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爱这个片子,从第一秒就喜欢上了它的摄影入画质感和光线,两位主演的演绎不俗,将成年后的内敛和青春时候的纯洁清新表现得细腻入微。某些转场对比让我热泪,某些台词具体到令我感伤青春的伤疤竟这么多年还在。
gagaoolala营销的方法将一部不足100分钟左右的的电影长度截取为6个约15分钟的剧集,每周五播出的这种传播方式也很适宜这部剧,每集播出后都有相当热的讨论度,“超话”截止到今天已有越4.1万粉丝和4千多贴子在女同剧中属于现象级别的,观众被细腻的情节和对话吸引回忆了过去的青春相似经历。我本人与剧集中的情节相互比较或者像回忆检讨我青春时期恋爱做的哪里不对哪里不成熟,现在又有哪里成长起来,每集分割的节点和讨论也是如此吸引我思考,随着第五六集的播出后,我似乎被迎面打了一个闷拳,所以要在此处“叫疼”。
看到第四集我对自己说都2021年了,不概率不会有那种lgbt的阴郁压抑文学结局出现,因为它太老套了已经重复了很多次了,且第一集即交代了同性婚姻已经合法化的背景,两位女主当然能认同两个女人在一起组成新家庭或者新情侣的关系,并且希望结局展现“我们这样不恶心”来比较15年前在校园中的台词“我们这样很恶心”,但我没有看到这部剧的编剧来推翻那种谬误的“恶心”。
随着剧情的推进反而走向了另外一种女性社会压力中的不得已和压抑生活,似乎任何事情都是不能选择的,选择本身也成为了选择需要勇气,特别是第三集到第四集之间交代了亭亭和怡敏已经在恋人的位置在一起相处了不短的一段时间,毕竟家里要有高脚椅都的青春梦想已经实现了。但怡敏还是没有对现有生活状态试图作出改变的想法和开始掌控人生。也只有亭亭提出要不我们带小泽走这样勇敢的话,来尝试压迫让怡敏思考,但显然此前并没有思考什么,因为回答是令人失望的“这是我家啊”+看向恋人的空洞眼神。
异性恋和同性恋没有优先度的孰高孰低,异性恋婚姻对与同性恋情一样的美好,那么相处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两位的对话和相处还是如此的简短不明,如此的如幼儿梦语,言语不清,到底是要走出婚姻迎接恋情还是要出轨一段时间重新回归家庭,你给交待嘛!面对亭亭提出来的“我们带小泽走”和“我可以陪你”我们怡敏还是不置可否,此处被王仁修拉着王小泽出现的打断了,并且三位成年人、人走入短暂的客厅修罗场,我们怡敏也是一直用眼神指挥亭亭走,送走亭亭(我几乎认为此处出轨已经结局),怡敏似乎想要和仁修修复关系找到婚姻的痛点,突然蹦出“我已经喜欢上别人了”令我不解,也许是慌乱时候的口不择言,亦或者是潜意识倾斜于与亭亭的感情,当我认为bi&bi间终于要豁出去走向新生活了的时候,迎来的是他妈的第六集我们怡敏看着女朋友接回送来小孩,坐在车上听老公的安排不要下车,在车上的眼神也是躲闪不要和女朋友有交流,总之就是在外听话老婆人设。回家后与仁修吵起来的时候也只从自我角度说起亭亭“她懂我”,没有看出一点想要离开家庭做选择,或者与老公认真讨论的婚姻修复计划和想法在里面,终于还是在仁修说出多次“你走吧,你走”后离开辛苦经营的家庭,漫无目的的开始走向未知,到此处我不清楚怡敏的人物动机,直到她在天桥处坦诚喊出“我从来都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的时候,我才明白这个剧集表现的是沉默的大多数的选择吗?他们从不选择?他们只做“对的”事情,或被事情(大学-男朋友,怀孕-结婚,与初恋再遇到-出轨,被发现-离家)推着走,他们似乎不具备自由没有选择,令人十分泄气的是我们怡敏几乎没有自由意志(超话中参与讨论的姐妹依靠她表演中的细节来推测怡敏的心理状态可见一斑),那么一切都将没有价值,难道我们只是享乐么?与亭亭的再遇到只是沉闷婚姻中的一次抬头换气吗?然后再继续低头划水。
这周末看完所谓“HE式的开放性”结局后还是久久想要发泄一番不满,诚然,欧美姬剧倾向于描述在一起之后相处的剧情,东方姬剧倾向于描述在一起之前的剧情,文化上的差异令我天然更加喜爱这种内敛和细腻及女性秘密风格剧集拍摄审美也是我十分钟爱的,但在内核上面我认为在此时此刻是不妥的或者完成度欠缺,此剧的描写角度是怡敏的角度几乎是怡敏的全部生活,我们从怡敏的视角来看,但没有感觉到怡敏从高中到30多岁的成长,高中从父,结婚从夫,还是那个高中生的怡敏,即使大胆到“出轨”也没有弄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爱人,什么样的家庭。
难堪到几乎是被丈夫赶出家门,与亭亭在天桥上最后一场戏,两人一个狼狈的穿着毛衣,一个穿着急随手拿出的男朋友的外套,红着眼洒泪台北深夜的天桥至上,两位30几岁的双性恋女士发泄后共同感动随着我这些天单曲循环的主题歌慢慢远去、淡去,可是,一会儿她们要各自到哪里去呢?
