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东方的承诺》
大卫·柯南伯格 David Cronenberg这几年已经从原来的恣意探索变成老实叙事,所以影片观赏性增强了,但却失去了相应的深刻性(虽然深刻性是个暧昧不清的形容词,简单来说虽然有回味,但是不会再去看第二遍)。
个人觉得影片的情节铺陈没有特别之处,由于之前看到太多人提到那场浴室打斗,反而观看的时候没有特别惊喜。
可能是柯南伯格对俄罗斯某些东西感兴趣,所以从片名到一些画蛇添足的对俄罗斯民俗的描写,再到各式各样的英语口音,使得影片反而不伦不类,不知道俄国人看起来是什么感觉。
2007-12-08
2 ) 最近流行剃刀割喉大法
窝被窝里端着MP4看的,黑暗中看这戏感觉不错。
看完后对剃刀割喉大法念念不忘,颈中竞相绽出的一朵朵玫瑰,加上喉咙深处挣扎的哑叫,又优美又残忍。想不到一上来没几分钟就马上又重现这一大法,一傻小子没犹豫两下就把那理发的可怜哥们儿给了结了,因为相当突然,简单的一幕拍的很有震撼力。后面那傻小子随地大小便时被仇家干掉时也被用了这招,干净利落的一下,伤口先被围巾遮住,观众看不到,镜头慢慢拉近,然后看到他脖子上一个大口子,这时还没有喷血,就红红的一大裂(这个瞬间拍的不错),然后血涌,倒地,嗯,拍得相当有压迫感。
hoho,又见Viggo Mortensen,拿捏得很好,有邪气,有正气,两位一体;又见Vincent Cassel,岁月不饶人,老了呀,但风流依旧。
先要隆重推荐本片最为精彩的一幕,但凭这段这部片子就能加上个几十分,列入电影史经典片段!!噔噔噔瞪!!!登场了!!!就是Viggo Mortensen在大澡堂不穿衣服、没拿兵器对付两持刀黑帮杀手!!简直就是很黄很暴力的最完美诠释!!太精彩了!太经典了!!Viggo Mortensen身手矫健生猛,负伤后还坚持不懈。这几分钟的搏斗很有真实感,难以用语言表达,各位还是自己观影才能体会;至于嫌其暴力的女同学也没关系,把暴力片段忽略掉,光是欣赏Viggo Mortensen绝好的身材也是足够了,全裸的Mortensen估计会让不少人陷入hc的。另外他的tattoo也都很有特色,背上的尤其壮观,特别是加上一道深深血痕,壮美。
发现Vincent Cassel真的很适合扮演同性恋,虽然本片在此处着墨不多,但Vincent Cassel细微处流露出来的那种气质很贴合,依赖的、柔美的、天真的、无辜的,赞!!!
抽血那里处理得随便了,好奇怪,很假......
呵呵,happy ending。
3 ) 国王没有穿衣服 (花痴/少儿不宜)
Viggo Mortensen是个了不起的演员。
Viggo Mortensen是个美丽的男人。
Viggo Mortensen是个美丽的老男人。
拍《东方承诺》的时候,他是48岁。他的健硕神秘和威慑,28岁的男人、38岁的男人都端不出来。
开天辟地以来,有无数的物件在地球上生死沉浮,只有寥寥几件变成化石;人类制造了无数的东西,只有寥寥几件住进博物馆;无数人曾经活过,只有寥寥几个越老越漂亮。Viggo是个人精。
大家看电影拍电影,动机说起来也有无数,不过贪看美人是最基本最纯粹的一个。已经不止一个影评人指出过,王家卫真正喜欢擅长的,是将演员拍得最美,其他是幌子。很多导演,喜欢一个演员,千方百计把她放进不同的场景,其实是为了看看她能美到什么极致。这样的导演,是有抱负的导演。
大卫·柯南伯格 (David Cronenberg)喜欢Viggo。他要把Viggo推到极致。不然,请问,Viggo的角色Nickolai可以在任何一个地点被黑帮追杀,为什么非要在浴室?难道真由得黑帮选择杀人地点?错,地点是编导选的。
为什么?因为Viggo的胴体很美,给谁看都不怕,加上一身刺青,满地鲜血,阴冷的环境,这样的画面足以让所有追求极致完美的艺术家热血沸腾,非得把它实现不可。
Viggo其实长得并不周正,所以在《魔戒》里头一脸胡茬满头乱发比较顺眼,弄干净了反而一般。当然那会儿PJ要摆布的帅哥太多,顾不上仔细琢磨每个人。柯南伯格不同,自从《暴力史》以后,他对Viggo相见恨晚,大有蒂姆·波顿遇上Johnny Depp的感觉。Viggo的气质阴沉中带着正义,神秘中透着坦然,静若处子动如脱兔,能把主角深谙暴力又超越暴力的特质完美表现出来,《暴力史》和《东方承诺》都是如此。得人如此,柯南伯格夫复何求?Viggo夫复何求?穿不穿衣服又有什么关系?
