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构建身份最完美的方式可能是缓慢消失并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灵感来源近一百年前的真实故事,波兰移民莉莲·阿林决意返回原籍,因无钱购买船票决定徒步。在1926年至1929年间,她设法穿越了北美,后失去踪影,至今仍不知道她是否穿越白令海峡到达俄罗斯。
纪录片导演安德烈艾斯·霍瓦斯带着一个五人团队,经过九个月在北美无剧本拍摄,奉献了一部延续阿克曼、瓦尔达、洛登的当代杰作。影像层面有受到勃鲁盖尔、弗里德里希绘画及赫尔佐格电影启发。通过不同语音方式融入消费土地、城市空间、衰败社区、女性生存、民族意识、种族议题等。 电影银幕最好的表演其实就是能通过沉默传达出强烈而消逝的人格,同时展现脆弱和坚强,保持开放勇于冒险。无剧本的创作也避免了媚俗的背景故事,摆脱预制的情感和陈词滥调。舞者出身的帕特丽茨娅·普莱尼克奉献了年度女性演出。
这是一个关于行走的故事,几乎近似于一个寓言故事,主人公莉莉安凭一己之力,努力实现从纽约步行回俄罗斯的目标,几乎穿越了整个北美大地。 每个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尽管周围世界纷纷扰扰,但还是要一个人的独立行走,就像女主人公莉莉安一样,独自一个人行走在铁路、村庄、草原、荒漠,独自体会不同的风景,独自感受着人生。 行走在路上的人们,走过了整个人生,路过整个的社会的变化。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路过者,路过人生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人将人生静止在某一个地点上,让时间从你的身边不停的路过,让相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路过。也有的人可以是经过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去路过不同的人。 本片还通过公路片的形式,穿插反映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侧面,比如说印第安人对社会不公待待遇的愤怒和控诉。 本片的摄影也独具特色,随着主人公一路向西的行走,从绿草盈盈的东部直到西部的荒漠大山,高山草甸,冰川森林。
当女主躺在冰面上望着天空,我想到了《撒旦探戈》中小女孩抱着死猫躺在树林里,想到自来也沉入海底,随着镜头迎面而来的缤纷雪花,想到了少年时躺在雪地上看着天空。
当她剪下自己的头发给娃娃粘上,想到了《荒岛余生》中的排球威尔森。为什么能想到这么多?因为女主全片没说过一句话,加上是无剧本的片子,观众会有足够多的时间在过程中想点什么。
景色拍得很美,构图也不错,就是调度少些。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百年前的莉莉安未能抵达目的地,不过这个世界,未完成的事总比完成的事多,不是吗?
电影最后,海滩上路人不在意的再次失去头发的娃娃,被海浪冲刷,冲刷,推出画面之外,仿佛什么都没发生,是最好的一场戏。所以在这之前捕鲸那段如果我来剪,我会分散剪辑到主角梦里,适当穿插作为转场,这是我对本片最不满意的地方。
布列松说过:I’d rather people feel a film before understanding it.本片非常适合作为这句话的入门理解例子。主创团队其中加入的随机性,也是布列松的重要方向,不过也加入必然性,比如印第安人那段(片中强调他们不喜欢这种称呼)。
莉莉安需要回俄罗斯,印第安人需要家园,家代表安全与温馨,电影也需要家一样的环境,不再屈服于资本,恐惧于政治,迷失于流量。
做电影的你,可能和莉莉安一样,会经历很多,终究未能抵达……不过看完本片后,你仔细回想,留在你脑中的是那些大大小小的磨难,还是一路奇秀壮丽的风景呢?这或许就是主创团队区别同类型电影的可爱之处吧。
