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洪水泛滥之前

记录片美国2016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乔治·布什比尔·克林顿理查德·加尔森阿尔·戈尔巴拉克·奥巴马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导演:费舍·史蒂芬斯

播放地址

剧照

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1 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2 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3 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4 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5 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6 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13 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14 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15 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16 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17 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18 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19 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10-16 12:38

详细剧情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全新纪录片终于见光,这部电影将在正在进行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亮相,今天率先曝光了首款海报,片名从原来的The Turning Point改为了Before the Flood(《洪水泛滥之前》),更加直切主题。这部纪录片几乎就是跟拍了小李作为联合国大使游走世界各地考察环境的过程,马丁·斯科塞斯也有参与制片。

长篇影评

1 ) 洪水泛滥之前:正视碳排放议题,人类仍有希望

河南暴雨,环球极端气候频发。找了相关纪录片来看,本想看谈气候科学原理,后来发现这是一个议题的政治资本博弈。非常值得一看。

1.美国:民意被资本所控,化石燃料这一巨大产业背后的利益集团资助否认全球变暖,宣扬全球变暖是一场骗局的相关组织,扶持以人权为名义的傀儡组织,意见领袖出卖自己的公信力,阻止气候法案,选举人为了选票不敢主张气候改革。(很难想象这是可以直接揭露的)

然而,海平面不是民主党,也不是共和党,它唯一知道的是,上升,继续上升。

2.中国:碳排放第一,但同时清洁能源开发速度也是第一。(我本以为会因为意识形态而不去指出中国所做的努力,是我小人之心了)强调了中国媒体的定期讨论和数据公布为民众赋权,并倒逼改革。

“中国现在有世界上最大的风能和太阳能公司”

“如果中国能做到,我认为其他国家也能”

我很感动,中国不是坐而言,而是起而行,扮演的还是一个引领者。

外界的好评让这一切努力显得更真切。

3.印度:印度的经济民生议题无法让位于环保“煤很便宜,无论你我喜欢与否。”并且尖锐地对身为美国人的小李子批评道:“中国在太阳能上的投资比贵国更多,你们有什么资格值得被效仿”,小李子也是一副反思的,克制的,谦逊的姿态承认并继续探讨。

4.欧美:

(1)养牛场的科学家说:如果你想要有所行动,不必诉诸政府高层,更改自己的饮食,就是最简单的一份出力。

(2)商科学子的老熟人曼昆老师:人性脆弱且复杂,寄希望于大众的不痛不痒的责任感,不如用实际的税收转移(工薪税to环保税)污染成本的痛感。要改变总统对碳税的观点,必须改变大众对碳税的观点。

5.为什么气候与我们息息相关,为什么如此紧迫

水资源有限,带来气候难民,争夺最终会升级为战争,极端主义将吸引无法生存的人们。

把握时机停止燃烧化石燃料,地球虽然会暂时惯性升温,但会再次开始冷却,北极冰层将恢复,地球可以自我修复。

6.瑞典科学家(片尾,太好哭了):

瑞典在公民团体自上而下推动下,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不用化石燃料的国家

地球仍然存在调整的窗口期,只是时机转瞬即逝。

我对人类有信心,事实清晰无比,一旦人们突破了对议题的不确定和混淆,就会迈出改变的团结步伐。

比起“天啊,没有希望了”,应该说,“好,找到问题了”,然后实事求是,寻找出路吧。

只要心怀希望,我们总可再调整步伐。

2 ) 政治课作业,顺手发上来

人人都知道地球上正在发生全球变暖,即使是十几岁的小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或以外的地方听到这个词汇。但是气候变暖到底意味着什么?会带来什么后果?这些却只有一小部分人知之甚详。全球气候变化不仅仅是温度升高或是CO2浓度上升那么简单,它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永冻土缩小及随之发生的土壤C流失、N沉降逐年增加导致海洋水体富养化、极端降水情况频繁发生导致作物减产、地表温度升高导致森林火灾愈加频繁,自然顶级群落生态系统面积缩小导致物种栖息地和多样性丧失。