我的女朋友一直在生活中不断地教育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难道导演/编剧要传达的内核也是如此两位女士需要各自的家庭或者男性友人来支持生活和经济面临难以抉择的困境吗,我不同意。
十几年前我还是个年轻姬的时候看the L word时候被局中人tina的一句台词“我们可能真的成就了lez girl电影,想一想那些中西部女孩看到此剧的情景”所振奋提示焕醒了自我意识,我不就是当时那个“中西部”女孩之一。
我的女朋友一直教育我“艺术本身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艺术传递达出来对人和和世界的理解”。此剧传最终所达出来的思想和理解我实在不能认同全部,人生并不是漫无目的随波逐流,也不是偶遇焕发的短暂出轨的美好,艺术是keep on the sunny side和自我意识觉醒,这些我认为是道德之上的东西,很多人指正剧中出轨的道德瑕疵和亭亭提出可以立即与男性友人分手的“渣”,但是我认为只要有女性意识觉醒,拥有了和对生活把控的能力,这些所谓道德瑕疵并不影响其整体的价值,或者我在此处找到一种知晓理解两人秘密的感觉,但漫无目的或者根本无目的的出轨和无感觉得感受硬凹造型的风景和转场现在想起令我难过,我和嬛嬛一般喊出:这么多天的观剧感情竟是错付了。
希望传说中的粉丝向第二季能有些硬内核,不要把选择本身作为拥有阻力的选择。
近年来,港台地区的同性题材作品不再小众,频频出圈,不仅现身各大主流电影节,观众群中也热度颇高。但无论是《谁先爱上他的》《叔·叔》,还是《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局限性都很明显:只专注于男性群体和男性视角。
《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反其道而行之,以独特的百合题材,一开播便冲上豆瓣9分高位,足见观众对这部剧的偏爱。本剧讲述了怡敏和亭亭两位女性,高中时期曾有过一段隐秘的同性情谊。多年后二人重逢,那段未竟之爱又让二人平静的生活激起波澜。《花香》究竟有怎样的魔力?它又是否真如观众说得那样好?
① 放肆地喜欢,克制地爱
《花香》采用双线叙事,时空分别设置在怡敏和亭亭的高中时代,以及二人长大成人,分别步入社会和家庭后。高中时代的恋情,始于亭亭在球场旁,对怡敏崇拜又爱慕的眼神;亭亭主动走到怡敏面前申请加入校队,语义含糊却态度明确地说:“学姐,我是认真的。” 这样的开场略显老套,我们能在许多偶像剧中觅到相似身影。
但《花香》的宝贵之处在于,它在青春偶像剧的传统框架下,笔调清新、细腻又暧昧地勾勒出两个互生情愫的青春期女生对爱情的探索,毫不回避这种初萌爱恋中的甜蜜与尴尬,放肆和小心翼翼。《花香》所书写的,是人类情感的本真样态,无关性别,无关身份,每个人都能在这对恋人的日常相处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不得不感叹导演邓依涵对女性之爱的把控之精准,仅凭几句台词、少许细节,便让“高冷学姐”怡敏与“可爱学妹”亭亭之间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譬如,亭亭能听出怡敏口头禅“没关系”的弦外之音;怡敏担心自己运动后有汗味,亭亭说自己闻不到;亭亭酒后许下诺言,将来赚钱给怡敏花。而二人无意间的亲吻、赤裸上身触摸彼此心跳、伏在耳边轻声数数等举动,更是让厌倦了工业糖精的观众们品尝到久违的清甜。
对于二人多年后的 “第二次恋爱” ,导演则敛起机锋,笔调变得更加克制、温婉。这既暗合陷身传统婚姻无法喘息的怡敏,在亭亭面前的欣喜和纠结,也体现出亭亭对怡敏人生选择的体谅与包容。
时过境迁,怡敏已为人妻、为人母,婚礼上的不期而遇让她尴尬又兴奋。尴尬在于,当年她因恐惧对亭亭恶语相向,一句 “恶心” 几乎伤透了亭亭的心;兴奋在于,她在一段近似 “守活寡” 的糟糕婚姻中无力脱身,而亭亭是照进她晦暗围城的一束光。
