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找工作屡屡碰壁的奔溃心态,因外界因素及自己的弱小导致对自我和他人的否定,尽管一事无成却在现实世界和社交网络都要包装好自己的时代,青年们都在经历怎样的心路历程……这些抽象的或者说是感性的话题,影片却表达的淋漓尽致。
虽然是以第三者角度拍摄男主角及其周围人的日常,大部分时间都没有人物内心独白,但通过细节镜头(如偷偷翻看手机时手上的小动作、听别人说话时的脸部表情特写),仿佛魂穿佐藤健饰演的男一号,在听见或看见别人的“成功”、“自满”与“炫耀”时,他内心焦躁不安,更加陷入负面的、擅自贬低他人的情绪里,以求得到自我安慰,却使得自己心态更加糟糕。这种情绪我想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而导演和演员很好的表达了这种情绪。
影片最后用一种舞台剧的方式去彻底揭开男主角的“阴暗”的内心独白,配以米津玄师创作的BGM,这段作为影片的高潮,是非常戳中我的,在我看来,这不是为了去揭开男主的疮疤,而是为了替他把负面的情绪宣泄出来,就如同男主在自己的小号里写下那些发泄似的恶毒批评自己朋友的话,其实他谁也没有伤害到,只能深深刺痛着自己,而导演在最后给了他一次原谅自己、接纳自己的机会,有些问题必定只有自己能够化解。从最后面试的公司推门走出去,虽涌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依然是渺小的自己、却也能沐浴在阳光之下继续前行。
最后要说,二阶堂富美的一段台词和表演真的看哭我。
最近越来越觉得,有些电影看上去是在看电影,其实是在看自己的人生,比如之前的《帕特森》,比如这部《何者》,演的似乎就是自己人生的写照。
影片讲述了几个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的故事。看着朋友们相继都找到了工作,男主拓人却依然找不到,于是心理变得扭曲,在被和他一样找不到工作的理香揭穿自己小号上的黑暗吐槽后,直面自己,开始坦荡地面对求职。
影片的名字叫“何者”,何者的意思就是什么人,谁。意思就是让我们在求职之前,首先问问自己,我是谁,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想要做什么工作,诚实地面对真实的自己,之后再去找工作。其实不光是求职,甚至是高三毕业填报大学志愿时,或者做其他选择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先这样问问自己。
和男主拓人一样,我也是个编剧,当然也只是我认为的编剧。而且我和他一样,没什么作品,还眼高手低,自视甚高,总看不起别人,觉得明明自己这么优秀,却找不到好工作,而别人都那么不堪,却总是有那么好的机遇……所以觉得和他特别有共鸣,下面我也会站在我的角度,分析拓人的心态。
拓人是个编剧,而隆良是个自由撰稿人,其实两个人不光职业上有点相近,性格甚至人品也有很多相同点的。比如他们都很虚伪,很难融入别人,给人一种自视甚高的感觉。
隆良在别人开会讨论求职的时候,自己拿一本书在那里看,他真的能看进去吗?并不能,他还是很想参与,还好几次给瑞月提意见,问她的意愿。而且他明明就在找工作,不过也一直找不到,却说自己看不上上班族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生活,在扩宽人脉写专栏。
而拓人呢,片中好几次闪回,证明他和光太郎以及瑞雪三个人是好朋友,玩的很好,可是他却从来没有把别人当做朋友!在小号里吐槽人家,在浏览器里搜索他们入职的黑幕等。
很多人在大学或者高中时,都有那么一个几个人的团体,大家总是一块吃饭,有什么事也一起庆祝。我大学时就有这么一个学习小组,三男三女,大家经常一起讨论作业,一起煮火锅聚餐之类的,是玩的很好的好朋友,可是和拓人一样,我觉得我没能真正把他们当做朋友,总觉得看不上别人,其实我才是真正应该被他们看不上的那个人吧!
拓人的虚伪,从第一次聚会时就看出来了,当时他说,求职像扑克牌一样,要欺骗,要吹牛之类的,虽然国内求职的确会这样,适当地美化一下自己的简历,将某些工作时间短的公司直接删掉,把另一个公司的时间拉长,把薪资写的高一点等等,但也不会太过,仅仅是为了找到工作,我们几乎每个人应该都这么做过。但是拓人当时说话的时候,感觉完全是在欺诈,而不是适当地美化!
