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可见的物体,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要么有,要么无;唯独情感、情绪这类的东西,可以游离在两种极端表现之间,有时很容易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有时会停滞在一点,有时则不断地回荡在其中,爱与恨也许就是这样吧...
人类对于情感普遍都是钝感的,我们通常能够意识到的都太迟,然而处于常态的人们喜欢在一个临界点去考虑事情,考虑目前的状况以及过去的经历。。。当我们觉得在某几种情绪之间的时候,会难以辨别真伪,所处的情绪越多,越难弄清自己的真是感受。
要么爱着,要么恨着。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相爱的人分手了不能在成为朋友甚至不能联系这样的思想,其实就是潜在的认为,要么爱到极致,要么恨得彻底。我们不承认很多情感存在中间态。尤其是爱情这个事情....
女人不算漂亮,因为她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生活中的人物,不是光鲜电影明星,不是电影中刻画的人物,只是一个有真是情感的人,一个女人。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导演展示了一些情感,把它外显出来,让我们看到,让我们深思,让我们有意识的刻意回过神来想我们的生活,想潜藏在我们内心的世界。
我慢慢心生疑问:那女人是在报复么?我似乎也都开始怀疑,她是否曾是他的女人。
两个可怜的男人,加上一个卑微、胆小的小男人。一个内心强大的女人。
那女人,在她脸上我看不到恐惧与无助,只是一种坚韧的无所畏惧的内在力量。是什么铸造了这般力量,无人知晓,每个人心中的答案只与自身经历有关,导演也许只是想去让你变成其中的一个人,或许你是那个女人,或许你是那个囚犯中的一个,再或许你是那个看似操控整个画面的监狱长,导演也许只是想要让你从某个人身上,剖析你自己....
我很感谢人类发明了电影,我也很喜欢这样的电影,一切只因我们活的太‘真实’了。而‘真实’也是被人类虚构出来的,电影这个东西,把他人的生活暴露出来,我们就像是偷窥者一样的穿着隐形衣窥视着别人的生活,人类为什么钟爱电影,电影为什么可以不断发展,这样表现人类边缘情感的和“非正常”情感的电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步的,我们到底能把电影挖掘到什么样的一种境界....
从最早的黑白无声电影,到彩色有声电影,到利用科技创造的电影。我们这一部分人,为什么偏偏喜欢回归到无声影像。也许就是因为我们创造了'真实',有希望用另一种形式去揭露真实,而揭露的同时,我们又无意识的“失真”了,不断循环,弄得我们已经分不清真假虚实。
奇怪的是我们可以又爱又恨,爱恨交加,而为何不可以做到边呼边吸呢?
《呼吸》更像是一则成人的寓言,可以这样说,金基德的每一部电影都在说着一个又一个的成人寓言,几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物都在隐喻着人生中的某些事情、情感以及深奥的哲学意义。——有志女青年
一开始看金基德的《呼吸》会莫名地想到蔡健雅的一首同样叫做《呼吸》的老歌,“呼吸,呼吸没有你的空气……呼吸我需要多一点空气,思念几乎让人窒息沉溺漆黑无声的海底。”后来,随着故事的展开,我才从我那莫名地的感觉中走出来,歌里那明明唱的是歇斯底里的爱情,而金基德的《呼吸》里关乎的却不仅仅是爱情。
