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看一个剧集会紧张悲痛心碎到无法呼吸 - 最后一集的最后一段,当他说出小孩在被刺的时候要找妈妈,他说出他并没有查看小孩是不是真正停止心跳,当他说出他对小孩的母亲说出他真的真的对不起 的时候, 我似乎听见了我自己心碎的声音。
第一集,剧情铺开,老实说因为在阴冷的苏格兰,我第一季还是看的生肉版,虽然自己觉得英语真的挺好的但是苏格兰口音真是弱项,属于大概看懂但是有时候他们说话还是有点费劲
好在后面三集下了字幕版,看完第三集其实很晚了,但是悬念太强一定要看完第四集再睡。没有想到第四集会是如此的激烈 - 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惊艳,还有直指人心的震撼,甚至比今年看到的所有剧集带来的震撼都强烈。
剧情总体来讲是很有悬念的,看到第二集,觉得肯定是Tom是真凶,看到第四集真的指向Tom的时候我猜测肯定还是Craig是真凶而且他会在道歉会议上面告诉他 - 为什么呢?我的理由就是这还有一集呢,要不是他还用整一集来说事么,要不是剧情反转编剧们能开心么。于是,剧情还真的就像我说的一样发展了,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最后的会面,只有两个人的会面,只有大段的台词,只有炸裂的演技,平白直叙却情感激烈到不行,原来看个电视剧还可以受到如此大的心灵冲击 - 想想看可能还真是特别少有的一次。
唯一败笔就是女儿的演技,尤其是和男友面对面时候那一点点演技,属于根本不行。
只能说是墙裂推荐,千万不要像我先入为主,差点弃剧。能打12分的话我打12分。
演员演的不错,但不喜欢这部剧作。
1.“谅解”-整部剧的主题,建立在罪犯的深情忏悔告诉上。但现实中有可能吗?为什么罪犯一开始不能这么做?是害怕?那么他的忏悔只是迫于受害者母亲和社会的压力下做出,那这种忏悔的真假和意义又是什么?世界重归美好结局极不真实,主题支撑乏力。
2.结局的过度戏剧化与前三集沉闷、拖沓但不乏严谨的事件、人性描写相对照,感觉十分突兀,似乎是无法自圆其说,而只能匆忙来个完美大结局,OK了事。前三集似乎全是故弄玄虚,扯半天沉重的主题,结局却草草了之。
3.当代欧美文化在政治正确上排斥报复和以暴制暴文化,也许有宗教的影响,也许更多是出于内部安抚多元文化和反恐的需要。但从近代历史看,只要是对自己国民的伤害,欧美人在外部报复上从来都不曾犹豫和缩手缩脚,除非实力不允许。而内部和外部,有时变成了报复正当性的界限,自己人要和谐,对外则毫不手软,欧美文化的所谓凝聚力一般在此。有时感觉虚伪得好笑!但当社会裂痕很深、内外部更难区分时,矛盾更难解决,反正仅仅靠唱高调和道德施舍是解决不了的。
更喜欢《被解救的姜戈》这类,虽然从以暴制暴角度看,政治不太正确,(当然,在政治正确者眼里,也许奴隶无论怎样残酷报复恶毒的主人,都是正当合理的)但表达直截了当,毫不虚伪和故作深沉,后者源于对于如何看待和解决现实社会矛盾毫无头绪和十分无奈。
宽恕罪恶可以拯救自己,听上去只是自欺欺人。如果希望以此忘却过去,恢复生活,无可厚非;但如果不愿放弃,坚持寻求公道和告慰,也不必被批驳为丑恶,否则有点本末倒置。尽可能不要伤害无辜的人,是必要的界限,但就如“蝴蝶的翅膀”,哪可能有绝对的界限?那一次的扇动,也许只是不经意,但可能已经决定了未来的结局,谁也无法改变,但绝对是首恶者扇动了那第一下。
关于丧子的母亲,有3个影片让我印象深刻:《三块广告牌》、《步履不停》和《受害者》。
《三块广告牌》里外表极其强悍的母亲,为了寻找奸杀自己女儿的凶手,租下高速公路边3块巨型的广告牌,公开控诉警察的办事不力。并且只身带着燃烧瓶,把整个警局烧了个干净。
而她也因为多年的坚持、不惜用违法的逼迫警察,让原本就支离破碎的家庭关系更加艰巨。尤其是儿子,一方面爱她想保护她,一方面也因为母亲长久的执念和仇恨感到疲惫,逐渐和母亲争吵疏离。
这种关系在《受害者》中也有所体现,《受害者》里的母亲表现的更多是神经质一样的信念和复仇的渴望。大儿子被虐杀的仇恨和恐惧让她对小儿子越加控制和管束,尤其对真相的隐瞒,造成小儿子更多的不理解和叛逆。
