶级的人来说,只有教育才有改变命运的机会。珍惜当下,珍惜梦想。 希望能有更多的导演能关注更多这样现实的题材,而不是天天拍玛丽苏神剧蛊惑人心。

 3 ) “三和大神”不只在三和

在看完这部纪录片后,不禁会想,拍这种影片,肯定是资本主义帝国故意来腐蚀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美好家园的意志了!”三和大神“们之所以成为那样消极厌世,得过且过,纯粹是自作自受。这绝不能代表我国大部分努力奋斗的青年才俊们。 但造成这样的“大神”,真的只是个人的过错吗?“三和大神”们又真的只存在于三和人才市场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1.是什么造成了“三和大神”? 在影片中,NHK首先说是因为学历低下,所以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做月结工作,不但工作时间又长又累,完全把人当机器。而且还会不断被黑心老板和中介骗,出现承诺与实际工作不符合,做了一个月后,发现到手工资已经被克扣的所剩无几。所以这些把他们逼向了选择日结工作,影片中的东东解释道,这可能是出于一种对自己的保护吧,把主动权留在自己手中,想走就走。这看似是有一点自私的行为,但催生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在经历过无数次的欺骗后,唯一能获得安全感选择。 为什么他们会学历低下?影片中讲到,“三和大神”们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辈们疏忽了对他们的管教。而他们的祖辈们,文化水平大多都很低下,甚至是文盲,所以就算想管也力不从心,更何况大多数情况他们根本认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对一个孩子来讲,让他克服家庭教育缺失的困难,克服环境与经济压力,自律自强的努力学习,不可否认是有人可以做到,但这对大部分孩子来讲是很困难的,甚至对成人来讲都是困难的。所以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差生”出现的概率就大大增加。 为什么他们又会成为留守儿童呢?影片中有对第一代打工者的展现,他们勤勤恳恳,吃苦耐劳,可以说是他们的任劳任怨铸就了新中国的经济腾飞。但是他们却不能回到家乡去陪伴父母孩子,为什么?因为钱!家乡没有这样多的工作机会,没有这样高的工作报酬,为了养育家庭,外出务工也是他们唯一能做的选择。影片中还讲述了一位独臂早餐店主,他不可谓不努力,他的意志力是很多人学习的榜样,但是又如何呢?在孩子面临升学时,要么让她变成留守儿童,要么想办法支付高昂的私立学校学费。对他来讲,辛辛苦苦打拼十几年的深圳,只能是别人的城市。正如父辈们的努力没法改变他们的身份那样,他们的奋斗同样也无法改变子女的身份!曾经我们所批判的资本主义那一套,同样发生在了社会主义的中国。资本家不仅要让这一代人成为他们的奴隶,成为他们赚钱的机器。还要让他们的子女,世世代代的做他们的奴隶。 “三和大神”就是被这样一双双无形的手塑造而成。他们的“超脱”的背后,是一种挣扎过后无奈而绝望的选择。影片中他们自己也认识到,这样下去就“废”了,但他们为什么还是屈服于了生活?这是他们懦弱吗?我想,可能是无休无止、世代延续的挫折击碎了他们心中的梦想,让他们再也无力抗争。呵,这或许也是懦弱吧…… 2.三和人才市场的外的“大神” 除却“三和大神”的形成原因是因为找不到好工作外,我们还可以说他们是因为学识有限,不懂得开源节流,没有长远规划,才导致他们那样超脱生活。但坐在写字楼,具有高学历的工薪族们难道就不存在“三和大神”了吗? 他们虽然外表光鲜亮丽,消费层级更高,但却同样是奉行“及时行乐”,赚多少花多少,甚至是今天花明天的钱,至于未来怎么样,大家不在乎。他们可能不称为“三和大神”,而被称为“佛系青年”或“隐形穷人”。大家为什么要变成这个样子?到底是什么让“佛系”思想如此风靡?是因为勤劳的父辈们,为青年人打下了较好的物质基础,以至于他们可以这样随心所欲吗?还是有什么样的原因,倒逼着青年人不得不选择这样“随缘”的生活方式? 克里斯多夫·拉什在他的《自恋主义文化》中说道:“未来既然已经变得充满威胁、不可捉摸,那只有傻瓜才不会及时行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成本也在不断的攀升。高昂的房价让他们望而却步,抚育子女的代价也让他们对婚姻避而远之。同时,整个社会又在不遗余力地渲染高品质生活,不断提醒年轻人,要过更精致的生活。“未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变的不再重要。通过消费让当下的生活更加的幸福,就变成了一种重要的心理补偿机制。那至于老了怎么办?可能就如同“三和大神”讲的那样,死了呗! 诚然,幸福的生活是需要努力追求的,没有错。但是努力过后,让人只感到绝望,那我想,这个社会一定是有问题的! 马克思当年提出了共产主义,想让所有人生活在一个没有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所有人可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社会。提出之后,一度受到了当年被剥削、被压迫的无产阶级拥泵与追捧。这也是当年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为人民描绘了一幅无比美好的共产主义生活图景。所以,现在我们又能怎么样呢?只有继续选择相信,见面说上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4 ) 大神不止在三和

