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用灵魂演每部戏
很多身边的人不理解我为什么唯独痴迷于张国荣的电影。<夜半歌声>固然不能作为他最精彩的一部,但却是让我能尽情掉泪。
他的每一个细小的表情轻微的音符,没有刻画还是那么真切。看着他在舞台上演出,戴着眼镜研究乐谱,抱着吴倩莲缠绵说情话,总会有错觉。
这个让我们着迷的男人,应该是依旧在世上的某处好好地生活着。
在他去世之后,于仁泰谈起<夜半歌声>和他。
Leslie在里面要化妆成被毁容的样子,Ronny问他介不介意扮相难看,他说,“没关系啊,我还有半边脸很帅。”
当时拍摄时间很紧,Ronny累得不行,Leslie对他说:“不如你进去休息一下,我来帮你拍,最多拍完给你看。”
Ronny让Leslie帮忙作主题曲,在拍摄的某天Leslie就冲进房间说曲子有了,当场哼给Ronny听。
Ronny说,“在他离开那么久之后,我都还能经常看到那个场景,Leslie在我耳边轻轻哼着那个旋律。”
他戴着帽子遮住半边脸,在窗户旁看着吴倩莲笑着听黄磊唱那首属于他自己的情歌时,脸颊的泪痕在镜头中多么显眼。
已然不只是为了电影。
其实每一个角色,都是传奇,灿烂了整个时代。
2 ) 風月惹不起
夏伏以來,心情低落。
都是太陽惹的禍。
昨日和企鵝去朋友家玩,正是百無聊賴地換臺,不期,看到Leslie的側臉,緩緩轉過來。很幽暗昏黃的光綫,輪廓好好。
驚艷!
是《夜半歌聲》啊。
關于Leslie,每每想及,都覺得風情萬種,似乎有無數的話想説,臨了,却是只會呆呆地看著,一言不發的。
他在每一部電影里都傾情扮演著自己——每一個不同的側面,然而即便把他的每一個側面都拾掇起來,卻還是得不到一個完整的Leslie。的灰寫過《與他共度六十一世》,私以爲是至今有關Leslie的記念文章中寫的最好的一种。
而我,每每看到他卻總忍不住想起蓆慕蓉的詩《戲子》:
請不要相信我的美麗
也不要相信我的愛情
在塗滿了油彩的面容之下
我有的是顆戲子的心
所以請千萬不要
不要把我的悲哀當真
也不要隨著我的表演心碎
親愛的朋友 今生今世
我只是个戲子
永遠在別人的故事里
流着自己的淚
雖是如此說,想來,今生前世,人歌人哭,假戲真做,至情至性,實在也算不得悲凉的。
看Leslie,自然是要明白他會隨時隨地猝不及防毫不猶豫地轉身離去的,每一個是他又不是他的角色恰是由于了他的詮釋而變得具有不可複製性,就像程蝶衣之於《霸王別姬》、阿飛之於《阿飛正傳》、西毒之於《東邪西毒》、何寳榮之於《春光乍泄》、榮少之於《胭脂扣》……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Leslie,誰能代替你地位?
韓松落曾説過:“華語電影形象譜如果是一張合影,失去別的人,都有得替代,A角之外,尚有B角,甚至Z角,缺了誰,合影照常進行。唯獨缺了他,合影里就挖掉了一块,後面天大的一個黑洞。”這話對于大大小小拼搏、混迹、掙扎在華語電影形象譜的角兒們來說好是霸道,好是不近人情!然而確然如此!
