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综艺大陆0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黄河 剧照 NO.1黄河 剧照 NO.2黄河 剧照 NO.3黄河 剧照 NO.4黄河 剧照 NO.5黄河 剧照 NO.6黄河 剧照 NO.13黄河 剧照 NO.14黄河 剧照 NO.15黄河 剧照 NO.16黄河 剧照 NO.17黄河 剧照 NO.18黄河 剧照 NO.19黄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0:26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向美利坚献婚

《黄河绝恋》讲了一个和战争有关的爱情故事:二战后期,美军飞行员欧文(Paul Kersey 饰)因飞机被日舰击中而迫降在长城脚下。危难之际,他被八路军和村民救下。不久,战士黑子(王新军 饰)和懂英文的女军医安洁(宁静 饰)奉命护送他前往根据地,途中历尽艰辛,安洁和欧文相爱了,但在最后渡过黄河前往延安的过程中,黑子和安洁为掩护欧文而牺牲。

要理解这部电影,必须了解拍摄时的时代背景。1999年,正是中国加入WTO前夜,在精英们的宣传和诱导下,举国上下弥漫着一种希望被西方/美国承认与接纳的渴望。《黄河绝恋》这部意在与美军重叙旧情的影片未映先热,并在公映后立即获得了华表奖和金鸡奖。

这其中华表奖分量最重,因为它是中国政府奖,也是中国电影最高荣誉奖,由于其评奖标准最重“思想性”,所以授予华表奖,意味着官方对影片主题无保留的认同。
不过,令人尴尬的是,虽然《黄河绝恋》把美军飞行员表现得英俊潇洒、厚重多情、充满国际主义精神,并把当时中国最美丽的女明星宁静送进他的怀抱,但就在影片上映的1999年的5月8日,美国空军用三枚精确制导炸弹摧毁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三名中国记者殉难,其中两名是女性(此时,当朝相国意在取悦美国的“消气之旅”也刚刚结束不到一个月)。这似乎证明,当年中国文化、政治精英对美国的投怀送抱多少有点一厢情愿,或者干脆就是一种单相思。而美国则不希望中国对中美关系有任何误解:上床可以,结婚则绝对不行。中国如果想追求美国,必须付出更多。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精英阶层在美国主导的“国际社会”面前,最为自惭形秽的是发现自己属于非“普世价值”的异类,如何能够把自己包装成“普世阵营”中的一员,并被美国认可,则是他们的最大焦虑。《黄河绝恋》这样电影,真正的效用是化解这种焦虑。影片中的男主角欧文,虽然公开身份是被八路军拯救的落难飞行员,但真实的身份却是代表美国的“普世价值评估师”,可谓一言九鼎。

为了顺利通过评估,导演冯小宁称得上煞费苦心。虽然安洁、欧文一行活动在“晋察冀边区”这一著名解放区,但举凡从“普世价值”的角度看起来有点违和的东西都没有出现,比如党、民兵、武工队、堡垒户、老支书、妇救会……等等这些支持根据地存在的力量,全都恰到好处地随着“日军扫荡”消失的无影无踪。安洁、欧文、黑子要么活动在“无人区”,要么就穿越般地撞见一个水浒式的山寨——安家寨。

安寨主和黑子的世仇是影片的另一个“梗”,最后由黑子夜闯安家寨,对安寨主晓以民族大义而得以化解。耐人寻味的是,安寨主与黑子的对立与黄世仁和杨白劳、南霸天与吴琼花之间的对立完全不同,简言之就是不具有任何阶级斗争的性质,仅仅是不同家族之间的恩怨而已,这不仅是“普世价值”可以理解的,也是其可以驾驭与调和的,因此从“普世价值”的角度来看也是无害的。

黑子的父亲最后也为了帮助他们渡河而牺牲,在他身上,传统农民的木讷、淳朴都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我们熟悉的“解放区人民”的气质则连影子也看不见,他和鲁迅笔下的晚年闰土及华老栓毫无二致。

黑子做为八路军战士,有别于任何一支其他军队的“人民军队”军人的特质,在影片中被淡化到了最低限度,支撑他出生入死的动机不是“阶级仇、民族恨“,不是“官兵一致、军民一致”所带来的高度政治认同,而是更为普世和抽象的“军人的尊严”,这就使他和欧文有了相互可以听得懂的共同语言。

《黄河绝恋》中最大的、也是被许多影评人所津津乐道的冲突是黑子和安洁所秉承的“宁死不降”价值观和欧文秉承的“为了生存可以投降”价值观之间的矛盾,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黑子和安洁最终折服了欧文,但深入分析之后就会发现,

