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发生什么了,西蒙妮小姐?

记录片美国2015

主演:詹姆斯·鲍德温斯托克利·卡迈克尔沃尔特·克朗凯特斯坦利·克劳奇格里特·德·布鲁因迪克·格雷戈里休·海夫纳马丁·路德·金妮娜·西蒙

导演:莉兹·加伯斯

播放地址

剧照

发生什么了,西蒙妮小姐? 剧照 NO.1 发生什么了,西蒙妮小姐? 剧照 NO.2 发生什么了,西蒙妮小姐? 剧照 NO.3
更新时间:2023-09-16 10:02

详细剧情

  Netflix出品的纪录片,相信很多人喜欢女歌手Nina Sinmone,就像【爱在日落余晖时】里朱莉·德尔佩模仿的那种唱腔和标志性的舞台动作,她是一位优秀的爵士女伶,她还是一位人权斗士。

长篇影评

1 ) 乱谈黑人音乐(布鲁斯,节奏布鲁斯,爵士等)

胡乱写点与音乐有关的东西。西蒙妮的观念思想,私生活之类的,都不想讨论了。这类音乐人的脑子,用在其他方面,不比普通人好多少。

Blues:字面翻译是 "蓝调",音译是 “布鲁斯”。音译/意译,指的都是一种音乐风格。(以下,以"布鲁斯"称呼)。
R&B (Rhythm and Blues的缩写,偶尔也缩写成 RnB) :中文翻译是 节奏布鲁斯(节奏蓝调)

“Blues布鲁斯” 与 “R&B节奏布鲁斯”,它们的区别:(我不知道谁有能力解释清楚,我尽量努力说一下吧)
在40年代,为了能向大众推广这种从乡村间传进城市里的黑人音乐形式。电台和唱片公司,发明出R&B这一新兴单词。R&B也尝试加入了钢琴和鼓等乐器,为了与乡村里一把吉他自弹自唱的黑人布鲁斯区分开,但并不是很成功。50年代,R&B与布鲁斯还是很难区分开来,两个词是相互通用的;50年代中期,市场上开始出现了电吉他。城市里,布鲁斯乐队,越来越多的使用电音吉他来取代古典吉他,逐渐形成了新的音乐分类,摇滚乐Rock。当时刚出道的滚石乐队"Rolling Stone"和"The Who"乐队都是被当作R&B乐队推出市场的;到80年代时,在剔除了摇滚乐之后,R&B成为了“Contemporary R&B” (现代节奏布鲁斯)的缩写。它可以是融合 R&B节奏布鲁斯, Soul灵魂乐, Funk疯克乐, Pop流行乐, Hip-Hop嘻哈音乐,甚至Dance舞曲等等的一种流行音乐风格。(这什么怪胎组合啊... )。至于布鲁斯,基本上还是保持它原本的样子,老黑人以一把传统的吉他或Banjo班卓琴自弹自唱的形式。

总的来说,R&B和Jazz爵士一样,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形式出现。变形变得实在太厉害,有时连砖家都很难清晰的区分/界定一个歌手,一首歌的分类归属。

西蒙妮,她的早期音乐歌曲风格,算是灵魂和布鲁斯为主(Soul/Blues/R&B),她小时候才几岁,就在旧黑人教堂里学弹奏钢琴。那时的黑人教会,只可能有灵魂和布鲁斯,或许还有Gospel福音。

西蒙妮刚出道时,影片里说过,她在费城因为不能进入那个钢琴学院,而被迫在酒吧弹唱。她不愿意告诉她母亲,她在表演的是恶魔的音乐devil's music(是指Blues蓝调/布鲁斯)。另一种恶魔音乐的说法是指摇滚乐,其实是因为种族隔离问题出现之前,美国很多白人就学了R&B,并把它传播到北方的白人社区里,把称作为Rock摇滚乐。被称为“摇滚之王”的猫王Elvis Presley出生在黑人居多的南方密西西比州,13岁后搬去了Tennessee田纳西州的孟菲斯Memphis,这些地方都是好几种黑人音乐的发祥地。滚石乐队,披头士等都坦诚说自己受布鲁斯音乐的影响很深很深。布鲁斯吉他歌手B.B King在1987年,被摇滚荣誉堂收纳,终身成就奖。业界都认同的一点,R&B节奏蓝调(旋律布鲁斯)是Rock N' Roll的亲爹。

