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童年的记忆。太温暖了,不管多么生活多么困难,看这部电影哭一场都能被治愈。形式和中国奇谭很相似,主旨却完全不同,虽然没有中国奇谭那么宏大深刻,但非常细腻温柔,就如同片名一样,向着明亮那方,它能呼唤起人心里最柔软最单纯的一面,全身上下都流过一阵暖流。也让我们看到影视寒冬里,中国动画电影也在静默生长着,好后悔当时没有给如此优秀的国产电影贡献票房。
《糖水铺》像一篇小散文,其中从糖水到时钟的转场很惊艳,太温暖了,太温暖了,用语言形容不出来的感觉,全身上下的每个细胞都熨贴。
《外婆》勾起了我好多回忆。童年的暑假去外婆家,和妹妹在苞米须垛上蹦跳,外婆家有只小狗,有个小屋子里有姥爷的照片,里屋有一面大镜子。小时候爷爷总是在早上给我买玉米,我在傍晚守着少儿频道,和爷爷在人工湖边上散步唱儿歌。最后,妈妈想给外婆买一个电热毯但一直忘记作结,记忆连带着悲伤翻涌而来。
这些故事都带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画面的细节都很到位,很能带给人惊喜感。小孩的视角一些都是那么童真。导演们真诚的把自己的童年献给观众,用人生中最单纯快乐的记忆,治愈着看过电影的每一个人。
“我爱我的爸爸妈妈。我爱我的家。”
多篇故事组成,每篇画风都不同。有一些很容易get到正能量,积极向上,有一些还需要加上自己的理解,共同的点是都很不经意能勾起一些回忆,比如汶川地震、一些帮助过自己的盆、亲人…
还是推荐看的,就像影片名《向着明亮那方》,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感受到最靠近内心的东西,那些就是重要的,看见它,并且去爱。
在北影节抢票之前就被预告片吸引了,直觉这一定是能够唤起某种珍贵情感的电影。
这几天北京天天下雨,骑着车子来到芳草地,第一个检票进去。
听说这是中国第一部绘本动画,Q&A时有观众提问这部片子的受众,一位负责宣发的老师答是家庭和孩子,我想,应该还有我们这种独自生活在外面,不得不长大的孩子吧。
从第一章《小兔的问题》开始,我的思绪就被牵动着飞来飞去。这章本来是有关于孩子眼中的人生包括死亡的探讨,但是因为整部影片顺序和节奏的调整,删掉了那些比较容易引起沉重的部分。我反而尤其期待被删掉的话题,国内的死亡观,尤其是孩子眼中的死亡,直面,可以严肃也可以诗化,甚至我想,可以把这个话题作为整部影片的结尾,让七部影片里画风最简单童真干净的一部不仅作为中间的串联,也作为一个圆的开始和结尾。向着明亮那方,也是向着宇宙和人生。
尤其表白刘毛宁导演,看第六章《外婆的铁皮柜轮椅》,姥姥的手帕一出来,眼泪就再也止不住了,这个章节是刘毛宁导演原创绘本并且自编自导自己配旁白,熟悉的带有家乡口音的普通话太可爱了。很佩服导演的功力,把细节描摹得那么真实,又懂得在最强烈的情感出口处转过身去。剧透一下那些让我泪奔的点:姥姥的手帕,“我”观察到的姥姥吃饭的样子,姥姥去世后铁皮柜子打开,冬天过去后,麦苗长得很好,太阳又洒下来了。
水墨画风,戏曲音乐的运用,都让我想起中国动画过去的辉煌,万氏兄弟,大闹天宫,对手冢治虫小鹿斑比的影响。
七部选题各异,七位导演都是很纯粹的创作者,很想感谢导演们给我们观众带来细腻的情感触动,导演们在创作时,是在照顾自己内心的小孩与观众内心的小孩。也想感谢监制制片出品方,近几年虽然国内商业动画的环境有所改善,但是做这种有关爱与情感的作品,还是非常需要独到的眼光,耐心,信心。
希望这部好片子能让更多人看到,观照到更多人。也希望导演们保持创作!
