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人和其他人

剧情片其它2018

主演:Henrique Ihjãc Krahô  Raene Kôtô Krahô  

导演:Renée Nader Messora  若昂·萨拉维扎  

 剧照

死人和其他人 剧照 NO.1死人和其他人 剧照 NO.2死人和其他人 剧照 NO.3死人和其他人 剧照 NO.4死人和其他人 剧照 NO.5死人和其他人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1

详细剧情

  今天晚上,宁静笼罩着环绕村落的森林。人们入睡时,森林却醒来了。在巴西北部Krahô生活的年轻人Ihjãc自从父亲去世后就一直做噩梦。他在黑暗中行走,浑身是汗,每一个脚步都小心翼翼。突然间,一阵歌声从远方传来,穿越棕榈林。这是他去世的父亲正在召唤他。为了使父亲的灵魂能够得到安息,前往亡者的国度,他必须组织一场丧葬仪式。但Ihjãc 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并且拒绝成为一名萨满。他决定逃往城市,远离他的同胞与文化。但作为一名在巴西生活的土著人,他却不得不面对艰难的现实。

 长篇影评

 1 ) 徘徊于纪录与虚构之间的实验作品

▲葡萄牙导演若昂·萨拉维扎和女导演Renée Nader Messora

这位80后的葡萄牙帅气导演若昂·萨拉维扎(João Salaviza)前途无可限量,他先后凭《竞争场地》(2009)和《拉菲尔》(2012)拿下戛纳短片金棕榈奖和柏林短片金熊奖,;处女作长片《群山》(2015)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周单元;第二部长片《死人和其他人》(2018)入围戛纳“一种注目”单元,获得评审团特别奖。

这部《死人和其他人》对他而言算是一种意外的突破,终于跳出他擅长的边缘青少年题材,将目光跨越到南美洲巴西原住民部落之上,是一部徘徊于纪录与虚构之间的实验作品。值得一提,这是他第一次与别的导演合作执导,风格和主题也有别于之前的大部分短片。

▲萨拉维扎第二部长片是混合纪录与虚构的实验作品

影片讲述生活在巴西北部Krahô的土著年轻人,他在父亲去世后一直做恶梦,并意外获得与亡父通灵对话的“萨满”能力。为了使父亲的灵魂安息,他必须组织一场特殊的仪式,但在此期间离奇染病,不得不前往附近的城镇治疗。经过治疗后,他逐渐迷失在眼花缭乱的现代化生活里,突然想抛弃家人和同胞独自留在城市。但作为一名原始土著人,他最终醒悟过来,重返原始部落,完成父亲的葬后礼,并最终接受自己的“萨满”身份。

关于传统族群仪式与现代文明的对比呈现和危地马拉导演杰罗·布斯塔曼特《火山下的人生》颇为相似,都是先后展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环境,再制造出两者之间的剧烈冲突,逐渐显露出现代文明和科技对少数族群的同化,以及对原始部落文化的侵蚀这个主题。然而,这部作品的戏剧情节不多,特别是前半部分更偏向纪录片的意味。

▲影片的戏剧情节不多,更偏向纪录的意味

土著口述白人大屠杀的历史情节,萨满老者为病倒的男主角的驱邪仪式,以及最后男主角归来为其亡父举行压轴的葬后礼,充分彰显出两位导演对这个少数族群及其文化的深入观察。声音剪辑是最大亮点,山野丛林的虫鸣声与现代小镇的喧闹嘈杂声形成参照,并在主人公的一个梦中场景里实现完美的过渡与融合。这个惊艳的场景预示着主人公心态最终的转变,及其命运的归宿。

较为可惜的是,语焉不详的叙事并没有留下太多思索空间,导演在处理记录题材和虚构情节两者之间欠缺更成熟的考虑。据两位导演提及,由于他们无法听懂和理解土著演员的语言,所以很多场景都是让他们自由发挥,过后才透过翻译了解到他们拍摄的内容,这也许是纪录部分较为涣散和失焦的原因。两位导演并没有抓到最引人注目的时刻,即便是最后一幕男主角为亡父举行的仪式,也像是不加修饰的实录,结果只能说比枯燥的人类学纪录片稍微容易接受一点。

 2 ) 他在对抗自身萨满能力时充满痛苦

(華堅馮力士 译制)

父亲托梦给他(Henrique Ihjãc Krahô),说在水潭前等他。

他摸黑来了。

父亲提醒他,有件该做的事他没去做。

父亲依然是爱着他的,想“抓”条鱼给他,叫他到水里来拿,拿回家可以给老老小小改善一下生活。

可惜他没有下水。

好在他没下水,不然这戏大概也到此为止,他没必要演后面的那段——他在对抗自身萨满能力时充满痛苦。

那么,在他说“不要鱼”的时候,父亲可否让那条鱼跃出水面,直接飞入他儿子怀中,就像我菩提祖师、科学家林才松(1947-2017)在他“五七”日“指挥”那一对双思鸟(详见推诺)那样的呢?

