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有谁还在乎他们——《癫佬正传》
整部片子透着绝望的悲凉,就像尔冬升想展现的社会问题一样,难以解决,无从解决。回到片子一开始提到的问题,重生会的经济补助越来越少,如果更多的人关注这一问题,社会慈善机构给予这些帮助精神问题的社工组织更多经济供给,是否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又或者本片不仅仅是呼吁社会关注这样的边缘群体,更多的是想通过对边缘群体自身故事的讲述,剖析人性的弱点和矛盾?对此我不得而知。 就像片中秦沛所饰演的康复患者,在他尚未被不公平的现实逼到疯病发作那时,他看似冷静的讲述精神病患者所遭遇的心酸经历。被社会歧视,被医院驱逐,甚至不容于家人。家人一见康复无望,便远远的离开,舍弃了病人,最后社会上真正还愿意去理这些精神病患者的大概只有社工吧。然而社工也不是圣人,谁能把一件无望的事儿一直做下去呢? 大概没有谁有资格去责备那些离弃病人的家属,谁家遇到这样一位精神病患者,可以持之以恒,完全放下自己的生活去照顾病人,一个病人,可能会搅得一家人都无法过正常的日子,谁又伟大到年复一年的看着自己的亲人在无望的精神错乱中过活,而自己却要为之付出生活的全部。 大概没有谁有资格去责备辞职的社工们,当家人都一早不再关注精神病人今后的生活,他们还十几年如一日的照顾着那些蓬头垢面,似乎不可理喻的病人,在与病人分分秒秒的接触中,有的不仅仅是超乎常人的忍耐,还有时刻注意病人有暴力倾向,时刻注意自己的安全。而获得一个患者的信任又是怎么样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呀? 社工阿明被责备的时候,他讲:你不能说我没有心,我看了他们十几年,可是有什么成果呢? 除了片尾,梁朝伟扮演的阿狗因为妈妈让他去死而发癫令人心头一紧。就是康复患者阿全被一群人追着打,最后追到幼儿园那一段令人落泪。他发狂砍那些因为看报纸听说他有精神病就来打他的街坊,是在那些街坊将他妈打倒之后。他发狂的间隙看到儿子,依然会露出纯真的微笑,像个普通的父亲那样鼓励孩子接着唱歌。即便他满身是血,他的儿子最后依然想扑向他,而不是惧怕他。这大概就是亲情吧,可以超越恐惧,可以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依然剪不断亲情的牵挂。 讲到底这依然是一个死结,谁能告诉自己的家人,要照顾那些边缘的精神病患者。因为这确实是有风险的。连照顾阿狗多年的社工,他一发狂也都杀死了,尽管这不是他的本意,该谴责的是乱打闪光灯的记者。 但我们至少可以给他们一个生存的空间。如果他们已经每日与垃圾为伍,他们已经远离了亲人和我们眼中的幸福,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知幸福或者不幸的生活着,或者不介入是最大的帮忙。 就像片中,如果没有记者不计后果自以为是的报道,就不会惹起街坊四邻的集体围攻。如果没有街坊四邻的集体围攻就不会酿成惨案。如果没有记者闪光灯乱闪,社工就不会死,如果没有报纸每日对精神病群体的负面报道,或者他们的境遇会好一些,不把他们逼到绝处,事故也会减少些。 社工要全婶把发癫的阿全送回精神病医院,全婶说什么都不肯,双眼含泪双膝跪地求社工让阿全留在家里吧。社工追问原因,全婶说进去他们给阿全吃药弄的痴痴呆呆,每日受人欺负都不知道还手。哪个母亲都不愿意看到儿子过这样的日子,宁愿每日买两袋子鸡…… 记得凤凰周刊曾经做过一个中国精神病患者境况调查的专题,内容触目惊心。如果说普通百姓最好的办法是不介入的话,相关机构确实应该为这些不幸的人们做些什么了。
2 ) 感人又引人思考的电影
社会上有很多精神病人,他们虽然不正常,但毕竟也是人,他们有人权的,我们不能随随便便去歧视他们,冷落他们。《癫佬正传》这部电影也正向我们描述了关于精神病患者的催泪故事。
在本片中,最令我感到可怜的应该还是秦沛饰演阿全,本来是康复了,只是偶尔也会情绪不稳定,这主要是因为受到前妻限制去看儿子的次数,一个月只能看一次,也能想象出阿全会多么痛苦。
当阿全病情有些恶化时,在这里母亲的做法也是顺着阿全,每天还会带几只鸡回家让阿全杀,当冯淬帆知道并找到她时,她还拒绝了冯淬帆的建议,虽然我能理解母亲这样也确实是为自己的儿子着想,但再想想,如果阿全还是待在家里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会更差,难道真的要等到儿子杀人了才肯送他去医院吗?
