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叶问2:宗师传奇

动作片大陆2010

主演:甄子丹洪金宝熊黛林黄晓明樊少皇郑则仕敖嘉年杜宇航达伦·萨赫拉维释小龙任达华郑家星陆梅芳

导演:叶伟信

剧照

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 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2 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3 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4 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5 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6 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3 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4 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5 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6 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7 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8 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9 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9 15:02

详细剧情

叶问(甄子丹 饰)携家眷来到香港,艰难度日。叶问开武馆宣扬咏春拳术,但无人问津。某日,黄梁(黄晓明 饰)登门拜访,比武之后,甘愿携一班兄弟,拜在叶问门下。黄梁因故与洪拳门下斗殴,结果被捉。叶问来救,却巧遇昔日对手金山找(樊少皇 饰),两人冰释前嫌,却不想被洪拳掌门洪震南(洪金宝 饰)拦下,以致众人被警察(郑则仕 饰)拘捕。洪震南提醒叶问,欲在香港开武馆,必须接受各大门派挑战。于是叶问单刀赴会,最终与洪震南对决,不分伯仲,叶问因拒绝缴纳会费,而遭到洪门寻衅滋事,以致武馆被关。背地里,洪震南替英国警察操持华洋比赛,但始终未有报酬,深感不平。拳击冠军龙卷风来到中国,在比赛现场中侮辱中国武术,打伤中国拳师。洪震南挺身而住,血溅现场。为了中国武术的荣誉,叶问接受了龙卷风的挑衅,为民族大义而战……

长篇影评

1 ) 《叶问2》:穿长衫的义和拳

要塑造人物,外型衣着是关键,所以鲁迅先生描写孔乙己的第一句话便是:“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真可谓点睛之笔,上大人的性格境遇,寥寥数语全带而出。不知黄百鸣、叶伟信们读没读过《孔乙己》,反正看完《叶问1》接着再看《叶问2》,我就对甄子丹一身长衫布鞋的打扮印象最深,大约的确可以说“叶问是跟人斗殴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而且,放在如今时尚化的商业电影里,叶问也颇得007的精髓:詹姆斯•邦德与克格勃或恐怖分子战天斗地,素来发型与皮鞋一丝不乱;叶问则不管是在鱼档横扫千军,还是在圆桌上与显然超过200磅的洪师傅大跳双人舞,长衫与布鞋均不显分毫皱褶。

当然,商业电影几乎总是在塑造着不食人间烟火或者假模假式食两下人间烟火但骨子里还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英雄,好莱坞做得,华语影人自然也做得。甄子丹虽是武行出身,但举手投足间有股书卷气,《建国大业》里田汉都演过了,《叶问》里拿捏一个儒生状的中国武师,腔调绝对足够。
总的来看,《叶问2》就四场主要戏分:开馆收徒;鱼档群殴;圆桌切磋;拳台打斗。别的不讲,单就武打设计来看,《叶问》系列很让我受用,子丹哥那句“咏春,叶问”并辅以伸掌的自我介绍姿势,已然成为与Jet•李“佛山黄飞鸿”然后做大鹏展翅状相提并论的经典桥段。至于过招的部分,圆桌上那场甄洪战才是正儿八经的中国功夫Solo,我一直以为洪金宝的武打设计远在他的师弟成龙之上——不愧是七小福的大师兄,身形胖硕的洪师傅与儒雅但绝不瘦弱的甄子丹居然能在方寸之地辗转腾挪,立马让我回想起《醉拳2》里刘家良与成龙在火车底下的那一场花枪拳脚。看来,这银幕上的香港拳脚,功夫在戏台上全已奠定。

从剧情来看,《叶问2》显得十分勉强。其实《叶问1》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过好歹有个大时代背景,怎么勉强也讲得通。《叶问2》则完全是为洒狗血而洒狗血,情节之间的联系气若游丝。譬如黄晓明的出场,这就有些莫名其妙,叶问怎么就收了这么群憨徒?还死乞白赖的替师傅做广告?除了打架斗狠,就是听师傅谈人生谈理想谈哲学,人物的叙事作用苍白无力(更可怜的是释小龙,未到中年已经发福的这位少林小子连场像样的打戏都没捞着)。之前媒体恶炒《叶问2》找了李小龙的特型演员,反正陈国坤我没看着,也就片尾来了个装腔作势模仿李小龙的小屁孩,实在差强人意。至于叶问本人——其实他不是人,叶问之完美,已经与神无异:这位比成龙高挑、比洪金宝瘦削、比灰太狼更顾家的完美男人,岂不让海量恨嫁女欲取熊黛林而代之?如果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要找形象代言人,叶问最合适。
不是不能塑造神话般的英雄,但是,好歹让英雄有个成长过程吧?叶问呢?甫一出场就是一代宗师,武功独步华夏。金山找在第一集里被打了个结实,第二集里就沦为彻底的插科打诨角色,但不管怎么说,金山找还是有心路历程和个人境遇的变化。叶问则不然,全天下的道理他都懂,全天下的武功他都会,全天下论道德修养他最高。功夫熊猫还有个克服困难追寻自我的过程,叶问不用,银幕上的叶问过去处于现在处于将来永远处于人生的顶点。

但看起来如此缺乏戏剧冲突的无趣作品为什么会受到内地观众的一致热捧?(我估计《叶问2》票房当破两亿)无非就在于片中民粹式的民族主义情绪的宣泄。《叶问1》里的日寇不消多说,一个打十个,打就打了,明知是国人集体YY,民族气节还是摆在那里的。《叶问2》则娇柔做作过甚,脸谱化的英国恶警察腌臜透顶,叶问不打,大英帝国的权力制衡机制——片中主要体现为独立运行的媒体监督体系——还是会让这厮身败名裂。好嘛,第一集打日本人,第二集打英国人,接下来第三集打美国人第四集打纳美人,一直打下去,咏春拳必然打遍宇宙无敌手。

