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面对不完美的自己
6月的电影市场,除了越多人骂就越多人看的奇葩电影《富春山居图》外,一部台湾的小清新电影《逆光飞翔》却收获了大量的好口碑。只是,我们的观众可能更愿意花钱进电影院看看《富春山居图》到底有多奇葩,即使《逆光飞翔》扯来“王家卫出品”的虎皮,也难以撼动该片排片量少得可怜的现实。而最近的好消息是,在众多大腕的力挺和呼吁之下,这部的排片量终于有所增长,不少人宣称想去看却没得看的现象得以缓解。
《逆光飞翔》讲述了一个天生失明的弹琴男孩上学读书和一个热爱舞蹈的女孩暂时放弃梦想的故事。盲眼男孩裕翔是钢琴高手,妈妈带他来到正常大学学音乐,这将是他第一次独自和普通人生活在一起,裕翔努力尝试不靠别人也能正常生活,琴弹得好却不愿参加比赛,因为有小时候其他选手说他因为看不见才能得奖的阴影。奶茶店店员小洁热爱舞蹈,却因为家庭原因没上大学,与梦想渐行渐远,裕翔的善良、乐观、坚持和勇敢慢慢感染了小洁,小洁也带着裕翔四处游玩,让他了解以前从未涉足的东西,两个人彼此弥补对方的缺陷,填补对方遗失的力量,尽管前面的道路依然并不平坦,但他们都拥有了面对梦想的坚定信念。
据说王小波说过,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生活中,我们总是为自己不如自己期望的那样有能力而烦恼,想买的东西不够钱买,想做的事情总差一点,想爱的人可能不爱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何尝不是另一种残缺。少了一条胳膊或一条腿行动不便是残缺,不够能力挽回自己的生活也只是另一种“行动不便”罢了。
电影里,裕翔看不见东西,在普通的大学里生活异常艰难,就连从宿舍走到教室这种简单的事都难以做好,当为他带路的同学流露出不情愿态度时,他的心情可想而知。小洁没有残疾,甚至身材高挑、面貌姣好,但她那么喜欢跳舞却不得不放弃,只能在送外卖的时候在教室边上多看一会,人生的残缺无处不在,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和对待,有着如何的心态和怎样的行动。这话看上去有点像无关痛痒的心灵鸡汤,但事实就是这么一回事。
如何面对那些人生中的不完美,这是一篇太大的文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着和痛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逃避和抗争,实在不可能有什么万能的灵丹妙药。唯一能说的是,这是人生的常态,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吸收身边的那些正能量,就像裕翔善良伟大的妈妈、小洁慷慨可爱的老板,借力前行,逆光飞翔。
2 ) 听见成长的声音
追溯电影史上最早跟盲人角色有关的著名表演,那可能是卓别林的《城市之光》——流浪汉和卖花女的故事。结尾处,隔了玻璃橱窗,两人重逢。卖花女治好了眼睛,却认不出流浪汉。流浪汉的眼神百感交集,从兴奋喜悦转为失落无奈,手上的花,一瓣瓣落下。显然,在多数电影里,盲人角色要么成为故事情节的道具,像重获光明的桥段;要么就是成为出色的配戏对象,反映主人公不离不弃的爱。 《逆光飞翔》有一个短片前身:《天黑》,同是张荣吉执导,里面也是张榕容和黄裕翔主演,故事风格基本一致。主打曲略有变动,乡谣般的《天黑黑》换成了古典音乐巴赫等等。两个片子都是手持摄影,大光圈浅景深,画面干净通透,外带逆光过曝小清新的必备桥段以及传统标签。相当于导演经过短片的练手试验,终于完成了真正的长片。 如果从包装技巧来看,在技术上,《逆光飞翔》比《宝米恰恰》和《女朋友男朋友》要来得有卖相。