【向着明亮那方】真的都给我去看
电影名字着实有点像主旋律
但实际是精彩暖心的儿童绘本动画
里面七个小短片,太精彩了
从梦幻般童话开始再到现实生活的缩影
这么优秀的绘本动画短片不应该被埋没
请你带着自己或孩子
一起去电影院看看吧
【小兔的问题】孩子和父母之间交流,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长不大割舍不掉的存在。每一个问题似乎小时候也这样问过父母。
【萤火虫女孩】画风非常童话向,更偏向小时候看的童话故事。第一反应感觉有宫崎骏【龙猫】的温暖感。善良的老司机的一场梦幻邂逅。
【哼将军和哈将军】用神话故事来演绎的兄弟手足故事,还是用最难的纸定格来拍摄,太佩服了!用哈士奇做哮天犬,导演你很有想法💡想说哼哈二将人物要是做成手办也会很有趣呢!
【小火车】这绝对是催泪短片,坚韧小男孩的故事,着实把我看哭了😭
【蒯老伯的糖水铺】导演审美太好了,生活气息浓厚,手绘画面太美了,分镜真的好赞!电影常用的蒙太奇手法用绘画方式表现,有些惊艳!
【外婆的蓝色椅】虽然故事平淡,更似回忆纪录片,但是平凡人的故事够真挚。
【翼娃子的星期日】场景取景南京,满满的熟悉感,外来务工的孩子眼里的一天。外地人融入快节奏的城市,也是现实生活的映照。
向着明亮那方,金子美玲的诗句,被太多人喜爱和引用,以至于成了这部动画片的题目。
七位导演的童年回忆,给观众带来七个风格不同的动画短片,相同的是,都有关“爱”这个主题。 印象最深的是这三个故事:《蒯老伯的糖水铺》,《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翼娃子的星期天》。小朋友未必看得懂,大人看了难免有些酸楚。
女儿一个月才回一次家,还经常被这样那样的事耽误了回不了家,独自一人的蒯老伯便把这城市里来来往往的人都当成孩子般关爱——建议咳嗽不停的孩子喝一碗木瓜银耳汤,给清洁工送一碗糖水,像当年自己的母亲那样,教一个小孩慢慢吃芝麻糊……从晚上忙碌到天明,孤单的老人给身边的人送上甜蜜,身边的人也给他带来陪伴和关爱。
来自河南郏县的外婆老了,在三个子女家轮流居住。女儿忙于农活和家务,并不能给年迈的妈妈什么陪伴,外孙也只是每天帮外婆端碗饭、倒尿桶。妈妈请人给外婆用铁皮柜打了一个轮椅,轮椅下是个小柜子,外婆在柜子里放了许多自己珍视的东西,包括用一块手绢包着的一点钱。小外孙发现了,偷拿了几次钱,也不知外婆发现了没有,他却愧疚地在外婆面前泪流满面……外婆去世以后,外孙和妈妈一起打开那个蓝色的铁皮柜子,那里面的东西,似乎包含了外婆的一生。有多少农村老人如外婆那样度过了卑微的一生,但这位外婆有幸,有外孙替她讲出她黯淡孤独的老年,替我们许多人道出心中的愧疚与怀念。
九岁男孩翼娃子上三年级,跟着爸爸妈妈在城里生活。一个普通的星期天,他早晨五点半起床,和妈妈一起到小吃店度过平凡的一天。吃早饭,写作业,和顾客聊天,自己和自己玩耍,帮妈妈做点小事……我常和先生到家门口一家烤鱼店吃饭,店里的老板娘带着两个孩子,一边要收银、端菜、收拾桌子,一边要看着孩子,大孩子已经上学了,小的那个还不会走路。我常常觉得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是不公平的,却从未想过店主人谋生的艰辛,如果可以,她也希望给孩子更好的环境吧。但是没有办法,孩子只能在充满油烟味的小店里学习或是生活,而孩子也许就和片中的翼娃子一样,觉得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
我喜欢这三个故事,是因为它们让我想起自己的人生,想起身边的人。我们许许多多人就是这样生活着,有的在慢慢老去,有的在渐渐长大,我们彼此之间很少说爱,爱却在烟火气里弥漫氤氲,让这平凡人生多出一些温暖与美好。