理香当时听到拓人的话后,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不满,但的确似乎不太赞同。后面理香一直过不了在线测试,我觉得不光是她没有真正的好朋友的原因,而是因为她不喜欢这么虚伪吧?毕竟前面也说了,她积极社交,应该会有很多朋友的,而且瑞雪不也是她的朋友吗,男朋友隆良,以及拓人和光太郎不也是朋友吗,她只是想靠自己的实力吧?当然这也是我猜的,有可能她也没有把他们都当做朋友,所以不愿意找他们帮忙,毕竟找工作这种大事,既然找别人帮忙能过,为什么不找呢?
隆良不肯和银次合作,说是银次他们做的话剧都很烂,不追求质量,其实说不定是银次看不上他,没录用他吧?更或者是,他根本没见到银次,只是在推特上瞎写的,没想到拓人认识银次,所以他只好把谎话圆了下来。
瑞雪说隆良的那一段,看似是在说隆良,其实也在说拓人,毕竟他们两个很相近,其实我感觉也是在说我,以及和拓人、隆良很像的所有人。我们都觉得脑海里有很多自己觉得特牛逼的想法,却总是眼高手低没写出来,觉得总有一天会写出来的,可是你写啊!你根本没写!与其你这样等待了很久很久,一个字都写不出来,还不如银次那样,虽然明知道烂,但还是会一场一场用心努力地拍下去,相信总有一天会拍好的,也许那一天永远都不会到来,但也一直在努力,不是吗?
拓人一开始找工作就不愿意找编剧类的工作,其实不是不想找,是在逃避吧!如果自己擅长的都找不到,那不是更绝望了,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我刚毕业的时候也一样,我是新闻学出身,也没什么编剧的经验,去找编剧的工作,根本找不到,所以去找策划,找编辑,只能先凑合着,曲线救国。直到现在,所谓的编剧,也只是一些宣传片、短视频的编剧,不能真正称之为编剧。
但是我现在也已经像银次一样,在行动了,虽然觉得自己写不出很牛逼的剧本,可是我还是在写,写了几十个微电影剧本,好几个网剧、网大剧本,虽然没有人拍,但起码也在努力,可以用数量安慰自己,相信写的多了就好了,虽然可能到最后也写不好,但还是会坚持下去。 影片后来反转,看似内向沉稳的拓人,内心极度黑暗,觉得所有人都不行,其实根本是他自己不行。当然了,一直被人否定,从来没有被人肯定过,内心慢慢变得黑暗也是理所当然的。我之前有段时间,三个月都找不到工作,当时心里也极度抓狂,何况拓人两年都找不到工作。而理香呢?说不定一开始她真的和拓人不一样,没他那么黑暗,但是到后来连续两年没找到工作,都要撑不下去崩溃了,内心也变得扭曲,像拓人一样了。
我当时找不到工作时,也觉得自己这么厉害,为什么会没有人用?觉得那些薪资那么高的人,其实也不过如此,我明明比他们好,为什么混的不如他们?但是我慢慢明白了,既然找不到工作,那真的是你的问题,也许是能力的问题,也许是性格的问题。毕竟有些人的确很有才华,但是不擅长面试。当然我更承认,其实我没什么才华,而且不擅长面试,性格也不行,所以混得这么惨也是应该的!
以前,甚至现在有时候,我也会经常时不时去刷一下自己的某一条说说,或者豆瓣影评,看看有没有点赞,涨了几个粉,等等……也会一条条地翻遍某个人空间的说说、微博、或者豆瓣、朋友圈等,觉得别人怎么那么厉害,过得怎么那么精彩,可是自己呢?简直是一坨狗屎。看着别人的人生,我也会羡慕,也会嫉妒,也会幻想他们肯定都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其实黑暗的不是他们的手段,是我的内心! 最后理香说的很对,置身事外,观察旁人,终究也是一事无成而已,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才会忍痛改变这个不堪的自己,努力把自己塑造成理想中的模样。可是我们大多数人,看到一段鸡汤式的演讲、看到一部励志电影、看到一个努力奋斗的人……当时总会下定决心告诉自己,我不能继续这样下去了,要改变,否则这一辈子就要这样腐烂了,可是我们很快就忘了,依然没有改变!
我们和拓人、隆良一样,都自视甚高,不肯坦诚面对真实的自己。明明找不到工作,却说是要写专栏;明明看不上别人,却还要和别人做好朋友……
可是我们看看瑞雪和光太郎,瑞雪还要负责因为爸爸出轨而来投奔她的妈妈,所以她不找特别高大上的工作,也不求能升职,起码要能生活下去;光太郎就真的活得很像电视剧吗?因为喜欢的女孩在国外,所以才进出版社,这样怎么了?起码也是一种动力啊!我并不觉得像电视剧!而且就算像电视剧,只要是他想要的,他就去追求。他们都坦然地面对普通的自己,难道不应该佩服吗?