《逆光飞翔》和《天黑》的创作方式比较特别,导演得知现实生活中有黄裕翔这么一个人,了解他学音乐和爱音乐的人生经历,然后用调查纪录的方式去探寻他想要的故事。经过艺术加工处理,从黄裕翔的世界,创造出另一个对照的人物。也就是说,电影的故事是建立在既有事实的基础上,而不是凭空编造而来(如果只拍盲人那就是个纪录片)。 评价《逆光飞翔》,不可绕过的一个环节就是演员表演。因为有黄裕翔自己主演,据此可知,张榕容在搭戏和对戏时,确实生出不少困难。通过镜头可以看出,黄裕翔既看不见自己的表演,也控制不住表情(尤其是失明的双眼)。你可以说,他是在演自己,一种出于想象和本能,对电影表演的个人诠释。然而,一个几乎很难融进电影形式的非职业演员,他势必会给对面的演员造成很大的影响。而若要肯定张榕容的表演,必然要指出这点。 《阳阳》时代,导演已经找到了张榕容的完美角度,有点像《二次曝光》的范冰冰,被导演和摄影一通狂拍,近乎瘾症。几年过去,张榕容不见了青涩,多出了成熟。即便跳舞几场戏,乳白柔光、少女翩翩起舞,很多人还是会想到岩井俊二作品。或许,演员有努力尝试内心深化的表演,但在过多表象信息的干扰下,观众反而会被“画面好美”之类的浅白所吸引,这也是张榕容的遗憾所在。好在电影有各种特写,依然加分不少,又有形体表现,算是全方面的表现。 再回到黄裕翔一线,导演显然知道,感官听觉对一个盲人很重要,所以,他有特地去做一些特殊的声音设计,像主人公回忆里的走道长廊。然而,在一些关键的听声辨人段落,《逆光飞翔》没能给人予身临其境的感受。至少,无法真正进入盲人的精神空间,没了神秘也少了趣味。更致命的,这些段落依然是白得发亮的画面,然后响起了温柔美妙的配乐,喧宾夺主,试图打动观众的打击太过明显。类似情况,影片出现了多次,实在处理得过于草率(当然也可能是技术掣肘)。 整体上,《逆光飞翔》是一部很顺的作品。校园题材、励志故事。一个喜欢音乐的盲人,一个想跳舞的少女。他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受到了打击挫折,但命运让他们相遇,然后情节呈螺旋状上升,最终抵达电影的终极诉求——逆光飞翔,听见了成长的声音。也许,不少观众会以为,电影应该在盲人身上有更多的篇幅反映,可是,导演的重点好像落在了“盲人对正常人”的心灵触动和人生启迪,他们彼此是互相影响的。 显然,这是个很好懂的故事,但同时也缺少眼前一亮的东西。从青春片的潮流来看,《逆光飞翔》没有《鱼缸》那种张扬和不妥协,基本上还是好学生、好孩子,延续了台湾小清新电影的潮流。可以受伤,但不可倒下;命运可以有不公,但他们不会屈服。也不是说,这样有人情味的校园就不好,这样的青春就不值得鼓掌,只是,一味赞美这个世界的美好,表现有爱的相遇、相逢,总会让观众变成选择性失明。准确来说,这与《逆光飞翔》无关,而是在它之前,同类题材已经被翻箱倒柜,掘地三尺,掏挖殆尽。
3 ) 我们需要怎样的励志片
即便口碑持续高涨,《逆光飞翔》现在也已很难找到排片的影院了,与其同期上映的《富春山居图》却仍在各大影院张牙舞爪攻城略地,真是让人感叹:这究竟是什么世道?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就此在电影界开创了一个极坏的例子。我们的观众之所以选择看一部电影,似乎只是为了抓住一个可以与人讨论的话题,为此就算自虐也在所不惜。
面对如此恶劣的现象,我也实在不愿意再添油加醋了,于是只有转过身,专心来讲一讲《逆光飞翔》的好。
这仍然是一部标准的台式小清新电影,看多了确实会腻,只不过,在目睹了一大串内地乌七八糟的话题之作后,再来面对这样一部电影,就只会生出由衷的感动。即使《新周刊》把“今年最好的华语电影”列为电影水军的话语标配之一,我也要壮着胆子说一句:《逆光飞翔》,确实是今年到目前为止我看过的最好的华语电影。它在口碑上的胜利,或许可以归因于真实的故事,归因于黄裕翔的本色演出,归因于漂亮的摄影和美妙的音乐,但归根结底,这其实是价值观的胜利。特别是在《中国合伙人》的话题席卷过后,我们实在是太需要这样一部电影来正一下自己的三观了。
