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深夜看《月满轩尼诗》,很意外,没想到电影这么好。好像剪了一段生活,毫无痕迹,润物细无声。细节的连缀,情节的铺排,都已臻化境。人物和关系好似你常见,细细一想,之前没人写过。岸西对人生和人情,看得透彻而豁达,所以电影里动心好正常,变心也正常。聚散有常,没有阴差阳错,只有水到渠成。
《月满轩尼诗》里有一众香港老演员,鲍起静,朱咪咪,李修贤,戏份或多或少,都生动自然。我很喜欢妈妈,姨妈和青叔三角恋这条线。揪着青叔的狗来写,以狗开始,以狗嫌隙,跟狗吃醋,以狗殷勤,以狗败露,最后落点也在狗身上:青叔和妈妈终于结婚拍照,在一旁抱着狗的却是善良温柔的姨妈。
看《月满轩尼诗》,很亲切,去年春天香港《金瓶梅》首演,我们就住在湾仔,每日都逛轩尼诗道。电器行,烧腊店,花档,茶餐厅,色情酒吧,杂然共处,生机勃勃。色情吧门前供奉着小尊佛像和香火,烧腊店门前贴着红纸,写明有乳猪酬神。我喜欢香港,因为是个很有生活的城市,就像我喜欢港片里的人间烟火。
看《月满轩尼诗》,汤唯真是明珠美玉,莹润有光,在镜头里真是清新脱俗。就是和一堆老演员扎在一起,显得有点紧,有点硬,要是松弛点就更好了。不过好在那个角色也是劲儿劲儿的,性格倔强寄人篱下的孤女,全靠自己,也还贴合。汤唯的外表淡雅,内心却浓烈,这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个点。
傍晚,看完电影节开幕电影《月满轩尼诗》,影片播放前导演岸西演员 汤唯 学友 鲍起静 郭峰 张可頣 等众星到场致辞,场内成千人一起见证汤唯确实下过苦功的流利广东话。
惊喜一是《月》的配乐非常讲究。就连预告片,也有专门主题曲。首映前大家至少把预告片看上一两次来止渴,网上最多人问的,也是问哪来这一首曲。(据知是褚镇东先生所作)
惊喜二是选角和有趣的副故事线安排。演员演出专业,男女主角外,鲍姐朱咪咪李修贤郭峰抢镜自然,组合华丽,巧妙合拍背后的计算精准。
描写三十多近四十岁的七十后男女主角侦探小说迷(所谓迷也是人畜无害的轻度中毒而已)如何缘起期会,这样的设定,让热情欠奉疑心极大的大龄姻亲关系落得活色生香和富有娱乐性,构成了这样一部“疑心越大 惊喜越大”的温馨小品。
我想我和很多人一样,都喜欢英雄,但不是降大任于斯人一身那种好武功超人,而是在际遇惨淡中作点点无力挣扎,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走下去的凡人。《月》片也不主张形式觉醒。学友饰演的阿来,是个毋须勤奋的二世祖,上有一个支撑起成盘家计的电器店店主母亲,家里又有个照顾着他衣食的姨妈,是以浑噩过日也未成危机。这个角色说明,社会是可以为了养得起懒人才富裕起来的;比之一些典型嚣跋膨胀的太子子弟,一个会愿意花时间帮街坊找过时零件修理老旧电器的电器店少东,阿来的善良,有写实价值。
汤唯饰演的爱莲,张大嘴让阿来看她刚补好的蛀牙,那副戆样,是很可爱,但我认为导演和女主角的努力不止于此。听说本片是岸西早年的剧本构思,不是按电影公司要求去做的创作,因此角色本来就没为汤唯打造,只作部份调整。或许有很多人注意到,《月》片中的每本侦探小说,都是「创作」出来的,并无其书。而汤唯在拍摄期间,每天努力看着侦探小说、听着黄耀明的歌,来揣摩岸西所赋的爱莲。对我来说,《月》让我难忘的一幕,是爱莲坐着看书,被叫去看电视,放下书本前,她有像娴熟的小说迷读者一样,赶快看完该页余下段落才把书签夹在下一开页,不知道为甚么,我因为这瞬间的演出,加上爱莲的半咸淡广东话而感动,更喜欢岸西和汤唯了。