当然,穿不穿衣服对我们是有关系的。幸好我对Viggo并不痴迷,如果还象当年迷Keanu那样迷国王陛下,看这部电影就有生命危险。他穿衣服,神秘冷酷得让人心跳停止;他不穿衣服,性感强壮得让刚开始跳动的心脏又罢了工。有些姐妹正对他痴迷着呢,看这片要小心。千万千万。
片子本身的格局不大,导演掌控自如,故事周密但不是没有漏洞,剪辑调度潇洒出色,所有的演员都有精彩表现,莫尼卡贝鲁齐的老公文森特·卡塞尔(Vincent Cassel)在演技上与Viggo不相仲伯。Naomi Watts正常发挥,不免被一众男角比了下去。另一个吸引我眼光的配角是Sinéad Cusack,在片中演Naomi的母亲。我只看过她在V for Vendetta里演的医生,但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一见难忘。她是Jeremy Irons的老婆。
大家都是戏骨,只是我王所向披靡,锋芒一时无两,《东方承诺》是为Viggo个人秀。
4 ) 《东方的承诺》:一次克隆伯格式的宗教之旅
在看《东方的承诺》之前,我只看过克隆伯格的《变蝇人》、《撞车》和《暴力往事》,而他最具代表性的《录影带谋杀事件》并未看过。这位加拿大著名的 Cult片导演在其一系列的创作过程中始终痴迷于“变形”“异化”等概念的阐释开创了一门独特的电影语言,和大卫·林奇对于梦魇的热爱一样,克隆伯格电影中个性色彩极强的异化思想和镜头象征在后来甚至影响到了好莱坞的商业大片,不管是《异形》还是《骇客帝国》,我们都可以从中窥探到克隆伯格式的噩梦般的异化与变形的思想。而这种极端的异化思想在05年的《暴力往事》中有所收敛,转化为一种较为内敛的隐隐若潜流的延续,这种延续在《东方的承诺》中则是通过施暴者和受暴者那些赤裸裸的肉搏中表现到了淋漓尽致。
说到关于影片Eastern Promises的译名,我个人比较倾向于“东方的承诺”这个字面的翻译,而至于那个不知从哪儿冒出来并大行其道的“巨塔杀机”的译名,在我看来那个“巨塔+杀机”的模式除了增加一些吸引眼球的噱头味道之外,根本和“巨塔”扯不上半点关系,如果硬是要来个什么什么杀机的话,我看“澡堂子杀机”这个名字虽然俗了点,但也十分到位贴切。昨天在Mtime上看到MovieL对Eastern的解释是在特工寡头导致的几年间俄英外交风波新闻不断时期里,East恰好指东欧地区和俄罗斯,听起来也解释得通,于是发短信给英国人Khalid求证,K说East其实就观念地理上来说,就是指亚洲,包括中国、印度、日韩等等泛亚地区。我个人认为在这里,East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东方,而是克隆伯格含蓄的表达了一种宗教观念。
首先看看故事所涉及的人物,无非就是在英国伦敦的一群东欧、俄罗斯的移民和黑帮之间的故事,而在东欧和俄罗斯地区,90%的居民都信奉东正教(Eastern Orthodox Churches),“正教”是在当年欧洲宗教改革中从腐朽的罗马天主教中脱离出来并在拜占庭发扬光大的宗教,正教意为保持正统教义的正宗教会,因为后来传入巴尔干半岛和俄罗斯,成为“东派”,故又被称为“东正教”。再看看影片的背景,anna及其一家是俄罗斯移民,Nicolai为乌克兰人,在西伯利亚蹲过监狱,Sermyon黑帮一家也是具有寡头背景的俄移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片名Eastern就可以看作是东正教的教义象征,东正教徒信仰救赎论,但不强调赎罪论,在原罪论和恩典上不同于奥古斯丁的神学,主张得救的关键是要靠自身择善的努力,才能得到天主的帮助。影片中维果·莫特森扮演的 Nicolai正是通过自身具有神秘气质的表情和行为将这些点演绎了出来,虽然身处黑帮,但Nicolai的身份却始终是个谜,司机?黑帮分子?警方卧底?这种及其暧昧的性格表现始终使在观影的我们处于“欲揭开面纱一睹其真面目”的心理状态之中,这种也正是在叙事时非常需要的。正是nicolai这种复杂多变让人捉摸不透的性格隐藏,才让教义中的“救赎论”和“不强调赎罪论”有了表现的机会,一方面他身处黑帮,帮助黑帮头目做肮脏的交易,另一方面他又具有“至善”的一面,对anna的劝告,保护anna那口无遮拦的叔叔stepan,把小孩从kirill手中解救出来,正是教义的存在,才让他一面犯罪却一面在犯罪中救赎自己。