《三块广告牌》里母亲最终将强悍贯彻到底,虽然凶手的线索不断浮现又不断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是最终母亲依然走上了“私人正义”的道路,想要维护那些法律顾忌不了、疏漏了的正义。
《受害者》则正相反,它讨论的是真正的原谅。其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能原谅那些不可饶恕的人,才是原谅存在的意义”。在经过盲目的笃定、信心崩溃的忏悔、得知真相的震惊和重新面对伤痕的整个过程,最终这位母亲面对杀死儿子的凶手选择了真正的原谅。
而特别与众不同的是《步履不停》,《步履不停》母亲、丧子的篇幅其实不大,反而更多反应父亲的角色和整个家庭的关系比重更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线索是家中的长子因为救一个落水青年不幸罹难,这个被救的青年每年都会来家里祭拜。
当已经是中年的幼子带着新婚的妻子和妻子前夫的儿子回老家遇到这个场景,不解的问母亲:“为什么十年了,还每年让他每年来,他也很无辜每年都接受煎熬和忏悔。”母亲则说:“才十年就忘了,未免太让人心寒了。为什么我那么好的孩子,要为这种人牺牲。”原来母亲是故意让那个被救的孩子一年又一年的来。
母亲的这一段戏其实特别短,但是因为之前一直是善良朴实的形象,猛的说出这句话,让人不由得一惊。突然把母亲隐藏地深沉的丧子悲痛,用有些邪恶的态度抛向观众。
这才让后面母亲的心声“来扫自己孩子的墓,没有比这更让人痛苦的了吧。”变得特别掷地有声。终究是不可能放的下的,自己儿子的死,总要找个人来怨恨。
好看到爆的剧,不同于很多电视剧单一的受害者定位,本剧更多展现了面对同一事情不同人的反应,没有抬高或贬低,客观从多角度出发,每个人都可以看到自己的想法,也看到别人的立场。一个执着于真相的母亲,仇恨让她不惜一切,善良却又让她得到宽恕。一个罪大恶极的父亲,亲情让他无时无刻不活在愧疚之中。人性总是复杂的,谁对谁错呢。只是不能随意指责别人,尝试理解,才是显示人性光辉。弹幕区戾气太重,单一的偏执式思维,完全容不得别人跟自己有一点不一祥的想法,太可怕了。
很新鲜的构思是受害人和加害者的身份是变化的,探讨了对恶性刑事案件中未成年犯人的保护是否是对受害者家属的不公平。这应该不是个简单的命题,是个情理法纠缠的困境。最后母亲原谅了不可原谅的,还是有点意外,但是也说得通,当初不公开审理造成的心结都解开了,最爱已逝无法挽回,现世只有原谅。可惜John Hannh的戏份太少了,虽然没一眼认出,可是翻早年的剧评还是发现当年也是一样有莫名的打动人的魅力,魅力这东西是玄学
“远在是非对错之外,还有一片所在,我将在那里与你相遇。”片尾的这首伊斯兰古诗可谓是点睛之笔。
剧情不俗,超越了常见的复仇故事,有感而发,耐人寻味。
全片充满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关怀。每个人都是受害者环节上的一环,只是缘由和时间顺序不同而已,所以要宽恕。但最后女主的宽恕也太突兀了,难以让人信服。
第4集的大反转非常精彩。
女主和其他几位主演实力雄厚,入木三分。8.0
还挺沉重的题材,其实一开始就猜男主是内个杀人的孩子。但是中间导演刻意刻画女主的非理智和其他人的秘密,让我一度以为男主不是。无奈最后,还是。忍到什么时候就不能忍了,忍到受害者对你说对不起的时候,男主说出了真相,说明他真的是良心未泯的好人一只,相反女主就被刻画的很不可理喻了,愤怒,暴躁,不动脑子,喜欢让世界围着自己转,甚至都不信任司法机构。
无奈她老公给她来了狠狠的一课:真正的原谅是原谅不可原谅的事情。
仇恨会摧毁一个人和一切爱他的人。
说完女主就跑去找前夫了,因为全世界似乎只有前夫跟她想一样,也就是受害者思维:自己掉进了一个无底深渊,再也爬不起来。
其实很多时候受害者爬起来就是从原谅开始做起的,最难的就是原谅,影片最后也给了一个很好的例子,迈出这一步从相互坐下来坦诚布公开始。
当然这个方法也不是适合所有受害人,有的犯罪分子真是死不足惜,重点就在于这个剧的男主人性未泯,甚至还很善良。所以,这个时候放过他就是放过自己。
Out beyond the ideas of wrongdoing and rightdoing, there is a field. I'll meet you there.
