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舍尔德悬案

记录片其它2019

主演:麦斯·布鲁格  达格·哈马舍尔德  Göran Björkdahl  Neddy Banda  Jan Beuckels  Hilding Björkdahl  Roger Bracco  Robert Cedars  Custon Chipoya  Pierre Coppens  Hans Corell  Karl Feil  Fons Feyaerts  Richard Goldstone  René Goor  

导演:麦斯·布鲁格

播放地址

 剧照

哈马舍尔德悬案 剧照 NO.1哈马舍尔德悬案 剧照 NO.2哈马舍尔德悬案 剧照 NO.3哈马舍尔德悬案 剧照 NO.4哈马舍尔德悬案 剧照 NO.5哈马舍尔德悬案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3-09-16 10:21

详细剧情

  1961年9月18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达格·哈马舍尔德 (Dag Hammarskjöld) 遭遇离奇空难身亡,鉴于其不顾欧洲势力支持刚果独立的立场,他的死被认为并非意外所致。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丹麦记者兼电影制作人麦斯·布鲁格 (Mads Brügger) 与其瑞典私人侦探搭档约兰·比约克达尔 (Göran Björkdahl) 一道,试图厘清这起陈年冷案的千头万绪,却发现更多谜团,而这背后似乎有着超乎想象的大新闻……  在其标志性的政宣鼓动 (agitprop) 风格之下,制作纪录片的布鲁格同时成为自己的记录对象,通过“表演”真理探求者一角来挑战真相的本质——有时正是荒谬与讽刺给予我们直面险恶的勇气。

 长篇影评

 1 ) 联合国秘书长之死,是阴谋还是阴谋论?

1961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达格·哈马舍尔德遭遇离奇空难身亡。鉴于他的身份和政治立场,他的死被认为并非意外所致。

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谋杀迷案,要么是世界上最蠢的阴谋论。

“如果是后者,我很抱歉。”

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丹麦记者、导演麦斯·布鲁格将自己作为记录对象,以真相追寻者的身份试图厘清这起旧案背后的谜团,拍摄了纪录片《哈马舍尔德悬案》

1961年9月17日,达格·哈马舍尔德在刚果首都登上了一架飞机。

短短几个小时后,他就在飞机坠机中丧生了。

联合国的调查结论是驾驶员操作失误或者有预谋的坠机。但哈马舍尔德是被谋害的传闻从未停止。

时隔多年,事情被遗忘,线索已遗失,但谜团一直都在。

哈马舍尔德是为理想主义者,他致力于向当时独立道路上的非洲国家提供保护,帮助他们摆脱殖民者的影响,这给他树立了很多敌人。

1960年加丹加从刚果分裂宣布独立。

刚果矿产丰富,被称为“中非的宝石”,而矿产的80%集中在加丹加。比利时巨头——联合矿业公司扶持莫伊兹·冲伯成为叛军首领。

哈马舍尔德多次飞往刚果积极斡旋,从中调停,希望引导刚果实现统一,实现民族和解。

1961年9月,哈马舍尔德再赴刚果与莫伊兹·冲伯进行停战谈判,却丧生于此。

当时机场的周围有很多目击证人。因为是黑人证词不被重视,也因为证人担心说出真相会遭遇灭顶之灾,直到2012年,导演布鲁格的搭档——瑞典私人侦探约兰·比约克达尔前往事发地,才收集到了证人证词的视频记录:是另一架飞机击落了哈马舍尔德乘坐的飞机。

如果谋杀是真的,那谁是幕后凶手呢?

美国情报部门截获了一条录音,证实攻击哈马舍尔德乘坐飞机的小型飞机驾驶员是一名来自比利时的雇佣兵飞行员杨·范·里赛格姆,人称“独行侠”。

然而录音被美国国家安全局定性为最高机密,也就是说录音存在,但无权获取。

里赛格姆在二战时期曾为英国皇家空军工作,“独行侠”是他在英国的称号。

根据里赛格姆的朋友,一位比利时伞兵的证词,里赛格姆击中了哈马舍尔德乘坐飞机的左翼,为了引爆飞机油箱。当时在场的目击证人也看到飞机在空中燃起了大火。

导演布鲁格和约兰根据当时飞机残骸的掩埋地点的照片,试图找到残骸碎片,希望依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得到更多信息。

然而在挖掘的过程中,他们遭到了“有关部门”的叫停。

太多疑团都没有方向。

传言中哈马舍尔德的遗体上有一张纸牌黑桃A。从未被证实是否真实存在的神秘组织——SAIMR南非海事研究所有文件声明策划了谋杀。

根据第一位进入坠机现场的摄影记者的照片和当地目击证人证词,所有遇难人员的尸体都烧焦残破,只有哈马舍尔德的尸体完整可辨认。

导演布鲁格踏上这段旅程的时候,并不知道结局通往何处。

布鲁格和约兰花了6年多的时间,走遍了非洲和欧洲,走访了无数的人,做了无数次采访。

直到他们遇到了一位曾经在SAIMR受训的雇佣兵亚历山大·琼斯,至此他们揭开了更多的秘密与阴谋。

这是一个秘密的雇佣兵组织,被一些外国政府赞助,随时待命破坏一些国家的安定。亚历山大·琼斯认为SAIMR主要听命于英国政府。

他们参与政变,推翻国家领导人,甚至试图通过医药手段散播艾滋病毒。

那些曾经接受布鲁格和约兰的采访,并声称从未听说过SAIMR的高官,在抽丝剥茧的线索中最终被多方论证对此事撒谎。

根据亚历山大·琼斯叙述,SAIMR刺杀哈马舍尔德的计划有三个方案:

第一,在飞机上装炸弹。

第二,派战斗机击落飞机。

第三,从地面击落飞机。

而那张出现在现场的神秘黑桃A,是CIA的标志。

真相至今没有定论。阴谋,还是阴谋论,到头来似乎还是一场空。

联合国2015年决定重审此案,至今仍然在调查中,而英国和南非一直在拒绝配合调查。

侦探约兰还在继续他的调查,纪录片《哈马舍尔德悬案》落幅于一个没有答案的结尾。悬疑,实验,甚至是近似虚构的讲述方式让这部纪录片显得很不“纪录”。问题就平摊于水面之上,而答案深埋于海底。

