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情片大陆2016

主演:范伟殷桃张超史依弘王一鸣王梓桐蒋中炜冯满天梁霆炜王侃伟俞颖

导演:梅峰

剧照

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1 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2 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3 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4 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5 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6 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13 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14 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15 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16 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17 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18 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19 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5

详细剧情

  1940年代的大后方重庆,一间物产丰富却总是赔钱的树华农场,一场明争暗斗在新旧两个农场主任之间上演。这部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影片似乎叙述了一个永不过时的人间寓言。

长篇影评

1 ) 丁主任:不是我针对谁,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鸡!

许老爷和佟老板合伙投资开发了树华农场,丁务源是树华农场的主任。由于树华农场物产丰富却一直在赔钱,于是佟老板任命英国留学的博士尤大兴为新主任。

然而,借宿在树华农场、自称全能艺术家的秦妙斋,煽动工人把尤大兴赶了出去。

秦妙斋、尤主任、丁主任代表的是三种性格的人,秦妙斋是只吹牛逼没有本事,尤主任有本事却不懂人情世故,而丁主任则是最聪明的存在。

秦妙斋

秦妙斋空有嘴上功夫,打牌输了,用花生米代替输钱;自称全能艺术家,但他所说的吟诗作画的本领根本没人见过;口口声声说房租在路上了,但至始至终都没交过一分钱;当朋友被抓,他就连忙表示帮不上忙。

即便如此,他还是暂时骗取了佟小姐的芳心,能够一吻芳泽。

但他的真实面目最终还是被识破了,他和佟小姐的爱情并没能持续多久。

当然,嘴上功夫也是一种能力。俗话说,外在决定两人能否在一起,内在决定两人在一起多久,他能给佟小姐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并让佟小姐愿意与他接吻,都说明他的表面功夫是过关的。一个人如果不能凭借外在美吸引对方,那么别人也很难发现你的内在美。

他是有点小聪明的,比如佟小姐问他“你怎么不问我为什么哭泣”,他连忙说“同是天涯沦落人,此时无声胜有声”。

当他批评佟小姐的画作惹她生气后,灵机一动就说“诗歌、绘画都不足以表达佟小姐的美”,顿时让佟小姐喜笑颜开。

再比如他还掌握了尤主任的三大莫须有的“罪行”:尤主任开除工人,让工人一家人没饭吃;尤主任排挤丁主任,差点让丁主任淹死;秦妙斋前手教唆工人给尤太太送礼,后手就怂恿工人诬陷尤主任行贿。

再比如大家说“你行你上”的时候,他又反驳说“好的美食家,不一定是好厨子”,就差没说“我评价个鸡蛋,还要会生蛋吗。我评价个冰箱,还要会制冷吗”了。

这一系列行为都说明秦妙斋是聪明的,但那是小聪明,算不上大智慧。

尤主任

尤主任身为英国留学的博士,是有真本事的。他大公无私、雷厉风行,他初来乍到就提出办公室只能办公、停电了就立马去修、赶走不交房租的秦妙斋,即便被人诬陷的紧急时刻还不忘工作。

尤主任是极端的性格直,他在工作上丝毫不讲情面,对老员工说开除就开除,见到工人偷鸡蛋立马抓起来,还对工人的作息时间约法三章。

他不愿意说谎,当丁主任提出让他装病的时候,他选择了直接离开。

他的直脾气的结果就是得罪人,工人、秦妙斋在对比之下纷纷发现丁主任更好,于是揭露尤主任的三大“罪行”,将他赶跑。

其实老祖宗早就总结出了经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也就是说,“绝对的铁面无私”是不可取的,在公事和人情之间把握平衡才能长久。

丁主任

丁主任表面上憨厚老实,其实是最聪明的。他的生存能力很强,尤主任走了,秦妙斋入狱了,唯有他岿然不动。

丁主任表面上人畜无害,能让所有人满意。其实,他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他老谋深算,大局在握。他扮猪吃老虎,四两拨千斤。

丁主任表面上和蔼可亲,其实内心戏是:“不是我针对谁,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鸡!”

电影中的其它角色,甚至包括观众都丝毫看不出来丁主任掌控了全局,所以这才是真正的掌控全局。如果都被别人看出来了,就不叫掌控全局了。

对于树华农场赔钱的事,丁主任心中早就有了打算,他不需要证明自己多有本事,他只需要证明那个英国留学的博士生不比自己强。不是我有多么优秀,全靠同行衬托得好。

对于工人,丁主任让他们把卖猪菜的钱自己留着;对工人偷鸡蛋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和工人一起打牌,“赢了拿走,输了认命”;给李会计钱买酒;还对工人说:“这里没有等级,只有朋友;这里没有主任,只有兄弟。”

这样的结果是,一旦尤主任开始改革,这群工人不能偷鸡摸狗了,即便丁主任不发话,这群工人都会主动去抵抗。你以为丁主任傻到和下属做朋友,其实他早就布好了局。

树华农场物产丰富,却总是赔钱,就不足为奇了,那是因为丁主任和工人监守自盗。然而如此严重的事情,丁主任又总是能完美地解决。

对于秦妙斋,丁主任更是把他当枪使。秦妙斋没交房租就住了下来,当尤主任赶他走的时候,都不用丁主任开口,他就会主动与尤主任作对。于是,丁主任就坐收渔翁之利。

当秦妙斋赶走尤主任之后,丁主任又从秦妙斋口中套话,确定他和吴教授有关系,表面上安抚他说“即使有关系,也没关系”,背地里却叫宪兵来把他抓走,名副其实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你以为丁主任傻到让秦妙斋免费租房,其实秦妙斋在丁主任面前只是一颗棋子,用完就可以弃了。

事实上,所有人在丁主任面前都是棋子而已。丁主任最厉害的一点在于,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是他的棋子,他们都觉得丁主任是个老好人,对自己很好。

丁主任聪明的程度,已经达到了别人看不出来他聪明了。

真正的聪明人,是不会让你发现他聪明的,比如丁主任。如果你发现有人聪明,那说明他还不够聪明,比如秦妙斋。

可能我们一直对“老奸巨猾”有所误解,以往的影视剧,观众和主角很容易就看出某位角色老奸巨猾。其实,都被你看出来了就说明他只是小聪明。原因要么是演技不够,要么是导演和编剧水平不够。真正的老奸巨猾是不会让你发现的,往往是他在背后捅你一刀,你才恍然大悟:“啊,你真是老奸巨猾。”甚至可能临死前都不知道是谁下的手。

丁主任多次使用“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的招数,比如尤主任要把秦妙斋赶走的时候,丁主任明知道秦妙斋要想办法对付尤主任了,却还以退为进:“活下来最重要,当不当主任一点不重要。”

他这一激将,秦妙斋立马就效率提高了很多。

甚至,丁主任说自己差点被淹死,这到底是真事还是谎言,只有他自己知道。

丁主任为什么要离开这么多天?真的是要处理急事?真的是掉进江里了吗?恐怕,他只是想隔岸观火、隔山观虎吧。

秦妙斋联合工人高喊“打倒尤主任”的时候,丁主任不出面制止,反而在事后当和事佬,为尤太太出谋划策,聪明得有点可怕。坏人秦妙斋来当,好人他来当。上一秒和秦妙斋称兄道弟,下一秒就叫宪兵来抓他,利用完了秦妙斋就将他之铲除,和古代的皇帝非常像,上一秒提拔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为将军,下一秒就赐你毒酒。

再比如丁主任事后站出来说:“是不是有点过分了”,就是为了引导秦妙斋说“不能有同情心”。

丁主任不收房租就让秦妙斋住下来,导致后来秦妙斋反抗尤主任;丁主任还曾对秦妙斋洗脑,说“如果换了新主任,我们的艺术事业就无法搞下去了”“为了保护我们的艺术,反抗新主任”……丁主任做的一系列事情,都是在引导秦妙斋去对付尤主任。丁主任从来不是“为了艺术”,一直都是为了自己。丁主任引导秦妙斋,秦妙斋再去煽动工人。但丁主任从来没有很直白地叫秦妙斋去对付尤主任,正因为如此,表面上看起来秦妙斋、工人对付尤主任的事,和丁主任一点关系都没有,大家不知道丁主任才是幕后推手,大家依然觉得丁主任是个老好人,这也是为什么尤太太还去求助丁主任,实在是被卖了还帮人数钱。