* * 别注一 * *
从旧女友来电到自我认知
阿来不是睡就是宅,但原来旧女友会成为他的治懒灵药。
饰演张学友的前度女友敏如,是看惯香港翡翠台剧集的朋友非常熟悉的港星张可頣。敏如这个角色在剧中是一位因为离婚而重获“自由身”的摄影师,正当她要好好把握机会来发展个人事业的时候,她也同时想起了一直放不下的旧情人阿来。敏如的出场,对比起她充满了行动力的适应和果断,使得亚来显得更加被动顺从。
多年没给过阿来一通电话的敏如,突然在早上来过电话,阿来从姨妈口中得悉时,反应激动。
敏如找阿来的借口,除了给兼用为住宅的工作室添置电器外,还要亚来当一回摄影模特儿。单纯的阿来还以为这是对他外貌仪表肯定的表示,为此他改掉懒睡,从此大清早就艰难地从暖暖的床铺爬起来,从湾仔跑步到山顶,这是一条需要超过一百分钟克服四十度斜面毅力程度的克苦路线。
直到阿来在这次与想象不符的模特体验,带来自信心的二重打击,让我们体会到他在上一段关系中经验到的无奈之际;导演巧妙地在这个时候接上阿来梦境中的深层自我认识,这一幕诧异,要直到当敏如向阿来再度表示爱意的当下,阿来坦率地表示,他心里原来早就深埋了另一个跟他处境一样的人。 阿来望向别处:“最近,我喜欢了一个人”。
* * 别注二 * *
彩蛋的隐喻和明喻
《月满轩尼诗》节奏流畅,一些彩蛋自然穿插其中,惊喜有意思。
稍瞬即逝的要数客串饰演牙医的郑伊健和邵美琪客串饰演婚姻注册处证婚人的。二人分别在爱莲与阿来的场景中出现,这对幕后分手多年的旧情人,在幕前气定神闲地相差仅分秒间连绵冒出,玩味十足。
浅伏绵延的要数饰演檀岛餐厅印度人服务生的乔宝宝,第一次出场就操着具备印人神韵的流利粤语,摆出道地港式茶餐厅老侍应生才摆得出的老炼架子。充当了阿来和爱莲的第一个话题,也给阿来和爱莲机会,去认识大家都有着享受悬疑的侦探小说迷嗜好。此后印度人失迹于昔,不断在现实和梦境中以各种职业出现,激发阿来的侦探小说迷疑心发作。
善良的阿来,频生了“我可能是某命案的目击证人”的臆想;造成阿来的关注焦点,从而可轻易跳出现实际遇的不顺逐,能人所不能地分心转神到似有还无的疑似案发现场过敏中。
印度人最后出场的时机,是一道技术性的点睛工序。导演岸西匠心独运,安排乔宝宝的真正夫人和他一道出场在这个镜头里,让这个时候的乔宝宝,饰演起乔宝宝本人,疑心终于惊喜的意犹未尽里。
又记:
乔宝宝的作用,或许只作用在部分欣赏的人身上,可能也没必要太在意,是我认为惊喜,不是要人人认同这是惊喜。
我揣猜导演岸西也无意在情节推进的过程中强作放大,才有终幕时角色的身份还完这样的设计。
阿来和爱莲,只有在檀岛餐厅相遇才举行的侦探同好会,所研究之主题,离不开认为所有现象都有它的神秘性,而所有秘密也必然牵涉到不可告人的罪恶。。。据此推论,这么使人有深刻印象的一名印度人侍应,眼怔怔的身份变换,背后的动机,除了是卧底警察,还有很多很多很多的坏可能。。。两位主角压根没有从最日常的角度去接纳对方可能只是另谋高就,人家养妻活儿不简单,像很多香港草根一样,经常换工作,有几份制服替换。。。导演编剧神来之笔,是在这么狭短的篇幅内,通过这样的癖好,对男女主角间的交往,有这样可爱、生猛又不离现实的描写。
看看直至今天一样是华洋杂处的湾仔,它的历史,也是香港多元文化锤炼生花的历史;轩尼诗道上,有的是同样说着粤语过着一般一样香港生活的非华裔香港人。乔宝宝的贯穿存在,我认为这既是幽默的,使主题活化的,也是一种对真实的尊重。