我不能认同,大部分人说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一个为人妻母的女人和一个死囚的禁忌之恋,可我分明没有看到爱情的影子。爱情大抵应该是纯洁的,抑或是激烈的,或是绝望歇斯底里的。《呼吸》中的是有那么些些爱情的影子,不过是一个孤独的中年女人和一个注定死亡的死囚之间那互相救赎的感情,只不过是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因绝望而产生的肉体的碰撞,如此简单明了,固没有爱情故事那般的纠结。
看金基德的电影,等待最新的金基德的电影,无形中成为了我的一个习惯。他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导演之一,我记得我看的第一部金基德的电影是《漂流浴室》,我脑中永不能忘记那深入女人体内的鱼钩,和那一湖水草青苔肆意生长的湖水,孤独的女人海藻般浓密的黑发……我想,有太多的中国影迷如我一般这样喜欢金基德,探讨金基德,抑或迷恋那些故事中永远处于失语状态的人们。
有那么一种导演,一辈子都在拍一部电影。你看,王家卫,一辈子在说着孤独。金基德同样是这样偏执的人,一辈子拍着一种格调的电影,一辈子关注着那些处于极端边缘的人们,他们的极端是温和无力的,不是歇斯底里的愤怒和发泄。他们的悲伤是隐忍却又是毫无遮拦的,他们的希望总是在绝望中后生。总是那么些灰色的人物,像那素描画中的人物那般简洁明了却无法拥有水彩那般多彩的颜色,他们都患上了严重的失语症,他们无法再用语言去表达感情,这不是一种严重的抑郁症的,而只是想用尽力气把悲伤在安静的状态下发泄,他们拥有常人无法拥有的勇气,他们是金基德电影中的人物,你永远琢磨不透的人物,大抵你也不用去琢磨,你不凡去相像你就是那患有失语症的人,那时,你定不会说,金基德的故事不合情理的太多,那些人物也过于飘忽了。
大可不要再拿《呼吸》去和金基德之前的电影相比较,比来比去,你永远会发现,金基德啊他就是这样一个偏执的一辈子在拍一部电影的导演,他的故事从来不会让你昏昏入睡,尽管从《空房子》开始,失语症已经逐渐蔓延在这个导演安排的每一个人物身上,整部电影下来我们却看到了精彩的故事和情节,以及那些会永远留在记忆中的细节。你看,我记得《空房子》里男孩打高尔夫球的样子,你看,我也记得《弓》里那长年漂泊在大海中那一搜船上的一个已经破烂的单人沙发,你看,我也记得《时间》里,女人用被单蒙住脸的动作。
忽然之间,觉得自己也近乎于偏执的边缘。我喜欢金基德,于是我喜欢他的所有电影,就像我拥有了无数的珍宝,我永远无法把它们比出个好坏来。到了《呼吸》,依旧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喜欢,我喜欢这个故事极致的痛却又简洁的情节,我喜欢女人那张不漂亮的脸蛋和她偏执极端的行动,我喜欢那些看上去永远不完整的雕塑……我喜欢这个故事永远灰色的影调。
我喜欢的金基德依旧是他的电影该有的样子,我知道他的骄傲和倔强终究不会屈服于外界的评论之下。
《呼吸》里的人物,死囚、妻子、丈夫以及一个坐在摄像头后面偷窥的监狱长,面对妻子,丈夫是明目张胆的背叛,面对死囚,妻子是明目张胆的靠近与救赎,金基德把自己安排为一个喜欢偷窥的监狱长,然后用摄像头和监视器,把最隐秘的一切暴露给观众。一会推进一会拉远的偷窥,一会是欲望一会是纯洁的切换。
于是,《呼吸》更像是一则成人的寓言,可以这样说,金基德的每一部电影都在说着一个又一个的成人寓言,几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物都在隐喻着人生中的某种事情、情感以及深奥的哲学意义。人物就如我所说的那样,是简单明了的素描肖像。故事中的女人,她必定是偏执的,但是关于她的内心关于她的过去以及她为何要接近和用肉体以及希望去拯救一个死囚即将结束的灵魂,并最终要亲手结束死囚的生命,每一个观看者定有不同的猜想和感受。这个女人,是《呼吸》中最为偏执与神秘的人物。
