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密西西比虽污,但友谊纯爱不染
经得起时间洗礼和考验的片子,才是好片。2012年的《mud》在五年后的今天来看,无论片子的色调还是叙述,镜头语言以及故事的架构,人物的塑造以及情节的推进都恰到好处。开始我担心太过剧情,只是一个密西西比河生活的流水账。没想到看完了还是十分感慨。
男孩,男人。
男孩艾利斯父母的关系并不好,而他所奢望的只是父母的相亲相爱,他不希望父母分居甚至离婚。恰巧在这时他遇到了逃亡在孤岛上的马德。这个只拿着一把枪,浑身臭汗的卷毛男人是一个被赏金猎人追捕的猎物,原因却是因为他枪杀了伤害他最爱的女人的男友。艾利斯从父母身上质疑了爱情,却在这个陌生男人的身上开始相信爱情。即便是小伙伴劝说马德很危险,艾利斯也愿意用自己的一臂之力去赌。
在这个过程中,男孩偶遇了马德最爱的女人。男孩也遇见了自己心仪的女孩子。奇怪的是,马德最爱的女人似乎在躲闪这份炙热的爱。不过艾利斯仍然坚信这对苦命鸳鸯可以远走高飞,继续他们的爱情。于是,他为马德送食物,帮他偷马达来修复一艘没有编号的破船,甚至代替了马德,在女人受到暴力威胁时,一个14岁的孩子对恶人不计后果的大打出手,结果他自己被打得乌青。你很难分辨,艾利斯是不是14岁的马德,马德是不是长大的艾利斯。
直到艾利斯喜欢的女孩子表明她并不是真喜欢这个乳臭未干的14岁男孩子,直到艾利斯发现马德的女人并不想再为了爱情亡命天涯,艾利斯对世间有真爱的信仰顷刻间崩塌。他告诉了马德女人的移情别恋,马德是个成年人,所以他捎信和女人做了告别。但是艾利斯是个孩子,他拳脚相加比他更大的已经得到女孩的少年。情绪失控的艾利斯哭泣着咆哮着,父母的爱,马德和女人的爱,女孩的亲吻,全是骗人的。
马德不知道如何安慰这个男孩,结果气愤的男孩不小心掉进了全是毒蛇的泥潭。小伙伴吓坏了,大呼马德来救救艾利斯。曾经被毒蛇咬过的马德说过,打过血清的他如果再被毒蛇咬,他就会死。而此时,马德却奋不顾身的奔跑过去,跳进全是毒蛇的泥潭抱起艾利斯。因为城镇四处的猎杀,马德一直没有离开过孤岛去和最爱的女人见个面说个话。但此刻,马德在快船上驶向了了赏金猎人密集区。
他不顾一切的将被毒蛇咬伤的艾利斯送到了医院。这一刻,他也鼓起了勇气,去和最爱的女人告别。两个泪点,一个是他为了小男孩的奋不顾身,一个是为了最爱女人的奋不顾身。
男孩脱离了生命危险,回到了家。即将远走的马德偷偷来和男孩道别,谁知,赏金猎人全部准备就位,即将收网。在马德养父,一个退伍的海军陆战队狙击手老兵的帮助下,马德仅仅被射中腰部跳进了密西西比的浑水中,生死未卜。艾利斯歇斯里底。
艾利斯最后也不知道马德的生死,在他心里,马德不会死。
男人和男人。
艾利斯家的对岸住着个单身的怪老头,他是马德的养父,汤姆。如果不是老婆难产死,汤姆现在也会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他嘴巴上不愿意帮助马德——这个愿意为女人亡命一生的养子,而汤姆自己也是因为只爱一个女人,难产而死的老婆,终生不再娶妻。你很难分辨,马德是不是年轻的汤姆,汤姆是不是年老的马德。在发现马德身陷危险中时,这个狙击手一枪一枪的击毙赏金猎人,最后只能和没有死的马德一起亡命天涯。马德没能在蓝天白云下与金发美女一起畅游密西西比河,却也和个执着于爱的老爷子一起驶向了密西西比的尽头,更广阔的自由水域。
男孩和男孩。
小伙伴是艾利斯最强的后盾,即便他并不同意艾利斯的做法,可是还会对自己的叔叔撒谎,和艾利斯一起替马德到处找修船的配件,甚至偷了马达。艾利斯愤怒出走时,也正是小伙伴放不下心的紧跟,及时发现了艾利斯掉进毒蛇堆里。童年里,有个不离不弃,和你一起干傻事的小伙伴真好。
最后,船屋还是被拆了,父母还是分开了,艾利斯好像长大了,他能接受父母的选择,只要他们都还爱着他。小伙伴还要帮他布置房间,他也即将认识新的邻居,漂亮的女孩。
2 ) 你还相信爱情吗?