对哈马舍尔德之死的探究,给导演布鲁格展开了一种微妙的视角,让追寻的过程而不是真相成为了纪录片的主角,将历史阴影中荒诞的政治真相与谎言掀开了一角。

利益、贪婪,似乎是所有阴谋背后永恒的主题。

而在这背后又还有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大概没人能找到所有答案。

-END-

原创:艺小萌

首发于公众号:会点儿电影

参考文章:

「1」《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他调停非洲战争坠机身亡,半个世纪真相渐浮》文:闲来读史

「2」《帝国主义为什么在加丹加制造分裂?》文:牧流

 2 ) 真相是假

英文中的cold case指未完全解决的罪案,但能在历史长河里留下印迹,成为或传奇或吊诡的悬案,不唯其冷却封冻已久,而是因为能从新的证人证词和材料档案获取新的信息,一直会有不死心的调查者追索真相。即使年岁久远,难以追寻证据,不可撼动如史家定论,也有约瑟芬·铁伊撰写《时间的女儿》为理查三世的邪恶传说翻案。

纪录片导演麦斯·布鲁格没有铁伊那般高尚,他对历史的真相并不感兴趣,也远不如她会讲故事。《哈马舍尔德悬案》的拍摄历时六年多,片长两小时,却在影片中段就走入死胡同,不得不承认聘请两位非洲裔女秘书只为挽救这部“触礁”的电影。然后,布鲁格突然发掘了一些新的线索,把后半部纪录片拍得离题万里,和探明达格·哈马舍尔德死因的初衷似乎毫无关系。

这位47岁的丹麦裔导演白肤、秃顶,戴书卷味十足的金丝边眼镜,操一口生硬的英语。整部电影中,故意学他描述中的幕后黑手麦斯威尔穿一身白色制服。

他时而坦诚,承认哈马舍尔德悬案只是“一张门票”,自己的记者工作“失败”,时而自我怀疑起“虚构”和“纪录片”的定义,时而又像个最狡猾的书写者,在影片开头,描述着一桩“世界上最大的谋杀疑案,要么是世界上最蠢的阴谋论,如果是后者,我很抱歉”。这时,女秘书斜睨了一下,脸上露出讥诮的神色。

比起号称尊重事实真相的纪录片,《哈马舍尔德悬案》更像一部刻意制造悬念的悬疑片,比起认真记录的记者或导演,麦斯·布鲁格显然也更乐意扮演赫尔克里·波洛式的神探角色,并深深沉迷于这种角色扮演的乐趣中。他饶有兴趣地向合作者,瑞典私人调查员约兰·比约克达尔介绍探案所需的装备:殖民风格的白色遮阳帽、挖土的铲子、从约翰内斯堡买的传统金属探测器。

《哈马舍尔德悬案》将对那桩神秘空难事故好奇的观众带回1961年9月18日的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边界。这次坠机事故共导致16人死亡,就算没有涉及身份贵重如联合国秘书长的阴谋论,依然称得上一件令人扼腕叹息的惨案。

但是,这部纪录片的拍摄风格根本谈不上严肃正经,甚至带有古怪的喜剧风味。布鲁格特意准备好两支古巴雪茄,准备在恩多拉机场找到阿尔蒂娜号残骸后用来庆祝,对于这种莫名将搜寻工作仪式化的亢奋情绪,约兰只能冷淡又困惑地回绝:“但是,我不吸烟”。

关于历史上最著名的悬案,被神话化的开膛手杰克,今天的看客多半要质疑百余年前伦敦警方的办案水平。不过,同为1960年代的悬案,破案手法和调查技术早已革故鼎新,至少指纹分析、弹道测试、窃听等技术一个不缺,十二宫杀手的身份同样至今成谜。

哈马舍尔德的死因虽然在最初归咎于飞行员的失误,后续的官方调查从未停止,除片中提及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公布的“南非海事研究所”(SAIMR)文件,最近的一次联合国调查报道于2015年提交给秘书长潘基文,试图询问事故真相的纪录片也不止一部。仅凭从前联合国外交官父亲手中得到据称是座机上的金属板,约兰·比约克达尔的坚持追索也许更像个不解之谜。

《哈马舍尔德悬案》在今年圣丹斯电影节上映之后,《纽约时报》调查了片中骇人听闻的艾滋病病毒阴谋,无需新闻报道的证实,布鲁格自己就借秘书之口质疑这个故事是否太过复杂——为他工作的两位秘书不仅负责代表观众提出堪称天真单纯的问题,还一刻不停敲击着早已被淘汰的打字机键盘,塑造着古老黑色电影的氛围。

布鲁格自嘲他感兴趣的只是比利时雇佣兵、邪恶的非正式组织和插在哈马舍尔德领口的黑桃A纸牌,包括这部纪录片的观众在内,哈马舍尔德不过是个陌生的名字。实际上,没有人真的关心哈马舍尔德因何而死,也不关心他的生前事迹,他是瑞典人,在1953年成为联合国秘书长,是一位真正的国际主义者,名言有“向强权低头服从非常容易,而反抗,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飞机失事时,他正要前往前往加丹加调解停火事宜。我们所关心的,是“赛莱斯特行动”牵涉的组织,军情五处和中情局。

《哈马舍尔德悬案》不是一部严谨缜密的纪录片,它揭示了一个真理:信息的正确与否往往取决于观者是否愿意相信,同样,没有人能仅凭120分钟的电影就自以为窥其堂奥。在联合国大会上,哈马舍尔德被形容为“有史以来第一位真正的世界公仆”,约翰·肯尼迪的悼词中将他称作“本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影片的第一章也命名为“热情如火的理想主义者”。但布鲁格又这样形容他:“大多数人从没听说过哈马舍尔德,就算有机会看到他,他看上去也有点像疯狂喜剧中的愚蠢人物”。