Leslie後期的電影更是帶著他的意識,他的標簽,濃濃鬱鬱,滿幅他的氣息。作爲一個“自個兒成全自個兒”的人,舉手投足“there are so many love and hate in it”。
一切已然隨著他的乘風而一切隨風。
或許對其他演員很不公平。更何況,昨日觀影時,我每每見到吳倩蓮演的雲嫣,總忍不住想,如果是梅艷芳就好了。吳倩蓮雖不算得美艷動人,卻也有她的味道,有點傲然,有點風塵,而用情卻不至太深的。梅艷芳則不同,在俗世中身經百戰,輸贏參半,卻仍然説施比受更有福,有情有義,至情至性,戲外有戲,戲中有戲,對于愛恨總會用盡全身氣力也不後悔的。
更何況,他與她是如此惺惺相惜的。
花開有時,夢醒有時。關于一個時代的傳奇情感,不過似水流年。我們,亦不過在流金歲月中默默懷念,重溫,並低聲吟唱“能同途偶遇在這星球上,我多麽慶幸”——能知道有些人曾如此活過,也是好的。黄霑即一直称道Leslie為“翩翩濁世佳公子”。
開放和傳統的結合雜糅,造就了他藝術上的放浪不羈与生活中含蓄内敛的巨大落差,他的驕傲、倔强、执著、堅韌和在服從内心藝術訴求上不妥協的激烈,使得他在更大勢力的無聲戰役中,以個體尊嚴對抗群體意識的先驅形象凸顯——這段話,我並不僅僅是說Leslie這個人,也在是說這部電影。即便是愛情故事,也是有它的背景在的,更何況,這是一部根據1937年的老電影改編的新片。强化愛情浪漫的成分固然是一端,重重外部勢力的阻撓則是另一端。趙氏父子不過是這股强大外部勢力的象徵物而已。
只有在夜深 我和你才能
敞開靈魂 去釋放天真
把温柔的吻 在夜半時分
化成歌聲 依偎你心門
我祈祷星辰 月儿来作證
用盡一生 也願意去等
總會有一天 把心願完成
帶著你飛奔找永恒
蔡康永説Leslie是那種會坐在陽臺上看星月的人,是。
只有在夜深,才能敞開靈魂,釋放天真。我無法猜度Leslie所要追尋,所等待著的永恒是什麽。而一贯的坦率真挚和忠于自我。當真只是一句“洛陽亲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壶”可囊括的麽?
韋青指責宋丹平,你誰都不愛,你只愛你自己!
果真如此麼。宋丹平的愛與恨又豈是如《東邪西毒》中洪七一般的人物所能理解的——因爲直接,所以快意恩仇,可是這個世界又豈會如此簡單,糾結於各種出于愛的傷害,出于妒的中傷,出于恨的陰招中,受傷的總是翩翩俗世中不願出拳、不懂出拳的痴公子。初初涉世,韋青的高音實在是很難唱上去的。
他是如此真摯敏感……在其生前,社會輿論的種種謾駡誤解使其備受傷害,時至今日,輿論似乎全然倒戈,Leslie成了聖人,神人,至人,實在好笑到讓人激昂憤懣。死亡讓人如此自由到恍如飛翔!只是Leslie不會知道,也無意知道了。
終于說道傷害。多年來,他之受到攻訐既非緣于他的音樂,也非他的電影,更非他對前衛藝術的探討,而是他的性取嚮。關于一個人愛另一個人的事情,說得太多了,不贅言。所可一説的倒是一個人(或一群人)對另一個人的道德指責。知識分子的獨立思考價值要大于他的道德楷模價值——有人如是說,而我想説的是,什麽是道德楷模,這些所謂的“一本正經”果真是值得信守的麽?總覺得凡道貌岸然到不苟言笑的人,必有其隱藏著的大奸猾大邪惡在。而另有一些東西是超越這一切的,且不必然獨屬于知識分子。
勇敢而孤絕的追求。有誰共鳴。
他相信人們最終會接受他,不是因爲他是Leslie,是因爲他所做的“玩意兒”是真正的藝術。
然而今天,粵語歌時代已經過去,在催生粵語歌的香港,這個寸土寸金“發展是硬道理”的彈汍之地,一切都來的太快,去得太快,懷舊是种寂寞的奢侈。
對他的電影,雖然總還會有人觀看,但已經很不一樣——想想陳凱歌都殘了,世界如此寥落。誠然是的,在這個人人自愛的時代,不到非如此不可的懸崖絕境,誰都不會第一步就走險招,不瘋魔不成活的。
