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的人生我们总想去找到完满,那是生命最本能的追求,35岁之前马蒂尔没有见过父亲,他已成年,结婚,生子,但内心对父亲的向往并没有消失。所以陌生人通知他父亲有遗物要给他时,他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异国寻亲的旅途。在酒店,看到一副价值不菲的肖像画时,他是失望的,他温和内敛教养良好,但还是忍不住有些情绪的说甚至连一张纸条都没有。通过这副画,他找不到和父亲情感的链接,他的失望和愤怒从他隐忍的演技里表现得很有层次感。见到了传说中的兄弟,一个律师,一个摩托车手,律师贪婪,摩托车手暴躁,而从这一对兄弟那里他又了解到他的父亲是花心的,跟很多的女人都发生过关系,他的失望更加的深入。这一段感情似乎就走到了尽头,他好像可能就只是他花心的父亲在巴黎出差时的一夜情的产物。 然而这个时候,蛛丝马迹渐渐显露,一直跟他联系的,照顾他旅途的那个声称是他父亲好友的老人对他来说似乎开始重要起来。老人让他留下带回去做纪念的听诊器在很多年前他自己的照片里出现,那副价值不菲的画是他在画廊里看了很久觉得喜欢的,前后连接,老人曾说,你不是你父亲的一夜情的结果,如果他早一点遇到你母亲,他们会相爱一生的,老人还说,希望他卖了那一副画专心他喜欢的写作,不然等他八十岁的时候精力体力都没有了,会有遗憾。 与此同时,老人的妻子告诉马蒂尔,老人罹患癌症,将不久于人世,他拒绝有效的化疗。希望马蒂尔可以说服他去正规的治疗,再争取十年的生命。 老人的妻子,从一开始说希望他去劝他,是因为他的好友已经不在了,到后面说他一定会听你的,再到后面她说,他难道对你没有亏欠吗?不多的台词,将大家秘而不宣的事实展露在大家面前。没有激烈的情感宣泄,都是人世间深情而平凡的感情,人性里温暖而隐忍的精神。 好在最后,大家心照不宣的接受彼此,老人,马蒂尔,老人的女儿,一对双胞胎孙女,老人的妻子,都连接到了爱的力量,老人也因为这爱重新有了对生命的希望,这一趟跨国寻亲的旅途终于是圆满的完成了。 演员细腻的表达,情节合理的节奏,背景音乐恰到好处的渲染,赚取了我不少的眼泪。
有剧透
有剧透
有剧透
这里只是尝试从他们话语间透露出的点滴,还原一下35年前发生了什么。
第一,男主的生父,皮埃尔,自己对这段感情的定义是,如果我先认识的你母亲,那么故事结果就完全不一样,可见男主母亲和皮埃尔是相爱的。间接说明喜欢男主母亲比原配更多。
第二,我开始以为编造男主父亲是jean这个谎言,只是为了骗男主。实际上,当年皮埃尔接触男主母亲时就是借用的jean的身份。男主母亲也一直以为孩子的生父是jean。皮埃尔打电话时,根本不知道男主母亲已经去世,他就是直接找男主母亲的。所以这个谎言35年前就存在了。
第三,皮埃尔当年虽然爱上了男主母亲,但是他自己完全没有打算过要跟她在一起,毕竟已经结婚有小孩了。所以他没有用真名而是借用了好兄弟jean的身份。反正jean的人设就是花心萝卜,就算曝光了,大家也完全觉得ok。
第四,皮埃尔的原配,从一开始就知道男主是皮埃尔的私生子。从她恳求男主劝说皮埃尔接受治疗时说的话就能明白。而且她不仅知道男主的真实身份,她还跟着丈夫一起撒谎,说男主是jean的儿子,说明她对当年皮埃尔和男主母亲的事情也是一清二楚。
第五,皮埃尔的原配和男主可以在一起,平静的家长里短。作为一个女人,这么大一顶绿帽子,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消化。但35年一定够了。何况她男人还得了绝症。
第六,皮埃尔给男主讲述当年的事情。在巴黎认识,发生关系。反复告知男主母亲,自己已经结婚,且有小孩。但是男主母亲执意要把男主生下来。然后等孩子生了,再打电话告诉皮埃尔。接着皮埃尔告诉男主,知道这个消息后,他过了八天买了张机票想飞巴黎。但是最后放弃直接回家了。这里我觉得比较奇怪,为什么要过八天才有飞巴黎的打算。这八天发生了什么?
