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赛跑

剧情片德国2013

主演:迪特·哈勒沃登  塔蒂娅·赛布特  海克·玛卡琪  弗雷德里克·劳  

导演:基里安·里霍夫

播放地址

 剧照

最后一次赛跑 剧照 NO.1最后一次赛跑 剧照 NO.2最后一次赛跑 剧照 NO.3最后一次赛跑 剧照 NO.4最后一次赛跑 剧照 NO.5最后一次赛跑 剧照 NO.6最后一次赛跑 剧照 NO.13最后一次赛跑 剧照 NO.14最后一次赛跑 剧照 NO.15
更新时间:2024-04-11 15:58

详细剧情

Paul Averhoff was once a great marathon runner, the gold medal   winner at the 1956 Melbourne Olympics. Now over 70 and forced to   live in a nursing home, Paul rejects the singing group and handicraft   classes for his old running shoes and announces that he is training   for the Berlin Marathon, which he intends to win.

 长篇影评

 1 ) 浅谈人生意义

这几年来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是,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西西弗斯不断推往山顶的又滚下山去的巨石,还是吴刚不断伐断重又长出的桂?无论你的人生过得如何精彩,到最后都会化作一抔黄土。 如此,不可避免的,就会陷入虚无主义当中去。那怎么去解决这种虚无主义呢?好像不太能解决?那不如就犬儒吧。当一条狗,至少吧,意识到了自己是一条狗。可是,总是当一条狗,去嘲笑、去讽刺,好像也没多大意思。犬儒主义还真不是解脱之道。那不当狗了,还是想想怎么当人吧。可是又回到了最初的那个问题,所有人都不可避免的会死,那怎么活好像也不重要。那就,暂且去追寻自己喜欢做的事吧。跑步、看书、健身……咦,好像生活的意义好像跟我没有多大关系了,于是我就暂且不去想它。可你不想吧,它又总会时不时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一下。活在当下这样的说话总是说服不了我的。 直到,这样一个观点启发了我:我们可以把世界分为两个世界:一个客观世界,一个主观世界。客观世界里,作为碳基生物的人类,最后总是难逃一死,也就无所谓意义不意义了。可是主观世界,那就是我们自己的世界啊,我们在这里就可以找到人生意义了。那这么看来,读书、跑步、健身时候的我,就是在构建自己的主观世界。包括我朦胧的给自己定的人生信条:做自己喜欢并认为有意义的事,都是在不断摸索答案——这也大抵也会是我终身践行的吧。 那阿德勒教我们怎么去实现人生意义呢?他认为:应当做好工作课题、社交课题、爱的课题这三大课题。做好工作课题,找一份工作,让自己不被饿死;做好社交课题,个人之力微薄有限,很可能难以构建我们想要的主观世界,这时候,选择合适的朋友关系、处理好家人关系,一定会使我们有更大的力量去构建我们的主观世界;做好爱的课题,勇敢大胆的去爱,坚定而不懈的去追求幸福。 我们还年轻,我们大可以无所顾忌地去追寻生活意义。可有时候我又在担忧,年龄再大一点,或者说等我们垂垂老矣,我们还能继续追寻人生的意义吗? 《最后一次赛跑》告诉了我们答案。对于保罗来说:妻子、女儿、以及他最热爱的跑步,就是他生活的全部意义。年轻的时候,他在赛场上捧起冠军的奖杯、在婚姻中和妻子浪漫起舞。当生命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妻子癌症、女儿没时间陪伴、身体老的已经几乎不可能再站到跑道上。那他就失去了追寻人生意义的权利吗?不!他和妻子相濡以沫、以一种大无畏的心态重新迈开自己的双腿。身体条件不允许、女儿不理解、养老院百般阻挠,都没有阻止他重新穿上马拉松的战衣。妻子病逝,他就带着妻子的意志一起迈向马拉松的终点。 所以,一个人、只要他的心没有老去。他就永远年轻,永远有追寻生命意义的权利。 而探寻人生意义的过程,又恰好是一场马拉松。刚迈出第一步的时候你觉得很轻松,你相信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你,可接下来就感到疼痛,你的力量随着步伐一点点减弱,你感觉自己不能继续了,但你继续跑着,一直跑着,直到完全精疲力竭。确信不疑的,人生的意义就在终点那里。

 2 ) 当我们老了,还能为了自己而活吗?