戛纳国家电影节中的国际影评人周(La Semaine de la critique),注定是个才情导演甚至投资预算的孵化器。在2011年以第二部作品《寻求庇护》荣获该单元大奖后,美国34岁的导演杰夫.尼科尔斯就能顺利接受预算更大的制作,并找来马修•麦康纳和瑞茜•威瑟斯彭两位明星出演新片《污泥》。或许是由于对尚未被制片人指手画脚的独立作品《寻求庇护》热爱有加,导致坐我旁边的多哈电影节国际项目总监暨选片人的Cvilova对杰夫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污泥》放完后,这个奔波于全世界选片参赛的荷兰女人表示了失望。
而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这是一个不好也不坏的故事。它有着儿童冒险片的趣味,有着惊悚悬疑片的提心吊胆,更有着逐渐揭示深爱的脉脉浓情,让圆润流畅的叙事去让观众自发代入影片主人公——14岁男孩埃利斯——的视角,让懵懂的他看到爱情、相信爱情、并失望于爱情。“人需要慢慢学习如何去爱,在我的生命中,爱情导师总在某些幸运的时刻出现,这些人不仅仅是我生命轨迹中的过客,而是在有意无意间,慷慨地给予我需要的宝贵建议。当然,不是所有的建议都是正确的,但在这当中,最珍贵的经验往往都来自于当事人的失败经历。”正是这种对弥足珍贵失败经历的仔细找寻,让杰夫.尼科尔斯拍成了这部弥漫着密西西比河雾气的《污泥》。
电影有着两类类型片的常见场景,交待人物生活空间的,是密西西比河流经阿肯色州的宽阔水面,那里有着住在水上船屋中的男孩埃利斯和伙伴莱克勃,有着埃利斯关系并不融洽的父母,有着莱克勃以打捞生蚝为职业的叔叔,更有着河中心岛屿上一个因意外杀人而来避难的神秘男人“污泥”,在那里,孩子们初始了爱情的面貌和影响力;引出人物冲突空间的,是不远的小镇,那里有着搜捕“污泥”的警察,决心以命偿命而布下赏金杀手的死者父亲,让男孩们进一步认清爱情面貌的高年级女生和“污泥”恋人。
“污泥”打算避过风头后,找回爱人并远走高飞,这种简单的思念彻底打动了家庭关系不合的男孩埃利斯,他决心让这面被迫破碎的镜子重圆。于是,冒险、阻挠冒险的势力、对强大势力的反抗,一步步的将剧情矛盾引向高潮。
导演为埃利斯认清爱情的旅程设置了两段并行不悖又相互影响的关系。其一,就是“污泥”与触手不可及的女友的相依相恋,让男孩相信爱情的模范事例;其二,则是男孩自己初尝芳泽的兴奋与焦虑,高年级女生随口说出的不靠谱承诺,成为他日思夜想的紧箍咒。两条爱情脉络的美好和痛苦同时到来,欢欣无比又绝望难受。让14岁的埃利斯相信爱情又失望于爱情。
可是成人世界的复杂和无奈,哪是孩子可以理解充分的?叛变与失信,让他开始认为女人都是水性杨花,就像大河上的浮萍,永远别想抓牢踩稳。欲擒故纵、被迫放手,让经历浅显的男孩不再相信爱情。世间一切都难以永恒,只有大河向着海洋奔流,历久弥新,亘古不变。
3 ) 不能指望一个女人爱你。
My dad says"You can't count on women loving you"
你不能指望女人爱你,Ellies傻傻地以为May pearl是真心愿意和他交往,一句打电话给我、一个浅浅的吻,就坠入爱河。“I love you”最希望对方也能以同样的话回答吧。人家姑娘根本不把你当一回事呢,一个初中生,估计毛还没长全。男主看到自己的“女朋友”(单方面认为)和别的男人坐在一辆车里,就冲上去打。