  后期西蒙妮的风格会比较爵士和流行乐一些,她的唱法其实还是很布鲁斯和灵魂风格的腔调,区别主要还是在配乐上。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偏好,配乐配器上,用了流行乐/爵士的形式。其实你可以找些布鲁斯/灵魂歌手的音乐,比如James Brown的歌听听,他的配乐也都很爵士。爵士乐Jazz的定义,其实也是个大熔炉,一盆什锦菜,各种子分类之间的差异有时很大,时代差异也很大。比如,现在各种电台里播放的Smooth Jazz(想像一下Kenny G的萨克斯演奏),风格定义是属于Jazz和Pop,根本的起源于R&B,Rock'N Roll和Funk。Smooth Jazz在70年代刚出现时,被称为Fusion(几种风格揉合出来的,主要是Easy-Listening Pop和Lightweight R&B为主)。"Smooth Jazz"这个名称,完全是美国几个电台在那里叫出来的。源自舒缓流行乐和轻度节奏布鲁斯的Smooth Jazz,徒有爵士的虚名,真正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典范。原教旨的爵士爱好者们,对于这一虚假的爵士子类深恶痛绝。

关于音乐分类,听歌多少年都未必都能区分得清楚。其实,大多数的歌手,并不太在意自己的风格定位。就如西蒙妮一样,自己爱怎么唱就怎么唱。到后期,经验老到都成了得道的高僧/老仙骨了,就如BB King,Louis Armstrong一般,怎么玩都是有道理的。西蒙妮弹着一首歌的曲子,嘴里唱的却是另一首歌的歌词,让人很是惊艳。为什么好听,音声之相和也。

对于真正爱乐者,可以慢慢的聆听旧时代的音乐录音,十年十年的向前倒推。越是早期的音乐,就越真实纯粹,越是负有歌手鲜明的特色。而越是现代,就越是商业化,更依赖器材设备等。西蒙妮其实并不很让我着迷,我可以推荐给大家一个我个人很痴迷的女子组合“The Andrews Sisters”。她们在旧时代,可是大红大紫,能歌善舞的典型。


30~40年代,她们的唱片专辑销量就达到数千万
二战期间,The Andrews Sisters积极为美军筹款义演等

hope you enjoy.

2 ) Miss Simone happened

从Civil Rights Movement开始,她就变得非常政治化。自己的歌都描写政治,演唱会上讲话非常激进,平日活跃在activists,诗人,艺术家中。

音乐是她的命根 “Everything has to be sacrificed for my music” 但她依然忍不住为政治发声。”I don’t think you have a choice. How can you be an artist and not reflect the times?”

她到后来太过于政治化以至于经纪人帮她book各种活动已经很难了。她也叹息,羡慕别的当红歌手能上好的show和电视。但她又是那么清醒,知道自己牺牲了popularity是为了做正确的事情。但这真的太难了,意识到这是正确又必要的事情也不会减少一点点难受。"I think that the artist who don't get involved in preaching messages is probably happier but you see, I have to live with Nina. And that is very difficult.“ 一切都是注定好的。从那时候,她在镇上演奏钢琴,黑人只能坐在房间的最后,她停下来说让他们坐前面,要不然我就不演奏。从那时候,她申请Curtis音乐学院被拒绝,过了半年才明白只是因为她是黑人。

