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为什么给这部片打三星:其实我根本不准备进影院看只是准备过几天找个下载然后嘲笑一下李仁港老师,因为他前两部片子雷得我外焦里嫩什么的,看到宣传海报上面那个李仁港牌头盔我就有这种感觉了。不过上周四被[东成西就2011]刷了下限,于是给莫雨笙老师打电话——哦,其实当年我们还是同居密友的时候经常一起看各种烂片,比如[剑蝶]、[狄仁杰]、[锦衣卫]什么的,分手小电影还是[关云长];每当看到烂片总是会想起莫老师,今年我错过了[战国],但是[大武生]还是想起了莫老师,本来我们相约看[鸿门宴],不过莫老师先看了竟大为赞赏,于是今天又陪我看了一次。
然后用他的话说:“李仁港是吃了药才写出这种剧本的。”
比起前两部,尤其[锦衣卫],这部片剧作着实好许多,起码有逻辑,有线索,会拎线索,有节奏(这个太不容易了),有CP(用莫老师的话说:“天外飞仙般地让范增张良CP成立了”,有典故(天龙八部的典,用得还不错)。在范增张良这条线上隐约有[赵氏孤儿]前半部的气象。当然,可喷的东西还有许多:剧本根本是两个以上的人写的,分裂感不亚于赤壁的六编剧,台词有时古朴得一如央视版三国,有时NC得跟[宫]一个水准,起伏之大令人咋舌,不得不怀疑剧作是有高人出手的:李仁港的水准大概锦衣卫差不多,这个剧作单说结构不说台词,像是有内地高人参与,结果两头一拉,基本可以够到陈可辛的水准。
至于美服化道什么的,磨砂玻璃、不锈钢这种东西真是让人瞎狗眼。
2、演员:黄秋生如果报男配应该能拿金像奖;冯绍峰hold住了,如果够资格倒是可以争一争最佳新演员;张涵予根本是宋江走错片场了么;陈小春也是山鸡哥走错片场了……刘美人整容怎么整得那么失败,不然怎么说这个卡司只缺范冰冰范爷呢……黎明是肉毒杆菌打多了么,面无表情什么的,还是说这个角色根本就是刘备而不是刘邦啊……
卡司没问题,是不是角色调一调……
3、每一次拍鸿门宴都是一次政治行为,好比每一次拍三国或是拍水浒,以及拍秦始皇。鸿门宴=重庆谈判,这个应当毫无争议,Bono那篇《如果李仁港拍重庆谈判,会是这个样子》写得很有趣,不过其实可以做得深入一些:纳入诸如香港身份,香港认同,对文化中国的想象,以及这部显然试图建立“胜利的失败者和失败的胜利者都是两败俱输”这个叙事逻辑的影片真正的诉求,我以为比较一下[赤壁]即可看出这几年间的变化。以及Casting透露的信息,谁演刘邦谁演项羽,那么黎明扮演刘邦是一种香港主体性的建构么?——这个角色处理的失败是因为香港主体性难于在叙事之中确立么?那么张良韩信这种在两大阵营之间跳来跳去的角色又在透露什么信息?