后面叶德娴演的记者也不该把阿全的事爆出去的,在之前采访阿全时,阿全也有说过有些精神病康复者由于邻居的排斥而复发,她就不想想这样爆出去,阿全的邻居会怎么样。这也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医院对精神病患者的检查并不是太严谨而且不能及时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床位。说到底邻居是最令我生气的,听说自己这栋楼有精神病患者,个个紧张成那样,对阿全又打又骂,惹怒了阿全(但他们不小心打到阿全母亲时又叫停,这点还是可以看出他们还是有点人性的)。阿全想跑,但这些邻居竟然死追不放,阿全进了儿子的学校,看见儿子唱歌,情绪有所稳定,那老师好不容易要把阿全的刀拿开了,这时那些该死的邻居又开始叫起来,于是又有了后面的悲剧……
中间有些情节就不详细叙述了。阿全最终砍了两个老师以及一个警察,冯淬帆见阿全不易控制,便掏出警察的枪将其击毙……
对于结尾,我感觉阿狗的出现也是为了给冯淬帆饰演的角色一个较好的结局。冯淬帆本来是不想干了,说明自己想辞职后,又收到阿狗电话,也许他想最后再贡献一次,于是就与记者一起去了。经过一段劝阻,阿狗情绪稳定下来,可惜突如其来的闪光灯(说到这里,我想知道,为什么那个女的没有被警察拦住,难道她本来就在里面?),另阿狗再次不稳定,并向冯淬帆胸口砍了一刀,见此,阿狗仓皇而逃,而后面对阿狗的描述也没有了,反而镜头停留在冯淬帆这边(由这点我也可以感觉到,这是想给冯淬帆一个较为美好的结局),冯淬帆倒地死亡……
最后,一些精神病患者在冯淬帆饰演角色的墓前哭,这里看的我也是教感动,精神病患者也是有感情的!
精神病患者怎么样?精神病患者也是有人权的,我们真的应该多去关怀他们,像对待普通人一样对待他们。他们也许需要的不是我们的同情,但他们绝对不需要我们的排斥以及嘲讽,我们应该多给他们温暖,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中的爱。
ps.本人文采不好,剧情方面可能有瑕疵,还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3 ) 处女作与演技派
一到暑假我就窝在家里那也不想去。明年就要开始实习了,这个暑假就尽情享受我的电影大餐好了。
《癫佬正传》,1986年的老片了,不过里面有梁朝伟和周润发。
这是尔冬升的处女作。我发现很多好导演最有特色甚至可以说最好的作品就是处女作了。今年银河映像的金牌编剧游乃海终于也拍了处女作——《跟踪》,可以说是今年港片中最有特色的一部了,果然出手不凡,技惊四座!而香港另一位鬼才导演彭浩翔的处女作《买凶拍人》真是把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成了他的粉丝。
回到《癫佬正传》,我有个毛病,就是老是会说着说着就会扯得很远,跑题。
尔冬升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导演,他的另一部作品我也是奉为经典——《旺角黑夜》,第一次发现张柏芝和吴彦祖的演技可以如此出色!昨天张柏芝和谢霆锋儿子出生了,祝愿他们幸福!