再比如丁主任先是说要走,最后又说“一想起大家其乐融融的样子,我就不舍得离开了”。恐怕,他至始至终都没想过要走吧。

再比如丁主任叫尤主任装病,他知道尤主任不愿意撒谎,叫他装病他就会选择走人。但在大家看来,丁主任并没有赶走尤主任,只是叫他装病而已,是他自己要走的。实在是高明。

丁主任把欲擒故纵、欲拒还迎、欲取姑予、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以柔克刚等手段已经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想要的东西从不会亲口要,他会让你主动送给他。他已经不仅仅是戏精了,而是人精。

我们观看电影的时候处于上帝视角,知道每个人的所作所为,所以对每个人每件事都很清楚。但电影里的角色是有视觉盲区的,他们根本不知道丁主任的真实面目。

其实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我们就和电影里的观众一样被表象所迷惑,丁主任用许老爷打赏的钱来弥补账本的纰漏、不收租金就让秦妙斋住下来……我们会觉得他太好了,好得有点傻。

但看完整部电影,或者二刷之后,我们才恍然大悟,丁主任不只是不傻,反而是聪明绝顶,聪明得有点可怕。

总结

三个人性格迥异其实也不难理解,尤主任刚从英国留学回来,不谙世事,不懂人情世故;秦妙斋在社会上跌打滚爬,练就了伶牙俐齿。不过他又和丁主任差远了,人们很容易就能识破他夸下的海口;丁主任则是在职场多年,可能他曾经也是尤主任,但在职场的打击下变得八面玲珑。

《不成问题的问题》堪称是“职场教科书”,树华农场就是职场或者官场的缩影。

丁主任代表的是圆滑的领导,什么事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他和下属搞好关系,对偷鸡摸狗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新领导来了,下属的利益受到侵犯,自然而然会去对付新领导。

尤主任代表的是实干派,他坚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他铁面无私,不做表面功夫,专业能力超强,但情商太低,还没来得及展示自己的一身才华就被赶了出去。

事实证明,在我国,所谓的“实干”“规矩”“真本事”,在“人情”面前不堪一击。

1940年代的故事,在七十年后的今天仍然适用,或许再过七十年也不会改变。

我们再进一步说,《不成问题的问题》不仅仅是对职场和官场的隐喻,更是整个中国的缩影。

丁主任是极端的圆滑,他是话里有话,笑里藏刀,所有人只是他计划的一部分。当寿生告诉他“佟老板想换个主任”时,甚至更早之前,丁主任就已经开始做准备。除了观看电影的观众之外,电影里的任何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实想法。

尤主任是极端的直率,他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毫不顾忌对方的感受。说好听点,他不拐弯抹角,你可以知道他在想什么。说难听点,他太傻了,所有心思都暴露无遗。

秦妙斋是介于丁主任和尤主任之间,他有时很圆滑,比如用花言巧语哄佟小姐,比如设计诬陷尤主任;他有时也很直率,很容易就相信了丁主任,很容易就被丁主任套话。或者说,秦妙斋在外人面前很圆滑,在丁主任面前很直率。这也正是丁主任的高明之处,他能让你觉得他是一个完全可靠,可以吐露心声的人。

丁主任是极端的圆滑,极端的老好人,极端的好好先生,好得有点可怕。他城府太深了,你都不敢和他深交,一不小心就成了他的棋子,成了他计划的一部分;尤主任是极端的直率,他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丝毫不会用言语来保护自己。

正是两位极端性格的人争锋相对,电影的冲突才如此强烈,让人震撼不已。倘若丁主任稍微直率一点,或者尤主任稍微圆滑一点,电影反而没那么好看了。

在现实生活中,可能还是在圆滑和直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比较好吧,如果能兼具丁主任的最强头脑、秦妙斋的伶牙俐齿、尤主任的精明能干就更好了。当然,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中的每个人有优点就有缺点。就单单想要学会丁主任的处世之道,也不是想学就能学会的,那可是丁主任几十年时间积累的成果。

再锋芒毕露的人,也会逐渐会被生活和时间磨平棱角。抛开专业技能不看,单看性格的话,或许尤主任再活十年,就成了秦妙斋。秦妙斋再活十年,就成了丁主任。

2 ) 退后的摄影机:本片摄影师自述创作理念(摘录)

朱津京,电影摄影师,广告导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梅峰的学生、好友,本片的摄影师,亦参与了剪辑)

本文摘录于《不成问题的问题——从老舍小说到梅峰电影》,《电影中的风景:和谐中的不和谐的人》是朱津京的创作阐述,原文较长,此处摘选了一部分,供网友交流、欣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觉得在影像的处理上,要让每个单独段落中的人和风景都成为客观的叙述者,具体的方式就是不按照传统的该给谁情绪的时候给谁情绪、该给场面全景的时候给全景,而是把纪录片里画面、声音和行为不匹配的方式放在这部电影中,让视点的转移发生在每个角色的身上。大胆的尝试,会令整部影片形成很独特的风格。

【影像的视觉系统】

…略…

注:这部分其实很有趣也涨知识,可以参见影视工业网的一篇采访《最文艺的片子悄悄上映,就用一只50年代库克镜头拍摄》

【影像的视觉设计】

……本片中,摄影不再有意帮助叙事,而着重强调表演、剧作、节奏感,摄影后退一步,用朴实的方法来表现画面。……

【拍摄的设计与选择】

(1)镜头选择
我们采用了库克(Cooke)32毫米这一颗镜头,没有用到太多变焦。这种果断的的选择是因为这部电影需要一个稳定的视点。……
(2)视点退让
在秦妙斋煽动工人的戏中,我们选择用全景的方法,将摄影机远远地置于一边来观察明暗光影中的人物。这样的处理也是梅老师所认同的——我们对于流言蜚语的恐惧,来自于没听清楚。所以在这部电影中,我们不使用将摄影机凑到演员身边的特写,而是在事件发生时,选择往后退一步,将局面看清楚,再做决定。在影片中,越重要的事发生,摄影机就越往后退,因此很多重要的戏都是全景,这样为电影营造出一种整体气氛,坚持到最后就成了它的风格。我们不能因为某个女性角色好看,就凑到前去拍摄特写,这样就属于摄影的失控。……
(3)用光参考
用光的部分我参考了卡拉瓦乔的用光法,回避能被看出痕迹的方法。有光就有影子,中国古代绘画中很少有光源存在,所以很少出现光的痕迹。本片也借鉴了这些方法,将影片尽量处理得没有明确的光影。如果有,也一定是以叙事为主,而不是以光的效果为主。影片中存在的光,不是为了让画面更好看,而是叙事的需要。

【真真假假】

我们聊民国影像的时候,重要的不是刻意还原民国是什么样子,而是通过老舍先生的原作、剧本,把已经刻画得入木三分的人物用影像呈现出来,通过美术、录音、服装、道具等老师的共同努力,让整部片子达到均衡的状态,让角色在自己的空间中完成事件。
因此,我没有在黑白调色上花费太多心思,把彩色调成黑白后,为了避免影片再次变回彩色版本,我将色温调错,使之成为不可逆的状态。我也没有对灰色调再做更多反差。后来有人看过电影,认为焦点不实,但那个年代产生的技术就应该是影片所呈现的那一刻,就应该是那样子的,因此观众看起来不会觉得电影过于锐利。……像费穆导演那个时代,没有发明跳剪、正反打、跳轴这些语言,如果在影片中使用了,反倒会损伤影片的真实感。所以,在这部影片中,我们没有给观众过于强烈的视觉刺激。

【关于剪辑】

注:本片署名剪辑为廖庆松

拍摄后,我对影片进行了粗剪,因为拍出来的长镜头比较多,比较好剪,我也比较清楚拍摄的节奏。但在剪辑时遇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片长太长。我们在保留老舍先生原作的表述后,添加了小说中没有的女性角色,这也是梅老师影片中的一条重要线索——对女性的关注和爱护,以及对情感的发掘。因为不能改动镜头的内容,所以我们只好将周边的线索都剪掉了。另外,最后与导演商量后,我们决定把表现农场整体样貌的镜头也剪掉,从而将其变成卡夫卡的城堡——观众从来没有见过农场确切的样子,见到的都是农场的牙、农场的眼睛、农场的嘴、农场的胳膊、农场的手,在含混中没有方向感、时间感,从而在等同的距离感中为角色创造舒服的表演环境。