当然,导演有意识地在Casting上绕开这些问题,尤其是情节上最关键的一处改动:从项羽可以过江而不过江,变成刘邦要项羽认输即可放他过江。蒋公自然不如项羽刚烈,不过要求审判战犯什么的跟求认输也差不多了吧。最后,结局十五分钟写尽某十年倒真是蛮新鲜的。
结论是在有意识地规避之外不期然地透露了文化潜意识和价值评判,以及某种主体性的困境。换言之,[赤壁]颠覆蜀汉正统的写法发展到今天已然是本片中某种被迫认同的写法,这里极为扭结的状态是恰恰在所谓“文化中国”的意义上,项羽相较刘邦是更为正面的“悲剧英雄”。这个变化值得关注,在[梅兰芳]、[大武生]之类开始书写“民国正统”的内地电影对照下就显得更为有趣。
4、我们还可以再讨论一下“权力”和“天下”的叙事呈现,对比参照的文本是[狄仁杰]。代表权力和天下的物无非是传国玉玺(那个盒子的设计无疑透出了天下与刀剑的关系,那个不锈钢的架子很明确地体现着这一点),但是不同的是,还有女人、牌位、围棋和锦囊。这部影片中并不存在超越式的权力视点及象征(可参看孙柏老师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权力的叙事和美学》中的分析),甚至不存在对权力的争夺——项羽手中有剑,天下终归是他的,即使刘邦拿走了也会交还;同时,女人也始终是他的,即使刘邦代为保管。在鸿门宴上动刑是一个再鲜明不过的关于实行菲勒斯权力的图解,即使项羽死,也是从刘邦那里拿(回)了短剑,同时,在视觉上并没有交还传国玉玺的动作。
牌位无疑是另一种权力的象征,刘邦不占心理优势所以要通过数量来战胜项羽。而俯角镜头仅出现在围棋和战争场面,这显然是一个换喻,另一个换喻方式则是两方的谋士都是围棋国手,而围棋的终局又产生等价的锦囊。再进一步说,在这部影片中,天下、黎民都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控局的棋手及下注的看客,以及棋子换喻的士兵(可以参看刘邦登基那一场的构图,以及通过萧何-张良的计策化民为兵)。在这里,天下的概念是被抽空的(这个很逻辑,[英雄]或[狄仁杰]已经成功地建立了这个叙事,而内地影片也经常使用这种修辞),所以不用责怪李仁港后面诸如乌江之类拍得小气,那些在影片内部逻辑中根本就是不重要的。
我想这部影片在[狄仁杰]的表达上更近了一部。[狄仁杰]那里是武则天从把自己建构为菲勒斯转化为菲勒斯的看护者的故事,而在这里则表现为项羽自动放弃对菲勒斯的占有(他攻打刘邦无疑是自杀行为,而且他最终确实自杀了),而刘邦一直在试图但最终没能完成对菲勒斯的控制(他只相信权力,只相信自己,换言之他在将自己建构为权力自身也就是菲勒斯)。问题在于本片中象征天下的传国玉玺只是客体(正如同女人),而象征权力/菲勒斯的是刀剑,刘邦自从鸿门宴之后再无手执刀剑形象出现,换言之他已经被项羽/菲勒斯征服,而他最终十五分钟的大开杀戒也只是将自己建构为菲勒斯的一种表现而已。所以本片的逻辑无疑比[狄仁杰]更为清晰与合理,从这里再绕回第三部分的分析,无疑会获得另一种有趣的结论。
巍巍大秦,一统中原。然而好景不长,秦王朝以暴政治国,致令黎民百姓、公侯王卿噤若寒蝉,心生怨恨。最终义军并起,蚕食大秦江山。时有刘邦(黎明 饰)、项羽(冯绍峰 饰)两大英雄豪杰,引得樊哙(陈小春 饰)、张良(张涵予 饰)、范增(黄秋生 饰)、萧何(修庆 饰)等无数热血男儿和雄韬谋士来伏。楚怀王心知二人胸怀野心,难以控制,于是求得离间之计,与二人约定先入咸阳者可成王。在此之后,刘邦奇谋入住咸阳,最终导致刘项这对惺惺相惜的昔日盟友决裂。 这几年几乎就没有评论过国产电影,原因很简单,说真话得罪人。对于很多国产电影,几乎就没有好话可说。从这点来说,其实我超级佩服某些国内的影评人,无论什么样的电影,都能打出个齐刷刷的四颗星,洋洋洒洒是写出一堆溢美之词。只是不喜欢国内媒体的普遍做法,普通影迷只能从电视平煤上看到各种花边,网络上又是两极的评价。有些人一看到主创的名字就知道砸场子了,扔出一颗星的差评;有些人永远是在捧臭脚,没办法,说实话,难,伤人。评论这东西,被个人品位左右,本来就没有公平公正可言,但至少要保证真诚。
