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类型:记录片地区:台湾年份:2019
主演:内详
导演:廖克发
简介: 电影从一封来自1969年的信开始追溯,谈及独立前原住民被奴役的黑暗历史,直到1969年发生的种..详细 >
谢谢汪金卫推荐。与其说是纪录片,不如说是论文电影,以”树的记忆“为线索,通过原住民和华人这两个边缘人群的遭遇,狠狠怼了马来西亚的马来人特权,揭开了民族国家努力掩盖的伤疤。难得的是摆出了513事件马来和华人两方面的声音,如果“谨防散播谣言”的权力总是把握在国家的手中,那么这种历史的丰富性将永远被埋没。这正是民间影像存在的重要价值。
生态电影?还是讲政治的电影?最后的音效非常震撼我。非常。但是我很讨厌电影结束放映后面的导演见面会内容,讲政治的电影总是逃不出“自以为是”的怪圈
马来特权的由来,把原住民的遭遇和513放一起,探讨社会结构的恶。采访那段马来中产,导演试图问他,为什么你们需要马来特权,中产把马来特权解释为一种契约精神。同时他也发现了社会的割裂,在给女儿选择高中的时候,选择有华人的学校。映后聊到马来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导演的下一部片子计划拍这个题材,期待。
虽则结尾借探险原住民山洞拔了下跨族群了解 廖克发这本还是立场颇直接: 马来人亦是后来者 原住民迟至1950s尚称sakai(奴隶) 不列颠人分五族(欧/马/华/印/其它)酿种族矛盾滥觞 大马来主义抬头促发仇杀 1963.5.13事件 究竟是群体激情犯罪还是当局阴谋有意为之真假难辨或皆有之 影像纪录口述史实难探究. 廖导对声音推动的煽情/叙事感觉是真好 这本用的雨林自然声和伐木树倒声效果拔群 3.5
原来片名是个双关也讲了两个部分,首尾原住民居住的森林被政府砍伐到探访先人的洞穴,五十年前马来西亚那个不能说的历史在街头发生地路边的树也成为目击者。华人的苦难史看完后会很难受,而华裔的年轻导演廖克发映后也说到在马共的审查和阻扰下,只能在这里才能安全的放映。老外做的声效与故事配合的非常不错尤其结尾,以及讲述屠杀经过时用的影像也很有感觉。#金马56#提名最佳纪录片。
大马五一三事件五十周年,材料还是这么稀缺…
这个纪录片前半部和后半部讲的不是同一个事件,前半部是从原住民视角讲马来人对原住民的屠杀和压迫,后半部则是69年513事件的回顾,讲的是华人与马来人的冲突。这片子看得有些压抑,但......这是发生别的国家的关于人家的故事,我们好像只能看着,只能谴责,却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大概就是不要忘记。从这个角度看,台湾地区拍这个纪录片是有意义的。
马来西亚种族历史问题纪录片。一方面讲述原住民被奴役、被猎奇化的历史及当下面临生存森林环境遭破坏的境况。另一方面则是1969年马来人与华人五一三血腥冲突事件。素材有限,整体中规中矩。五一三事件当事人第一手口述采访很珍贵。马来人父亲的善良真挚让人动容。无论何时何地,极端民族主义都是可怕的。树、人、影像,共同铭记历史
樹的意象選得恰達好處,但是原住民和華人兩個部分的關聯還是有些弱。這部作品可以看作是論文電影,有些素材的掃描和堆叠比較有看頭。
一个伟大的导演不会沉浸于个人的叙事里,而是站在被拍摄人物的立场,设计它作为表达者的叙事和镜头语言。
马来西亚513大屠杀始末,从最后一个原住民奴隶讲起,口述+老照片勾勒出一段血腥残酷的历史往事。拍得非常克制,没有太多血腥照片,大部分都是由亲历者口述,穿插城市景观,或者是月光空镜,真是让人不寒而栗。这被禁忌的话题,不被忘记的岁月,还有一些树记得,还有一些人也不会忘记。
这个片子的历史意义已经存在,因为是至今仍不能公开谈论的话题,虽然能在镜头前讲述的采访者不是很多,话语中展示的画面已触目惊心。我个人的希望是,既然有这样一个树的标题来联系两个不同群体的受害,这一部分的素材应该再深化一些,不然总有分成两部来拍更好的印象
被迫害的原住民及五一三排华事件始末,树倒下了,我们会忘记吗?