1840年后,中西之争就成为国人意识中挥之不却的梦魇。作为“国粹”象征的武术,便成为众多文艺作品中的意淫对象。当然,霍元甲擂台挑落外国拳手,李小龙撕碎“东亚病夫”的条幅,振奋民心,应当传诵。但是,停留在中华武术天下无敌的迷梦中,跟拿着《黄帝内经》包治百病没什么区别,骨子里都是义和拳的思维。叶问与花名“龙卷风”的英国拳手对垒,胜负有何意义?打到第三回合编剧才意识到规则的Bug,忙不迭的让裁判告诉叶问不能用腿——这不算赢,真正战胜外国拳手,应当是在人家的规则体系里战胜人家,譬如邹市明(举国体制是另一个大话题,在此不论)。但是,如果你承认人家的规则体系,那么意味着,你丫还是被“后殖民”了,这个萨义德式的东方学悖论从逻辑上几乎无法颠扑。
李小龙的意义在于,他把不具实战作用的中国武术发展成了披坚执锐的“截拳道”,可放在现代竞技体育系统里,中国武术的改良还是乏善可陈,2008都过了,Kung Fu还是奥运表演项目,即为明证。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人的柔道和韩国人的跆拳道做得都比中国武术要好。至于前段时间媒体恶炒的少林功夫VS泰拳,在我看来完全是不自信的弱者心态使然。

徐克在《狮王争霸》里让黄飞鸿学外语、了解蒸气机,冯骥才笔下的傻二则在《神鞭》里剪了大清国的辫子后耍起了枪;而1950年的叶问,还在不合时宜的穿着长衫布鞋,做着天下无敌的迷梦——当然片中在他打完后还是加了段倡导和谐的说辞,而影片的煽情技法亦很好莱坞:众人收听广播拳赛的情形让我想起《独立日》里美国总统反击外星人前的全球演讲,长时间的慢镜头处理又与《勇敢的心》极为类似。
不过,打败英国拳手并不能改变香港被英国殖民的事实。
《叶问2》里任达华饰演的疯子说:霍元甲、黄飞鸿、叶问和他并称“佛山四小龙”。
我一直觉得这句台词才是《叶问2》的题旨。
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什么一代宗师,穿长衫的义和拳罢了!

(刊载于《东方早报》2010年4月29日)

2 ) 《叶问2》,你究竟为何而HIGH!

昨晚去赶《叶问2》的首映场,中途塞车,因而迟了少许。赶到时,刚好只剩下一个空位。 真的是,座无虚席! 而就现场反应而言,《叶问2》必然大卖,这不是客套的虚贺。 不得不说,洪金宝的动作设计真是绝!他与甄子丹在圆桌之擂上的切磋,绝妙巧思在方寸间斗转星移,变化万端;拳脚快接,严谨的密不透风。这一幕毫无疑问会在动作片的历史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加上配乐的激烈节奏,快速而干净利落的剪辑,看得很过瘾。 就片子而言,这绝对是诚意之作,而且精心设计的动作只有在大屏幕上才看得分明而又热血沸腾。 由于前面层层铺陈,结尾的决战很自然把之前积压的愤懑在最后的胜利中做一次狂欢式的宣泄,这也是老套路了。 有人说这是狭隘的,被压迫的民族主义。几时开始,到处标榜中国现在的大国心态,但一回到历史,总脱不下国恨家仇的情绪。总自动缩回被动挨打的尴尬角色。再凭借个别英雄人物给个别的侵略者代表以沉重打击来满足我们个人意淫,在虚拟的复仇中膨胀民族主义那脆弱的自尊心。 影院时时想起的叫好声,总让我觉得有点悲哀。不是说给影片叫好不对,而是精彩的武戏不见有人鼓掌或者喝彩,向为此花费心思的工作者致敬,反是慢镜头的煽情,将被妖魔化的西洋拳王打倒在地,赢得一阵阵的喝彩。这种对比让我有些心凉。看整个电影院几乎都是20,30几岁的青年,应该已经走过了不成熟的愤青时代,怎么只在一早算好的虚妄胜利中轻易被激起了民族主义情绪,更何况这种民族主义在现实的灾难面前注定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 会有人讲,看电影就图个刺激,图个震撼,图个发泄,图个轻松,图个娱乐。哪来那么多劳什子?觉得高兴我就HIGH呗! 这话固然有其存在的道理,就个体而言确乎如此。然而当个人行为呈现相似的趋势而成为一种社会行为,社会心理的时候,就存在了其研究的价值。粗鄙如我,自然讲不出其深层内涵。然而,我还是想老话重提:由历史而观,公平和规则从来都掌握在强者手里。赢了才有话事权。自然,中国人一贯奉行中庸,不争而争,切磋而不伤和气。不霸权是好的,因为从未有一个霸权组织经营得很长久。但一味的宽容是否也是祸根深种的纵容,这也是我不赞同叶问最终放过拳王的地方,更不赞同洪师傅宁死不放手,说是不允许中国武术受侮辱,但青山不在,又到哪里去寻柴木。 要我们真正放下或者平静的正视历史中的屈辱,不是仅仅在军事,政治,经济上位居大国之列就可以药到病除的。它需要这个国家的所有子民获得真正大国所拥有的资本,优势。它需要文化,教育,艺术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建树。它需要的是真正能撑起这份大国自信的强大内在,而非空洞的总和数字。 只有胜利者才能以低调的姿态回顾过往的辛酸,否则只会成为失败者喋喋不休的抱怨而徒惹人憎。这也是老话。 电影中,我们HIGH什么没有所谓。 但在现实中,请脚踏实地拱筑起强大内在支持,再用数字来谈笑风生吧!

3 ) 叶问传奇

叶问(甄子丹 饰)携家眷来到香港,艰难度日。叶问开武馆宣扬咏春拳术,但无人问津。某日,黄梁(黄晓明 饰)登门拜访,比武之后,甘愿携一班兄弟,拜在叶问门下。黄梁因故与洪拳门下斗殴,结果被捉。叶问来救,却巧遇昔日对手金山找(樊少皇 饰),两人冰释前嫌,却不想被洪拳掌门洪震南(洪金宝 饰)拦下,以致众人被警察(郑则仕 饰)拘捕。洪震南提醒叶问,欲在香港开武馆,必须接受各大门派挑战。于是叶问单刀赴会,最终与洪震南对决,不分伯仲,叶问因拒绝缴纳会费,而遭到洪门寻衅滋事,以致武馆被关。背地里,洪震南替英国警察操持华洋比赛,但始终未有报酬,深感不平。拳击冠军龙卷风来到中国,在比赛现场中侮辱中国武术,打伤中国拳师。洪震南挺身而住,血溅现场。为了中国武术的荣誉,叶问接受了龙卷风的挑衅,为民族大义而战