生活在适宜气候区的人类常常很难察觉气候的变化,但是在极端环境下例如南极和北极,温度的轻微变化就会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性影响将会扩张到整个生物圈。最开始是气候变化仅仅是一个生态环保的话题,人类为了保护地球和地球上的其他物种,悠闲地居高临下地探讨如何缓解气候变化。但是很快地球上发生的变化就将会威胁人类的生产生活甚至是生存,人类将不能再悠闲自在的在保证其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慢条斯理的寻找解决气候问题的方法,异想天开的期待着一个类似于‘普罗米修斯之火’的跨时代大发明来一劳永逸的帮人类解决当前遇到的麻烦。这不是危言耸听,所有变化在前期都是缓慢的,但是一旦跨过了奇点,接下来的变化就将以指数形式递增。

面对无法避免的迫在眉睫的不可逆转的灾难的时候,人类出于潜意识中的自我保护,往往会选择否认:“气候变暖是正常的,从古世纪到现在,地球就经历过降温阶段也经历过升温阶段”。而当面前摆放了太多太多的证据以至于不能装聋作哑的时候,就会开始否认自己对于气候变暖的‘贡献’,也同时否认自己有减缓气候变暖,改变可怕的未来的能力。

但是,事实上,我们不是没有能力,只是不想承担责任。无论普通民众是否意识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后果,他们很少付诸实践。心理学上有一种旁观者效应,当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需要担当责任时往往会退缩。在被要求为改善环境问题做出贡献的时候,个体第一反应往往是抗拒:“大气中CO2的浓度不是因为我一个人升高的,凭什么我要负责?别人也没有付出行动,那我凭什么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即使我不去做,也有别人会做的,我一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多我一个少我一个都没关系。”全球76亿人是一个巨大的整体,这非但没有使所有人的力量结合起来,反而让每个人的责任感无限的分薄了。此外,看了纪录片后我发现美国有话语权的上层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化石燃料的既得利益者,那么政府和媒体对使用化石能源恶劣后果视而不见、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现状指鹿为马也不足为奇。在单纯的科学问答和环境变化之上覆盖着复杂的利益纠葛,政客们和财阀们将目光聚集在眼前的巨大的经济利益上,无视暴力开采化石能源、焚烧对全球环境的毁灭性打击。‘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这大概是利益驱动者内心深处否认全球变暖的真正原因,他们不在乎子孙后代是否能看见美丽的热带雨林群落,他们在乎的只是当前的实实在在的能攥在手里的美金。更何况,即使末世真的来临,他们也为自己的子孙积累了足够多的资源足以让他们成为登上诺亚方舟的第一批人。

人类在破坏地球,不止开采和燃烧化石燃料这一件事,毁灭地球的是我们平常人的一举一动。更多的人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当你在吃薯片和牛肉的同时,你也在加重地球的负担。每一个普通人行动起来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在政府层面上出台相关政策。有环保意识的人可以选择不购买棕榈油的产品,但是生产过程在持续进行,工厂已经建立,森林已经被焚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发达国家有必要为他们已经排放了的CO2负起责任来,切断大公司和资本集团以自然公共环境为代价换取自己利益的途径,大力扶持清洁能源,在激发民众环保意识的同时提供他们机会购买不太昂贵的清洁能源产品。


可能因为专业有一点点环保相关吧,看了感觉还是蛮触动的,别的做不到,但是我决定不吃牛肉了。

3 ) 在洪水来临之前,我们甚至不会买一个救生圈

在《圣经·创世纪》中,上帝看到被逐出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的后代布满了大地,他们贪婪暴虐,为了自己的生存和欲望捕杀动物、破坏生态,令大地满目疮痍,痛心的上帝决定引发洪水清除一切,但在准备清洗之前他又心生慈悲,决定把这个灭世预言告诉善良的普通人诺亚,并把存活下去的方法也告诉了他。诺亚依据上帝的指示在洪水来临前修建了诺亚方舟,并把所有的动物物种带上了方舟,最后洪水来临,大地被洪水淹没,诺亚一家通过诺亚方舟逃过一劫。

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现代,那引发洪水的就不是上帝,而是我们人类;被淹没的也不是全部大地,而是我们最喜欢的百货商场和贸易码头;能登上方舟的也不是心地善良的诺亚和物种,而是极具权势的政客和资本家和他们所需要的一切。而我们能做的,只有想办法进化出腮和鳍。

为什么我们会引发洪水?直接原因是打破了地球的碳平衡。因为我们排放的温室气体太多而吸收的温室气体太少,留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太多令大气升温从而溶解冰川,引发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和岛屿。为什么我们要打破碳平衡?因为我们为了启动空调的电能而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为了吃鲜嫩的牛肉而把绿地变成养殖场;为了生产棕榈油而热带雨林变成种植园。