拓人直到被理香揭露了自己的真实面目,依然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是看透所有人的编剧,其实他也仅仅是个身在其中的表演者。所谓地看透了其他人,只是他自以为的看透了其他人,其实他根本就谁都没有看透,他连自己也没看透!而其他人,并没有像他那样,摆出一副看透所有人的样子,但是他们已经看透了拓人!
现在我在公司,也经常有这种感觉,觉得自己像是一个上帝视觉的旁观者,似乎看透了每一个同事,他们的能力都是那么地低,我完全看不起!但是或许我根本不是上帝视觉的旁观者,而是身在其中的一个,我根本没有看透他们,连自己也没看透,他们却看透了我!
拓人最后面试时说起银次,当时他们两个都想要创办自己的话剧社,可是他却觉得不可能,放弃了,而银次虽然觉得不可能,还是坚持下来了。而现在,银次终于有了自己的话剧社,虽然作品很烂,但起码每个月都有新的作品。而拓人呢?求职了两年,依然找不到工作!其实所有的不可能,都是靠一点点努力才变成可能的,我们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而不是好高骛远,像拓人那样。
也许瑞雪脚踏实地地工作,说不定哪天,突然就因为工作出色而升职了呢?也许光太郎因为脚踏实地地工作,指不定哪一天,真的就会有出国出差的机会,能见到那个喜欢的女孩呢?最后拓人、隆良都开始坦然面对自己,认真找工作了,我们也该坦诚面对自己了。
我们都以为看完了某个人说说、微博、豆瓣、朋友圈……就似乎已经认清了真正的他,其实我们只是认清了很小一部分的他,生活在网络上的他,真正的他是生活在现实里的他!这一点,泽学长早就看透了,所以见到隆良的第一面,就看出了隆良和银次不一样,也看出了拓人太爱对别人下判断!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容易,虽然我也很想知道,那些薪资高的人是怎么能拿到那么高的薪资的,但是我知道我自己肯定还不具备拿高工资的资质,而既然我拿着这么一般的薪资,要么知足,享受当下,要么拼命努力,摆脱这种状况。
我以前很喜欢林夕写给杨千嬅的《少女的祈祷》里的一句歌词:从来未顺利遇上好景降临,如何能重拾信心。觉得自己混的不好,不能怪自己,是这个世界对我不够友善。现在才明白,世界对你友不友善不是世界决定的,是你自己决定的!只要你够努力够坚强,所有的逆境,都会变成顺境!
最后奉劝那些沉迷说说、微博、微信、豆瓣、陌陌、探探、Blued、Zank等社交软件的人,真的要放下手机,放下那个遇见某个人就拯救自己人生的幻想,放下对别人人生的嫉妒与幻想,好好过好当下了。你自己都过不好,还想两个人在一起会变得更好?相信我,不会的,两个人腻在一起只会更颓废更懒惰!你一味的嫉妒与幻想他人的生活,想变成他人,真的不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除非你努力经营!
骚年们,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生活吧,如果贫穷,那就承认自己贫穷,如果平凡,那就面对自己的平凡,毕竟就算贫穷和平凡,也能过得幸福,诚实地面对真实的自己,是一切的开始,只有面对了真实的自己,你才会有幸福的可能!