NHK作为一家持续关注中国社会的日本媒体,片子拍得虽不敢说多有深度,但的确是挖掘到了“三和大神”这一群体背后折射出的诸多社会问题:第二代农民工在阶级固化与贫富差距面前的无能为力甚至自甘堕落,改革开放数十年后逐渐被透支干净的人口福利,政府在底层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网络违法违规行为治理、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方面的滞后与不作为。

狭义上“三和大神”的主体构成是第一代农民工进城打工后留下的留守儿童,他们多出生于九十年代以后,因着互联网得以较之父辈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但却因为国内城乡差距的日渐加大没有得到与这种视野相匹配的教育资源,当他们沿着父辈的足迹来到城市,发现他们已无法像父辈那样“逆来顺受”的进行日常劳动,他们同样渴望拥有正常人所应该享有的自由与权利,梦想与能力的不匹配最终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吞噬干净,造就了一个个信奉及时行乐信条的“大神”。

“三和大神”这一现象之所以能够在今日引发共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现象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二代农民工这一群体中,佛系、草食、低欲望社会其实是“大神”进入中产阶层后更体面更具欺骗性的表现形式,但究其本质,它们都是对社会固化后一种消极无声的反抗。

 5 ) 据说,这是三和大神们的挂逼面

深圳,龙华,双丰面馆。

据说这是三和大神日常的挂逼面,配料有豆干,肉沫,不加蛋4块,加蛋5块。

大家感受下。

其实可以理解他们,有些事情,我们没经历过,所以不能感同身受,也无从指责他们。

生活都是自己的,丰俭由人。

其实这事很常见,很多年都是这样,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推荐一部日本电影,《苦役列车》,讲一个日本穷苦青年的挣扎生活。算是心灵鸡汤吧。

对了,还有这合格挂逼水,一瓶2元2L。

 6 ) 笔记

本片主要采访了三类人:三和大神、第一代打工者,以及人才中介。

第一类人——三和大神:是指在深圳打工时干一天活、玩三天,厌恶长期劳动,沉迷于网络或赌博,露宿公园。

他们的理想:工资高、工作轻松、来钱快(日结)。这样的人有几万人。

他们是90后世代,是来深圳第一代打工者的后代(留守儿童),没有家庭需要供养(独身)。新一代年轻打工者的劳动观念已经大改变,对人生没有太多奢求和渴望。工厂工作不安全、没自由、长时间工作(11小时);大多来自内陆农村,改革开放40年来城乡贫富差距大,广大农村依然贫困。留守儿童,大多在农村找不到工作,只能到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找工作。农村老家祖父母不重视教育,缺乏升学机会(六成以上是初中学历),造成无学历(多辍学)无技术。工厂把最累的活给日结工,又脏又苦又累。社会不满累积。