我们这个民族是个很善于健忘的民族,不止是因为历史太长了、太多了、太苦了,让人的脑子装不下,更多的是不愿意装,选择性的遗忘、选择性的歪曲、选择性的篡改,经过强大无比的阿Q精神的弱智化处理后,达到无敌的境界。
对于历史,我们此地无银的美其名曰“那不该是人人装扮的小姑娘”,似乎历史已然发生了,是过去了没什么可怕的,实则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逃避,历史是我们内心中永远不敢正视、不愿触碰的却也无法痊愈的伤疤,因为虽然那些事情已经成烟、那些人早已成灰,但隐藏在其中的规律却始终在左右着我们、控制着我们、随时可以吞噬我们。而我们宁愿做一只只掩耳盗铃的鸵鸟。
这种脑子不愿意装历史,却愿意装逼的情况是无处不在的,体现在影视作品中,那便是关于历史题材,我们的大爱目前只有两种:戏说和胡说。尽管两者之间有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区别,但共同的亮点很醒目,就是对历史高度的不要脸。比如这部2011新款《鸿门宴》。
在没有挂上“纯属虚构”和穿越剧的标签的前提下,在人物名字、事件都高仿真实历史的情况下,我只能认为这是一部历史电影,应该反映的是楚汉相争的历史,也做好了“任人装扮”的准备,但没想到,准备还是不足,非常不足。
有些人会说了,项羽刘邦打仗时司马迁也没在场,凭什么说那是正史。我只想告诉这些青年,你爷爷的爷爷生你爷爷的爹时,你也不在场,但你会坚信就是这么回事,历史就是靠记载下来的、可信度高的不在场。
还是说电影。服装就不提了,因为编导个人无知和个人爱好而统一汉朝、三国、明朝的服装,我们已经习惯了,反正没有内涵的人都热衷表面,比他们把这一点发挥到极致的有的是。
但事儿就不能这么瞎编了。楚王下令兵分两路先入咸阳者为王是受了神女的指示,还是三个。这就有点太看不起这位放牛娃了,虽然他出身低微、来历不明,但很上路,对于政治斗争一点即透、一学就会,所以他这么做是受了高人宋义的指点,而非神马神女。他出的这一招完全是在和刚刚受到重创的项氏家族又将了一军。
好好的棋局被蒸发了,而凭空的棋局却赫然出现,而这本应该是一场饭局。鸿门宴,几千年来都没人提出质疑的饭局,编导居然攒出个对弈来,就算真实历史谁也不可能亲历,不可能给你有图有真相的饭局照片,但麻烦你们尊重一下传统好不好。还是那句话,厨师可以搞炊具创新,但拿着痰桶炒菜,那他娘的谁敢吃啊!
没有历史积累的人拍历史题材最大的特点就是没视野、没格局,总是简化为街头混混单挑。鸿门宴那顿著名的饭局其实是各方势力的暗战,是当时两派英豪尔虞我诈的巅峰对决,看似棋局但绝对胜过棋局,毕竟棋子是死的,人是活的。
如果这个也勉强可以接受的话,那么楚汉相争被压缩为短短两战,楚军马上就陷入绝境,这就有点太过分了,就因为饭局上输了一盘棋,西楚霸王就陌路了,项羽先生情何以堪啊!而且决战地点是在咸阳城外。那么,乌江呢?亲!
好吧,就算我承认,神马历史都是浮云,司马迁不在场,写的都是自己胡编的。历史就应该是谁有发言权谁可以编。不过,就算这样,但凡你对于故事有点审美情趣的话,你都会觉得,司马迁编的挺好看吧、会讲故事吧,而2011款《鸿门宴》只能反映出香港部分地区治安比较混乱,在警力不足的情况下,往往需要单挑和英雄救美,比如虞姬要被扒光衣服,项羽先生及时出现这出戏,明摆着是向古惑仔致敬。
说了这么多,不是为了扯、也不是显摆什么历史知识,我的意思还是要说为什么我们的电影不行。从《鸿门宴》就可以看出:就是没深度、没水平、没品位。楚汉相争多好的题材,不去挖掘历史的规律和人性善恶,一味的搞“莫须有”的创新,放着好好的路不走,偏要挖地洞;用香港一流暴力片二流文艺片里的爱情套路展现霸王别姬,只能说是极具地方风味,绝无普世精神,用这种感情输出给世界,能有几个共鸣的。
所以,所谓的中国大片不要在为难奥斯卡了,人家有权拒绝垃圾化。我们的编导,如果你本身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不了解,态度又很不要脸,那么你拍出来的东西,又能指望谁给你面子呢?