一对双思鸟·2017.3.28·广宁竹海大观·林才松老师故居

我想问题是出在那水潭里的鱼没有一条能跳那么高,都不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2012)里的那种飞鱼。

剧照来源://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1786637459/

这样的电影看一部少一部。当地球上的原居民都消失了之后,去哪找一村子的土著来演一部故事片?

(文末有彩蛋)

Chuva E Cantoria Na Aldeia Dos Mortos(2018) 死人和其他人 The Dead and the Others(英译) 巴西 / 葡萄牙 葡萄牙语 2018.5.16 戛纳电影节 114 分钟

片尾曲——

The Dead and the Others(2018)片尾片段_腾讯视频

观影史 200810|死人和其他人

 短评

這類的docudrama見得多,這部在坎城拿到“一種注目單元評審團特別獎”,可見議題性在前,影片質量並不好。想起《夢遊亞馬遜》,講的還是原始文明與都市生態的抗衡。

6分钟前
  • 那朵椰菜花
  • 较差

人类学+丛林美学=世界很大,我太渺小。

7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9thBJIFF# 看之前大概能料想到是个什么调性的片子,但这种程度的视听节奏还真是让人招架不住,完全放弃叙事的内在连接,仅依靠影像层面微弱的刺激来展现所谓的自然神秘主义,但说白了如果是为了体验奇观为啥不去看什么“星球探秘”一类的科普节目呢?好多地方都怀疑导演是不是在监视器前睡着了忘记喊cut,观感差不多就像是听了俩小时大悲咒吧。

12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较差

我非常欣赏(且羡慕)导演用16mm来拍摄,有那么一丁点阿彼察邦的感觉,但是闷,闷到不行;导演颜值还是很能打的 /伦敦电影节第一次去了rich mix cinema,缘分终于来了,这个影院以往都是…路过

17分钟前
  • 影呆
  • 较差

无力的控诉。

22分钟前
  • ChrisKirk
  • 还行

关于传统族群仪式与现代文明的对比呈现与危地马拉那部《火山下的人生》颇为相似,只不过这部作品的戏剧情节不多,而且更偏向纪录的意味。声音剪辑是最大亮点,山野丛林的虫鸣声与现代小镇的喧闹嘈杂形成参照,并在一个梦中场景里实现完美的过渡与融合,同时预示着主人公心态最终的转变,以及命运的归宿。可惜地,语焉不详的叙事并没有留下太多思索空间,在处理记录题材和虚构情节两者之间欠缺更成熟的考虑,并没有抓到最引人注目的时刻,结果只能说比枯燥的人类学纪录片稍微容易接受一点。

24分钟前
  • 罗宾汉
  • 还行

位于「原始」环境下的民俗才是观众们更加感兴趣的部分,由此产生了一种有趣的电影内外矛盾——不甘于原始(传统)文化下的青年所追逐的「现代生活」反而是大部分观众所鄙夷的,文化差异或者「一体化」的矛盾并不仅仅在于观念与意识形态的差异,最终却还是一种经济追求。

26分钟前
  • 451½°F™
  • 还行

3.0

30分钟前
  • 杨浦小囡
  • 较差

影像质感挺好的。除了热带雨林里绿油油的叶子,整体色彩饱和度比较低,看着舒服。大自然的雷雨声很有沉浸感…感觉鸟叫声占据了全片的60%。 喜欢老头子躺在木头还是石头上抽烟漫不经心说着死亡。就是节奏太慢了。有些歌声欣赏不了。不过至少体验到了并不常见的一种生存状态,也算是猎奇心理的满足吧。

