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场各说各话的纯艺术3D对谈
(原载威尼斯电影节期间的腾讯娱乐报道)
维姆.文德斯新片的媒体场首映状况不断。先是播映了5分钟后,法语对白拉开剧情后,因观众发现没有英文字幕,而重头再来。接着又是一个没有意大利文字幕的版本,主场观众刚以嘘声表达些许抗议,就有一个德国记者站起以德英双语大声喝止:“大家就别耽误时间了,我既不懂法语也不懂意大利语,英语也一般,但现在的英文字幕版已经是能看下去的最优选择了”。乖巧的意大利媒体人竟再没闹场。
这样也好,观众们可以跟着徐缓镜头中空无一人的香榭丽舍大道,再多欣赏一遍Lou Reed那首通过《猜火车》被影迷熟知的名曲《完美的一天》(Perfect Day)。文德斯的这位摇滚老友逝世已近3年,是时候以漂亮的画面纪念一下了。“在公园里喝着桑格里亚,天黑后回家;在动物园喂着野兽,看一场电影后回家”,这是歌曲里“完美的一天”;在巴黎郊外花园别墅的夏日午后,以老式打字机虚构出一对闲聊着性经历、植物学、难忘旅程的男女,也是“完美第一天”——阿兰胡埃斯的美好日子。
可接下来的英文字幕时间,即便对英文写作的《好莱坞报道》影评人来说,也是一支难以跟上的“法语饶舌曲”,“完全不间歇的法语对白,只有字幕阅读速度最快的观众才能跟上”。
唱片机的《Perfect Day》播完,置身大宅的德国作家面对着花园桌椅,开始用打字机创作出一对并非情侣关系的中年男女。男人循循善诱着,让女人进入一轮轮“真心话游戏”。女人情感充沛着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性经历、过往罗曼史以及与身体相关的哲学思辨,她语速飞快,还时不时纠正着表述和记忆,导致镜头摇回书房,让作家不得不重写对话。而男人从不提及自身情感,如一个毫无相关却同等比重的声部,打断女人后穿插进来,激情讲述着鸟类知识、各类草莓以及一段难忘的西班牙小镇阿兰胡埃斯旅行经历。在这些彼此不相关的意识流的对话(自白)中,也偶尔产生一些趣味对应幽默。比如当唱机响起The Trogg乐队曲子《爱满溢周围》(Love is all around)时,女人描述着一次当伴侣进入她身体时的失望经历。
90分钟颇具催眠效果的各说各话,让《阿兰胡埃斯的美好日子》彻底成为一部纯艺术电影,一部似乎仅供知识分子挖空心思剖析互文性的影像论文。它其实是文德斯第四次改编彼得.汉德克的剧作,前三部分别为《守门员害怕罚点球》(1972)、《错误的举动》(1975)和《柏林苍穹下》(1987),均是文德斯被影史铭记的杰作。那么这次的新作让影院观众纷纷沉睡过去,是因为表现手法和表达内容都实在太实验太先锋,还是因为如今这个移动互联时代距离德国新电影运动时的艺术品位实在太远了呢?
好不容易让人们振奋过来的一幕,是导演的另一位摇滚老友Nick Cave亲自出场,打断花园里喋喋不休的两人,徒自坐在大宅过道上,弹着钢琴,唱起《Into My Arms》。这不是哥特王子在文德斯电影中的第一次亮相,早在《柏林苍穹下》那阵,他就坐在酒吧里,合着乐队,疯狂撕喊着《From her to eternity》。
差点忘了说,这还是一部电影节难得一见的3D电影,却除了一场景深悠长的大宅全景空镜外,再无任何立体感受。70岁前后,文德斯就成了艺术电影领域,最热衷于拥抱3D新技术的大师,舞蹈纪录片《皮娜》和建筑纪录片《文化大教堂》的尝试,都颇为成功,可到了剧情片领域,从去年的《一切都会好的》到今次这部《阿兰胡埃斯的美好日子》,就实在看不出3D究竟如何意义,又有何效果。大抵只能脑补为,巴黎郊外大宅里的这位作家试图视觉化的虚构出一场无意义对话,那么至少在概念上,3D可以将打字机里的平面A4纸,延拓出一个空间吧。虽然最终效果是连字幕都不浮于银幕前。
眼镜很沉,字幕各种故障,好在3D效果舒服。不过不是很理解这种纯对话片为啥也要拍3D,好吧你是大师你任性。场景和人物十分简单,屋里一个作家,屋外一男一女,镜头摇来切去,探讨人生劲爆话题。文德斯你怎么变成侯麦了……
像看了一集《十三邀》,问一些下三路的问题,引出些不知所云的思考。
Perfect Day和Into My Arms值三颗星……
脑补3D效果后感觉可以给这个分
文德斯老师的转场教学片
睡过。睡得很幸福。
看在文大师给签了四个名的份上,加一颗星吧。
恐怕是文德斯最差的一部了,话剧改编,却毫无导演技巧的呈现,对话也太装。文德斯现在沉溺在3D的表达了,但是这部影片也根本不适合3D,倒是符合安叔说的“3D最好拍的是人脸…”
目前所看过最不像是文德斯的一部作品,这九十多分钟真的特无聊
需要电影院,需要3D眼镜,需要黑咖啡,需要冬天里对夏日阳光的向往,需要耐心,需要一条乖狗狗,需要对汉得克的热情,需要对文德斯的宽容。
汉德克夫妇一齐出镜,让故事又多了一层耐人寻味;爱性,男女,宇宙,时间,花园一隅亦可包罗万象——抹却了原剧激烈的诱导性和荒诞十足的爆发,用两个暧昧之人的喃喃爱语和温柔争吵取而代之,文德斯自由洒脱的状态完全融入汉德克的文字韵顿,3D拍摄则添加了恰到好处的攻击性。
Wendersing/No Wendersing.....
当一代代的电影人都试图将电影远离文学、戏剧或是其他任何艺术门类时(电影也必将会越来越独立开来),文德斯却反其道而行之,但成品之乏味、形式之单一让本片沦为了催眠佳品。其实真的没有必要拍成3D,甚至没有必要拍成电影,这只是一场不需要眼睛看的朗诵会。
在打印机的敲击声和油墨香中,庭院里相隔一个花园用桌的男女聊了起来。他们聊起飞过的鹰隼雀鸟,忆起萌动的秋千性器。盐田小屋,女人感受到光给赤裸的身体披附了羽衣,男人则因阿兰胡埃斯小城的农园木屋而此行不虚。他们都是作家脑中的映像,却仿佛真实存在。伴着鸟啾虫鸣日光倾泻,夏天仿佛不会过去。
错错错
被临时搭建的影院的3D效果坑惨了,于是便睡了。惊醒时发现Nick Cave在弹琴唱歌。@Venice
放松痴坐首选影片,将自我换入电影,拟把虚构当生活。为美好体验加一星。汉德克、圣山、点唱机、伊甸园、奥利维拉的回忆。
话剧改编,但缺乏用电影的视听手法呈现原作所进行的独特设计,镜头移动显得单调。最大的好处就是把花园拍得很美,不用通过舞台布景添加想象了,增加了美好氛围。对白冗长,主角缺乏魅力,有点小趣味和哲思但不足以支撑起全片。对各种自然声音的细腻表现不错,缺少好的动态呈现。不是词儿多就文艺。
90分钟颇具催眠效果的各说各话,让《阿兰胡埃斯的美好日子》彻底成为一部纯艺术电影,一部似乎仅供知识分子挖空心思剖析互文性的影像论文
PTA去德国演电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