我第一次看金基德电影的时候,是17岁,那时候的理解注定是非常浅显地停留在感官上。我这样说的意思是,每一个不同的年龄段看金基德的电影必定有不同的理解。我想,当我现在看到《呼吸》,我为之感动的是女人的偏执以及与死囚同室的另一个囚犯的疯狂,如果硬要说《呼吸》里有爱情,那么这爱情一定是那个囚犯展现出来的,我看到最后那依旧异常绝望,却无声无息痛苦冰冷的结局,我只是习惯下的平静,习惯了金基德这样近乎于让人窒息的结尾,依旧是不留余地的悲伤,我是多么喜欢。
文/有志女青年 转载注明
今天是雨天,特别想做爱。
挑了一部金基德的电影,打开来看,发现正是《呼吸》。
这是一位故人,曾经推荐给我,且想要为此写一篇推送的电影。
不过最后我没等到推送,也没等到她。
很久前的事了。
来聊聊《呼吸》。
影片从春梦中的张震开始,他是一个死囚犯,即将被执行死刑,他的室友是一个不能说话的同性恋,抱住他想要替他解决生理需求。
于是张震醒了,盯着用磨尖的牙刷柄在墙上的另一室友良久,突然夺过牙刷柄狠狠地刺入自己的脖子,爱他的那位同性恋室友跑到门边疯狂大叫,狱警赶到。
故事开始了。
电视播报着死刑犯张真再次自杀,正在医院抢救。
妇人偶然发现了丈夫车上属于别的女人的发夹,一言不发。
矛盾一触即发,就在这个夜晚。金基德不喜欢自己的演员说太多话,所以没有什么争吵。妇人带着发夹,丈夫就明白了一切,而后就是争抢,发夹落地,丈夫扑在地上着急忙慌地找,妇人拿了衣服出门。
随手招了的士,也不知去哪里,不如去监狱吧,装作是前女友,去看看那位死囚。
于是,即将被执行死刑的5796号,遇到了丈夫出轨情妇的女人。
也许出于怜悯,也许出于报复,又或者是某种泄欲,妇人向张真描绘她小时候,曾经死过五分钟。
如何让一个曾自杀过的死囚信任你?与他分享死亡的体验,妙计。
那女人又来了,把探访室铺满花红柳绿的墙纸,穿着鹅黄色的连衣裙,带着花束,冲着他唱歌跳舞,是春天。
还有一张照片,是个笑容灿烂的小女孩。
第二次,是一望无际的碧蓝的海和金色的沙滩,穿着鲜红的吊带,带着太阳镜,唱热辣的情歌,是夏天。
照片上是她在海滩,红裙。
第三次,是金灿灿的秋天,是Seorak山,“树的另一边,站着同样注视着这棵树的男人,我爱上了那个男人。”然后他们疯狂的接吻。
照片没有给出去,是女人自己拍的裸照。
丈夫发现了,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妻子,每天不做家务,在寒冷的冬天穿吊带,只为了和一个死刑犯幽会。
他立马和情妇断绝了关系。
又怎么样呢,能决然抛弃情妇的人,也能决然抛弃妻子。人在放弃这件事上,不论是谁,不论何事,都是一样的。
丈夫跑去找张真,“她不会再来了。”给了他那张裸照。
张真又自杀了,第三次。
女人跑去见他,与他交欢,最后捏住他的鼻子,一次性窒息。监控画面切换,丈夫与女儿快乐地堆雪人。
女人和丈夫回家,一路高歌。
张真被室友勒死,最爱他的室友。
“2005年,张真因残忍杀害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而被判死刑。”
其实我们都明白,女人并不爱他,那些或鲜艳或苍白的一年四季,是她和丈夫的专属回忆。然而爱情已逝,她只是需要一个可倾诉的宝箱,最好宝箱永远是秘密。
张真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他快要死了。
怎么会是拯救呢,那些生机洋溢的墙纸,只是探访结束后,就被胡乱地扯下来,然后点火,付之一炬。
女人自私地为张真伪造四季,看似给他希望,其实正是毁灭希望。
张真是残忍的人吗?残忍的人会把女孩的照片贴在墙上,会在玻璃窗上留唇印吗。其实是爱得太极端了,妻子出轨了,干脆都杀掉吧。
所以自杀,一次又一次,才不是什么逃避死刑,不过是想提前结束罢了。
“妻子死亡的时候,张真正和她睡在一起。”也许是想一起死的。
正是残忍的人,才真实地恐惧死亡。人性复杂而诡谲,黑处里有许许多多的暗部,时刻变幻莫测,难以捉摸。
最后的那次性爱,女人捏住张真的鼻子与他接吻,几令他窒息而死。
张真是害怕的,他竭力挣脱,女人倒在地上,看着他,空洞地笑。
其实死亡不过如此的。
死在最爱你的人的手上,未必是一件坏事。