之所以拿来和《中国合伙人》相提并论,是因为《逆光飞翔》也是以“青春+励志”作为标签的,只是这两部片所励的志实在是南辕北辙。《逆光飞翔》中的男女主角,一个弹钢琴一个练舞蹈,可到最后也没能取得成功,他们甚至都没想过要取得什么成绩,特别是男主角黄裕翔,作为一个盲人青年,他所想的只不过是“不用事事都麻烦别人”,只要能独立地从宿舍走到教室,在他看来就已经是莫大的成功了。而之所以练琴,就更是和成功无关,他甚至拒绝参加比赛,因为不想让别人觉得他是因为看不见才获得同情分。练琴对于他,就跟盲人按摩类似,是一种生存方式,而与按摩不同的是,钢琴更能让他获取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感。他练琴,并且只是练琴,陶醉于其中,这就够了。至于比赛名次和知名度,有什么重要?
说到按摩,想起自己前几天在一家盲人按摩店的经历。因为腰摔伤了,就去了家熟人介绍的按摩店,给我按摩的是一个看不出年纪的女人,之所以看不出,是因为她的脸只有惨白的一片,五官都看不清。我趴在那里,以前没按过嘛,觉得疼,大呼小叫的,而这女人非常耐心,不停地跟我解释为什么要这么按,讲得很有条理,声音也很好听。等我慢慢适应后,她就开始跟旁边的按摩师聊天,用贵阳话有说有笑的,偶尔的,她还会哼起小曲,是《给我一个吻》,“给我一个吻,可以不可以……”
我憋不住好奇心,终于问了她,眼睛是什么时候开始看不见的,她轻描淡写地答道,是1999年,她才二十出头的时候,被人泼了硫酸,不但毁了容,眼睛也看不见了,现在哪儿也去不了,只能呆在屋里。“唉,我是没有自杀的勇气啊……还好我们家那位,能够将就着我一起过日子……”说完这些,她停了会儿,又开始哼小曲,还是那首《给我一个吻》。我趴着静静听,觉得真好听啊。
什么叫“励志”?这首歌就是最好的答案。1999年,她二十出头,那么现在也不过就是三十多岁,是一个女人最需要爱和美的时候。她虽然被毁了容,但仍然能够感受到爱,并且用声音创造出美。
《逆光飞翔》中的黄裕翔就更是这样,弹琴不是他向上爬的敲门砖,而是自处的方式,是安放灵魂的所在。他弹琴,是因为热爱弹琴本身,这样的人即使看不见,也不会觉得生命虚空。而《中国合伙人》中的成冬青呢,他就算背会了所有的英文词典,灵魂依然无处安放,因为他并不爱英语。他的公司上了市,他赚了大钱,他成了第一,可空虚依然会随时向他袭来。你得了第一,证明了自己,然后要怎样呢?终究还是没有可以依托的东西,只有靠别人的认同才能证明自己,这也实在是挺可怜的。
《逆光飞翔》的好,就在于这种平淡与真实中的生命张力,这种自己对自己的认同。黄裕翔说他不想因为别人的同情而获得成功,这一点非常重要,既让这个角色变得立体,又让电影远离了那种廉价煽情的模式,没有利用盲人的困境来压榨观众的眼泪。正好相反,除了开头黄裕翔妈妈的几个侧影让人有些动容鼻酸以外,这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让人开心的。不只是黄裕翔,还有他周边的那些人,练舞蹈的小洁、小洁的舞蹈老师、奶茶店老板、大学里的学生们,每个人都光彩照人,而这光彩,就来自于一种灵魂有所依托的状态。
这部电影还会让人联想起萧煌奇的那首《你是我的眼》,电影和歌几乎可以互为注脚。这首歌这么流行,也并非因为萧煌奇是盲人,而是因为词好曲好唱得好。听歌的人对他不是同情,而是欣赏,因为他真的比我们要优秀,他是一个不需要用“盲人”来定义的音乐人。在产生正能量这一点上,我们可能真的要向台湾的这些小清新学学了。不过可能真的是社会阶段不同,在他们追求自我的时候,我们还停留在把撒钱玩儿当成最高追求的阶段,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4 ) 不急,听听你心里的声音。
