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译自《经济学人》讣告专栏,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原文附在译文后,翻译上请指正。
首段有一句with a defender on his shoulder,我看到网上流传的两个版本把这里翻译错了,有人译成“他把防守队员扛在肩上”,有人译成“他肩侧有一名后卫球员”。前者常识错误(肩上扛着人还能赢世界杯?);后者词义错误。其实on one’s shoulder = monitor someone closely,这句应该翻译成“瑞典后卫死死盯着他”。
讣告提到贝利的世界纪录是1363场比赛中进球1279次,纪录片里的数字是1367场比赛中进球1283次,不知道哪组数据更准确。
片子里有记者采访贝利,问他是不是世界上最厉害的足球运动员。
贝利说他从来不相信有“世界上最厉害的足球运动员”。在他看来,最厉害的运动员需要在每个位置上都成为最佳,而这很难做到。
记者问,是不是最好的球员也会偶尔紧张?
贝利回答,不是“偶尔”,是“一直”。
他四次参加世界杯,三胜一败,晚年提起这些经历还难免落泪。1970年是他的最后一次,那年贝利29岁,媒体说他巅峰已过,不在最佳状态。而巴西在前一届世界杯爆冷,小组赛即遭淘汰。
国家需要他赢,黑人群体也需要他赢。他压力山大,一度想逃离“贝利”这个身份,但还是坚持到底,展现了出色的竞技状态,最终巴西队夺冠。大概赛前压力越大,获胜后也就越难忘。多年后他回忆说,1970年世界杯是他人生中最好的时光。
1958年世界杯决赛时,贝利只有17岁,但他已经展现出职业生涯中标志性的沉着自信和高超技术。在巴西队2:1领先东道主瑞典队的情况下,贝利在禁区接到了队友的高传球。瑞典后卫死死盯着他,而他挺胸停球,迈开步伐将球高高挑起,随即跑去接球。球越过另一名瑞典后卫与他相会。他以一脚势不可挡的凌空抽射低射入网。
贝利说这个球进得漂亮,事实也的确如此。又进一球后,意识到巴西队即将赢得整场比赛,他在球场上激动得昏了过去。贝利感觉所有的目标都已实现,所有的梦想也已成真——他甚至和一个金发蓝眼的瑞典女孩发生了关系。贝利喜欢叫自己“小黑鬼”,他说女孩痴迷于自己这个“小黑鬼”。
贝利一共赢得三届世界杯,这一纪录至今无人打破。他原本可能四夺大力神杯,但在1966年,保加利亚和葡萄牙的后卫多次绊倒他、使他伤退,裁判也没有对他加以保护,而且他觉得巴西队原本也没准备好,所以他们小组赛即遭淘汰。
三位阿根廷球员——斯特法诺、马拉多纳和梅西——都曾声称自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足球运动员。不过贝利在1363场比赛中进球1279次,这个世界纪录不太可能被超越。1970年世界杯对阵英格兰时,就连他没有破门的一粒头球都出了名。因为包括他在内,大家都搞不清楚门将戈登·班克斯那场“世纪扑救”是怎么做到的。当时贝利非常自信,甩头攻门后大喊“球进了!”,然而这粒球被门将托出了横梁。
作为前锋,贝利不算高,不过他身强体壮,大腿和腰一样粗,跑动速度很快。他对比赛分析得很透彻,控球时仿佛磁石一样把球吸引过来。他能准确判断出队友何时何地需要他,也能判断出对手可能用什么方法来阻挡他。这些特质似乎自然而然使他成为队长,但他从未想过正式担任这个角色。他只是向队友展示自己的最佳动作,以身作则,并乐于为队友传送威胁球以帮助团队获胜。
