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观红河谷
小时候电影频道是我的最爱。她老是放一些引人入胜的电影。
我还记得那时候在播《红河谷》,丹珠唱歌那一段,我一直都忘不了。今天又看了一遍。
雪儿达娃的自然美,丹珠的野性美,格桑的豪放硬朗,嘎嘎的天真可爱都让人印象深刻。
还有阿妈说的雪山女神寻找波西的故事,那是我听过最棒的少数民族的爱情故事。
辽阔的草原,高耸的雪山,绕在山腰的云彩,沉落的夕阳美,粼粼波光的湖水美。这都是我对西藏向往的开端。
片头是拿生人祭河的愚昧无知,片中是西藏人民的自由洒脱,片尾是民族危亡的沉重愤怒。
罗克曼说着文明与野蛮。
Civilization? What civilization?
我只看得到无赖,鲜血,残忍,谎言。
罗克曼和琼斯是格桑救下的,巫师说他们是魔鬼。他们确实是带来战争的魔鬼。
罗克曼送给格桑打火机,格桑送给琼斯打火石。看似是两个文明的交流,但点燃的分明是可怕的战火。
罗克曼带着他的长枪利炮赶来,格桑见到“朋友”高兴极了,想要献上哈达。可是,响在耳边的不是友人的问候,而是震耳欲聋的炮声。
喇嘛“活佛”送弹药那段,不知换了我多少眼泪。
头人的女儿永远是头人的女儿,差巴的儿子永远是差巴的儿子。但在侵虐者面前,他们没什么分别。
头人说,我们的糌粑要留着过冬,有剩的也要喂狗。他说,你不该在佛像背后开枪,他们还以为是佛送他们走的。
丹珠站在山上唱着次仁拉索,嘹亮的歌声回荡在空旷的高原。不论是头人还是差巴也跟着她唱。白牦牛都要来救她。她是度母,真正的度母。
嘎嘎带推着炮的“文明人”走向沼泽,成功后的笑容充满得意和仇恨。
格桑和雪儿达娃变成了雪山女神和那个等待女神的汉子。但在等待之前,要给他们最后的教训,要知道“对待跳进羊圈的狼,不能手软。”
阿妈的转经筒从来不曾停歇,她是在为谁忏悔往事、消灾避难、修积功德呢?
老电影真的好看,就是有点费眼睛(也费鼻子,老是擦鼻涕眼泪)。
2 ) 20年后的观后感
这是一部20年前的作品了。曾无数次在各大电影下载网站寻找资源,但不是缺字幕就是音轨画面不同步,这次在央视6套看到的重播,20年后的自己对这部电影有了一些更深刻的感受。
起初引发思考的是当年就留下的一个问题,女主角应该是宁静所扮演的头人女儿,可一开始用很大篇幅讲述汉族女子的活祭是否也有点喧宾夺主?现在重温这部电影,联系起片中的这两位女性角色,无疑展现了女性在繁衍后代与传承文化方面的祭祀神性。
所以这篇文章我不想谈论情节铺垫叙事结构这些表面的皮毛技艺,也不想谈论民族气节爱国主义这些过泛的大义旋律,因为这些在人类间的和平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面前都显得如此渺小。你可以认为影片中有很多小的故事线索有些啰嗦甚至脱离,有不太重要的镜头细节交待得又过于草率简单;你也可以认为通篇的藏人讲汉语让民族团结显得生硬,在电影艺术形式的框架内对英国侵略行为的厌恶也表现得不够气度,然而这部电影所表现的西藏自热风光是美的,表现出的藏族人民的淳朴与自由是恰当的,在汉族、藏族、甚至西方来客之间真实存在的情感联系也是真切的。电影本身歌颂这片土地的纯净与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就足够美好了。
我想要这么感性的去体会这部电影,而非理性的去分析时代背景,研究藏族近代历史渊源,因为这么感性地去接触一个不太了解的文明形态是很有趣的。在当下这个过于标榜理性,过去强调危险与安全感的大时代环境下,我们缺少了去感受美,接触美,理解美的能力,理解美,不能单单去寻找它的好处用处,而要去用感受去体会美所存在的形式,所激起你的情绪,所带给你的快乐与感动。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向往着那片世界之脊,因为那里的人不会把多余的精力投入到胆战心惊之中,而是沐浴在阳光下,用简单虔诚的心灵去接受大自然的恩赐。