这个冲突其实是一种伪冲突。因为在影片设置的语境里,欧文代表的西方价值观和黑子、安洁代表的“中国价值观”层级是不同的,前者是一般的、普世的价值观,后者不过是特殊的、“特色”的价值观,黑子和安洁不是要证伪欧文,而是要被欧文理解。

经过一番曲折与争论,欧文终于明白了:如果说对一个美国军人而言,在失去抵抗能力之后“光荣投降”,不仅不损害尊严,而且可以活命的话,那么对中国军人来说,投降只不过意味着从“有尊严的死”变成“屈辱的死”,所以投降绝不可行。

欧文终于理解了黑子和安洁,这种理解是居高临下的、是一般对特殊的理解、是“文明”对“野蛮”的理解。我们在西方电影人拍摄的西方冒险家和殖民者到南美丛林、非洲大草原、中东和印度探险的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冲突与桥段。只不过他们是带着一种文明优越感来表现的,而冯小宁和中国文化精英则是带着一种强烈的自卑心理来拍摄的。

在冷战失败的阴影下,中国自己的价值观不仅不能自我证明,而且不能自我表述,只能通过西方的价值系统才能得到证明与表述。
在这个最主要的“冲突”解决之后,接下来的情节则折射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政治和文化精英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渴望:嫁给美国。

冯小宁用浓墨重彩的方式,在黄河的见证下和激昂深情的音乐伴奏下,推出了一场献婚仪式——欧文拥吻了安洁,黑子含笑移开了自己的目光(他没有表现出嫉妒,这倒是不太符合“普世价值”中的“人性”,也许冯小宁是想表明:中国女性投入白人男性的怀抱是得到中国男性鼓励的)。


老实说,冯小宁没有在黄河边为安洁和欧文安排一幕《红高粱》式的场景,还是给中国人留了面子。



在一定意义上说,安洁代表了中国文化精英为中国构建的自我想象:近代以来受到西方文明的启蒙(安洁在北平一所具有教会背景的医科大学学习,并在那里学会了英语),后来惨遭日本的强奸与蹂躏,因此不得不走上革命道路,但仍然没有安全感,她身上一刻不离的背着一枚随时准备用来自杀的手榴弹就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她渴望得到西方的抚慰和关照。

而欧文则代表了中国精英心中理想的西方/美国形象,他阳光快乐,正直有力,他给了安洁以她极度渴望的保护与安全感,亲手解下了挂在她身上的手榴弹,并承诺要把她带到美国继续完成她的医科学业(帮助中国实现西方化与现代化),这个承诺让安洁如此感动,以至于她甘愿为了欧文自沉黄河。

安全感不能自我赋予,而只能通过西方提供保护来赋予,这是中国精英的另一个心理症候。这个症候从晚清一直延续到民国,仅仅是在新中国的前三十年消失过。

欧文对安洁的不能释怀、一直持续到晚年的爱情,让中国精英自惭形秽于不被“普世阵营”所接纳的焦虑得到了缓解——这也的确是《黄河绝恋》这部电影的价值所在,因为它真实记载了一个时代精神状态——但说到底,这不过是中国精英对美国的意淫而已。“五八炸馆”表明美国绝不会给中国以平等的“夫妻”地位,美国留给中国的充其量是一种没有平等权利的“通房丫鬟”地位,而此后爆发的全国性抗议浪潮,以及2008年爆发的海内外华人共同保卫奥运火炬运动,又表明绝大多数中国人绝不接受这种地位。

精英的意淫,不过是一种意淫罢了,但他们隐秘的、宁可倒贴也要嫁给美国(当通房丫鬟也在所不惜)的执念,才是我们必须要警惕的,因为这牵涉到中国的尊严,也牵涉到我们每个人的利益。

 2 ) 《黄河绝恋》主动的“他者”

“‘黄脸的看客’被感动了,他们可能会在某一时刻效仿‘黑色的忠仆’——这正是以“白色英雄”为主角的电影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01

  对《黄河绝恋》,我已经写过一篇影评了,之所以再写,自然是因为“傲娇六公主”前几天突然更改了节目单,重又推出了这部影片。

  不过,“六公主”虽然“傲娇”,但和上次推出《上甘岭》不同,这次可谓“谄美心切”,所以引致物议汹汹。

  这点小心思,大家都看出来了。

  一部电影,可以被拿来“谄”,足见这部电影本身也是有点儿“谄”的。

  当然,我这里无疑苛责冯小宁导演,因为这更多的是一种“时代的印记”——在八十年代以来形成的失败主义氛围中,“谄美”、“谄西方”,在文化精英的圈子里庶几可以算是一种先进文化了。《黄河绝恋》公映后迭获大奖,好评如潮,也证明了这一点。