第七,前面说了皮埃尔的原配是知道35年前的事的,是谁告诉她的呢?从皮埃尔一开始借用jean的身份接触男主母亲这个举动,说明皮埃尔是没打算让人知道这件事的。那么告诉她的只能是男主的母亲。也许她天真的认为,把皮埃尔的婚姻弄坏,他们就能在一起了。这样,八天就好理解了。皮埃尔必须在家里安抚暴走的老婆,照顾孩子,折腾了八天,稍微平静了一点,才打算飞巴黎去看看儿子。当然最后他没去,他知道这一飞过去就万劫不复了。
第八,皮埃尔选择了原配,当然就只能和男主母亲老死不相往来了。
第九,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过得很糟糕。皮埃尔有两个女儿,另外一个女儿嫁到澳大利亚就再也不回来了。这个女儿很有可能是年纪较大的一个,目睹了当年的一切。皮埃尔自己也说过,他那之后过得相当糟糕。男主的母亲八年前就去世了,仔细算算年龄也不算太大。男主和继父关系不好。和老婆又分居了。所以一听说自己可能还有两个兄弟就马上飞过去想见见他们。他的孤独可想而知。
Le fils de jean 约翰之子
法国电影一直游离在中国观众的视角边缘,即使偶尔有《天使爱美丽》《触不可及》这样的亮点,但法国电影仍然保持着其神秘的色彩。而这部《约翰之子》恰恰可以是我们了解法国家庭电影的一个窗口:细腻、平静而暗流涌动、安静中爆发。法国的家庭电影是特别的一个类别,与聒噪的喜剧相比,这类电影没有太多台次的争吵,更加注重情感的无言交互。
1、前五分之四 传统套路
电影的大约前五分之四,大致讲了一个在法国出生的孩子马修,从小没有生父的陪伴,在成人后,忽然有一天接到加拿大的电话,告诉他其父亲因意外去世,而希望他来参加葬礼的故事。电影的前五分之四围绕着马修到加拿大后,在其生父的好友皮埃尔陪伴下了解jean的生活、在加拿大的另一个家庭。但是皮埃尔为了保护Jean的家人不想造成进一步的伤害,并没有公开这位来自法国的客人马修的身份。
来到法国后,马修想要接触同父异母的家庭,可又不敢直接挑明,只能默默的接触。看到这里,我自以为这部电影就是一部典型的法国家庭电影,有感情又有冲突。
2、反转点:一幅画的故事
整个电影的转折点,看似不经意,却又是一击致命。马修在来到加拿大后,其生父好友皮埃尔给了男主一个包裹,告诉这是其生父Jean留给他的礼物,里面有一幅价值十几万的画。可是后来有一天,皮埃尔的女儿看到了这幅画,告诉马修这是其父亲最喜欢的一幅画。就是这句话,所有的过往剧情瞬间推翻,我们也理解了为什么这位好友迟迟不愿让Jean的家人知道男主的存在,为什么男主在最开始收到画后想退回后却遭到这位好友的严厉拒绝,为什么这位好友一直出现在男主寻亲的故事里。
一幅画,让马修知道了谁才是真正的生父,就是Jean的这位好友皮埃尔,陪伴了自己好几天的这个男人。皮埃尔在得知自己癌症后,谎称jean才是男主的父亲,骗马修来加拿大,只为了安静的看看这个被自己抛弃的孩子。
3、又是一部认为女人直觉很准的电影
反转点给电影带来了剧情的转折,但是电影中皮埃尔的妻子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预感到了男主的不平凡,认出了男主并非是Jean的私生子,而是自己丈夫的私生子,其并没有点出这一切,而是安静的感受着,尊重着丈夫的体面。
4、家的治愈功能、平静但是healing
结局的回眸治愈了没有生父陪伴的马修,也治愈了另一位老年男主皮埃尔的愧疚。还是法国家庭电影的传统配方,家庭构成要素“象征家庭”完完整整,“平静的治愈”悄然无息的治愈了生活,也化解了过去的不甘与遗憾。