“谢谢有你,让我明白。如果对喜欢的事情没办法放弃,那就要更努力的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这是电影结束的时候,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的一句话。
电影里的裕翔,天生眼盲,他弹得一手好琴,却不想参加任何比赛。他不希望因为同情获得肯定。第一次离开家去念书,被排挤的时候,他也只是憨厚地笑笑。他明白这个世界并没有亏欠他什么,他所要的,只不过是和正常人一样在一个阳光美好的午后,在靠窗的咖啡屋里喝一杯咖啡,听听这个世界的声响。这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梦想,让爱跳舞的小洁渐渐地温暖了起来,她渐渐明白生活不仅仅只是母亲的不知知足,爱情也不只是跳舞很棒却没有把心放在她身上的男友,在她的心里,那颗对舞蹈无比热爱的心,渐渐地被温暖的裕翔唤醒了。
他给她勇敢的信念,给他就算逆境也要走下去的坚强。
她给他一双背后的眼睛,他要去哪里,她就带他去。
这个世界,在裕祥的心里,突然就变得好大。除了不愿放弃他的妈妈,原来还有一个人可以这样真挚地告诉他:“来,把你的手给我。”他和她,为彼此梦想的缺陷里填补上了最真诚的支持。
我突然明白,那些被我们遗忘了的梦想,总被归咎为现实,但是太多的祭奠并不是一种英雄主义。梦想不只是说说而已,说得太多,只会忘记去做。有些事你现在不做,永远也不会做。放弃是一个坏习惯,失败是一个间歇性的耳光,当时可能很疼,打着打着可能就习惯了。生活的决定权一直都在自己手上,是做一个孬种,还是做一个英雄,有时候就在一念之间。你得接受你不能改变的,改变你可以改变的。事已至此,抱怨是没有用,那只会让你越来越像一个求才不遇的酸秀才。选一种你要的生活,而不是在规划了半辈子的蓝图,却在实施的时候发现自己老了。这就是人生最糟糕的状态,想选择一条不甘平庸,改变、进取和奋斗的道路时,却以一种安于现状的方式生活,最后抱怨自己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生。
千万不要成为那样的人。
电影的最后有一幕,当所有人因为舞台上四个人的尽情演奏正如痴如醉的时候,舞台突然停了电,那一刻舞台一片漆黑。正是在这样的漆黑里,只有裕祥的钢琴没有停下。在他的世界里,并没有黑暗。正是习惯了这一切,才能忘记周遭的一切,只记得自己是一个弹钢琴的乐者。人群渐渐安静了下来,那些温暖而强烈的钢琴声,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抚慰人的力量。他终于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母亲欣慰的眼泪。
那一刻心里有一种感觉,好像就要满出来。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谁说小提琴一定要用拉的,谁说一定要得奖了才能被看见,谁说不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谁说一定要朝着光飞才有出口。我不想乖乖地照别人的定义去生活,我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定义这个世界。”
裕祥用音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小洁用舞蹈获得了芭蕾舞团的资格,那么多的裕祥们在努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我们要做的,不过是静下来,慢一点,再慢一点,听听你心里的声音。
然后,去做你要做的事,这才对得起夹在期盼与回忆之间那段拧得滴水不剩的青春。
5 ) 《逆光飞翔》小感