 前沿:
    男主人公是个70岁老大爷,是1956年奥运会马拉松冠军,现在因为老伴有时会丧失记忆,有老年痴呆的迹象,女儿有没有时间照顾,只能送两位老人去养老院,男主人公在期间想找回过去的理想,参加马拉松比赛,养老院看护人觉得不现实,就阻拦他,并找心理医生说证明他精神有问题,最后在老伴去世之后仍然坚持参加比赛,最后肯定不能成冠军了,但是他跑到了重点,全场上万人欢呼喝彩。
感悟:
    老人们把太多的东西都给了下一代,到了晚年只能默默的独自变老。
    在我们认为可能也就是养养花,每天早晨逛逛公园,溜溜狗之类的。
相比之下男主人公,仍然为自己的理想,为了目标而奋斗..感慨,最后赛跑到终点时,泪奔!!
老人的这种精神值得我去学习。
    反思:就说我这么一个80后有多少机会能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呢?
人物感觉:
    里面的女看护:开始还是很反感的,太猥琐了,老人只是想完成自己的理想,她竟然叫心里医生,还误导老人,让别人认为主人公是精神问题。但还好最后美女看到保罗1956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奥运会冠军照片,那一刻我觉的,她的心也被融化了。
    主人公女儿:可能很多观众会觉得女儿不近人情,不善待老人。但现实就是如此,子女在奔波劳命的时候是无法估计父母的,社会现象,如果我们能做到善待还好,如果做不到,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责怪呢?

 3 ) 午后的阳光照在柏林奥林匹亚体育场上

1956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奥运会,年轻的德国人保罗•阿弗霍夫摘取了马拉松赛跑比赛的金牌。多年后,70岁的保罗•阿弗霍夫参加了柏林马拉松比赛,并且成功地跑完了全程。

保罗•阿弗霍夫其人并不存在,这是一个虚构的角色。1956年第16届奥运会马拉松冠军是法国的Alain Mimoun。参加马拉松比赛是没有年龄限制的,据查年龄最大的报名参加伦敦比赛的马拉松选手是一位101岁的英国老汉,未知详情及真实性。但在各城市举办的马拉松比赛中,中老年选手并不罕见。

这是个一句话就能讲完的故事,如果你只注重结果的话。

这两天连续看了两部关于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影片,这当然不是巧合,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自己也开始渐渐关注老龄化,老年人的权利等等问题。另一部影片译名叫《男人爱人和母亲》,和这部影片有共鸣之处。

他的最后一次赛跑,片名本身已经颇具吸引力:为什么?如何发生的?结果如何?编剧和导演把这些问题扩展,使之成为一部114分钟的剧情片。

两位老人,保罗•阿弗霍夫和他的妻子,由于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唯一的女儿不得已把两位老人送进了老人院。老人院的硬件条件看起来非常不错,住的是设备齐全的套间,周围是公园,或者说老人院其实就在公园里面,院里有专职的白夜班护理人员,还有专门的疗养师。

老人们在老人院的日常生活是怎么样的呢?除了吃喝拉撒之外,唱歌,读经,做手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消耗着剩余的生命。

(待续)

 4 ) 生活就是马拉松

老头去报名柏林马拉松,却被告知报名截止了。妻子问工作人员有没有可以破例的方法,工作人员说有两个,一是去年参赛过,妻子摇了摇头;二是曾经跑进两小时四十分,老头眼里发出了光,“有啊,我是的”,工作人员不相信地问什么时候。老头站在宣传板隔壁,自信得意张扬,头微侧,说1953年。