第二类人——第一代打工者:失去右臂的早点店老板陈开发,起早贪黑地工作。没有深圳户口,女儿教育问题,大多数人没有成为深圳人的想法(来这里就是挣钱),为了孩子教育想办法解决入户。

🌟三和大神的隐患:黑中介猖狂,高利息的网贷、卖身份证(用来掩护违法商业行为,虚假公司)

经济飞速增长带来的贫富差距和恶性循环,正使年轻人的梦想越来越遥不可及。

 7 ) 无数年轻人,在深圳过着宛如死去的生活

今年有两部新片,将目光聚焦深圳,也让不少观众了解到了这座城市少有人知的一面。

一部是日本NHK,在深圳拍了一部关于“三和大神”的纪录片,叫《三和人才市场: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另一部,则是五月在国内上映的《路过未来》。

先谈谈《三和人才市场》。这部作品所采用的,不过只是资料片式的基础纪录手法,却在播出后因题材的特殊,而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它聚焦了无数在深圳混吃等死的“三和大神”。

何谓“三和大神”?这个称谓专指在深圳三和人才市场附近日结工资的年轻人们。对他们而言,工作一天便等于玩三天。他们没有身份证、身背巨额债务、与家人断绝往来、终日在网吧里流连忘返。他们玩的游戏和大多数人无异,但因为特殊的生活方式,所以被人们称为三和大神。

纪录片用不带感情色彩的话语缓缓道出了深圳的现状。这座“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梦之城”,高新技术日新月异,21世纪以来GDP翻了十倍,人口占比超7%的家庭资产已过百万。

深圳惊人的发展,离不开底层青年打工者日复一日的劳动奉献,这里自改革开放以来,也一直是巨量离乡打工者聚集的地方。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外乡人带着梦想流入。近几年,深圳的房价增速甚至已经超越了北京和上海,一百平的新房,市场价达500万,“打工者已经不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不少打工者在深圳落脚的第一站,不是别处,而是三和人才市场。

这个“目前国内最具规模的职介市场”,是他们“打工梦”开启的地方,也是不少人开始不归路的地方。来三和的,很多都是身无分文的人,他们没钱到连身份证都会出卖。上顿吃了没下顿的一位小哥,面对镜头苦涩地笑着说“自己的身份证被买走挪用为公司法人登记,他名下都有1500万。”

这样恶劣的环境,便催生出许多非法中介、骗子厂商、传销,遍地开花。

哪怕是大厂(如富士康),也都过来招些临时工,做的无非是劳动苦力活或生产流水线工作。基本工资极低,仅够勉强维系生活,“再拼命打工,也无法逾越贫富的鸿沟”,日复一日,许多年轻打工者的意志便被这种生活压垮。

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后第一代打工者涌入深圳,他们留下的背影,是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盘踞在三和人才市场的这些工人,90%都是长大了的第一代留守儿童。他们中的大多数学历不高,家境不好,现在的农村已经没有工作机会,长大后,只能再次走向深圳出来打工,形成循环。

于是,便催生出了“三和大神”这一群体。“日结一天,玩三天”,简单的生活信条,背后是无尽的空虚与疲惫。工作一天,便是“能勉强维持三天”的生活费。不仅是工资日结,他们睡的床、瘫的网吧,也是日结。

三和大神,除了是一个群体外,其实也是一个个蜷缩在社会一角的符号。他们沉迷于虚拟的世界,不相信自己未来的人生能过得更好,自己将自己逼到了现实的角落,迷失了存在的意义。

并非是所有人生来便是浑浑噩噩,没有欲望,我们中的大多数都非如此,是现实不断的消磨,导致了他们如今的结果,仿佛魔幻现实主义照进现实。

虽然手法朴实,但NHK将目前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的“格差社会”的面目,表现得一针见血。一边,深圳的都市里,富人们享受着专业的室内游泳池:华为、腾讯的大楼硕大无比、一尘不染。而另一边,三和人才市场,众多日结工人在工资花完后便饿上整整一天,没了钱就去睡马路,连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几件。