 3 ) 映后Q&A

一些还停留在记忆里的回答。

Mads Brügger

#关于拍摄原因: 近段时间联合国对此案重新展开调查,就和他们进行了合作。导演也坚信在经过调查后真相会更明晰,但是仍有许多疑惑没有解开,比如这个组织的真实存在,以及他们的真实目的。 #关于人身安全:肯定有人会跟着他。但是这些人都离丹麦很远,所以目前还是很安全。 #关于Maxwell:Maxwell于2006年去世。导演也采访过他的女儿,她刚刚从南非的某所大学毕业。但是直到现在她仍然认为她的父亲是名医生。 #关于挖机场:这是个很累的活。这在丹麦可不会发生。 #关于card:这个Ace的意义他仍然不知道,真的是非常奇怪。 #关于真实性:导演作为一名记者就是要展示他调查到的客观事实,这一方面他从来没有进行过夸大。 #关于Alex:他不是组织里最高级的指挥官。跟他接触过的上级有时候是英国人,有时候又是法国人。在这个组织里薪酬确实很高,但是究竟谁是幕后的组织者并不知道。 #关于这个组织:导演很确信的告诉大家这个组织已经不复存在了。但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组织还无从知晓。 #关于在非洲放映:已经在非洲的许多电影节进行了放映。导演认为这对于非洲人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电话号码:导演说他有个很厉害的警察局的朋友,他有权限去调出这些所需的电话号码。这是非常powerful的research。 #关于打字员:一部电影里还是需要一些女性和黑人形象,于是就请了这两位打字员。导演让她们打字过程中有问题就问,于是就有了片中所呈现的许多精彩问题。 #关于新项目:It is crazy.

 4 ) 豆瓣8.5,导演拿命赌出的「世纪谋杀」

纪录片拍摄者,世上隐性风险最大的工种之一。

正所谓“好奇害死猫”。

没人能猜到,这份疑问会把自己带往怎样的境地。

可能是生活背后的真实,也可能是现实之上的魔幻,甚至大开眼界的奇观。

最可怕的,却当属一场意料以外的盛大阴谋

连导演,都险些搭上性命——

《哈马舍尔德悬案》

豆瓣8.5,斩获圣诞斯电影节纪录片大奖

说在开头。

本片的内容,极具争议。

信的人,会看到世界上至今最大的谋杀谜案之一

不信的人,会把它当成一则最蠢的阴谋论

无论是哪种情况,片中高潮迭起的反转,将让你感受到秋季的第一抹森森凉意。

故事,要从1961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达格·哈马舍尔德遭遇空难说起。

名字似乎很陌生。

他的离世,是世界和平进程中的巨大损失

哈马舍尔德是一个绝不向强权低头的理想主义者——他主张为新近独立的非洲国家提供保护,使其摆脱殖民者遗留的迫害。

一言既出,老牌资本主义殖民大国恨得牙痒。

哈马舍尔德成了史上第一位被成员国咒死的秘书长。

他不罢休。

任职期间,还提出了著名的维和三原则——中立、公平、自卫。

避免战争,却不畏惧反抗。

越是弱小,越要拥护拿起武器的权利。

唯有如此,成长中的小国才能开辟出新的历史。

今天看来,哈马舍尔德是当之无愧的人民公仆

但在当时,他动的这块奶酪的代价,实在太沉重了。

遇难前几天,哈马舍尔德要前往恩多拉,替刚从比利时殖民区宣布独立的刚果来和当地叛军谈判。

他这一去,没有美国掌控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支持,危险指数极高。

叛军来自刚果小城“加丹加”,它是企业参政的垫脚石

英美不想蹚浑水,比利时大企业依然妄图揩尽刚果的油。

最后只能落到正义的哈马舍尔德头上。

谁知,飞机在空中就爆炸了。

官方称,是驾驶员操作失误。

民间流传说,是炸弹早就被恐怖分子埋在了座位底下。

也有人联想,根本是哈马舍尔德想自杀,结果拔枪时出了意外..

诡异的转折来了。

两位恩多拉的居民目击者同时表示:哈马舍尔德的飞机准备着陆时,莫名其妙地在空中绕了两圈,然后被一架小型飞机击落。

事发后,明明还是凌晨,附近的英国殖民当局却迅速给出反应,封锁了现场。

他们整整比官方公布的发现飞机残骸的时间早了10个小时!

这段时间里,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等找到的哈马舍尔德时,他是全机唯一一具毫无烧伤痕迹的尸体。

除了面部的污渍血渍,竟然全身平整安详。

注意领口,有着纸状物件

而实锤,还在接着掉落。

当晚,记下了飞机最后通讯内容的无线电工作人员销毁了记录。

消失两天后,他重新补充了一份“完美的证词”。

证词的内容,基本贴合英属独立调查机构宣称“坠机是飞行员操作问题”的结论。

就在此人离岗期间,国安局局长开口了。

爆炸前几小时,他接到一个密探的电话,让他今晚一定要去监听部。

一去,他听到了历史性的一刻——杀手行动前最后的录音。

先锁定目标,再开枪放炮,言语中隐隐渗透出一股捕猎式的狂欢...

七分钟后,机毁人亡。

这个声音,来自国安局人员都熟悉的一名比利时雇佣兵。

局长知道,麻烦大了。

杀手的背景极可能牵连至英美情报机构,乃至中情局也卷入其中。

要不要深究下去?