其实,我是一个港片迷,虽然没有达到魏君子那种程度,但是,总之就是喜欢看港片,老的新的我都看。虽然近年来港片不济,出现了很多烂片,但这并不影响我对港片的热爱!
想看《癫佬正传》,是因为这是尔冬升的第一部作品。前几天我看了他在96年与罗志良联合导演的《色情男女》,里面他让刘青云演一个叫“尔冬升”的导演,后来因为拍的片子不够商业票房惨败,于是一时兴起跳海自尽。这种自嘲很值得玩味。
很多人冲着梁朝伟和周润发去看这部电影,,但其实他们两个不是主演,都只是配角,戏份不多,但很出彩!梁朝伟更是凭这部电影才真正被人看到他的演技,真是表演天才!演个傻子都演得那么像,那个眼神都模仿不来的。周润发就相对平淡些,不是说他演得不好,实在是因为他的个人气质太突出了,反而不太像一个傻子了。一个好演员就是要演什么像什么,要让人有真实感。
秦沛是最出彩的,特别是最后被逼到幼稚园那段戏,真是老戏骨,演技没得说。当年的金像奖上,秦沛不负众望拿了最佳男配角奖。周润发也让凭借经典角色小马哥(《英雄本色》)拿了影帝,这种角色才适合发哥,人家就是有气质,就是够潇洒,演什么都这样。
但我不推荐女生去看这部电影,因为主题相当压抑,结局也黑暗,现实主义的电影一般都是沉重的,像郑则仕早期的电影《何必有我》(应该是最初的肥猫形象,不是后来的什么《肥猫寻亲记》之类的喜剧),那时候我还小,看到肥猫的结局那么惨,实在是无法接受,难过了好一阵子,幼小的心灵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PS:貌似女生并不都是心理脆弱的,算我上面说错了。
4 ) 尔小宝.....
这次我想谈谈他的一部早期电影《癫佬正传》,这是1986年的一部片子,我初次知道这部片子的时候我感觉好老土,神马正传,但是出于对尔小宝的欣赏我还是决定好好看看,看完之后我感觉我应该想这部电影道歉……
可能是年纪大了,我更多的开始关注现实主义题材,就如近期的新宿事件,我当时是冲着成龙看的,但是看完之后我心里非常的难过,那个时候还不是很能接受,尔小宝早期的电影基本上也都是在讲社会问题,让人看完之后都要深思很长时间。
电影开头是喧闹的菜市场,几个妇女因为另外一个女人插队而唧唧歪歪,后来狗仔出现了,打扮非常的潮,黄色塑料帽子,绿色雨衣,灰色外套,神神经经,把所有的人都吓走了,虽然梁朝伟长得很帅,不过我要是真遇到这样一个神经,我估计我也会吓死的,毕竟我没有那么伟大了。
后来主角出现是一个为治愈精神病事业献身20年的社会工作者,他最后用成龙的一个玩偶把狗仔摆平了,一个女记者注意到了他,(他默默无闻的牺牲自己20年,没有人注意到他,没有人要帮他,社会没有给予他们应有的态度,原来每个人都可以很伟大,可能他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伟大,他只是感觉自己应该去做所以就做了。)
狗仔把菜市场的人吓走之后他就用刀挑逗一个大咸鱼,然后鱼倒了把他吓了一跳,那时我就在想他难道把刚才的人群都当成了菜市场的咸鱼?其实如果你像咸鱼一样没有伤害他,他可能也不会伤害我们吧。有时候可能是我们错了,并不是他们的错。