  02

  这段时间,有许多网友告诉我,这部电影看了以后感觉不舒服、很别扭,但说不出为什么。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尽管这是一部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电影,但中国人自己在影片中却成了没有主体性的“他者”,是被观看、被评述、被阐释的对象。

  因此,任何一个有着最起码自我意识的中国人,看了都会觉得不舒服,但如果你是一个美国人,你就会觉得很舒服了。

  无疑,也会有一些人,觉得能够被美国人凝视是一种荣耀,他们就不会觉得不舒服,反而会感到窃喜。

  类似这样视角的电影还有很多。

  比如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也是美国人在看;陆川的《南京!南京》,则是日本人在看。中国人在这些电影中都是“他者”,中国则是一种“异域的奇观”!

  03

  《黄河绝恋》一开始,就是年逾古稀的前美军飞行员欧文,在万米高空的客机上凝视和沉思,无疑他是故事的讲述者,是具有“自我”和主体性的人。

  故事正是沿着欧文的回忆展开的。接下来的镜头就是年轻的欧文驾驶战斗机飞越中国万里长城,欧文在空中俯瞰中国大地。

而观众第一次看到宁静饰演的安洁,正是通过欧文的眼睛。

昏迷中的欧文缓缓睁开了双眼,由朦胧而清晰地逐渐看到了一位八路军女战士的倩影,她就是安洁。

  显然,冯小宁不想让观众有任何误解——是的,是美国人在看,中国人在这部电影中是被观看的对象。

  有无知者为冯小宁在九十年代就愿意在电影中表现“八路”而感激涕零,但他不明白,此时“八路”已经失去了自我表达的权利,只有美国人的阐释与表达才是有效的,也正因为如此,影片中的“八路”是按照美国价值观和口味被仔细阉割、腌制过的,与真实的八路军已相去甚远。

  04

  也许有人会问:看与被看,“自我”和“他者”,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很重要!

从文化和心理的角度来说,看与被看的关系,很容易转化成精神上的统治和被统治关系。

  正如在今日世界,游客总是从发达地区流向不发达地区一样,主体地位、观看的权利、阐释的权利,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偏好影响“他者”的权利,往往是专属于强者的。

  贫困地区的人民,没有能力出国旅游,所以他们只能“被看”,被描述,只能做“他者”而不能做“自我”。

  05

  从15世纪后期开始,西方挟坚船利炮在亚非拉的广大地区展开了历时近500年的殖民扩张运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制造了进步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二元对立的殖民主义话语。

  这套话语曾经被当作现代性的真理推广到全世界,八十年代之后,又被中国知识精英全盘接受,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保持了警惕。

  在这套话语中,美洲和非洲的原住民,即印第安人和黑人,被贬为“野蛮人”,与欧洲的“文明人”形成对照;中国,印度等东方文明古国,也被描述成“落后“的代表。

  “西方”和“东方”以对照的形式存在,西方把自己定义为“进步“的一方,是他们创造了历史,改变了世界,而把东方看作是“落后”、停滞的一方。

  在这套话语中,西方把自己放置在现代化的制高点上,俯瞰处于前现代社会的东方各国光怪陆离的文化风俗。

西方文明把自己看作人类现代文明的主体(观看者),把东方文明客体化、对象化(被看者),西方就在这种居高临下的俯瞰中,收获自己的文明“优胜”所带来的欣快感。

好莱坞有许多电影都是这套话语的形象阐释。好莱坞的西部片,反映到非洲、到中东、到美洲、甚至到外星探险的电影,都是这套路子。

  诸如《夺宝奇兵》、《与狼共舞》、《人猿泰山》乃至《金刚》、《阿凡达》等等,大家略加联想,就不难发现这些故事的共同之处。

《黄河绝恋》的问题,就在于主动地去迎合西方的这套话语。

  作为中国的著名导演,冯小宁没有去争夺观看的权利、阐释的权利,而是把这些权利洗得干干净净放在盘子里,以单膝下跪的方式双手奉送到美国飞行员欧文面前。

  为了防止出现破绽,安洁、黑子、三炮、安寨主、黑子的父亲等等都恰到好处死到了黄河里或黄河岸边,这确保了回忆和阐释的权利专属于欧文。

  06

  欧文果然看到了他想看的东西——

  黑子,八路军的一位班长。勇敢、深沉、英俊,具备一个中国军人所可能具备的全部优秀品格。但影片赋予他的最大“优点”则是,看到美丽的中国女性投入白人的怀抱,却毫不嫉妒,反而顾而乐之,与有荣焉。