很特别的契机,最近开始学跳舞,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一个尝试,老胳膊老腿一番折腾,每天浑身酸痛难以入眠,胸口却沉甸甸,溢满着幸福感;人间事太多不可预计,无论何时何地想做什么,只要全力以赴,应该都不算太晚。。
同样是最近疯狂在追的真人秀《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都是普通人,却在他们旋转飞扬的每一支舞里,感受到了生命的激荡与无限可能;某场评委点评一位患有严重交流障碍的口吃男孩时说:“也许生活常常会走入死胡同,你却豁然发现旁边有了新的出口。”这句话让我很受触动。
《逆光飞翔》这部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主人公黄裕翔,同样是有着生活障碍的人,像《练习曲》里的明相,《听说》里的小朋;台湾励志片处理起这些原本沉重的话题大多十分小清新,举重若轻,不过分同情,亦不滥情,影片对这类人有一种很温和的关怀与尊重。看他们像常人一样平凡地生活,怀有小小的梦想,拥有最平常的友情,甚至爱情。。
当缺陷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便不再是生活继续向前的阻碍。
习惯障碍,习惯困难,习惯黑暗,当舞台灯光骤然消失,只留下裕翔温暖而强大的钢琴声,婉转流淌,敲打心房,影片之前不疾不徐的平铺直叙,都是为了这一刻心底光芒的凝聚;指尖在琴键上欢快起舞,过往回忆交织穿插,原来只要有音乐相伴,裕翔的眼中,总会闪动着非凡的色彩。。
我也被裕翔的琴声带入了他的音乐世界,那里不曾漆黑一片,所有的感情都是瞬间迸发,来不及压抑,随即是台下雷鸣般的掌声,眼眶里打转的热泪覆水难收。。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先天眼盲的裕翔,遇见爱跳舞却不得志的小洁,一个用音乐,一个用舞蹈,彼此牵引着,在各自的天空里展翅翱翔。看完全片,会流泪,嘴角却挂着笑,动听的配乐,让心变得清明,念念不忘的大段台词,虽说是励志片惯用的心灵鸡汤,却格外熨贴人心。我想,这确实是部好电影,源源不绝浇灌给你所需要的正面力量。
朋友说张榕容就是活生生的洋娃娃,她的五官立体洋气,与小清新难免有丝丝违和,可她的表演那么真诚自然,之前的《渺渺》《花吃了那女孩》再到《阳阳》,每一部作品都是不一样的张榕容,很有说服力。。
这部电影刚开始,一个女孩子特有的逞强与固执,被她演绎的淋漓尽致,明知道那个是错的人,明知道心里有未竞的梦想,却死咬牙关,不愿与那些逃避不开的混乱不堪正面交锋,缺少勇气,却心有不甘,直到遇到了裕翔:
“闭上眼睛跟你一起去感受,没有光的世界,踏出的每一步,都需要很大的勇气。我想每个人的存在都有他的原因,因为有你,让我相信我所遭遇的一切,并不是阻挡我的前进,而是让我下定更大的决心……谢谢有你,让我明白,如果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办法轻易放弃,那就要更努力的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我一直照着别人的方向飞,这一次,我要用我的方向飞一次…… ”
给自己留一个转身,让命运的手指缝漏下一些别人不屑的金沙。。
看她寻回自我,翩翩起舞,亭亭玉立,不蔓不枝,像一株被嫁接的植物,过去的生活被割裂,开始抽条出新的枝丫,会有惶恐或不安,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向往与希冀。某种感觉对了,对于自己所热爱的,全情地投入与专注,带给旁人一种似乎灵魂要飞起来的颤栗感,随着她的每一拍动作呼吸吐纳,体验生命的气息与节奏。。
