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致郁
自从《告白》之后,我也很长时间没有在熄了灯的寝室一个人窝在床上看完这部两个小时还要多的电影了,根据真实的时间改编,山田孝之主演,当然最为吸引我的还是电影当中的情节。
黑社会究竟有多恐怖,我不知道,因为毕竟作为一个守法的公民一生中能够接触到这个社会上面真实存在的组织的机会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只要是自己本本分分的老老实实的过日子,我相信,黑社会这样的名词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说是遥远,但是黑社会却又是那样的亲近,因为稍不留神,这个来自地狱的魔爪就会悄悄的伸到你的生活,忽然从背后抓到你的胳膊。
日本的法律允许黑社会的存在,这点也不难理解。不同的国家都有各自的特殊的状况,但是黑社会究竟恐怖在什么地方你只要看过法国的黑帮电影或者是其他的国家的黑帮电影就会发现在这部电影中描写的黑社会的暴行简直就像是小儿科,当然,电影致郁的重点并不是把人活生生的埋掉,不是把人五花大绑之后扔到河里,并不是对一个老人不停的灌酒……而是它是赤裸裸的现实。
老龄化社会,在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当然日本比中国要先迈入老龄化,而这一切的社会问题也就随之而来,老人不工作,但是在死后却有丰厚的保险金,一些老人没有了子女成为一个孤独终老的人却有一些土地资源,于是就有人从中间看到了“商机”。当人在自己本能的欲望面前就好像是变得不是人类,丧失了所有关于理智道德和情感,于是那个自称为老师的人不断地联合着须藤纯次杀人,须藤纯次从来都没有把人命放在眼里,认为世界就是这样,而那个老师则是把杀人当做是一种享乐和发泄的工具,或许在“老师”的眼中,那些人不过就是自己通往金钱之路的绊脚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自己必须要有一个清理工具,须藤纯次。
而到了后来须藤纯次入狱,为了报复“老师”,更是想让自己脱罪,他开始了告发之路,找来了杂志社的记者,正好这个记者藤井修一需要一个出口,一个发泄口。自己有一个疯了的母亲,一个在家里面不停的伺候人的妻子,在我们正常人看来,能娶到这样的老婆真的已经算是幸运了,但是两个人的关系却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好,都是为了疯掉的母亲而不停的争吵,开始的时候藤井并不愿意把母亲送到养老院,但是随着事情的不断恶化,妻子终于拿出来自己手上的王牌离婚以及自己经常殴打母亲的真相的时候,藤井也才慢慢的接受了这样的现实。
藤井是一个执着的人,如果他的性格中缺少这样的一部分,那么事情的真相就不会被人知道,但是正是因为他性格中的执着,知道到了须藤纯次可能不会被判死刑,知道了须藤纯次信了教之后只要赎罪就能被宽恕的时候他发怒了,他想让“老师”须藤纯次,这些做出来伤天害理的事情的人接受自己应该有的惩罚。因为在他的心中有一个无法打开的结,现实就是这样,在自己的家庭中,母亲和妻子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随着案子的深入调查他想用自己所为的正义来缓解自己内心中的压抑情绪,但是却没有从“老师”得到自己想要的更多的被隐藏的真相,自己心中想要伸张的正义感就更加没有发挥的余地。
三个人,围绕着调查当时的案子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斗争,导演的剪辑手法和镜头的运用以及整部电影的节奏掌握的恰到好处,人性之恶通过阴暗色调的画面缓缓的流入到人的内心深处。冲着电影中最好的那个向内拉伸的镜头,绝对是一部能够称之为好的电影。顺便说一句,山田孝之还是那么的美。
2 ) 罪恶源自人类内心,活着就是赎罪
《凶恶》 ——山田孝之的表演依旧传神,归功于他眼神的魅力。导演可以把一个简单的黑帮故事讲述的如此精彩,足以见其功力。影片开始只是告诉大家黑帮畜生们的残忍杀人行径是罪恶,后来渐渐发展成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有罪恶情绪的。比如善良的妻子也会忍受不了丈夫痴呆的妈妈,每天虐待她。丈夫也因为不知名的罪恶心里想要伤害到一个人到极致,所谓的追查案件到底不过是满足内心的罪恶欲望罢了。影片的主要思想我们都是罪恶的,活着就是在赎罪。
3 ) 嫉恶与救赎——生与死边缘的道德考量!