你怎么能这么认真呢?也许此刻Ellies明白了他爸的话。
Mud不管被女友抛弃多少次,都会重新接受她,还要暴打一顿那个伤他的男人。Mud说自己也是在Ellies这样的年纪,遇到那个女孩。也许也是因为一句打电话给我、一个浅浅的吻,就认定自己找到了对的人。要承担“爱”与“责任”。我相信Mud的女友是爱他的,但这种爱没有足够的强大。让她能愿意抛弃一切走向那个为她抛弃一切的男人。
Mud说“That's not true”,他不愿承认“不能指望一个女人爱你”,因为他们都陷得太深,Ellies的爸爸说的这句话,到头来还是放不下老婆,你不能指望女人爱你,潜台词就是,就算她不爱我,我也爱她。
Ellies对年长的女生动心,被Mud女友亲脸颊时好像又动心,最后成熟的隔壁女人向他招手,他又笑了。是不是有恋母情节?(这个我有点乱扯啊)
阿肯色州,两旁都是草地的公路,坐一只小船在无人的河上游荡,一两首Country Music,美啊。
4 ) 《密西西比河上的玛德》:当我们年轻时
(芷宁写于2013年11月4日)
老旧的小镇,斑驳的船坞,静默的水流,绵延的河床,神秘的小岛,错落的树林,随船出行的少年,落魄流离的浪子……杰夫·尼科尔斯执导的影片《密西西比河上的玛德(Mud)》从伊始就呈现出了吸引人的特质,令观众仿佛被一股具有怀旧气息的风烘托着环绕着,被带入到影片所营造的舒适氛围中,静静地聆听着一个关于心碎和修复的故事,同时影片也具有一种文学气质,有种令人印象深刻的既疏离又稠密的气息。
通过少年的眼睛来述说故事,是一个容易打动人心的表述方式,以这种角度拍摄的影片不乏经典之作,比如朱塞佩·托纳多雷的《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这部《密西西比河上的玛德》以少年的视角讲述了爱情的美好与心碎,成长的付出与代价,具有初初的美好的感觉,也在修复和治愈方面做得适度,不横添枝节,也不卖力煽情。
这部不具有明显时效性的影片,是导演杰夫·尼科尔斯的用心之作,据说故事在他脑海里已酝酿了十多年,或许正因为如此,该片的剧本扎实,故事设置巧妙,人物设定也很具代表性,两位主要人物,一个是长不大的老男孩玛德,一个是急于长大的十四岁的男孩艾莱斯,不论老男孩玛德,还是少年艾莱斯,都在憧憬着并力图实践着自己的爱情,只是一个经年不退,一个情窦初开。
可以说,影片设置了三段情感来促成艾莱斯的成长,两个主要,一个辅助。主要的是浪子痴汉玛德对詹妮弗的爱情以及艾莱斯自己那还没展开就已夭折的初恋,而作为辅助的艾莱斯父母的即将破碎的婚姻,则是艾莱斯将对美好感情的寄托转嫁于玛德和詹妮弗的诱因,而不羁的玛德那看上去为情付出一切的狂放做派,也令艾莱斯痴迷。
菲茨杰拉德说:“这世上有成千上万种爱,但从来没有一种爱可以重来。”因为无法重来,有些爱的终结便是不可避免的,特别像玛德这样不按牌理出牌的人,是无法回到想要的当初的。同时,玛德的爱也带有一些盲目性,他就像乔治·艾略特所言的那样——“爱比愤怒和嫉妒都更能让人失去客观。”为了心爱的詹妮弗,他可以付出很多,打斗砍杀自不在话下,这份出脱于客观现实的爱显然无法达成美满结局,而真正决定了两人如今的情路模式的,也恰是玛德那份过于强烈的爱及不安定的性格。