3 ) 《不成问题的问题》:当代电影语境下的别样风貌

“任何人来到这里——树华农场——他必定会感觉到世界上并没有什么战争,和战争所带来的轰炸、屠杀,与死亡。专凭风景来说,这里真值得被称为乱世的桃源。前面是刚由一个小小的峡口转过来的江,江水在冬天与春天总是使人愿意跳进去的那么澄清碧绿。背后是一带小山。山上没有什么,除了一丛丛的绿竹矮树,在竹、树的空处往往露出赭色的块块儿,象是画家给点染上的。

小山的半腰里,那青青的一片,在青色当中露出一两块白墙和二三屋脊的,便是树华农场。江上的小渡口,离农场大约有半里地,小船上的渡客,即使是往相反的方向去的,也往往回转头来,望一望这美丽的地方。他们若上了那斜着的坡道,就必定向农场这里指指点点,因为树上半黄的橘柑,或已经红了的苹果,总是使人注意而想夸赞几声的。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或遇到什么大家休假的日子,城里的士女有时候也把逛一逛树华农场作为一种高雅的举动,而这农场的美丽恐怕还多少地存在一些小文与短诗之中咧。”

这是老舍短篇小说《不成问题的问题》中的开篇两段描写。照着这个风景,影片选择在重庆北碚拍摄。从成片质量来看,对原著的还原度是极高的。这是很直观的一个要素,能侧面看出影片对原文本具有强烈的指向性。

许多具有浓郁批判意味的作品,喜欢将故事安插在这种世外桃源的背景下,以反衬其更加冷酷的本质。老舍对树华农场的编排,赤裸裸地展露了中国特有的人情社会体系。《不成问题的问题》是老舍众多小说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是一则典型的具有深刻讽刺性和黑色幽默的批判作品,也是一则况味十足的政治寓言。

梅峰指导的电影版,首先值得赞许之处,是拍出了老舍原著的风骨。那种尖锐的现实性,“哀其不幸”的感叹,以及随之而生的同情与悲悯。通过层层递进的三幕剧结构,加上范伟、张超、王一鸣等不动声色的表演,配合冷漠克制的镜头语言,都被完全地展现出来了。

这是当代国产电影语境下难得一见的样貌。通过黑白影像的质感,缔造出一种回归《小城之春》、《乌鸦与麻雀》、《一江春水向东流》等民国电影的风度。这种表现手法切中时代,给全片构筑起了一种不可替代的氛围,似乎让人认为只能如此选择。当然,画幅也起着关键作用。

这归功于梅峰对原著有着清晰的美学考量,并将这种思路贯彻到影片的制作中。虽然是第一次指导电影,但梅峰已经是享誉业界多年的著名编剧。由他参与的《春风沉醉的夜晚》《浮城谜事》《颐和园》等作品在戛纳和金马上都得到过肯定。而长期在电影学院教书,也足以让梅峰对创作有着清晰的认识。

《不成问题的问题》难免让我想到《驴得水》。两个故事都发生在离我们不远不近的战乱年代,都是对人性进行了一番深入骨髓的审视,空间也相对封闭,也各有舞台化的风格。树华农场与乡村学校,均呈现出一种沙箱状态,给观众展示了一场人际关系的社会实验。但由于创作标的的不同,两部影片的气质截然相反。

这里不过多评论孰优孰劣。然而《不成问题的问题》所流露出的文人群像,显然更加可贵——这是我们渐渐失去的东西。也几乎只有经受过严格的传统美学训练的创作者,才能把握好其中的分寸。

景别的疏离,是创作者结合老舍原著的精神基调,一番巧思后的结果。大量的固定机位,镜头内蒙太奇,和几乎占据全片的中远景,是在有意选择影像的舞台化,并拉开角色与观众的距离。只有在突出人物心理活动时,镜头运动才变得明显。比如秦妙斋闯入农场后,一些摇晃的镜头运动得以增多,以突出其繁乱的情绪和不稳定的处境。但当秦妙斋与主任和工人打成一片后,镜头再次趋于稳定。影片整体的视听基调都是沉缓冷静的。

这显然是为了鼓励观众对事件形成分析和批判的立场,调动观众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进行冷静的理性思考,从而达到彻底破坏视听幻觉的目的,突出戏剧的假定性。因此,这种替观众选择好的“远观”,不仅对细节,甚至人物面孔进行了模糊处理,也是令故事的寓言气质进一步放大了。

影片通过这种手法,以抵抗的姿态阻止观众与人物形成过多的感性桥接。目的不仅是为了客观地去审视,同时也是在消解故事载体难以避免的倾向性。老舍的原著具有尖锐的力量,但屏蔽了任何的主观评说。我们依稀能在文字中读出作者的思绪,但它不会妨碍你自己的立场。影片也是如此,依托间离效果,我们可以向原作者的情绪靠拢,也可以缝合出导演的视点,更可以形成自己的态度。这是影片内含的多义性体现,也令其具有更高的讨论价值。

包括对整个树华农场的描绘。我们能看到猪圈,鸡舍和办公大厅,以及农场内外的小道,但除此之外,基本上没有对农场的全景展现。这是一种去情景式的取舍,一方面,我们知道故事空间是隔离的,另一方面,影像却是开放的。镜头不通过既有景观框住人物,而是让他们呈现一种自由的假象。越是自由,命运就越未知,就越容易走向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境地。这就给故事嵌入了不可捉摸的延展性。

另外,对于视听方案的选择,梅峰似乎也践行了塞缪尔·贝克特所谓的“艺术家的责任是表达他全部的复杂体验,不必理睬公众对于容易理解的懒惰需求”。不仅镜头语言克制疏离,文本层面也进行了一些“留白”。

无论是范伟饰演的丁务源,还是张超饰演的秦妙斋,以及王一鸣饰演的尤大兴,甚至助理、会计、杂工以及各个股东及家属等一干角色,我们只得透过故事,零星知道他们的背景。每个人来到农场,几乎都已与现实脱离。但他们为农场所带来的变化,却在彰显着每个人物背后巨大的冰山。如此,这一个个实验样本成为对现实社会最犀利的参照,也侧面表达了无论走到哪里,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处世哲学。

由此而生的,是对现世社会带有悲哀意味的关照。甚至于,我们可以将之放在一个更宏大的历史角度中去提炼。丁务源、秦妙斋、尤大兴、佟老板和许老板一家,不止是不同阶级的缩影,还能看到中国近代史各个势力的影子。妥协,圆滑,空喊口号,阿谀奉承……这些不就是近代史中保守派所擅长的吗?而留洋归来,誓要进行改革的尤大兴,更是流露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本质,最终难免走向改革失败的命运。此外,殷桃扮演的尤太太,也颇值得玩味。但这个角色在片中去繁就简,稍显脸谱化了。

文本背后对历史的深切投射,令故事迸发出跌宕的层次感。然而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对导演的专访得知,电影又是在有意剔除原著的意识形态。因此这些政治寓意也都变得模糊起来,只留下一些影影绰绰的注脚。影片的侧重点终要回归故事与人物本身,仍旧是对国民性和人情世故进行鞭辟入里的展现。

除了黑白影像和构图之外,服化道和布光也是影片为主题服务的一种手段。《不成问题的问题》在美术布景上的选择,遵从了简约、精巧的原则。丁务源、秦妙斋和尤大兴的室内空间各有不同,要么整洁,要么简陋,要么凌乱,自然是三者不同观念的烘托。许老板的几场室内戏,也是突出了其阶级特征。片中一些特殊的光线运用,也称得上恰到好处。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作用着影片的观感。

最后,说说范伟的表演。金马奖影帝的殊荣实至名归。即便在如此的舞台距离内,我们仍能领略到其对角色精妙入味的诠释。丁务源是一个善于隐藏的人物,但是范伟对细节的拿捏,却将角色所蕴含的情感和心思巨细无遗地传递给了观众。这是一部能最大化发挥范伟实力的戏,他也真正演活了老舍笔下左右逢源的农场主任。

【首发微信号:论戏书影】

4 ) 一些问题

1、玩黑白片,但摄影奇差,拍出来的东西蒙蒙的,没有质感,对比度差。摄影师有问题,设备有问题,灯光师有大问题。

2、2个多小时的电影不算长,但这部电影让人觉得非常冗长。节奏差,时急时缓,没有轻重,该交代的东西不说清楚,不该交代的东西废镜头特别多。秦妙斋这个人物背景没有交代清楚,搞不懂是个骗子还是疯子,非常的突兀, 尤太太这个人物给足了镜头,然则对剧情影响微乎其微,旗袍秀?