作为联合国环境保护大使,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花两年多时间走访全球,身体力行去见证全球变暖的变化和拜访社会各界人士,上至基督教教皇下至印度普通民众,寻访他们对全球变暖的看法。纪录片以冰川消融为开头,见到了人类为了开发放火烧林的景象,见到了因全球变暖而死亡的珊瑚的景象,见到了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对使用化石燃料的态度,了解了支持化石燃料背后的资本集团和其惯用伎俩,了解了全球变暖对我们环境会造成的具体和预测影响,了解了征收碳税和新能源是走出目前困境最切实可靠的方法,纪录片到了高潮:教皇出来呼吁教徒们关注气候问题;瑞典作为发达国家通过国民自下而上的提案最终决定放弃所有化石燃料;100多个国家最终经过激烈的商讨达成巴黎协议。结尾处莱昂纳多回到影片开头的演讲台,他站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演讲台上,作为联合国环境保护大使就已经达成的巴黎协议发表演讲,最后鼓励人们每个人身体力行去为全球变暖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电影来说这是个完美的结局,但不幸的是现实并没有结局,随着美国撕毁巴黎协议,这场声势浩大、众志成城的运动被当头一棒,前途蒙上了一层阴霾。

打破地球碳平衡的最主要因素是使用化石燃料,从而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2015年召开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实质是各国领导人商议限制和减少碳排放,就不同国家制定不同的减碳目标达成一致协议。对目前这个以化石燃料为主体的能源框架的世界来说,减碳意味着什么?对中国和发展中国家意味着强制改变能源结构,基础建设和GDP增长速度放慢;对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意味着降低生活质量和经济复苏延缓;对特朗普来说,意味着一点也不American first。所以特朗普上任半年后就退出了巴黎协议。

虽然支持全球变暖这个结论有超过70%的科学家,纪录片中也表达了支持全球变暖的观点,但现实中还有30%的科学家反对,我们还要倾听反对者的观点。纪录片中提醒我们要注意反全球变暖论背后的政治意图,那我们同样要注意全球变化论背后的政治意图。反气候变迁者不认为我们的地球在变暖,或者即使地球在变暖,也不认为是我们的碳排放导致的,他们的理由是地球曾经有过间冰期和暖期,这一点点的气温变化根本不足为奇。确实如此,46亿年前的地球表面还是翻滚的岩浆热汤,地球也有过表面被冰覆盖的冰河时期,地球并不是一直都像现在这样适宜我们生存。如果全球变暖不受我们的客观行为影响,那我们做什么回天乏术;但如果是我们的行为导致了全球变暖,那我们再不制止我们现在的行为,我们同自杀又有何区别呢?从这个角度看待问题,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制止现在的行为,减少碳排放呢?

那么,我们现在还来得及吗?纪录片给出的答案是:来得及,只要我们(美国人)选一个关心全球变暖的总统;只要我们少吃牛肉或用鸡肉替换牛肉;只要我们少汽车出行多步行或骑自行车;只要我们多投资新能源和减少化石能源补贴。现实是:不行。

一个关心全球变暖的美国总统?你看特朗普像不像。不要以为美国总统只是资本财团的傀儡,他同样是美国人民主要意志的代表人,纪录片中的奥巴马从反对同性婚姻到支持同性婚姻就是美国人民主要意志的体现,所以与其选一个关心全球变暖的总统,还不如让大多数美国人对全球变暖有所了解来的实际。纪录片中美国经济学家曼昆提到:相比起让人们每天开车前都想要自己对气候做了什么这种道德质问的方式,对碳收税是目前最有效的减碳措施,美国企业也被征收各种污染税来支付治理环境的费用且这套体系已相当成熟完善,但企业和全体美国公民是完全不同的利益体,纪录片里面也说了,没有哪个总统推行碳税法案会被通过,更不会有总统候选人会以碳税为参选口号,不管这个碳税是增税还是改税。至于新能源,像特斯拉总裁马斯克说的,只要100座超级太阳能电池厂就能解决永续能源的问题,如果马斯克说的是真的,那能源危机就永久解决了。借用纪录片里面印度科学中心的纳兰教授质问莱昂纳多的一句话:“中国和印度都在为开发新能源做了这么多,人均碳排放量是印度人32倍、中国人10倍的美国人做了什么?”是啊,我们到底做了什么?莱昂纳多在开车回去的路上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面对以逐利为本质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没有成熟技术的新能源并不会得到资本的青睐,更别提它的对手是廉价、成熟和稳定的化石燃料。