在看人民英雄的时候,WEN羊兄提到了人权问题,提到了其实不应该害怕警察,不应该先怀疑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而是应该想你凭什么抓我。这个问题我以前的确没有想到过,这就是中国的现实,我们暂时还是没有能力改变。在这部片子里也提到了香港的人权,精神病毕竟没有犯法所以也不应该歧视他们。
片子中有个镜头是扔一个易拉罐,汽车过去就压扁了易拉罐,然后易拉罐被收回去,原来是一个捡废品的老太太,她好聪明啊,如果是我肯定一个一个踩扁了,她住的的地方也太有艺术感了,全是用不同形状的易拉罐扯成的“风铃”,一个小隔间里面竟然有整套音箱,她偷用楼上用户的电,她听柴可夫斯基的曲子,然后女记者出现,她立马变了,开始翻找她的盒子,最后她找到了,然后……最后老婆婆笑着说:胆子好小啊。我就在想她真的是疯子吗??可能她很清楚,她过得很快乐,她只是偶尔开个小玩笑。
剧里周润发演的是一个叫阿松的精神病,我想说影帝的锋芒太大,再多的垃圾和灰尘也掩盖不了他的锐气,演技没得说,只是我感觉朝伟更像个真的神经病,毕竟看见润发就想起来赌神啊赌圣之类的.....这可能是我的问题了,呵呵。
其实阿松的桥段我感觉很气愤,他的女儿得水痘那么惨很像鬼娃,他还活埋了自己的儿子,我真的想说,原来精神病也知道怎么繁衍后代啊,真TM神奇,坑爹啊,这真是对孩子的不公平啊,精神病跟正常人的区别可能就是没有左脑吧,他们只有感情,容易激动,没有理智,没有理性的思考,不知道责任和义务,所以他们活的比较爽吧。阿松最后把儿子挖出来抱着他对着警察们怒号:***,你们骗我的。那一刻我感觉他好像也不傻了,好像真的在质问对他们不负责的人们。
慢慢的工作者对于自己的工作也不再那么的坚定,尔小宝的电影总是这样,电影会在舒缓的情节里跌宕,时而严肃,时而也能会心一笑,但是最后的结尾却还是逃不过现实的残忍和无情。我喜欢他的这种风格,生活就是这样,残酷无情,让人无望,当然偶尔也要开个玩笑疯狂一下,高兴过后还是要面对生活。
影片的高潮在最后,秦沛真不愧是老戏骨,那一句有杀无赔把你真是叫得心里发毛,他终于还是复发了,被人群逼疯的他血溅幼儿园,我一直到最后还在想他应该会被制止的吧,他一定会被制止吧.......结果他真的就那样一刀刀的砍死了幼儿园的女老师....那时我已经感觉心里沉重了,可是让我想不到的是,尔小宝没有那么简单,最后又是菜市场,又是狗仔,又是工作者,不同的是狗仔发癫把工作者砍死了。
看到这里我汗了,他死了,他TM就这样死了,电影最后女记者继承了工作者的志愿继续在帮助那些精神病人,她不断的追,不断的往前跑。我不知道尔小宝心中到底对于这个有没有希望,或许他不想太过于悲观,最后的结尾并没有缓和我心中的怅然若失。
上面大部分说了我对于剧情的看法,其实这部剧很多镜头用的也是相当的到位,我感觉一部电影应该要严谨,每个镜头的用法,每个场景的出现和里面的物品都是有他们的必要性。
我感觉拍片子还是要用右脑想出东西后再用左脑仔细的斟酌。
5 ) 社会工作缺失社会性 谁的悲哀
与八十年代中期香港电影执意展现全民娱乐的作品不同,这部尔东升的处女作因关注特殊群体而显得卓尔不群,倍受推崇,被认为是带有浓重人文特征的经典影片。由此看来,尔东升的儒雅气质不仅体现在白衣胜雪的侠客风范上,更因其骨子里自然流露的社会关怀而独树一帜。当年被指责为只会扮靓装酷的小生尔东升,不满媒体对他的妄加评论,负气拍出这部从形式到内容都颇有震撼力的影片,叫人吃惊之余赞不绝口。
