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Die Liebe der Jeanne Ney.1927 下载地址!
2 ) 双城记、时代剧,亲爱的默片可爱的Happyending
Uno Henning长得极像我外公年轻的时候,实在太像了,以致让我无法不在谈这部片子的时候忆起他来:我看过很多彼时他在南洋和办工厂的兄弟们同行的照片——黑白、20多岁,玉树临风、风华正茂。战争尚不遥远,和平也还稚嫩:就是这样的时代里的人们,面对的是未来无穷无尽的可能。一个选择往往决定人的一生——他的决定是卖掉车、离开家,到社会主义的民主新中国去上共产主义的先进大学堂,接受马列和毛的尖端教育……结果如何我们现时当然可以估计得差不多,作为归国华侨倒也没受多少磨难,但也绝谈不上能够实现梦想:如此帅气的我的外公的青年时代,磨蹭着磨蹭着就和辉煌闪亮的美好愿望失之交臂,我一直为此感到惋惜难过。现在的我也待在外公曾经待过的地方——我的梦想和他有本质上的相似处:相隔差不多一个世纪,世事的运行方式仍不过尔尔如是。当我今天看到黑白色的Uno Henning,想着曾经发生过的一切,以及那些已然逝去的至亲的相熟的或者根本不认识的人们,就不觉要感叹:这可真如电影一般无奈又美好!
从克里木到巴黎,由法国海外特派员的千金小姐变为寄人篱下的秘书打字员:Jeanne小姐本人倒也并不太有所谓..他爱上一个布尔什维克间谍Andrej,这才是对她而言唯一重要的:尽管奸诈又恶心的白军密探Chalybieff也沉迷于她,她却全不为所动。身份和角色皆潜藏危机——作为密探的Chalybieff告发布尔什维克,向Jeanne的父亲出卖间谍名单,Andrej和同事前往Jeanne家中威胁其父交出名单,混乱中射杀其父,并且正好被Jeanne看到。无奈又沮丧的Jeanne打算回巴黎去投奔叔父,经过Andrej的好友从中斡旋,在Jeanne上船之前,这对恋人终于归好,Jeanne留下了她叔父在巴黎的侦探社地址。
不过这叔父是个守财奴,因为盲女儿喜欢Jeanne的缘故才留她做打字员。Chalybieff之前无意中窃得侦探社的地址,便也跑到巴黎,因为觊觎叔父的财产,便假意追求盲女,向她求婚。哪知夜间买醉时向吧台女说破真相——他打算新婚当晚就掐死盲女。
其时Andrej因为要资助土伦的布尔什维克,也来到巴黎,终于和Jeanne相会,并且给了她他的照片,也有朋友帮他们通信。其时侦探社正为一位美国富人寻找一颗失踪了的贵重钻石,此处穿插一幕推理剧:珠宝店内钻石疑似失窃,店主被捕,Chalybieff到店里买求婚戒指,而侦探手下去那里调查,无意发现店里的白鹦鹉喜欢吞吃亮晶晶的东西,而且最近得病不吃饭了。于是开膛破肚找到钻石,侦探社皆大欢喜,却无意间被Chalybieff发现,他也鬼迷心窍想拿到50000美元的奖金。
以上是大致情节,关键部分我全部没说..因此不会太影响诸位观影时的兴致:至少,从以上我的描述中各位已可看到,剧本的设置相当精巧——可以说是没有一处多余的镜头。即使是一些细节刻画的场景,也全都是为了前后照应的伏笔、或者具象化人物心情,或者刻画人物性格而用。此处举三个例子:其一,Andrej来到巴黎,他的朋友开车带Jeanne和他相见,盲女刚刚接受Chalybieff的花,而司机也给Jeanne献上Andrej准备的花——盲女的是带刺的玫瑰,而Jeanne拿到的却是白色的野花(此处自有暗喻)..Jeanne很高兴,盲女问她“我们这么急着驶向哪儿?”,回答是“正在驶向幸福”.而之后Andrej隔着树影和花丛追着汽车,两个人不断地挥手、惊叹、幸福到忘乎所以。而最后真正相遇时,Jeanne又突然沉默,显得她还没真正忘记在克里木发生的悲剧;其二,珠宝店的老板娘,刚刚还在和买戒指的Chalybieff哭诉,宣称自己的丈夫被抓走,生活无情云云;Chalybieff刚走,冒充医生的小侦探进来,她马上就喜笑颜开:求着医生医治她的心肝宝贝——那只白鹦鹉..丈夫的事其实根本无所谓;其三,Jeanne的叔父因为收到美国富翁宣称午夜到访的电话,兴奋得要死,开始模拟等会儿见到富翁时该做的一举一动——重点放在数钱上:他数着并不存在的50000美元,数好一叠就放进金库里,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最后像疯狂了一样,甚至抱着金库门跳舞,就在最疯癫的时候门铃响起..