时代和命运下,这是她必须要做的事,说的话。她没有办法更快乐,她没有选择更快乐轻松生活的可能性

3 ) 被泥潭所困的贵族

说她生错了年代,事实上她的自我仿若就是那个年代的印记。她可以成为第一个黑人古典钢琴演奏家,生活所迫没有实现;她可以成为一个畅销的爵士乐手,中途去当了愤青; 她可以做一个民权斗士,却走了歪路又迷失了自己; 她始终在寻找了自己的归宿,始终在自我认定,就算跑到了非洲那也只是一时的放纵,事实上依旧没有找到。非洲的贵族却深陷泥潭,如果这个泥潭没有了,她一定还是贵族吗?其实谁都不知道呢,有时候天才也是需要激发的,可惜太多的天才终究为才华所累,呜呼哀哉~~

4 ) 无

She was not at odds with the times. The times was at odds with her. When a person moves to her own kind of clock, spirit, flow, if we were living in an environment that allowed us to be exactly who we are, you’re always in Congress with yourself. The challenge is, how do we fit in the world that we’re around, are we allowed to be exactly who we are?

5 ) 影片中的两首歌

纪录片中,听到了两首很好听的歌,这期节目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图片1>

第一首歌的现场 Ain't Got No / I Got Life (Live in England, 1968)

I ain't got no home, ain't got no shoes / Ain't got no money, ain't got no class / Ain't got no skirts, ain't got no sweater / Ain't got no perfume, ain't got no bed / Ain't got no mind 我没有家,没有鞋子,没有钱,没有品位,没有裙子,没有毛衣,没有香水,没有床,也没有理智

Ain't got no mother, ain't got no culture / Ain't got no friends, ain't got no schooling / Ain't got no love, ain't got no name / Ain't got no ticket, ain't got no token / Ain't got no God 我没有母亲,没有文化,没有朋友,没有教育,没有爱,没有名字,没有选票,没有代金券,也没有上帝

And what have I got?
那我有什么?
Why am I alive anyway?
我为什么还要活着?
Yeah, what have I got
是啊,我有什么
Nobody can take away?
别人那不走的东西?

Got my hair, got my head / Got my brains, got my ears / Got my eyes, got my nose / Got my mouth, I got my smile 我有头发,有头,有大脑,有耳朵,有眼睛,有鼻子,有嘴,我有笑容

I got my tongue, got my chin / Got my neck, got my boobs / Got my heart, got my soul / Got my back, I got my sex 我有舌头,有下巴,有脖子,有胸,有心脏,有灵魂,有背部,我有性别

I got my arms, got my hands / Got my fingers, got my legs / Got my feet, got my toes / Got my liver, got my blood / I've got life, I've got my freedom 我有胳膊,有手,有手指,有脚趾,有肝,有血,有生命,我有自由

I've got the life
我有生命
And I'm gonna keep it
我要保有它
I've got the life
我有生命
And nobody's gonna take it away
谁也别想拿走
I've got the life
我有生命

第二首歌的现场 Stars (Live at Montreux, Switzerland, 1976)
翻唱的是 Janis Ian 的歌,还提到了Janis Joplin 和 Billie Holiday

Stars, they come and go
星星来了又走
They come fast or slow
时快时慢
They go like the last light of the sun
它们就像太阳最后的光亮
All in a blaze
通明一片
All you see is glory
你看到的都是光芒
But it gets lonely there
但星星在那非常孤独
When there's no one there to share
当没人看到它们的时候
You can shake it away
你可以甩开这些
If you'll hear a story
去听一个故事

People lust for fame like athletes in a game
人们渴望出名,就像比赛中的运动员
We break the collarbones and come up swinging
我们折断锁骨,游游荡荡
Some of them are crowned
有些人戴上皇冠
Some of them are downed
有些人没有成功
Some are lost and never found
有些人永远迷失一去不还
But most have seen it all
但我们看到最多的是
They live their lives in sad cafes, music halls
他们活在伤心咖啡馆或音乐厅里
And they always have a story
他们总有一个故事

Some make it when they're young
有些人年轻的时候成功了
Before the world has done its dirty job
而世界就开始对他们做肮脏的事情
Later on someone would say
之后就会有人说
"You've had your day, now you must make way."
“你已经成功过了,现在要去走别的路。”
Don't they always?
是不是常常这样?