  并且,在欧文和安洁深吻的时候,黑子还通情达理地把目光转向别处。

  三炮,这位安寨主的管家,果然和第五代电影中经常出现的中国男性一样,是性无能的。

三炮对女性有强烈的欲望,甚至隔着一道山梁,都能嗅到她们身上的“骚味”,但他的身体完全不支持他的欲望,所以他就彻底变态了,靠把自己打扮得花花绿绿来获得一种无法满足的满足,甚至在被日军活埋的时候,他还哼着淫荡的小曲。

  安寨主和黑子的父亲都太老了。

  结果,在这些人中,只有美军飞行员欧文是唯一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完整的古希腊意义上的男性,所以只有他才有资格把最美丽的中国姑娘拥入怀中。

  举凡欧文不想看,或无法理解,或可能会觉得不舒服的事物,如党、民兵、武工队、妇救会、老支书、儿童团,等等,都没有出现。

  冯小宁导演,真是相当贴心。

  07

  当然,西方是不会浪费被他们垄断的观看权、阐释权的,正如我前面说过的那样,他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权力,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偏好影响“他者”,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塑造“他者”的价值观。

  什么价值观呢?

  这种价值观就是:凡是对白人忠诚、依恋,愿意为保护白人去死的人,都是崇高、伟大的,反之则是卑劣、渺小的。

  在电影《金刚》中,就连大猩猩金刚也陷入了对白人女性的迷恋而不能自拔,它爱的是如此深沉和义无反顾,以至于为了她愿意和整个美国空军作战。

  1933年,鲁迅先生发表了杂文《电影的教训》,其中有这样一段——

“银幕上现出白色兵们打仗,白色老爷发财,白色小姐结婚,白色英雄探险,令看客佩服,羡慕,恐怖,自己觉得做不到。但当白色英雄探险非洲时,却常有黑色的忠仆来给他开路,服役,拚命,替死,使主子安然的回家;待到他豫备第二次探险时,忠仆不可再得,便又记起了死者,脸色一沉,银幕上就现出一个他记忆上的黑色的面貌。黄脸的看客也大抵在微光中把脸色一沉:他们被感动了。”

“黄脸的看客”被感动了,他们可能会在某一时刻效仿“黑色的忠仆”——这正是以“白色英雄”为主角的电影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如果我们把这段文字中的“白色英雄”换成“欧文”,把“黑色的忠仆”换成“黑子和安洁”,不也是毫无违和感吗?

  安洁为了救欧文而自沉黄河,又感动了多少人?又有多少女大学生从此把嫁给一个白人视为一种崇高?

只是鲁迅先生看到的,还可以说是白人的话语霸权甚至意淫,但我们所看到的,却是一种主动的投怀送抱,乃至倒贴了。

  08

  西方发明了这套话语,自封进步与文明,把非西方标定为落后与野蛮,目的是为了论证自己统治世界的正当性。

中国文化精英,主动迎合这套话语,为的又是什么呢?

  我深信,总有一天,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这一时期的电影,提起来就会令我们羞愧满面,它标示了一个民族在某一特定时期精神世界瓦解之后所形成的废墟的深度和广度。

  09

  这些年来,我批评了不少电影。

  今天早晨,一位老朋友,著名编剧汪海林提醒我:“郭老师,影片怎么分析都可以,有些是当时的电影观念的问题,但,冯小宁导演是个非常爱国,非常有正义感的导演 ,希望您了解。”

非常感谢汪海林老师的提醒!

  我也愿意借这个机会澄清一个本来应该是不言而喻的立场——

  我对所有的中国电影导演,都心存敬意,我深知拍一部电影很不容易。我的评论,只针对作品,尤其是大家习焉不察的部分,希望能够推动中国电影进步,即便涉及到导演,也是将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加以讨论的,至于作为具体个人的导演、编剧或其他电影人,我无意对他们做出任何评论。

 3 ) 宁静的前世今生

我在中学时代印象最深的电影。时隔五年又看,还是被惹哭了,眼泪流进脖子里去了。我觉得《黄河绝恋》的音乐完全能称得上是中国内地电影音乐最美的收获,而宁静也贡献出了她从影以来最美的表演,还有那个汉奸走狗兼信天游歌手三炮,也是国内电影尤其主旋律电影里罕见的精彩人物,风采完全盖过了长得像孙悟空的飞行员男主角。至于其它,乏善可陈,所有的日本鬼子都像是纸扎的。
看电影的时候我还忍不住怀疑,难道这个宁静真的和《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游泳池边的那个大屁股是一个人?甚至和后来娱乐圈里的那个大秃头也是一个人?