4 ) 叶问:一代宗师或cartoon hero


先说个题外的小笑话,那天去大学生电影节的开幕式,组织的那叫一个混乱,找入口就围着海淀剧院转了一圈半……好不容易进去了,在领礼品的时候被告知要存包,尤其提醒不能带手机进场,好吧,该存的都存了,过安检,好不容易找地儿坐下了,发现进来了就出不去……等啊等啊等,好不容易开始了,发现有点不对劲,后面的几个女孩儿……怎么说呢?持续亢奋状~一开始开幕仪式,连领导上来讲话都欢呼,明星上台那没起子样就更甭提了,这也就算了,等开始放电影之后,每出现一个明星,他们就像看见真人一样各种小尖叫“甄子丹甄子丹”(我心说刚才活的都上台给你看过了,还这么新鲜啊?)“啊!!黄晓明哦,么么~”“样子好蠢哦,可是我就喜欢他这样~”……一直到电影放完~事后回公司的路上,晓萌同学总结的很到位“今天就是不让喝水不然上厕所不让带手机,关一小黑屋里,跟一帮神经病看了一场电影!”

那天看了《叶问2:宗师传奇》,理智的分析一下,这部电影已经不是一部人物传记片了,拆分一下元素,我突然发现,叶问这个人物和钢铁侠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先,钢铁侠和叶问都有很吸引人的性格特质,而且都代表了各自民族最灿烂的品质,钢铁侠张扬大胆是美利坚个人英雄主义的集大成者,叶问谦逊温和又中气十足是对中庸之道的完美诠释;其次,作为一个男人他们也都有很吸引女人的地方,钢铁侠放荡不羁,心中有一个无可替代的红颜知,同时也在各处拈花惹草,有情有义的坏男人,是女孩子想恋爱的那种对象;叶问则顾家爱妻,可谓是新好男人的典范,是女孩子想嫁的那种对象!再来说说主题,钢铁侠宣扬的是伸张正义、维护世界和平,叶问则是在外敌当前的时候宣扬自强不息、平等互敬!他俩就像硬币的两面,地球的两极,虽然方式各不相同,但是都很成功的打造出了极具魅力的人物形象!

因此,叶问,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叶问,必定不是现实存在过的那个一代宗师,而是幻化成了一个年代化、本土化、变异了的cartoon hero。我这里无意批评或指责,相反对于这个题材的开掘,我觉得是相当成功的!《叶问2》的可看性真的堪比《钢铁侠》,并且他又是本土英雄,观众的接受度我相信会更高。我始终认为,拍商业电影,观众需要的就是创作者应该给予的,我又不是来电影院里上历史课的,我想要的是放松、取悦、刺激,这样的电影能给我,那么它也理应得到高票房!至于电影里的叶问是一代宗师还是cartoon hero,whatever~~

商业电影能把到观众的G点是王道,其余的都不重要!我觉得《叶问2》应该进影院看看,这是创作者卖力取悦观众理应得到的褒奖,而且他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5 ) 《叶问2》:抛开“雪耻型民族主义”你会更爽。