很多没看过电影的人给《鸿门宴传奇》打了一星,他们在豆瓣短评里,在讨论区里直言自己只看了预告片,只凭导演和主演阵容就断定本片只值一星。
2011年11月29日,《鸿门宴传奇》首映,当天,本片豆瓣评分5.6分,一千多人给出了分数,一星率约30%。5.6分在豆瓣是什么概念?——烂,不值一看。
(我得加个电梯:)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191833/?post=ok&start=800#last
首先,这让我很迷惑。因为试映会归来的人对本片的评价都还不错,那这评分是特么怎么回事?之后,我试着去判断了这些打分的人究竟是谁——参加试映会的人应该不会超过几百,营销人员放出的马甲也有限,那么另外那帮人是谁呢?要知道这是一个大部分能在网络上打分的人都必须执行上班上学过程的礼拜二,就算他们有时间去电影院看了本片,难道就能如此及时地奔回电脑前给电影打出这样一个分数吗?我只能凭我有限的智力判断出这帮人只是一帮对国产片失去耐心的豆友们。
然后,这让我很愤怒。因为豆瓣和时光网的评分越来越能左右人们买电影票的决定,一部上映第一天就被打出不足6分的电影,在竞争激烈的贺岁档必然铩羽而归血本无回。我对我自己说要去看看这部电影,我必须相信我自己的判断。下班后我直奔电影院,放下一切偏见,坐了下来。上座率70%,电影结束后还有个小哥鼓起了掌。
之后,我开始惊慌。以我的观影经验来讲,我觉得这片儿好看,而且可以说是很好看。我认为一个审美正常的观众最起码应该给出三星以上的分数,可是为什么人们丧失了观看一部电影的正常判断力?为什么网民们对一部没看过的电影失去了耐心,昧着良心给片子打上了一星?为什么喜欢人云亦云,激情投入到贬低导演和演员的行列中去,恶作剧式地去污蔑别人的作品?
这时候有些思维比较犀利的小朋友们就要问我了:这片子打多少分到底关你什么事?你为什么这么关心这部片子?
答:因为我喜欢冯绍峰,我希望他能成功。
这时候这些小朋友们就要轻蔑地笑着来讽刺我了:你不就一冯绍峰的脑残粉儿么!跟这儿说什么没用的?!就是一托儿!
回:好吧,我的确算是他的一个粉丝。但同时,我是一个对电影有正常审美的普通青年,我只在看过一部电影之后才给这部电影打分,打分的时候都是摸着良心打的。
写到这里,我首先应该自省一下,我认为人们对这电影的导演和阵容有这么大的偏见,这一定是有原因的:
先说李仁港。他的《见龙卸甲》和《锦衣卫》我没看,我能接触到关于这两部电影的影像和评价都向我传达了一个信息:李仁港是个浪漫主义者,喜欢按自己的套路创作。所有对他的贬低和质疑的基础都在于他的作品严重不尊重历史——我认为对商业电影的创作来讲,对历史的尊重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影片的再创作能不能打动观众的心,显然李仁港之前的创作并不成功,招致广大观众的反感。但有几次,我听一些哥们提起:“其实《见龙卸甲》这片儿挺带感。”我发现有人能认同李仁港,我当时认为他是个很自我的导演,也许有一天他能将他的自我和观众的观影需求结合起来,这才是他能功成名就的可能——哪个大导演不自我呢?