并非如片名所暗示那样是部单纯的爱情片,其中有关布尔什维克和白军、资本主义和红色政权之间的具象化冲突,穷人和富人、男人和女人、朋友和敌人……攻城夜战、酒吧欢场、政治外交、平民生活、结婚喜宴……人生百态世间百景无所不包,凡所涉及无不精准传神又简明扼要:这与演员们极度专业的表演当然密不可分..默片无需发声对话,唯一字幕显示的对话寥寥无几,且必定是用来表现最为重要的情节线索(亦即“非用不可之处”).其余一切地方皆得通过演员的动作表情来向观众们传达。Jeanne的饰演者Édith Jéhanne是老戏骨,面部表情的控制简直与恶魔无异——Chalybieff握住盲女的手,却背地里要吻Jeanne,Jeanne这时却捏着Andrej的照片,脑子里全是情郎。那一个场景里Jeanne的面部表情变化,从幸福的恍惚、到对盲女的怜惜、又到对Chalybieff的厌恶,Chalybieff行动后,又夹杂气愤、羞怯、震惊、悲哀的急速变化。片中经常是Jeanne眼角眉角稍动,脸转一个角度,就能明显表达出一种不同心情..饰演盲女的Brigitte Helm也很好,需知盲人难演,而一位纯情又略显神经质的圣女一般的盲者,看着那双盲人的眼睛几乎能让Chalybieff被治愈:那就尤其难演了..=。= 不过,片中演技最好的显然只有Chalybieff的饰演者Fritz Rasp,那种不阴不阳、随波逐流、狡狯阴险、风流浪荡的奸人形象,硬是被Fritz刻画得入木三分,一露面就能让观众嘴角一紧,一举一动一皱眉一投足都绝对讨厌..诡计一出时不急不缓的贼笑,当真是让人恨不能隔了屏幕时光也要去狠狠揍他一顿:奸角演成这样,反而喧宾夺主达成了令人惊艳的效果..
原著本是悲剧,但演剧却改成了喜剧..有批评家说改编有迎合布尔什维克的倾向,这其中一部分可以说是为了配合那一时代的政治需要;另一部分则可以说是言中了的——剧情进行到火车那段,Jeanne始终还蒙在鼓里,并且为了情郎不得不向Chalybieff求情。故事在此完全可以走向不同的方向:喜剧、悲剧、正剧;荒诞、惊险、伦理;经典、反结构、最小主义……万物皆有可能..导演最终选择了Happyending,不能说不好:至少我是松了口气——既然已潜移默化为我的外公正在饰演Andrej,我逝去的亲人在这短短时间里成为了主角。那么,在那个交错的时空中,我希望辉煌闪亮的美好愿望能最终实现:我会为简单快乐的Happyending流泪,因为那时我已经数不清看见了几重的指涉:我爱死这片子了,简直就像人生一样!
pabst一般水平作品
新客观派。帕布斯特。著名的开场,紧凑取景的摇摄镜头,通过细节迅速塑造出歹徒的特征。无资源。
#4000;感谢Moodlebug推荐并分享;感觉配乐比较奇怪
near masterpiece.
帕布斯特受俄国新风格影响,私家侦探无道具点钱的表演太绝了,想象富有,沾唾沫,瞪直眼
长评:http://www.douban.com/review/2987169/
“最早明确展示如何用模式化摄影机运动来加强标准叙事场景的电影之一”,这也是为什么不同场景都透露着特别的情绪和力量,堕落场景-粗糙不稳定的摄影机运动和幽闭的室内,浪漫场景-流畅稳定的摄影机运动和开阔的室外。但并没有明显的对立,而是很自然地融入叙事与情感中。Pabst真是一个在影像上很讲究值得细品的导演。
好几个故事生硬地衔接在一起,结果没有哪方面展现足够。
DVD coi sottotitoli italiani
D'après le roman L'Amour de Jeanne Ney d'Ilya Ehrenbourg/Restauration 2K par la Friedrich Wilhelm Murnau Stiftung.前重看「Nuestras Madres」-1Day
很一般啊
每天一部帕布斯特,真的舒适。
典型的情感与阴谋故事。注重细节拍摄
镜头语言相当成熟,剧情没讲通。都知道那个反派想谋财害命了后面还找他帮忙讲不通
主线不太清晰
多一星给该片诞生的时代。似乎再也没有哪些变革前夕的电影能像有声初期的默片那样让人留恋,同年的《日出》、来年的《群众》,默片所展现出来的无穷潜力无声控诉着新时代的来临。《珍妮·奈伊之恋》虽然无法像前两者一样纳入影史经典的讨论,但帕布斯特用眼花缭乱的运动镜头丰富了不那么优秀的剧本。摇摄甚至有些多的突兀,帕布斯特就像在做实验,什么情境都在用:交代空间关系、转换人物视角、视点和跟随镜头、细节暗示,繁多场景的多样情绪单用摇摄就构建了起来,这种任性让同时代的那些有声片显得拘谨而小气。
magnifique
故事看得有点糊涂,恋情之外还有许多杂事,但帕布斯特的镜头感染力太强了,真正的教科书级别。
蜿蜒曲折的革命爱情,女主真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