(以下纯属看过《凶恶》后的个人分析与看法)本人认为,要想看透这部电影,必须要深入分析主角藤井(山田孝之饰)这一角色。这部电影正是以藤井的愤怒与无奈作为索引,从头到尾是其对自己心灵的救赎。(电影剧情就不介绍了)
影片在画面表现上,导演采用比较极端和残酷的表现手法让人性在金钱欲望之下的凶恶展现的淋漓尽致——虐待老年人、分尸焚烧……描画出杀人不眨眼的恶徒须藤(皮埃尔泷饰)和其背后真正冷血无情的‘老师’木村(利利 弗兰克饰)。在剧情展现上,导演采用倒叙手法让电影开始平淡的剧情慢慢进入血腥虐心的高潮,迷离的案件背后真相慢慢展现在众人眼前!原来电影开始那个表面看似真心忏悔甚至让人都有点怜悯的须藤曾经是那么一个凶恶的黑社会打手!还有那个他背后最为冷血的老师木村。黑社会与房地产商勾结合作开始了一段赚取黑钱的血腥屠戮旅程……
电影接近高潮的阶段导演设有两幕对比——一幕是须藤和木村共同在须藤家里给孩子过生日那段欢快的片段,另一段是他们给老人灌酒并电击老人的片段。两个片段相对比让人不寒而栗!原来开心美好的家庭与金钱交易背后是两双血腥的手与被杀无辜老人的脆弱无力的求生哭喊!
电影接近结尾,剧情由倒叙回到电影开头的正叙,真相大白了!此时影片重点开始转移到对主角藤井的愤怒与无奈的心里描写上。法庭上木村绳之于法了,而此时藤井的真是内心才爆发出来。原来他从头到尾的努力都是为了让木村和须藤收到死刑的惩罚!他认为像这种凶恶的暴徒根本不能活在世上,即使须藤供出来了老师木村的罪行(其实他也是另有目的,根本不是他说的为了给在他手上死掉的人一个交代),但对于那些无辜的任命(尤其是老年人)他们自能用死来救赎!(法庭上那段藤井有些控制不住情绪的片段正体现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电影将要结束了,可主角藤井的内心矛盾才刚刚达到高潮!恶人已经都送上法庭,但回到自己的生活中,藤井也要面临道德的抉择与考量。电影开头他痴呆的母亲就是他最大的一个‘包袱’,而且由于案件上的事家庭关系也遭遇了危机。最后藤井还是把母亲送到了养老院,其实他也很自责(甚至也可能痛恨自己但生活所迫,没有办法),因此在杀人案件上他愤怒的要找到幕后凶手(为无辜的老年人讨回公道)也是他极力想救赎自己内心、掩盖道德缺憾的表现。
回望整部电影,主角藤井的表情一直都是很严肃和迷茫焦虑的,很少有笑容(除了在狱中和须藤相视而笑那段),再加上那段凶残血腥的cut镜头,更是让电影从头到尾给人一种渐入黑暗与惊诧的感觉!