那么我们从自己开始怎样?本来政治、资本这种东西就不是个人力量可以改变的,我们应该把环境保护教育落实到每个人身上,让人们自发保护环境。但现实往往是:连法律法规和资本市场规则都难以约束的东西,要求用道德良知来约束根本不现实。如今碳排放在民众里面已经形成囚徒困境:只有所有人成为低排放者才能有可能抑制全球变暖,但其中只要有一部分人继续享受高排放生活那所有人都会完蛋,依据博弈论的观点,所有人最终只会享受高排放生活成为高排放者。

你今天看了这个纪录片,看到了地球的伤疤和人类的丑恶,决定要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下定决心不再吃牛肉、减少开车出行和节水节电。过两天你就会因为心情不好而去牛肉火锅店大吃特吃;嫌天气太热而开车出行;因加班而在公司吃用一次性塑料盒装的快餐。你刚被那些因开拓棕榈油种植园而焚烧的热带雨林的画面看得揪心,并下定决心不再使用含棕榈油的产品,过两个小时你就会在网上看到最新季的清凉短袖出炉,想着这个短袖和上周买的裤子很搭的你就会动动手指头下单,而制作这件短袖的棉花就是来自因时尚快消品大量生产而原材料紧缺,被喷洒过度农药和生长激素,已经被严重污染的土地。过两天你穿着新买的短袖到街上参加环境保护运动,运动组织人员给你一块写着“拒绝农药,还我净土”的牌子,你举着牌子跟随着游行队伍随波逐流,到了晚上你回到家,在网上发布一条配有今天游行的照片,配上文字:“保护地球”。

地球需要谁保护?珠穆朗玛峰作为世界最高峰,人类给爬上珠穆朗玛峰顶端的这种行为起名为征服世界之巅,于是在近几十年来在登上装备和通信设备大力发展下,各种人以各种理由去攀登珠峰,这些人前仆后继的上去,少数人才能活着下来。上去的人大多拥有直面死亡的勇气和挑战极限的欲望,但这些看似崇高的精神只会让珠峰上徒增尸体、粪便和塑料。因为珠峰的低温环境让这些尸体、粪便和塑料几十年的完好如初,当然,病原体也是。到了如今,珠峰已经是世界上最高的垃圾场和最高的病原体培养地,成为了下游几十亿人的潜在水污染源,迫使尼泊尔人组织名为珠峰清道夫的队伍上山清理垃圾,消除潜在污染源。是珠峰自己成为垃圾场和潜在污染源的吗?是患有崇高精神的人类。清道夫们上去清理尸体和垃圾是为了拯救珠峰吗?是为了拯救人类。珠峰不需要谁来拯救,它甚至没有嫌弃那些有可能夺走人命的病原体;地球也不需要谁来拯救,需要人类拯救的只有人类。

世界上大部分人生活在沿海地区,不是热带雨林的伐木场旁边,也不是受极端天气影响而颗粒无收的印度农民家隔壁,更不是日渐消融的北极冰川之上。我们打开浏览器,会看到一篇关于企业家贿赂政府获得林地开垦权的报道,同时还有无数条娱乐新闻和可爱猫狗的照片;我们周末在家搜索电影,会看到这部由影帝莱昂纳多主演的纪录片《洪水泛滥之前》,同时还有十几部超级英雄的电影。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没有人会关心全球变暖。现在英国关心的是脱欧,欧洲关心的是难民,美国和中国关心的是中美贸易战,叙利亚关心的是内战,在这些事情面前,环境不是重要的,即使它可能是致命的。没有真正的身临其境且深受其害,人类是不会恐惧的,况且还是已经被消费主义支配了几十年,早已不知道恐惧为何物的人类。

4 ) 在CO₂中自私的我们

近来,我关注起环境问题,不过在此之前我对它也并不排斥,只是一直没有碰到一个深入其中的入口。昨晚我看完了纪录片《洪水泛滥之前》,我从关注消费又浪费的问题,渐渐扩大为全球变暖的层面。