文/冯凝
民族主义是指将自我民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主体而置于至上至尊价值观考虑的思想或运动。而雪耻型的民族主义,则来源自一连串的“国耻”和创伤记忆,是百年来无数的痛苦塑造出“中国一定要强大”的民族凝聚驱动力。前者或许是中性的,后者则必然是病态的。近年来的中国电影(其实何止电影),在中国正向大国转型的过程中逐渐摆出一副真正的大国心态以配合中华民族与日俱增的各种实力,所以我们能看到《建国大业》中比以往稍显冷静的对待历史问题,不再提及蒋公便恨不得先打三十大板而后快,而我们的国家主席也在聆听别国首脑发表不同政见时只是微微一笑绝不发作。然而凭这些就足以证明我们的国家和民众已经彻底摆脱了那一种自慰式的民族主义心态了吗,我们的百姓真的已经不自卑的欣羡那些民主的大国优越的生活条件了吗,我们真的已经走出那些被歧视被侮辱被屠灭的岁月阴影了吗?从《叶问2》,或者说,从我预言的《叶问2》即将取得的成功看来,远远没有。
《叶问2》包括他的前篇讲述的俨然是在20多年前就已经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已经讲过的故事,无非是一代宗师开武馆收徒,经历磨难最后打败外国拳击高手的套路,只不过在这部作品里融入了以往大宗师不曾有过的还原人性的设计,比如“尊敬”老婆,比如打不过就跑——当然这些都是细枝末节,那种掌控整部电影的情绪与心态的立场,与老历八早我们的民众为之热血沸腾的《霍元甲》无异,放开了说,我们狭隘的民族主义并没有因为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所谓的精神物质文明建设的两手硬的抓开明多少——这是从观众角度说的,但这种现象不失为一面镜子,折射出电影制作者的某种心态。这种心态到底是什么呢?年轻的香港导演叶伟信和他的团队当然懂得怎样的电影能够在情节,情绪和情感三个方面挑拨起日益麻痹的观众内心深处的神经,王晶屎尿屁的一套是有追求的叶伟信所不屑的,而王家卫式的小资情调就算他能够勉强操控但墨镜哥已经在拍摄同一题材的《一代宗师》,于是百般无奈之下叶伟信终于打着回归原始,振兴港片的旗号,开始玩弄起影视界很久没有发作的民族主义了,果不其然不明真相的民众正中下怀。
这几年反日反美反法反发达国家的浪潮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似乎冷战过后的人们需要用这种方式来保存血性,甚至ZF高官都以某种方式认为这是一种新青年的表现,如果说游行示威这一系列活动是对曾经飞扬青春的五四一代或者五加一四一代人的祭奠的话,那么现如今的这些活动是不是只有祭奠或者表达心声的实质价值有减少呢?毕竟这一类活动的最终结果是没有结果。所以香港电影工作者正好抓住时机,将这种屡战屡败的民族主义体现设定在可以无所忌惮可以以艺术手段放大的电影中,而只要政治正确,他们无须负责。《叶问2》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呼之欲出了,我们看到一个武术宗师的武技和人品无需进化(金庸小说改编的电影还需要练级和废几次武功),就可以傲立世界之巅,在他的战斗中,他无不以自己的武德和功夫彻底征服对手,无论这个对手是世界之王还是本土冠军,我们太需要以这样一个形象为我们民族代言了,就像现在不能打球的姚明一样:谦逊,智慧,以德服人的同时又恨有几手,所以当去年季后赛第二轮第一场湖人对火箭姚明坚持返场的时候,解说员要说一句,姚明给中国人长脸了——也许这句话在当地的美国球迷看来,会是中国这个神秘的国度一种诡异的代表逻辑吧。
那又是谁给了叶问这样一个代表中华民族的身份呢?当然是导演设定的几场华洋拳赛了。其实两部叶问电影的实质就是让叶问最终打败片中所涉情境中武功最高的外国人,而且往往都是在一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仿佛只要赢了这一场,日本英国就会立马投降,将殖民地让出,并且起立鼓掌,赞同叶问所倡导的“人与人要互相尊重”,在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那个岁月,企图以一个身材并不高大的武术家的一番心平气和的劝说,让外侮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难道不是导演的痴心妄想么?但事实上,包括我自己在那一刻,是有一丝对叶问的膜拜和信仰的,我相信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中国观众都会在一瞬间沉浸在民族主义膨胀的意淫快感中,这是因为叶伟信用艺术手段做足了最后一场大战戏的场面,用娴熟得足以媲美好莱坞的镜头语言,拳拳到肉的蒙太奇剪辑,去经营这场战斗,所有黄种人集体的自大在这一刻攀至顶峰,场面宛如抗日战争的最后大决战一般——这背后事实上难道不是雪耻型的民族主义,生怕外侮再来侵略而事先给自己服下的劣质定心丸么?就算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在此得到了展示和被认可,但他的攻击性和防御力,说到底是一种观赏大于实战的表演艺术,抱着以强身健体为宗旨的精神的一种运动,不然为何连区区泰拳拳王都能轻易的挑衅我佛山少林寺的大师父呢?
然而如果我们抛开不正常的心理去审视这部电影本身,《叶问2》可以算作今年开年以来国产电影中的佼佼者了,他成功逃离了续集必然狗尾续貂的宿命,讲述了比第一部更为精彩的情节,即使这些情节无非就是通过几个角度展现一位大师的每个方面。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困扰宗师生活的已经不是现有的武学修养,不能符合他日益增长的对付反派的武技需要之间的矛盾,而是应该拿仅有的存钱给孩子付学费还是付房租之间的矛盾,叶问在香港经历的,更像是一名落魄的艺术家,在无人赏识的情况下满腔壮志未酬无用武之地的无奈,这让观众无疑对他增添的认同感,要大于我们在于仁泰的《霍元甲》中看到的,满家灭门还去异地邂逅清纯少女的经历。对比《霍元甲》,《叶问2》同样有说教,同样有武德高于武技的理论基础,但叶伟信所理解的咏春拳,显然比于仁泰所研究的迷踪拳深刻——一名化至臻境的武学宗师,必然将拳法中的风格与行事准则处世哲学融合,拳如其人,叶问的咏春带有女性的阴柔,他的行事便有着能躲则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智慧,在民族大义关乎信仰的时刻又能挺身而出,这叫做大丈夫的能屈能伸,而《霍元甲》除了告诫人们武术是防身的(最后也没防住被毒害了)之外,我只能记得这似乎是李连杰说过的最后一部武术电影(那《功夫之王》难道是文艺爱情片?)。
与此同时,叶伟信还原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香江样貌,虽然我并不了解真实境况当是何如,但至少他不是在车墩随便拉两个路人就冒充十里洋场,各种置景和与之相配合的镜头运用,令人从一开始就投入到影片呈现的时空中,若没有黄晓明给美特斯邦威做广告一样的山寨潮人服饰,电影院至少在这100分钟内不会有笑场的。
当然,这一切的论述要建立在《叶问2》可以被冠之以中国观众看后得出精彩绝伦的名分的前提基础之上。从媒体场结束之时阅片无数的记者们自发响起的掌声来看,《叶问2》的大卖似乎已经成为了既定的事实。我相信带着当年看《霍元甲》的心态看《叶问2》你不会失望,但如果你能跳出那狭隘的民族主义去欣赏一部优秀的港产动作电影,那种感觉将更加纯粹。

6 )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叶问》其实不该有2。虽然电影很精致,无论50年代狮子山下的风情,还是武打场面的气势;无论是对人物微表情的精彩演绎,还是导演对观众民族热情的火辣挑逗。

虽然丹哥的叶问,依旧人淡如菊。尽管挥去了“锦衣”的华彩,一袭长衫掩住了美胸,但爱煞他淡定的眼神宛若静水流深,还有打架时酷酷的表情,让人觉得被他揍上两拳是多么幸福的事。故事设定在1950年,47岁的丹哥演绎57岁的叶问,虽然青春焕发的脸上,没有写上岁月的痕迹,但那种中年男人的负重感,却渗在眉宇之间。

虽然洪爷的武打设计很精彩,光是“圆桌比武”那场戏,就值回票价。如果说《杀破狼》中展示的是技巧与力量的碰撞,丹哥和洪爷二度交手,演绎的是传统武学的内涵,丹哥的刚柔并济和洪爷的渊停岳峙,一派宗师风范。

然而问题是,这还是叶师傅他的人生吗?



据说《叶问I》的主题是生存,《叶问2》的主题是生活。影片在“生活”二字上,确是下足了功夫,以至于标签化的痕迹随处可见。比如,叶问说的“胜负重要,还是和家人吃饭重要”。比如,金山找说的“有了老婆孩子,人就安定了”。 比如,洪振南垂死之际说的“为了生活我可以忍,但是侮辱中国武术就不行”,就为把叶问逼上擂台;而在打倒英国拳王后,叶师傅很“贾君鹏”地说了一句“我想回家”……

《叶问》的兴盛,让我们见证了一个普通的武师,如何在银幕上崛起为民族英雄。周清泉吼出一句“霍元甲、黄飞鸿、叶问、我,佛山四小龙”,是点睛之笔。这既是自嘲,因为打洋鬼子的桥段,即使大小脑结构跟腿毛一样简单的人,都明白怎么回事;也是自矜,因为又一段银幕传奇,就此拉开序幕。要说起来,人家霍师傅真打死过俄国大力士,黄师傅也真当过广东民团总教练;论生财之道,霍师傅有精武门的招牌,黄师傅有宝芝林的买卖,绝不会像叶师傅那样穷得叮当响。叶师傅的真实人生,就是住天台、收徒弟,打拳既是爱好也是工作。如果叶师傅为了钱而打擂台,走杰克•伦敦《一块牛排》的路子,或许更能深化“生活”的主题,但观众肯定会不爽。不为民族大义打洋鬼子,谁会买票看一个宅男洗菜做饭过家家?我们就好这一口,最爱看揍日本鬼子,至于英国佬,我们还有八国联军时的恶气没出呢。