影片关于爱情消亡的瞬间,都给人一种无声的痛之感,又恰似一种美好的遗落。例如玛德最终向詹妮弗告别时,詹妮弗立于汽车旅馆的二楼,看到玛德就站在楼下笑着看她,那一瞬间大约所有关于这份爱的经年的感触都拥上了詹妮弗心头,她一脸的悲喜交加。都说“少女的恋情如诗歌,成年妇女的恋爱是哲学”,詹妮弗年少时的恋情大约如热烈的恋曲,如今她的爱已被锤炼地过分现实,那个空有热情和计划的浪子早就退出了她的心房,然而这个告别,还是令人顿感悱恻。可以说,玛德这个角色是为马修·麦康纳量身定做的,不论他在岛上修补破船,还是邪邪地和两个少年做交易,都给人天生如此的感觉,他的表演也给了观众想象的空间,当他带着笑告别爱人时,人们仿佛看到了那个年少时痴情的少年玛德,虽然少年玛德从没入镜。玛德的挥手道别,是告别了詹妮弗,也是告别了那个远没有成熟的自己。而艾莱斯的心碎则来得出乎他的意料,因为出乎意料,所以才让他自以为得到的爱跌落地掷地有声,小演员泰尔·谢里丹的表演让人为之感伤。
有时年轻人的爱,来得猛烈去得也快,当艾莱斯搬家后,对着新邻美女漾起唇角时,他已经走入新的生活了。理查德·福特说:“当你成年以后,年轻时做过的任何事情都不再重要了。尽管当时并不知道,我现在算是明白了。当时我们实在是太年轻了。”此去经年,等艾莱斯长到玛德的年纪的时候,或许会这样想吧。
(杂志约稿)
http://nicolew.blog.hexun.com/90785019_d.html 5 ) 两个男孩的成长
小男孩的角度为这个男人的逃亡抹上了一层青春的轻快明亮。看到父母的感情不如意,选择相信并帮助污泥和他的爱人一起亡命,没想到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看到污泥女友的背叛和经受自己爱情的失落,再加上父母的感情挫折,男孩黯然神伤。困了污泥那么久的岛却在男孩被蛇咬的时候义无反顾的冲出去,哪怕暴露自己也在所不惜。和女友的见面,铺垫了整场电影的画面,也不过是挥了挥手,说好的一辈子也随着现实而随风飘散,诺言总是这么空洞。经历了这一切后男孩也完成了成长。
6 ) 那渐行渐远的爱恋
电影的开始,有点像美国小说的开头,接不上章节的感觉,适合等待着的心情。
光线穿梭,河水湍急,小少年艾莱斯的神情严肃又忧郁,14岁的年纪就有当年里基努里维斯般的冷峻眉脚。严厉的父亲和脆弱的母亲,让他的性格既谦卑又强烈,回答父亲的话,总是“yes sir” ,说“I love U 2 ”的时候也是皱着眉头,在还不懂爱的年纪,单纯的相信着爱,并愿意为相爱的恋人冒险。
然而爱永远是复杂的东西,除了内心的情感,还有相互折磨,长久的忍受,粗鲁的生活,未知的茫然,以及厌倦,和逃避。
在14岁这一年,他终于知道。
父亲和母亲:父亲终日忙碌,依河而生,有着男主人的强烈自尊,又没有能力改变妻子的选择;母亲在船坞耗费了一生,她想改变,也许只是换一种环境,也许只是想摆脱丈夫那无聊的人生。然而,他们是相爱的。当艾莱斯被蛇咬伤,躺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含着泪,手搭着另一个人的手,那是相互支持的力量。。但是,母亲仍然选择了城市生活,父亲含泪对艾莱斯说,“多照顾下你母亲,对她来说,这是个大的改变”,这个男人的生命中最有色彩的一段,已经消失,他只能驶离他们的生活。