其次影片也涉及到了东方的佛教。佛教中释迦牟尼吸收原来婆罗门教的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的思想,但是它反对人依照出生种姓等级而认定命运,而是相信人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修养来达到思想的最终觉悟。并且佛教认为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受苦的过程,而正是通过这种不断受苦而最终达到涅槃。影片中两次出现了佛教的象征,一个是Nicolai被Kirill指令去X一个妓女后,他给了那个妓女一些钱,并在钞票上放了一张观音的金卡,告诉她逃出这里,过好的生活;另一个场景是Nicolai获得加入黑帮成员的纹身仪式时,他手中不停的拨弄一串佛珠。在这里,东方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被 Nicolai通过这两个场景表现了出来,即不断受苦是为了将来的涅槃。于是在他身上,暴力因素一如既往的隐藏得很好,隐忍、显而不露,正赋予了 Nicolai复杂的性格特征。
可以说,在《东方的承诺》中,克隆伯格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想要表达的宗教思想,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将其呈现给观众。和《暴力往事》一样,克隆伯格将其所擅长的“变形异化”的个性标签嵌入到影片对暴力的描写中。《东》中开场那个理发店谋杀案虽然看起来依然对暴力有种轻描淡写的调侃意味,但影片对于冷兵器赤裸裸的割喉和对身体的摧残的血腥场面则带有克隆伯格式的暴力美学的色彩,颤抖着的尸体,血肉模糊的面孔,在主流影片中,这样的对暴力的细致描写,对暴力的“直视”甚至“凝视”是不可能出现的。而对这样镜头的“欣赏”,无疑能给观众带来一种深层心里上的隐晦快感。因此那个饱受争议的“浴室肉搏”场景中,男人们赤身裸体的肉搏,雾气蒙蒙的场面使人联想到古罗马斗士的搏斗,从而得出了权力来源于暴力的辩证思想。
影片有一个开放式的结尾,黑帮老大是否被捕?小女孩是否真的被送回了家?Nicolai是否坐到了黑帮老大的座位上?一切似乎很明晰,但一切又似乎没那么简单。而这一刻所有的已全然不重要了,东方的那个承诺能否兑现?我想答案是肯定的,anna的择善会使小女孩得救,而经历了不断的坎坷和苦难之后,隐隐的黑暗之中,我看到了温暖的闪光。
5 ) eastern promises
作为当代英文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也最异想天开的导演之一(另一位是David Lynch),David Cronenberg的新片又是本年度最让我失望的一部电影。相比于对Lynch的失望来自于他在《内陆帝国》中过于陈腐地循环再利用着他之前所有电影中曾经使用过的母题和技巧,从而使《内陆帝国》看起来虽然像一部即兴作品,实则却是一部编织得过于精致而滴水不漏的网络,Eastern Promises的失望则来自于Cronenberg的刻意转变,刻意走向自己的反面。当然,这一转变还是始于前年的《暴力史》。
诚然,Eastern Promises仍然延续着Cronenberg有关男性、暴力和权力的一贯思考。在本片中,男性肉体仍然是铭刻权力象征的载体。类似于宗教仪式的入会仪式和作为重点描绘的纹身细节都必须把男性的肉体作为表征的承载。布满全身的纹身、纹身的式样和位置不仅象征着拥有者的黑帮身份,而且代表着他的地位和归属感。肉体必须被刺伤,因为权力只有通过铭刻和表征才能执行。