Leslie亦然。
3 ) 夜半歌声
一直以为是鬼片,现在看这诡异破败的大戏院竟一点都不觉得恐怖。只是这电影从头到尾都弥漫着哀怨心酸,哪怕看完最后的大团圆结局,仍然觉得压抑。
剧本本身做得不算精致,很多细节甚至角色性格都经不起推敲,但音乐和美工很加分。
同时,宋丹平这个角色对张国荣来说也是信手拈来,配上于仁泰的黑暗风格,本片的质感可圈可点。
4 ) 音乐很美
喜欢这部电影里的音乐,胜过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有很多个版本,30年代的,90年代的;香港的,大陆的。
类似的剧情,相似的名字,但是不同的是音乐。
哥哥的声音还是那么淳厚,很感人。
5 ) 都是歌声惹的情
《夜半歌声》(1995)是在哥哥的众多电影中最先打中我心深处的一部。故事情节并不新鲜,在东方它相似于三十年代的一部同名影片,在西方它又和《歌剧魅影》雷同,只不过导演的拍摄弱化了片中原本强烈的抗争主题,加重渲染了艺术和爱情的生命力与感染力。哥哥的歌剧演唱是全戏最吸引我的地方,我第一次发现,他把声音端起来认认真真地演绎经典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时候神情是那么的庄重和真挚,全身上下都散发着令人沉醉的气息。在气质上,他很适合饰演这样一个悲剧艺术家,他的才情和歌喉都很有表演张力,甚至我可以看到那个年代特有的命运色彩都悉数写在了他的脸上。电影里的歌曲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角色的烘托下十分的动听和动人,尤其是那首同名歌曲《夜半歌声》。可以说,是他的歌声让我记住了这部电影。
6 ) 夜半歌声 (歌剧魅影)
1、如果没有张国荣版的《夜半歌声》,也许,我们永远无法体会得到《歌剧魅影》被中国化后的银屏魅力。魅影成了歌剧院里阁楼上阴暗角落里飘荡着的幽灵般的宋丹平。然而,哥哥演绎的宋丹平,给人感觉到的并非鬼魅,却更多的是他的深情。哥哥飘逸,俊美,罗密欧般的形象,让人感觉到他是那么高贵,完美,深情。若干年后再看,仍是那种心动的感觉,虽然,哥哥已然是天堂里的角色。天使毕竟来过,留下的影像如此经典,华美,让人禁不住唏嘘。
2、剧情其实大同小异。昔日辉煌如今衰败的大剧院,随着一个以青年人为主的剧团的来到,才有了丝丝生气。半夜里隐约传来的歌声,为剧院染上了诡异的色彩,在韦青的追问下,时光在看门人老马的讲述中开始倒流,歌剧院中一幕幕唯美的画面,上演着曾经的柔情故事。其中,张国荣与生俱来的哀怨气质,比罗密欧更显华美,高贵。就像莎翁笔下的王子,从远古的作品中走来,带着他的深情他的细腻,让人再也无法区分谁是张国荣谁是宋丹平。《再次深情相拥》,《一辈子失去了你》,《夜半歌声》等等,也许没有任何一部电影能像《夜半歌声》这样,留下这么多首扣人心弦的曲目。当然,这一切,皆因有了张国荣。吴倩莲饰演的云嫣是那样的凄美,除此之外,还带有某些山口百惠的气质,难怪她是张国荣最想合作的女演员。用她来演绎旧时代土财主的女儿云嫣,再适合不过了,单眼皮代表着中国式的传统,然而,单眼皮的内心亦会渴望着炽烈的朱丽叶式的爱情。爱情被遏制时,她想到了私奔,私奔的马车都备好了,却仍然逃不过命运早早下好的圈套。宋丹平的剧院却被一场大火烧得面目全非,云嫣最终被嫌她不贞的夫家抛弃后疯掉流落街头。在那场大火中,所有的人都以为宋丹平被大火烧死了。所有的人都以为那夜班的歌声是鬼魂在哭泣。只有云嫣是不怕的,她不管是鬼还是人,她都想和他在一起,在一起。