在50年代的香港,学拳是为了生活还是生存?这是一个问题。叶问不好意思向徒弟要学费,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他不明白自己能给徒弟带来什么。除了型男如李小龙能去拍电影,叶师傅的其余工作,恐怕就是给洪兴社输送“陈浩南”了。片中叶问那些徒弟,多是边缘少年,掏出的学费也就是两块、三块的零票,让人怀疑这是武馆还是希望小学。他们的理想肯定不是成为“叶问2”,洪振南才应该是他们的偶像。

人家洪师傅名为教拳的,实是卖鱼的,拜他为师,就等于找到了卖鱼这项很有前途的职业,不仅不用交学费,还有大把的钞票拿,也难怪叶问开业8天无人问津,而人家却有200多个弟兄跟着吃饭。洪师傅一手抓市场经济,一手抓武林事业,两手都很硬。想开馆的武师,要给他交管理费,不然就砸场子,逼得办希望小学糊口的叶问,找上门去耍了一次横:“拳我一定要教,钱我是一定不给!”一副弱势群体要命一条的架势。同样身怀绝技,洪振南比叶问成功的多,人家解决了200多号人的就业问题;而叶师傅却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这些,是比“生活”更值得探讨的问题。



据说《叶问》还有3,这既让人期待,又觉得担心,不知道哪国的洋鬼子又要倒霉。张爱玲有段轶事:有个粉丝觉得自己的情感经历特丰富,想无偿提供给张爱玲当素材,张拒绝了,说自己“不喜欢乱碰他人的人生”。因此,电影虽好,但不是叶师傅的人生,何必强加给他老人家?叶师傅最让人可敬的,是富贵时不骄奢淫逸,贫贱时能泰然处之,一种大隐隐于市的胸怀。影片中,最让我心动的,是丹哥一身长袍,坐在椅上,脚边一只竹壳水壶,一旁矮凳上搁着茶杯;叠着腿、微弓着身,手指夹的烟卷飘着轻烟,淡淡的眼神若有所思……我相信,这才是多年后,这部电影让我记住的理由。



【题外话】
1、《精武陈真》还没上映,又听说丹哥已开拍《关云长》,丹哥这两年真是马不停蹄。《叶问》的成功,是丹哥的厚积薄发,虽说接下来的沈重阳、青龙,丹哥总能给人惊艳的感觉,但连续的井喷,丹哥还能走多远?希望丹哥的关云长,不会只是胡子加长版的青龙。

2、影片中几个人物的微表情,令人叫绝。
●叶问开馆8天没人上门,练武场成了邻居三姑的晾衣场。这天三姑扭了脚,叶问帮着晾衣服。黄粱在楼下揭了叶问画的小广告,冲到天台,只见坐着竹凳的三姑,就半信半疑地问:你是教咏春的?三姑摇着扇子,傲然点头,频频微笑,那宗师的范儿十足,突然扯着嗓门喊:叶师傅,有人来拜师啦~

●"圆桌比武"那场戏气场很强大,但最绝的还是罗冯二师傅的精彩表演。先是练猴拳的罗师傅,未开口先眨眼,那眼睛眨得人心头鹿撞,我要是叶问,早笑得掉到桌子底下,罗莽师傅在TVB这些年真没白混。再是《功夫》里演过"地残"的冯师傅,一套婀娜多姿的美女拳法,居然被他一本正经地打出来,我老觉得他华丽丽的转身是个大破绽,可一脚踹之桌下,大家觉得呢?


《无锡日报》: http://www.wxrb.com/szb/wxrb/html/2010-05/09/content_490554.htm

【真情链接】《锦衣卫》:丹哥的美胸 & 薇婶的眼袋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983103/

7 ) 不同时代的英雄们与“白日梦”