然而,Eastern Promises过于冷静和写实的镜头却剥夺了导演之前标志性的对疯狂变体的着迷——肉体的变形。在Cronenberg之前的电影中,这种异想天开的变体的含义实则是多方面的,一是缘于男性本身被阉割的恐惧,他们深恐于自己权力和“男子气”的失去;然而,这种令人恐惧甚至作呕的电影特效通常也具有一种疯癫、幽默甚至是引起快感的效果(不管承认与否,正便是我们一再期待他为我们再次带来惊吓的原因),显然,Cronenberg的不同之处正在于,他并不会让他镜头下突变的男性化做一堆烂泥,无论是变成苍蝇、手枪还是电视机,这些人物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仍然享受着Joy of becoming;自然,对于Cronenberg来说,最为重要的还是电影中的这些人物和技术之间的暧昧关系——他们所变之物无一例外的和新技术有关。在我最喜欢的Videodrome中,演员James Wood最终变成了一个电视机VCR,而这,正如他在故事的发展中不断告诉我们的,和对电视新技术的政治斗争有关。在Videodrome中,无论是新媒体时代的法西斯主义者,还是新媒体时代的革命者,无论是虚拟的人物还是真实的人物,媒体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他们赖以生存,用以表达,用于控制大众的工具。这样说甚至是简单的,Videodrome的颠覆性在于,它展示的正是媒体的霸权统治,在这个权力的网络中,不管是主体的生成、欲望的挑衅还是革命激情的唤起,都不过是这个虚拟大他者的呼唤和作用而已。在这里,权力的斗争早已超越了“谁是老大?谁是小弟?”这种寻常的概念,而不幸的是,Eastern Promises就是以这种寻常的权力概念来组织自己的结构的。
当然,我仍然相信Cronenberg是刻意而为的。在Eastern Promises中,之前在他片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的技术几乎完全消失殆尽。没有一个人用手机,杀人用的是刀而非手枪,记录回忆而构成故事主导线索的则是一本日记而非任何笔记本电脑,甚至,在高潮的浴室这一场景中,在雾气朦胧之中的复古式浴场,那种阴暗、肮脏、潮湿的环境,和其中披着白色浴衣缓慢行走的男人,使电影完全失去了时代感,几乎具有了一种巴洛克式的冷清和安静。
毫无疑问,Eastern Promises是Cronenberg在他的暴力美学上最为节制的一部电影。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正是这种过于理性的思考使他可惜地丧失了自己的锐气。
6 ) 又见Viggo Mortensen
首先要佩服一下自己的眼力,整部片子看完,再到豆瓣上面来看看大家的评论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Viggo Mortensen扮演了Nicole。不知不觉4年过去了,指环王以后终于又看到了一部Viggo Mortensen的新作(由于本人眼界局限,Viggo Mortensen后来的几部作品还都未曾观看过),不觉得小小激动了一吧。其实要说Viggo Mortensen在指环王里面从情节上来说应该是男主角,或者起码也算是仅次于伊利亚伍德扮演的弗罗多。可惜同整部电影的辉煌相比的却是一丝落寞,更多的时候人们记住的是奥兰多布鲁姆的飘逸或者伊恩迈凯轮的神奇。
回过头来想一想,这可能也是外型所限。Viggo Mortensen略宽并且棱角分明的脸型加上高低分明的颧骨,再配上深陷的眼窝,怎么也算不上偶像派。然而另一方面来说,其貌不扬,混在人群里很难被关注的外表也给了Viggo Mortensen更宽广的空间。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戏剧的演员要涂着油彩或者带着面具上台,是为了完全让自己隐藏在所扮演的角色之后的道理。联想到昨天看的阿汤哥的Lions for Lambs就是个好例子。一眼看到阿汤哥,就觉得是个壮志凌云的帅气男人,和一个参议院政客的形象怎么也联系不到一起。如果换了Viggo Mortensen,就好办多了。从人类国王到黑社会卧底,简简单单的把头发背起来梳就好了。