最终,联合国调查委员会态度暧昧地相信了这是一起“意外”的说法。

半个世纪过去了。

哈马舍尔德的死亡,由轰动一时的新闻变为地下怪谈。

有人却一直惦念于心。

瑞典国际开发署驻非洲的工作者比约克达尔,在2008年收拾父亲遗物时,找到了一块事发现场的飞机残骸。

上面5个宛如弹孔的洞洞,配合着父亲生前多次的描述,勾起了比约克达尔对这位老乡的好奇。

他决定联合丹麦的记者马斯,重新打开这桩陈年旧案。

全过程,被拍成了一支纪录片。

两人想不到的是,他们随后面对的,将和当年哈马舍尔德的境况一样可怕。

凶手不再是一个人。

“他”还是一个团体,一个国家,一个阶级。

能保护马斯和比约克达尔的,只有掌握在“权力”手中的“权利”

就如当年不肯作证的黑人目击者所言。

凶手有能力杀掉身居高位的哈马舍尔德,就更不用说命如草芥的他们了。

E君建议,回头看完片子再想这句话,会发现“因果轮回”不过如此。

马斯和比约克达尔没有放弃。

他们花费六年,得到了一张“门票”

表面看来,它通往强权世界的内部腐败

马斯顺着旧的线索往下查,发现凶手雇佣兵隶属一个名为“南非海事研究所”(简称SAIMR)的机构。

机构的领导,是伪装成慈善医生的麦斯威尔

堪称集齐了所有疯狂属性的“变态”。

比如,只穿一身白。

嗜好,是操控和玩弄他人思想。

麦斯威尔去世许久,妻子和下属提起他仍觉心有余悸。

采访的音调里,止不住的颤抖和停顿。

妻子形容,他根本就是个表演型人格的精神病患者。几十年的婚姻里,麦斯威尔用拳打脚踢和冷暴力轮番折磨着她。

麦斯威尔亲自挑选的士兵也说,“要么臣服,要么死”

上一个魄力和残忍这么齐驱并进的军事人物,还是希特勒。

他的影响并没有随生命而终止。

马斯追问其他退役的SAIMR成员时,他们要么闭口不谈,要么坚定地认为自己的组织并无过错。

哪怕,麦斯威尔曾利用黑人做过人体实验

在当时种族隔离的政策下,黑人缺乏专业的医疗救助手段。

不懂任何医药知识的麦斯威尔,在黑人聚集区开设多家诊所,装摸做样的窥视检查着他们的身体,然后免费注入“疫苗”。

这一针下去,病毒将吞噬健康。

而它的种类,正是麦斯威尔沉迷研究的艾滋病

黑人区里,打架斗殴等流血事件频发,卫生条件更是得不到保障。

加上不知体内悄然滋生变化的黑人,还会和爱人发生关系。

一传十,十传百,后果不堪设想...

麦斯威尔真正的目的浮出了水面:人为散播艾滋病毒,毁灭黑人的种族,占有他们的土地和资源。

马斯沉默的抽了一支雪茄。

他第一次,感到了害怕。

为这份偏离原点,突如其来到达的真相。

据他所查,当年企图揭发的工作人员,全部死于SAIMR的暗杀。

包括多名年轻的女性,还有人向亲友倾诉不久后就被发现横尸于道路中央,组织甚至登报佯作寻凶。

另一位失踪的女孩或许已经遇害

马斯采访的前SAIMR雇佣兵也说,他公布这些秘密,就已经做好了死的觉悟。

没人猜得到,麦斯威尔获得了多少政府的默许和支持

一张强权的暗网下,又涵盖了多少国家的利益。

哈马舍尔德,只是一个开始。

他遇害前即将进行的谈判,必定对殖民区企业产生了威胁,会推动非洲地区的经济模式广阔发展。

所以,哈马舍尔德必须死。

不能因为他,改变世界长久以来的运行法则——“白人至上”的剥削主义和资本家,会牢牢占据金字塔顶端。

一丝崛起的生机,都足以引起“野兽”的警惕。

阴谋论?

虽然不排除片子的主观推断,但一个事实我们却心照不宣。

原来,“门票”传送的是人类内心无止境的欲望。

贪婪通过战争、刺杀、贸易等行动代代相传,世界的版图也因此时时变化。

“哈马舍尔德悬案”,不过掀开了冰山一角,却已充满血腥的气息。

还有多少真相,被镇压在强权背后?

数量和惨烈,都远在我们想象之外。

但反抗的声音,即使微弱,也从来不曾停止。

过去如哈马舍尔德,今天如马斯和比约克达尔,后者甚至在拍完影片后,继续回到事发地进行调查。

明天会更好吗?

E君想,作为中国公民,目睹着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日渐强大后,我们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星星之火尚存,日后必将燎原。

 5 ) 惊天阴谋,还是愚蠢的阴谋论?

说起“联合国秘书长”,大家的印象是什么?是勉力平息世界争端的调停者,还是在大国之间和稀泥的傀儡领袖?

无论如何,“联合国秘书长”在人们眼中,都是一种“权势不足、声名有余”的存在——有点地位,但干不成事。

不过,如果告诉你,曾有一任联合国秘书长,可能死于政治暗杀,你会否感到震惊?毕竟是联合国秘书长啊!

今年在圣丹斯电影节亮相的纪录片《哈马舍尔德悬案》,就介绍了一个关于联合国秘书长之死的“惊天阴谋”。

哈马舍尔德,是谁?

如今提起联合国秘书长,国人可能会想起安南或者潘基文,而现任的古特雷斯很多人都不熟悉,那么“上古时期”的达格·哈马舍尔德自然更少人听说了,他是联合国的第二任秘书长

哈马舍尔德的影像资料

相比首任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在各个大国之间的摇摆不定,之前被西方国家认为是“平庸的技术性官僚”的瑞典政治家哈马舍尔德,在联合国秘书长的岗位上展现出了意志坚定的理想主义热情。

《哈马舍尔德悬案》剧照

他非常活跃地参加外交活动,足迹遍布非洲、亚洲、欧洲、南北美洲和中东的许多国家,对全球形势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深入非洲考察,立场鲜明地支持殖民地的民族运动,并尽力为独立的非洲国家提供保护,也因此得罪了不少老牌殖民国家;

他创建了联合国维和部队,提出了著名的“维和三原则”(也称“哈马舍尔德三原则”),而他大胆调动维和部队的行为,也使他遭受了极大的舆论压力。

联合国安理会议中的哈马舍尔德

1961年,哈马舍尔德在前往刚果与当地叛军谈判的途中,其乘坐的飞机意外坠毁,哈马舍尔德与15名随行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哈马舍尔德之死有何疑点?