3、功力不够,没有戏剧张力。举例而言之,一桌子几个太太打麻将,后面加进来个范伟。有功力的导演可以拍得非常有玩味,但这里却表现得异常平庸。同样一桌麻将,《色戒》里面字字玑珠,城府够深。这里过于直白,如同小学生。麻将戏,你还玩固定机位,人物特写都不给几个,真把自己当大神呐,可惜你没有内容,让人着急。

4、教授毛病多。电影看得多,想致敬的东西多,又是第一次拍电影,不免有点想显摆。 丁务源开场有场戏,对着镜子练习,我们都知道是《出租车司机》。但是丁务源这样的老江湖有必要这么作么?不合情理,不合时宜。《出租车司机》里面对着镜子表演是因为要突出他精神出了毛病,丁务源这样干为什么?刚跑江湖的新手要练习礼仪?要见皇帝过于紧张?致敬是好事,要严丝合缝,合情合理,自然而然,东施效颦就非常不好了。

5、演员问题。范伟的表演非常优秀,很老,但缺乏一点“辣”。秦妙斋这个人物我认为相当失败,剧情上没有交代清楚是一方面,表演过于夸张是一方面。看完这部电影,我都不知道这个人物到底是个骗子还是个疯子。他要骗,来这个农场得到什么东西?他在这个农场死命的折腾让人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农场的群众演员偶尔有几句不错的方言金句,总体上是非常失败的。殷桃的表演也不过是个花瓶,民国风情秀。其他人也只不过是中规中矩罢了。

6、秦妙斋和佟小姐的爱情戏是非常失败的。我猜导演是想拍出《围城》里面方鸿渐和苏小姐的那种感觉,但是太失败了。秦妙斋批评佟小姐的画,就和方鸿渐批评苏小姐的诗如出一辙,但在处理上只有小学生水平。方鸿渐怎么圆的场,秦妙斋又是怎么圆的?一如疯子般的闹剧一般,肤浅,可笑。

7、借用电影的台词。这幅画光有大师的框架,却连绘画的基本功都不会,真是可笑之极。

5 ) 还是知识分子黑起(伪)知识分子来漂(li)亮(hai)!

201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见到梅峰老师,他来参加他们北京电影学院和青年电影制片厂的“新学院派导演计划”签约仪式。当时这个计划宣布了包括他在内的八位在校教师将要执导八部电影。

那时候他已经决定要导演一部根据老舍作品改编的电影,但具体改编哪一部还没有定下来,他说:“应该会是一部中短篇,之前没有搬上过银幕的。”

之所以选择老舍的小说,因为2016年是老舍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电影频道邀请梅峰去做一个纪念老舍的电视电影,他就把两件事情给合到一起了。

在此之前,梅峰老师一直在北京电影学院教书。我们熟悉他是因为他和娄烨导演在编剧上的合作,梅峰是《颐和园》的联合编剧之一,《紫蝴蝶》的编剧顾问,编剧了《春风沉醉的夜晚》、《浮城迷事》……其中《春风沉醉的夜晚》获得2009年法国6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梅峰说:“其实作为电影这个媒介,不管你在哪个岗位、门类上去做事情,它都是挺有挑战性的,把事情做好都挺难的。幸好我第一次做电影,主创团队都是有电影学院背景的老师和学生,所以能够顺利把这个电影做完也要感谢电影学院这些学院派老师们的努力。”

后来,他确认改编了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不成问题的问题》。

再后来,2016年金马奖上,范伟凭借这部电影毫无争议地夺得了“最佳男主角奖”,而梅峰和联合编剧黄石获得了“最佳改编剧本奖”。

11月21日,这部电影终于要在院线上映了。

《不成问题的问题》是一部老舍先生很短的小说,比李安改编的张爱玲的《色,戒》还要短些。

讲述了1940年代重庆一个世外桃源的“树华农场”,农场依山傍水、物产丰富,“然而,树华农场赔钱。”赔钱的原因并不复杂,就在负责人农场主任丁务源身上,他对农场的建设和管理毫无建树,却是个交际家,“他们,连场长带股东,谁没吃过农场的北平大填鸭,意大利种的肥母鸡,琥珀心的松花,和大得使儿童们跳起来的大鸡蛋鸭蛋?谁的瓶里没有插过农场的大枝的桂花、腊梅、红白梅花,和大朵的起楼子的芍药,牡丹与茶花?谁的盘子里没有盛过使男女客人们赞叹的山东大白菜,绿得象翡翠般的油菜与嫩豌豆?

“这些东西都是谁送给他们的?丁务源!”

对工人们也是睁只眼闭只眼,甚至和工人们一起打麻将。

后来,农场终于来了一个实干家尤大兴做主任,你以为农场就此能走向辉煌吗?并没有。由于缺乏社交能力,尤大兴很快就被股东和工人以及在农场白吃白喝的“租客”秦妙斋给赶走了。

结果是丁务源继续留任农场的主任,“果子结得越多,农场也不知怎么越赔钱。”

梅峰说:“当时看到这个小说觉得七十年过去了,再看还是很生动,不会因为这么长时间而有距离感。”

很多人看到丁务源都想到《背靠背,脸对脸》(1994年)里牛振华演的那个文化馆代馆长。和梅峰一起联合编剧的学生黄石也想到了,梅峰就对他说:“黄石你去看吧,你觉得他那个作品对我们有参照意义的、在方法上有借鉴的,你就去做这个工作。”他自己就没有再重看了,“我的工作习惯不太想看在剧作上有参考的东西,因为这是一个文学改编,不是一个原创,小说摆在那儿呢。”

中国的那几个从语文课本上认识的现代作家里,我还挺喜欢老舍先生的,他的语言看似平实随和,实则幽默风趣,讽刺得一针见血,寥寥数笔就把一个人物特点给写得活灵活现。

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很好地把这种叙述风格给保留住了,就算是增加的秦妙斋的爱情线也结合得很妙,一点不违和。

至于影像风格,梅峰导演给自己第一部电影用了黑白画面,让整部电影看上去就像是1940年代拍摄的。

因为他非常害怕拍成彩色会让人联想到今天影视基地拍的那种民国剧,“那些民国剧其实离民国的那个气质和格调挺远的。”为此,还特地用了一个1950年的英国库克镜头,“它带来了画面上的渲染感,像被浸染过一样,不是清晰度那么高的数字效果。”梅峰老师说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靠近古典美学,“中国电影的古典美学的一个习惯,今天做电影还能不能做到?这是我们给自己的一个任务。”

几个演员也选得非常好,简直都是从原著中走出来的。

老舍在原著中这样描述丁务源:“四十来岁,中等身量,脸上有点发胖,而肉都是亮的,丁务源不是个俊秀的人,而令人喜爱。”是不是活脱脱就是范伟?!

梅峰说他看到这样的描写就立刻想到范伟了,“他的脸也没什么特点,也不让人讨厌,脸上都是肉,但散着光。”

另一个算有点名气的演员是殷桃饰演尤大兴的老婆,老舍写她的外貌也写得特别好:“那个女的不甚好看。可是,眼睛很奇怪,奇怪得使人没法不注意她。她的眼老像有甚么心事——像失恋,损伤了儿女或破产那类的大事——那样的定着,对着一件东西定视,好久才移开,又去定视另一件东西。眼光移开,她可是仿佛并没看到什么。当她注意一个人的时候,那个人总以为她是一见倾心,不忍转目。可是,当她移开眼光的时节,他又觉得她根本没有看见他。她使人不安、惶惑,可是也感到有趣。小圆脸,眉眼还端正,可是都平平无奇。只有在她注视你的时候,你才觉得她并不难看,而且很有点热情。及至她又去对别的人,或别的东西愣起来,你就又有点可怜她,觉得她不是受过什么重大的刺激,就是天生的有点白痴。”

殷桃合不合适?你说合不合适?

最绝的还是张超演的秦妙斋。原著里老舍特别喜欢用“龙虾”来形容他。“好男儿”出身的张超有一米八八,体重却只有七十公斤,当他躬腰和丁务源他们讲话时,可不就是一个“龙虾”!