 4 ) 黄河绝恋

电影开头是一段老年欧文的独白,几张黑白照片在手中出现:“每个人一生都有最难忘的时候,我最难忘的是五十多年前,在中国的一些日子,那片饱受战火的土地,那些最无畏的战士,那些窑洞和黄土地,那些东方的古庙,还有那条世界著名的黄水河。”为什么要以欧文的口吻来回忆这个故事呢?我想是因为他们的不同,欧文不懂中国人为什么要以生命去换尊严,欧文不了解中国那片黄土地上的文化和信仰,欧文不明白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百姓在日本人面前是什么模样,欧文所信奉的日内瓦公约,那些规则条例在当时的战争里就是一张废纸,是因为不同才印象深刻吧,才明白那些反差,那些暴行,那些中国人,那些信仰。

《黄河绝恋》不见得讲了多么令人动容的爱情,我所记得的是看电影时交织的捧腹大笑和沉默低咒,好像是还没笑完,下一幕就把血淋淋的暴行摆在你面前;还没把绝望看到底,下一幕又让你看到战争下人们的乐观与希望。

电影中小男孩救欧文的那一幕很具有喜剧性,“上帝!”——小男孩出现了,再一声“上帝!”——小男孩来救他了。小男孩和欧文相视大笑,是无知与劫后余生的相逢。下一幕是小男孩和黄牛以及意料之外的飞机的合照,是戏剧性的反转,炮弹炸响了这片土地,战争过后只剩他的腼腆微笑,战争的残酷是让你知道此刻在你面前笑的人下一秒就会死去。

欧文被黑子和他的“天使”救了,此后便是一段遇见与失去的旅程。红肚兜问题之后,黑子吹响了那段悲壮哀伤的曲调,是怀念逝去的爱人吧。五十年后,欧文站在黄河边,又吹起了那段曲调,是怀念逝去的爱着的人吧——小男孩,安洁,黑子,爷爷,三炮,寨主还有不知在何处的花花——那些无畏的战士。

之后到达军分区的路程,在现在看来似乎都覆着暖色调,因为之后的血淋淋实在是触目惊心。遍地流淌的血液,被刺刀刺死的老人,被活活烧成黑炭的妇女,被磨子碾成肉碎的婴儿,成片成堆毫无反击之力的被机枪扫射而死的老百姓,历者红了眼流了泪,那无以复加的悲伤,隔着屏幕也流淌入观者的眼里,甚至于写这些文字时都有心痛的感觉。为什么要谈中国人的勇敢,尊严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因着这份苦痛太大太重,即使反复咀嚼也难以消退滋味,所以当时境况下的每一滴坚持,每一份抗击都显得太难能可贵。

欧文的“不明白”到“明白”也带领着观众从“不明白”走向“明白”。为什么安洁总将手榴弹捆在身上?在那个时代,一个女人的尊严和贞洁可以被日本鬼子随意践踏,此时生命不会是最被看重的东西,那种绝望可以让安洁把死亡当作最后的希望。欧文抱着痛哭的安洁时说:“你必须好好活下去,任何时候都不要失去勇气,我们都会走过这个困难的时代,将来你还有孩子,像你一样美。”我想那时欧文已懂得了抗日战争的意义,永远不止是规定时间的“服役期”而已,黑子和安洁等人,远不只是作为一个“军人”存在,而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存在,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了民族的希望为了子孙后代而存在。

安洁在汹涌黄河边张开手臂闭上眼微笑的场景,十分美,十分浪漫,像是一幕长长的怀想,淌着希望。我想起在鬼子屠村的后一幕,转向老年欧文的时代,他重新来到那个村庄,小孩子欢笑着跑过车旁,大声叫着“爷爷好,阿姨好”,是希望和光明的气息。如欧文所说,我们都会走过这个困难的时代,而如今我们走过了。我愿意将《黄河绝恋》这部影片看作是一个回忆历史,传递希望的故事,过去已然是痛苦绝望的,然而身处其中的人民却未失去希望,依然饱怀着勇气、乐观和希望。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痛苦,每个人也都会有或大或小的绝望,只是相信那些困难终会过去,在汹涌的黄河之下变成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而未来的大门敞开。