《莉莉安》讲述一个身无分文的女人,从纽约徒步返回俄罗斯(中途失踪/丧命)的故事。 电影开始,莉莉安应聘成人电影演员,老板看她签证已过期,拒绝聘用。她开始踏上回家路。计划横穿美国北部,去往阿拉斯加,再渡过白令海峡,到达俄罗斯。 一路上,经过城市、小镇、荒野,睡桥洞、废弃屋,偷或者捡衣服、食物,在公共卫生间洗澡、避雨。路上遇到企图qj她的司机(这也是她不敢搭车的原因),也遇到开车送她一程的好心警察。 以上遭遇,不过是这段险恶旅途的序曲。无情冷酷的自然界,比险恶人心更致命。望不到头的荒漠,难以翻越的石山;高温、严寒、饥饿,对于一个身处荒无人烟之地的女人,哪一样都能置她于死地。在一处河冰上,她想拉一艘筏艇下河,顺河道去往阿拉斯加;但是滑倒在冰面上,再也无力站起来…… 她躺在冰雪中,意识逐渐模糊。幻觉中,白令海峡的另一端、俄罗斯某个海边村落,人们正在捕鲸、杀鲸…… 《莉莉安》编、导、摄、剪一人操刀,主演只有一人,于2019年戛纳电影节上映。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女主角原型是一个名叫Lillian Alling的女子,她从纽约徒步前往俄罗斯途中失踪。我们可以推断,极大的可能是Lillian Alling命丧途中了。电影中,导演未直接表达莉莉安死亡的结局,是尊重事实,也是希望让莉莉安活在观众心中。导演游刃有余地掌控着自己的悲悯和现实的残酷,让两者达到某种平衡。 巧的是,《莉莉安》结尾捕鲸的画面,与另一部电影《捕鲸男孩》几乎是一个画风。但两部电影导演没啥关系。后者于2020年威尼斯电影节上映。 与《莉莉安》相反,《捕鲸男孩》讲的是白令海峡西岸,一个捕鲸为生的男孩,看直播时喜欢上美国一个女网红,于是,他独自踏上一段横渡白令海峡、徒步阿拉斯加的旅途。捕鲸男孩也死在了阿拉斯加的荒野中。和莉莉安殊途同归。
倘若你在他国异乡,你身无分文,也无人敢要你替他工作,甚至最不光彩的职业也排斥你,你必须要回国才能重新开始生活,陷入死局的你可能会想到就此流浪街头,这便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电影的剧情内容。
在影片《莉莉安》中女主她不仅选择了开始流浪,而且萌生了更加疯狂的念头,她要从美国一路流浪步行回俄罗斯。
整部影片导演没有给女主一句台词,全部是旁观者在言说。为了回家,女主沿着马路行走,在垃圾堆里、墓地里取食。经历了寒冷也经历了炎热,身心备受折磨。
女主总能找到废弃的房子,甚至还有仍旧可以使用的房子,每每找到屋子她便仔细洗漱身体,吃东西,休息。但是绝大部分时候是没有这样废弃的房子可以暂时停留的,所以她只能露宿野外。
身上的衣物破烂了,她会去商店里偷盗,也会因为被商店老板发现后那种灼热的目光而愤怒报复。
当然作为一位年轻女性在野外流浪势必会遇到男性的骚扰,她幸运地逃脱了。并会因此遭遇不敢再接受他人友好的施舍。
可是从美国步行到俄罗斯是一段非常漫长的路,几乎常人不可能做到,最终女主也迷失在路途中无人知晓其身在何处。
街头流浪汉一直都是随处可见,不论是在繁华的城市亦或贫瘠的农村,他们总是无处不在,可能每个人最终会流浪的原因不同,但是他们都会有一个非常相似的认知:他们觉得自己只能流浪,并且不愿改变现状。《莉莉安》这部影片里呈现的流浪相对来说是比较理想化的一种行为,导演有故意在美化渲染它,女主的遭遇大部分看起来常人都可以忍受,这与在现实中真实的流浪肯定是不相符的,可能是导演想要表示对这位女性某种坚韧精神的赞赏吧,基于此,值得反思的某些价值在影片中还是值得我们反复琢磨的。
以上影评仅为个人感受,我也尊重每个观影人自己的看法。
《莉莉安》荣获第72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提名。
往期推荐(点击以下文字进入):
想做一件赫尔佐格可能会做的事,将事件原型延后一百年,用一个向外发散的视角审视《天涯沦落女》,但电影对人物和其周围环境互动的呈现让人实在分不清这究竟应该算是一部观察纪录片,还是只是一次《冰山的阴影》式刻奇。
后20分钟处理棒
用纪录片方式拍摄的剧情片。电影展现的是女主从纽约横穿美国,通过阿拉斯加,打算穿越白令海峡到俄罗斯的故事。女主完全没有台词,只有其他角色有台词。电影改编自上世纪初的真实事件,原型人物后来失踪,于是导演安排角色离白令海峡一步之遥时失败。电影可以说是一部美国乡村风情公路片,不仅有自然风貌的展示,也有乡土文化的表述。女主失败后,电影突然换了一个画风,很像一年后的电影《捕鲸男孩》的部分剧情。
由东向西,一路向北,走出美利坚,走向俄罗斯。美利坚之壮美,无须任何渲染,纪实足够。
看后无言
3.5 不是很喜欢这个结尾,莫名其妙的。如果女主最后走到了俄罗斯我会更喜欢这部电影,反正很多地方都很理想化,那改编的彻底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个不需要任何帮助的流浪女孩,从纽约步行到俄罗斯,镜头聚焦在生活吃喝住行上、自然风光、人文邂逅。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什么,但是也通过她的视野反映了许多当今世界的周遭。btw,最后鲸鱼身上一块一块被割下来真的很惊悚!