说到张超,范伟之外,他演的秦妙斋绝对是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

这个人物在小说里是个不学无术、骗吃骗喝的(伪)文艺青年,“空头艺术家”,声称会画画,但从来没有见他画过一笔;批评所有人的文章,但自己从来没有写出过一个字来……他无意中踏入树华农场,看中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就赖了下来。声称要和朋友们组织一个“清高派”,推举丁务源当会长,然后在这里画画、治乐、写文章。

结果就是一个蝗虫,成天游手好闲,和工人打麻将赌花生米,“秦妙斋就这样的侵入了树华农场。不到两天,楼上已住满他的朋友。这些朋友,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都时来时去,而绝对不客气。他们要床,便见床就搬了走;要桌子,就一声不响地把大厅的茶几或方桌拿了去。对于鸡鸭菜果,他们的手比丁主任还更狠,永远是理直气壮地拿起就吃。要摘花他们便整棵的连根儿拔出来。农场的工友甚至于须在夜间放哨,才能抢回一点东西来!”

结果唯一做成的一件事情就是设计栽赃尤大兴,写了很多“打倒尤大兴”的大字报贴满农场,最终利用舆论将尤大兴夫妇赶走。联想到现实中老舍先生后来故去的前后……人性这种东西,真是不免叫人唏嘘啊!

梅峰在电影中又给秦妙斋这个人物敷衍出了一些新的情节,这些情节是电影最有趣也最讽刺的部分。

比如他利用文学作品——其实就是不讲人话——泡农场股东的女儿佟小姐。

硬要在农场举办一个画展,结果画展上没有他自己一幅画——他的画怎么可能和这些人的画挂在一起呢!秦妙斋对牢一幅画批评:“空洞无物,一看作者就没有任何绘画基础,乱七八糟……简直莫名其妙!”结果这幅画就是佟小姐画的,赶紧又追过去给人家道歉。

比如他批评革命派文人,说:“他们一边反抗家庭,反抗包办婚姻,一边花着家里给的钱。”批评风月派:“他们一手歌颂爱情的坚贞,一手搂着自己的老婆、小老婆和姘头。”

不得不说还是知识分子黑起知识分子来漂亮啊!因为实在太知道对方的痛脚在哪里了,一抓一个准。

看这段的时候简直有一种看钱钟书《围城》的韵味。

前些天张超和梅峰老师一起来南京,说起秦妙斋这个角色,他自己可是一看到剧本就非常喜欢。然而当初他的公司其实很犹豫他要演这个角色的……

这样一个伪文艺青年,虽然形象丰富,但是缺点多多,也不讨喜,公司说是怕影响他的人设。

看看我们的明星都变成什么样了?遇到一个这么好的角色居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会不会影响自己的人设?演员不应该就是变色龙么?装到哪个角色的瓶子里就应该努力呈现哪个角色!凭什么有自己的不能被角色影响的人设?这真是一个极其荒谬的时代啊!

好在张超自己是清醒的,“我自己做演员有我自己想走的一条路,所以我也在选作品。其实你如果走流量的话,你可以选走流量的路;如果你想好好演戏的话,可以走好好演戏的这条路。我当演员就是想好好当演员,而不是想当一个艺人或者明星。”

他真的很爱秦妙斋这个人物,也很想演《不成问题的问题》这部电影,甚至第一次见梅峰老师时就穿着长衫、布鞋、麻布的肥腿裤去了,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民国人,当着梅峰老师的面就地演了一段。

梅峰老师说:“我觉得演员首先就是他要相信,他相信了他才这么做。”这句话有没有很熟悉?有没有让你想到《演员的诞生》里章子怡说的一个演员的“信念感”。

张超说为了表现秦妙斋的书生气和骗吃骗喝的流氓气,他看了很多民国文艺青年和市井流氓的照片,“我拍这个戏的时候,研究自己的剧本研究了半个月,我研究范(伟)老师的角色研究了一个月,因为只要把他研究好了,他会给你影响的。”难怪连梅峰老师都夸赞他:“最后他给我们这个作品完成度很高。”

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不成问题的问题》提名了“电影频道传媒大奖”,张超获得了“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男配角”。也算是有所回报。

看到没,一个演员还是要用角色说话。就像一个导演还是要用电影说话,一个画家还是要用画作说话,一个作家还是要用文章说话……大家说到底都是应该用作品说话。

除此之外,都是废话。

(我们的小小花园,你要不要来转转?)

6 ) 《不成问题的问题》:上找靠山,下拉圈子;排挤对手,私利为先。人情是手段,私利是目的;目的达不到,人情即可抛。

《不成问题的问题》这部电影很好地浓缩了职场、官场的处事哲学,也就是男一号丁务源的处事哲学:上找靠山,下拉圈子,排挤对手,私利为先——而这一切,都是披着人情的外衣在进行。即:人情是手段,私利是目的;目的达不到,人情即可抛。 1. 上找靠山: 农场的股东是许老板、佟老板2个人。丁务源是许老板雇来的,自然和许老板走得近一些;而佟老板的关系则稍微远一些,也几乎栽在了佟老板的手里。在处理这两个掐着他乌纱帽的人的关系时,丁务源从他们身边最重要的人入手:许老板的许三太太,佟老板那未出嫁的女儿Miss佟,以及和三太太、Miss佟关系近的人。 (1)拉拢手段: ①送礼/财产性利益:电影一开场,丁务源给麻将桌的许三太太、佟老板以及其他2个人都给予了好处。给许三太太承办了小公子的12岁生日party、许老板的生日party。 ②阿谀奉承:说好话的功夫是肯定有的;另外,邀请Miss佟到农场参观,把Miss佟画的画儿挂在农场的大厅等。 ③满足他人未提出的需求:把秦妙斋、最后出现的“高富帅”介绍给Miss佟。 (2)效果: 这些女人会在许老板、佟老板跟前说自己的好话,同时也是自己的消息来源。许老板、佟老板几乎不去农场,看到的也不过是财务报表,除此之外,最大的消息来源就是在农场的自己人&自己身边了解农场情况的人:除了许三太太、Miss佟外,农场中的会计是佟老板的人——佟老板看到的是真金白银的利益,也以亏损为由让尤大兴来接替丁务源。 (3)运作模式: 向靠山纳贡--盘剥工人、通过其他渠道创收--默许工人侵占农场财产--经营不善,股东不悦--纳贡保命。 2. 下拉圈子: (1)工人圈子: 在运作模式种可以看到,丁务源虽然盘剥工人,(明着克扣工资,暗着麻将赢钱)但默许工人侵占农场财产,对工人的日常工作管理也非常宽松,甚至与其打成一片。(如:工期间打麻将)这样一来,工人自己的实际收入不见的减少,工作又没有那么辛苦,总体来说幸福指数是提高的,从丁务源到工人,大家互纳投名状,已经是一个利益链条了。 (2)马仔秦妙斋: ①金钱来源:丁务源本想从秦妙斋这里获得1万/年的租金,可是他却没有钱。 ②讨好Miss佟:秦妙斋能够留下来的第二个原因,是丁务源用他来讨好Miss佟,维护好自己的上层关系网。 ③排挤尤大兴:尤大兴的工作方式显然与农场所有人的风格不同,但能够带头反抗尤大兴的,只有秦妙斋。被尤大兴开除的4个农民,也就只会送送礼、走后门,带头闹革命的本事是没有的。 3. 排挤对手: 以退为进:丁务源表面上是欢迎尤大兴的,没有明着去搞死尤大兴,而是看准了尤大兴和工人、秦妙斋玩儿不到一块儿,借着工人、马仔的力量来搞死尤大兴。他在交接工作上拖了较长的时间,说自己掉进了江里、看破人生、不想去争,“退”招明显,也避免了搞死尤大兴后,自己牵涉太多,没法跟许老板、佟老板交代。后来许三太太在许老板跟前说了好话,许老板发现需要制衡佟老板,召回丁务源;同时在尤大兴、工人快要搞死尤大兴时,最后他才漏出了狐狸尾巴,明着要让尤大兴出局。 4. 私利为先: 这点在秦妙斋的身上体现的最为突出。对于丁务源来说,秦妙斋作为自己的马仔上述的3个用处: ①当丁务源发现秦妙斋可以搞定Miss佟时,尽管秦妙斋没有钱,但仍然把他留下了。 ②当秦妙斋把Miss佟惹毛了以后,丁务源自己也遭遇了尤大兴,这个时候丁务源让秦妙斋走人的意义并不大,毕竟吃喝拉撒是农场的事儿;而如果让秦妙斋留下来,却有可能让秦妙斋来搞死尤大兴,所以秦妙斋仍然留在农场。 ③丁务源重新掌权以后,按理说秦妙斋是立了头功的,以后在农场应该吃香的喝辣的,但是,第二天就被宪兵队给带走了。显然是丁务源通风报信的,因为此时的秦妙斋对于丁务源来说是有害无益:没钱交房租,还要白吃白喝;得罪了Miss佟,留下来是给自己埋地雷;政治斗争结束,要他已经没有用了。So 丁务源来了个“腾笼换鸟”,让宪兵队抓走了秦妙斋,来了个肯出1.5万/房租的单身高富帅,这个人至少会带来2个好处:现金流 & 搞定Miss佟。 5. 尤大兴和尤太太: ①尤大兴的业务能力是很强的,可惜没有认识到其中的利益纠葛,按照自己的意思来,而不屑于纳投名状。被秦妙斋这条疯狗咬死,将许多成就留给了丁务源。丁务源是抓住了秦妙斋的把柄,让宪兵队把秦妙斋清走了;这一点比尤大兴直接了当地开除秦妙斋要高明得多。 ②尤太太确实接地气一些,想要“上找靠山,下拉圈子”,但做得一塌糊涂,因为她也不懂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收了4个农民的鸡蛋,却搞不定事情,反而落下受贿的口实;没有认识到秦妙斋的可怕之处。“找靠山”就更不对了,寄希望于和自己站在对立面的丁务源。 ③一方面,尤太太的认知能力有限,无法看清事情的本质;另一方面,她和尤大兴的知识背景差异太大,算不上是贤内助,对尤大兴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就算看到了什么,尤大兴也未必听得进去。 6. “人情-私利”分析: (1)人情是手段,私利是目的: 这点很容易看清楚,丁务源对股东、股东身边的人、工人、秦妙斋等都有“人情”在,这些“人情”或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主任地位,或是为了作为消息来源,或是为了稳定管理体系,或是利用这个人本身来疏通关系、闹革命,都是有自己的目的在。 (2)目的达不到,人情即可抛: ① 对于秦妙斋,在上述“私利为先”中说的很清楚,在此不再赘述。 ② 对于尤大兴、尤太太:这二人在来到农场时,丁务源多般讨好,也为自己争取到了较长的交接时间;而尤大兴被搞死的时候,丁务源也表现出了“人情”,但“私利”的目的已经很明显了,基本抛弃了“人情”。