回到我最初的思考,如何去通过两位女性角色的作用来体会这种情感呢。片中的女性作为一种神圣的祭品让每一次情感冲击得到强化甚至升华。
汉族的雪儿作为祭祀河神所需的贡品出现,她失去了作为人类作为生灵的生之自由,而当她来到雪域高原,她却因自己非藏人的身份在触犯藏人的禁忌情况下得到宽恕的机会,在头人女儿的威严下不低下自己的头颅和身躯。直到最后随格桑而去,原本作为汉族女儿的不幸遭遇也化成了“来世还要做女人”的延续,这种延续不仅仅生命的延续,还有人类美好情感的传承。正是这些美丽动人的故事慢慢的变成了传说,最后演变成为一种文明的信仰。
藏族头人的女儿是圣女的化身,她有自己的解释权力为自己的任性去编制美好祝托,来掩盖自己可能的杀戮与罪过;她又有自己的倔强来保留自己的尊严,以成为全族人的精神化身,在牺牲之时由“受侮辱的女人”进化为“生回天国的神女”。
东方文明将女性作为创造人类的神明,比如女娲造人,比如电影里“珠穆朗玛的三个儿子”,所以这些轮回与重生交由片中的两位女性来表现,让原本在现实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展现出孕育人类文明的载体,这正如“祭祀”的意义,男性虽感觉自己控制着世界的权力与文明进步,但一切的发展传承离不开母性的孕育。
邵兵饰演的康巴汉子与英国翻译官则展现了不同的男性作用。
格桑作为藏族草原之子的化身,就如同电影中反复出现的石狮,生在这片土地,自由、健壮、朴实、勇敢,守护着家乡与亲人,守护着这个民族的延续发展。格桑与英国人用火机与打火石的画面也表达了人类的各种文明在一种友好的氛围下是完全可以共存的,也象征了藏民族对外来文化的接纳,就像当年松赞干布接纳文成公主所带去的诸多汉文化一样。我们可以给彼此带来方便,但不能用自己的“先进”去强制磨灭别人的“传统”,创造与毁灭的权力,还是留给对方自己比较好。
在很多融合东西方文明的故事中,都使用西方男性与东方女性的结合,这部作品也不例外,用英国男人对藏族圣女的崇敬与爱慕,展现了西方现代文明对东方古老文化的好奇与渴求。然而西方的文明并不是“自以为事“的高度文明,它是工业加速发展下发育过快的不成熟的男孩,所以会用很多极端的方式去获取他想要的一切外部资源,于是“侵略”变成了他们最“高效”的方式。
但我所看到的美好一面在于雪山对于发生在脚下一切事情的包容。为什么我会想到它呢?这也正是青藏高原那一片远离近代工业硝烟的净土所蕴含的最大魅力所在——简单而虔诚。我也没有把这种简单虔诚上升到淳朴善良,淳朴善良建立在智慧之上,如果不够智慧,那么淳朴与善良也会被恶魔利用,比如影片中藏人自己打开了英国人入侵的大门。但是这里也不能批评上上世纪藏人们的落后,因为那个年代整个中国都落后,甚至整个世界也是缺乏和平的落后时代。
在落后的时代,火可以是文明进步的象征,火也可以烧毁一切文明。文明进程看似加快了许多,文明的灭亡相对也更临近了。历史会是最好的见证。
所有的一切都拥有相对甚至多元的意义。你是唯一,同样也蕴含着各种可能的变化。什么是理智?不是我们放下了爱恨,而是更要用心去感受到情感,做到由情感激起的不平衡状态转化为接纳情感的平衡流动,这样感性与理性才能真正结合,才能得到最智慧的判断与感悟。
电影终究是汉人文明框架内所认识的藏人文化,从雪儿的红衣、格桑的红头巾,还有片名那染成红色的河谷,中国红永远是我们这个民族血脉里的最强情感。
我也会像大部分城市居民一样渴望去一趟西藏,毕竟我也想多了解多感受不一样的世界。我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愿望非去不可,如果你能在远方用心去理解他们的文明与思想,哪怕你身在自己的小卧室里,也可以用心与不同的文化交流,也可以在心中装下雪山圣湖。我毫不怀疑当我身临其境去感受高原天空的湛蓝时我一定会有汹涌而来的感受,但即便此刻我没有能够成行,我的一点点想象和思考,也足够我去感受好一阵子。时间不多不少一直在那里,你花了多少时间真正感受到自己在感受什么,时间才能被自己所用。