哈马舍尔德之死当年可谓是震惊世界,但相关的新闻报道却大多含糊其辞,以至于半个世纪以来,关于那架“道格拉斯”DC-6客机的失事原因一直疑云密布。

与官方机械故障的说辞不同,在飞机的坠毁地点恩多拉,不少当年的本土目击者称曾在当晚看到另一架飞机同时出现,并疑似向哈马舍尔德的座机开火

本土目击者的证词

也有联合国的调查官员在飞机坠毁地点获取了飞机残骸,而残骸上有疑似弹孔的痕迹

哈马舍尔德座机上的残骸

有前美国国安局官员表示在事发当晚曾监听到一段相关的录音,内容讲述的是一位比利时雇佣兵飞行员,击落了哈马舍尔德的座机,而这段录音现在已经被美国政府加密,无从证实

前美国国安局官员查尔斯·索撒尔

更加令人疑惑的的还是,虽然飞机是在距离机场仅8英里的地方坠毁,但官方发现哈马舍尔德的尸体却耗费了惊人的15个小时,而哈马舍尔德尸身领口的黑桃A扑克牌更是让人心生惊惧。

哈马舍尔德尸身领口的扑克牌

很显然,事情并不简单。

2017年2月,坦桑尼亚前大法官奥斯曼得到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任命,对此案重新进行详细调查,而最终的报告指出有“大量证据”显示哈马舍尔德乘坐的飞机是被另一架飞机击落的

惊人的结论背后似乎藏着更大的阴谋,而《哈马舍尔德悬案》这部纪录片,则让丹麦记者麦斯·布鲁格(也是本片导演)和瑞典私人调查员约兰·比约克达尔一起,一步步为我们揭开事情的真相。

布鲁格和比约克达尔

英美两国是幕后元凶吗?

虽然布鲁格和比约克达尔竭尽全力在当年的失事现场反复考场,也找到了不少当事人进行采访,发现哈马舍尔德的座机被人为击落的可能性极大,但他们始终没有找到任何实质性证据。

就在调查陷入困境时,一个神秘组织的相关文件吸引了二人的注意力——南非海洋研究所(South African Institute for Maritime Research ),简称SAIMR

被解密的SAIMR文件

这样一个听起来更像是民间学术机构的组织,却被发现内部曾发布过“除掉哈马舍尔德”的相关文件,这无疑是让人震惊的,而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该组织的文件中,隐约表示其背后还有着英国和美国情报组织的支持

让我们暂时将时间拨回到1961年,哈马舍尔德为什么要去刚果?

因为当时刚果发生叛乱,而叛军的背后,其实是比利时的矿业公司在撑腰。

刚果叛乱

这实质上依然是西方殖民者不愿意放弃在非洲土地上的利益的老把戏,而哈马舍尔德自出任联合国秘书长以来,一直都是不遗余力地支持非洲国家的独立自治权。

于是,当时哈马舍尔德一方面要承受战场上的不断损失,另一方面还要在联合国安理会中遭受美英两大国的责难,无奈之下只有远赴刚果与叛军谈判,希望能够缓和局面。

哈马舍尔德赴谈判登机前画面

然而叛军背后的殖民者势力早就对哈马舍尔德欲除之而后快,他亲赴险境的勇敢行为无疑给了敌人可乘之机。

这样来看,英美等国借SAIMR铲除哈马舍尔德,可能性极大,但当布鲁格和比约克达尔继续追查时却发现:想要证明SAIMR这个组织曾经存在都很困难

SAIMR真的存在过吗?

当SAIMR的文件被披露后,英美两国很快就否认了曾参与这样一个组织,并把锅甩给了苏联,显然,没人愿意和“谋杀联合国秘书长”的罪名扯上关系。

英美否认参与SAIMR

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布鲁格和比约克达尔历经千辛,终于找到了突破口——基斯·麦斯威尔。

这位自称海军准将的男人,被证实曾以SAIMR的名义活跃在非洲地区,而他的遗孀也在电话采访中证实了SAIMR的存在。

麦斯威尔的照片

线索越来越多,很快,麦斯威尔的回忆录也重见天日,我们发现他不仅在非洲地区招兵买马,还以医生的身份自居,开设了多家诊所为黑人提供廉价的医疗服务。

我们也得知了麦斯威尔被招募到SAIMR后,接受了一系列心理战术和黑暗艺术的相关训练,很显然,SAIMR更像是一个特工组织

麦斯威尔的回忆录

麦斯威尔被SAIMR派遣到刚果后,进入到一家美军出资设立的秘密研究所,进行生化武器和病毒研究,而他设立的诊所,则有很大的嫌疑是在拿黑人做实验,甚至想在黑人中扩散艾滋病病毒。

击落哈马舍尔德座机的飞行员

话分两头,在对SAIMR进行深度调查的同时,另一个重磅消息也随之而来。一份多年后解密的文件表明,当年击落哈马舍尔德座机的比利时飞行员,可能名为杨·范·里赛格姆。

杨·范·里赛格姆的照片

可惜的是,杨·范·里赛格姆已经离世,但他的朋友则告诉布鲁格和比约克达尔,里赛格姆生前曾多次声称自己就是击落哈马舍尔德座机的人

有趣的是,里赛格姆其实是比利时和英国混血,并在战争时期为英国皇家空军服务,专职于夜间行动,而在欧洲的雇佣兵圈子里,里赛格姆暗杀了哈马舍尔德竟然是一条大家心照不宣的传说

杨·范·里赛格姆的朋友接受采访

无论是SAIMR的浮出水面,还是里赛格姆的重要线索,都使得布鲁格和比约克达尔和调查似乎离真相越来越近,但他们遭受的阻力也越来越大,很快,他们被禁止在当年事发的机场继续调查。

困难重重的布鲁格和比约克达尔

关键人物,最后一块拼图终于出现?