 5 ) 23年前的公知电影,讲述抗日战争的作品,却全程都在跪舔美国人

公知,想必近些年对于这个词汇的变化,可谓是相当的大了,如今的公知可谓是人人唾弃,但你们知道吗?除了我们看到的那些公知人物外,其实,还有很多的公知甚至衍生到了我们的文化和艺术领域,就比如我们今天要聊的这部电影,可以说,他算得上是公知电影里面的代表了,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黄河绝恋》。

首先,我们看一下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表面看还是算得上挺不错的,达到了7.6的高分,给4星评价的观众多达48.6%,好于59%的战争片和好于57%的剧情片,别看这个评价看起来不错啊,但这部电影所表现的内容却让不少的观众都觉得十分的疑惑,甚至可以说,总感觉哪里都没问题,却哪里都有问题。

简单讲述一下剧情啊!就是在二战的后期,一名美军的飞行员驾驶战斗机和日军发生了激战,然后,这架战斗机不幸被击落,飞行员幸运逃生了,后来,几名八路军战士奉命护送这名飞行员前往我们八路军的根据地,其中,一名懂英语的女军医还和这名飞行员上演了一段中美抗日的爱情。

电影的结局也有点悲剧色彩,在黄河边上,这支护送小队遭到了日军的埋伏,双方爆发了激烈的枪战,守候在另一渡口的班长父亲也被日军杀害。欧文从日军手中救下班长的小女儿,在护送欧文突围和渡黄河过程中班长和安洁先后牺牲,美国飞行员终于渡过了黄河。然后就完事了,但看完之后,现在的观众可能就觉得哪哪都觉得不对劲。

相信有这种感觉的观众一定不在话下,而原因也很简单,这样一部描述抗日战争的电影,明面上的主角是我们胡静饰演的安洁,可实际上的主角却是那个美国佬,电影里面的所有人都在为那个美国佬服务和牺牲,全程电影展现了一种美国人就是高人一等的生物,而我们中国人就得低人一等的感觉。

而且这种感觉充斥着全片,说白点,这部电影放在现在来看,之所以会让人觉得不太对劲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电影从始至终把我们中国人放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上,反而把美国人放在了一个高高在上的地位上,说白点,电影里面展现的中国人跟早年大英帝国在印度时的样子差不多,就是个仆人,下人的那种感觉。

这就是典型的外国人都是高级文明,中国人就低人一等,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在这个年代看起来,更像是一部公知电影的原因,恰恰是因为这个原因吧,使得很多人都觉得不对劲,当然,看电影其实也是要从历史的角度来出发,放在1999年,也就是23年前,这部电影的口碑可能会很好。

因为当时的中国还很弱小,说白点,就是人穷志短,可近些年不一样了,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向上发展,我们兜里也越来越有钱的情况下,我们再看这部电影时就会觉得这部电影是烂片,这也是很能理解的事情,现在的中国不仅综合国力强劲,军事实力也是非常强大的时候,谁还会把美国人再当回事呢!

当然,这部电影真正的问题,我觉得还是忽略了共产主义的号召力,毫不夸张地说,当年的共产主义号召力有多强,你稍微查点资料就知道了,很多美国人来到中国之后,看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面貌之后,果断选择就选择了加入我们的队伍,因为那会的战士们普遍都是有理想有意志的,很多国粉口中的国军,真实的情况,恐怕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

 6 ) 我与电影的一场初恋

第一次看《黄河绝恋》是在高二的一个周六的晚上。那天,隔壁文科班不知从哪儿弄了台影碟机,也不知从哪儿搞来的《红河谷》和《黄河绝恋》的碟片。路过隔壁班的时候,看见一些人围着一台电视在看碟,于是凑了过去。于是就像一见钟情的恋人,恋上了《黄河绝恋》。

后来,我们那儿的县城影院终于拿到了《黄河绝恋》的拷贝。那是一个周日的下午(高中时代只有周日半天的休息时间),也是这部影片要下片的最后一天,怀着无比兴奋的憧憬的崇敬的心情,去到影院再一次看了《黄河绝恋》。后来,在大学的时候,好不容易找到这个碟子,又看了两遍。后来,流行网络下载了,可是偌大的网络里,怎么也找不到这部片子的下载。还是在08年的11月左右,终于在电驴上发现了该片的DVD版本下载。于是下载了,刻成了碟片。