纵观全片,Viggo Mortensen还是一样的拼命,不惜全裸在浴室里面和车臣杀手肉搏(当然也给影片带来了应该是NV-17以上的标签)。难能可贵的是Viggo Mortensen在对白上面拿捏得也十分到位。虽然扮演主角,却没有通过很多其他电影常有的突兀的对白来显示所谓的深度,很好的把握了一个有内涵却扮演下人隐藏自己的卧底的感觉。由于是头目儿子的下属,所以不能太沉默寡言而酷的超过主人;但作为有另一面的人絮絮叨叨总会祸从口出,在说与不说和适时的停顿之中,Viggo Mortensen也小露了一把演技。动作场面不多,不过还是非常写实。没有太多的华丽打斗却招招致命,一贯的David Cronenberg风格。
总体来说,男主角演得很好,Viggo Mortensen变成了一个俄裔卧底。David Cronenberg风格犹在,只是看来随着年纪的增长,他也不再那么特立独行。至于情节和其他演员的表现,也许用尚可是一个比较合适的评价。
这片实在是gay,两个男主角眉来眼去、搂搂抱抱,就差接吻了
是属于维果·莫腾森的电影,更进一步讲,是属于维果·莫腾森肉体的电影。柯南伯格迷失在这个让妓女和同性恋共同漂泊着高潮的城市,兜兜转转最终躲入了浴室。叙事上对观众更友好,却少了导演此前作品中那股刺鼻的气味。
有一段全裸打斗
1.冷峻爽利依然,但影像深度不如[暴力史]。2.维果·莫腾森将一位神秘莫测的铁血硬汉演绎得入木三分,首获奥斯卡影帝提名,卡索也演的好,糯米正常发挥,母性十足。3.浴室裸身一挑二格斗戏堪称经典。4.刀和纹身,既是权力的符号表征,又彰显着柯南伯格对身体变形的迷恋。5.开放式收尾。(8.5/10)
揭露了一定社会问题,可惜不好看..
在英国的土地上,你是美国人又怎样,你是法国人又怎样,你装成俄国人又怎样——你还是逃离不了成为GAY的命运。PS 女主的角色智商略低;维果天生一张放电的表情;文森特别憋着了,有女神在怀又怎样,这可是在英国——所以请不要大意,快扑倒亚拉冈;天台无间道神马的真是够了。就这样。
有股柯南伯格的冷冷的色情味道,得不到满足的欲望充斥在每个场景和表情之中,释放长久的压抑的,居然是最后的淡淡一吻,然后再是没有尽头的压抑——小女孩将长大,那是另一个相似的故事。
浴室一战很惊艳!
重看,《暴力史》绝对是柯南伯格导演生涯的转折点,之前他习惯于将对世界的思考呈现以诡怪的外化,之后他则选择直视这个世界。本片中他更进一步:平静中惊雷乍起,浴室搏斗冲击力不减当年,同时提供父子关系、性取向、文身与肌体、血统与身份各种双向的比照,尤其是胎死腹中的安娜与产后即死的塔提亚娜,在两个层面上诠释着死亡与新生、绝望和希望。莫滕森表演刚猛中饱含细腻,迷人。
很多细节很真实,包括割喉、初生婴儿切脐带,剪手指,还有后来的裸男浴室大战,真写实诶。
也不是全然的cult片儿黑帮故事,有着好莱坞式的对垒,却能如此冷峻!哪怕人皇陛下澡堂裸战,依然真实直接得毫无热度。连悬念的铺设与解析都不含特别的强调刻意的夸张,就像行走于影片中的伦敦,干扰视线的不再是迷雾而是将止的冷雨。总而一切走稳从简不见浮华花哨。演员很牛,Viggo之细腻刚硬尤其迷人
比《暴力史》还要精彩,维果的裸戏太给力了。
一开始我以为是司机是卧底(气质太神秘太卧底了)打入黑帮内部,然后又怀疑他和二兮兮少爷其实是一对在歧视下被迫掩饰的苦逼基友,最后他果然和少爷双宿双栖了,本片也终于成了基片…ps看本片最大收获是发现维果也是小鸟俱乐部的
蒙坦森帅到鞋底 和黑帮少爷的暧昧戏颇有趣~
浴室格斗之王
原来是圣诞俄版无间道
柯南伯格,把性癖写在脸上。花了一百分钟观赏他对Viggo的eye fuck,视觉和精神层面均获得极大满足。
冗长,无趣,但很电影。
维果莫腾森那一身的纹身露出来的时候,我惊了~果真是个从头帅到脚趾头的曼哈顿硬汉!再操一口性感的俄国英语(汗)!那就跪了。。。真心喜欢这个故事以及每个演员,且不提浴室肉搏场面有多精彩
Viggo Mortensen牺牲很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