因为我看到了自己的投影,私心给四星吧。
欢迎关注纯原创图文:鱼纹
1、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特别是求职阶段是最敏感的时候。即便像拓人那种表面上伪装得那么好的人,其实内心还是把自己放在最了不起的位置,冷眼旁观身边的其他人,见不得别人的努力和好。但是他不知道自己这样做的后果是会被自己内心建构的主角大戏所吞噬,无法正视自己的能力。2.女主讲了大实话:不要以为你有多重要,其实世界一点都不在乎你。3.越想被别人肯定,就越会迷失自己。4.最后反向揭露男主心理活动的那一段被描绘成了舞台剧有点被震撼到了,好讽刺地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戏,有真实的也有虚假的表演。5.砂糖演技好的爆炸仿佛就是另外一个人!那种超级压抑、自卑又自负、冷眼旁观的感觉演得淋漓尽致。6.男主的性格感觉很像ex,那种压抑和暗自较劲和不爽是无论多么努力地去表面掩盖修饰都无法完全隐藏的,从那种眼神到动作,都能传递出来。7.这么认真地去展现和讨论“何者”,都是为了接受自己就是那个何者=什么都不是。8.比起躲在背后评论和发泄,不如当当正正地出来面对现实。
大概人总会有那样的时候。你在分析别人的时候,也有人在注视着你。但我想,我们都更希望,注视着自己的是瑞月那样的人。也希望自己像瑞月一样看待别人。
最精彩的部分,是最后拓人内心的小剧场,那是日常的琐碎思绪,又是一个失败的观察者的呐喊,平淡又不平淡的味道,那就是拓人,也是很多人的心思。
最神奇的地方,是我以为这是生活的一部分,然而这居然是有观众的剧场,我以为是剧场,可拓人看到观众中的瑞月,从舞台上冲下来,直接冲到雨里,跑向了现实中的瑞月。
最催泪的部分,是瑞月对拓人说的话。肯定了他写戏剧的样子,就像肯定了他本人。
佐藤健真是个好演员。昨晚煮汤时在看,吃饭时,我姐不要看这个,说感觉佐藤健头发怎么剪成这个样子,看着也不帅了。 是的啊哈哈哈哈哈哈哈,这里面,拓人确实是不怎么让人喜欢的,这个人是拓人,不是佐藤健。果然帅气离不开气场。
但最后那句,“对不起,我没有办法在一分钟内讲完,抱歉”那种很难发现的细微的语气变化,那种决定诚恳说出内心的样子,还是很帅气的。
瑞月突然爆发前,整部片子给我感觉就是不显山露水但很见功底。镜头扎实,人物刻画锐利明晰,很厉害。之后出现了一些舞台剧会用的宣叙式台词,虽为剧情须要,但略显突兀。最后干脆转场至舞台剧,手法很妙,但细想之下,亦有被迫之感,有一点点像pathetic fallacy. 同样感觉也适用结尾——看起来很开放,但其实并没有片子前半段的那种扎实感。
我给这个电影四星是因为真的很喜欢它表现的内容。整个电影的人物圈很小,但这个小圈子又可以指代几乎任何东亚人际圈。影片在IMDb 评分很低,可能因为西方人无法有我看这个片子时的感同身受。片中人物的每个动作、每个表情都很细腻,某种程度上有一种老派日本电影的近贴感,就像某种东西粘在身上,命中注定无法自拔。村上春树和日本新浪潮电影给日本的文艺作品带来了一种迷人的疏离感,但其实它不是传统日本文化一脉相承的气质。在这部电影里——可能因为他想要表现的就是最原生态的当代日本的大多数——我无意中感受一种更传统的日本性,甚为为之沉溺。东亚文化从根上本来就盘根交错,谁表现得更好,谁就更有代表性。
(巾城)
1.总有人以为自己可以不被卷入西装革履中,还自视甚高,一副与众不同的智者模样,殊不知别人比你早一步看透现实,不愿意戳破你的一纸孤傲;2.不要仅凭几条140字的内容去评判一个人,就如你无法在1min中内就展现好自己;3.情绪暗涌,何者知晓。
无论是对求职状况的揭露,还是对毕业生的心理剖析,都十分流于表面,点到即止,前辈的角色更是鸡肋。讲道理基本靠吼,悬念一眼就能看穿,这是大部分并不优秀的日本电影的通病。唯一的亮点是佐藤健故事最后的话剧舞台,当观众和社会才是这一切的终极看客,年轻人何去何从?而故事在这里已经可以结束。
舞台剧手法的表现形式乃点睛之笔,现实与虚妄的交汇。谁还没个阴暗面呢?自视甚高藐视一切外在人和事,最终一事无成是自己,很大程度上,我和男主是一样的。
没有经历日本就职的人大概难以感同身受,跟同样在就职的朋友交流时都会带上一丝小心翼翼的那种感觉。说着不想随大流被同化,其实只是因为还没有成功。夢を見るか、現実を見るか,二者没有对错。而佐藤健的冷眼旁观让我觉得身中数刀,人在很多时候都容易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高。
都是些日光之下但难以启齿的事,应届求职一定是人生一劫,看完这个就觉得一切鬼影幢幢从未离开过。三浦大辅舞台出身的确不一样,戏中戏爆发好精彩
小号一段真是精彩,拍出暗黑风,并以舞台剧形式体现何谓冷眼旁观,人生如戏。当年找工作时的反胃感重新袭来...