贝利运球很厉害,他用假动作和急停急起来迷惑防守球员;两只脚都能大力射门。虽然长得不高(或者说身高存在不足),但他却能依靠弹跳能力以头球建功。1970年世界杯决赛中,他非常轻松地压过了盯梢的意大利球员塔尔奇西奥·布尔尼奇,以至于布尔尼奇怀疑他根本不是血肉之躯。之后他进了第一球。贝利知道自己是那届比赛的最佳球员。距离下一届世界杯还有四年之遥,他宣布不再参加。
他觉得自己是在最好的时候急流勇退,再踢下去,足球就不好玩了。17岁那年在世界杯进球时,他满心愉悦,不紧张也不必承担过重的责任。情况到了1969年已经完全不同。那年有个点球是他第1000个进球,马拉卡纳体育场内,全体观众大声呼喊,他双腿打颤。作为三届世界冠军和最有名的足球运动员,这个球他非进不可,他突然被这个念头击垮了。这样的压力前所未有。
他从未想过自己会面临这种压力。贝利出生在米纳斯吉拉斯州西南部的一个小镇上,生活贫困;他的曾祖父母是奴隶。父亲是他人生中第一个教练。父亲是职业足球运动员,在瓦斯科达伽马俱乐部的职业生涯因受伤而提前结束。母亲希望贝利找一份不易受伤的正经工作。因为家里买不起足球,贝利只能玩大致接近球状的杂物:塞了纸的袜子、芒果或者破布捆成的球。他对足球的爱那时就已植根于心,并且维持终身。“贝利”是同学给他取的绰号,一开始他很不喜欢(本名“埃德森”更正式,是从爱迪生的名字变过来的),后来知道“贝利”在希伯来语中表示“奇迹”后,他反而更喜欢人们叫他绰号。奇迹的确降临了。15岁那年他就被自己的第一个职业俱乐部——桑托斯俱乐部——选中。桑托斯队在20世纪60年代初成为世界上最厉害的球队,赢得两个洲际杯,当中贝利的功劳最大。
皇家马德里、AC米兰、拜仁慕尼黑等欧洲的大型俱乐部恳请贝利加入,但桑托斯俱乐部和巴西政府拒绝转让。而且贝利在桑托斯过得很好,没有转会之念。离开国际赛场很久之后,他还继续为桑托斯效力。贝利在足球成为环球商业之前就开始踢球了:他的职业生涯有一半由黑白电视传播。放在今天,他肯定是个亿万富翁。尽管如此,他对球场之外的金钱交易嗅觉敏锐。34岁那年,他在纽约宇宙俱乐部复出,帮助美国开展足球运动,他说自己是被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说动的。1977年贝利正式退役,国际足联授予他“O Rei”称号,这个词的意思是“国王”——纳尔逊·罗德里格斯在巴西是声名显赫的剧作家,多年前第一次看贝利为桑托斯队踢球时对他的称呼正是“国王”。
桑托斯俱乐部始终是他的心头肉;父亲供职的瓦斯科俱乐部也是如此,父亲曾带着蹒跚学步的小贝利去那里观看训练。1994年,贝利甚至接受了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民主政府中体育部长的工作。他试图推行法律清除巴西足坛的腐败,但被国会阻止了,一个强大的游说集团捍卫了腐败现状。那群骗子的所作所为以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景象常常使他落泪。
球场之外,贝利的生活颇为复杂:他有三段婚姻和至少七个孩子,很长时间里他都拒绝承认与清洁工出轨所生的女儿。撇开女人不谈的话,贝利的生活还算简单。他希望和普通人一样出入机场,卢拉总统给的红色外交护照他从没用过。他放松的方法是钓鱼或手抽陀螺,即抽动随身携带的木陀螺,让它在手掌上旋转得尽量久一点。贝利从不是个种族活动者;他只要做好自己就足以体现出黑人的尊严。足球这项美丽的运动令他陶醉,但他有一个遗憾,那就是从未在世界杯上用倒钩射门的方式进过球。
《球王贝利2021》
这是一部了不起的纪录片!