是啊,他曾经帮德国拿过奥运云马拉松冠军,成为为战后德国提升民族自信的英雄。可是他年老了,行动迟缓,跑鞋也丢在家里某一个角落铺尘了。教练妻子患癌已是日落西山,时日无多。唯一的女儿是一名独身空姐,为照顾两个老人心力交瘁,于是把他们送到老人院。老人院气氛死寂、沉闷,管理刻板、没有一丝人情味,处处散发着死亡的气味。于是他与工作人员作对、与其他老人闹翻,更是因为想要再参加一场马拉松而成为整个养老院的笑话。但是慢慢地,教练妻子同意支持他陪伴他训练了,其他老人也因为他的到来而变得生活注入了一丝生机,他们眼里也变得有了光,他们成为了他的观众和啦啦队。影片里的冲突还有更多,女儿对父亲的不认同,并且把惹麻烦的父母当成妨碍她感情生活的包袱;养老院工作人员把他当成精神病处理,美其名曰保护他实则是将人进行物化对待;还有一名养老院霸主总是处处说风凉话、煽动其他老人孤立他;把困难推向高潮的是妻子的离世。他精神崩溃了,产生幻觉了,似乎也没有动力再继续生存下了,更不要说跑马拉松了。

最后剧情反转,养老院霸主觉悟了把他放了出来,还组织其他老人到现场为老头加油;护工成为了老头的司机和后勤;女儿也终于和情人走到了一起并到现场为父亲打气。老头跑进奥林匹克运动场接近终点时,我为他的疼痛揪心,为他的坚持动容,那种感动是真正跑过马拉松的人觉得刻骨铭心的。

他们的朋友死去了,他们的老伴也死去了,他们的求生欲望变得极低,请多给他们一些关怀和理解,而不是粗暴地给予物质和身体护理。影片最后是一年后的养老院,老头仍然健康生活着,养老院多了很多欢声笑话,他们跳舞、下棋、跑步,再也不是在悲观等待生命终结。

这是一部关于马拉松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生活的电影。老头认真地说,“为什么不呢?参与者都是胜利者。不然需要那么多人参加吗?”这道出了马拉松运动的精髓。他还说,生活就是马拉松,刚迈出第一步的时候你会觉得还很轻松,你相信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你,可接下来就感觉到疼痛,你的力量随着步伐一点点减弱,你感觉自己不能继续了,但你继续跑着,一直跑着,直到完全精疲力尽,而胜利就在终点,确信不疑,胜利。

 5 ) 从保罗马拉松看人生信念,尊重,代沟,养老制度

1.常怀热情。

保罗一直都是热爱生活的,从开头自己打理果园,把玩苹果到拒绝养老院死气沉沉等死的生活,重新开跑,他对生活的热情贯穿始终。同时,他对跑步的坚持,必达终点的信念、永不停歇,非常撼动心灵。

他跑步的时候,由拍摄效果呈现的喘息、身体抖动,传达出一种在用生命奔跑的精神,让人担心他时刻会倒下,而他又每每坚持了更远更远,甚至取得了胜利。从励志片的角度讲,无疑是成功的,心里有再多的阴霾在这样的坚强、奋斗面前都会烟消云散,继而感到内心阳光普照,浑身热血沸腾!

2.人是社会的产物,人与人之间彼此影响。

环境对一个人的塑造改变在影片中多有呈现。首先保罗拒绝去养老院就是拒绝把活力满满的自己放进了无希望、日渐等死的氛围中。

保罗被迫住进养老院后,本想出走,但对爱人老伴的关心不舍,再次将他禁锢在了这一沉闷环境之中。但他没有放弃自己,决心重新开跑,也说服妻子像以前一样帮助自己,共同训练。他的积极热情坚持影响了身边其他的老年人,他们对保罗由最初的嘲讽、到刮目相看、到敬重追随。这一过程中,他们心底对生活的热情也一点点被点燃放大。老人们开始拒绝原来乏善可陈的单调生活,保罗的坚持与成功让他们明白,自己内心的那些向往与梦想不再是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即使年老,追求年轻时尚、追求生活乐趣的心与年轻人并无差异,同样值得尊重、值得为之奋斗。

保罗和妻子在备战柏林马拉松中,又找回了当年互相鼓励陪伴的感觉,又甜蜜地恩爱了起来,可以说找回了年轻时依偎相恋的爱情。两人在火车上甜蜜相拥,一个年轻女孩被这一幕吸引露出温暖的笑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之间多年相伴相守的爱情,令年轻男女也更向往憧憬并相信爱情。