穆德和詹妮弗:蛇是原罪,那么夏娃也是诱惑的同谋。丛林野小孩穆德在被蛇咬伤,生死瞬间,遇到了飞鸟一样的詹妮弗,她救了他,却没想到他要穷尽一生来追随她。詹妮弗也爱着这个男人,但是受不了他的谎言与囚徒般的爱,她试着离开他,与其他人交往,但是其他人又给不了她想要的爱,她伤痕累累的返回,穆德用暴力为她复仇,但是他的爱太鲁莽了,就好像用荆棘包围住飞鸟,扎痛了她,也伤了自己的心。于是,最后他站在她面前,微笑着与她道别,风吹着她的发丝,她的笑有一万种意义,他都知道。他也知道,不能再与她同行了,只能看着她,让她飞走。
艾莱斯:他不理解父母的变化,相爱不是最美好的吗?不是应该在一起吗?于是他开始帮助穆德,也为喜欢的姑娘打架,烦恼。但是看到穆德和詹妮弗的爱恋后,他似乎明白了,爱,终究是渐行渐远,像河流一样--永远都在,却是流连的方式。放开爱的执念,然后,离开吧。
于是他看着火辣的新邻居,嘴角翘了起来。
7 ) 《污泥》
力图挣脱成长瓶颈的少年与一直长期陷于成熟瓶颈的男人之间的冒险故事,呈现的是人与人之间毫无保留的信任与交流,不可思议中却令人愿意放弃固定思维。
如果没有密西西比河沿岸的自然景观奉献的气质,影片无法实现这种认同感,同时那些台词中时不时出现的大道理也会显得很矫情。所以城市文明令我们失去不仅仅是纯真,还有诗意。
当然杰夫·尼科尔斯 Jeff Nichols自身影片节奏与之的契合以及其对年轻演员调教的到位也值得褒扬。
8 ) 成熟越多 爱的越少
少年的艾雷斯,青年的玛德,中年的艾雷斯爸爸以及已近老年的汤姆,导演或巧合或有意的用四个不同年龄段的男性角色,以恬静的密西西比河为背景,用影像建立了一个有关男性成长与情感认知的函数,横轴代以生活阅历,纵轴代以为对女性及婚姻的主观认知和态度,设函数是递减的,四个角色即四个坐标,下面试着求证这个函数的递减性:
少年的艾雷斯为了自己暗恋的小姐姐,豪不畏惧地将拳头挥向比他大的男孩,甚至是成年人,荷尔蒙爆棚有木有,在他看来,女朋友不接自己电话就是对爱的不负责任,14岁的他向女孩征求是否想做我女朋友的时候,得到的却是一个微笑的亲吻,显然艾雷斯会错了意,双方对这个吻的理解是截然不同的,同龄女比男成熟,随着剧情的发展,在艾雷斯因爱迷茫,质疑甚至否定了对爱的理解之后,他再次将拳头挥了出去,不同的是这次挨拳头的是玛德,疼的是自己,艾雷斯认为玛德是自己寻爱路上的标杆,是另一个的自己,他或许尴尬的明白了自作多情和自欺欺人,此时就连导演也觉得艾雷斯成长的代价不够吧,被毒蛇咬的隐喻意义不言自明。之前的艾雷斯对爱是纯粹的,信任的,纵使身处在一个不太幸福的家庭,但他对爱的渴求反而不大,因为他觉得他正在践行着,他看来爱很简单,就应该是不顾一切毫无保留,而之后的艾雷斯,对爱的认知,此消彼长。
从青年玛德的身上,仿佛看到了包括本人在内的一众吊丝理工男!尤其看到影片中修复汽艇的时候拿着纸笔写写画画,身为画图狗的我更加坚信了,在电影中玛德与詹妮弗曾经到底发生了什么??对观众来说他俩的故事关系和事件矛盾几乎完全是靠电影中几个人的描述和对白来侧面拼凑的,唯一的一次双方见面,导演甚至吝啬地都没有把他们放在一个镜头里,所以不由的让人怀疑,而且在我看来,玛德或许并不比艾雷斯成熟多少,玛德打小就把詹妮弗视为真爱,直到后来旅店外决然挥手的离开,他更像是在跟过去的自己告别,电影中詹妮弗的手甚至都没有完全抬起来,然后下意识擦拭了下干枯的脸颊,对,她并没有流泪,而当她目光试图再次寻找玛德的时候,电影的镜头却没有跟着玛德走,而是停留在了玛德刚才站立的地方,此刻通常俗套的镜头语言应该是一个离去的背影或者脚步,而此刻此片导演却用了一种类似蒙太奇的手法,来表达双方复杂而微妙的感情关系,两个人或许根本就没有见面,这只是女方的幻想,,,也许气愤的导演也觉得没有见面的必要吧,他们的感情生活或许就跟电影中表现的一样是拼凑的,两人唯一的见面和告别还是源于急救艾雷斯的意外事件,在这之前玛德都不曾冒着风险见一下本该魂牵梦萦的她。