大规模涌入一线城市,工资微薄选择聚居的青年弱势群体,这群被称为“三和大神”的人们,连像样的希望都无法拥有。

顺带一提开头说的,李睿珺执导,杨子姗、尹昉主演的《路过未来》。

这部电影虽然在现实主义的呈现上,有不小的“空中楼阁”式的虚假性,且带着强烈俯视意味的知识阶层视角,从而导致其在罗列社会问题上显得较为呆板——频繁利用医院、工厂、看房、KTV、大排挡五个场景做转折与互文,与之大量巧合所营造出的戏剧张力相对的,则是它欠缺批判的力度和深度。

但至少,在抛出的社会问题上,它还是基本符合低收入人群遭遇的。尤其是其中的焦虑感与麻木感,和《三和人才市场》一样,背后揭示出的是一代外来打工人群对自我身份(“深圳人”)的焦虑。

电影讲述了一位在深圳出生的“打工者二代”甘肃人耀婷面临的一场生活转折。因为下岗潮,在深圳打工二十多年的父母决定返回甘肃农村老家生活,耀婷与父母一同回去,却发现在村子里的生活已经不能适应。她只能回到深圳,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父母重新接回来生活。而一位小混混的出现,彻底改变她的生活。

开场,导演就以一个医院挂号的长镜头,把影片罗列的第一个社会问题抛了出来:大家都在疲惫地排队,黄牛喊:“专家号,谁要?阿姨,您要?”镜头接着平移到杨子姗毫无生气的脸上,这时医院的号还未正式开始挂。她来到前台,是前两个到的,想为父亲挂个专家号,而工作人员告诉她专家号没了。黄牛虽小,却用资本轻松掌握着这所医院专家号/普通号的运营情况,普通人连看病都成了问题。

二十年前,耀婷一家从甘肃来到深圳。父母攒够了买房的钱,却因耀婷的一场肝病,把钱花了出去。此后,深圳房价的涨速,把他们一家人吓跑,已经是个天文数字。奉献一生,却连落户成为一个当地人的基本生存都不能实现。甘肃老家已经无法给家人提供像样的生存条件,父母被迫在建筑工地讨要生活,依旧被贫困压迫。耀婷只能孤身一人回到深圳继续打工。而这,不过只是新一轮悲剧的刚刚开始。

无论是《三和人才市场: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还是《路过未来》,都为高速发展的一线城市敲响了警钟。正如在电视中看见墙面漆甲醛超标的新闻时,也许大家不会意识到自己身处的屋子,就是这样一个甲醛超标的环境。

观众们身为看客所不明白的,甚或是不敢置信的,也许在现实情境里便处处发生。这些并非无人知晓,但却又宛如隐形。

一线城市里,不同阶层的人的生存现状与价值差异,已经不能用天差地别来形容,而是走向了“超现实的岔路口”。生活对于不同的人而言,仿佛在一个现实中,便能开辟出另一种现实的平行宇宙。

太多的“另一种现实”,正在迅速消磨着底层的未来。对他们而言,无论努力与否,都会遭遇令人走到疲惫至极的命运迷宫。

 短评

第一代留守儿童进入城市的生活,有的人还在坚持有的人已经放弃,其实虽然生活的背景差别很大,他们的迷茫和忧愁都觉得很有共鸣,之前说日本进入了低欲望社会,年轻人不想工作不思进取但好歹人家有社会保障有技能培训的渠道,我们有什么呢,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背后是什么?