我相信台前幕后也不确定这种幽默,是否在上映各地都一样好笑。或许你有四个好笑,别人只有两个好笑。我觉得可贵的,是导演没有做太多的迁就。要寻找轻量的,又不剥离于真实的好笑,这是个永远容易招怨的娱乐工程。
题外话:
我觉得幽默,真是一门大功夫,易地而处要面对不同人有不同的偏好、消化和领会,是很不简单的。
国内深圳和广州,是有收到香港电视讯号的,听说因为这样,南方就少人收看CCTV,笑话段子是,其实在北方,根本没人看电视。
我在国内日子久了,才意识到“段子”这种形式,在中国社会是被格外的容忍,属于可接受范围的绷紧放松。因此,你要搞笑,搞笑的形式也有划定的安全区。“哦,你是在搞笑,不是在讽刺我。” 这样,为了人际安全感,和获得政治敏感的放松,幽默就段子化了。
有没有不用抽离于剧情角色,也可以生崩活跳的幽默可能,这应该也是《月》这部电影想去挑战的。
* * * * *
惜今年还未有机会看《岁月神偷》,未能比较。《月满轩尼诗》注重实景白摄,但不是存心赶潮流、趁热斗。导演岸西解释,选湾仔,选轩尼诗,不外乎因为这次特别想说「屎坑西施」的故事,才锁定在这几条集有多家厕洁用品又浓缩了新旧港味交替的街道,凑巧才收录了改建清拆期间囍帖街利东街的影像。
离港经年,不知道为甚么在下对保育城市硬件不大感兴(就是觉得保育不保鲜,保完味道都不一个样),反而对近年香港电影里本地人情面貌消逝的流失趋势有更大的抵抗和不安。《月》片没有刻意迁就所谓的中国观众口味,从哪里到哪里是哪里,学友汤唯不做文化导游,扮演好阿来爱莲就好。典故细节,留给观众自己Google街景Wiki历史。
和料理厨艺是否地道一样,就是没有像导游一样的舍难就易处处避嫌,放胆让观众头上冒一两个无害的问号,才不至于抹煞原味中的勾魂绚丽。试问,其实是否真有属于中国电影观众的口味这回事? 亲身脚踏香港街道七日自由行的内地人不就是喜爱香港又愿意了解香港的中国观众吗?满足不到当地观众的当地作品,何以能娱乐千里外的人群?
猜想,或许就是因为处处没怎么费周张向外人解释,不见外,也不怕人家看不懂,获得足够的放松,《月》才有看香港电影的喜感。
有些电影,跟时人地没有什么关系,大制作如《变形金刚》《阿凡达》都在推进工业纪录和标准,这些电影是在鼓励你为自家客厅私人影院升级,大多数人在这类电影落画后收集它们的blu-ray也不是为了翻看,主要作为试机炫耀播放性能的天碟;相反,有些作品,如一两首你特别有感觉的旧歌,你不会介意没有立体声没有以最佳音质播放,甚至庆幸能偶尔在傍晚回家的计程车上的破音收音机上听到。这些作品深埋了你当年当时当刻的回忆,那年那地那人的甜酸苦辣氤氲涌郁交叉流溢再生,触动到3D立体触动不到的人心。
我想,或许找对人进场一起看这样的作品,如《月》片,大概也会成为这样的回忆的一部份。
延伸閱讀:
【访谈】岸西:爱情最大的敌人就是马上要答案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197890/
这是我来到成都的第二天,我一个人出去看了场电影。挑来挑去只有《爱丽丝》和《月满轩尼诗》值得一看,可我没带学生证,《爱丽丝》就显得有些贵,于是就去看了汤唯。
电影很舒服,就像成都这座城市一样。在这个城市我可以大口的呼吸,空气里边都是温柔。温柔化开了,这就是成都。整部电影我喜欢前半部分,配乐少少的,却总仿佛听到了音乐。这电影和成都都让我找到了一个调调,一个可以慵懒可以不要着急的调调,正是这种反现代社会的调子让我在电影院里忽然找到了那么点诗意。