够了~半年没让自己静下来写写长文了,我喜欢这样的自己,在有限的电影播发过程中去感受无限的情绪。
3 ) 红 河 谷
我不知道我即将写出怎样的东西来,对于这样一个悲壮的故事。最初的宁静,最初的美好,在最后的时候消失殆尽,只有那仿佛亘古不变的还在摇摆着的转经筒。那对圣山,对西藏不变的信仰还在继续,朝圣的路上永远都那扑倒的身影。
影片开始,老阿妈背着小孙子,摇摆着去喇叭寺去乞灵。老人缓慢地讲着雪山女神珠穆朗玛的故事,声音仿佛穿过岁月,一直悠远到现在。
愚昧的民族,愚昧的文明令人忍不住地气愤。即使他们也只是在文明的路上行走着,只是对自身无法认知的自然以自己的方式去寻求一片安宁。一声枪响,一堆人跪在那里,两个穿着大红衣服的女人被扛过来,手脚缚着,背景音乐很雄壮。大红似乎是宿命,是中国女人的宿命,〈〈少女小渔〉〉,海报里面刘若英扮演的传统的中国女人小渔,手里捧着一束花,穿着大红的衣服,表情很拘谨,怯懦。这里女人依然穿着大红的衣服,等待或者是被迫去当祭品。镜头掠过被绑着竹排上的羊,牛,绝望的牛眼。滚滚的河水,浑混的泥土,奔腾着,来势不可知,去势不可挡。“开祭。。。”,烧香,上香。而后是强壮的男人抡起斧子把竹排上的牛抡进滔滔的河流,随着一声牛的惨叫,一切归于泥土的河水。结束了吗?还未。羊及其中的一个女人以同样的方式被终结了他们的生命。“来世,做猪,做狗,也不做女人。”另一个女人认命地讲出这一
番话。我最近常在想大概是造物主在开我们的玩笑吧,那些人类创造出来的东西可以永恒或者可以更久于人类的生命存在在这个世上,而创造它们的人类却总在某一天以这样或者那样不能令人接受的方式离开,带着眷恋,着着不甘。刀下留人的戏码上演了,女人被救。故事还未皆大欢喜。被追捕的女人在巍巍的桥上,断然斩断了桥绳,桥下依然是滔滔的河水,只是这回她不是当祭品。
女人被那乞灵的老阿妈救了,看着远处的落日,“我叫雪儿”。接下来是老阿妈,雪儿,格桑及小孙子一段难得平静的时光。绿绿的草原,奔跑的马儿,欢快的笑声,还有美丽的神话。
最初的平静在琼斯跟罗克曼进到雪山的时候开始瓦解。打着用西方的文明拯救西藏的名义的罗克曼,与对雪山充满祟拜的琼斯。还有那个来自西方的打火机。第一次,它做为给救命恩人的礼物,罗克曼把它给了格桑。第二次,格桑用它结束了这场战火,侵略者与被侵略者同归于熊熊大火。一切平静了。依然只有老阿妈跟小孙子,还有那个摇摆着的转经筒。
喇叭们爬在山上试图给格桑他们递弹药的时候,那一个个的身影,带着必死的决心,及捍卫雪山女神的神圣。
带着祟洋情结的代本,跟罗克曼谈判时的坚决及那一转身的大喊:“快点火”还有随之后来的后背的几个洞。
沉默地走在1500条藏人生命及血液里的琼斯,“Father, we kill fifteen hundred Tibet in fifteen minutes,slience on the
battlefield, no cheering to our victory,walking sliently. Rock said :Nothing could open up the road to Lhasa but bayonet. But I feel sick.Our boots are stained with blood, a lot of blood. Front is the blood-red sun that is never set on the Britain Empire.Walking forward will lead to what I have been dreaming of . There are lovely folk songs,cloud in the blue sky, smell of suyou. There Gesan, Xueer, Gaga, and Danzhu.