三星半。 上映前一直对这部动画很期待,近期难得的二维手绘动画。 《小兔的问题》是有问答形式串联起来的,形式上与前几年的阿狸非常相似,但是画风和对话不如阿狸温馨动人,情节也比较单薄。 《萤火虫女孩》作为一部童话向的动画短片,讲述了一位即将退休的乡村公交司机赴山中动物们为他准备的宴会的故事,立意并不新颖,比起《大鱼海棠》和宫崎骏的动画,细节也不够细致。 《小火车》的立意很好,但是故事讲的很别扭。 《蒯老伯的糖水铺》很喜欢,很有生活气息。 《哼将军和哈将军》的故事看了开头,基本就可以预测故事走向,却没有预测到故事结局,讲述家庭中孩子的相处问题,立意很好。 《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是我最期待的一部。以前就看过刘毛宁的《我、吸铁石和一个死去的朋友》就超级喜欢,梵高式的画风,细节拉满,讲故事方式兼具现实与超现实之感,而且很多细节也充满了童年回忆,反复多次观看,仍觉得有滋味。但是看了这一部,确实感到失望。刘毛宁在画风的细致上越走越远,但是满目皆是细致的刻画,以至于眼睛不知看哪里才好。剧本还需要打磨,剧情讲述不够流畅,人物情感也不到位。
最后一部《翼娃子的星期天》是我最喜欢的。共同经营一家小欢喜的夫妻,丈夫送外卖,妻子做菜,孩子在店子里写作业,写完了就去菜市场找同学玩。极其简单的故事,看得却很亲切。现在打开电视,所有的电视剧背景设定皆是北上广之类的大都会,主角都是职场白领、高级精英,或者至少通过打拼爬上了这样的位置,但是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或者平凡生活,一辈子也许就只能住在一座小城,开一家小店,仅此而已,忙碌充实,而这绝大部分人的生活完全被忽略,这部短片很好得讲述了普通人的故事,而且讲得很好。
完全子供向绘本作品改编动画,尤其开头几个作品真的幼儿绘本感非常强,很幼…总体感觉音乐存在感过强,有些甚至产生了MV感,如果不这么依赖音乐抒情也许可以更丰富更生动。最喜欢《蒯老伯的糖水铺》,很美很温暖都市夜景,我也想做一份这样的工作,做到老也不错。
渐入佳境,画风舒适,情感真挚,
出乎意料的惊艳和感人,剪纸水墨水彩等多种风格的动画集,不乏创意巧思,兼具细腻和浓重的丰富,不止平面的童话,也有深重的生活现实。糖水转出一个个人和城市,剪纸表现压城的黑云和深邃的洞穴,光芒万丈的弹珠和破开的红西瓜,铁皮柜里装着外婆的一生,哼!哈!原来是戏中戏,芝麻糊沿着边一层一层吃才好的嘛…短片相互独立,统筹制作的音乐起到了贯连效果,下午正好要去听B6,太巧了
《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绵绵流淌的回忆” > 《哼将军和哈将军》★★★★“绝代双骄的逗趣” > 《萤火虫女孩》★★★“奇境梦幻的浪漫” > 《蒯老伯的糖水铺》★★★“暇意生活的甜蜜” > 《小火车》★★★“哀伤励志的隐喻” = 《翼娃子的星期天》★★★“民工家庭的温馨” > 《小兔的问题》★★“童真可爱的畅想”
很可爱温暖治愈的短片集,在国产动画里非常少有的题材,非常棒,值得鼓励。
画风各异,质量良莠不齐。①兔子,为了偷懒完全不画嘴,水墨画风好看。②萤火虫女孩,童话故事。森林的小动物。③小火车,嘴型都对不上,衣服和肉一直在做一种晃动。故事最后虽然感人,但是父母一直站在身后,到底是在还是不在?表意不明。④糖水,广式温情,转场好看。生活气十足。⑤剪纸动画,剪纸动画做嘴部变化不比手绘还麻烦,可人家做到了。⑥碾压级别的画风,跟“吸铁石朋友”一个缺点,旁白太太太满了。⑦怀疑是先拍了视频,再在上面绘制的水彩和人物。
现实与幻想之间的恐怖夹心……有好几支动画都有类似的恐怖片感觉的不可靠叙事