33分钟前
  • Lui吉豆
  • 推荐

介乎于剧情和纪录之间,摄影主控,土著生活很原生态的,萨满、咒语和与死者交谈都是村里生活的日常。他们对自然的态度是万物有灵论,能让观众沉浸其中,几乎看不到现代化的迹象。但讲的仍是部落不要现代化。戏剧性很弱,沉闷无比,仅通过诗意的视觉概念传达,绝对在考验观众的耐力。对于掠夺巴西腹地、屠杀土著部落的白人殖民者也做出了含糊其辞的批评姿态。这类纪录片见的还是挺多,它没有太出类拔萃的地方。

34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较差

於無聲處聽驚雷。為了瀑布我也要打五星,沒有見過這麼好看的瀑布。

36分钟前
  • 王布朗
  • 力荐

微弱的原住民声音记录消失的原住民生活和原住民历史。

37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还行

葡萄牙导演去拍的巴西原住民Krahô人题材,试图逃离家族-命运与最终的回归,拍出了人类学纪录片的感觉……虽说不是所有有鬼魂有丛林的片都是邦哥门下,不过这个原住民语言慢悠悠的调子真的跟泰语的感觉好像啊!丛林和小镇的对比体现在现代医学与萨满体系,原住民语言和葡萄牙语乃至姓名-身份证上面,里面废墟那段又以“记忆之场”的方式带出了原住民被屠杀的历史(这就是戛纳一种关注单元颁奖时导演和主演团队的政治声明的要点)。

40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6分。怎么看出来是纪录片了,稳稳的摆拍啊。倒是拍得很美,人物讲话假假的(脑子还是在剧情片和纪录片之间转不过来)。后面睡着了,有点闷。有人get到这部吗?05/31/2018

41分钟前
  • 若汐
  • 还行

不是纪录片,但讲述和拍摄方式都很像弗拉哈迪的早期搬演式人类学纪录片。

45分钟前
  • 十八爷
  • 还行

猎奇Ethnofiction,像去年柏林那部《前任萨满》,Fiction部分比Docu部分拍得好,与其阿彼察邦,不如说是转投玄学的弗拉哈迪。虽然演员实在是过度呆滞了,但出于文化保护的角度,导演就算完全不加以指导也可以理解。构建了一个属于萨满的主观听觉世界(语言本身也是其听觉系统的一部分),自然中的炎热、潮湿、阳光乃至泥土气息都是和谐的、可被“听”见的;而城市环境中,除了以“侵占”姿态占满画面的信息世界(电视、收音机、街霸游戏机),剩下能感知到的几乎只有嘈杂。足球、指甲油和“圈养”般的收容中心替代枪炮大刀成为了入侵者的新武器,湖面倒影中飞过的鸟是灵性瞬间!

49分钟前
  • 字母君
  • 推荐

抵御侵占不易,但Ihjãc最终选择了回返。无论是不是在寻求诗意的道路上削弱了记录的力量,电影背后的意义都是非凡的。

51分钟前
  • Konec
  • 推荐

亡者村的路要生人牵引,葬礼宴的歌要唱到天明。金刚鹦鹉赋予了萨满的神力,却不愿在棕榈叶里与亡灵的麦卡洛交涉一生。身上不痛不痒,却恶疾缠身,明明无病无灾,却渐入膏肓。镇上的卫生救济所不能久住,土地上的赤湖果和树薯粉需要收割。在湖面燃起鬼火,在森林扛起原木,被选中的科拉霍人,别无他路。

55分钟前
  • 西楼尘
  • 较差

他在对抗自身萨满能力时充满痛苦。

59分钟前
  • 威廉
  • 推荐

【2019年4月16日-北京电影学院-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标准放映厅】原始剧作类型结构讲述原始文化命题,多重世界的建构,原始文明、现代文明、精神世界。萨满体系的最终架构,金刚鹦鹉的圣灵守护,水中的镜像重现,都是人类主体在庇护之下的自我审视。导演把握节奏和情绪力度恰如其分。虽然有诸多细节堆叠过于符号化,但表达的内容却十分明了。拳皇、流行乐、莫西干发型等等的细节,足以展现出导演意图。月升转场明确了部落发展方向。开头与结尾的闭环,进入萨满世界的层次,在最后一场戏终于拔高层次。摄影很棒,细腻的情绪、贴合剧作的视听语言,加以细节丰沛的声音,为影片增色不少。(16mm胶片极其细腻)(医院走廊和医生对话的长镜头,颇有《站台》城墙上男女主对话长镜头的意味)

1小时前
  •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