正如片中所展现的:什么商品都能被他沾上光,他的名字可以卖任何东西,从汽油到牙膏,因为他是球王贝利!的确,科学家、文学家拿个诺贝尔奖也不能称王,因为前有古人后有来者,而且江山代有人才出。但球王却很难被超越。
电影很好地告诉我们什么叫做“足球的国王”,因为至少是前无古人了。何况,因为贝利是个穷孩子出身,而且出生在默默无闻的巴西,是他让国家为世人所知,也是他给世界的穷孩子都立下了标杆。当然,谈到这两点,其实很多运动员,很多英雄都能做到。但贝利这个王,应该说不仅仅如此。因为他让自己国家找回信心,他让自己的国民扛过糟糕的岁月……正如片中所说“他能够代表一切,你所能想象的。”
为什么,很明显,不仅仅是他的天才,更在于他诞生的年月。
电影截取的是贝利的三次赛事。正所谓我们中国的俗话“胜败乃兵家常事”,像贝利这样一辈子参加多项赛事的球员,肯定有很多片段可以截取,但一方面世界杯和奥运会一样是真正的世界性赛事,另一方面这样截取恰好凸显了贝利对于巴西、对于足球、对于世界足球的贡献。
贝利年纪轻轻的,就连续为巴西拿下了两次世界杯冠军。而且第一次,他才17岁,在有些记者的眼里贝利“太小了,不适合参赛”。这么小的球员,不仅参加了比赛,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片中截取了几个重要片段,在对法国的半决赛中,贝利进了两个球,巴西队5:2赢了;决赛中,在瑞典领先1分的情况下,贝利率先板回1分,而且一人贡献了三个球(其中一个还是头球),巴西又赢了个5:2。而且贝利的出色表现,让在场的观众看到了一个天才的诞生!这场胜利对于贝利来说很重要,但我们忽略了它对巴西更重要。这场球赛之前,就是在巴西作为热门赢家的那一年——1950年,巴西作为东道国,主办世界杯。作为一个穷国,按照自己的承诺建造了一个能够容纳20万人的马拉卡纳球场(世界最大的球场,当然主要原因是那时候,巴西人民没有电视,要看球赛,必须去体育场)。巴西决心尽一切所能,通过足球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政府发言人也高声喊话:我的巴西同胞们,再过几分钟,你们就会成为世界冠军,我们信守承诺建造了这个体育场,现在尽你们的职责,为我们赢得世界杯。但结果却是巴西明明在先得1分的情况下,被乌拉圭扳平,而后再被超过。想想,就好比一个穷人打肿脸充胖子请客吃饭,结果来的客人把他的穷邻居当作出钱请客的东家,这挫败感该有多大!这样的结果,对于那些涌入球场的巴西国民,还有球场外更多的国民,对于整个巴西意味着什么?巴西剧作家尼尔森·罗德里格斯在输球后创造了一个词——“杂种情结”:“别人很好,我们毫无价值”,因为杂种是流浪狗。贝利的父亲之前也是个足球运动员,因为受伤而退役。看着自己的国家队被打败,父亲很伤心,贝利安慰他说:“嘿,别担心,别难过,我会为你赢得世界杯。”结果,贝利做到了,而且在比赛中,他居功至伟。回国后,他被国民当作“国家英雄”。正如片中所言,“他让巴西人再次爱自己,从象征意义上来说,这不是小事!”从那时候起 他的地位与日俱增,人们视他为王室成员,无论是黑人、白人还是混色人种,他成为巴西解放的象征。贫民窟里可怜的男孩们,他们在贝利身上看到自己,他们说:“我想像贝利一样!”他是我们有史以来最鼓舞人的黑人穷人形象。
何况,紧接着的1962年,他又带领巴西队赢得了世界杯的冠军,在这场比赛中,他虽然中途受伤退出比赛,但是鼓励队员赢得了最终的胜利,更绝对地向世界展现了巴西足球的强大实力。很明显,贝利的胜利刚好契合了巴西的崛起,如片中所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期,无疑是巴西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贝利出现在巴西变成现代国家的时刻。巴西不再是一个农业出口国,而是一个工业化 、高效和富有风俗文化的国家,一个相信自己会成功的国家。所以贝利自然就成为了巴西的象征。