我很清楚,气候问题涉及到的东西是非常多的,关乎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球人,还有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和利益的问题。正因为它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与所有人息息相关,所以很重要,但也由此使它成为一个棘手的难题。发达国家已从工业时代进入后工业时代,而发展中国家当下正从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前者在呼吁环保,而后者为了发展正不可避免地破坏环境,这是第一个矛盾;现今的环境问题大多数是发达国家在其工业时代造成的,作为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他们的生产行为多多少少势必会影响到环境,而前者在曾经同样这么做,若发达的一方在什么也不提供的前提下,鼓励或者要求贫穷的一方加入到环保大队中,这是不公平的,也是很矛盾的;发达国家具有高水平的科技,并具有开发清洁能源的资金和后盾,而发展中国家即使技术可达到,但是由于资金不足,大多数还是会选择便宜的化石燃料,在此资金与环保成了第三个矛盾;发达国家在工业时代种下的祸,而造成的环境问题,现今却要全球人民来承担,严重影响到部分海岛国家的生亡,难道他们不应该主动帮助,或者成为一个环保的好榜样,为什么最强大的美国却做得如此差,差到离谱。政治家为了获取选票,逃避环境话题,好像地球还是如最初那样健康干净;大企业为了获取利益,买通政府以破坏大自然,似乎我们在宇宙中还有好几个地球可以迁居那样。

我并非责怪工业时代给环境带来的种种后果。不可否认,工业发展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我不会蠢到一面享受它带给我的美好时,一面却斥责它给环境带来的破坏。我深知我们的发展不可能倒退,也不能倒退,可是我们的历史却没有进步,我希望在发展不倒退的前提下,我们的历史是向前进的。我不敢想象,如果我们置环境问题于不顾之地,我们的子孙后代该怎么办,如果他们的生活每一天都要忧愁天气,这样下去,人类还会有历史的延续吗?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伤害自然,也就是在伤害自己。我们应该与大自然共存,而非只懂得获取,却从不给予。

非洲的贫穷问题与中东的战争问题迟迟没能得到解决,而现今我们的环境却日益恶化,有大多的问题需要联合国去处理去协调,不要求他们对于气候问题的办事效率能有多高,但是至少每个国家都有一颗环保的心,真正意义上有环保的意识,如果有条件,尽量将环保纳入教育范围内并鼓励每个人落实到位,当然国际间的互相帮助也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资金的援助。

我相信,公众人物的影响力与媒体宣传作用,会产生强大的力量。作为政治人物,却没端正环境问题的态度,反而使公众渐渐远离环保的正确轨道,进行负面、严重错误的演说,我认为这是十分可恨可怜的。而小李子利用其公众影响力,关注气候变化并推向大众引导大众。了解之后,我顿时对小李子的好感大大提升。

如果不看这部片子,我或许很难会了解到养牛是会很大程度上加剧气候变暖的,我从来没有想到我们经济水平的提升与之同来消费量的加大是会影响到环境的,一边是很容易造成浪费,其产生的垃圾势必会需要大自然的处理,一边是我们的大量消费会加快厂家的生产速度、加大其生产量,而我们使用的所有东西,没有一样产品不是源自于大自然的。在一定程度上,生产的越多,破坏环境也就越为恶劣。

今天上午,我坐车前往练车场地时,仔细地看着道路的尘土飞扬,一旁是工业区,各种工厂;一旁是在开发大山,各种大机器各种起楼。看到后者,我不禁落泪了。

我并不能为这个世界的环境找到解决方法,我为自己感到无力,为地球感到无奈。每个人都活得很自私很事,我们在吃牛肉、喝牛奶、开汽车、逛超市、吹冷气时,有谁会想起二氧化碳;我们大部分人只会抱怨天气爆热,斥责极端气候,或者在看到新闻中有人洪灾伤亡时心里感叹:“幸好我们这里没有发生这事。”可这就是我们人性,不然就不会有幸灾乐祸这词了。

前段时间,在我所在的地方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造成九人死亡,两辆轿车和大货车的事故。而最近我在练车考驾照,实在是太多人学车了,约考变得很困难。现如今,汽车很便宜,大部分的人家都会有至少一辆汽车,学车的人越多,意味着买车的人就越多。汽车越多,就越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当然这最要命的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会随之上升。不过在开汽车时,人们除了会抱怨堵车外,有几个人会关心汽车产生的二氧化碳呢?只会在汽车内吹冷气,然后抱怨道路不够宽,汽车太多等等。我并非在责怪人们不关心环境,我只是觉得要使环保真正意义上进入人们的生活中,是十分艰巨的。只要是人的话,第一都会从个人利益出发。