为什一直强调这是很法国的电影,那是因为其他国家导演拍出来的家庭电影与法国家庭电影风格上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泽维尔多兰的《直至世界尽头》,这部家庭片有些争吵和喧嚣了,音乐和台词是电影的主要表达方式,而这部《约翰之子》却是安静的钢琴乐和无声的情感交流。推荐想看几部类似的法国家庭电影《夏日时光》《浓酒乡情》《奉土地之名》《余生的第一天》《如果的事》《母亲的城堡》《父亲的荣耀》《家和万事兴》等等。
不用说,这部电影情感细腻到让人服气。所有的情绪都是缓缓的、隐忍的……我非常喜欢这种情感极度克制的电影,哭还是笑、喜还是悲,点到为止,其他全部交给观众自己去体会。
所以,我的体会就是:这是一个把父亲出轨,还不小心有了私生子的故事,拍得如此清新。纵使男主的母亲已经去世八年,男主真正的父亲患上了癌症,男主与父亲离别的这30几年,父亲是如何焦虑思念。都不能减轻父亲妻子最终知道真相后的痛苦。想想自己几十年的枕边人,突然有一天冒出一个私生子,这个事实相当的残忍。
但是彼此都已经老去,老伴又患上癌症,所有的痛苦最后变成了那句“算了吧,都过去了”。还是标题那句话,这份对家庭不忠的错误,妻子只能大方买单
这是一个温暖善良品味相投的家庭,每一个成员都是那么美好,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真实隐忍。
当最后离别钢琴曲再次响起,此刻才是全篇平淡的故事完美的意义,当我们了解了真相,体会了每个人物的特性后,那音乐带给观众的是情不自禁的感动,是瞬间迸发出来的。 平淡不惊的故事,是含蓄的不动声色,是温柔之人但并非寡情,老头小心翼翼的尝试着用了另一故事来和35年都没有见过面的儿子重逢,陌生的要去了解一下才会带到家中,这无不体现了内敛和有些顾及,的确约翰的两个儿子都表现得很差劲。
特别想说说父亲的妻子,这位女性的刻画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在一些言谈举止的细节中就能感受到这位女性身上具有的温柔善良、贤惠大气的品质,特别是后来她隐约感到面前的这个可爱的青年就是自己心爱丈夫的私生子,想来她的内心在剧烈地震荡,但是她并没有和丈夫说破,而且希望这个私生子能够有力量能够挽留自己的丈夫多一些时日留在自己和女儿们身边,这些也正是父亲即使与儿子的母亲在巴黎发生了一生中最美好炙热的爱情,而且有了自己最想要的儿子之后,也最终没有勇气去伤害身边没有任何过错的妻子。仔细重温,片中的每一处细节每一个对白最终都圆满地完成了一整个事情的勾画,一切都是美好而自然而然的发生,没有过错,只有爱与无奈!
生命隐秘,我们不要追究。时光匆匆,唯有或浅或深的爱和陪伴,值得一再珍惜。其它,我们无需细思。
故事简单,情节平淡。马蒂厄35岁,没见过生父,直至一个电话打来。一个名叫皮埃尔的人,声称是马蒂厄父亲的朋友,皮埃尔告诉马蒂厄,他的父亲刚刚过世。于是马蒂厄从巴黎前往加拿大,参加其父的葬礼,并执意去见见自己未曾谋面两个兄弟。最终,马蒂厄发现,皮埃尔才是自己的父亲,电话里的说辞,是他为了见儿子一面而编织谎言。
但是我爱这部电影,爱它的浪漫,爱它的细微。机场送别,爱是转身离开,又回头眺望、望眼欲穿的目光。呼吸之间,爱是抚摸儿子后背的肌肤,用听诊器聆听他生命的声音。宁静的湖畔,爱蜷在干燥的木椅上,欲言又止,沉默不语,最终停留在一声短促的叹息里。《约翰之子》把细节发挥到了极致,它不动声色,无以言表,只是把一个又一个细腻的镜头衔接,让你轻轻推门走进去。一瞬间,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
这是停留在表面的艺术,审慎、犹疑、踮着脚尖。人生有太多的遗憾和缺失,无法弥补,只是,我们把事儿看透,人,就不要看得那么深。皮埃尔当年为什么要抛弃马蒂厄的母亲,又为什么三十三年间,始终不去看自己的亲生儿子一眼?他悔恨吗?他羞愧吗?当真相了然于胸,马蒂厄似乎依然平静,他内心深处激动吗?怨恨吗?