当然,电影选的关键第二场比赛——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我们都知道,按照叙事逻辑,他得输。是的,他输了。本来,这是他第三次带领巴西队去夺取世界杯。他正想着再来一次冠军,然后就可以功成身退。没想到,因为他太厉害了;所以“对手建立了一个体系来盯防贝利”,甚至“让三名队员盯住他”,还一再地对他下狠手(刚上场,贝利就一再被绊倒。更糟糕的是在面对葡萄牙队的时候,在落后1分的情况下,贝利在对方球门附近被连续绊倒两次(倒了起来再绊倒,裁判也只判了一次犯规。联想《少林足球》里面的片段,才明白那原来不是笑话),结果当场就被抬离球场。而巴西也因此在当年的世界杯的小组赛中就被淘汰出局。对于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容易理解:只要是有输赢的比赛,尽管规则不变,博弈的策略和方式仍然会不断改变。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其实赛前,记者就问到贝利如何应对。贝利面对这样的新打法,也只能说:我们得习惯这样的打法。足球以前更经典,这给球迷看起来更赏心悦目,现在的球队更注重比赛结果,尽一切努力不让对方进球,足球变得难看了,球队比赛的时候动作也更大。这句话也让我联想到《围之棋》中谈到的“吴清源时代的围棋和现代围棋的追求不同”,明显就是一样的道理。不过,换个角度来讲,正因为贝利太厉害了,所以他改变了足球。对,能够对自己所处的领域造成改变,可见能量有多大!所以,虽然贝利没有如愿以偿,巴西也没有如愿以偿,但是却尚有底气。当然,正如叙事需要,这场比赛也就为第三场比赛做了个完美的铺垫。当然,贝利或者其追随者,还有一个更好的借口,因为当时的巴西沦为军政府的独裁统治。当然,正如影片毫不讳言的:“ 1964年,巴西不可能成为共产主义国家”,但这是军方使用的理由。这是美国的一个计划,刺激美洲独裁政权的产生,从而避免苏联共产主义的扩散。
电影还特意用第三场比赛出场作为片头,引入注目。也正如我们所能预测的——第三场——贝利赢了。当然要从贝利之后赢球的比赛中翻一场出来并不难,关键是要能够体现“王者风范”。所以,要看他赢在哪里?首先,这是他的第四场世界杯,就像奥运会一样,世界杯也是四年一届。所以,距离贝利第一次参加世界杯,已经过去了12年。对于一个运动员而言,这完全大不相同,体能衰退是很明显的,贝利自己也说“我已经过了巅峰,我的状态不好”。但是贝利克服了这个问题,毕竟他当时也就29岁,而且他最终照样用进球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其次,他所克服的困难,也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因为足球队的教练约昂·萨尔丹哈与他并不对劲,甚至准备以他视力的问题把他踢出球队,幸好后来政府觉得更需要贝利,所以找了贝利曾经的搭档马里奥·扎加洛执掌球队。另外,当时巴西的军政府迫切需要这场胜利来证明自己,所以贝利面对的压力更加地大。
一开始,贝利显得状态不佳,捷克斯洛伐克反而在小组赛中先进1球,但贝利最终摆脱了诅咒,而且还创造了一个远射。贝利是足球史上最不可思议的,远射的鼻祖,现在很多球员在中线附近射门得分,但他是第一个尝试的人,还是在世界杯上。而后,小组赛巴西 4-1 捷克斯洛伐克出线。接着的小组赛中,巴西居然遭遇了英格兰(上一届的冠军),贝利一个传球给队友创造了第一个进球。接着一切如所有人的预料,巴西一路过关斩将直到半决赛,更奇妙的,居然遇到了当初的老克星——乌拉圭。而且还给乌拉圭先进1球,不过后面巴西逆转形势,在队友进球扳平之后,贝利单刀直入,连连过人,进了2个球。在和意大利的决赛中,贝利一个头球领先1分。不过这个领先对于球迷和球队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战后每次世界杯决赛,先得分的那边都输了”,这种事虽然只是迷信,但因为偶然非常成功地挑战了概率。很快意大利就扳平。在贝利的助攻之下,巴西队友一再进球,最终巴西 4-1 意大利,赢得冠军。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这场赢球,能够带来多巨大多广阔的余波。正如片中所言,显然独裁者利用了那场胜利,但巴西人民从来没有把世界杯的胜利,归功于我们的刽子手独裁者——加拉斯塔祖·梅迪奇将军。所以,贝利真正地用三次世界杯功成身退。之后,他就踏踏实实地赚钱,去了美国,加入了纽约宇宙队。