再说黎明和刘亦菲,以我的个人审美来看,这两个人气质出众,但在明星里面相貌的程度算不上优越,缺乏勾魂摄魄的能量。端庄太久,被讽刺为面瘫,一直以来都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在四大天王里面,黎明的演技相比而言太弱,而刘亦菲也没有能以演技证明自已的作品。
再说冯绍峰,出演了无数二流连续剧,一直以小白脸形象示人,突然晋身大屏幕,而且一转型就饰演项羽,这听起来太悬,谁也不知道他能不能HOLD住。
再说宣传,《鸿门宴传奇》的宣传一直在打《鸿门宴》的旗号,很多人以为这是一部历史正剧。但请留意,“鸿门宴”并不是电影的全名,还有两个硕大的“传奇”二字跟在后面,这两个字其实标明了电影创作的一种态度——这不是历史,这部电影借用了一段历史,叙述了一段全新的传奇。无数人在纠结历史,纠结服饰风格,纠结造型,纠结道具,纠结这纠结那,历史的结局大家都从各种史书上知道得一清二楚,那么去电影院还指望看什么呢?
坦诚来讲,电影瑕疵固然是有一些,但对比我所了解的近年来的各种国产片,本片确属上佳。
在剪辑上有很多出色的地方,出场人物众多,各个都刻画立体。与一般的古装片不同,影片中极少用字幕来解释剧情,我自知自己对楚汉相争的传说了解不多(与历史专家相比),但我从头至尾没有对人物关系剧情矛盾有过不解。黎明和刘亦菲的表演虽然没有突破,但属合格,切完全不影响大局。冯绍峰意气风发,他的眼神很亮,只可惜声音多了些柔情,少了点粗犷。张涵予从头HOLD到尾,亮瞎了我的眼,看完后我也终于明白他的名字为什么被排在主演第二位。
我认为在剧情上有更多更多值得探讨的空间,比如范增,比如韩信,比如樊哙,甚至项伯、项庄。这些细节不在本文的主旨范围内,暂且一放吧。
如果你确实对一部挂着传奇2字片名的电影去纠结历史,抱着自己的简单标准去固执地判断一部作品,那我真的只能摇摇头。
我只能说,商业片也像一盘棋,拍得好不好是一回事,做好营销定位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每一步都要走得精准犀利,不把观众当对手,只有自己受损失。大家相信自己的直觉,固执于自己的偏见,只要他们不认同你,你就算把你的心掏出来,都似乎再也无法打动他们。
-------------------------------------------------------
我发这文章不想针对历史,导演有自己的创作观,观众有各自的欣赏点,不接受的人确实很多,但喜欢这片儿的人确实也有不少。
谈历史,谈美术干嘛啊亲?我不比你懂得少,但我不会对着一娱乐片儿抱着史书一条条对证然后给自己找麻烦。
我只说豆瓣没看片儿就恶意乱打分这事儿,我从来没鼓吹这是一部多么好的电影儿,看过电影的朋友们尽可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给出评分。
把这文章回帖回到一万页也改变不了电影上映前有人恶意评分这个事实,没看完电影就评分本来就不对,你说出天大的道理来辩护自己在我这看也是废话。
时间和事实已经平复了我的情绪,我得工作,没空和你这样一个没头像的闲人瞎扯。
你就使劲儿回吧,你早就不是攻击我的观点而是攻击我了,你没别的本事只会骚扰别人,我告诉你,我的评论被顶到首页是凭大家的认同而不是凭我个人的意志,我再告诉你,首贴只能由我来修改,借用你的逻辑:“你管不着我说什么做什么,你有本事就让管理员删了我这贴。”
-------------------------------------------------------