6.5/10
用野生动物的视角去接近人类居住的城市应该会很恐怖。结尾根本不需要任何解释,躺在冰面上静静地结束就是妥妥的五星!准备流浪的,严重社交功能障碍的,拒绝沟通的,绝望又不求助的,想在荒漠草原山间小路里把自己走死的,来吧
一言不合就回家。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放逐与流浪,一边看一边疯狂截图,第一次看如此特别的公路电影,横穿美利坚,沿途的奇川异景,城市与乡村,田野与湖泊,海岸与森林,破铜烂铁,就地取衣,像野生动物那样觅食,天啊,好像体验一把这样的流浪。
72/100。一部与其他同类型电影站在完全对立面上的公路片,没有过多的语言交流与情感宣泄,有的只是一个女人如何无声地一步步接近心中所想回去的那个地方的故事,静默的叙述却产生了一种强大的能量。但这样的一种呈现方式似乎还是有点过于讨巧,尤其是其中女主人公熟视无睹偷东西的桥段以及其中有意无意添加的对美国社会现象的窥视更是显得有些蹩脚。而结尾处的处理更是令人意外,竟然与一年之后的《捕鲸男孩》形成了巧合到恐怖的前后对照,但这样将传说融入到现实的做法,放在后者的开头似乎还有点引人入胜的作用,但放在前者的结尾,却显得有点不知道该怎么结束随便找了个东西来填补的随意感,非常的诡异。
对景物的展示无不和人有关联,但其实一个人也没有
将一桩百年前的真实事件搬到了今天,注入了新的内容,不过同样表现的是怪异而孤独的人生。主女角穿越了整个北美,一直行走在路上,最后不知所终。借由她的旅程,观众也看到了北美的壮丽景致。
一次非常奇特的观影体验。故事接近0分,受到上世纪试图从纽约回到俄罗斯的Lillian启发的故事被置换到时间线较近的当代,人际互动、电子工具、行为逻辑通通缺乏更多着墨解释,仿佛只是强行赶着她上路。但堪比Nat Geo大片的极致摄影,从城市到郊外,从陆地到海岸,捕捉了角色所经之处所拥有的各种山川地貌和人文景象,完全可作为成熟的旅行纪录作品进行鉴赏。这种反差个性十足,但还是过于冗长乏味了。
有点奇怪但可以理解 将被城市规训的人还原成生活于自然中的动物 从城市出发穿过荒野 走走停停全然不需要解释
公路版“荒野生存”
2.9分
震惊了,这不就是《捕鲸男孩》的前传吗!不仅“捕鲸”情节直接相连,两位主角的故事和路线也高度对应:男孩从过去走向未来,女孩从春天走向冬天。
#31stTrieste#主竞赛。戛纳双周→塞萨洛尼基→的里雅斯特。尤里西塞德尔制片。(一开始以为是个雷不过看了看也没那么差嘛)一查导演是纪录片出身怪不得拍得那么像纪录片……片子似与瓦尔达[天涯沦落女]有对话关系,但整体而言是部绝对的存在主义电影,不去尝试理解和解释女主角为何要走这点还是不错的。故事原型是从纽约走回俄罗斯路上失踪的俄裔女孩,不过片子拍得也不算现实主义,较真就没法看了。导演纪录片的敏感让她捕捉了诸如美国锈带之类凋敝的小镇,老年人等等(一度我以为这是影片的主题)。后来神转折到失踪女性,又差点转到环保片我也是惊呆了。不过结尾的传说-捕鲸-洋娃娃的处理,我相当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