不同时代的英雄们与“白日梦”
——从《叶问》系列看电影对社会心理需求的迎合

弗洛伊德认为,在梦中,我们的过往记忆、创伤刺激、白日经历等残片混合在一起,经过一系列无意识的加工之后,糅杂在一起,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在梦中得到实现。根据这一理论,我们不难发现,电影,尤其是如今的主流商业电影,与“梦”本身有着非常相似的特征和功能。事实上,早在电影诞生初始,便有人提出了电影就是梦工厂的说法。我们在电影中所观看到的故事,所获得的满足和快感,恰恰来自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缺憾和匮乏。通过一两个小时的观影活动,我们的缺憾得以补足,由此心灵得到慰藉,尽管仅仅是个美妙的幻觉。唯一不同的是,与梦的无意识相比,电影是人们有意识的造物,因此,它更加具有逻辑性和完整性,可以说电影是一出美满的“白日梦”。
自从卢米埃尔兄弟拍出第一部电影,短短的百余年间,电影迅速覆盖并取代了许多传统艺术的基本功能和社会位置。成千上万的人义无反顾的钻入电影所编织的“白日梦”中,获得教益,获得日常生活的信念和价值,获得生活的方式与时尚的信息,祈求从心理上逃离日常生活的繁琐与痛苦,遗忘世界的苦难与不公,从而进入正义永远战胜邪恶、爱情永远征服死亡的完美世界。于是,电影院成了跨越种族、国籍和文化的“教堂”,在电光幻影之间,人们进入一种集体的典仪,获得宣泄和抚慰,享受安宁与独处。
然而,大众的心理缺憾和需求,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成功的电影恰恰就是踏准了这样的节拍,适时的送上最符合时代心理的“白日梦”,填补缺憾、满足需求,因而为当时的大众所接受,收获不菲的票房与口碑。《叶问》和《叶问2》这两部从本质上讲并不太出色的影片,就是因为符合了这一规律,造就了成功的典范。《叶问》获得第二十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和过亿的票房,以及《叶问2》目前不俗的表现,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纵观香港功夫片历史,几起几落,其每次勃兴,都无不与迎合了当时的社会心理需求有莫大的关系。
【马永贞】
60年代至70年代中上期,是香港制造业的成熟期和现代工业发展的全盛期。那时的香港人大多数都把全副精力用于奔忙事业和拼命挣钱,因此单打独斗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成为大佬的个人英雄形象成为那个时代的宠儿,而为人们炮制一个乌鸡变凤凰的“香港梦”则成为那个时期电影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在那个男性占据统治地位的时期,影院的观众也以男性为主,因此,用男性的阳刚来适应占统治地位的男性观众的心理需求的香港功夫电影迎来了一个高潮期,其代表人物有张彻、胡金铨和李小龙。
以张彻的《马永贞》为例,山东小子马永贞独自来到十里洋场的上海打拼,虽然在社会底层做苦力,但因为身怀绝技,逐渐成为上海滩知名人物。有了声名之後的马永贞逐渐迷失了初到上海的本性,开始变得飞扬跋扈,并崛起成为大上海一帮势力。然而,猛虎终归山上丧,他也逃不过人在江湖、利字当头、惨遭厮杀的宿命。
那时的香港已逐渐由传统的农业文明背景下的“集镇”,发展为现代工商业文明的“都市”。它的强烈的世俗化、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念,影响了功夫电影的价值取向及其发展流变。马永贞不再是老粤语武侠片中老成持重、行侠仗义的君子,而是年轻气盛、快意恩仇的“现代”青年。他的卑微出身和奇迹般的成功,无不令坐在影院里那些正在拼搏的年轻人们欢欣鼓舞,极其有效的预支了他们对于成功的喜悦。同时,对于那些在经济大潮中业已获得利益的人群来说,马永贞后半段的经历,则迎合了他们的迷茫与思考。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面对诸多利益诱惑,他们为了自己的目的,为了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或者干脆说是为了向上爬,而难免以个人的欲望取代了正邪之分、是非之别。在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道德与欲望、集体与个人的碰撞之中,这些人难免会产生一种无助的茫然感。马永贞的成功映照了他们的现实,同时马永贞失败也让他们寻求到了一种虚拟的赎罪感,如同在教堂中做礼拜一般一吐为快。人最恐惧的就是未知的不确定感,当电影为他们展示的最终结局出现在眼前时,他们的恐惧随之消失,得到的是一种确定的释然。同时,马永贞的失败也为他们敲响了一记警钟,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提前警醒,可以让他们有所警觉,最终安然度过,从而内心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正是因为恰如其分的迎合了时代的需求,《马永贞》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将第16届亚洲影展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奖收入囊中,同时成为香港电影里程碑级别的巨作,最终启发了一整个时代的香港黑帮电影。“马永贞”这一银幕形象也从此家喻户晓,他身上所具有的个人奋斗、迅速暴富、违背既定规则等等特质,也成了那个时代的标签。
【黄飞鸿】
80年代至90年代初,当年埋头打拼的香港人都已获得了不同的成就,开始走入中产乃至富豪阶层,褪去了当年的青涩和鲁莽,取而代之的是成熟和理性。他们开始关心更加宏大的主题,比如国家、民族等等,加之殖民地文化的影响,使得这样的思考更具复杂性。同时,男性在获得自身成功以后,开始需求感情的慰藉,追求美和浪漫。因为经济独立,很多女性也已不再是男性单纯的附庸,她们走上社会,并且越来越多地涌入影院,成为不可忽视的观众。这个时候,香港的不少功夫片导演便适时地随之转型,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出一个个成功、有产、心怀天下的男性形象,同时为加强女性地位,又为功夫片增加入情感成分,因而大获成功,成为香港功夫电影的又一高潮,其代表人物有袁和平、徐克、成龙、李连杰等。
以徐克版“黄飞鸿”系列为例,黄飞鸿是个成功男士,拥有自己的产业——宝芝林,兼任当地民团教头,与黑旗军的林永福交情颇深,在佛山当地拥有着相当的社会地位,同时,黄飞鸿与十三姨的情感也经营得风生水起。可以说,这样的人物设置,完全符合了当时主流观众的心理需求。
其实以黄飞鸿为主角的电影早已有之,从1949年香港拍摄的第一部《黄飞鸿传上集之鞭风灭烛》开始,如今已经有100余部“黄飞鸿电影”问世。每部电影中的黄飞鸿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或是个严谨的老人,或是个顽皮的少年,或是个唯唯诺诺的闷瓜,或是个气度不凡的圣人,但无论如何变化,黄飞鸿终归是个武者、侠士。到了90年代初,这种定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徐克操刀的六部《黄飞鸿》,将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真正推到了“侠”之大者、一代宗师的地位之上。
徐克版“黄飞鸿”秉承了“黄飞鸿电影”的内在精髓,但又完全再造了一个全新的“黄飞鸿”形象,并使之成为经典。相比关德兴版那个行侠仗义的严肃长者,徐克的“黄师傅”则处在青壮年,举手投足间没有了原本那个代表传统父权文化的权威形象,转而以另一种潇洒利落的风姿彰显他的“新一代”王者之风。相比成龙创造的欢乐英雄式的青年黄飞鸿,徐克的“黄师傅”则又多了成熟稳重,时时彰显一代宗师的气质,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儒家之侠,正邪分明、忍而后武。徐克有意突出了黄飞鸿所处的时代背景,在这个内忧外患的社会转型期,黄飞鸿面对时代变化会有思考,面对愚昧落后的民众会有痛苦,面对新科技会有茫然,而面对爱情又会有无措。黄师傅不再是个只会好勇斗狠的青皮,而是一个处在社会变流中愿意思考、企图改变的中产阶级。他不再只是悬壶济世,而是忧怀国家,将原来的修身习武、为民除害提升到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的民族矛盾及国家存亡的高度之上,多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厚重感。虽然历史的局限注定他的眼界是狭小的,但他的人格和心境却使他本能地选择一条光明正确的道路,他对责任的承担也许是被动的,但一旦承担了就义无反顾,他也许无法改变社会,但却绝对是一个时代转变的见证者、参与者。徐克版的黄飞鸿揭示了香港与内地之间无法割舍的历史,并深刻地探讨了属于香港人的历史情结以及那个时代人们所期待的人格境界。
徐克版“黄飞鸿”从青年时代转向壮年心态的经历,迎合了香港的社会发展阶段,引起了普罗大众的共鸣,难怪连关德兴本人看后也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当年仅《黄飞鸿》第一部就狂收3000万港币,荣登年票房前十名,同时还获得了第十一届香港电影金像的最佳导演奖,真可谓是名利双收。新“黄飞鸿”身上所拥有的有产阶级、反思、理性、忧国等标签,成了那个时代香港人的写照。
【叶问】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政治和经济上的差异所产生疑虑和担忧在逐渐消除,香港人对自己的身份、文化寻求认同的心情则日益迫切。因此,渗透着浓浓乡土、家国的意识,彰显民族精神的电影作品,更能迎合此阶段香港人的心理需求。同时,在全球化的今天,无论香港人还是内地人,均感觉到来自西方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上的侵入压力,这样的痛苦也需要一种途径来进行消解。于是,在《叶问》及《叶问2》中,便不再有黄飞鸿那样对义和拳的反思和对中西关系的探究,转而变成了二元化的简单对立,在击倒外来的日本武士和西洋拳手的一刹那,国人集体释放抑郁胸中的苦闷。
在宣扬民族精神,迎合时代背景的同时,电影也在进一步的迎合大众的个体需要。这个时代,集体主义开始让位于个人主义,于是影片便同人们探讨起在一种民族的或更为普遍意义上的正义和个体伦理需求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个人应该如何选择?在民族危难到来之初,叶问并没有想担当正义,他只想在乱世中保全家人,生存下去。但终究覆巢之下无完卵,叶问被推到了一个历史的也是他个人生命的风口浪尖,他必须用他的功夫,为生存而战,为妻儿而战,为朋友而战。也许观众会将他的行为理解成为人性尊严和民族正义而战,但这都不重要了,叶问已经成为一个英雄。而叶问走上英雄之路的心路历程非常丰满,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个体性情的真人,让他做出既合乎历史也合乎人性的选择。这一刻是一个普通人生命中的光辉一刻,它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更为接近真实的人性因而感人至深的英雄主义。如果说我们这个时代是缺乏英雄的时代,不如说是缺乏真实可信的英雄的时代,以往的“高大全”形象已经败坏了大家的胃口,使得一个个英雄形象变得那般虚假,因此遭到人们的抛弃。但这并不证明我们不需要英雄,其实人们永远在期待一个英雄的出现。只不过,这个英雄不能再像从前一样从石缝里蹦出来,不是高高在上俯视着我们的神,他首先应该是我们当中的一分子。从这点来看,叶问爱妻、无不良嗜好、整天努力在外扒拉钱养家、并不像惹是生非,怎么看怎么像当代大多数工薪、小白领、小资的生活写照,小人物们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其实并不是无能,而是为了自己对家庭那点小小的责任。明崇祯年间,如果皇帝不搞驿站大精简,如果不裁掉一个叫李自成的小驿卒,那么历史上也决不会有“闯王”这个人物了,所以不要把大家逼急了,没准里面就藏着张问、李问什么的。
马永贞、黄飞鸿、叶问等英雄,与其说是电影工业制造出来的,不如说是不同时代的人们从自己内心中呼唤出来的。电影人只是迎合了时代的需求,将人们渴望的形象以技术手段投射到银幕上,使得这些“白日梦”看起来如此真实可信。当然,制造“白日梦”同时也是个技术活,影片获奖大卖并不一定能证明是你的活儿好,手艺上叶伟信要向张彻和徐克多多学习。