明月下的山与河,洁白、透亮,又黯淡、晦涩。水光粼粼,生命波澜起伏、暗流涌动。空山寂寂,原谅,是无言,也是淡去。
2018048 二星还行
情感细腻隐忍,步调沉稳克制,情绪推进平和而充满力量,将撒狗血和矛盾冲突的桥段做减法,将眼神传递和细微末节放至最大化,故事的戏剧性和反转的张力已经满溢,却悄无声息的埋藏在字里行间,游走在角色关系渐变中,如翻腾的洪水筑坝成惆怅的细流,结尾父子离别的戏,有和解有释然,欲言又止却恰到好处
我真是爱惨了这样的纠结到死拧巴到极点的电影了。人的情感和喜欢真的太复杂太复杂了。很戳心但是居然也挺暖。非常喜欢。男主的好看是一种让人觉得特别窝心瓷实的好看。整部电影像一条缓缓流动内敛的小河。特别好。
能遇到这样扎实的剧本,是一位好演员的幸运
对于普通东方观众几乎没有接受障碍的法国片,设置的每一次转换也能满足对戏剧性的高要求,同时细节、表演、每一段明显能感受到在避免情感窠臼的处理都令人屏息。一部真正正能量的作品,面对谎言、羁绊彼此可以规避更大的伤害。
海边的曼彻斯特翻滚的是灼热的洪流。湖边的约翰之子流淌的是惆怅的细水。不分伯仲,只凭阅历,抑或那美语与法语对于悲伤的诠释。
超级喜欢这样「一切尽在不言中」的细腻,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都草蛇灰线蕴含大量信息,实在太高明了。《湖畔的陌生人》男主,《汤姆的农场旅行》的大哥,熟悉得就像将上面两部电影的冷与热中和,就是这一出温暖细腻悬念丛生的跨国认亲记。 @2017-09-06 21:29:08
“照我说的做,把画卖了,维持生计,好好写作。”
很巧妙也很朴实,眼神之间的情感流淌不需要言语,蕴含强大的后劲。[B+]
如果不能和你好好相遇,那就真心与你道别。
今年最好的法语电影之一 看起来平淡无奇 内心却都是惊涛骇浪 喜欢对戏剧冲突尽量做减法的诠释 其实Pierre说挺想有个儿子时 我就心里咯噔一下 Mathieu笑说有了儿子就能陪你钓鱼了 其实之前湖边他刚拒绝了一起钓鱼的邀请啊 都是伏笔啊 太喜欢两个主演了 ps 神一样的加拿大法语
三星半。很特例的故事,果然还是欧洲人特别擅长拍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家庭恐怖片,好几处情节安排都属于细思极恐的那种。同时也再次感叹东西方价值观相差之大,这样的案例放在中国大概怎样都不会有如此平静的结局。最后十分钟演员间的眼神戏非常棒,这种出奇自然的表演也让观者看的异常舒服与投入。
沉静如湛蓝的湖水,细腻如温柔的湖风。不知道这个故事是不是根据导演的亲身经历或是听闻而改编的,很简单,但剧本写的很不错,影片的情感调度也非常棒,所以作为观众,我们从一开始就会和男主一起寻找各种线索,观察每个角色的眼神和表情,以及他们每一次微妙的情感变化。这些与清爽的取景和沉静的配乐结合起来,使得观感非常舒适,且不会觉得漫长无聊。到最后,也不会因为结果而感到波澜起伏的震惊,因为前面一点一点发展的过程已经给男主和观众足够多的线索。一直到结局,整部影片流露出来的也只有温暖和温情,以及全片的基调——沉静与细腻。给迷人的皮埃尔·德隆尚Pierre Deladonchamps多加一星,他在这部电影里的表演和《喜欢,亲吻,快跑》里一样很棒~~~
其实对我而言,男主角举手投足间透漏的一种修行和教养,具有某种极强的吸引力。
「Salut Mon enfant.」看到最后 居然很佩服那位母亲~ 尤其是机场送别背影 揽着约翰靠在他身上慢慢走远 那种依赖和信任大概能抵过他曾经的背叛吧 约翰的儿子 也是她的儿子 Au fait...加拿大法语真优美
未经命名的湖泊仍旧适合垂钓,没有名分的父子依然牵连亲缘。兄弟会为了遗产大打出手,姐妹会因为晚归相携而入,落单的他,竟羡慕机场共同抛扔猴子玩偶的双胞胎。这一生都用谎言忽视他的存在,也用谎言召唤他归来。谎言却不能抹去相似的眉眼,同步的心率,那错过了整座巴黎美景,也没法错过的一场爱情。
3.5 偶尔有滑入狗血尬撕桥段的危险,但基本都没滑进去。还可以吧,有着丰富层次、显而不露的内心情感书写,优秀的群戏,反转之前铺垫也到位。但是看完会产生一种没太大必要看的感觉....因为最后还是陷入了家庭片中最陈词的温情鸡汤调调之中。
这估计是我今年除开海边的曼彻斯特之外看过的最细腻的片子了。将冲突最小化,克制,甚至寻亲这种题材都没有将感情最大化,反而从人物之间互动与情节的发展,能慢慢透露出人物的这种浓腻的情感。挺喜欢的。在电影里看到汤姆的农场旅行的男二也是意外的惊喜
老了 看得很感动 那幅画他爸会买下来,应该就是想到素未谋面的儿子吧 被打流鼻血跟画里的小男孩简直一样了 算是个小彩蛋吧
深夜里轻柔的拥抱,晨光中安静的听诊,分别时盈满爱与感激的眼神,一次次细腻无声的交汇让人眼眶湿润。演员、画面、配乐以及营造出来的氛围很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