整部影片从头至尾萦绕不散着醉人的明媚,人与人间流动着一股暖意,温和不会将人灼伤;刻画亲情,很容易掉入煽情的窠臼,影片中的母爱落在边角细节上,母亲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简单的:‘我在你后面,不要怕!”陪着儿子一步步走向他的梦想,琐碎一点,却真实内敛,跟真实比起来,演技就不算什么了。
大陆这边拍梦想,总少不了屌丝逆袭功成名就,信奉的是成功即幸福,而台湾拍梦想,从容自然的多,更多投射在自我价值的确立与实现上,感受到了幸福,就是最大的成功。哪怕主人公在故事结尾再次失败,也让你情不自禁在心里为TA叫好,让你由衷地钦佩与祝福,让你相信没有挥之不去的噩运,所有的坎坷与波折,不过是为了让生命更加丰盛一些。。
并非流离辗转轰轰烈烈才最容易滋生感悟或感慨,一个音符,一个舞步,一粒沙,一颗光,也能品出人生况味;长久坚持着自己喜欢的事,将热情无所保留地纵情挥洒,对得起每一页被撕掉的日历,对得起青春,对得起自己。
6 ) 配角们
【妈妈】
这个妈妈挺好,不沉重。
主角是残障人士,母亲这个身份,最怕和“母爱如山”之类的词联系在一起,像《我与地坛》那个套路,扶着眼镜像在海里找艘船的、默默无言而苦难深重的母亲,赚人一钵热泪。
这个妈妈平平常常的。儿子去念大学,邻居也平平常常地问候一句“去念大学咯,放不放心啊”,她说让他去试试。她说差点想把小孩丢在医院里,她说被吓蒙了,从来不知道怎么照顾眼睛看不见的小孩。
可是也照顾过来了。下楼走十步,一二三四五,她在旁边帮儿子数过几次?
却不言苦难。只说内裤在左边袜子在中间,我把黑袜子带走免得你弄混了。洗衣服的时候儿子没洗干净,她接过来冲冲,儿子问她,她说在洗手。
我常常觉得,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对他的认知。我有段时间总跟我妈发无名火,因为我觉得她打心眼里认定我是个大婴儿,导致我已经成年多年,却一直没办法变成一个真正的成年女性。这个妈妈,她没有太把自己的儿子当成异类,她的儿子,也就比较容易做一个普通人。
妈妈走的时候,在楼梯口停了一停,她的儿子,听见了吗?
【王老师】
王老师只是个代课老师,第一个镜头,连个正脸也没有,只有前景里一把模糊的褐色头发。
随堂小测她让黄裕翔上来弹琴,我就觉得她在帮他,有意让他显显身手,好叫同学们不要小看。
后来帮SM四人组参赛,自不必说。我感动的不是她在赛场的二楼招呼一声,也不是她在幕后拜托“几分钟就好”。虽然直接造就了结尾的华彩,但于她而言,举手之劳而已吧。
我感动的是她说:“我帮你去联系外校,你这样的钢琴手,很多地方抢着要的。”
她没有说黄裕翔是个盲人,也没有说同学怎么这么欺负他。她说的是:你很厉害,他们不要你,有得是人需要你。
【奶茶店店长】
看电影的时候,我低声和旁边的朋友说:“我觉得女主角应该跟店长在一起。”
她说:“为什么?因为你喜欢胖子吗?”
我说:“刚刚你去上厕所没看到,女主生病了,打电话给店长问店里忙不忙,店长说你赶紧去看医生,不要乱吃药。”
小洁跟她的负心男友说“我不知道我到底喜欢你什么”,店长说“你只是喜欢他跳舞的样子”。他是懂她的。
而且,要不是因为喜欢你,一个死胖子,跑去上什么舞蹈体验课啊!要不是因为喜欢你,谁钱多赞助你去舞团甄选啊!
看到胖子被舞蹈老师追得满场跑、最后倒在地上的那段,真是全场爆笑。多可爱啊,像个泄了气的皮球。遇到这样的胖子,你就嫁了吧。
【朱自清】
每部青春片里都有一个搞笑的胖子,这部里面,有两个。
“我叫朱自清,体育系”第一句台词就正中笑点,要不要这样啊。
还有那件销魂的银色衣服,“银色你知道吗?”“锅,还有白带鱼”——一世英名就跟带鱼扯到一起了。
说真的,阿清刚出场的时候呼噜打得山响,早上起来又是那么一副HIGH过头的样子,我本来还担心,他会对黄裕翔有攻击性。没想到这胖子这么可爱。
黄裕翔拿着盲杖在路上走。同学说“这里有盲道你自己可以走到,不要浪费我时间啦”;妈妈说“你自己走一遍,妈妈就在你旁边”;小洁说“你这样很危险,我带你”;阿清从后面窜出来,手往他肩上一搭:“走那么快,草上飞啊!”