在我生活的中国,在我生活的地方,虽然环保概念早已提出好久好久了,但是只停留在概念层面,真正在关心环境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也许是因为我们受到的苦痛不够多,不足以去担忧自然灾害的发生;也许是我们生活得太忙太累,没时间没精力管空气和大山。

而我,没能力管这些大问题大事情。我只能尽量做到爱护并敬畏大自然。我深知,一个人爱护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一个人破坏的力量却会是很大的。

还有,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看这部片子。

5 ) 否则,我们以及与我们生活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炸药移除山顶得到煤炭,液压破裂法汲取地下天然气,海上钻取石油以及焦油沙,这是生产化石燃料最具破坏性的形式。 中国重度依赖化石燃料,但风能,太阳能这些新能源的发展速度似乎更快。 美国因为化石能源触动到某些人的利益,所以通过议会否定了气候的提案,以及操控的科学机构来加强宣传,近二十年的气候没有变暖,为了不用这些能源倒退100年就为了全球气温下降0.01℃? 印度还有3亿人用不上电,对比于全球变暖,他们的碳排放量世界第三,但同等严峻的问题是每个人基本的能源需求都无法满足,还有牛粪生火的 一次非季节性的降雨就是这里年降雨量的一半,作物全淹没。 一个太平洋岛国,有可能整个国家被淹没,这个国家的总统在斐济买了一块地,让自己的国民有尊严地移民。 有个很有意思的悖论,人口没有多少的岛国对大自然的破坏最少,但却是遭受全球变暖最大的受害者。最发达的国家,却要求发展中国家减少碳排放,而自己作为碳排放最多的国家却绝口不提。 珊瑚礁作为吸收二氧化碳的主力,还有雨林吸收的碳存放在树干枝叶中,一旦砍伐,就回到大气层。 还有生产甲烷的家禽,而牛是最大的排放源,改变我们的饮食习惯,或许会更有效 特斯拉的超级工厂,100个足以全世界能源供应,但需要比特斯拉还要大的公司一起合作 碳税:对排放碳的任何活动征收的税 我们的基本想法是对社会上其他人造成负面影响的不良行为征税 我觉得试图对人们对社会负起责任非常难做到(自己做的会不会对社会有影响,在做事前不会过多思考),因为人们过着复杂生活,他们有很多事要担忧,不希望每次做决定时都要想到气候变化,他们办不到。 碳税的做法是,引导大家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而且我们尝试不要以增加税收为目的,而是转移,可以相应减少相关地税收名额,前提是碳税每个人都执行,这是税的转移,不是增收。 即使总统是民意领袖,但他更愿意做人民希望他做的,说服美国人民,从而说服总统,再则议会,最后是议案的通过。 气候峰会的达成共识减少碳排放量,却被国务卿说成,共识是好事,但随着共识聚集而来的负面影响也很可怕,极端主义,假如共识导致穷人无处可住,无法谋生,就好像富人跟穷人说你应该跟我一样努力有梦想就能成事,他的意思就是与其推行共识,还不如停止或者延缓共识从而那可怕的负面影响就不会影响自己现在的位置了,而这也是一代代不作为下去。 自下而上的行动,总统宣布瑞典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用化石燃料的国家 奥巴马也无法给出具体的承诺,就好像巴黎气候峰会的协定,没有碳税,没有惩罚措施,国会也不会同意减少26-28%的碳排放量,只能给个长期目标,在二十年里,一年一个脚印,新能源的逐步推行,画大饼。而且认为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从而人口搬迁,也会加剧人地相争,资源减少,竞争激烈的国家安全问题。 否则我们及与我们一起生活的生物都将成为历史。

6 ) 苍穹之下,我们都在其中。

很多人会觉得,我不过是这星辰之中渺小至极的存在,当大部分人选择不问地球,肆意挥霍,追求享乐的时候,我又何必去力行这份宏大的“责任”?