参考文献:
戴锦华 《电影批评》
蔡洪声 《香港电影八十年》
陈墨 《香港武侠电影的发展与衍变》
孙雁冰 《剑啸江湖侠客梦》
陈捷 《叶问:个体伦理、民族正义与历史选择》

8 ) 三问《叶问》2

为啥老是自居弱者
电影里的外国人一挨揍,电影院里就有人鼓掌,还大叫“好!”。
虽然说揍外国人让人解气,可心里还是挺为我们感到不值的。
“中国人打败外国人”是我们喜欢的戏码。霍元甲打,要看。陈真打,要看。苏乞儿打,也要看。看过叶问在第一集里打还不过瘾,现在到了《叶问》第二集了,还是要看得很。
那边美国人喜欢看“美国人打败外星人”的戏码。美国人用高科技武器打败外星人,拯救了无数遍地球人;我们这里只是用肉拳头打败地球上的外国人,挣的只是一口气。这笔帐怎么算我都觉得不划算,似乎人家的比我们境界大。
而且这种境界,还在渐渐拉开。不管是“中国人打败外国人”还是“美国人打败外星人”,其实都是“弱者打败强者”的模式。但是美国人早就看腻了“弱者打败强者”的童话了。
于是出现了“外星人打败美国人”的故事。比如像《世界大战》那样的,美国的现代武器根本不是外星人的对手,美国人几乎就被外星人打败了,地球几乎就被外星人征服了。最后拯救世界的不是美国人,而是地球上的“污染”。被外星人打败,美国人无所谓的。但是能想象中国会有这样一部“外国人打败中国人”的电影吗?受不了吧,为什么受不了?就像阿Q不能让别人说自己头上的疮一样。其实也可以这样编剧,中国人几乎就被外国人征服了,幸好中国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外国人呆不下去了,中国“逃出生天”。
还有一种“外星人打败美国人”的故事,比如《第九区》。这回干脆让外星人扮演起了弱者,然后外星人起来反抗强大的地球人。打败地球人,逃出生天。啥时候我们也当回强者。

我们挣了口气,外国人挣了啥
整部《叶问2》,其实反面角色严格的说只有两个。一个是贪婪的洋警司,一个是脑残的洋拳手。
洋拳手不加掩饰地鄙视、污蔑、挑衅中国人,是个毫无教养的洋流氓,一看就欠揍的那种。但是他也就是一个粗人,更坏的是那个洋警司。洋警司以权谋私,无恶不作,能欺压中国人的地方他从不放过,而且整个比武闹事的事件也都是他一手挑起的。一看就不得好死的那种。
最后,洋拳手被叶问揍趴下了,可是洋警司呢?他是被英国人自己带走的。所以这部电影虽然“中国人打外国人”打的很热闹,可是最后主持正义的还是英国人。
君不见,洋拳手的脑袋被叶问夹在裤裆里狂捶,可那个裁判就是不停止比赛,估计拳击规则里完全伏地才算击倒,身体一部分没有伏地就不算击倒(洪金宝就是这样死的)。直到叶问放下洋拳手,裁判才呼地冲上去读秒,最后还宣布叶问获胜。这个裁判不偏不倚,只忠于规则,果然公正。
君不见,最后叶问絮絮叨叨说了一大通难懂的道理,还要有人同声传译。可台下一干英国听众正襟危坐,没一个开小差、打哈欠、挖鼻屎的。最后还要起立鼓掌(当然有一个愤然离场,权当他是实在叶问说的太久,他上厕所来不及吧),果然绅士。
君不见,由于肥波检举揭发成功,洋警司被洋警察们自己带走,临走时还声称“你是我们英国警察里的败类”。(这时观众好尴尬,鼓掌好还是不鼓掌的好?)洋人在洋拳手和洋警司身上丢的面子全都找回来了。果然法治。
据说叶问在香港没有和英国人打过架。这个故事是编出来的。那么为什么要编这个故事?就为了让中国观众YY一下“中国人打败了外国人”?叶问打败了洋拳手,充其量挣了口气(就是所谓的尊严),那么英国人挣的是啥?