看着父亲死去流着泪唱着民歌的丹珠,全部藏民齐声和唱。歌声动摇了罗克曼及他的军队。但是屠杀仍在进行。罗克曼的军队的军人们也有妻儿在等待他们。但是罗克曼不曾想到这些藏民连家都没有了。炸弹缓缓从丹珠手上滑落,火光四起。
嘎嘎带着琼斯及那架即将炮声四起的大炮穿过沼泽,抬大炮的英国军人陷入了沼泽,伸着绝望的手试图抓住琼斯的手及那美好的生命。渐渐没入泥土,沉寂,还有冒泡的泥土。落日下,嘎嘎笑得狡猾,也笑得质朴,在落日的余晖下,琼斯的枪缓缓落下。有什么资格呢?跟那血光的屠杀相较而言。
我看到圣山了,跟第一次进藏的时候一样,琼斯的枪终于指向天空而非自己的脑门。雪山又一次崩了。这一次,满地的血,躯体,战争及罪恶集体被埋葬。只余那祖孙俩。
4 ) 致敬所有保家卫国的英雄
作为藏族人,不止一次看过这部影片 它对我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毕竟藏族本土的片子实在太少。这只是英国侵藏的部分内容(还有惨绝人寰的吉汝大屠杀等),多么希望当时英雄们能抵挡住侵略者,可惜最后英国占领了拉萨,差不多完全控制了西藏。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本民族的落后(当时的清政府也可以说是迂腐)“落后就要挨打”体现的淋漓尽致……时至今日,每次见到宗山会不时把当时的情景想象一下 致敬所有英雄。 希望祖国昌盛,民族繁荣。
PRAY.
5 ) 红河谷
(很多年前写的影评,因为太喜欢这部电影,所以经常会重看。)
这是一部战争片,这是一个关于杀戮的故事,这是一个西方人打着文明的旗号,试图涉足人类最后一片净土的阴谋。然而,从头到尾,眼泪都没有止住下流,一如十年前第一次看一样。抑或品味世事繁杂后,更加感动于那神圣高洁的珠穆朗玛峰,那雪山女神庇护下的人民,至真至善的心灵。
影片以嘎嘎的旁白开始,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个雪山的故事。
在他出生那年,雪儿达娃被她的汉族族人捆绑在石头上,准备沉入滚滚江水中,以此来祭奠河神,祈求雨水。很多人会看到此情此景都会忍不住咒骂他们的残忍。然而,当看着那些皮包骨的汉族人,我并不想责怪他们。他们只是在上天的玩笑面前手足无措的人类,他们只是想要生存下去,仅此而已。他们将妙龄少女沉入水中,求得上天的饶恕,换来更多人的生存。在他们心中,是真真正正笃信天神的存在的,他们只是把自己认为最美好的东西送给天神。即使这种方式真的很残忍,那也是因为无知,那也是因为虔诚。
影片在最后关头给我们带来了雪儿的哥哥,带来希望。雪儿的哥哥挥刀救出妹妹,不料逃跑的时候与追杀的人在绳索桥狭路相逢。雪儿拿过哥哥的刀,毅然砍断了桥,所有人坠入激流,命运再次交给神灵来定夺。神是仁慈的,不仅救了雪儿兄妹俩,还将雪儿送到了那片雪山圣地——珠穆朗玛,让她遇见了嘎嘎,格桑,还有那位虔诚而质朴的藏族奶奶。看到老奶奶那皱巴巴的笑脸,听见嘎嘎婴儿般的咯咯笑声,不禁又一次流下眼泪,似乎在那片天高水蓝的土地上,连笑都染上了天地的高远。
格桑是爱着雪儿的,这个在雪域高原里显得那么脆弱,却又不时透露出倔强眼神的汉族姑娘,这个他生命中出现的第一个女人。他想要保护她,像雄鹰一样翱翔在她的天空,不让任何人再给她带来一丝的伤害。他们的爱情故事虽然不是影片的主线,却也着实让人感动。影片结尾,格桑再次呢喃着那个雪山的神话:女神下凡找寻她丢失的杜玛,和凡间男子相爱,女神离开人间的时候,留下了她的杜马作为定情信物。男子化作石头,等候女神的再次轮回转世。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是否真的有轮回转世的存在。如果我们坚信真的有轮回转世的存在,有报应的存在,那么这个世界上会不会少一些纷争,多一些爱,少一些杀戮,多一些纯良。
