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爹味儿布鲁克》
《悲情布鲁克》,马戏是真的绝,情节是真的蠢🌝.....我就是被醉马的片段吸引才把电影找来看的,结果全程为了看画面而忍受这么爹味儿浓厚匪夷所思的情节.....
开篇就是蒙古族女人卓拉的丈夫拿鞭子打拦着他帮日本人去卖命的卓拉,说“你个女人懂什么”。然后卓拉的丈夫死了,卓拉以为丈夫是被车凌杀死的,于是许下誓言,说谁杀死了车凌她就嫁给谁。这种以身相许的做法让我觉得很怪,报仇就报仇,可以给其他东西啊,已经迫不得已到非要以身相许的地步了么?你帮我办件事,我就和你睡,有种皮肉交易的感觉.....
接着全片最爹言爹语的人出现了——巴赖。巴赖和车凌是一伙的,一见到卓拉就各种语言调戏疯狂追求,而卓拉并不想嫁给他。这里随便节录两句巴赖对卓拉说的话:“作为女人,你怎么敢说不愿意”、“我知道,你,需要男人!”....以及他的经典句式“像我这样的男人.....”,随着句式就开始吹嘘自己...
最后巴赖对卓拉说:“你都结过婚的女人了,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然后就开始用强。正在巴赖打算睡了卓拉时,日本人出现了,还笑话他,巴赖说“笑什么,你们的爸爸妈妈,不就这样把你们造出来的嘛”。接着日本人要杀他们,巴赖与他们打了起来,日本人杀死了巴赖,卓拉看到同胞被杀十分悲伤。这么一搞,巴赖瞬间从一个强奸犯变成了抗日英雄......干掉巴赖后日本人也想强奸卓拉,那些归顺日本的蒙古人见到自己民族的女人要被糟蹋了,想拦着,但日本人必然不鸟他们啊,于是他们就跪下乞求。这时,卓拉的老爹说话激那些归顺的蒙古族人,他们被激了后又拿起武器跟日本人干,这车凌来了,救走了卓拉.....这里我真的,同样是强奸,巴赖干就没人管,日本人干就激发他们民族血性了,我:???
到了后面,卓拉又想跟着她要杀死的车凌走了,车凌不要她,理由是“女人是拿不了枪”,卓拉硬要跟着,理由是“可我能为你生好多孩子”.....车凌还是走了,可走了没两步,又回来抱着卓拉开始疯狂马震....
最后,车凌的好兄弟杀了车凌,找卓拉兑现谁杀了车凌就嫁给谁的诺言,卓拉不从,老爹说要守信用,但是为了不让卓拉嫁给他,竟准备杀了卓拉。最后那哥们儿还是硬把她逼进了洞房,在洞房里又要求卓拉和他私奔,卓拉又不从,于是他就自己跑了,留下卓拉和车凌的遗体,卓拉脱得光光的在烈火中对车凌的遗体说自己是清白的.......
我真的,我人脑子里直接一堆问号,这部电影叫《悲情布鲁克》,可给我的感觉确实《爹味儿布鲁克》,或者是《卓拉到底要跟谁好》......🌝
2 ) 铁与血
手中持铁,胸中涌血。
—————————
很久以前看过的片子了,在豆瓣上寻了好久而不得(感谢好事者),情节都忘记了,但有两个经典的片段实在难以忘却,都是在草原上飞奔的马背上:一镜头是几个男人把一只酒壶扔来仍去——这是兄弟之间的嬉闹;二镜头是,一男一女在飞奔的骏马上造爱——这是爱人之间的情爱。而这,都是蒙古人心中澎湃的血。
铁自不必说,手里头用以抗争和征服的刀就是蒙古人的铁。而这两者加起来正是蒙古人的 “铁与血”!蒙古人曾经用这铁与血锻造历史上空前的辉煌,而这种精神永远是蒙古后裔不灭的情怀……
爆料:第一个经典镜头的创意来自于承惠,它有一个帅气的名字叫“醉马”,于大侠是从武术的角度来创作的。在我这里,只有一个角度:经典!