#SGIFF2019#由见证不同历史事件的树,串起了在马拉西亚马来族对原住民与华族的“迫害”。虽然导演映后说他试图blur掉种族的界限,但是将这两件事拿在一起讨论实际上很难不让人觉得这是站在华族立场上对马来族优先的总控诉。不过片中马来老人说得很对,他年轻时候不会拿种族来给周围人贴标签。包括像中东也是,几十年前各种族宗教也曾经和睦相处,不论你信仰基督还是伊斯、是逊尼派还是什叶派。种族/宗教更多的是被政客人为操纵,从而建立起了对立和仇视的整体情绪的。
如果仅从艺术性上说的话,我认为比《不即不离》成熟很多,影像语言全方位地上了不止一个台阶,很牛逼;但这部片比上一部显然更具有政治性,关于马来的历史我不了解,所以我也对此持保留意见,70分钟左右那段夜路戏,我个人给满分,非常屌,这是一部被低估的作品。
叩問自身,我是不是這樣的馬來西亞人,我可不可以不是這樣的馬來西亞人,要將題材擴大成觀眾群的共鳴共同時,似是廖克發現階段的技藝和現實無法越過的難關,有此遠境而無法達成更引起不少盲點(他總是說起來比影像更具誘惑),一個更根本的問題是原住民現今被視為非公民(奴役般的迫害)與513事件的關連性應從那裡出發,廖克發是知道的,是沒有直線抽擊當權派的馬來人們,作為兩件事的始作俑者,如何令今天在馬來西亞的非馬來人受苦受罪,多元性一直是東南亞國度的寶與苦,或者他要找沒有現身說法的有權者們,或者是在空氣之中的突破天大的禁忌而至打開無法言說的國度。減弱了事件本身對人的痛,而受訪者的勇氣總要比導演為之強大。或者遠離故國被留居地的創作環境所限(是問誰會來關心東南亞國度?),有沒有一種東南亞的目光來觀看自身歷史?如何言說之問
智人這個物種就是這麼野蠻殘酷,一些珍貴的舊影像又讓人覺得當時的人類(原住民段落)比現在美多了,沒有被文明逼出來的華麗與頹廢。而513事件又有太多因果,也許有人會推責到萬惡的帝國主義,但那又人類是避不開的路。(最近讀《人類大歷史》)信與樹都是紀錄片相當詩意的喻體了
种族主义引发的种族激情永远都是一个怪圈,是文明统治了“不文明”还是利益攫取的有效手段与自命不凡的特殊优越感战胜了人性的谦卑?不知道,历史一直在重演,只不过舞台不同而已。
马华血泪 原著哀歌 飘落在世界的同源得人 想家吗
洞穴,永远的东南亚影像好取材地。说实话看完我对马来的印象和对印尼趋同了|@新亚洲影志台湾纪录片展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谢谢汪金卫推荐。与其说是纪录片,不如说是论文电影,以”树的记忆“为线索,通过原住民和华人这两个边缘人群的遭遇,狠狠怼了马来西亚的马来人特权,揭开了民族国家努力掩盖的伤疤。难得的是摆出了513事件马来和华人两方面的声音,如果“谨防散播谣言”的权力总是把握在国家的手中,那么这种历史的丰富性将永远被埋没。这正是民间影像存在的重要价值。
生态电影?还是讲政治的电影?最后的音效非常震撼我。非常。但是我很讨厌电影结束放映后面的导演见面会内容,讲政治的电影总是逃不出“自以为是”的怪圈
马来特权的由来,把原住民的遭遇和513放一起,探讨社会结构的恶。采访那段马来中产,导演试图问他,为什么你们需要马来特权,中产把马来特权解释为一种契约精神。同时他也发现了社会的割裂,在给女儿选择高中的时候,选择有华人的学校。映后聊到马来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导演的下一部片子计划拍这个题材,期待。
虽则结尾借探险原住民山洞拔了下跨族群了解 廖克发这本还是立场颇直接: 马来人亦是后来者 原住民迟至1950s尚称sakai(奴隶) 不列颠人分五族(欧/马/华/印/其它)酿种族矛盾滥觞 大马来主义抬头促发仇杀 1963.5.13事件 究竟是群体激情犯罪还是当局阴谋有意为之真假难辨或皆有之 影像纪录口述史实难探究. 廖导对声音推动的煽情/叙事感觉是真好 这本用的雨林自然声和伐木树倒声效果拔群 3.5
原来片名是个双关也讲了两个部分,首尾原住民居住的森林被政府砍伐到探访先人的洞穴,五十年前马来西亚那个不能说的历史在街头发生地路边的树也成为目击者。华人的苦难史看完后会很难受,而华裔的年轻导演廖克发映后也说到在马共的审查和阻扰下,只能在这里才能安全的放映。老外做的声效与故事配合的非常不错尤其结尾,以及讲述屠杀经过时用的影像也很有感觉。#金马56#提名最佳纪录片。