如诗而优美的画面,非常动听的音乐,朴实的风景与人物,强烈的家国情仇,还有美丽的爱情。当两个家族之间的矛盾在抗日的时代背景下展开,当一个美国空军士兵遇到中国的一个美丽而又坚强的女性,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冯小宁用精巧的电影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段黄河上的恢宏历史,一个忧伤而美丽的爱情。

那些画面,那些红色的枫叶,那雄伟的长城,那滚滚的黄河之水,还有那苍茫的黄土地,极具视觉冲击力,一直储存在我的脑海里;那些音乐,特别是《夕阳山顶》的那一段,美丽动听,柔弱中充满了力量,让人百听不厌;那些人物,安洁,美国士兵,花花,黑子,黑子的父亲,安洁的父亲,以及那一个寨主的手下,个个人物都是那么地生动,令人不得不感动。喜欢宁静,喜欢她忧伤下的笑容,喜欢花花,喜欢她无邪的纯真的笑脸,喜欢那个美国兵,因为他的眼中有爱有正义,喜欢黑子他们,因为他们都是条汉子!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很多,但是像我一样恋上这部电影的人,不知道有几个?这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如果不是高二的那个周六的晚上,偶遇那一次放映,我会爱上她吗?或许会,或许就不会。

感谢冯小宁导演,感谢这些演员,感谢这个剧组,因为你们,因为《黄河绝恋》,成就了我与电影的一场初恋。

~~~~~~~~~~~~~~~~~~~~~~~~~~~~~~~~~~~假装华丽的分割线~~~~~~~~~~~~~~~~~~~~~~~~~~~~~

本文最初发表于2009-1-15QQ空间

 7 ) 唱歌的宁静真美

看了多遍电影,不想去评价电影的好坏,感动到我,我觉得就是好电影,可能我不太会去思考电影本身是不是能够给人更多思考,我比较喜欢去欣赏电影的画面和传达出来的情感,有没有这样一个能够打动我的点。这部电影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宁静含泪歌唱的镜头了,静姐真的好美,眼睛太传情,瞬间把我带入到电影情境中,每每看到这里,都会这样感慨一下,还有她笑起来的时候,那种纯洁和美好,也特别能打动我,好演员就是这样吧!

静姐现在越来越随性了,有时候还挺怀念电影中的她,不过现实也很可爱!

 8 ) 感人至深

还是初中里看的,因为它,喜爱上了宁静,这个美丽女子。
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但仍然是我看过的最棒的战争爱情片。

 短评

6/10。导演的空间调度非常失败,尤其是高潮没有强调黄河的汹涌、欧文一伙与河岸的距离,快靠岸的情况下安洁的牺牲显得毫无价值,此外迫降的飞机能摧毁岗楼却被悬崖边一截枯木拦住、黑子壮烈地拉响手榴弹后跃起堵机枪,堪称喜剧。用长命锁的道具指代被炸上天的放牛娃、红叶庙宇的和平场景转换为烧杀淫掠的暴行闪回,这些庸常的对比手法远不如狗腿子呼唤山那头的情歌有力量,几次呼唤从猥琐、可怜到烧屋报信被活埋的悲壮形象渐次升华。东方主义的叙事成为一种内在的缺憾,欧文扮演了西方救世主,要求象征东方女性的黄河/安洁被爱和被献身,美国人摘梨、八路军挂钱以及美国人说八路军的肚兜时髦,虽然表现了文化的冲突,但欧文假借投降营救花花平衡了保卫国家和尊重生命的职责冲突后,黑子最终要认同西方的价值观,东方的价值才会发扬,中国才会迎来胜利。

7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格局其实很小,剧情也略显单薄,但朴实无华的情感表达却是真挚且厚重的,无论是宁静在壶口瀑布前的经典pose,还是金鸡百花颁奖礼多年沿用的《夕阳山顶》,都是毫无疑问的经典中的经典。

10分钟前
  • 英国病人
  • 推荐

没看完,我娘催我睡觉了。这片你们许多人都感动了,我却觉得超喜感。配乐非常美妙,堪称经典。别的等我明天看完了再评。宁静那时候还挺漂亮,男主角一般,三炮很出彩儿。

11分钟前
  • Irgendwann
  • 还行

宁静在黄河边敞开双臂的那一幕属实绝美。冯小宁战争三部曲之二,关于黄土地与日本侵略者,不如《红河谷》,男主和宁静在拍这部时已经结婚了,整个剧情就像是“我是你欲盖弥彰的温柔理想”,宿命般的结局,国人定要为了大义而“殉葬”,有意思的是对西方的生命至上和东方尊严至上价值观的探讨,模糊化的台词和语境莫名很难看出冯小宁的个人倾向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还是宁死不屈。