创作不易,欢迎打赏!

7 ) 梦里不知身是客

自2016年起,梅峰执导的《不成问题的问题》在各大电影节斩获不少奖项,今年11月在国内院线的上映,让影迷们终于有机会一睹这部书卷气极浓的“新文人电影”。影片的主创人员几乎清一色是北京电影学院一线中青年骨干教师,在老舍先生原有的雅讽戏谑文字基础之上,以中国古典主义审美为准则,结合现代视听语言,贡献出今年最惊喜的国产佳作之一。

老舍的原著是两万多字的短篇小说,以抗战时期的大后方为背景,讲述精明能干的农场管理者丁务源从容应对股东质问其赔钱,周旋于各色人等,用尽手段,终于得以保住职位。老舍先生不愧为语言大师,白描功力绝佳,平淡简单的零散字词经他一组装,竟生出无限的凝练妙义,通篇的鲜活人物群像跃然纸上;语言风格幽默犀利,然而又含着无限的愤懑与悲悯,在表象欢快的叙述下,实则蕴意了深沉的悲哀。把握住这些要点,梅峰对原著的改编相当成功。影片整体风格走简洁优美低调的路线,清淡至简、烟云雾霭的水墨风是典型的古典主义审美倾向,远望冷冽清明、水波不兴,近观暗流奔涌、跌宕起伏,克制疏离之下戏剧性依然非常强劲,这一方面得益于文本本身的戏剧张力,另一方面也是梅峰对作品改编的把控能力,依照三位男性的出场顺序隔为相辅相成的三幕剧,人物牵绊情节勾连,细处草蛇灰线,将抽象的、漫画式的文字打造成一个具象化的、可感的物质世界。

精妙改动一二

原著里的场景一直停留于农场,如若改编成电影,视觉空间难免单调。文字有留白遐想的余地,而影像则受限于视域范围。影片的几个主要场景都设计成与空间主人相得益彰的氛围,丁务源的卧室方正整洁,契合他四平八稳、八面玲珑的作风;秦妙斋的房间倾斜凌乱,暗指此人浮夸聒噪、不务正业;尤大兴的寄居处局促仓皇,显示此地并非是一个久居之地;许宅的内景是典型的中国大户人家,深门大院,重重方圆门框里的玲珑诡谲;以及少爷生日那天的楼上楼下设计,都带有明显的阶层指涉成分;办公大厅的亮堂宽敞,恰如舞台中央,是本片舞台化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空间的设定,让影片的叙事层次丰富起来,并保证观众观影兴致的热情。

原著里的人物关系较简单,股东们及其家属并未过多着墨(电影中有较多戏份的三太太与佟小姐是后来添设的),只以虚焦的背景出现在对丁务源的描述里。对吴教授的失踪,原著只在结尾一笔带过,而电影中自秦妙斋一出场,就给到教授失踪的镜头,或许观众还会心生疑窦:此人究竟是何人?也正因为这个疑虑,秦妙斋这个人物的中途出现,让不少观众都有出戏感,仿佛这个从天而降的伪艺术家与主线索割裂,直至结尾才恍然大悟他的角色功能。但原著中他的出场,也是半途突降,笔锋一转,他就现身在下一行的文字,开始夸夸其谈,细细想来倒也符合他不请自来的自来熟性格。

三太太这个人物在影片中相当亮眼,她在有意无意间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无论是丁务源的得势失势,还是佟小姐的陷入与清醒,以及整个农场的发展走向,都与她不无关联。佟小姐的加入,首先是巩固秦妙斋的形象,也将许、佟两家背后的权益争夺明朗化,更暗指整个大后方、整个中国的社会状况,所谓“前后吃紧,后方紧吃。”从上海看飞机下蛋,到重庆搓麻将打发无聊日子,依稀可见《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影子。原著中唯一的女性明霞,从原先的偷鸡蛋到被贿赂鸡蛋,细节稍作改变以保持人物的美好,并略去恋爱史一段以保全主线简洁。

影像基调细数

三幕剧既以人物划分,又以镜头质感切分,规整清晰。丁务源部分多以固定机头为主,秦妙斋部分有手持镜头的加入,而到尤大兴的部分照明度愈低,风雨悲兮,如主创所言,强调一种“大地感”。

影片以黑白片呈现,引起很多讨论,梅峰则表示这是为了刻意间离出一个意想中的“民国”,是存于记忆中的历史,也更符合现代人遥望过去的目光。不少观众在观后都表示这并非是一部纯粹的黑白片,很多段落都呈现出一种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尤其在照明度最低的最后一章,非黑非白的色调尤其明显。其实本片是彩色调成黑白,摄影师为了避免过于锐利的视觉效果,将色温调错并保持错误的灰色调,致使有些观众感受到某种虚焦。这种“做旧”的方法,既保持了当时「现实」的真相,也不至于沦落到庸俗的民国想象中去,并用一种略带仪式感的凝重舞台腔牢牢压住,不让改编后多出来的人和事造成旁枝逸出,在整体的影像基调上保持了一开始就制定的“优雅简洁”的目标。

虽是黑白片,但如细节如此考究的一部影片,如何呈现肌理层次呢?大银幕上细细品味,我们会发现在用心的布光下,黑与白也能泛出如此丰富的层次。摄影师参考卡拉瓦乔的用光方法,尽量回避能被看出的痕迹,尽量处理到无明显的光源存在。如果画框中有明确光源,那也一定是为了叙事的需要,比如办公大厅中丁务源和尤大兴的对望,两人头顶都有明显的光源(凸显人物的轮廓),尤大兴左手边还有一盏台灯,意指两人的第一次冲突显形,尤大兴显然是站在有理的一边。