But you never know the pain
但你永远不会知道
Of using a name you never owned
使用一个并不属于自己的名字是多么痛苦
Or the years forgetting what you know too well
你还可能忘记你曾经最擅长的事情
But you who gave the crown have been let down
但你会交出皇冠,被击倒在地
You try to make amends without defending
想要弥补但无能为力

Perhaps pretending you never saw the eyes of young men of twenty-five
或许假装从未和那个25岁的年轻人对视
Who followed as you walked, asked for autographs
他跟着你,想跟你合影
Kiss you on the cheek
他亲你的脸颊
You never could believe they really loved you
你永远不会相信他们真的爱你
Never
永远不会

Some make it when they're old
有些人老了以后才会成功
Perhaps they have a soul they aren't afraid to bare
或许他们不害怕袒露灵魂
Perhaps there's nothing there
或许他们根本没有灵魂
But anyway that isn't what I meant to say
但反正这不是我想说的
I meant to tell about a story
我打算讲个故事
Since we all have stories
既然我们都有故事
But can't remember it anyway
但又记不起来
So I tell about the mood
那我讲讲
Seen the United States today
在当下美国看到的气氛吧
Permeating even to Switzerland it goes
它甚至渗透到了瑞士(她正在这里演出)
But I continue anyway until I get it together
让我整理下思绪,反正都要讲下去

Some women have a body men will want to see
有些女人身材很好,男人喜欢看
So they put it on display
所以她们展示出来
Some people play a fine guitar
有些人吉他弹得好听
I could listen to them play all day
我可以听他们弹一整天
But anyway I'm trying to tell my story
但总之我要试着讲我的故事
Janis Ian told it very well
Janis Ian 讲得很好
Janis Joplin told it even better
Janis Joplin 讲得更好
Billie Holiday even told it even better
Billie Holiday 讲得更更好
We always, we always, we always have a story
我们总有、我们总有、我们总有一个故事

收听地址: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xODA4ODA2MQ==&mid=401745815&idx=1&sn=d313209f7d0f3d38e399b39e7f97db6b#rd

6 ) 为何要说对不起

今天的观片训练我选择了这部:What Happened, Miss Simone?先把这部片子和Amy Winehouse比,我只想说,后者其实挺苍白。导演应该是尽力了,但Amy这个人本身太苍白,我只能这么说,Amy是一个愤怒的乱性的酗酒女青年,没法管理好自己暴烈的情绪,轻易被媒体和金钱左右,靠情绪做事,靠情绪活着,即使她不死,"才华"能支撑她走多远? 而Simone不一样。 这个纪录片其实拍得相当保守。也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导演的意图,导演在为她藏拙。听说Simone的女儿也参与了制片,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但此片的确处处可见对Simone的体谅。 这种体谅让人动容。 两个地方让我心碎。第一个是Simone始终无法忘记的古典音乐梦。当她说出"对不起,我没有能成为第一位黑人古典钢琴家"时,我哭了。这句话的痛点在于"对不起"三个字。当太宰治这句"生まれて、すみません"还没有因为《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而那么出名的时候,我第一次读到,也感觉到同样地心酸。她念念叨叨一辈子的那个理应实现的梦想,才是她一生不计代价投入黑人民权运动的原因啊。追逐梦想的权力被剥夺,道路被阻断——这种憎恨轻而易举就可以伴随一生。在人生的任何时刻,Simone只要想到"Curtis因为我是黑人而不要我"——她的身体内部一定就像有千万台绞肉机同时搅碎五脏六腑一样。 那么她说"对不起",对不起什么?为什么要说"对不起"。这句"对不起"说出口时,隔着荧幕的我很想抱抱她:Simone你真是个孩子…… 这世界不缺一个古典钢琴家,为什么这般折磨自己?但她无愧于这折磨,这折磨成就了她。这种执念,犹如毒品,终身伴随,一吸就燃,动力无边,毁誉参半。 第二个令人心碎之处:晚年的Simone为了生存出现在巴黎的某bar里,身穿惨不忍睹的三点式戏服,旁白里,她说"作为民权运动的一部分,我不会改变"。 作为歌手,或者说,作为一个自觉的艺术家,她和爱惜羽毛的帕瓦罗蒂完全不同,甩掉了"像蛇一样"打理自己事业的老公,决裂了女儿,把音乐事业当成一个可以随意挥洒涂抹的抽象画儿,当然,她也付出了代价。 我想起《绝美之城》里Jep和文学圈的朋友们曾讨论过的那个主题:只有社会性的作家才是有益和值得拥护的吗?一个抒发感情的小说家就不行吗?这个问题又犹如在问,知识分子令人憧憬,学者就让人唾弃吗。 从我的口味来说,作为艺术家来说,我不欣赏Simone,但作为一个人,我爱她。 不知道怎么想起舒国治那句:人要任性啊……