阿清把他当做普通人。叫他“翔仔”,搭着他问你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子,全垒打的时候抱着他一起欢呼,就好像他看得到。
黄妈妈在洗衣服的时候说:希望舍友是个好人。走的时候站在门口,拜托阿清照顾裕翔。黄妈妈,你在音乐厅的台下,是不是有在想:没想到阿清这么好,这么厉害?
突然想起大头。那年我做编剧,她做导演,谢幕的时候,她说把我放最后,我说把她放最后,终于还是牵着手去鞠躬。她说我的本子好,但我知道没有那个负责到底的人,写出花来也白搭。毕业了,上哪儿找这样的朋友和搭档去呢?
7 ) 无法去很喜欢
很励志的故事,尤其是影片勇于用一个盲人当主角,而且演的是他自己的故事,镜头很美,也有很多听上去很有意义的台词,很小清新的风格,可电影也就做到这几点而已,故事很零散,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一个很吸引人的主线,台词也是一味的小清新,显得空洞,尤其不喜欢每个角色都那么好,都那样笑,看多了真会觉得假。。。
开头开始不久,故事就开始失去连贯性,一味用镜头和小清新台词来拖完片长,这样的电影无法去做到很喜欢。。。
8 ) 有梦的人是幸福的
于我而言,电影就是造梦。
只不过有的电影一夜无梦,有的电影假装做梦;有的电影独自梦呓,有的电影梦里不知身是客;有的电影梦得轰轰烈烈,有的电影则如《逆光飞翔》这般,梦得恬恬淡淡。
《逆光飞翔》本身就是一个关于梦想的真实故事。
男孩裕翔天生目盲,把一句古语倒过来形容他也许合适,“目不见太山之形”,却能“耳调金玉之音”,弹钢琴是他唯一能做得比别人好的事。女孩小洁热爱舞蹈,迫于生活的压力却只能在饮品店打工,美丽的面孔都用来“装屎脸”。两条人物线,一声一形,一静一动,最终相交于他们的梦想,碰撞出各自的灿烂。
故事是如此的简单,小小的起伏也都淡淡如水,节奏甚至有点慢吞吞。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不是不合适的:在快节奏年代,还是有人如裕翔这般在磕磕碰碰中摸索着前进,“跟着那个声音,慢慢地,往前走。”
电影风格走台湾典型的小清新路线,优美,诚恳,如同扮演片中小洁的张榕容,把自己收拾得清清爽爽,就已足够青春动人。
若说对电影有何遗憾,那就是她太美了,太轻盈了,虽然间或有来自周遭的挫折,但很快就被更可爱的笑脸、更温暖的调子所淹没。整部片子也如置身于逆光之下,勾勒出明亮的梦想轮廓,但营造美丽的同时,却减损了生活本身的粗糙质地。反而是另一些并不闪闪发光的小细节让我念念不忘:裕翔妈妈在台北的扶梯上忘记靠右站立,醒悟之后的尴尬和畏缩;裕翔妹妹一遍遍追问小洁“你是哥哥的女朋友吗”时,满脸闪动的好奇和八卦……这样的生活琐细会让我记起这故事来自于真人真事,而不是一个夹在青春日记里的励志标本。
如同修饰一张图片,很多时候我把柔光、复古、哥特等等各色特效一一试过,最终却还是回到原点,选择本色,因为本色的质感才是最可贵。
全片最热烈的地方也不过是SM乐队和小洁各自参赛,平行剪辑中,两个人乃至更多人的梦想交相辉映,短暂停顿后台下热烈的掌声是对他们热情与勇气的最大褒奖。所以说,这个电影太美好,到处都被善意和温暖所包围。
回头想想,现实中的裕翔根本无法看到由自己演绎自己的这部电影,那会是怎样一种感觉,我实在无法想象。然而他赋予了观众明亮的眼睛,让我们看见梦想——那梦想就奔跑在裕翔清越的琴声中,跳跃在小洁舒展的手臂间,绘声绘形,美轮美奂。
有梦的人是幸福的。裕翔、小洁、还有张荣吉,你们都是幸福的梦中人吧。