大马五一三事件五十周年,材料还是这么稀缺…
这个纪录片前半部和后半部讲的不是同一个事件,前半部是从原住民视角讲马来人对原住民的屠杀和压迫,后半部则是69年513事件的回顾,讲的是华人与马来人的冲突。这片子看得有些压抑,但......这是发生别的国家的关于人家的故事,我们好像只能看着,只能谴责,却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大概就是不要忘记。从这个角度看,台湾地区拍这个纪录片是有意义的。
马来西亚种族历史问题纪录片。一方面讲述原住民被奴役、被猎奇化的历史及当下面临生存森林环境遭破坏的境况。另一方面则是1969年马来人与华人五一三血腥冲突事件。素材有限,整体中规中矩。五一三事件当事人第一手口述采访很珍贵。马来人父亲的善良真挚让人动容。无论何时何地,极端民族主义都是可怕的。树、人、影像,共同铭记历史
樹的意象選得恰達好處,但是原住民和華人兩個部分的關聯還是有些弱。這部作品可以看作是論文電影,有些素材的掃描和堆叠比較有看頭。
一个伟大的导演不会沉浸于个人的叙事里,而是站在被拍摄人物的立场,设计它作为表达者的叙事和镜头语言。
马来西亚513大屠杀始末,从最后一个原住民奴隶讲起,口述+老照片勾勒出一段血腥残酷的历史往事。拍得非常克制,没有太多血腥照片,大部分都是由亲历者口述,穿插城市景观,或者是月光空镜,真是让人不寒而栗。这被禁忌的话题,不被忘记的岁月,还有一些树记得,还有一些人也不会忘记。
这个片子的历史意义已经存在,因为是至今仍不能公开谈论的话题,虽然能在镜头前讲述的采访者不是很多,话语中展示的画面已触目惊心。我个人的希望是,既然有这样一个树的标题来联系两个不同群体的受害,这一部分的素材应该再深化一些,不然总有分成两部来拍更好的印象
被迫害的原住民及五一三排华事件始末,树倒下了,我们会忘记吗?
#SGIFF2019#由见证不同历史事件的树,串起了在马拉西亚马来族对原住民与华族的“迫害”。虽然导演映后说他试图blur掉种族的界限,但是将这两件事拿在一起讨论实际上很难不让人觉得这是站在华族立场上对马来族优先的总控诉。不过片中马来老人说得很对,他年轻时候不会拿种族来给周围人贴标签。包括像中东也是,几十年前各种族宗教也曾经和睦相处,不论你信仰基督还是伊斯、是逊尼派还是什叶派。种族/宗教更多的是被政客人为操纵,从而建立起了对立和仇视的整体情绪的。
如果仅从艺术性上说的话,我认为比《不即不离》成熟很多,影像语言全方位地上了不止一个台阶,很牛逼;但这部片比上一部显然更具有政治性,关于马来的历史我不了解,所以我也对此持保留意见,70分钟左右那段夜路戏,我个人给满分,非常屌,这是一部被低估的作品。
叩問自身,我是不是這樣的馬來西亞人,我可不可以不是這樣的馬來西亞人,要將題材擴大成觀眾群的共鳴共同時,似是廖克發現階段的技藝和現實無法越過的難關,有此遠境而無法達成更引起不少盲點(他總是說起來比影像更具誘惑),一個更根本的問題是原住民現今被視為非公民(奴役般的迫害)與513事件的關連性應從那裡出發,廖克發是知道的,是沒有直線抽擊當權派的馬來人們,作為兩件事的始作俑者,如何令今天在馬來西亞的非馬來人受苦受罪,多元性一直是東南亞國度的寶與苦,或者他要找沒有現身說法的有權者們,或者是在空氣之中的突破天大的禁忌而至打開無法言說的國度。減弱了事件本身對人的痛,而受訪者的勇氣總要比導演為之強大。或者遠離故國被留居地的創作環境所限(是問誰會來關心東南亞國度?),有沒有一種東南亞的目光來觀看自身歷史?如何言說之問
智人這個物種就是這麼野蠻殘酷,一些珍貴的舊影像又讓人覺得當時的人類(原住民段落)比現在美多了,沒有被文明逼出來的華麗與頹廢。而513事件又有太多因果,也許有人會推責到萬惡的帝國主義,但那又人類是避不開的路。(最近讀《人類大歷史》)信與樹都是紀錄片相當詩意的喻體了
种族主义引发的种族激情永远都是一个怪圈,是文明统治了“不文明”还是利益攫取的有效手段与自命不凡的特殊优越感战胜了人性的谦卑?不知道,历史一直在重演,只不过舞台不同而已。
马华血泪 原著哀歌 飘落在世界的同源得人 想家吗
洞穴,永远的东南亚影像好取材地。说实话看完我对马来的印象和对印尼趋同了|@新亚洲影志台湾纪录片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