分析片名‘凶恶’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个人说过‘凶恶’不只是指须藤和木村的残暴凶恶还有主角藤井对于母亲的‘无情’?!其实我不认同,其实藤井也是很无奈的,就像反映到现实中,有很多人都像这样,面对一些犯法杀人案件中的凶手嫉恶如仇,痛恨他们没有道德底线,但是面对自己的生活呢?不也做出了一些让人感觉不够道德的事情?!都是生活所迫……
救赎?影片中到底怎样才能救赎?须藤在法庭上说要‘活着救赎’,但注意到的都知道他的真实目的是减刑出狱以后可能还不能改邪归正?!(从前面他突然对藤井说的开始信基督教了?!个人认为这明显是他的一种借口为自己真实目的开脱的一个幌子!)所以须藤本心可能还是坏的,说出幕后老师木村可能并不是为了他所说的为了给在他手上死去的那些人一个交代。而藤井说必须以命偿还!个人感觉确实应该对须藤和木村执行死刑!这样冷血无情杀害多人的凶手(尤其木村)犯下的罪孽根本不是自己开口说信基督教了、忏悔了就能救赎的!(可能有点激进了哈…)
个人分析完这部电影之后也想说一下,本人挺喜欢日本的一些犯罪心理片和暴力血腥电影的,我认为日本很多导演拍电影很注重剧情的排设和人物语言的表达与人物心理的挖掘,很多电影能够大胆讽刺社会或人性的黑暗面,比如北野武、三池崇史等导演。尤其早早的一部《大逃杀》让我记忆深刻!本人很喜欢一些cut影片。(当然韩国的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影片也非常好,个人非常喜欢《熔炉》和《素媛》,相信很多影迷应该都知道这两部电影。)
4 ) 无所不在的恶
2013年有这么好片子居然被我忽略了,最近在B站有缘看到,和豆瓣里的许多豆友的观感也许都一样,觉得这不是一个故弄玄虚的片子,电影中有好多需要深挖的细节,影片里面要传递出来的信息还不止我们看到的这些,也许编导本身也觉得这个真实事件的背后是充满着很多人性层面上有价值的东西,需要通过作品来延展开一起和观众们探讨的。
我觉得电影里应该还有新鲜的和更深一层次的信息需要继续挖掘,而不是许多像命题作文一样的影评,在“凶恶”两个字上讨论电影,谈电影里看到的各种关于恶的理解和见解。
我看到片名的时候,开始以为这是部恐怖片或是凶杀片,电影看头交待须腾的种种恶行,立马又让我觉得这是部日本的黑帮片,其实电影在讲故事方面很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先不告诉你前因后果,刻意回避应该交待的因果逻辑上的细节,单从前几分钟里来看,就告诉你须腾是罪大恶极的人,这样的人死不足惜,如果是他来找你你会做什么样的选择。结果他耷拉着耳朵,楚楚可怜的放弃上诉主动交代其他罪行,让观者既是同情,又产生了“后边有个大Boss的好奇之中”,而往后的路子,大家就会饶有兴致的来看看,“这个小人物是怎样不知死活破奇案的”。而这一个又一个的电影程式化套路,编导们显然都没有用,这个从后面的十几分钟里不断的惊喜中可见颠覆。
电影中有些细节很值得让人回味:凶神恶煞的黑帮分子须腾,杀人放火、强奸分尸对他而言倒像是例行公事,这些在他看来不算个事儿,倒是绝对不能容忍别人的欺骗和背叛,否则就是最爱的小兄弟也不会放过的,须腾让人觉得他是个被欺骗和利用的人,可是他欺骗和利用记者就满满的是心机;衣冠楚楚的木村看到须腾处理受害人的时候很是享受,手舞足蹈的那个兴奋啊,可是说到这么干的原由,无非是他发现了个游离在第三产业之外的服务型市场,他在乎的是这些土地和老人所能带来的无限商机,而不是个十足的变态杀人狂;我们的主角,记者藤井认为坚持自己所信仰的,为受害人伸张正义,可以置领导和同事的规劝而不顾,就连家里老年痴呆的母亲和煎熬中妻子也是不闻不问,常年以沉默对之,也许这种冷暴力藤井早就用习惯了,他甚至还直接在法庭上怒吼着让须腾以死来向受害者赎罪呢,这也是为什么他看到被车撞死的福森是多么的愤怒。藤井的妻子最后的台词其实道出了实情,“看到这么恐怖和离奇的案件你是不是很高兴啊?”也许孔武有力,凶神恶煞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管什么模样的人做着罪恶的事情的时候却没有罪恶感才够恐怖。电影最后一个镜头意味深长,也让这部电影蒙上了一层黑色的味道,藤井来探监木村,无非是在法律无法宣判其死刑的时候,来给他补上道德上的一枪,而木村却不以为然,用一句话直接把藤井囚禁在恶的黑洞之中了。
5 ) 救我们脱离凶恶
令人窒息的压抑从头至尾充斥着整部影片,随着剧情的发展,沉闷不安的情绪并无法得到宣泄,影片不禁引人深思,凶恶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脱离凶恶?
