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切题的一部电影。一对寸步不离的双胞胎兄弟,彼此的关怀牵挂让他们无法分离。弟弟晕机后跟哥哥说:如果我们中有一个要走,不希望是哥哥。哥哥帮弟弟整理衣服拉链时说:米佳呀米佳,没有我你可怎么办。弟弟有着怜悯、善良的心灵和细腻的情感,看到坠毁了飞机、严重受伤的飞行员,芦苇荡里救小鸭子,军医处帮助伤员,担心哥哥的每一次飞行。在学员宿舍,弟弟一遍一遍的练习翻跟头,想解决自己的身体问题;哥哥认真的看书记要领,想解决自己的飞机着陆问题。朝着他们共同的梦想,做一名开着战机的空军。弟弟因为身体原因无法留在军校,在谷物仓里,哥哥提议说要不他们都去做炮兵,炮兵对身体条件要求没那么高,弟弟说他不想丢炸弹,因为他目睹过那些被炸伤的士兵是什么样的。哥哥真诚无奈不舍地说:米佳,我不希望走,没有你我活不下去。最后一次飞行训练,哥哥出色的完成目标,他触摸着真实的战机,坐进了驾驶舱里,梦想已经实现,可他却高兴不上来,触摸着心爱的战机,也在心里告别。回到宿舍他问弟弟什么时候走,打算做什么,有没有跟妈妈打电话,他一直纠结着情感还是梦想,当弟弟打通了妈妈的电话,他俩一人一个耳机跟妈妈打招呼时,哥哥抱住弟弟问:弟弟,我们什么时候能再见面。弟弟说不知道,两人抱头难过。在这一刻哥哥做了决定说:我决定了,和你一起走。兄弟俩看着彼此,影片结束。 喜欢这个结局:哥哥爱天空、爱战机,可他更爱弟弟呀!在梦想与手足亲情间,选择了亲情。他们是双生,同进同退,回去继续朝夕相伴、打打闹闹着过平凡的小生活也挺好。 喜欢导演对男孩真挚情感细致描绘,只是刻画了人际间的这种关爱与亲密,与性无关,腐女们不要乱意淫。
看这个我对标的是《希特勒的男孩》和《自由坠落》。前者中的男孩没能开始探索爱欲就被文明扼杀,后者中直接刻画了系统性的歧视和霸凌与成年人的卑劣和矛盾。《寸步不离的兄弟》与银幕之外在地铁上被从前线回来的士兵扯掉鼻环的少年、被当局谴责的变装皇后的关系是如此柔和稀薄,以至于在片头联邦文化部鹰标的配合下,军校、血缘这些禁忌作为障眼法的情欲书写才显得如此锐利而绵密。 这部电影唯一的缺点是它没有缺点。它是如此精巧,工致,以至于所有的设置和调度都在对称、反射、回环、颠倒中可预测。教官和情人的设置和运用是相当功能性的,制造间离,错动视差,挑逗观众,引诱而禁欲。米佳晕机、关于鸟的事故和大火、谷仓交心、离开军校、给妈妈打电话,都是艺术家设置的诱饵,只要观众贪恋爱的馨香,就会心甘情愿地坠入陷阱。 可是爱,只有爱是不可预测的。对邻人之爱,对差异之爱,对相似之爱。对手足之爱。爱溢出了精密的生物化学和意识形态容器,像米佳凝视安德烈着陆时洒出的机油一样无可阻挡。像我凝视银幕时感到的不可遏制的爱情。