影片的空镜曼妙空灵,诗意逶迤,为细腻隽永的整体基调贡献良多,雾气氤氲的山城提供写意良方,表层覆盖了一层接近《小城之春》的外衣;而明争暗斗的剧情则注脚写实,两方面的平衡制约完成得相当不错。从道具的摆设、自然的声效、言谈的腔调,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民国气韵,让人联想起《围城》里的书生意气、人情世故,后来看访谈,梅峰果然也谈到《围城》给他的影响,也强调“电影的整体视角是观察式的,不要强化主观介入。”恰是遵循巴赞之“事件的完整性受到尊重”的原则,让重要的事情发生在中远景里,因此本片的景别都比较大,基本摒弃正反打,让事件流淌在一个自生发展的空间里,场面调度更多依靠的是人物自身的运动,这就使得观众更拥有观看话剧的错觉,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削弱影像的生活质感,是谓“匠气”。

醒世寓言永恒

这一出以一农场映鉴世事格局、照射千秋人心不古的戏剧,时至今天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中国社会向来讲究人情关系、面子问题,生存的方方面面都关乎此二者。

丁务源能在农场亏本的情况下,依然稳坐一把手,就是抓准了股东们的心思,这一点在原著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场长是做大生意的,开农场是副业,赔点钱算什么!股东们仰人鼻息,得罪了大老板才不合算——由此丁务源获得了生存空间。影片将重点落在许老板和佟老板身上,两人虽是合伙人,却各有各的算计,自然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丁务源以逢迎姿态搞定上司,对待下属则春风化雨中笑里藏刀,先是与群众打成一片,暗中釜底抽薪,得势时沆瀣一气,失势时借刀杀人,虽无文化,厚黑学功夫一流,是典型跑江湖的奸猾之徒,也是宵小的缩影。放大至当时的政治格局,这类人在后方紧吃,沉湎于溜须拍马换取高位,两面三刀以求在政权更替中如山不倒,在歌舞升平中浑然忘却战争,世事历来如此,时代的车轮何曾碾压过他们。

因此,务实勤勉的尤大兴们注定永远无法得势,一面被上司斥责以做事太较真、不考虑大局,一面在百姓中赢得“走狗”恶名,加上他执拗顶真的性格,失败在情理之中。他也曾抱着满腔的热血回归祖国,冀望把血汗献给国家,用科学的方法与法律的生活建设新中国,谁承想实干家从来不适合惟“面子关系”至上的社会,最终只能痛苦地意识到“与这帮乌合之众搞不到一起”(乌合之众内部的分分合合也是皆为利来、皆为利往,李会计与寿生就是典型)。这个永恒的难题何止在战时,日光之下无新鲜事,今日又改善多少?所谓伟大作品的永恒魅力,就在于其普世意义。当尤大兴与明霞消失在来时的路上,阴云压顶,风雨欲来,当真是梦里不知身是客。

载于《看电影·2017.12》

8 ) 隔岸观人情,咫尺当省世——《不成问题的问题》影评

《不成问题的问题》有太多令人动容的细节,所以看的过程中是有点累。可这才是好电影啊,一如好花,手有余香;一如好曲,绕梁不绝。

它如卷轴般缓缓翻开种种人情在你面前,然后让你禁不住去琢磨它背后的世故。故事好像离得很远,可隔岸观火;道理却又好像咫尺,当日省三身。

故事的背景是上世纪40年代,发生在没有硝烟的抗战大后方。整部影片中,从黑白画面的斑驳到字幕字体的复古,你都不会出离这种民国年代的即视感。而可叹的是,即便大几十年过去了,人性里的凉薄和世故,好像从来没有变过。

大金主许老板和佟老板合伙开了个农场,这个农场看起来富庶,肥鸡肥鸭满园、香果甜枣满枝,可它却一直是亏损的。范伟饰演的丁务源是这个农场现在的主任,左右逢源、人见人爱。秦妙斋是一个谎称为艺术家的流浪汉,赖住在这个农场里。尤大兴是个留洋博士,是佟老板安排替换丁主任的农场新主任。

影片以这三个人为视角,分了三幕来讲故事。

丁务源

丁务源的口头禅是“不成问题”,是周围所有人的“小叮当”。这部影片的英文名字叫Mr. No Problem(“没问题”的先生),如果和中文片名“不成问题的问题”一一映射起来,得到的答案就是这位先生=问题。一个坏人,却人见人爱,这大概真的是最大的问题了。

一开场的牌桌上,佟小姐说农场居然是亏损的呢,她爸作为股东都没有赚到钱。丁务源斩钉截铁地说,只要去农场看看那派富庶的景象,就会知道,怎么会亏损呢。他说得如此理直气壮,以至于我一开始都困惑,这农场到底有没有亏。

可以把谎言讲得如此底气十足的人,到底不会是个一般人物。

丁务源擅长投其所好,给许老板宠溺的三太太买稀罕物,给许小少爷办生日,连三太太牌桌上的朋友都被丁主任照顾着,不要钱不要钱全都不要钱,殊不知羊毛出在羊身上,薅了你的毛,卖了他的情,真是高段位选手。

工人们好吃懒做,被丁务源撞见玩牌误工。工人们本能地犯憷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丁主任说,来来来,我陪你们一起玩,牌桌上面无尊卑哦。工人们偷鸡蛋,薅白菜帮子“卖猪菜”(我也第一次学到“卖猪菜”是中饱私囊的黑话),丁主任宽厚地从未指摘他们,反到仁义地说,你们“卖猪菜”的钱自己收着不用给我。

所以,丁务源的群众基础深厚,人人都爱丁务源。唯有佟老板不满意,农场亏损,作为股东的他没有分到钱。所以佟老板费尽心机地要把丁主任换走,换上自己安排的尤主任才放心。

我想起来一个寓言。说的是两个人在野外碰到了猛兽,一个人撒腿要跑,另一个人说我们又跑不过猛兽,为什么还要跑。跑的人说,我不需要跑过猛兽,我只需要跑过你。

丁务源大概就是有这种世故的智慧,他只需要跑过尤主任就好了。尤其是,耿直到没朋友的人,出招的时候漏洞太容易被抓住了。

丁务源的坏,不动声色。尤主任和秦妙斋是彼此眼里的坏人,丁务源却借力打力,拿尤主任的耿直激秦妙斋,拿秦妙斋的无赖撵尤主任,自己落得两手干净,里外都是人。最后兔死狗烹,让人抓走秦妙斋,空出房间卖个好价钱。

便宜他都占了,好人他都当了,要名得名,要利得利。直到影片最后,他是满面春风,一身得意。许三太太问他,果子结得这么好,为什么还是亏损。丁主任气定神闲地说,明年吧。他在每一个当下里见招拆招,安身立命,真是担得起一声道行颇高。

所以我看到最后的时候,是觉得有点意外的,毕竟,你见过几个片子,坏人有惊无险地活在最后,甚至都不带翻然悔悟的。可这才更接近真正的现实,并不是所有坏人都会恶有恶报。允许这种结尾的存在,是难能可贵的一件事情,是对艺术的尊重和包容。

秦妙斋

你有没有见过一种人,并无真才实学、真金白银,却靠着一身忽悠的本事,行走江湖,坑蒙拐骗,竟也活得生龙活虎。

现实中其实不鲜见的。比如假扮资金方去项目上骗吃骗喝,比如前阵子新闻里说有人伪造学历去应聘高管还屡屡得手。傻子够多,骗子就能活得下去,是不是?

秦妙斋的坏,跃然眼帘,不带掩饰,集骗子、无赖、流氓于一身。作为骗子,他骗吃骗喝骗姑娘;作为无赖,他不付房租赖住,打牌拿花生米赖赌;作为流氓,他给工人出坏主意,给尤太太下圈套,挑动群众情绪批斗尤主任。

只是他坏得段位太低,最后也不过被丁主任拿来当枪使,成了一颗用过就扔的弃子。被他搅动过芳心的佟小姐说,秦妙斋就是个流氓,被抓了才好呢。

一夜之间,一文不名,身败名裂,不得好死。可恨、可怜、可叹。

尤大兴

人总是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哪怕是学富五车的尤大兴。这个会修电表会搭草棚擅长园艺懂账务的全能型博士,临到最后他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唯独少修了一门社会心理学。

尤大兴的眼里不揉沙子,见不得偷鸡摸狗、见不得好吃懒做,所以他要快刀斩乱麻,他处理坏人坏事不留情面不留余地。人人都恨尤大兴。他们当惯了舒服的小坏人,现在尤大兴小鞭子一抽,让他们从此讲文明懂礼貌,当五讲四美好工人。

这,太痛苦了。尤其是,当好人,又没有什么好处。

有的人当一个好人是图自己的心安,有的人当一个好人是因为做恶会被惩罚。如果在一个做恶不会被惩罚,而为善并不享受心安的环境下,当一个好人的动力在哪里?