一直喜欢看老港片,其实就是喜欢看那个调子,那种放松又幸福的节奏。可惜《秋天的童话》之后我再没见过那么悠扬的爱情故事。《月满轩尼诗》很清淡,很多处留白,这是它的气质,这是老港片的血脉。如果换做其它片子,一定会把留白都填上糖果,腻到死。
从来都很看好张学友演戏的才能,他是有天赋的,基本做到了演什么像什么,算得上好演员。他和汤唯,两个人的个人魅力和演技都有改变影片面貌的可能,但是汤唯更加独特,她不温不火,不蔓不枝,对人物的把握总会有一个纵深方向的发展,十分迷人。看《色戒》的时候我还没觉得她这样好看,今天在大屏幕看到她穿上现代装,确实气场不同寻常,怪不得人人都想泡她。
影片大体上可以算作一场剩男剩女的保卫战,张学友扮演的蒋觉来是个睡神,常常睡到中午,年过四十,没有女朋友。汤唯扮演的爱莲心有所属,可家里人却反对那门亲。他们都顺从了各自的家长,去相了亲,但是他们都用另外的方式捍卫着自己的生活状态。
他们适婚却不结婚,因此成了剩下的。在别人眼里这算是某种失败,可我看到了导演试图诉说的诗意。他们奉命约会、不期而遇、聊侦探小说,然后哈哈大笑,这分明就是在谈恋爱,在大家忙着操持家务的时候,他们在谈恋爱,青春期被无限延长。他们是胜利的人,没有被生活骑在头上。从而开出了自己的果实,酸酸甜甜的。
这部电影是一个好的模板,它映衬了千家万户的中国家庭。中国的主流家庭非常套路,孩子十几岁的时候正值青春期,却被克制,不能谈恋爱,谈了就是早恋,早恋是重罪,是要由家长、老师以及本人三方会谈的。和手淫还有追求理想相并列,成为三大青少年容易走的“错路”。抑制本能与替孩子做主是家长们最明显的教育。大部分的女生到20岁也没个男朋友,可大学一毕业,家长就来催命,你怎么还没被有车有房外表俊朗的好男人娶走啊?得抓紧啊。
当我20岁的时候,我感觉我身边的人就跟上满了发条似的,好像马上要踏入老年,恨不得连退休的事儿都解决了。要贷款买房、要贷款买车、要结婚,不能再玩了,要认真生活了。周围人的这种转变让我很错愕,本来非常亲密的朋友一下变得没话说,他们谈论的事儿我一样都没想过,我觉得我还年轻,是真的还年轻。我不急。
未来的确是个令人发愁的事儿。然而在这代人的心中,未来几乎是个令人发指的事儿,它让大家都不再浪漫。我认识的不少漂亮女生,在大一的时候谈恋爱,大二的时候谈恋爱,大三的时候尝试乱搞,大四的时候就专心研究怎样傍大款了。可这里边有三个无解的难题,第一,永远的僧多粥少,哪有那么多大款等着你去傍?第二,大款未必想让你傍,也许你觉得你行,大款觉得你不行,毕竟人家眼界比你高;第三,你总会变老的吧,那时候你除了傍大款再没其它手艺,总不是个办法。
我想痛骂这种司空见惯的既定的生活方式,它抹杀了一切情趣,剥夺了所有的可能。人们要被迫的习惯在每个年龄段与别人攀比,上了什么样的学校,找到了什么样的工作,组成了什么样的家庭,住进了哪里的房子,开着什么牌子的车子。现实成了每个人的顶头上司,而这种现实原本是可以改变的,是虚假的,是营造出来的。因为这样的现实有悖于真实的生活感受,那样的幸福不是真幸福。
所以何必呢。何必自己强迫自己一定要过上那样的生活,何必把生活中所有大的小的事情都弄成一个个的负担,如果你喜欢看侦探小说,那么就住在里面,它给你的快乐要远远超出你多卖一个马桶盖子。因此我喜欢爱莲这样的女孩,她踏实,不慌张,不会一天到晚烦烦烦,她的爱是坚定的,她潇洒,惬意,乐于付出。她能让你慢下来,这样的女人有大智慧。