玛德的离去意味着一位青年的成熟蜕变,生活重心、价值关注和情感认知的转变,可能这是人从青年走向成年的必要步骤,在欲望横流的今天,有现实意义啊。
当艾雷斯问他爸说,你们不是彼此相爱吗?他爸无奈语到:这个,我也不知道了。。。一个中年落魄男,依仗着妻子,勉强支撑着一个家庭的运作,面对妻子的抱怨,表现的只是麻木和无奈的平静,妻子撒了谎,她需要的是生活层次的提高而不是丈夫生活态度的转变,女性对更高级别的新鲜刺激有着与生俱来的诉求,而现实的窘迫很难让这个男人腾出多余的精力,来填补对妻儿爱的缺失,或许他父亲青年时也曾有过类似玛德那样的刻骨铭心,总之此时这个男人的关注点有且只有一个,就是赖以生存的船屋,人穷志短,却是如此。当得知儿子情窦初开之后,他直接表达了他对爱情抑或婚姻的看法,“爱情是靠不住的,女人很难缠,你总有一天会明白的“。”你总有一天会明白的,,,这种草率但又笃定的表达在日常听来只会让人生疑而且想太多。相比处于转变期的青年(玛德),中年的艾雷斯父亲对爱的信任已所剩无几,对爱的渴望却随之增加,此时婚姻的解除对家庭尤其孩子当然无益,但对个人却是一件好事,总之,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
影片中在老汤姆看来,玛德就是个没长大满嘴胡言的孩子“he‘s full of shit, 老汤姆对詹妮弗的指责和猜忌,说明年近老年的他对待爱情的态度已经不是信不信任的问题了,而且从影片看来,他的判断可能是最接近事实真相的,但我始终觉得,这不是一个看破红尘的老头,痛失妻儿的他对家庭对爱有着比谁都强烈的渴望,正是这种渴望加上年岁的磨砺,让这个老头对婚姻和情感有着谨慎的怀疑和排斥,老头是递减函数的最低点。
生活,类似函数方程式,亲情、友情、爱情像数列项目一样,通过影片中男男女女间的爱恨恩仇组合在一起,MUD这部电影有一个好故事做贯穿,片中其实表现了好多对现实中生活元素的解构和提炼,是一部适合静下心当小说来看的电影,简单却让人印象深刻,影片中最触动我的,是艾雷斯两次坐在父亲皮卡车后面的桥段:阳光映照下的小镇,伴随着黄昏的音乐,艾雷斯仰靠在车厢后面,凝视着两旁渐行渐远的事物,每天一样,又不一样。。。
一个孩子眼中的爱恨情仇,对爱的憧憬向往迷离伤痛和成长~知乎上有人问“爱一个人到底什么感觉”,有一条答案是“好像突然有了软肋,也突然有了铠甲“
摄影音乐很美,剧情舒缓温吞,很难看下去……观感像是在看今年的《南国野兽》。短发小男孩Neckbone太像《伴我同行》时的River Phoenix了
影片很粗糙,两个小男孩的表演非常好,加上一个长不大的大人,所谓的爱情都是男人不同年纪时的幻想,另外你得忍受很长的铺垫。
四星半,拍出了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基调和对密西西比河的敬意,通过孩童视角去审视成人爱情,原本认为爱情是永不凋零的蓝莲花,但逐渐发现它是谎言的污泥。河流(孩童)主宰全片,污泥(成人)则贯穿主题,两者融会贯通,带来一个成长的过程。结尾对玛德的交代画蛇添足了。