都快半年了,沉默的左手还在关注、回复我的帖子,我很敬佩。
在这段时间当中,我看到他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头像上传,我感到很伤感。(2012年4月24日)
二人在某处偶遇,一见钟情。从此为了对方,无论多长的时间,多远的距离。都会苦苦追寻对方。甚至不惜舍弃生命同生共死。这种桥段总会在史书或武侠小说中出现。
我总会感到诧异,为什么会存在如此简单和直接的感情。只是一段时间,甚至只是一个眼神,我就知道我的这一生,只钟情于你一人,从此不顾富贵穷苦,不顾荏苒光阴,不顾千山万水,不顾生死。只为追寻你的脚步,只为与你相依。
就像霸王和虞姬
你率几十万大军锐不可当时,我为你弹琴唱曲。
你落魄乌江,孤军奋战时,我与你同生共死。
也许这种感情只会存在于小说或者史书中吧。小说是人寄托美好幻想的地方,而史书也历经千百年被人修饰的臻于完美。
我对历史并不熟悉,我也相信史书只是胜利者的炫耀品。就如谋篇评论所说,他们不是历史上的霸王和虞姬,只是电影里的他们与历史中的人物恰好重名了而已。
说实话买票时看见冯绍峰的名字条件反射的反感,毕竟是与杨幂一起拯救地球的黄金搭档。
不过看完电影冯绍峰确实颠覆了我对他的看法,扮相很帅,演技很好,霸王的霸气和柔情都入木三分。
本来坐在那,以为这会是一部常规化的商业烂片。但是整部电影,没有狂轰滥炸的前期宣传,没有“耗资XX亿恢弘巨制”没有“XX特效组倾情加盟”也没有女明星与情节毫无意义的脱光,床戏,激情戏。也没有根本不好笑的冷笑话。
而且本来自信满满以为只不过是项羽和刘邦打起来了,项羽输了,虞姬和项羽一起死了的常规剧情。
期间还穿插张良和范增的智力对决,而且最后的悬念和情节伏笔确实给了我一笔惊喜。
不过个人感觉,如果你到最后憋不住尿了,樊哙死后的剧情你可以不用看了,直接走人去厕所吧,免得散场的时候厕所排队。后面的情节有点墨迹。
不管怎样,在贺岁档还没上映之前,与同期电影相比,鸿门宴还是很值得一看的电影。
这是一部电影,不是史记还原的纪录片。谢谢
本来想给编剧零分的,但是看在写出了项羽一时四面楚歌,而刘邦当政期间始终四面楚歌的历史必然,给编剧一星。张涵予黄秋生把张良范增演活了,给两星,但是刘邦和虞姬实在太烂,扣一星。冯绍峰的个人突破给一星,音乐设计给一星,但是剧情剪辑上稍显不足,结尾太过冗长,扣一星,综上,三星。
原来鸿门宴上,大伙啥东西也没吃啊。。。
摄影配乐和美术一向是李仁港电影的标签,这次的编导工作则也做得不错,除了开头和结尾略长。曾被我认为是最大软肋的冯绍峰送上了最大的惊喜,虽然还是略显稚嫩,但已凸显气势,表演的细节上也很出色。山鸡哥则是近年来的最佳演出。
比想像中好看,冯绍峰演得不错,刚看还以为是张震,这孩子很适合古装,黄秋生这老戏骨给力,就是不待见刘亦菲
战争与计谋戏不错 爱情部分有点雷 张涵予和黄秋生抢戏成功,冯绍峰比黎明演技好。安志杰惊艳。道具上佳,音乐很嗨,李仁港终于讲了一个正经的故事。。。
说实话,打2分我很纠结。电影的剪辑画面场景包括演员的演技都不错,可是情节直接把我秒杀勒。我知道自己太偏执,我不应该和编剧较真,但是我真的看得蛋疼。完全是披着鸿门宴的外衣拍的架空玄幻武侠片。这讲述的是另一个平行世界里的历史吧。。。我实在看得蛋疼啊。。。能不能不要打着历史剧的名头啊,
抛开真实历史来看这2个多小时的片子,没啥冷场和笑场的地方,不错了,张涵予,黄秋生,冯少是亮点,爱情部分要扣分,因为刘亦菲真的是无论演什么角色都是留着千年不变的发型,穿着千年不变的服装,用着千年不变的表情像一块木头或者电线杠一样,立在那里挡视线。