世界没有变得多极,不然他们不会继续送年轻漂亮的人去死,也不会为了让年轻漂亮的人继续做人肉干电池而放火焚烧鸟群栖息的芦苇荡。米佳有雏鸟般的心灵,他的哥哥安德烈担心机油灼伤他的手,他在大火中为雏鸟停留,他主动离开不能驯服他的军校。他是姐姐,他是母亲,他是安德烈寸步不离的同卵双胞胎弟弟。虽然他们永久地脱离受精卵的形态,但没有拨通母亲电话时仍一人一只的耳机也可以牵系彼此。 差别是美好的,无差别是崇高的。双胞胎安德烈和米佳,既美好又崇高。一种宗教激情:我爱天空,可我更爱我的兄弟;我爱独立,可我更想和我的兄弟寸步不离。兄弟作为身体,兄弟作为动词,永生不息。 前半段太多的特写、太多的晃动、太多的符号性影像在后半段渐渐偃息。沉静,疏离,而观看者见证并介入了真正的亲密。画面上错落的磨砂般的颗粒,明示着肌肤相亲的魔力。生死游戏、雄性竞争的悬疑和亢奋都沉降落地,只剩下真正的亲密。
好久没去影院了没想到被暴击了在草丛里尖叫了好久才平静下来呜呜呜
(本文首发于陀螺电影)
师从于亚历山大·索科洛夫(《俄罗斯方舟》《浮士德》)的亚历山大·佐洛图金继首作《俄国青年》于柏林69的论坛单元首映后,这次携带他的第二部长片《寸步不离的兄弟》亮相柏林72的奇遇单元。
尽管最终无甚所获,本片却成功让不少观众心跳漏拍,用绝美的画面和暧昧模糊至极的情感激发了大家内心的鸡叫和姨母笑(误
电影的故事围绕一对在军校中一起接受飞机驾驶训练的双胞胎展开。
Andrey和Mitya两人有着共同的梦想,那就是一起成为空军飞行员。一模一样的两人在军校也是寸步不离、无比亲密。每当兄弟中的其中一人在执行驾驶训练的时候,另一位总会无比挂心和忧虑。
然而,这个梦想正逐渐变得困难。Mitya在飞行训练中出现严重身体不适而昏迷,如果体检结果不合格,他将会被军校开除;Andrey总是掌握不好降落的要领,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也不太灵通,他总会被教练批评。
与此同时,兄弟两人的亲密无间也逐渐成为了限制两人继续进步的枷锁,他们试图找到自己的空间,却又始终放不下对另一个人的依恋和挂牵。
也许看到这里,你已经感受到了这个故事里透露出的种种隐秘的“骨科”气息……事实上,电影确实用了一些软色情的方式去表现兄弟两人的关系。
画面上,除去制服、肌肉特写这些表层视觉刺激之外,演员的状态、动作和台词常常会有让人暗自惊呼“这是在干什么”的时刻。而一些看似漫不经心的空镜,也是在特写飞机操纵杆、地板上的钉子、导弹弹头或者军靴这类可以被引申为阳具隐喻或性隐喻的视觉符号。
导演努力地在创造一种“懂的都懂”的氛围,情欲被放大到了一个无法被忽视的状态中,却又被双胞胎的血缘和亲情关系所遮蔽着。不可言说的暧昧感被竭力压缩着,让观众们时时刻刻都带着一种罪恶感去自我检讨:明明人家只是哥俩好,是不是我脑袋里豆腐渣太多?