14分钟前
  • 茗政.
  • 还行

宁静跟她帅气的老公~~

16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冯小宁就喜欢弄大场面,可往往除了大场面其他的方面都很流俗,比如此片~~

18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2020.10.31和老张一起又看了一遍,把曾经标的五星改成了四星,算是童年记忆加持吧【每看必哭

19分钟前
  • 毛栗老弟弟
  • 推荐

用商业类型片的叙事技巧来包装“民族记忆”和“革命记忆”。八路军女兵和美国飞虎团男性的爱情故事,在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轰轰烈烈地展开,提供了一种异性感情和异国感情相互重叠的浪漫传奇,另一方面也试图证明中国革命历史和谱写中国革命历史的军人,业已被目睹这一历史流变的外国人所见证和认同。宁静在黄河壶口瀑布边张开双臂的画面,带着一种悲壮的美;三炮唱着信天游被活埋的画面,带着一种无言的悲

23分钟前
  • 莱尼圆
  • 还行

宁静在河边儿伸胳膊那个动作我在壶口瀑布玩儿的时候效颦了一下,我说,黄河绝恋,但是某男说,不,黄河大侠。

25分钟前
  • 某四
  • 推荐

安琪是个很美丽的名字,宁静手里的手榴弹赋予了它更坚贞的内涵,那段伤痛岁月如同那些美丽的旧相片随着黄河的澎湃而悄然流逝。

30分钟前
  • 秋天的黛西
  • 推荐

宁静张开双手背后是壶口瀑布那里,我也被打动了,虽然知道用意明显,但确实感染人。片子里多处地方不符合逻辑,比如欧文抢了辆卡车那里,为何要把机枪放进车里用手枪射击,为何不直接开车走?

33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还行

记得小时后看到活人被土埋的那一幕还做了好几天噩梦

34分钟前
  • 盔酱兮
  • 推荐

中国的铁达尼号...在我心目中相当有地位,冯小宁导演的三部,红河谷 紫日和 黄河绝恋,我都超喜欢!宁静在壶口瀑布举起双手的那个画面,太美了.镜头的艺术,冯导当年很犀利~~!!

36分钟前
  • ###疼
  • 推荐

冯小宁拍这种片子最感人 比如前作红河谷 近年来的举起手来那种不适合冯小宁 这部黄河绝恋 很感人 又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永远的抗日!

37分钟前
  • 李小庫
  • 力荐

冯小宁“战争三部曲”之二

38分钟前
  • adele885
  • 力荐

1.抛开故事不谈,就电影拍摄制作而言,比起豆瓣和IMDb评分都更高点的《红河谷》,反倒是《黄河绝恋》让我相对满意些。2.1996年保罗·克塞在拍摄《红河谷》期间与合作拍摄的女演员宁静相识,1997年两人步入婚姻殿堂,1998年儿子雷纳出生。(所以《黄河绝恋》中算夫妻俩扮演战乱中相爱的情侣恋人。)2005年爆出两人离婚的消息,2011年宁静才首度承认与保罗·克塞离婚。3.爱奇艺与腾讯视频的在线版本英语对白无中字、汉语对白有英字,西瓜视频倒是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中文字幕。

4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小时候觉得那个年代的片子都很烦就没看,心里还是喜欢红河谷多一点。昨天上午CCTV6又在放,认真看了一下,好好看啊。。。。。。虽然战争场面寒碜了点╮(╯_╰)╭我还以为这种应该是小说改编的,结果不是哇。

43分钟前
  • sibir
  • 力荐

非常喜欢!!!!小时候跟爹妈一起看的,一辈子都忘不了

44分钟前
  • 凹凸曼|㍿
  • 力荐

抗战三部曲随便拿一部出来,现在的青年导演恐怕片长小于三个小时都做不下来。

45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透过铁达尼里老罗斯的蓝眼睛看到的是催人泪下的萍水相逢之爱,老欧文的蓝眼睛却无声诉说着那个年代特有的别无选择的悲壮。配乐很中国,画面很中国,或许只有通过这样中国的视角,方能最好诠释--我们并不谴责残酷,我们只用生命换来尊严,那最后一句话,是“值得”。

49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