冰冰字幕组
(*@ο@*) 哇~演员的演技炸裂,表演太棒。人性本恶啊筒子们。。。美剧翻拍的话就会变成以悬疑为主了哈哈哈哈 其实母亲没法释怀的是自己连孩子被杀的原因是什么都不知道,连凶手啥样都没见过,放不下的自责,无法安眠。我没太懂里面对于当年未成年杀人犯的这一系列体制,男主的老婆和孩子很无辜的呀
能原谅那些不可原谅的人 才是原谅存在的意义
“远在是非对错之外,还有一片所在。我将在那里与你相遇。”
热评第一让我恶心
最后飙演技牛X,短小精悍的同时把一个故事讲圆,大概真的只有英剧了。
3.75
从受害者到施害者。当伤害已经存在,被害者的亲人们如何从伤痛中走出来,如何面对内心的仇恨,如何开始新的生活。宽恕也许并不只是放开恨,更多的是放过自己。说起来确实很容易,但事实上太难了。凯莉麦克唐纳全素颜,演的还是不错的。
非常的出色,精彩的表演,纠结的情感与道德问题,曲折悬疑的剧情,推荐一看(结局很精彩,母亲的释怀我觉得顺理成章)最后时刻俩位主角的表演太出色了
啊。。。猜火车的妹子已经演teenager的妈了……她和滑动门男主的台词能听懂,但是其他苏格兰演员们的台词听起来就比较费劲了……感觉啃完这个生肉苏屯听力要大进步……我为啥要看这个呢?还好找到了字幕版……很精致的剧本,演员没有短板。不过国情原因,可能有些人看了会觉得不适。。。我自己很喜欢
最后15分钟全剧精华,苏格兰口音一击入魂,He wanted to be Big!原谅无差别杀人犯不是人们口中的圣母行为,而是不愿看到一个又一个家庭就此毁灭(都是社会的错
4.5 节奏和情绪都非常成熟。Kelly Macdonald不单只有声音和口音好听,演技也越来越成熟,不施脂粉的脸容,难以言述的悲伤、痛苦和愤怒。
“完美”受害者的“完美”阐述,以至于受害者和被害者的身份不断调换。寻凶复仇的梗虽然老,但胜在有一个精致的剧本,以及一众演技爆裂的好演员。身处旋涡的每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包括涉及网络暴力的任何人。人性在每一个节点都受到严酷无情的拷问,再跨一步可能就是无尽深渊和死循环。★★★★☆
原谅?不可能的
受害者与加害者都在无尽的痛苦中完成自我救赎。
一个受害者亲手制造出另一个受害者,受害像瘟疫传播着。这剧神奇在于,几乎所有的角色因为一桩谋杀案件或多或少变成了受害者。妈妈从歇斯底里惩罚凶手到释怀原谅凶手,非常了不起,这种宽恕很少人能够做到。多一星加给演技。
前面三集不错,是真的不错,演技和节奏都很好,但不喜欢最后一集,看到后面讲述案子的细节:年幼,随机从商场带走,杀害之后在死者身上埋砖头,都怀疑是改编1993年James Bulger谋杀案(当然也可能不是,但太像了)。虽然导演在第三集也讲了,原谅不能原谅的才有意义,重点是现在活着的人。但假如是改编的话,后面犯人的坦白和后悔,和父母的原谅就有点碍眼了(我个人认为)。也许导演只是想让受害者家庭可以放下继续自己生活,但不应该过多去揣测凶手的心理,没这必要。
阴冷的爱丁堡和苏格兰腔照单全收啊,这个故事就从里面长出来似的。女主贡献了教科书式的表演,不仅演出了情绪,而且演出了情绪的层次,悲痛和偏执,都太细腻了。除了那个莫名坚持的警察说服力差了点,剧作上的枝枝蔓蔓最后都组织进了对主题的讨论,相当于变换着角度在展示和推敲何为受害者,以及这种创伤的内在深度。而艺术相比时政评论多走出的半步,不在于取消是非曲直,正是把选择和境界都牢牢建立在它的基础之上。
最后两集的反转再反转对于人性不停的拷问,在对与错,法与情之间究竟该如何抉择。没有真正经历过谁也不能给出答案,似乎也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法官在法庭聆讯中给出过一个标准答案,所谓受害者与加害者也是相对于事件而言。但如果事事都如此简单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