影片的主线围绕报社记者对三件凶杀案的调查展开,最终通过记者的曝光,凶手被送上法院;支线情节则讲述记者本人的家庭矛盾。主线剧情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通过近距离的视角,观众直观的体验了凶手在图财害命时的残忍和贪婪,其中有大量对受害者虐待的镜头,更是对观众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相应的,报社记者本人的家庭矛盾也随着主线剧情的深入逐渐激化。
有人认为主线与支线所讲述的是两种不同凶恶,但我并不认同。主线中,所表现出的凶恶的本质,是对弱者的残害,以及自私的人性。而支线中,男主角对妻子以及母亲所做出的冷暴力,其实也是一种残害,一种在精神上的残害。当妻子哭坐在地上说“我受不了”、当看着母亲走进养老院的背影,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凶恶——对弱者痛苦的冷漠,以及对自私的妥协。
我不禁感叹导演高明的手法,将两个互不相关的剧情穿插在一起,让观众在痛恨巧取豪夺的恶行时,不由得陷入反思——我们自己难道就不凶恶吗?冷漠发展到了极端,就是残忍,我们与罪犯之间,除了恶的程度不同,又还有什么区别?报社领导对销量的追求远大于对受害者的同情、警察局对凶案的放任不管、老人家属面无表情的让罪犯多灌点酒。。。影片真正让我们感到压抑的原因,除了暴力的镜头外,更多的是揭露了人性的冷漠。而这种冷漠,这种不易被察觉的凶恶,不仅发生在影片中,更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影片中这些外在的凶恶与内在的凶恶不停地在折磨着主角,以至于他的脸上自始至终都充满着哀伤和麻木。这种凶恶让他的生活变得无比压抑,又无处发泄,他只能在片尾的法庭上向凶手宣泄愤怒,只能在片尾喝着啤酒反问自己是否是“记者?”。
我们该如何脱离凶恶?到了影片的结尾,导演借用凶手之言给出了他的观点,活着赎罪。或许导演也认为,柔和的心才能能免去大过。
6 ) 消逝的质感
这次放弃用习惯的调侃来评价这部“凶恶”,因为它想表达的意思不能配之以嬉笑的表情。
片子到三分之一时以为是要偷偷把视点放在弱势老年人这个话题上,想到日本是个高度老龄化的国家,这个内涵也不算肤浅,只是觉得有点索然,日本变态片里常用的切入点不过是再用一次罢了。
剧情到一半之时怀疑导演的思路凌乱散落,那些肆虐场面和表达恶徒人性的篇幅对主题没有帮助,真的只是冒着让片子变成“四不像”风险增加娱乐性吗?可是我却放下手机来了些劲,多了点莫名其妙的期待。
直到看到须藤在法庭上嘬嚅地说着:我会用余下的生命弥补我的受害者,我欣然发笑,可爱的须藤啊,死亡的爱抚到底也带给了你颤栗。山田孝之的一句“不要贪恋活着的真实感”(原话有出入,大致意思)直接让我振动声带嗤嗤笑出了声。会错意后的幡然醒悟把我的观影体验推到了高潮。
虐杀的美妙与感受自己死亡的对比像热水澡里的冰块撕裂着入浴人的感受,杀还是被杀都触动着心弦,杀过你体验这快感,被杀你感受到恐惧。原来杀人者最能感受生命的存在,不愿放手这美丽的质感。只有活着的人才能体验其他生命熄没湮灭时的兴奋。我们的帅记者啊,真是个天赋秉异的家伙,即使不曾拥有虐杀的实践也感受到捻灭生命能给他沉闷生命带来的欢欣,只是他要做食物链的更高点,他要扑杀那体验过快感的高级猎食者。