7 ) 你会真正开心起来吗?Miss Simone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从电影后半段她从非洲又辗转到1976年的Montreux Jazz爵士节演出那段流泪的,每每到这一段她眼中近乎冷漠悲伤到无感的镜头下,却突然冲着站起来的一位女粉丝几乎训斥语气的点名而破涕为笑,这一段我反复看过好几次,想想片头她在《花花公子》某录像里那群金发美女陪伴下的收放自如而眼中流出的快乐相比,这真的是首尾相接的神来之笔。

1. 种族反抗: 我猜她内心的愤怒应该是始于小时候四岁开始在教堂弹琴,身为黑人的父母却只能被安排在最后一排听她演奏开始,她改名换姓演奏devil‘s music,因为肤色把她拒之门外的Curtis学院似乎把她成为第一个在卡内基大厅演出的黑人古典钢琴家的梦想彻底摧毁,她终于在积极社会运动和种族平等的漩涡中找到了深藏在内心的反叛,她在舞台上是真的一名performer。

2. 爱情亲情:从一见钟情到事业伙伴,Andy把Simone捧到了歌者能所及的至高点,他是个商人,他需要操纵这个内心住着反叛demon的西蒙尼小姐,他试图压住她内心的愤怒,从男权操纵到了家庭暴力,他们一个愿意被打,一个愿挨,甚至让西蒙尼小姐产生了这种身体上的施虐是拯救她从内心抑郁症和自杀倾向的唯一解药,他们的关系里没有了亲密,没有了抚摸,没有了爱,于是直到最后他们连貌合神离的关系都懒得假装,说实话西蒙尼小姐独身去非洲并不是对女儿负责的表象,从女儿后来的独白采访中看得出她内心对母亲在非洲对她施暴的仇恨和误会之深,母亲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了施虐者,这可能就是她难以释怀过去遭遇和无法获得真正自由和快乐的最后爆发。

3.真正的艺术家有自由吗?我相信是很难的,Simone小姐多次说,为了表演她必须要牺牲自己的自由和快乐,而当她truly把自己的情绪和天赋释放在舞台的时候,她又有过那么几个瞬间是自由的,这就像是毒药,你明明知道需要代价但还是要得到ta。我是循着Celion的脚步和描述,使劲想象在喜欢安静现场的Simone,是如何踱步走到观众面前,如何对话,如何飞速弹着钢琴却能做到面无表情的。

4.友谊。 所幸的是Simone的晚年有事业支持她的朋友在,从早年的吉他手到贝斯手,从乐评人到后面的promoter,他们都在她晚年混迹于巴黎小pub时候献出了援手,把她又拉回了大众的视线和舞台,看到最后因为药物发福的simone小姐多了些慈爱少了些愤怒,她好像释然了。去世前的两天收到荣誉学位,她应该要释怀了吧。