但导演已经在采访中迂回地回应了这样的猜测。佐洛图金说,本片的目的就是为了呈现人与人之间的亲密(closeness),这种亲密有时会成为我们前进的牵绊和烦恼……同时,这种关系并没有局限性,它普适在任何一种关系之中——自然也就包含了我们都在想的那种关系。
在“俄罗斯”这一特殊的语境下,《寸步不离的兄弟》必然暗含了某种政治诉求,它以温和抵抗的姿态去为多元的人际关系作合理化辩护。而与此同时,导演也在采访中表达了他对“有毒害的男子气概”(toxic masculinity)的见解。从小在军营家属院中长大的他,更理解军人们在严格纪律和强硬作风之下温柔和丰富的情感世界。他由此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展示普通军校生们在一腔热血之外的另一面,不去回避他们在面对飞行中的危险时所展现出来的害怕、脆弱、无助和担忧。
电影选用了复古质感的4:3画幅以及圆角的画框,佐洛图金努力让我们在不断运动的影像之中聚焦到人物身上,并由他们的神态、动作和身体出发进一步关注到他们的情绪与情感。
但导演显然没有希望我们可以单纯通过视听来分清谁是Andrey、谁是Mitya,他甚至专门会选择一些两人看起来特别像的角度来让我们更加迷惑。
他在采访中说,选择使用双胞胎作为主角是从视觉角度考量的结果。当然,在这种双生对称所带来的独特美感之外,这一种“无法分清彼此”的状态则进一步加深了流动在画面之上的亲密,达到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地。
因此,《寸步不离的兄弟》受到大家喜爱,绝非是一些“骨科擦边球”“军中禁恋”的猎奇口味在作祟。佐洛图金选择了一个小且具体的主题,美而精准地表达了出来,而附着于之上的议题探讨或者政治诉求反而显得不是特别重要了。 本次入选奇遇单元,更像是柏林对于这位“名师高徒”的小习作给予的又一个肯定。这位十分年轻的导演已经朝着“柏林嫡系作者”又迈进了一步,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在主竞赛中再次与他相见。
这片子本质上还是个军伍题材的征兵宣传片,贯穿全片的小号军乐式配乐就是证明。感觉每5秒钟就要切一次镜头,在天空中视野开阔光线明亮镜头专业感强还好,回到地面镜头切得人心烦意乱,而且还有特别多光线昏暗的夜戏。一对双胞胎加入俄罗斯军事飞行员训练,期待用喷气式飞机征服天空。但现在兄弟俩意识到,他们对彼此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感情会阻碍二人实现共同的梦想。
想起《会饮篇》说的,人是被天神从中劈开、一分为二的产物,生下来就在寻找离散的另一半。还有什么比睁开眼发现另一半就在身边更奇妙的呢?一对双胞胎热烈的兄弟情,与冰冷的军校环境形成了刚与柔的对照。导演不愧索科洛夫的学生,好几个镜头都看得到“父子迷情”的影子,最后一幕更让人莫名悸动…
观影时思绪总在双胞胎亲兄弟与同性爱情之间徘徊,二者不兼容让我一度很煎熬。然而事后回想才意识到,这是多么精巧的设计。这一设定让二人的情感永远处于一种极盛的边缘,就像一锅要开但未沸的水,就像一满杯永远不会溢出的水。假如缺少了这一限制条件,那就沦为一部平庸的同性爱情片了。此外电影刻画了极其细腻的触感,让我每每感到那些接触好像都发生在自己身上。芦苇荡和谷仓的两段戏浪漫唯美又充满了激情张力,非常喜欢。
我不是特别理解,也并没有大受震撼
4.5 实在有点不好意思但基眼看人基也不是我能控制的事看到空军制服twink双胞胎抱在一起说没有你我活不下去时我心跳加速内心发出鸡叫声是不太对但我也没办法啊 |确认同性情色是故意的,同性情感/情色在军校(或任何禁忌之地)不被允许出现,双胞胎本身的障眼法设定就已经成了文本核心温和的政治性对抗/挑衅/表达(最后一个镜头备选年度最佳)。
像是腐女写的《壮志凌云》同人文,但这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即使除了双胞胎兄弟,角色们长得也太像了,很多注意力都用来分辨谁是谁了。好在片长够短,看起来不算太累。不过还是很好奇啊,这么gay的片子,怎么拿到俄罗斯官方支持的?