3.尊重。

尊重他人。

穆勒的初心可能是帮助保罗,但却一步步将他推向更糟糕的境遇,精神治疗那里更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保罗,自认为"我在帮助"你,实际上是一种对他人的掌控欲。保罗强烈反对穆勒的老年生活安排,穆勒恼羞成怒正是因为保罗赤裸裸的揭露了其本质-表面看似是宁静安详的老年图景,实则死气沉沉只为等死。穆勒之后便一再向保罗强调"这里就是这样,死亡是常态,你必须接受它",她坚持认为保罗的不服老是愚笨,他终将屈服于现实。穆勒的种种行为,究其根本,就是对保罗的思想、观念的不尊重,她从来没有想过去尝试理解保罗的价值观、人生观,一再企图用自己所谓的见过无数衰老病死的经验改变仍朝气满满、热爱生活的保罗。然后又用"我们之间的矛盾源于保罗把自己的麻烦变成所有人的麻烦",这样看似很有道理实则推卸责任的说法来解释这种不尊重引发的种种问题。

个人认为,保罗女儿是受到穆勒那句话影响的,镜头下一秒就切换到了她回家后看到保罗洗衣服却弄得房间凌乱的画面,这一刻,她内心始终摇摆的是否相信父亲的天平彻底倒向了不信任,也就有了之后的冲父亲大发怒火,矛盾激化。女儿一直把自己私生活的缺失归咎于父母的负累,但如果她多尊重一些父母的意愿,多一些沟通,而不是一味的拿工作忙碌为借口,那么这本该是很幸福的一家三口。一如美好的大结局,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一家人其乐融融。

尊重自己

保罗未曾放弃自己,是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倘若连自己都放弃了,等待老年人的就真的只有死亡了。

尊重自然规律

保罗在决心参加马拉松后,开始制定训练计划,一点点恢复身体机能、提升身体素质。这就是一种对自然的身体规律的尊重,不贸然毫无准备的开跑。也是对自己年龄的尊重,不服老但也不乱来危及生命。年轻男护工会输,也是因为他没有调节好跑步的节奏,过于自信不尊重身体反应。

4.光芒。

影片中两次出现光芒闪耀。一次是保罗第一次开跑锻炼,唱诗班老人看见光芒四射。一次是最好体育场的冲刺,前方出口的光。两次光辉,可以理解为保罗的坚持、信念。更或许说是,人性的闪光点,不畏难、相信自己、坚定信念以及一个最大的字"爱",对生活、对家人、对信念的爱。

5.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共鸣。

在跑步比赛时男护工对保罗跑赢自己的想法是觉得荒谬可笑的,甚至提出放水条件。也是在输了后,对保罗肃然起敬,开始对生活有了热情,以及之后帮助保罗实现实现梦想。都说年轻人和老人之间有代沟,但在人生思考这种大问题上,人与人之间是可以互相启迪,引发共鸣的,无关年龄与性别。

6.养老制度。

最后要聊聊德国的养老制度。里面有句话说,"不管你以前的人生多么辉煌,成就多高,到了这里,就是人生的最后一站,大家都一样,要等待死亡这最后一件事",这句话,乍一听,颇有道理,让人无言以对,深陷死亡恐惧与无助中。然而最可怕的就是这种看似正确的言论,牢牢囚禁了老年人的思想,灵魂就这么选择了等待,身体也就再无反抗。