为啥叶问话那么多?
叶问的故事其实很老套,先被人家打得鼻青脸肿,然后再把人家打得惨不忍睹。一言以蔽之——“奥特曼模式”。只不过“叶问”撑得长一些,铺垫得足一些。
多少年来,来自M78星云的奥特曼家族为了地球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怪兽进行了坚持不懈、毫不妥协而又卓有成效的斗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只不过每次战斗都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往往被怪兽揍得满地找牙之后,小红灯一亮,开始发飙。
只是奥特曼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个聋哑人,他几乎不会说话,仅凭眼神与人类交流。每当打败一个怪兽之后,他表情凝重,没有一句话。拍拍身上的灰尘,伴随着一声坚毅有力的“ZHA!”一跃而起,消失在天空之中。#走的酷酷滴。#
相比奥特曼,叶问却有很多话要说,全然不顾已经鼻青脸肿。好像过去的动画片,结束之后出来一个人物,说今天的节目告诉了小朋友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无非要团结友爱,不能说谎云云。
整部电影,通过洋警司和洋拳手两个反面角色,一直在煽动这样一种情绪:洋人是欠揍的,洋人是不得好死的。但是后来的洋裁判、洋绅士和洋警察也说明了人家也不都是流氓,也是有讲道理、负责任的人。中国人也不能陷于一种被迫害后的复仇妄想中,必须要有一个明白人出来中和一下情绪。
于是,叶问讲话了,听了半天,总结了一下中心思想:打架是不对的。
那何必打呢?以后能不能别打了?

短评

都这么多年了,还是霍元甲那套,俩武术大师从冤家对头到惺惺相惜,然后来一帮蛮力的老外跟中国人打擂,哐当死了一个大师,剩下那个在片尾十五分钟左右报了仇。编剧你敢走点脑子吗,有点新鲜的好吗,中国人就非要通过打洋人才能找到点民族凝聚力?!要不是因为就剩一个甄子丹能看的话再也不想看这些破片

6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较差

《叶问2》,甄子丹负责叶问,黄晓明负责2 ...

11分钟前
  • Lotus
  • 还行

只要是能煽动起国民情绪,没有不大卖的电影。《叶问2》是个太聪明的电影儿了!

14分钟前
  • 一条大花臂
  • 推荐

多少年过去了,我们的G点始终如一。

18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较差

信甄哥!!

21分钟前
  • Abby Lee
  • 力荐

痛扁完日本鬼又狂殴英国佬,电影真的是给人造梦的东西。尽管从头到尾能煽动起观众情绪的痕迹无处不在,但由于电影本身的乏善可陈(基本上与前作一模一样),给我感觉反而更加别扭。

26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这年头,不打几个外国高手,你还真不好意思叫武林高手。少了家国这种大帽子,故事更集中,也比1更好看了

3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好看!非常欢乐~(难道是我笑点太低了么)。甄叔演了个功夫很好的宅男。影院里掌声连连,囧翻

35分钟前
  • 海棠一生
  • 推荐

全场鼓掌。有点震到我了~

38分钟前
  • Oscar金牛仔
  • 力荐

演叶问最爽的一点就是可以随时找一个李小龙来喊自己师傅。黄晓明是第一个能用每一个眼神都把“你们不用说了,我告诉你们我就是这么帅”演的如此炉火纯青的演员。前人们最多只演到了“难道我不帅么?”但是,黄晓明,你牛B,你突破了,你在一部别人都用动作演的片里坚持只用一种眼神飙戏,啊啊啊啊啊!

39分钟前
  • 英炸鸡
  • 还行

下次该打阿凡达了!川井宪次是热血派!

41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今年看到现在最棒的大片。趴地膜拜洪金宝,洪爷实在太牛逼了,华丽丽的气场啊!单是洪爷大战甄子丹一场已经值回票价,更何况还有别的惊喜!

43分钟前
  • 神奇女侠
  • 力荐

黄晓明的小眼神仿佛在说:我真的很帅。。这不是装B。。是真B。。加上他又负责2。。so:黄晓明,2。。。B

44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还行

拍一部IP man大战Iron man吧。

49分钟前
  • SuperNB
  • 力荐

虽然对比起来,1更能让人感动,但2的中规中矩外加一些幽默也让人看得畅快舒服。排除掉一些过于煽情的地方,整部电影在动作、音效、情节上都不错。★★★☆

50分钟前
  • Q。
  • 推荐

负责二的演员很出彩

52分钟前
  • 皮革业
  • 还行

2010-4-7感谢爷爷~。一颗星扣给胖黑释小龙等人在内的一干配角和配角们那些太过时髦儿的着装。。。。。。

57分钟前
  • ich
  • 推荐

一帮来北京抢钱的香港电影中,这部影片至少是诚意之作。首映海淀剧院大学生给了15次掌声,2010贺岁档以来久违的香港好片,至少比袁和平的苏乞儿好看。洪金宝的动作设计超越了叶问1,吊诡的是你会发现我们中国人怎么还生活在被压迫的民族情绪中呢?

1小时前
  • 色色猴
  • 力荐

中国观众的G点永远是中华武术暴扁洋鬼子……《IP2》在对观众G点的把握上确实是非常到位的,方方面面的观众都照顾到了,连女观众都喜欢IP人,因为丫给老婆揉小腿……

1小时前
  • 张小北
  • 推荐

打的我热血沸腾了!打戏满分!洪爷牛逼!黄晓明真是无论演什么角色都一样贱兮兮的表情= =。

1小时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