做爱的感觉,和死亡很像。大口喘息,身体肿胀,快要爆炸,然后慢下来,身体变得轻飘飘,伸出手抓不住一点东西,高潮结束。
高潮的时候会眩晕,会一片空白,会全身颤抖,整个宇宙只剩下感官与感官的狂欢。
“无法用人类的语言来形容,因为彼时的我不是人类,是一头幸福的小母兽。”
大海退潮青光万里,万花吹雪繁花落尽,莫过于此。
二者最本质的区别大概就是,呼吸。
我不想写什么鸡汤,但也不想太丧。
生活很难,在这个世界里,绝望常常占据人生的主体。
“但即便如此,也请保持呼吸。”
作于2017.11.16晚 雨
-end
我的开头不应该是“在一个冬天的下午看完《呼吸》后心情沉痛、不能平静,无法从金基德电影中解脱”,事到如今,对待金基德必然要理性起来。《时间》时是“再看”,这次是“又看”,可见这位老兄的效率确实是高(眼下依然期待小田切让加李娜英的《悲梦》,堪称迄今最具份量的卡司阵容)。直观地对《呼吸》打个分数,大概相当于戛纳刊物2.1的评分(与王家卫的蓝莓夜接近),没有大突破,只有小亮点,还行。喜欢者依然可以戴着眼罩、摒住呼吸继续支持,但《呼吸》不错一点当属它的结构小巧轻盈,片长也只有80来分钟,金基德的低成本速成创作依然特立独行,很难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Spoiler Alert! (以下内容涉及剧情泄露,可能影响观看)
1.重复延续的主题
只要是金基德作品,不管是有意无意去设置一些细节表露个人特征,它们都能被影迷将无做有地一一翻出。以下要说的,你可以不当一回事,但它们在《呼吸》中真实存在。
首先是开头出片名前的自残,之后还有几次溅血再演。《时间》中作为变相自残的整容,居然被一伙人看出是抨击韩国整容业,现在回想还是不可理喻。张震饰演的囚徒在不折不扣地自残寻死,猛刺喉咙的行为与塞鱼钩并无二异,均是出于恐惧,尤其是惩罚与死亡的恐惧。他的行为又要联系及为何被判刑入狱,究竟犯下了什么滔天大罪。在后面,《呼吸》的故事自然提到了相关一切。此人灭妻杀女,当属大恶之徒。类似自残还有他的撞墙,讽刺的是当妇人和他来了段感官世界般的交欢后,要将他窒息而死,他却表现出了逃避的恐惧。
其次是家中做雕塑的女人和中间一段阳台上的人偶道具,冰冷没有生命的物体。这个可以追溯至金基德的美术本行和《野兽之都》、《时间》等多部片子。在《时间》里有人不客气地批评了海边稀奇古怪的几何体,没办法,金基德的审美就是如此,太主流大众的他反倒看不上了。同样的,对于春夏秋冬的故事形式,乃至死亡宿命的无法逃脱,这类陈列堆积并不陌生。
最后是《呼吸》的影片灵感,来自《空房间》里年轻人修炼隐身消失大法的西大门监狱(密室禁闭的空间束缚)。得承认在某些时候,会好奇为什么是安排四个人蹲一间牢房,简陋的铺设实在叫人想起三池崇史《46亿年之恋》的同性爱。
2.影片故事的解读
几个关系是要搞清楚的,囚犯和狱友、囚犯和妇人、妇人和丈夫等。妇人给囚犯讲述的春夏秋冬,其实就是她和丈夫的美好点滴。丈夫变心找小三,她的记忆复制献给了处于痛苦状态中的囚犯,约他分享。囚犯过去的家庭(应该)和妇人的初始处境相当接近,比如妻子变心,他痛下杀手。他们示好的开始就是讲述死亡体验,对于囚犯而言,死亡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他有过几次尝试。他的内心阴暗很难去揭示清楚,不如留白给周围人对他的态度来进行解释。妇人接近他、亲吻他甚至热烈交欢是喜欢他吗?显然不是。当丈夫回心转意后,她解脱得很轻松,可称之为务实。之所以接完冬天的故事,既是让故事回到起点,也是弥补妇人对囚犯再度自残寻死的内心不安,墙壁的白灰即是冬天的壁纸,我们并不惊讶地看到丈夫和女儿在高墙外堆起雪人打雪仗,她与囚犯却在里面仪式般肉体交欢。在这里有人要用上老套的救赎一词,何来救赎?对于一个死刑犯,哪来的救赎余地。
说白,《呼吸》的关系之争就是爱情的角斗,受困一方要挽留离开的,妇人和丈夫之间冰冷无语,同性的妒火杀死囚犯。死在爱自己的人手上,这不会是一个很坏的结局,即便他是个男人。其他合力谋杀的狱友作翻滚状退出屏幕下方时,这个与死亡有约的故事正式终结。妇人唱着欢快的歌曲,一家三口行驶在冬天白雪铺地的回家路上。