《癫佬正传》开始的场景是精神病人在菜市场病情发作,挟持一名妇女,而围观群众或喧闹哗然,或惶恐不安,一种冷眼观世事的局外人眼光,由此分化出健康人与残障群体不可逾越的鸿沟,畏惧、歧视、躲避、窥探以及抛弃,成为社会对待精神病人的主流态度,而社会工作者的无悔付出倒凄惨得成为弱势群体对另一弱势群体的相濡以沫。随着影片对精神病人生存现状不断深入的揭示,流露出这样一种讯息:缺失关爱的社会比丧心病狂的疯子更可怕。一群不份青红皂白的邻居对一名患者的围殴,更令人觉得恐怖的是,那些正常人对落荒而逃的患者的穷追不舍。
影片另一个辛辣的指向是针对社会的抛弃行为,妻子对患病丈夫的抛弃,母亲对患病儿子的抛弃,包括个别心力交瘁的社工对救助对象的抛弃,医疗机构对初步治愈但仍存在复发隐患的康复者的抛弃,暴露社会进程中无情的一面,“我妈叫我去死”,自杀未遂的患者啼血的告白,是影片最为刺耳的一句台词。
尔冬升初执导筒,却熟练的讲起了连环索式的故事,故事与故事之间衔接自然,在不经意的实录式语言中推向高潮,众多片段环环镶嵌,向我们展示了一副勾勒社会遗弃群体生存境遇的宏大画卷。
6 ) 随笔
今天是2023年7月5日, 10分钟前歌手李玟因抑郁症轻身去世的消息布满了网络。而此刻我刚刚看完这部电影,霎时间怅然若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却又感到如鲠在喉。只想糊涂地喃喃几句,关于电影、关于边缘群体 初看片名很多人会因误认它是一部80年代泛滥的低俗喜剧而错过这部佳片。彼时是尔冬升初执导筒,便把镜头对准了社会边缘群体“精神病人”。我本觉得这是一部简单的,带有社会性的剧情片,哪能想到它会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反常规、反套路,尔冬升的导演处女座有这般成熟的思想及表现能力实在是让人五体投地,而各个演员的表现同样出奇的精彩,无论是发哥的深林埋孤、秦沛的血色童谣又或是梁朝伟的失智伤人都极具戏剧张力,演员们也都献出了绝佳的表演层次。彼时还稍显青涩的梁朝伟已可瞥见日后的影帝风采。 说回影片,片中就精神病患与社会共存问题的态度无疑是悲观的。借社工之口问出“我们做到些什么?能做多少?我们尽全力,可那又有什么用呢?”三个疑问振聋发聩,引人深思。在人情冷暖的社会我们又怎么能确保自己对“疯人”的眼光不存在偏见呢,你我如果现实中遇到了“癫佬”都只会想着去躲开他、绕开他,这也无关对错,不成为疯子又怎么可能完全理解疯子。这种问题重复讨论下去也只会陷入悲剧的循环...而影片结尾陈女士奔走的身影或许是阴沉背景下唯一一抹柔情的暖光。
叫《社工正传》更合适。有些精神病可能是街头实拍的。都是好演员,表演很生活化,发哥尤其好。最后秦沛砍人对声音的处理很有味道,从精神病的视角过滤嘈杂的人声。音乐开端则类似街上汽车驶过。幼儿园一段节奏把握很好。叶德娴好靓!
在香港能那么有社会责任感的导演非尔冬升莫属。尔冬升是悲观的,所以结尾的悲剧效应才那么震撼人心。能直面社会的最阴暗面,这本身就是不容易的。可惜现在的合拍片只能happy ending。没有反思,没有批判,何来灵魂。当然没想到秦沛、周润发、梁朝伟演疯子,演技也能如此考究,佩服之至啊。
那么愤怒!那么悲痛!