就在布鲁格和比约克达尔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份当年麦斯威尔为SAIMR招募的名单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试着给名单上的人挨个打电话,但奇怪的是,几乎每个人的回应都是“不错,我知道点什么,但我不能说”。

不过,名单上的一个人愿意出示自己在SAIMR获得的培训证书,终于彻底证实了SAIMR存在的真实性,而另一个人的回应则更加让布鲁格和比约克达尔兴奋。

SAIMR成员和其证书

亚历山大·琼斯,一位曾经加入过SAIMR的人,选择正面接受布鲁格和比约克达尔和采访,而这次采访所获取的信息,使得本已经知之甚详的布鲁格和比约克达尔也倍感意外。

琼斯表示,SAIMR是一个秘密的雇佣兵组织,由几个外国政府赞助,其目的就是破坏某些国家的稳定,而他们的任务不仅包括参与到种种政变之中,竟然还有通过传播艾滋病病毒来杀死黑人!

亚历山大·琼斯

琼斯还表示,SAIMR主要接受来自英国的指令,而当年在南非,事实上所有人都知道SAIMR的存在。

在麦斯威尔的回忆录越来越多地被曝光后,琼斯还告诉了布鲁格和比约克达尔一个惊人的信息:哈马舍尔德尸身领口的黑桃A扑克牌,就是美国中情局的一贯标志,这是所有军事组织之间的共识。

琼斯指出美国中情局手法

故事的最后,我们找到真相了吗?

从哈马舍尔德之死的种种疑点,到当年国际形势的合理推论,从SAIMR走出历史的迷雾,到里赛格姆自认击落哈马舍尔德座机的传言,从麦斯威尔的回忆录中尽述暗杀计划,到琼斯最重量级的关于SAIMR的证词,我们似乎能够还原哈马舍尔德之死的真相了——

《哈马舍尔德悬案》剧照

二战后,非洲迎来了逐渐高涨的民族独立运动,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以英国为首的白人殖民者阵营,在非洲秘密设立了SAIMR,旨在挑动战争、搅弄风云,以及充满种族仇视地杀死黑人。

一直以来支持非洲独立运动的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无疑大大威胁着SAIMR背后的庞大势力,最终在与刚果叛军的谈判途中,他不幸地被自己不曾看见过的敌人暗杀了。

《哈马舍尔德悬案》剧照

但这真的就是事情的真相了吗?

纪录片《哈马舍尔德悬案》是导演麦斯·布鲁格对自己多年来追查这一案件的经过和成果的一次总结。

他非常有条理地将这部纪录片分成了循序渐进的几个章节来进行呈现,对哈马舍尔德悬案进行了抽丝剥茧的详细阐述,这种充满理性的叙事手法,是值得肯定的。

布鲁格和黑人女秘书

值得一提的是,布鲁格在片中特意邀请了两位黑人女秘书来记录自己的讲述,并在关键处提出疑问,帮助观众能够及时捕捉到最重要的信息,也籍此将整个案件中错综复杂的线索理清,这种表达手法也值得称赞

然而,布鲁格和比约克达尔的调查虽然详尽,但却面临着一个关键的疑点,那就是他们的证据,有一半都来自于当事人的口述,并无实质证明,尤其是最后的亚历山大·琼斯所揭露的SAIMR的惊天阴谋,令人毛骨悚然,但不得不说有夸张妄言之嫌。

亚历山大·琼斯接受采访

不过,《哈马舍尔德悬案》这部电影终究是将这样一个尘封多年的案件重新摆放在人们面前,其本身的现实意义已足够让人鼓掌,何况他们对真相和真理的追逐并未停止。

影片的最后,约兰·比约克达尔一个人继续踏上了调查真相的旅程,即使知道前方的线索越来越少,即使知道某些大国暗中使的绊子会越来越多,但“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这不也是一种伟大的英雄主义吗?

约兰·比约克达尔孤身继续调查

 6 ) 悬而未决的世纪谋杀案,全世界都不许讨论

达格·哈马舍尔德是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也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位在任期间非正常死亡的秘书长。

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谋杀谜案,也有可能是最愚蠢的阴谋论。

1961年9月18日,哈马舍尔德飞往刚果与加丹加省叛军冲伯调解停战协议,但他所乘坐的飞机却在当时英国所属的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恩多拉附近坠毁。

所有机组人员,除了哈马舍尔德之外全部被烧焦,不仅如此,他的尸体还清晰可辨,并保持着酣睡的姿势。

只不过,令人吊诡的是,他的领口别着一张扑克牌。

而且奉命进入现场拍摄照片的民间摄影师被警察警告要将他看到的一切彻底烂在肚子里。

如果一旦有人问起,其他的都不要说,只能说“根据传言说,哈马舍尔德脖颈处有黑桃A死亡牌。”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本是一件震惊世界的灾难性事件,其调查过程却充满了滑稽趣味。

事发8天后,联合国才成立调查委员会,5个多月后,委员会第一次到坠机现场取证。

最后草率的做了一份结案报告,指出,坠机是因为飞行员看错了飞行高度,操作失误所致。

看似结果已出,所有媒体也都不再大肆报道,事情该告一段落了,可是背后的谜团仍旧疑点重重。

在搞清楚这件事之前,得先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

即加丹加为何要闹独立?为什么哈马舍尔德之死会草草结案?

加丹加本是刚果共和国的一个省,却是刚果最重要的地方,被誉为“中非的宝石”,因为刚果80%的矿产都集中在这里。

加丹加铀的蕴藏量占资本主义世界的60%,钴占75%,工业钻石占80%,锡占10%,铜占8%。

除此之外,加丹加各地还分布着锌、铝、锰、银、等矿藏,被科学家称为“地质学上的奇迹”。

刚果的这些贵重战略物资被美国垄断,其拥有购买刚果铀90%的优先权,垄断了制造氢武器所需钴的全部产量。

美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用刚果的铀制造出来的。

美国、比利时、英国三国出资成立的“联合矿业”完全垄断了刚果的矿藏产业,还拥有57%的铁路和87%的电力,甚至占有加丹加三分之一的土地九十九年的支配权。

加丹加的省长莫伊兹·冲伯就是在联合矿业的扶持下击败了刚果民主部队,进而宣布独立,成为资本世界的傀儡。

可想而知,这么做的原因,无非两点。

一为了继续控制和掠夺加丹加异常丰富的战略资源;二阴谋破坏和搞垮刚果的民主独立。

哈马舍尔德又做了些什么?