中国首部原创绘本动画片,好几个故事并不是简单的讲童话,它的反转和寓意更眼前一亮,方言动画也新鲜。非常适合父母带小孩看,寓教于乐,充满《麦兜故事》《海洋之歌》式极致的爱与美。最喜欢的3个:《小火车》一句不会垮的新家道出故事真实背景,“一旦出了事,牵连一大片”,落脚点又在幸存小孩的独立成长,“你们放手嘛,让我自己走”看到泪目;《蒯老伯的糖水铺》高架桥两边,一边是冰冷的高楼大厦,一边是温暖的平房街里,破晓前的城市两极面貌,衬托出邻里街坊更像亲人,而亲人更像陌生人,“她们太忙太忙了”;《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台词略散文,但当外婆的铁皮柜东西散落一地时,眼眶又湿了,想起那年老妈收拾外婆的遗物,藏在棉衣里的零钱、褶皱破旧从没用过的笔记本…“就在这个铁皮柜,仿佛装下了她整个一生” #11th BJIFF
小兔的身影在墙上照片的游走;镜头从蒯老伯的芝麻糊到城市运转、前者对后者的提喻;背景动画呈现了城市空间跟随行进的人在一张张原画下的飘逸,以及城市中到处充满着和翼娃子那样做作业的孩子……这些现实为基底的动画所呈现的一种共性是,动画做到了不只是将镜头聚焦于生活于此处现实的人,而且还呈现了现实中难以注意的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这种无形的作用力在动画中被赋予形体,动画形式的突变让这些隐藏于现实世界的奇幻能被观众直观看见,最终这份默默的奇幻也被揭开了面纱,我们恍然大悟其名为“时间”。
在市面上完全没有掀起任何波澜,但可以说是院线近来最出色的短片合集。是为孩子准备的故事,却也为成年人提供一个回望的机会,绘本的形式天然地容纳了不同风格的短篇创作,但它们又完全关乎于成长与家庭的主题,每个篇章都在水准之上,让这批新锐的作者能在被光照到的地方施展才华。最喜欢《小火车》,用一个浪漫想象指代少年的残缺,如同麦兜说他的妈妈成了宇航员,揭晓真相的一幕也充分释放动画的特性。依然相信中国动画有着神话题材以外的多样可能。
大家的努力和汗水
向法国绘本动画精神靠拢。更喜后三个,《哼将军和哈将军》最有创意,《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和《翼娃子的星期天》关照了农村和城市外来人口的底层亲情群像。
《小兔的問題》:★★★;《螢火蟲女孩》:★☆;《小火車》:★★★★;《蒯老伯的糖水鋪》:★★★;《哼將軍和哈將軍》:★★★☆;《外婆的藍色鐵皮櫃輪椅》:★★★☆;《翼娃子的星期天》:★★★。影像比故事更出色,《螢火蟲女孩》在其中爛成了一顆老鼠屎。
#Feinaki2022#看了P6、P7,毫无疑问的成人动画,对于童年的回溯带着极强的个人色彩,这也就决定了不能广泛的获取来自各年龄段的认同,但形式是可取的。眼下越是悲惨,昨日的世界越具备诱惑力。《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最佳。
做动画的人都是在“用生命换时长”。有的人三十多岁放弃博士学位从零开始学动画,有的人收集了一屋子的杂物来汲取灵感,有的人纯手绘一个几秒的镜头就要画两百多幅,有的做耗时耗力的纸定格,有的人一天能吃掉几包白兔奶糖,有的人为了一杯糖水去沿街寻觅......他们都是成年人,却是内心住着童话的孩子,是一群纯粹的人。【哔哩哔哩·和之梦】
《萤火虫女孩》被改编得面目全非。至少有两个故事是成人的怀旧视角。相对来说,比较喜欢《哼将军和哈将军》。
#bjiff21 支持独立动画人。不过感觉有几位导演被改编束缚住了,没有达到自己本身的创作水平。
青年主创很用心。喜欢糖水铺的故事。
兔妈妈照顾小兔,萤火虫小女孩找妈妈,糖水老伯的女儿带儿子,哼哈男宝只有妈妈带,河北郏县里的妈妈除了忙农活照顾外婆还要给家人做饭,翼娃子也几乎都跟着妈妈,电影院里也是妈妈带儿子看电影。“母职惩罚纪录片”加上现实里的照应,我笑得想死。
动画片非常棒,可是我们已经没有输出优秀动画片的媒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