3、无论从外貌还是气质上,都与张国荣有几分神似的黄磊扮演的韦青,有一天,在剧院,突然被房顶上的人从破旧的幕布后递给他一本剧本,正是当年宋丹平出演过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原来,宋丹平并没有死,他只是被毁容了,毁容后的他活在阴暗的阁楼里,如同剧院里飘荡着的幽灵,而那半夜里的歌声,也正是他所为。韦青在宋丹平的帮助下,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一如当时在电影学院当老师默默无闻了多年的黄磊,演完《夜半歌声》后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韦青的出现,令云嫣恍惚中以为宋丹平再现。而云嫣的出现又令得幽灵般活着的宋丹平明白,爱情从来就在,从来就未曾离他而去。只是他自卑的心令他无法再面对爱人,直到经历过种种艰难险阻,直到云嫣为他不顾一切,为他刺瞎双眼,他才得以勇敢地走向她。这样的结局似乎比《歌剧魅影》要好,有情人终是成了眷属。灵与肉终是合二为一。中国式的爱情故事,大抵如此。
4、如果没有张国荣,没有他的歌声,他的音乐,《夜半歌声》,或许不过是场泛泛的老套爱情电影。在哥哥告别歌坛多年后,忽然看到一部由他出演的柔情主义电影,听见他富有磁性完全不同于《灰色》及《侧面》的歌声,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无疑是享受到一顿丰盛的属于张国荣的音乐大餐。宋丹平的歌声种融入的是张国荣的灵魂,在那一刻,我们谁又能分得清,到底是戏如人生还是人生如戏?若干年后,哥哥化作了那红蝴蝶去到天堂寻找他所想寻求的境界。而我亦因为一篇稿约,在香港循着哥哥的足迹再一次去感受着他的生平,稿子发出后,反响很不错,杂志社从此以人文地理为主要卖点,这或许又是哥哥的魅力所在吧,他总是能够成就无与伦比。宋丹平的故事似乎多少有些张国荣的影子,他是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对电影,对音乐。于是,在完美的作品之后,我们发觉,真正的哥哥已经很难找到了,他活就活在他的创作之中。他究竟是谁呢?是《夜半歌声》里的宋丹平?《霸王别姬》里的蝶衣?《红色恋人》中的靳?《倩女幽魂》中的宁采臣?还是《阿飞正传》中的旭仔?真的难以想象,如果没有张国荣,电影对于香港对于中国来说,将会少掉多少值得回味值得怀念的东西。
5、哥哥--它不是你最好的片子,可我愿意看着你扮成光鲜的罗密欧,站在大戏台上绵绵地唱歌,如同任何一个甜美的梦境。--然后你手里托着一个小小的八音盒,对着站在桥上的吴倩莲笑,就是你的那种笑容~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哥哥的歌就值加一星,平庸老旧的对白被哥哥演得那么好,有时会想,如果哥哥还在是否会参加国内哪个综艺(别说毫无可能虽然是可能性小哥哥那么忙),如果参加他也会那么认真开心地玩。一辈子。20181125@广州天环百丽宫LUEX厅。
哥哥和黄磊都给影片增色不少
黄磊演得很好。
穿罗密欧戏服时的哥哥,真像一个王子(一样自恋)
催泪不已!《剧院魅影》的阴森可怖,诡谲华丽,嵌套上《罗密欧与朱丽叶》般阴差阳错,身不由己的男女悲歌,融和成这部中国版凄美、梦幻、哀伤、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本应有着美好自由爱情的宋丹平和杜云嫣,犹如在封建社会糟粕和官僚主义双重扼杀下千千万万苦命鸳鸯及牺牲品的缩影,此情此景直叫人深恶痛绝,咬牙切齿!幸好结局还是光明的。依旧喜欢当年仍是帅气青葱少年模样的黄磊。我的哥哥啊,芳华绝代的张国荣,真是有史以来香港演技最精湛,气质才华和美貌最无与伦比的艺人!QAQ 原来你才是最英俊的罗密欧!在影院里看完之后大家都泣不成声,全场鼓掌,集体看完片尾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我祈禱星辰月兒來作證,用盡一生也願意去等。」小時候爸爸媽媽經常晚歸 把我一個人反鎖在家。我一個人在家只能看電視頻道的午夜電影 像鬼水凶靈啦山村老尸啦office有鬼啦怪物啦都是那時候看的 這部電影也是在那時候看的。現在回想起來 我的整個童年好像都是在鬼怪和驚嚇中度過的。小時候看電影很容易認眞。我喜歡這個結局。