非洲大陆作为第三世界国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补给站和免费劳动力生产所,他们依靠非洲人牟取暴利与建设国家。

而哈马舍尔德做的就是破坏这种平衡,让非洲国家能够独立起来,摆脱殖民者的束缚,其他国家不再有意插手别国事务。

很显然,他动了不止一国的利益,所以他的死到最后才会不了了之。

但是总有些人不认命的或意图追寻正义的人出现,丹麦记者兼导演麦斯·布鲁格与瑞典私人侦探约兰·比约克达尔便是其中之一。

他俩把他们调查取证的过程拍成了纪录片《哈马舍尔德悬案》,并成为了圣丹尼斯电影节获奖纪录片。

约兰和麦斯来到了恩多拉,向当地的目击者询问。

据他们说,有第二架飞机朝着哈马舍尔德的专机飞去并射击,而且不止一人听到了“boom boom”的声音。

只是当时黑人的证词根本不被重视,也有些黑人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选择默不作声。

有了这一层证词,他们又找到了前美国国安局官员。

他向他们说,在事发当晚,美国情报员截取到了一段无线电录音,语音来自于代号为“独行侠”的比利时雇佣兵飞行员。

其中有三段极为清楚的说词,“我将开始攻击”、“打中了!它着火了!”、“它坠毁了。确认。”

然后,他们的工作人员根据美国情报局的工作流程,把录音整理好发送到了华盛顿。

案情逐渐明朗,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找到这名比利时飞行员。

约兰通过关系,了解到飞行员名叫杨·范·里塞格姆,二战期间隶属于英国皇家空军,由于喜欢夜间独自飞行执行任务被称作“独行侠”。

并且他的战友在采访时说,里塞格姆喝醉时向他们提过刺杀哈马舍尔德的事,这是雇佣兵圈子里都知道的秘密。

看样子悬案就要大白于天下,可事情哪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

里塞格姆早已去世,他的遗孀缄口不言,飞机遗骸的挖掘计划也被当局叫停。

那份无线电录音早被美国加密升级,其他人或国家根本没有查阅权限,属于国家机密。

所以单凭一面之词,并不能说明什么。

在一切都被迷雾笼罩或外力干预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南非在1998年公布的一份谋杀哈马舍尔德的手稿将名为南非海事研究所(简称SAIMR)的神秘机构引入了他们的视线。

这家机构是一个非法军事组织,组员大都是雇佣兵,英国军情六处和美国中央情报局都有份参与。

其首领是一个叫基斯·麦克威尔的白人。

麦克威尔是SAIMR的海军准将,为人极其聪明,个人的控制欲也很强,他的妻子形容他像个神经病。

他在南非的黑人区假扮医生,开了多家诊所,并以几乎免费的价格为黑人治疗,这在当时还是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来说,对所有黑人都是福音。

可他行医的手段却很低劣,不仅打错针还使用非常荒唐的手段治疗。

既然有人知道麦克威尔,只要找到他并证明SAIMR存在,便可以得知哈马舍尔德谋杀案背后的阴谋。

可麦克威尔已不知所踪,也许早就死亡。

与SAIMR相关的人,要么是虚构的名字,要么不在人世,要么都矢口否认,甚至告诉他们不要再调查,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调查又要再次搁浅,两人不甘心,拨通了SAIMR名单上其中一个电话,这次终于有了回应。

此人曾是SAIMR的雇佣兵,叫做亚历山大·琼斯。

他证实SAIMR是一家由外国政府提供经济和军事支持的组织,他们会参与国家政变、帮助反政府武装,散播艾滋病病毒。

至于麦克威尔的确是他们的领导,他信奉白人至上。

根据他的推论,使用艾滋病病毒传播计划,南非将在2000年消灭大多数有色人种,白人会成为主导。

所以他才会开诊所,才会打错针,这些都是有意为之,因为据他研究,以病毒来消灭黑人,这样的方法既快速隐蔽还不用使用任何武器。

关于哈马舍尔德飞机失事案,他也直言不讳。

实际上杀害哈马舍尔德有三套方案,一在飞机上装炸弹并引爆;二派战斗机击落飞机;三从地面击落飞机。

先以第一套方案为主,如果失败则启用第二套方案,以此类推,但三套方案都得同时准备。

那张尸体上的黑桃A是CIA惯用的手段,以确认事情已经完成或需要谋杀的人已死亡。

约兰和麦斯都大惊失色,以为他们历时六年的调查总算得以结束,但他们忽视了一点,那就是背后的力量一直在暗处涌动。

采访结束,琼斯搬离南非,于一秘密处定居,否则有可能遭到追杀,麦斯·布鲁格受到了人身威胁,不得不结束拍摄后返回丹麦。

联合国2015年决定重审此案,但最终结果还是与几十年前一样,无疾而终。

再加上约兰他们并没有实质性的证据,只是一些人的采访并不能指证某些国家就是幕后黑手。

最后,只剩约兰一人继续踏上寻证之旅。

麦斯说:

“哈马舍尔德之死只是一张门票,甚至凶手到底是谁我并没多大兴趣。

我感兴趣的是,通过这张门票,我会进入一个怎样疯狂的世界,以及所有人怎么看待这个疯狂的世界。”

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我们总以为对世界很了解,其实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少之又少的公开的秘密。

微信公众号,ID:idlemovie

微信搜索:闲人电影

微博搜索:@Idlemovie

 短评

记者和私家侦探调查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的离奇横死,结果发现了国际政坛的惊天大阴谋。黑即是白,白即是黑,某些国家奴役非洲的脚步从未停歇...北欧人民真是随时随地都不忘释放冷幽默啊!