我们,存在差异的,无数个生命体,在这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守护着属于自己的世界,追寻理想,义气,欲望,到头来发觉不过是一场虚空,我们都需要自我拯救,寻找归宿,寻找自我的理想境界,我们关注的,不过是自我,或许是我在这世界中,短行二十一年,阅历尚浅,不曾有心怀“大志”,“忧天下”的简朴生命让我相信,真的存在,超出自我关注的精神。

对于生态,环境,地球,其实也不过是自我拯救的方式。对于一些人来说,食素,环保,就是他们的一种理想境界,是他们获得的归宿。网络生活很长一段时间,逐渐了解到素食主义者的环保论,“原来有人坚持素食,是为了保护地球啊” ,很了不起啊,可是恶语相向的网络喷子真的不少,质疑这质疑那,无论如何,是真是假,他人的选择到底与你何干?我只希望,个体之间足够尊重和包容。环保人士不必极端绑架非环保人士,非环保人士也大可不必言语攻击环保人士。共生共存。

另外,我们都是井底之蛙,我不了解那些“水源之争”,我无法想象当下世界的很多地区正在为水资源发愁,为粮食发愁,人类的生存环境竟如此堪忧。赤道地区无法种植培育粮食,极端恶劣的气候,干旱,水涝,生存在那的人将何去何从。从前只知道战争难民,原来也有那么多的人因为环境而出走家乡,寻找生路。试想如果是我们呢,少有人愿意去思考吧,我们过得太好了,逆境中成长是真理,科学家说there's hope,我少数时候对人类充满信心,而大多数时候,我相信自私和狭隘是人性的无奈,不到临界点,没听到地球咆哮,人们难以觉醒。

只不过是不吃快餐店的肉汉堡而已,只不过是尽少选择使用了棕榈游的深加工食品而已,这会使你健康不止一点,或许这一点点点改变,肚子上的肉就没了呢。我们能做的不多,我们能做的也很简单,只要我们做到了,地球的痛苦就会少很多。

我们没办法走出去,置身事内,了解这个世界的变化,可是我们可以听,我们可以看,对人生要有远见可能会拥有更好的人生,对环境有远见,或许也就能拥有更健康的地球。

7 ) 末世近了,你们要悔改

昨晚,global sociology课上讨论migration的问题,前半程把8篇papers过了一遍,后半程看了这部纪录片。每天看一部纪录片的节奏,真是有点承受不住。从艾滋病到农民工,再到气候变暖,那么多真相推给你,以往‘天真无邪、岁月静好’的心变得复杂了、沉重了、怀疑了,无数问题开始跳出来:“怎么会这样?!"

回到本片,Leonardo DiCaprio是主要角色和旁白者。尽管Leonardo在片中竭力呼吁美国人民环保意识提高,但仿佛还未产生很大的影响力。这不,春天刚来,Starbucks就已经开始用冷空调了。车还是几乎人手一辆,空调、暖气照样开得十足,牛肉照吃,零食照买。当舒适的生活模式已成为习惯,谁还顾得了印尼的原始森林被燃烧、遥远的冰川在融化呢?气候变暖本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政客们、商人们却为了自身利益而矢口否认。各种虚假新闻充斥美国电视荧屏,混淆视听,干扰大众的判断力。Leonardo和印度女士的对话令人印象深刻:一个美国人消耗的能源是一个中国人的10倍,一个印度人的30倍,如果美国不起带头作用,还有什么资格去指责和要求别人?

关于环境正义:对于global warming影响最少的国家,却要承受最大的损失,而成为climate refugees, 不公平。同战争难民一样,谁该为此负责?去年,好不容易达成的巴黎协定,被川普给撕毁了。所以,global warming在被遏制吗?干旱的地方将会更加干旱,洪涝之处将会更加泛滥。人类就像是温水里的青蛙,短视、后知后觉,一起等待大洪水的来临。也许末世真的近了,罪人们,不要再掩耳盗铃,悔改吧!

短评

虽然环保是一个老旧的主题,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尤其是美国人,对全球变暖并不认同,对此,小李子想出的说服办法是言传身教,跑遍世界,与不同国家的不同阶层的人群对话,再辅以环境恶化的切实影像来敲响警钟。最精彩的部分是对奥巴马的采访,把奥巴马问的有点傻,关于继任者的问题令人发笑。

6分钟前
  • 猫苦艾。
  • 力荐

印象深刻的是对几个发展中国家的访谈,有10分钟不到的时间讲了中国的污染,小李子并没有沾染上传统西方纪录片对中国的苛刻态度,说了污染第一也说了开发新能源的速度和能力世界第一,最怕的就是在教育别人的时候还顺带把希望也扑灭了。印度直接了当地批评美国作为世界领导者在新能源的开发领域停滞不前