我当然无法嬉笑,因为我简直在放声大笑了,扬起的嘴角边上是不可名状之物的涌动。
电影能带给你思考和反思。电影能带你走进不一样的生活,让你用第三者的角度看清自己。电影的魅力和艺术……在这部剧表现的更加突出……沉甸甸的责任,善于恶的考量,山田的演技…不想多说……我不是很能剖析电影……我只知道看完没有如释重负,反而跟随最后远去的镜头,一起跌去疑惑的深渊……
无法亲手杀了你,至少也要一起下地狱。须藤说。
居然分这么低我操…怒打5分!这个片子如果去掉一些(其实也不算太多)抒情的无厘头镜头,就完美了。三个层次,矛盾递进,拷问善恶,都做得无比牛逼。尤其是前几分的暴力,与正片的“仁义”,以及最后妻子、记者内心恶的点题,最后一个景深镜头,框与内心的恶,碉堡!确实强过如父如子没话说
用弱化戏剧性的方式呈现暴力和人性,慢慢铺垫开来,稍显拖沓。记者强烈的审判意识让结局看着更压抑。我听见主说:让我活着赎罪。想起李沧东的密阳,那真是透骨极了。
够可以的啊,不过还是欠缺火候。
好剧本,有点闷
杀人手法甚是凶恶,毫无人性。
开头就是5分钟压抑的心理冲击,可是越往后越叙事平缓,节奏稍有问题,使案件调查和倒叙部分的前半有些拖沓沉闷。基于真实事件的故事使罪恶震撼度加倍,记者心理变化的再创作也是妙笔,不过后段内容过满,主题分散且都力度不够,所以结尾反思深度减少,到头来印象最深的还是最直接的暴力刺激。
写实主义的日式推理剧。故事围绕两条线:正义记者对杀人凶手的采访和记者的家庭危机,前半小时始终是记者探案过程,情节乏善可陈,直到真正的罪犯“老师”出现,家人合伙黑社会杀掉无用的老人骗取保险金,社会性的主题昭然若揭,同时记者也陷入不可逆转的家庭危机,经济萧条下人情间的冷漠才是凶恶之源
《电影旬报》十佳第三名,又一部黄暴片,良心记者揭黑幕的老梗。亮点不是残忍暴力而是“恶”的根源,少子时代经济低迷,黑社会、房产经纪、老百姓三方合谋,把无用老人一个个提前“送终”套取保险金,才是人心之大恶;惜乎,即便良心记者,面对痴呆老母亲也无能为力,最后的背影真揪心。
音乐很经典再看一遍,解释了知乎总是说的“为什么要判死刑”的问题。
贪、嗔、痴,所谓人性,执迷不悟。PS:除去刺激疯狂的开头,这片拍得太闷太慢了。
前半截铺陈太冗长,导致结尾的逆转不利落。
实录的同时融入了作为人的憎恶观,Lily Franky,你让我怎么再看你的《如父如子》,我在你身上都看到《杀手阿一》里垣原的影子了。
期待过高
人性之丑恶及凶残。即使杀了人(没有决定性物证)在日本依然不会判死刑。
三星半吧,妻子的评价最为中肯“你做这些的时候很兴奋吧。”山田孝之总是演这些面瘫角色,可惜了一双漂亮的眼睛。人心……本来就应该是复杂的。结尾加分,木村的话配合重重的点向探视窗(藤井),想得冷静透彻。
结尾还算有点道道
恶质的人,永远不能转回来
实在太散漫,长长的电影只有几分钟high。。。。实在忍不住打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