因为有你,让我相信所遭遇的一切并不是阻挡我的前进,而是让我下定更大的决心,谢谢有你,让我明白如果对喜欢的事情没有办法放弃,那就要更努力的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一下子想起了天黑,原来也是张荣吉的作品。不强求剧情,人物,技巧,故事一切都是那么的平淡,梦想却很真实,慢慢的展开,像一朵花
看这样的台湾励志温情片,就像喝片中的Coco奶茶,一次两次还算新鲜,喝多了就腻味了…
很温情小清新的文艺片,电影里徐佳莹的《调色盘》这首歌很好听,也很符合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
平行线的优美在于笔直的延伸,两个人各自发展各自的故事会不会更好些?交点的存在,让故事的主题从寻梦变成了爱情——不是不好,只是有点貌合神离的遗憾。
给女主和配乐加一星;手持近景、各种柔光、大块色彩和微微仰头的角度,定下清新基调,但自分叉叙述一开始就能预测到其后发展(同类题材过于泛滥),平行剪辑既俗套又刻意,仍流于浅白心灵鸡汤;正如盲人易博同情,此片题材也讨巧,赢得了我那些同事的大量喝彩、满堂笑声、交口称赞。。
台湾青春片如今应该算是一种类型片,小清新的审美,台湾腔的嗲气,加上各色青春的阳光面孔,这里又套上了一层好莱坞青春励志类型片的双保险,还有着真人真实改编的感染亲和力,但情绪铺垫还是难以到位,套招般的剪辑就不幸的跟着沦为了音乐录影带。★★★
加长版《天黑》,在其基础上做了许多剧理填充,显得恰如其分。影片前半段处理得非常好,自然洗练,后程显现台式小清新的“旁白+特写”顽疾,尤其是配乐严重过满。但这并不妨碍影片的白描状态,张榕容的支线故事也足够好看。相信金马新人导演只是一个起点,看好张荣吉。
溫柔而富力量的電影,攝影與配樂極細緻
我们所经历的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找到真正的自己~
闭上眼睛,跟随梦想的声音,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真实自然的故事,流畅的叙事,张弛有度的表演,不矫情的小清新是如此的让人喜爱,这才是年度正能量!
有几次我忽然跳戏,猛然发现我居然弯着嘴角却不知在笑什么。
雪花虽然淡爽,喝多了也吐;小清新虽然温暖,看多了也麻木。
平行人生,同样的梦。
很慢但卻細緻的治癒系,在電影院裡看著畫面掉眼淚。想要為彼此扛著夢想前進,成為彼此的力量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不管是友情或愛情,這樣的情感已經巨大得讓人淚崩了,這是一部需要專心並且細細品味的電影!大螢幕看真的很爽!
舞蹈美极,钢琴好听。泪点满载,笑点不断。“我总是照着别人的方向飞翔,这次我要按着自己的方式飞一次。”
數次落淚又數次大笑,平淡簡單的故事最動人。
以改编自真人真事作为前提,母子间的情感演绎得十分动人。影片没有刻意刻画残疾人不容易之类的情节来博取观众的同情,更多的是一份内心真挚的感动,让我们看到盲人的勇敢,看到了勇敢的力量,让我们知道勇敢是可以传递的,信心是可以共造的。
改編自真人真事,介於小清新和勵志片之間的作品,男女主角各自敘事線既不夠平行又不夠緊密,敘事手法近乎白描,雖親切無距離感,但又顯得太過平淡。配樂好聽,但過猶不及,再加上剪輯手法,過於MV化了。張榕容的表演依舊精彩,細膩與大氣皆具,但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她在《陽陽》中的表演。
很值得一看的台湾片,真诚不做作,整体像首后摇曲。
一部温柔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