3 ) 作业__《悲情布鲁克》的影评,别骂我
《悲情布鲁克》
北京电影制片厂、内蒙古电影制片厂1995年联合出品
出品人:韩三平、张建林
监制:张焱
策划、编剧:柳城
摄影:伊·呼和乌拉
美术:刘心刚、敖日力格
音乐:曹·道尔基
录音:章文
主要演员:董娉、巴音、契那日图
导演:塞夫、麦丽丝
投资:300万元
该片获得:
1995年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电影技术奖
1996年第1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剪辑奖(张建华)、最佳化妆奖(超英)、演员巴音、董娉等九人获集体表演奖
1996年大学生电影节最佳观赏效果奖
1996年西班牙电影节最佳观赏奖
故事: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为扩大侵华战争,勾结布鲁克草原王爷抢占草场、掠夺马群的野蛮行径激起车凌等草原骑士们的强烈不满。他们聚集在雪山顶敖包旁,面向养育自己的草原,庄严地向苍天发誓:为保卫家园,誓与日军血战到底。在一次骑士们与日军和王府卫队的激战中,王府卫队长嘎拉森不听妻子、父亲劝阻,开枪打伤了车凌。车凌跳崖。嘎拉森回想妻子、父亲及车凌的话,深感内疚,打死追来的日军也跳下崖去。美丽泼辣的嘎拉森妻子——卓拉,救起了身负重伤的车凌。嘎拉森的尸体被王府卫队抬到了卓拉的包前。图布沁和卓拉悲痛万分。误听嘎拉森是被车凌所害,卓拉夺过卫兵的枪指向包内的车凌。车凌的弟兄们策马赶到,争战一触即发,深明大义的图布沁力劝双方以民族利益、草原安宁为重,放走了车凌。卓拉愤愤不平。小镇上,车凌、扎那、巴赖等人正伺机抢回日军掠去的良种马。卓拉为夫报仇率卫兵寻来,突发的枪声惊动日军。骑士们趁乱分头行动、夺走良种马,将卓拉带到营地。卓拉抢下扎那的枪对准车凌。面对冲动的卓拉,车凌一时难以解释清楚。无奈的卓拉雨夜来到神秘的吉丽玛女神峡谷,面对蒙面人起誓,谁帮她杀了仇人,她就嫁给谁。英勇剽悍的蒙古骑士们在草原上艰苦奋战,抢马群、夺牲畜,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车凌、众兄弟纵马高歌狂欢,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车凌将嘎拉森杀死日军、坠崖以示清白的详情告诉图布沁,被卓拉听到。卓拉深感内疚,在嘎拉森坟旁,前来凭吊的车凌告诉她嘎拉森牺牲的真相,与卓拉尽释前嫌。巴赖在与卓拉嬉笑调情的时候被日本人围捕射死,卓拉愤然杀死了欲对她是以强暴的日军头目。同行的王府卫队觉醒反抗,消灭了这队日本人。几经征战,车凌的弟兄们死的死、散的散。唯一幸存的兄弟扎那也经不住王爷的诱惑,离他而去,当了王府卫队长。无限惆怅的车凌恰似一只孤独的苍鹰,狂饮狂奔在草原上,卓拉只身来到他的身边,发誓愿为他生许多孩子。车凌不愿连累美丽的女人,策马而去,卓拉紧紧相随,雄鹰翱翔,天鹅比翼,两人热烈地拥吻在马上。飞奔而去……扎那奉王爷命令约车凌峡谷相见,劝他投靠王府共同抗日,车凌严词以拒。但却中了王爷之计,车凌死于日军乱枪之中,扎那悔恨不已……等待与车凌而去的卓拉面对坐棺中的车凌悲痛欲绝,怒斥蒙面人扎那,扎那以卓拉的起誓相要胁,欲娶卓拉为妻,婚庆宴上,面对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卓拉,扎那自惭形秽,蒙面而去,卓拉在大火中洁身走向车凌。蒙古包熊熊燃烧,带着两个纯洁的灵魂升上蓝天……
复仇女神卓拉
《悲情布鲁克》由一明一暗的双线结构组织全篇,明线是以草原英雄车凌为首的蒙族人反抗日本侵略者和封建王爷的斗争经历,暗线是王府卫队长嘎拉森之妻卓拉与车凌等四个男人的情感纠葛。两条线索互相交织,场面恢宏美观,犹如一幅悲壮的诗篇。
1、“主旋律”策略:伦理泛情化与国族主义——以民族/国家为故事主题,以承载这一民族精神道义\勇气\智慧的群体化的英雄/英雌为叙事主体,以中国与西方(美/日)国家的二元对立为叙事格局,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直接或间接的国家威胁作为叙事中的危机驱动元素,以红色意象/中国革命与黄色意象/中华文化的重叠作为国家主义置换民族主义的视觉策略,在这些影片中,往往提供了一个直接出场或者不直接出场的西方/帝国主义"他者"来界定中华民族这一"想象社群",以民族成员的"同"来抵御外来力量的"异",以民族的同仇敌忾来对抗他族的侵略威胁。