如果你在每天挤同一班车回家,那么你总是会感觉很紧迫,似乎错过了就回不了家。你以为那辆车能给你安全感,但它恰好带走了关于你的所有安全。这样一代人一代人前仆后继,只有压迫感,只有窒息。
那就找一个无所事事的晚上,故意错过那班车,也许夜晚就突然变得美好起来了。
草威
脉搏:
http://www.mtime.com/my/caowei/
月满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一对儿是能有多灵啊~~~>< 我最爱的淡淡港式小品。。。
我觉得是真好看。港式小甜点深得我心。——“你叫阿来,英文名系唔系叫阿Roy?”——“我叫阿Come,Come here个come。”还有看展览时爱莲笑“哈哈哈”,阿来马上说“好大个牙窿!”还有两个人在幻想那个印度小哥 有默契一句接一句 都让人很磕糖。后来各自找回自己喜欢的人了 爱莲不爱看功夫片 阿来的福尔摩斯念头得到一句“我都觉得你好多事喔”,我突然明白 自己当初执着的爱不用太勉强 还是需要自己放过自己 爱不是不甘心 让自己和会逗自己开心的人在一起 那才是幸福。汤唯好清纯 导演给了一个天桥上哭的她3分钟镜头 那种情绪递进演得好好!(PS腿长穿平底鞋的女生真好看 就像我看着电影的时候一直想着的她一样。)
为朴素的电影观打四分。技术性稍微差了些,本来是想打三分的。汤唯有一种女性天然的坚强美,学友的演技舒服,鲍起静气场强大,张可颐依旧是这么惊艳。
两个字,失望。
汤姐很抢眼、鲍姨很抢戏,但片子好坏主要还是由编导决定。
汤唯很漂亮!
剧本平淡,个别情节扭捏生硬,剪辑混乱,汤唯的表演远逊于前,在误会阿来串通父母逼婚一场更是凌厉到恐怖的程度。若非老一辈演技派们支撑,此片也就2.5星的水平。
学友太神了。鲍姐太神了。汤唯好菜呀。
淡淡的小品,有点情景剧的感觉。编剧还算不错,可是导演功力有些不足。那个阿三我是完全没弄懂和这个剧有什么关系。★★★
1、剧透!宅男是张学友,剩女可不是汤唯——是张学友的姨妈!2、导演功力不足,无论调度还是剪辑都瑕疵不少,剧作还算有点意思。3、看好鲍起静老师明年再靠此片获一个女配提名。4、不是为了去看汤唯(其实也没什么可看),说实话没必要去影院。
刚刚看了,好文艺的电影,把我这个俗人都看动容了
平庸得一塌糊涂的片子。没有情怀没有市井更没有小聪明。岸西这女文青硬生生把学友和汤唯凑在一块儿。
汤唯美得令人发指。台词有笑点。相信香港人能发现更多。
一个好编剧也可以成为一个好导演,因为她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她能好好去讲故事,也能好好去表现故事。尤其是情感上的事,岸西写得很细,也很实。岸西说,她不会拍不说粤语的电影,因为她所熟知了解的,就是香港。香港,不会死的。
这是我最喜欢的爱情电影之一 虽然网上的评价不高 但我喜欢片中的安静和内敛 理想中的爱情应该如此 就像花的绽放 就像水的流淌 一切都是静静的 无声的
汤唯~
岸西的失足在于 造了这么一个普通话背景的副线故事 一来汤唯演得虽不算十足地糟糕但也谈不上出彩 仅是合格而已 二来国语对白生硬不自在打破了粤语对白妙趣横生的流畅吸引力 五星打给粤语部分及香港演员 三星打给华语部分及内地演员 说到底 悲剧来自合拍制度 F!
清新,可爱,隽永,有趣。一个推荐。
香港人笑点真低,整场笑到尾,但是我就一直不懂在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