很致郁的片子,冯淬帆饰演的男主忙忙碌碌的奔走在几个癫佬之间,但是他付出的关怀收效甚微,癫人自有自己的逻辑,有自己的执念,有自己始终迈不过去的坎。其实哪有什么康复之说,对于大部分癫佬来说,癫才是对于他们最好的状态。癫佬从来不是社工的责任,他们是社会发展遗下的悲剧产物,哪是靠几个人散发大爱能帮的过来的呢。
小宝的第一部如此之好,不妥协,太令人激赏了
2008-11-21 11:13:38 7/6.6(69) 看过还标喜剧的是脑子坏掉了,周润发啊、梁朝伟啊、经典喜剧、爆笑啊……好多网站也只能拿这个当噱头和卖点了
挺悲伤的现实题材影片!~本以为会是部喜剧!~
赞叹小宝的处女作竟如此程度,比后来的作品犀利,我原以为是年轻的凌厉与意气所堆砌的,没想到二十年后他却道破:“作为一个新导演,前两部戏就要放胆去选材,因为其实你也没有什么好输的,所以选材特别一点,你才容易表现,让人认同。相反你拍主流的电影就很难让人注意”。噢!精明到让我哭笑不得。
压抑程度已经超出我的范围!不知道80年代后半的港片是否都是如此,社会底层和边缘人同时展现强烈的紧张感和顽强的生命力,然后爆发在一个悲壮的结局上。当然现在香港的贫富分化也一样明显,但没人敢拍这样的片了,敢拍怕是也放不出来了。
很少在短评中直接推荐电影。但这里,向各位强推本片!!!!除了爱情亲情片我很少哭,但这次真的被感动的~~~都不想废话。尔冬升真的很会选材,选才,作为导演,出道即巅峰,他本身就是大cai。
馮淬帆這派表演好踏實又有血有肉的,我幾乎都覺得自己一向愛秦沛太膚淺了~~癲佬並非只暴力狂一種,吸引眼球是做夠了,and then?
很会拍电影的人拍的,叙事、节奏、摄影、人物性格塑造都很出彩。追周润发那段几个机位切得太有数了。秦沛的表演精准到位,让原本毫不相干的我真的融入进去了。也是很多人的故事,却讲得流畅生动,形象都立得住(除了梁朝伟太夸张了且两次闹事不符合常理)。有社会良知的电影,业界良心!非常推荐!
梁朝伟挥刀,周润发埋子,秦沛咬鸡——尔冬升的处女作现在看来仍有些血腥与可怖。也许你我都是癫佬,只有最后仍在奔跑的叶德娴,才让人觉得人生是有一点暖的。
8/10。绝望现实主义,深入刻画了癫佬复发的原因和孤魂野鬼般的生活状态,他们在菜市场稍有举动便被警察围堵激怒,家人早就搬家消失,硬要抚养孩子以为孩子病了埋土里还有救。最终砍人的竟是个表面正常的康复者充满讽喻,父爱的无从表达,医院的漠视,记者的疏忽,邻居的驱赶歧视,多重压力造成的惨剧。
#720p# 群像演技大爆发。尔冬升的《癫佬正传》和林清介的《失踪人口》都是知识分子型导演的良心作品,三十年后尔冬升的视线依然聚集在小人物拍出路人甲,证明他关怀底层的心境犹在。
垃圾婆交响乐大剪刀暴走,烟屁股棚屋森林藏女藏尸,幼稚园小鱼儿歌癫佬菜刀,鱼市场Jackie拳击闪光灯之殇;从社工关怀方向出发的猎奇疯子集合,对边缘人士的赶尽杀绝拍出了《科学怪人》的感觉,居然还能以潜移默化的强烈社会责任结尾,很神奇
如鲠在喉。2015.3.9成都
社工不好做 演员也不好做
秦沛演得最好。
绝望而残酷。梁朝伟和秦沛的疯癫非常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