《呼吸》的故事并不难懂,难懂的是触成囚犯和妇人接触的监狱长,即是躲在监控器背后的金基德导演。他藏身在后,从不露面。这里已不能用常理去解释说这个人是否因待监狱太久有了窥淫癖——他是站在导演的身份上去控制整个个故事,让观众目睹剧情的展开前行,而不是一步到位。他在控制镜头、按响警铃之余,还会干点切换画面的闲杂活(冬天一段),这无疑是助于观众的理解。
2.深呼吸的合理性
这个故事需要合理性吗?为什么监狱内的囚犯安危可以被新闻反复报导,为什么监狱长会允许他们做出格的肌肤之亲,又为什么其他狱友会合力反对囚犯的 “出轨”。面对喜欢边缘人物的金基德,似乎很难平心静气地去将故事圆说。它的合理性其实只是建立在监狱与家庭这两个室内空间上,监狱并非只是单纯的禁锢,更多是一种囚禁人的象征。比方说妇人被婚姻及女儿所累,自知丈夫出轨却不断封闭。
不让囚犯开口,这是自残造成,又是另一种失语症。现实中没有爱的囚徒,在幻灭的情感体验后,他避开了刑罚,死于爱人的掐杀。这个逻辑又是什么,会面室的风光、歌声、自白,都充实了囚犯的空虚躯壳,但它们之后只是被烧掉的壁纸,妇人也不是真心爱他,他们每每又被强行拆开。最后一次,妇人给了他漫长、真实的死亡体验,正如她在第一次所讲的那样。有所顾念的囚犯害怕了,害怕这种热烈疯狂的死亡,他本能地逃避,如同一个失败者——就相当于妇人将所藏记忆倾泻于他,自己如愿地全身而退,甚至因为她的所作所为,丈夫也被挽回。囚犯的死,反倒是个合乎情理的结局。
对于《呼吸》,金基德这样解释说:呼吸是一种围绕着死亡的行为。当你呼出时,你必须吸入等量的空气,不然就会死。当你持续这种等量的关系一直到老,其结局依然是死。在这个故事里,囚犯实践了这一说法。我们也可以将《呼吸》理解为一个散发死亡气息的故事,所以它经历四季,就在冬天作结。所以影片与气管所在的喉咙会有诸多联系,借此,更是跟以往失语的金基德完整地缝合在了一起。
张震果然性感啊。眼睛好漂亮。
6/10。监视器作为一个介入者控制两人的情感发展,妻子精心装饰的四季房间、冬天不怕冷穿上连衣裙载歌载舞,到最后通过窒息的亲吻确认张震放弃自杀,她只是希望从跟自己家庭处境相像的囚犯那里获得解脱,原谅了丈夫的出轨,属于自由世界的在堆雪人紧紧相依,短暂拥有虚假爱情的张震则孤独流泪走向死亡。
做爱的感觉跟死亡很像:先是肿涨得感觉自己快要爆炸,然后忽的就慢下来觉得轻飘飘抓不住一点东西。情人啊我愿为你活过四季。
虐心诶.
金基德片里的男主角总是要么不说话,要么不能说话。囧
爱与爱……张震没有一句台词都能那么秒人啊!
不用急,我们这一生都是用来偿还的。
和《悲梦》差不多,流于形式忽视了内容,有些地方蛮搞笑,总的来说无趣
死亡 恐惧的永恒主题,万物循环不止,环环相扣
这个简介很shit
不行,拍得不好
作为男主角张震一句台词都没有用演技撑起了整部电影真是屌!PS:张震的眼睛真好看.这才是真男神!
张震加分
春夏秋冬又一春对季节的感喟,空房间孤独的密闭囚室,坏小子里的欲望凝视,时间里的河正宇,金师的糅合和化解能力令人叹服。推荐人OPQR谈及白衬衫的精妙隐喻:“她忍不住松手,让白衬衫从阳台坠落,享受堕落与失重仿佛濒死体验;衬衫被车轮碾过她直接扔进垃圾桶,却又折返捡回,就像婚姻有过污损也无法抛弃。”
边缘人和生命力。
张震狱中独角戏。他的眼睛又长又静,像心事暗涌的少年的眼睛。没有杀人动机,主角互相之间全然陌生,牢友的感情寄托不知从何而起……就只有一个,两个,三个人各自的孤独,金基德是在表述,剧情背景缘由都不是必要的,唯孤寂共通。
本片由我国跳水皇后伏明霞倾情主演。。。。
没有爱情,没有救赎,两个失语、绝望的孤岛之间的关于死亡体验的触碰。金基德的电影没有温暖,他就像监视器后面的那个长官。(又见春夏秋冬和密闭空间)
还好吧
老金的又一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