这片子当年和AmyWinehouse撞车,虽提名却还是败给了更加写实还原幕后人物真相的Amy,两位都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爵士名伶,两部片子我都非常喜欢,所以对于喜欢她们的粉丝来说,没有什么能比这类型片子让人开心的事情了。

艺术家都是孤独的,他们把自己奉献给了更多人,必然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快乐,失去了纯粹,而这些,都是他们不遗余力在歌曲里唱着的。

8 ) 爵士名伶与民运女神

我孤陋寡闻,看这部纪录片之前未曾听说过妮娜西蒙这等在爵士界呼风唤雨般的人物。但是毕竟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从第一首歌开始就已了然此女非平庸之辈。

像我这种平凡的耳朵都能听出来的天赋,自然是藏都藏不住的。西蒙在孩童时期便被声乐家看中,并推荐到伟大的茱莉亚学院进修。然而其肤色,及其所身处的社会阶层让她无法进入经典音乐的殿堂。后来她成为一个独特的酒廊歌手:她对观众的要求很高,只要发现他们不留神听歌,就会毫不留情的指责。她宁折不弯的刚强性格,也为她日后成为黑人平权运动的旗手埋下了伏笔。

知名艺术家积极投身于政治运动中的案例并不罕见,但是像西蒙这样的把愤怒咆哮写进歌曲,甚至进而激进地鼓吹暴力的actvist确实是凤毛麟角,想必是性格使然。Mississippi Goddam、Blacklash Blue这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在马丁路德金博士的集会上,在著名的塞尔玛大游行中,响彻云霄。

这也是西蒙作为艺术家与政治参与者最为高光的时期了。坎坷的婚姻生活,乖僻的性格,让她从中年以后即已陷入潦倒,后来出走非洲、欧洲,最终落寞离世。

回到电影本身,作为纪录片个人认为只是达到及格线而已。导演选取了相对保守的处理名人传记片的方式,编年体的重要事件提取,人物性格走向的具体描摹,亲戚朋友的访谈纪要,间或穿插各种演唱会声色映画。尤其是妮娜西蒙这种一代爵士名伶,巨量的影音资料让这种处理方式简捷易行。

短评

Miss Simone, you are idolized,even loved, by millions now.But what happened, Miss Simone

9分钟前
  • 冲玄
  • 推荐

很有个性的歌手/音乐家。因为观念和偏执导致了悲剧的人生。按她女儿的说法,西蒙妮和前夫两个人都是奇葩。只说音乐,西蒙妮是很有天赋的,但这却不能打动我。coz I have seen many better than her. 4星推荐,好莱坞套路式的传记纪录片

13分钟前
  • bugz
  • 推荐

At this crucial time in our lives, when everything is so desperate, when everyday is a matter of survival, how can you be an artist and not reflect the times?

17分钟前
  • 吃 硬
  • 还行

Nina Simone - "Jazz is a white term to define Black people. My music is Black classical music."

20分钟前
  • 给我个电话亭,我要拯救地球!
  • 力荐

总是唏嘘多过欢笑

21分钟前
  • 辫子鞭
  • 还行

搞艺术的比旁人更容易感受孤独 任何天赋异禀或者半点才能既是恩赐也是痛苦来源 然而 逃不了 只能顺着它的指引 身在其中感受与世界相连共鸣时的震颤

26分钟前
  • 喝凉水的小憩鬼
  • 推荐

对比Amy真的有点儿弱——导演是想讲一个天才为声名所累的故事,还是一个民权斗士的故事,还是一个逃离尘世寻找乌托邦的故事,还是一个骨子里都是巴赫的爵士乐手的故事,自己都没有搞清楚。也不是把故事的全貌絮叨地讲出来就是好的纪录片,虽然偏执更可憎(winter on fire).