可是,明明我们都知道,内心快乐的人能活更久,老年人更是如此。影片结尾,丰富精彩的老年生活正是所有养老院需要改革的方向。

 6 ) 老去的那刻-将为什么而跑

       每个人都曾年幼无知,一路探寻成长,然后渐渐老去。看着此片不自觉思考老去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每次经历就如一次马拉松,那枚汗水浸湿奖牌是一个阶段的象征,它证明心跳过,快乐过,痛苦过,坚持过,收获过。
       曾为了成长而战,一路攀爬,慢慢成长,等待自己变强变大。
       曾为了荣耀而战,站在某个高点(至少是自己人生的高点)俯视整个世界,I AM THE KING!
       激情褪去,时光飞逝......老去了之后,为了什么而活,为了什么而跑?
       现为何而战?
       为了坚持!心未停止,它跳动着提醒我们还应该坚持下去,坚持爱恋,坚持拥抱每一天。
       因为失去!朋友、亲人、爱人,喜欢的不喜欢的,开心的不开心的。过去终究过去,祭奠逝去的一切。
       因为不能因为老去而失去对生命的热爱!
       因为除了跑别无选择。WHY NOT?
       只是未曾想过,困难如此之大。老去的身体,老去的思想,最重要是失去亲人的支持。
       最后,保罗•阿弗霍夫获得理解,冲过终点的那瞬间,再次向众人证明了,Never too old to challenge!

 短评

Immer weiter laufen, nie stehen bleiben.

7分钟前
  • prub
  • 力荐

最后一圈跑进赛场真是哭死我了。前面虽然很丧,甚至过于真实到导致于心不忍想弃掉,但看到后面还是触动很大,被“坚持”二个字鼓舞了。

9分钟前
  • 望潮
  • 推荐

7

13分钟前
  • 莹航
  • 还行

尽管故事是老套的煽情励志,但看到老人柏林奥林匹克运动场中的最后冲刺,还是被感动了一回,生命就是这样,就凭一股气,气没了,人也就该凋零了

16分钟前
  • 小巴不良
  • 还行

看到最后眼里都是泪!勇敢面对死亡,不认命,与生命去抗争!

20分钟前
  • gfjdwsg
  • 力荐

如何优雅的老去

24分钟前
  • 茜茜公主
  • 力荐

Wir sind Wind und Meee.Wir kommen zusammen und gehen zusammen.

27分钟前
  • 藏起落日
  • 力荐

长跑的魅力,即人生的魅力。

28分钟前
  • kilo
  • 力荐

“生活就是一场马拉松,刚迈第一步的时候你会觉得还很轻松,你相信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你,可接下来就感觉到疼痛,你的力量随着步伐一点点减弱,你感觉自己不能继续了,但你继续跑着,一直跑着,直到完全筋疲力尽,而胜利就在终点,确信不疑。”

29分钟前
  • 1234567
  • 力荐

很感人

31分钟前
  • jiayi
  • 推荐

确实,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选择什么时候离开赛道,选择如何坚持到终点,可不是简单的选择题。老人的热爱与不放弃,感动了无数人,也感染了很多人。相信只要有对生命的信仰,每个人的马拉松都是无与伦比独一无二的精彩旅行。

35分钟前
  • 晴子
  • 力荐

1956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奥运会,年轻的德国人保罗•阿弗霍夫摘取了马拉松赛跑比赛的金牌。多年后,70岁的保罗•阿弗霍夫参加了柏林马拉松比赛,并且成功地跑完了全程。

38分钟前
  • 電影製作人
  • 力荐

(7/10)题材会让觉得是部体育励志片,但其实影片更注重描写老人的权益。住进养老院的老人大多是无依可靠,当老人虚弱到无力反抗年轻人时,命运也只能被安排了,可当此时占居强位的年轻人把老人当物品一样地管理时,剩下的也许只有等死了,而主角则更愿把他人生献给最后一次赛跑

40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看得我眼泪稀里哗啦系列之一。老爷爷太可爱了

41分钟前
  • 利伯塔斯不存在
  • 力荐

Nie stehen bleiben. 绝不停歇。/// 我们就像风儿和大海。

44分钟前
  • Tsukuru
  • 力荐

看哭了,因为我也热爱着马拉松

49分钟前
  • wilco
  • 力荐

女儿的设定真是莫名其妙,你爸可是长跑冠军哎,还管东管西!

52分钟前
  • 巧克力工厂厂长
  • 还行

不错,老年爱情很感人。

56分钟前
  • 笨zhu
  • 推荐

就是挺感动的。

59分钟前
  • 阿顺
  • 推荐

今天14点央视放。“别离开我,不要走”“我还在呢,我一直都在,小保罗”“我们就像风儿与大海,不是吗?”“像风儿与大海”。(大概看。3.5/5)德国家庭,德式亲情,德国养老

1小时前
  • 2006-03-19加入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