三浦大辅拿手的群像戏。在电影与舞台剧的两套语言体系间切换裕如,戏中戏的嵌套式结构,以镜头的骤然拉远、抽离,营造出冷静旁观、带有审判意味的第三方视角。叙事闪回,是通过舞台道具与真人对话的方式抽象化象征化处理,转场流利一气呵成,观感诡异。喜欢这个剧作家出身、专注洞察人性黑暗面的导演。
里面最冷静的就是山田熊猫了,但是这位研究生前辈,您面向也太老了吧
我在想,像我这样放弃fit in后瘫倒在地说出“世界很大,路很宽”的人,也许在“这个世界”里,根本就是透明的nobody吧。不过,再怎么逃,不管选择哪条路,也许都没人强大到不需要来自外界的肯定,就像谁能说谁的任意一条发出的没发出的社交网络动态,不在渴求着一个like?
若手实力派集体翻车…没有好好体验过大学生活真的一下子就能感觉出来
朝井リョウ和导演真是特别懂呢 最喜欢的一幕是砂糖和suda在taxi里 suda的脸映在了红色的灯光里 电影有点不必要的长 以舞台剧形式的高潮为结局 看得比较过瘾 (村花的脸就像打多了肉毒杆菌一样古怪又僵硬 五星献给砂糖和富美的演技 @六本木ヒルズTOHOシネマ 10.15初日舞台挨拶 冈田腿长一米八
你没在为任何人应援 在背后嘲笑大家 我知道喔 你的另一个推特账号 我知道你为什么不删除推特了 你很享受吧 无数次反复读过了吧 ← 虽然前面看的数度要昏睡过去 从这段反转开始到结尾的惊艳可以给满分
没有经历过日本就职的人未必能理解这种压迫感。持续好几个月整齐划一的黑西装、品目繁多的企业说明会、写到手软的ES、一轮轮笔试、小组讨论、团面、个面…任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前功尽弃。所以就职的不就职的、拿到内定的和没拿到的是两个世界。这种背景下,冷眼旁观的人往往容易陷入自以为是的误区
“看着舞台上的人拼命的样子,冷冷地进行评论着的我,扮演者神的样子,其实却羡慕的不得了。但是如果没有这份强撑起来的自尊,就无法撑过这份绝望的心情。”以这个点展开一部辛酸的就职青春片。与泰国的清新、美国的热闹、台湾的文艺腔调以及大陆的套路相比,日本青春片的这份沉痛,真的太与众不同了。
无法面对自己的“软弱面”,不想看到自己的丑态,所以只能靠推特建立起另一个完全理想的神世界。当“面具”被摘时,或许他才意识到他只是“舞台”上的一名演员,如果舞台剧没有了观众,那再好的作品也将失去意义。三浦大辅果然是舞台剧天才,对密闭空间的氛围掌控非常出色,可惜东宝还是限制了他的发辉
是演员也是观众,既演戏也看戏,最后彼此撕裂假面露出丑态。故事很平淡,我喜欢故事里的灯光和空间切换。角色演绎方面熊貓=takeru>fumi=苏打>冈田>>村花,村花的特写有时候好像一块僵硬的看板。其实预告片比正片精彩。
雖然沒那麼好但能讓我在憋悶的飛機上聚精會神地看完,給四星。現實和劇場的轉換一刻是妙筆。挺現實的,屬於這代人的現實,拓人的twi小號相信太多人中箭,冷眼旁觀以為世人皆醉我獨醒,實質只是眼高手低以批判別人來麻醉一事無成的自己。但沒有充分展現就活的壓迫感,演員也可以說基本沒啥演技發揮。
大部分时间都在温吞水,小号被发现后,画风突转,仿佛是开窍,剧场形式的表现内心戏,立意陡然升高,且一下子变得趣味十足,如果是一开始就这么拍有多好!躲在社交平台后的我们,未免心有戚戚。
想表达的意思算是传达到了。刚想说这种体量的故事做成舞台剧兴许会更合适,便发现导演是剧作家出身……观影途中多次欲睡,全赖逗比菅田救场。尽管略被戏剧夸张化,拓人和隆良这种自恃冷漠观察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角色估计有不少人膝盖中箭吧,随便想想就能在身边人中找到些许影子(以前我也是这鬼样(。
前大半段给你求职路上正能量鸡血,结尾黑化毒舌反转摧毁小清新鸡汤。片头片尾曲都很好听。片尾变为舞台剧风格好评,更加反衬出主角的伪善与可悲。所谓热血青春,同窗友情,很多只是表面装装样子而已。所以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发毒舌推吐槽室友一定不要用常用邮箱注册…三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