11分钟前
  • 辛辛潮
  • 力荐

中国有柴静,美国有小李子。小李子的待遇明显比柴静好啊,不过,fossil fuel 后面的利益集团实在是大啊。#20161125

15分钟前
  • huyouyou
  • 力荐

我想大哭一場

20分钟前
  • stanza
  • 力荐

小李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不是一朝一夕了,片子以小李的视角,像是小李对自己在环境保护这条路上的一个阶段性总结,而路还漫漫,几场访谈,几次实地探寻,都比较有感染力,小李是真正地在借助自己强大的影响力,呼吁大众恳请大众重视环境问题,刻不容缓。

23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影志 什么叫纪录片说的都是已知的事情 这些已知的没做好就是无知的,所以依然要强调和重复,你要的震撼感我宁可不要,因为破环环境造成的震撼影响不是你我可以想象的。这就是一部纪录片,没有什么陈不陈旧,在这些问题没有解决之前,都不算陈旧。

27分钟前
  • 都怪北野武
  • 力荐

人人都能做到的两点:少吃牛肉,少买东西,尤其是成分含棕榈油的东西。Piers Sellers,NASA那位胰腺癌晚期、曾经在太空中飞过五百多个小时的科学家的话最感人。小李子真是不喜欢奥巴马啊,;)

32分钟前
  • eighthday
  • 推荐

“现实不是电影,我们不能假装不知道结局。”看到后面好想大哭一场。

36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在如今无数明星作秀的现状下,莱昂纳多身体力行做环保,明星盈利是一方面,这本无可厚非,然而怎样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大众带来效益,也应是所谓明星的义务之一。当然,除了对莱昂纳多明星效应的关注外,大家更应对这部纪录片本身的主题给予高度关注,环保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生存或是毁灭,全握在自己手里

37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不如当年第一次看al gore纪录片来的震撼,但是已经决定take action了,少吃牛肉薯片,从自己做起。另:天下最贪不过奸商,天下最黑不过政客。

41分钟前
  • 某水
  • 力荐

小李子讲的这些,我们早都知道了...所以看这一部感觉就是复述和强调一些已知的东西,不管是环保生态方面、还是政治意识层面…新鲜感和震感度打了很多折扣。即便是《海豚湾》团队打造,在剪辑、故事性上下了很多功夫,依旧是一部陈旧的纪录片。

43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从摩根弗里曼,到克里斯蒂安贝尔,再到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好莱坞的艺人的确不一样。

48分钟前
  • LJ
  • 力荐

为什么要关注全球变暖?我可以很浪漫地希望,后代们能够看到冰封的格陵兰,看到深蓝的海冰;也可以很现实地审视它,不久它便会导致地球的剧变,抹杀人类的城市,激化人类的矛盾。当艺术依旧能够用浪漫来阐述一个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我们尚且还可以纠正它。

53分钟前
  • 林德
  • 力荐

因为胆小懦弱一直不太敢接触环保、灾难和战争类题材的电影和纪录片,但是这部纪录片不是说一味的在恐吓你这个世界有多糟糕,而是告诉你现状,政府的政策和现在你可以从哪些小事中为环保做出贡献,面对各种领导人物小李不卑不亢的态度也是值得称赞的地方。

57分钟前
  • 大扣子恐惧症
  • 推荐

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不要怕麻烦,买东西吃东西用东西以前多了解一点产品生产背景。

59分钟前
  • Griet
  • 力荐

小李子基金会是最棒的环保基金之一,请关注!(这部同样很乐观,传达了些最需要的态度。(真希望小李子当总统!Elon Musk也超赞!

1小时前
  • frot
  • 力荐

三年制作,全球170多个国家、40多种语言,免费播放!你们相信在国内找不到资源吗?!(国内敏感话题) 幸好可以翻墙!!

1小时前
  • TinOO
  • 推荐

到今天還有人認為氣候變化是西方邪惡勢力搞的騙局!?這片是不是又“敏感”了?

1小时前
  • 菲氏葉猴
  • 力荐

能感觉出来,小李子本人很悲观。身处选出了特朗普的这个白痴国度,逆大势而大声疾呼是件既不讨好,也很容易徒劳的事情。有人先死,有人后死,最终大家都会死。或许聪明的凯恩斯是对的,但小李子更有心,更像个人。

1小时前
  • 望月封道
  • 力荐

没有一味地批判,对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也没有带着傲慢与偏见居高临下地审视。接近公正与客观。莱昂纳多在我心里不仅是商业与艺术完美结合的Actor,更加是依靠自身影响力来践行责任的Environmentalist.

1小时前
  • 電氣白蘭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