2、政治娱乐化与娱乐政治化——动作/悬念片,本来一直是商业电影的主打类型,但是中国既具有悠久的伦理本位传统,又是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娱乐性商业电影以被掩饰过的性和暴力为主题,显然与中国特殊的历史和现实国情相抵牾,因而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意识形态性的排斥。尽管如此,好莱坞和香港商业电影对中国为数不多的的动作/悬念片还是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这一影响的核心就是对奇观效果的重视。
可以说,《悲》是民族团结寓言与西部类型片的统一
3、本土体验与现实关怀——处在市场化与政治化的双重夹缝中,知识分子社会角色在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状态下突然失宠,人文主义作为一种电影精神在这时期则面临着空前的挫折,受到消费文化与权力文化的必然抑制。但由于中国社会现实所潜伏着的巨大召唤力,人文主义精神依然在90年代铭刻了一系列醒目的印记。影片精致的构图与悠扬的民族歌曲也是普通商业片中绝难见到的。
蒙古族是一个“马背民族”,戏勇善战且能歌善舞,性格剽悍、奔放。塞夫与麦丽斯在充分展示其马文化、酒文化与歌文化三者合一方面显示出驾轻就熟的技巧,无论是在奔腾的马群中激战的大场面,还是卓拉与车凌热烈相拥在疾驰的骏马上的激情戏,导演都处理得游刃有余,十分好看,其动作设计与显得比香港武打片更有章法,加上草原美丽的风光、古老神秘的“坐棺”与火葬、全立体声音响,均使影片具有了大多数国产片所不具备的良好视听效果。
片中有段车凌等人胜利后策马狂奔的长镜头,英雄们在马上放声高歌,豪饮不止,时而向空中抛掷酒壶,时而在马背上腾挪辗转,动作美得像舞蹈。虽看两位导演看似有些过分醉心于这种如诗如画的感觉,尽管其与前后情节稍有脱节仍难以割爱,仿佛是在商业气息很浓的影片里蹦出了几个不谐调的音符,然而其实这正是他们难以割舍的草原情结的真实流露。
《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小学时候就看过,印象很深刻,很惨烈,很悲壮!
7.5,这样的草原电影已成绝响
蒙古和俄罗斯不答应 日本怎么可能统一远东 真是异想天开
小学时候看的 影响最深的是有个女主角背面全裸殉情的镜头 小时候一度以为是部色情电影
其中的一段马背传酒的场景是我看过最美的之一
醉马简直浪到飞起。
90年代是个很奇特的年代,前有《犬王》实景炸狗,后有《悲情布鲁克》悬崖摔马,后者之所以给我的困惑更大,是因为到底是何种“信念”,会让敬畏自然生灵、爱马如命的蒙古人也干起这种事来?这和两年后拍的《黑骏马》中娜仁花在漫天飞雪中抱着小马恸哭的场景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不理解也觉得悲哀,难道因为你是抗日电影就高人一等吗……但你始终是电影,你面临的不是生死抉择。我佩服演员巴音的舍命拍戏,但那是他的选择,马没有。我一直觉得马才是蒙古人的灵魂幻化,蒙古人啊……别忘了我们的伴生是草木枯荣、生灵生息、星移斗转……当有东西让你忘记了自己的灵魂的时候,你该低头看看你胸中的火焰是否还在燃烧。
单那个四人骑马饮酒的镜头 便值5分
感谢CCTV6终于让我看到了这部电影。说起来为什么满世界找这个片子还是因为在中国武侠电影人物志节目的片尾曲中看到了那一段夕阳草原醉马,兄弟情义,家仇国恨,草原情结,江湖儿女,这一长段戏可谓淋漓尽致,天地为之抒怀,江湖为之心荡。
勉强4星。醉马骑马的场面是不错,但是故事逻辑性太差,尤其是扎那这个角色。逻辑欠奉情绪先行。
塞夫摔马,不是不报,时候一到,《八月》《告别》
拍的过程太残忍了,这是部好电影,但我受不了就那样把马推下山崖,不是人就活该死吗
马上动作片
卓拉7
为了那匹被导演摔死的马,一星多了
侵华日军入侵草原,一妇人搭救受伤汉子,自己丈夫死了之后人说是这汉子杀的,妇人宣称谁杀了汉子自己就嫁给谁,结果后来发现汉子没杀丈夫,妇人爱上汉子,汉子却被杀,杀人的来提亲,妇人自杀了。剧情一般,但场面大,骑马奔腾的场面很好看。
看了开头那些马的场景,似真似假分不清;特意查了一通,确凿是让真马坠崖了。那还有啥好说的,一星,也不看了。
烂片,马儿的冤魂永远跟着垃圾导演!
蒙古精神。
借抗日战争的背景来展示民族的身份认同和自我纠葛,瑕疵很多,但是草原上弛聘的马儿已经令人足够赏心悦目了,只是,导演一味地为了追求所谓的效果,让一匹真的马坠下悬崖的做法确实有些夸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