31分钟前
  • Soda兰
  • 还行

独一无二的妮娜·西蒙,民权运动,远走非洲,最后定居法国,她的一生都忠于自己的内心,也注定漂泊。重点还是在民权运动那段,有许多珍贵又震撼的史料;但同时也是这段感觉有点有头无尾。看得出导演是歌迷,从头至尾选了大量非常精彩的现场演出,西蒙真是太天才了,无以伦比,听醉了

3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可以弹琴,可以唱歌,可以战斗;可以爱,可以恨,可以受虐,可以自虐。她是一代爵士女伶,更是一个个性难以妥协的女人。

39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三星水准,四星内容。才知道Nina以前学古典钢琴 上过茱莉亚 后来生活所迫才开始在酒吧弹琴 此前压根没唱过歌。

42分钟前
  • 冬叶
  • 推荐

as a documentary it's just ok. to the posed question of 'what happened' it seems that the director doesn't really have a good answer other than 'a lot happened'. but seeing Simone's Montreux 1976 performance of Stars is so much more powerful than just listening to it. all the suffering and struggle behind that facade - really hits differently

44分钟前
  • 小捌
  • 推荐

最开始想做个古典钢琴家、想在卡耐基大厅弹巴赫的小姑娘,生在那个时代,于是她成了一个愤怒的表达者,一个自由的艺术家。暴力伴随一生。

45分钟前
  • 一个响亮的名号
  • 推荐

其实挺平庸的,鉴于是某种正确引导下的电影,我选择不评分

47分钟前
  • 雨二厶
  • 还行

以前聽過一些Nina Simone的歌,但透過這部紀錄片才比較認識她這個人,影片很有焦點地以明確的命題來界定妮娜西蒙,就一部談話頭紀錄片來說處理的不會無聊,因為用了許多歌手本身的訪談聲音和表演片段,音樂歌唱本身即非常非常的動人。

49分钟前
  • alfredo
  • 推荐

对于完全不了解nina simone的人,这部仅讲诉其生平的片子比较合适。

50分钟前
  • redhousepainter
  • 还行

Nina Simone是个天才,无论是童年在古典钢琴上的学习还是在爵士乐中大放异彩。听过她唱歌的人都会被她感情饱满,时而通透时而沙哑的嗓音所折服,从此难忘(这就是我最初听到I put a spell on you这张专辑的感觉)。纪录片中Nina Simone立体而又让人动容,她对于古典钢琴的执念,对于民权运动的投入,在亲密关系中的伤痕累累,到最后的失神落魄又焕发第二春。她的一生浓缩在了她的音乐中,可惜的是,如今的人可能只会追溯她的流行曲目,忘记了她为民权发声时的创作是多么夺目夺耳夺人。民权运动早期的感人至深到后期的暴力激进。不管是暴力还是非暴力的抗争,这个社会把个体都深深影响深深伤害了。美国社会缓慢前进了一小步,任重而道远。而人物如Simone小姐,却永远的陨落了。

51分钟前
  • 一笑懸命
  • 力荐

I'm putting a spell on you...[sizzling...] Everything I do, it's not a choice. It's always a matter of necessity. I call it honesty, which is the most precious thing for me. And this is not a choice either. This is instinct. If free is no fear, I think I'm on my way.

54分钟前
  • 力荐

作为粉丝实在看得感动。喜欢的那些歌都有了backstory。

58分钟前
  • 三七
  • 力荐

天才的一生注定充满坎坷

59分钟前
  • Chery
  • 力荐

作为纪录片本身只是及格线而已。导演选取了相对保守的处理名人传记片的方式,编年体的重要事件提取,人物性格走向的具体描摹,亲戚朋友的访谈纪要,间或穿插各种演唱会声色映画。尤其是妮娜西蒙这种一代爵士名伶,巨量的影音资料让这种处理方式简捷易行。值得一提的是其鲜明政治色彩,在艺术家中罕见。

1小时前
  • lixunhuan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