丹珠——火红的珍珠,这位藏族公主的性格,一如她的名字。刚烈而野性的性格和外表下,是一个如珍珠般纯净善良的心灵。她对格桑的爱是炽热的,她爱这个草原的男人,一如她爱她生长的草原家乡——西藏。最后她用自己的身躯捍卫了自己的民族的尊严,带着自己一贯的干净美好的笑容。《玉观音》里面的潘队长有句话:“有些人来这个世上就是白来一趟。”诚然,有些人的生命如花火般,转瞬即逝,她们来到这个世界匆匆忙忙走一遭,什么也没带走。她们却给我们带来了希望,也留下了永远的怀念。
同样是女人,一个是纤弱的汉族女人让人疼惜,一个是爽朗的藏族女人让人景仰。都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啊,何必拿来比较。
浩瀚的草原充满了各种爱,冲破了地域界限,突破了国家界限,甚至于超脱了尘世界限。兄妹之爱,男女之爱,父女之爱,兄弟之爱,动物对主人的爱,族人对于雪山之爱,人类对真神之爱。无论是哪种爱,都没有掺杂一丝的虚假成分,雪白如格桑献上的那份哈达……
无疑,琼斯和罗可曼来到西藏的时候,也被这片圣洁的雪域和生长在这儿的人民感动了。那人与自然的和谐,那纯真的眼神,那善良的心灵,都是在他们的世界里消失已经很久的美好。然而人类的自私和贪婪本性,让日不落帝国想要占领那片净土,在那片净土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于是,战争的炮火打响,硝烟弥漫。
他们低估了这个骁勇善战的民族,这些对自己的土地有着无比热爱和赤诚的人民。他们反抗,用他们的身躯抵挡着外来的侵略,他们斗争,即使只剩下最后一个藏民。面对着那些如怪兽般吞噬着自己同胞的陌生的洋枪大炮,他们没有丝毫畏惧,没有一丁点退缩。无论是手无寸铁的女人,抑或高高在上的头人,甚至于平日念经诵佛的喇嘛,都加入了这场民族保卫战,家园保卫战。丹珠亲手炸毁了英军弹药和武器,而自己也在那轰鸣声中完成了自己的一场轮回,回到了天堂。喇嘛们用自己并不强壮的身躯运送子弹,哪怕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也要爬上那高高的土墙,将弹药送给前线的战士,哪怕用鲜血染红那一片黄土墙也在所不惜。
最后,罗可曼一句:“We should have been friends……”还没有讲完,千年的古堡瞬间爆炸崩塌,藏族人民终于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自由和信仰。
人类从来都不缺乏给自己的借口,以至于看自己的时候总是如同雾里看花般朦胧。人类还喜欢“给予”,不管别人是否乐意接受。如果有一天,人类不再为自己的恶行寻找借口,如果有一天,我们开始将自己的仁慈分予周遭的人和物……
最初的宁静,最初的美好,随着战火弥漫消失殆尽,只有那仿佛亘古不变的转经筒还在摇摆着。那对圣山,对西藏不变的信仰还在继续。朝圣的路上永远都有那扑倒的身影。而这一切,都是希望,一个民族崛起的希望。
6 ) 有些人连800字的作文都要抄,还说别人的电影烂!
宁静就是很美
我心目中的藏族同胞就是很纯洁
99年的电影不知道活在18年的你们在杠什么?在酸什么?写作文都靠抄,连张像样的照片都拍不了,甚至都没用过摄像机,不知道还有什么勇气拍价别人的作品。
难道民族不应该团结和谐,民族不应该互助繁荣吗?