尤大兴作为一个有知识有素质的文化人形象出现,他对待事情的执拗和耿直,大概是出于内心对真理的信仰。他大概就是那种希望以一己之力让世界更美好的人。

只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是骷髅啊。他对着一群乌合之众,束手无策,最后也只能落得客走他乡的下场。

要改造世界的人,首先需要的是,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凶险,而不仅仅是一身力气和知识。

================================
这部电影,满满都是戏。最后再讲两点感触吧。

一个是是非观的界限。

我们隔着荧屏这层岸,似乎裁定是非对错洞若明火,可是故事里的人呐,厘定是非的那把戒尺,刻度还分明吗?

就比如明明是没有付房租而赖住在农场的秦妙斋,面对自己要被驱逐的时候,他义愤填膺,他铿锵有力,他斩钉截铁地说:“我要和恶势力斗到底!”嗯,在秦妙斋的是非观里,会让他陷于无处可住落魄流浪的人,就是恶势力。

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农场的打工仔里。那4个因为好吃懒做、偷鸡摸狗而被开除的工人,并不觉得这种因果关系是顺理成章的,他们的观念里,主任尤大兴开除了我们,从此我们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难以为继,你尤大兴就是十恶不赦、冷血无情的魔鬼。

原来,懂得自食恶果的道理、懂得自我反省,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普遍存在,对不少人来说,顺我者为“是”、逆我者为“非”。

就比如那一群自带道德污点的人,指责起尤太太受贿鸡蛋,都一个个正义凛然起来了。甚至连那几个拎着鸡蛋去“行贿”的人,都挺着腰板叫嚣着尤家受贿实在是罪不可赦。荒谬吧?这种“双标”的是非观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当事人们却理直气壮。可我们看这种荒谬,却也没有很陌生呢。

第二个感触是,从剧中看,感觉人要正直,好像是需要动力和意志力的,但陷入贪懒馋恶却似乎毫不费力。那是不是说,人们原来就没有活在一池静水里,水流的方向并不是真善美,随波逐流更容易变成一个坏人。

现在时光荏苒,大几十年过去,坚持正直和沉沦七宗罪,哪个更容易?

短评

秦妙斋可能投胎成了靳东

5分钟前
  • Steamed Punk
  • 推荐

看似改編老舍,實則拿老舍、錢鍾書、《小城之春》三者混搭自己要的民國風情。民國電影必須珍惜,因為在民國題材等同票房毒藥的現況下還執意拍的,只有深被民國中西古今堆壘的混沌吸引,並體現這渾沌的本質即當代華人的終極困惑「中國是甚麼?」的才子癡人。王家衛是、徐浩峰是、梅峰亦是。

8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要说“丧”,这种电影才是最“丧”的。那些不成问题的问题,能杀人于无形,能消解所有意义于无形。让满足于沉睡的人永远沉睡,让试图醒来的人无力前行。

13分钟前
  • 丁小云
  • 推荐

老练,强势,文如其人。换句话说,你有多少城府,是会在电影里露出马脚的

15分钟前
  • 撕撕撕
  • 推荐

拿奖不是问题(哈哈/梅峰多年编剧的能力真是毋庸置疑,故事非常好,对小说的改编也非常到位,年度喜爱华语电影/摄影厉害,固定机位+长镜头,一点也不腻/三段式剧情,写意的水墨画面流畅展开/以小见大,简单的农场也是一个社会,错综复杂的关系,各自的小九九,戏谑的方式呈现,惊喜/

17分钟前
  • hendo
  • 推荐

丁主任:不是我针对谁,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鸡!

18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这电影还需要过多解读吗?鲁迅先生和老舍先生都看透了国人,只不过鲁迅先生是火,想点燃,想烧毁,想重生。老舍先生是水,想冰释,想消融,想蒸腾。结果,先生们,对不起,我们还是这逼样。

23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清淡至简、烟云雾霭的水墨风,远望冷冽清明,近观暗流奔涌,克制之下戏剧性依然强劲,三幕剧相辅相成,人物牵绊情节勾连,细处草蛇灰线;民国韵味的舞台腔,方圆门框里的玲珑诡谲,以一农场映鉴世事格局,照射千秋人心不古,终章照明度愈低,风雨悲兮,时代的车轮终究没有碾压过他们,永恒的醒世寓言。

2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四两拨千斤,螺狮壳里做道场,小成本,不小气,留白,剪影,音画极佳,冷冷小幽默,富含了职场政治学,中国问题大缩影,厚黑学的另一种演绎,会做事不如会“做人”,高情商土鳖主任联合流氓学生赶走夺权的海归改革派,取得胜利果实,顺便借刀杀人把流氓学生打入了大牢,清君侧,继续大腹便便衣食无忧。

2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三星半,所谓文人电影,片子故意的压和忍,范伟演这种角色实在游刃有余,其他角色就略差点火候。其实相比老舍的原书,讽刺味是略弱了些。加多了女性角色,也加多了些愁的东西。与预想略有距离,却仍是一部值得关注的片子。

2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58/100 小说中园丁面对不同领导下的心理变化是串联整个故事的最核心的一条线,而这条线在片中表现几乎为零。却增加画蛇添足的情节,比如两股东的猜忌,把一个具有普世价值的故事直接降格,弱化了作者比喻社会的理念。电影语言贫乏、调度灾难,最大的败笔是黑白片,世外桃源般的树华农场在哪里。

33分钟前
  • SELVEN
  • 较差

【台北金马影展展映】老舍小说改编。农场成为中国社会缩影。丁务源无能无才却能左右逢源上下贯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秦妙斋身无分文却能口吐莲花侃侃而谈,吃住全靠骗嘴耍赖。尤大兴正义有才,却不懂人情世故,被憎恨污蔑,排挤打压。很好,这很中国。范伟表演很棒。女性角色弱。后面稍显拖沓。四星半

37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秦妙斋戏太足,整个第二段都笑死了……不是喜剧的喜剧,不成方圆的方圆,不算世故的事故,不成问题的问题……特定环境下的生活哲学,年度华语佳片Top3.

38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要叫范伟老师了 分寸真的是个迷人的东西

43分钟前
  • 蹦迪村六公子
  • 推荐

1,大户人家的小姐都这么好骗的吗?请给我介绍一打。2,秦妙斋这个角色放到现在,就是网上带节奏的那种人,打着正义的旗帜,目的却是各种占便宜。3、丁主任这个人八面玲珑,可悲也可恨。4,屁民永远都是屁民,乌合之众。

47分钟前
  • 艾晨
  • 推荐

要维系是非黑白不分的一团和稀泥人情社会,首先要好好团结不事生产不事艺术却车大炮了得的文艺青年,利用文艺青年解决掉能真正处理问题的理性能人,最后少不了“百花齐放”过河拆桥~云烟水墨腔调足,中式黑色幽默最大化,估计是年度华语最佳了

50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同学们,这是职场教科书啊!!

52分钟前
  • Viola
  • 推荐

#金马53#账目不对工资不够,不成问题,有小聪明就行;非亲非故一事无成,不成问题,有嘴皮子就行;农场经营不善,不成问题,秉公任直即可。官僚腐败,政治立场,片中小事不成问题,综合的大问题毫不显山露水,却渗出无穷内涵。低饱和的黑白画面融合配乐加之人物表演站位,韵律富含其中。精彩至极。

55分钟前
  • KitajimaJunko
  • 力荐

感觉还是可以剪得短一点,而且这种比较静的电影在电影院看太煎熬了,开不起房的傻逼情侣的调情声、睡觉的中年人巨大的鼾声、手机消息提示音等等全都被放大到了普通电影的十倍以上,这个真的很成问题!

59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回归国产老片腔调和文人气质,范伟老师不显山不漏水的把中国式人情社会展现出来——保全面子和给足面子。三幕循序渐进,直至看到规矩在人情社会中的瓦解,方才醒悟,因为它早已变得习以为常。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