9分钟前
  • 小药水
  • 力荐

三和大神代表着一种“新工人”的趋势,区别于传统工人“吃苦耐劳”的形象,展示了“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新生存哲学。年轻工人不受关于婚姻、储蓄等传统观点的束缚,当认识到阶级上升机会微茫后,谁还想努力工作,当然是放弃奋斗,彻底拥抱享乐主义。相反是里面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还在相信那一套,可悲。

13分钟前
  • 一般翼赞员
  • 推荐

一直对三和大神就特别感兴趣,自己也是三不五时陷入有今没明的低沉生活状态,痛饮肥宅水,大嚼高热量,晚上熬夜不睡觉因为不想今天过去,早晨赖床不愿意睁开眼面对明天,如果自己也处在三和大神的环境,很难讲自己不会和他们一样,片子很真实,祝愿这些被采访的人们,能有一个好一点的未来。

16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推荐

对那些没文化没技术的人来说,努力似乎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你懂的,每个三和大神都可能努力过。

17分钟前
  • 生生鸟
  • 推荐

1.“说白了,我们这些人根本就是奴隶。”“——你不跟父母联系他们不伤心吗?——联系了更伤心。”“我跟你说,我名下有1500万。”(一个卖掉身份证的大神说。)2.感觉没有之前那篇报道震撼,可能是采访对象还不够典型。3.日本人一直在努力理解中国,中国人还在努力想象日本。

18分钟前
  • 远子
  • 推荐

跟国内很多写三和大神个体的稿子不一样,日本人的视角更综合,讲了很多结构性问题:留守儿童出身、读书成本高、中介欺骗、身份证骗局、勤劳的第一代农民工孩子也上不了学……这些中国观众熟知的内容重新结构后,是对大神群体的同情式理解。这种同情在国内的语境下已经很少见了。

19分钟前
  • 熊阿姨
  • 推荐

最让人难过的可能是因为工伤而失去了右手的农民工努力在深圳开小店养活自己一家人,女儿却无法就近去小学读书那段吧……

21分钟前
  • JUNWK1334
  • 推荐

nhk从这群人的父辈就开始拍摄相关主题的纪录片了,可说是一个大型中国人口红利直播现场

25分钟前
  • 老伐开心
  • 力荐

在三和是大神,在写字楼就是佛系,《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的对面是《新闻联播 人类史上幸福感空前的民族 》《知乎成功者 机遇与勇气垂青的时代骄子们》

26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看见宋春江三人觉得格外亲切熟悉,那时毕业说是机械工程师助理什么几把玩意儿,直接被拉到深圳富士康做流水工,还好老子头上有实习光环可以放肆,做了一两个月闪人,深圳周边厂区真不是人待的地方,生活环境也是,尤其对男的,意志消磨超强,烦躁又平静无力,365的记忆基本可以压缩成一天没什么区别

28分钟前
  • 奥刚
  • 力荐

人在广东已经漂泊十年

33分钟前
  • 沛公
  • 还行

每个三和大神在成为大神前,都曾努力过

38分钟前
  • 羊羊羊羊咩
  • 力荐

日结一天,阔以玩三天

39分钟前
  • 皮波波不老米兰兰无敌
  • 推荐

这片子提醒我一件事:第一代留守儿童已经长大了

40分钟前
  • 子曰
  • 力荐

三和大神笑着说出“绝望”两个字,但他们是真的绝望了

43分钟前
  • 真实的谎言
  • 力荐

我要是没读大学分分钟就三和大神了,就算读了大学,困境还是和他们一样的: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实现所谓的成功,家乡回不去,大城市又留不下来。面对越来越多此生注定得不到的东西,只能降低物欲说一声不想要。根本就看不见未来,所以更不想努力,传统价值观里的勤劳致富对我们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了

48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兄弟别去 那是黑厂 我们去上网

50分钟前
  • idioteque
  • 推荐

想起前几年在横店拍戏时遇到的一些横漂,他们的状态和这些三和大神有点像,人到了某种环境里,心态就会随着周围的环境改变,做出一些让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倒是蛮佩服被采访的几位年轻人的真诚,他们在镜头竟然可以如此真实,纪录片最后把问题的根源放在了留守儿童上,但我们已经明白了背后的根源。

5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就冲着禁播也要打五星。广电现在号召拍现实题材的片子,真有这种赤裸裸反应现实的来了,结果全网禁播,真是讽刺。

58分钟前
  • 風來
  • 力荐

越努力越幸运?那是因为你幸运。

1小时前
  • 三番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