本以为是刘邦对项羽,实际上却是范增战张良;本以为是鸿门一宴,却附赠霸王别姬;本以为是带惊险气质的席间斗智,却是忧伤气质的怀古抒情。虽是戏说,却过于戏说,最终连重点都找不到了。下了很大很大一盘棋,只是下得太久。几乎每人一身高级皮草,狐裘貂鼠的,好生气派。最后,这片子也太长了吧。
1.陆川真是狗屎运啊,遇到了这样一个狗屎对手。2.谁跟黎明搭戏,谁像艺术家。3.刘邦真是背信弃义之人,项羽明明嘱托他,“照顾好你嫂子”,他却还让嫂夫人虞姬在自己面前自杀。活该让黎明演他……
和本月看的其它几部电影相比,这部居然能在看完后还对项羽有些荡气回肠,已经很好。败笔在于一、刘亦菲,完全没有虞姬的半点倾城之貌。二、片尾曲与电影配乐相比,真是落差太大了。
历史永远是任人调戏的婊子,这部电影跟历史无关,只是角色恰好和鸿门宴人物重名而已,这是一个李仁港私人的武侠梦。剪辑凌厉,动作明快,人物的道德善恶转变出人意料,一部很常规的商业片。可惜角色脸谱化,群戏符号化,文戏拖沓,武戏乱而无细节,某些角色凭空消失这类的剧情硬伤也很不少。★★★
昨晚零点看完鸿门宴首映,真心觉得这是一部用心在做的电影,不像以往的大片空有场景没故事内容,鸿门宴告诉我们,有一种棋局叫两败俱输。黄秋生和张涵予的对弈堪称精彩,冯绍峰则完全让人忘记八阿哥,让人感觉这就是项羽,霸气外漏,眼神很有戏。。让人很惊艳。最后的英雄末路很到位。值得一看的电影。
争地盘、讲数、打群架……,而且各个人都情深意重的样子,把黎明换成郑伊健就是《古惑仔》穿越版了。至于历史什么的早已是浮云,迎合现在观众口味才是正经事。
这部电影其他什么都是,就是对虞姬的刻画实在太少了,太轻描淡写了,这是导演的问题,而不是演员的问题。刘亦菲在有限的篇幅里能演得如此动人实属不易!
鸿门宴如果砍掉30分钟和刘亦菲这个人物还算是一部不错的电影,没见过这么二逼的虞姬,后三分之一看崩溃了。李仁港最好一部,今年古装历史片最好一部,我都同意,不是片子多牛逼,是因为参照物太弱,班底不错,制作很认真,冲这个值得一看。看到陈观泰又出来打酱油很无语,李导你是真爱虐这个老人家啊!
很精彩。鸿门宴一段可谓紧凑而紧张,项王的咄咄逼人,刘邦的步步退缩,范增与张良博弈的精彩场面,血腥而刺激。此剧遗憾部分在于刘邦人物形象塑造不够丰满,韩信武功不错,智商一般!虞姬面无表情。
比想象中好看太多!优点:配乐十分给劲!服饰、场景极其华丽。鸿门宴楚汉棋局博弈一段节奏很好,张力十足!张涵予、黄秋生飙戏很精彩。缺点:太冗长!前半段看的打瞌睡,后半段抱怨怎么还没完。。不知道为什么选黎明和冯绍峰两个书生演霸王。。没有刘亦菲本片更好看!
三星半。本年度终于出一部不坑爹的古装战争片了。电影整体感觉不错,鸿门宴一段十分精彩,棋盘对弈的玄机贯穿全片,局中有局。项刘对决成了范增张良的斗智。最终,项羽败于刘邦,却赢了真爱。刘邦赢了天下,却输了人生。冯绍峰气场出来了,形象设计有功劳。影片部分情节拖沓,项羽与虞姬的爱渲染不够。
黄秋生和张涵予是亮点,冯绍峰正式上位,刘亦菲你能不能别这么毁历史上的美人成不?突然发现陈小春老了。唉,我就不明白这编剧怎么能这么地篡改历史,就冲这个也不能给四星。勉强给个三星吧,捧捧冯绍峰哥哥的场。
黄秋生亮点演技可圈可点,刘亦菲雷点,受不了这没演技的。虽然有不少雷点,整体气势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