电影就是电影,自己的生活烂成一坨屎,还非要站在道德和审美的制高点去批评别人。
7 ) 雪山的女神,美好的让人心疼
2018年120观影计划 第08部
by / 弓谷所長
这周末回了趟老家,参加三场跨度从小学到高中的婚礼(可惜因为时间关系,高中那场没有参加)。
回家一趟动车就得坐6个小时,回的路上看了《暴雪将至》和《红河谷》,来的路上看了《三块广告牌》,然后开始码这篇东西。
火车的轰鸣和耳机的声音,还有外面忽阴忽晴的天气,在火车上看电影的感觉很奇妙,因为你永远不知道电影里的某个镜头,什么时候突然就和沿途窗外的画面契合了。
比如这部《红河谷》,影片前半段将西藏的美好拍的淋漓尽致,列车呼啸的时候,你就会冷不丁觉得可能它会驶向那个美丽的地方。
这就是电影最奇妙的地方,所以去到一个地方,我总会准备两部电影。
《红河谷》的导演叫冯小宁,和冯小刚没有半毛子关系,我去查过了。
“一个哈哈笑,一个感动流泪,于是就有了冯小刚和冯小宁。” 这是冯小宁他自己形容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冯小宁让人“感动流泪”的成分在《红河谷》里就可见一斑。
从影片开始雪儿达娃差点被族人丢入黄河祭河神,被藏族人格桑救下;到后来达娃的哥哥来要接走雪儿达娃时,离开的雪儿达娃又留恋不舍回到藏族这片草原;藏族公主最后美丽地同归于尽殉葬,藏族翻译官被英国埋伏中捐躯;再包括英国人给藏族人带来的惊喜,以及他最后放过了带路的小男孩……
这些情节都让人特别感动,甚至会忍不住留下眼泪,在美丽的画面背景下,这些美好的、痛心的感动更加令人动容。
电影中还提到了一个美好的爱情传说:有一个女孩回到天上去了,可小伙子深深爱上了她,很多年过去了,小伙子变成了一块大石头,他守候在湖边,等待着她心爱的姑娘转世归来。
有点耳熟的传说,虽然美好但却觉得凄凉,这种凄凉的感觉也一直蔓延了《红河谷》整部电影的后半部分。
影片中的汉族姑娘雪儿达娃在开始因大旱即将遭投河祭祀,含着眼泪说:“下辈子,做不做女人”。而在影片的结尾,她又含着眼泪说:“来世,我还要做女人”。
这样的设定,和这个爱情传说也形成了很好的呼应。
冯小宁的电影以宏伟壮观气势磅礴著称,所以在看《红河谷》时的确会发现他将西藏的神圣而壮丽、战争的残酷(至少在1997年看来,战争的场面已经算非常浩大了)、藏族人物保卫家园时无畏和伟岸的形象,从观影的过程中你的情绪就很容易被感染。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对于一部1997年的电影来说,《红河谷》的镜头是算非常诗意而丰富的。可能是阅片量不够多的原因,所以在接触过2000年前大多数的国产影片,大多数的印象都是粗糙的画质、平淡的镜头。
而《红河谷》却不一样,基本的推拉摇移不说,还有对西藏景色的大幅度的摇臂、航拍,这些的确比较难得一见。
最后再提一下,影片中有一段拍雪崩的画面。我查了一下,据说当时导演为了拍这个画面,把乃钦康桑雪山下的卡若拉冰川给炸了,本来乃钦康桑雪山是一个非常漂亮的雪山,但现在冰川上却有个三分之一的缺口,着实让人惋惜。
冰川的形成是非常的缓慢的,南极200多米深的冰体,需要几千年才能够形成。到现在,电影拍摄对冰川的损害还没有恢复。
但话又说回来,在2007年冯小宁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环境大使”称号的导演,他的剧组在拍摄时不给外景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所以说炸冰川这件事到底缘由是怎样的,真不得而知了,有人知道的话可以跟我分享一下。
多年前的电影了,突然在豆列中发现其踪迹,我居然还记得故事的大致剧情,当年的宁静真的好美,她本身便有那种少数民族女子的野性美,在这里扮演的那位藏族姑娘真是形神具备。我还记得最后,邵兵扮演的男主角抱着深爱女子的尸体,木然点燃英国兵送给他的打火机,火势滔天,掩埋了一切爱恨情仇~
国产战争片补遗。少年记忆追忆。网络资源大多为93分钟删减版,仅在某瓜视频找到113分钟05秒版本。一句“我代表英女王要求你们投降”,道尽了国家间战争的本质。个人观点,这是冯小宁最好的一次驾驭,也是国产战争片最高的境界——写境,而非写人写事。虽然最终呈现效果依然有可见的瑕疵,且拍摄过程中有一些引起争论的操作,但作品过硬的质量是无法抹杀的。8.5
那时候的冯小宁,还挺好看的
主旋律、汉地凝视、刻板印象、东方主义、罗曼司……剥掉这些糖味屎衣(政治要求)和屎味糖衣(媚俗噱头)之后,结果发现这居然是唯一一部未污名化旧西藏人的中国电影
为宁静战场上的歌咏,多加一星
虽然是部BUG百出的作品,但依旧是近年来中国电影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广袤绝美的西藏风景,凄美梦幻的当地神话,敢爱敢恨的藏族男女,以及多元文化的碰撞冲击都给了这部电影丰富的内涵。虽然冯小宁没有把这些东西升华到一个极致,但作品本身给人带来的冲击是不可否认的。PS:终于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悲歌
用活牛残忍杀害只为一个镜头,炸毁当地卡若拉冰川致永不能修复,这个片子的导演和它所犯下的罪孽,比黄海波范冰冰之类更应该被永世封杀!