于仁泰那么喜欢倾斜构图和俯拍啊,倾斜个毛啊俯个毛啊,玩儿什么风格啊。剧情一惊一乍缺深度,爱情表达浅薄,情节平淡干瘪。至于黄磊,哎,就是个演电视剧的命。片子一星,半星服装半星音乐。
#电影资料馆 若我心爱的歌,明天都不再播。对马徐维邦的《夜半歌声》的翻拍,可以说是做了颠覆性的改编。过去的1926被讲述得缤纷多彩,当下的1936却如尘土般蒙上了一层老旧的面纱。这不只是情感外化的表现,更像是在说明悲剧轮回的浩劫。封建礼教扼杀了自由恋爱的青年,等待他人的拯救行不通,唯有面对当下的自己,尽管丑陋至极,但真情无价。红歌没人听,《罗密欧与朱丽叶》却赚得盆满钵满,两相对比就能见到全片的价值导向。属于马徐维邦的时代已经过去,个人情感才是真正值得歌颂的对象。当差的进剧场要来捉韦青,宋丹平发表完一通演讲之后,最先起哄的,也是个欧美人。
十年生死两茫茫。苦思量,最难忘。千里相逢,今昔会云娘。
哥哥还是让人怀念啊
第一次看是小学,刚好就是这部片子刚出来的时候。小学生的我居然很迷这片子,也自此知道了黄磊——后来还迷过他一阵,初一那会儿有他《我想我是海》那盘带,那时候他长的多清纯啊。反正剧情很合我意,爱情、穿越时空、阻碍、重逢什么的。一直以来在我心中都是部完美的片子,直到重看,发现不过如此。
这片儿简直是对马徐维邦1937年版本和观众智商的侮辱……用了张国荣和黄磊这么好的演员,尼玛认真点讲究点拍会死么!
十年后,某个小剧团暂住进被传有鬼的剧院,青年演员韦青(黄磊)遇到如幽灵的宋丹平,爱情悲歌随即再次上演
能在大光明看这部真的太妙了,比起现代电影院,这里其实更像是电影中被一把火烧掉的剧院。
既有莎翁悲剧的味道,也有中国传统话本小说里含冤的精髓。怀念张国荣的日子,翻出了他的电影。很神奇,张国荣一个岭南人,在演《霸王别姬》的时候,把北方男人的坚忍和颓废气息都带出来了。到了《夜半歌声》,他又浑身是江南世家子弟的潜幽,和第一代留学生的热烈。其他的电影更不待说,每一刻都在重生。在华语电影王国里,他孤独坐在殿堂最高处。
“ 關于Leslie,每每想及,都覺得風情萬種,似乎有無數的話想説,臨了,却是只會呆呆地看著,一言不發的。” 有了这,电影本身多狗血都无所谓了。
小时候也没看懂,夜半自顾在电视前哽咽了很久。 2013.04.18 衡山重看后降一星(片子本身其实就三星)。鲍比达配乐厉害,张国荣三支作曲亮点。表演还是没有完全走出上一年《霸王别姬》的媚态,略嫌阴柔,硝酸妆亦华丽得仿佛章鱼烧囧。总体大毛病是后半细节没展开,略跳。恐怖亦可服务浪漫,笑点不必要。
可怕的旧社会,亲情竟也如此凉薄!
里面三首歌真的好听,穿戏服的哥哥真的好倜傥。悲剧动人之处在于,美到顶点,然后再破碎。带帽衫的哥哥像极了在爱情里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鬼”……偏爱这种一生只爱一个人的爱情故事,跟随它快乐过,悲哀过,仿佛也在某个时空活过、爱过、完满过……
经典舞台剧翻拍的电影。虽然已知剧情,却还是被影片深深吸引。演员们的表演都很到位。初识黄磊,一头长发,青春扑面,气质上真有点哥哥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