虽然,贝利没有留在巴西,但是巴西人民永远都会把他当英雄。即便影片也毫不讳言,贝利明哲保身接受了军政府总统的封赏,与拳王阿里对抗美国政府拒绝参加越战不同。甚至贝利也并不讳言,自己出轨还有私生子。但这些都无法抹杀他天才的球技,以及他通过天才球技所创下的,难以逾越的记录,包括进球总数(贝利在1367场比赛中进了1283个球),这是他保持的记录。还有更多的为巴西的穷孩子,为巴西的人民,为巴西这个国家所做的,为足球所做的。
正如我们对一个人的极致肯定:他改变了世界。22.11.7
没想到对喜好足球的独裁者这一背景会交代这么多,但是!“足球滚起来之后,你就会忘掉你的原则”
作为人物纪录片,拍的真还不错
从天才到传奇,获得三届世界杯冠军生涯1283个进球都让后来者难以企及,他改变了足球(比如因为1966年世界杯上的贝利,才会有1970年世界杯引入的红黄牌和换人制度),他也改变了巴西,在六十年代的背景板下异彩纷呈众说纷纭。
对于GOAT级别的传奇,得像《最后之舞》那样拍6集才够。
一个花了12年才真正参悟出精神与荣誉之真谛的足球天才。6
1958年世界杯夺冠,1962年世界杯夺冠,1966年世界杯小组未出现,1970年世界杯夺冠,经创造了体育运动史上的奇迹,巴西成为名副其实的足球王国;同时穿插的贝利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整个国家的变化也十分有意思,1956年之前的贝利出身贫苦家庭曾在街上为人刷鞋,一辈子效力于桑托斯队,生涯末期把足球带到美国,保持了十几年的高水平竞技状态;与此同时,巴西1960年之后蒸蒸日上,到1964年经历军事政变,再到1968年的全面混乱,夹杂在三次世界杯夺冠之间的巴西历史也让人唏嘘,足球本来与政治无关,但是政客们从来不这么认为,凡是可以加强他们权力的,他们都要去利用的。
展示很多珍贵影像,历史背景的叙述为片子增色不少——还原了贝利常人的一面。
他是国家的旗帜,他是黄色曼巴的三颗星,他是1000球记录的保持者,他是足球史上的GOAT但是阿里可以为了反战,坦然入狱,因为他不用担心受到迫害;贝利不可以人民发声,反抗军政府,因为他得担心他的生命他只是他,包装下的世界第一,所有的记录都只是展现了他想告诉我们的,就算那点劣迹也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所以这也是我们才会那么热爱老马的原因啊!!!
片名叫《球王贝利的世界杯之旅》更贴切。拍的还是流于表面,没有深度。珍贵的反倒是那些修复过的(修复效果真的好)经典比赛画面和历史镜头。基本上只讲了四场世界杯,其他经历包括家庭、俱乐部生涯都一带而过。个人生活、心理、甚至足球纪录片该有的技战术也没提,只能看到"赢了""输了",却看不到"为什么"。(感觉拍非体系球员纪录片的好处就是不用拍队友😂) 政治加了很多戏,但这种美帝纪录片思维对于不关心zz的贝利来说强行讲再多也没有用,就像如果拍梅西纪录片非要强行加戏拉美zf从右转左再转右和加泰罗尼亚独立,很不舒服。我们只想享受纯粹的足球
58到70 “这是超人的回归”
三夺世界杯冠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球王天堂安息。
“胜利之后的不是快乐,而是解脱”
足球与政治
球王踢球的片段很珍贵,而且还是最新修复过的,所以足球迷这部一定不要错过,很难看到这么多贝利踢球的片段。但同时素材的缺少,导致纪录片只剩贝利的世界杯之旅,其余生涯的片段几乎缺失,反而靠着场外的政治事件来补,导致整部影片的观感就很一般,只为珍贵的素材而看
无关政治
我们只谈足球,不谈政治
若能到場看一場貝利踢球,人生太圓滿了。足球運動的水準基本上代表了一個社會文明、經濟文明、體育文明、政治文明的全方位文明水準。1964年巴西極權軍政府出現,一切就廢了。
介绍了一些1970年世界杯的内幕
感受到了足球那令人如痴如醉的魅力,到了1970年的世界杯,就像置身于欢呼的球迷之中,跟着他们一起紧张抑或激动。巴西那么充满激情的国家,难怪会成为足球王国。而像贝利这样的天才,他的精神力量无以伦比,他是为一个国家打赢战争的英雄。这样的荣耀,哪怕是到了垂暮也可以犹在眼前。
第一次58年,第二次70年。时间拉的足够长,我就能看到更多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