冯小宁战争与和平三部曲,工业文明武力征伐草原文明,侵略与反抗,有教养的屠夫与未开化的善良人。人类文明之所以有价值,是在于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武力永远征服不了文化的凝聚力和民族的向心力。电影战争部分取材于1904年发生于西藏的真实事件。世外桃源般的红河谷,青藏高原神圣浪漫的至美,宁静洒脱的大笑和悠扬的歌咏,邵兵的腱子肉,应真圣湖沐浴的天地人合一,都成为了电影的记忆点。
雪儿的形象和性格也很不错,但是宁静饰演的角色真的是女神一样。配乐真赞。主要人物的形象都很饱满立体。景与情融为一体。歌颂自然,宣扬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反对侵略与战争。绝好的反战片。
不比不知道,藏区有多难拍,后来多少部也没超过这个。剧情一般,但宁静这里女神到家
还没犯神经(剃光头)之前的宁静凭借这部电影在我儿时很长时间都占据着心目中女神的地位。三星半。
宁静太美了...
15年前的,其实有点人类学视角,不过做作的地方真不少。难忘小男孩那抹微笑还有宁静圣洁的歌唱。
苍凉。悲壮。如果说人类学会了用火就进入了文明社会,那么,质朴单纯的民族只好学会火的使用与文明的你们,同归于尽。
本片講述的西藏歷史,實際和六十年代的《農奴》一脈相承,分別在於《農奴》強調階級鬥爭,而《紅河谷》是把民族主義當成無往而不利,不容質疑的價值觀。本片強調漢蒙藏本一家,是被英國殖民者從中挑撥,而導致分裂。片中反復講述以英國人為代表的殖民者如何狼子野心,強調這種西方的人文關懷實際上都屬於假仁假義,不僅是對九十年代,甚至對今天的現實影射可謂昭然若揭。
#冯小宁战争三部曲#cctv6,画质清晰,视角独到。“只要有男人和女人,雪山和草地,藏族人就永远不会死。”挺惊艳的世纪末国片,邵兵的藏族小伙格桑阳刚气十足,宁静演藏族姑娘一点也不违和,她浅浅笑起来的样子真像度母呢。难得的是,冯小宁有着更为宽广的国际视野,突破了以往国片总是沉浸在小我的局限,甚至拍出了战争史诗的气质。前半部分行云流水大气磅礴的节奏让人有了无限期待,可惜后半部分急转直下转折生硬(英国佬只是为了侵略而侵略?),前后撕裂严重(问题主要出在剧本上),出场人物情感单薄脸谱化(比如英国大兵琼斯怪异的行为逻辑让观众无法代入),他们的情感世界没有淋漓尽致地展现开来,让本该成为经典的战争史诗沦为有些俗套的“抒情长诗”,遗憾。ps,藏族阿妈讲述的珠穆朗玛传说让人浮想联翩,有些场景唯美的如同明信片。
宁静在里面很漂亮很吸引人
令我感动的一部电影 在20世纪初藏人就为了保卫自己的尊严和中国的领土而和英国人战斗 抵抗 人性的光芒在此体现 民族大团结万岁 抵制其他国家对我们的亵渎
大航海时代英荷西迅速崛起离不开掠夺源住民部落甚至是阿兹特克和印加这样的帝国。影片里他们的足迹再次踏上了东亚的西北区域,悲剧还会上演,只是我们可以一窥一些消逝的美丽。小时候现在都是中央6一直循环播放的老片、整部影片给你从心灵上一种震撼和凄美的感觉、让人心中不禁涌起一种对西藏的向往……
90年代的冯小宁剪辑风格有林权泽的影子,虽然意识形态还是太醉人,但剧本上的可取之处还是能拍死现在那帮80后作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