剧本非常精湛,两个年纪不同背景不同却对爱有着惺惺相惜的相同体验并从中得到成长进而获得自由的角色,折射美国南方密西西比浑浊的河水之上的普通生活的切面。我们从失去中得到成长,又从成长中得到自由。
14岁的少年渴望懂得爱情,他需要懂得爱情。他将自己心目中的“真正爱情”小心翼翼的放入蚌壳,完全不知道最终孵出的是珍珠还是沙砾。Mud无论作为人名还是比喻都很巧妙,壮阔密西西比河的河床确实可以容纳下太多的东西… 美国南方河流的骊歌。
很精致的剧本,很喜欢这种以孩子的视角告别最后的童真的片子,通过孩子的眼睛,让人看清楚所谓的爱情、善恶道德和成人世界的复杂与无奈。片中每个男人或多或少都没有遇到“好”女人,有些人不再相信女人和爱情,也许只是因为有些人不懂得放手,因为有些人运气不好。★★★★
麦康纳再次令人震惊!有几个关于人世之爱的特别动人的瞬间。有味道,有感触。
父权的坍塌、移情与再摧毁。在男孩的世界里善恶本分明,而成人的世界中善恶本身就没有明显的界限。同是美国南方,对比南国野兽与送报男童,淡化了对恶劣自然的白描与悬疑气氛的营造,却让人物的命运与这片土地有了更直接的联系。在荒蛮的世界,只有变得更野蛮,才有生存下去的可能。
成长是污泥,爱情是不染。
早熟少年对爱情的见证,南方湿地的传奇诗篇,拥有《冬日骨头》的凄寒与《南国野兽》的灿烂。
外表是罪犯Mud借助孩子的帮助脱逃的故事,内核真是超级纯情又令人感伤!当一个孩子意识到爱情不再那么无瑕(不论是父母、他人还是自己),他就真的长大了。影片寄托了导演对宽阔无尽的密西西比河的厚爱,尼克尔斯前三部可以算是三部曲吧,确实一部比一部好
非常完整又充满诗意的属于南方的一部小说,但不是诗歌。它没有那么美好,却尽显成人世界里尖锐的伤害无尽的背叛和粗粝的幸福感。而从孩子的视角展现更是给这个残酷的故事和不得不面对的成长予以温情。最后那场所谓枪战戏景看得我差点老泪纵横。人与人之间的情谊,要么没有,一旦有了就牢不可破。
尼克尔斯拍了一个米国南方少年的传统冒险成长故事,真正讲的却是值得我们去执着奋斗,同时也需要我们放手的,那些没有回报的爱。剧本滴水不漏的精致。
相信爱情到不相信爱情只隔着一层纸的距离,但可怕的是有人会在这纸上捅来捅去。两孩子演出很赞,几个镜头甚至有点四百下的感觉,男猪帅哥就是卖肉来的,后面情节稍微显得繁杂了点力度变弱,也许mud死在一片污泥之中更为悲情和点题啊。
杰夫·尼克尔斯的内心里住着一个单纯并且浪漫多情得无可救药的南方少年。这部片子之后我才觉得马修·麦康纳正式转型了,总算演出了水平,不过这自然也少不了尼克尔斯对演员越发精准的调度和指导。杰夫他哥本·尼克尔斯和他乐队Lucero的配乐绝赞,完全与电影融为一体了。
成熟了很多。不过气质是相通的。关于成长,学习并了解成人的爱
7.75 中规中矩的睡觉片,我反正是没被打动。
今年看到的最好的电影。剧情紧凑,表演到位,节奏张弛有度。尽管这部电影采用Ellis的视角,但Mud的表演几乎喧宾夺主。导演对几处冲突的表现干净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只可惜结局似乎并非必要,不如把悬念留给观众,把宽阔的密西西比河留给Ellis和他的朋友。
馬修演不完的美國大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