#72nd Berlinale# EFM online-奇遇。7分,《俄国青年》导演的新片,还是索科洛夫范儿,没有前作那个惊艳的结构(虽然很多机场摆pose戏都配有无声源铜管乐),反而开始找《父子迷情》式的“兄弟情”了(花了好多时间拍小兵们的肉体……)。摄影一如既往出色(引入了一些《星际穿越》式的机身/起落架镜头),故事比较谜,似乎有好多隐喻但是仔细想想也落不到实处。两部作品都是军队题材,我特好奇他下一部要拍啥……
篇幅这么短还能这么寡淡
如果抛开所有的外在身份,人与人间最顶级的羁绊也不外乎:一出生就陪伴彼此,没有你我怎么办,你和别人亲近会吃醋,你不在会焦虑,即使热爱也要陪你离开……火烧之前的芦苇很美暴雨之后的天空很美那一定要飞上天空的念想也很美#2022BJIFF#
刚说完这么无聊的剧本,配不上导演的才华,一看编剧就是导演自己。芦苇荡赶鸟那场戏拍得太好了,骨科双胞胎小哥哥的戏码让人直呼导演是内行。
更喜欢首作《俄国青年》的复调结构,这次少了惊喜。双生子躯体纠缠,差《军中禁恋》、《父与子》一筹。呢喃式声场与自然的光影总是相互抵消。
晋江骨科文学影视化平庸作品;招飞宣传片吧?
6.4 主旋律式的配乐下是禁忌的私人羁绊/爱恋,兄弟俩近乎畸形的相拥同回归母体一般不可分离,但如此漠不关心表层文本而拼了命去暗示(而不点明)内在意义又何尝不是一种戴着镣铐跳舞?
磕到了,然后呢…
被骗了,一点都不gay,就是双胞胎兄弟对彼此有依赖罢了。
兄弟俩+导演可以消消乐了。影像实力很强,谁给写个深刻一点的本子前途不可限量
相比于「兄弟迷情」,更接近于「二人本为一体」的表达,当然很明显也在挑战突破禁忌。最后轻柔抓紧肩头的手指,那就是爱;而黑屏背后应当(至少)有个kiss才自然。除此之外还暗藏了一条飞行员教官梦想破灭的副线,当他在真正的备战机场像新人一样观察战机留恋不舍,就能明白他在严厉指导两兄弟时眼中流露出的不忍与遗憾。
柔性的俄空军宣传片,看大段实打实的飞行跟拍就知道了,至于那些似是而非的擦边球嘛,看看就好
剪辑很有问题啊,语法的不成熟导致看的时候各种不舒服。镜头分切竟然会犯常识性错误,导演对景别组织、镜头速度等理解有严重偏差。
动作愈加亲密,表达愈加过火。裸露着身体同对方淋浴嬉戏,又或者扎进对方怀里,再添一句“没有你我活不下去”。弟弟的眼睛里藏着所有没有挑明的感情,期盼,也怀忧心;亲昵,又生醋意。一次次肌肤相碰的触感弹得春心荡漾,一声声以爱之名的呼唤叫进心坎里。兄弟俩和女生第二次在车上的那场戏,非常妙。这里有捍卫着兄弟感情、而无需异性的铁证。一边是耳鬓厮磨,一边是轻轻一吻,女生处在中间又形同空气,仿佛是俩兄弟情感间的传输介质,左耳听见了暧昧的低语,右颈尝到了心仪的甜蜜。
漂亮的双胞胎兄弟,做飞行员的双胞胎兄弟。一开始以为会有禁忌的爱情,但很快就发现讲的是一体性,两个人是一个人,不可分割。没有你我怎么活,你不在我会感到焦虑,你们两个人合在一起就是一个优秀的飞行员,你们长得一样我怎么数人头……画幅应该是1:1吧,两兄弟经常头碰头,或者身体亲密接触着被框在一个对称工整的方格里。他们通过一个教练、一架飞机、一个女人、一只耳机进行连接,分开的片段里只有痛苦和危险。这超出了爱情,同时让爱情变得不算什么禁忌。两人相拥对视,画面渐黑,他们可以接吻,也可以做任何事,因为他们本就是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