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细思极恐,全是阴谋。好几次想到了马航MH370,和戴妃殒命的内幕。在ZZ面前,联合国秘书长也不过就是 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⑨菜 罢了。片子里的人,说的并不一定都是实话,但我相信ZZ暗杀这种事情是存在的。真实的世界就是如此黑暗。

11分钟前
  • Qoo Milky
  • 力荐

SIFF 2019, 钦佩导演的执着和勇气

12分钟前
  • Bruce.l
  • 力荐

CIA杀人还在现场留个黑桃a的中二做法我是不愿意相信的

13分钟前
  • Wuv-wuv
  • 推荐

#ffmuc#没想到导演本人就是记者,一想到独立调查又辛苦又毫无保证最后能发现什么,就想给导演六七年的辛苦以及最后的惊人调查结果鼓以掌声。今天的导演Q&A特别有趣了,观众问的问题很多也是我好奇的:你本人没有面临生命危险吗/这么大的项目你经济来源是啥/非洲上映吗观众有啥反应/你能说一下你的推测吗为什么单单他的尸体没被烧/后续的调查啥时候发(感觉就是对侦探本人进行悬疑案件的细节采访,有趣)看完纪录片的一个感想是:想想世界上被刻意掩盖的事实如此之多,而这部电影也只是挖到一点边角料,信息量就大到能让人思考好一阵子的。现实永远比虚构更震撼人心。

17分钟前
  • 王不识
  • 力荐

从一个疑案阴谋发展到另一个更大的阴谋,但感觉最后好像也没有非常实打实的证据,只能说帝国主义不搅和世界就浑身难受……

18分钟前
  • touya
  • 还行

比利时,英国,中情局,艾滋病,刚果,非洲,信息量太大。让我佩服的是,拍摄纪录片对真像的执着,我们至今对葛兰素史克有关中国的贿赂以及艾滋病究竟来自哪里都不清不楚。

22分钟前
  • 陶子冬
  • 力荐

查着查着把阴谋论坐实了真是绝了....

23分钟前
  • 解夏。
  • 力荐

联合国秘书长坠机事件,比利时殖民矿业雇佣兵团,英属南非秘密部队,冷战情报阴谋论,CIA黑桃悬赏令,非洲种族战争,艾滋病毒实验,女科学家神秘死亡/失踪,幕后黑手白衣半自传,纪录片叙事方法论……一块错误的铁板证据,开启了一场《白鲸》式没有尽头的真相狩猎,亦真亦假匪夷所思,浪漫;咱们来个独立纪录片导演把林彪坠机事件也给拍拍呗

26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拥有去年纪录片里最令人震惊的反转。喜剧片导演做了六年记者,调查被谋杀的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的悬案,结果查出各种案中案以及白人至上组织实施非洲种族灭绝的计划。虚实形式上的层层漂亮包装,把纪录片处理成伪纪录片式剧情片,但本质上又还是纪录片,意外地符合这个荒诞的走向。处于复古调性的冷幽默与惊悚感、不靠谱感混搭在一起的叙事质感,调合操作的难度也非常之高。酒店房间与打字员角色的搬演,进一步联动观众参与推理,一同走向惊天的阴谋论和当时的历史谜团。

30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借由表层的事件窥伺世界里未知的昏暗地带。而影片真正让人们感到恐惧的是,“哈马舍尔德悬案”其实也不过是这个世界的冰山一角。

33分钟前
  • Parallax...
  • 推荐

牛了!有些事理解不了是吧?马航370这个简单不?能理解吗?林彪呢?

34分钟前
  • 神哥
  • 力荐

哈马舍尔德之死只是一张门票,让导演进入一个他所感兴趣的疯狂世界,基本是调查学式的纪录片拍摄方式,有意思的是两位黑人秘书的在场性,为这个调查、纪录、文本分析提供了一种微妙的视角与态度。而纪录过程本身也成为了纪录片中嵌套文本的元结构,这其实也是历史狭缝里真相与谎言相互嵌套的反证。

37分钟前
  • 闵思嘉
  • 推荐

完美的电影,是纪录片的形式,但有很多主观客观引导性的拍摄,看作一部电影的话,非常完美。

39分钟前
  • octopus
  • 力荐

从某种意义上讲,雇用两位非洲籍秘书的做法确实拯救了这部触礁的电影,她们是实时的记录者,也是在场的倾听者,是这个“虚构”故事的第一批听众,她们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所发出的质疑和不解,往往也是银幕前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导演想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哈马舍尔德悬案以及其他令人脊背发凉的“真相”,实时记录下第一批听众的真实反应,同时解答她们所提出的问题,无疑是聪明且富有成效的一种方式。

43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齋talk都如此引人入勝,身爲記者的導演真是有番N度散手。原以爲是陰謀論,結果扯出了驚天大隂謀(巧合是,出鏡證言的關鍵人物叫Alexander Jones,不是Alex Jones)。其實電影有著某種不可知論:時間的推移、人的離世、物件的銷毀都把很多的記憶帶走。導演在可知領域已經挖到相當多的料,但是面對不可知,依然無能爲力。

46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精彩又高明,用一种奇妙的演绎记录了一段追寻的过程;表演的成分与真实的记录同样多,真实的记录中实际的资料与无法被证伪的资料又一样多,而这些资料导向了一个个耸人听闻的“真相”,而这“真相”的成色则交给观众自己去判断与辩驳。期待所有的悬案都能有一个结果,又希望人类世界的真相能够少一些腌臜龌龊,不过看起来大概是奢望了。

49分钟前
  • Senevo
  • 力荐

故事离奇,疑点也不少。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为散播AIDS这一项,即便技术上可行,也难以想象任何有理智的政府会赞助这样的秘密行动,而这一点在整个故事里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拍摄手法是另一个问题。抛开戏剧化的叙述方式不谈,部分镜头来源于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机位,摆拍和演绎是唯一的解释。用这样一种轻浮的方式来揭露如此毛骨悚然的一个阴谋,恕我万难苟同。

50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还行

3.5

51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的确,前秘书长哈马舍尔德(Hammarskjold)死因成疑现在依然是cold case,但电影令人震惊和印象深刻的是随调查挖掘的SAIMR的故事(South African Institute for Maritime Research),不能妄加判断当事人所说的一切观点是否真实还是某种反对殖民、发达国家的阴谋论,但所抛出的观点:哈马舍尔德死于谋杀、甚至艾滋病在非洲流行是对黑人的种族灭绝计划实在是太骇人听闻,如果是真这部电影所揭露的黑暗远超想象;

54分钟前
  • [Deleted]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