剧中,导演反复拍摄栀子花,而栀子花的花语是 “永恒的爱,一生的守候” 。亭亭正是那朵栀子花。岁月呼啸,只有她关心怡敏过得开不开心,她一直没有换电话号码,她依然记得二人间 “高脚椅” 和 “没关系” 的秘语…… 这份女性独有的柔软和细腻,为怡敏死水般的生活带来救赎,也让她的心旌开始摇动。
尽管亭亭依然坚持不婚主义的底线,但她变得更加成熟、包容。她深知这份同性之爱的禁忌性,也理解为何当年怡敏急着与她划清界限。所以,在怡敏的丈夫面前,她替怡敏保留住秘密和体面;在怡敏的孩子小哲面前,她同样予以无限的怜爱。亭亭的不渝坚守和默默守护,让她成为全剧最闪光的角色。
② 东亚女性困境 《花香》不是一部只会撒糖的百合剧,里面承载着导演的社会表达。在怡敏身上,我们看到男权社会意识形态对她的绑缚,这也是她人生不幸福的根源。剧中总共出现了三个相对具体的男性形象,他们几乎全方位地对怡敏的自我意志和心理健康进行压制与破坏。
一是怡敏的父亲。这位男性角色从未出场,却时时被怡敏挂在嘴边,处处控制着怡敏的生活。他不管怡敏安全,罚她深夜练球后独自回家;怡敏要按照他的意愿来决定未来规划;他很少关心怡敏,被怡敏吐槽 “赚钱比陪小孩轻松” 。 二是怡敏的丈夫。他在剧中的表现,可以说是踩了几乎所有女性的心理雷区:缺乏家庭责任感,日常活动是打电动和玩手机;对妻子和患有自闭症的儿子不耐烦,大庭广众之下训斥担心儿子的怡敏;在怡敏面前,对只有一面之缘的亭亭评头论足;因为工作,他在婚姻生活与子女教育中全然缺位。怡敏呢?当年却因为丈夫的无能没有出国,放弃了也许比现在锦绣十倍的前程。
三是露阴癖男。他在怡敏终于要面对真实自我的关键时刻出现,用下流猥琐伤害了怡敏的心灵,也给她一记当头棒喝:对这个世界袒露真我,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和社会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怡敏,思想早已被驯化得谨慎、保守、克制、规矩。
虽然她知道自己对亭亭依然存有爱意,也只有在亭亭面前才能展露出久违的笑容与女性姿态,但她依然在孩子与职场让人焦头烂额的夹缝中,恪守着东亚女性被赋予的 “主内” 天职,甚至无意识地劝亭亭 “养儿防老” 。
而这种男权教化的可怕之处还体现在,当学校得知露阴癖男的事,找到怡敏和亭亭调查时,亭亭非常自然地写下当晚发生的事,包括她与怡敏的特殊关系。在亭亭看来,这种同性爱恋无比正常,而她要做的,是实话实说,保护更多女同学不受伤害。但怡敏却在楼梯口与亭亭决裂,并给出一个荒唐的理由:“那不是意外,是我跟你太好了。” 在怡敏身上,我们看到众多东亚女性普遍的身心困境。她所有的沉默、纠结、自责和言不由衷,背后的原因都令我们深思。
③ 题材滤镜与道德审判
《花香》在如此短小精悍的体量里,能将故事讲述得这般动人心扉,实属出色。但在我看来,《花香》的总体质量并未达到9分水准,观众对它的喜爱更多是出于题材滤镜,即百合题材的稀缺性,以及女性视角的天然光环。
如,剧中的男性角色都十分单一、脸谱化;情节编织过于平淡,剧集整体架构、节奏把控有所欠缺;对人物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消隐,让怡敏的心理挣扎略显悬浮,也局限住了《花香》的故事格局等缺憾,都等待着导演在下一季进行弥补。
更值得讨论的是,目前有一撮针对《花香》的道德审判之声,认为该剧三观不正:将亭亭第三者插足、怡敏婚外恋当作正面案例来宣扬,同时怡敏有骗婚之嫌。导演在创作之初或许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她将怡敏的丈夫塑造得巨婴、惹人厌恶,并尽可能地压缩他在剧中的戏份,似乎都是在帮观众为怡敏的婚内出轨提供某种心理上的抚慰。
但我认为,大家不必对剧中人物这般口诛笔伐。艺术作品之所以宝贵,正因为它对人类复杂情感的无限包容和尊重,它为我们在社会法理和伦理秩序的约束之外,开辟了另一方自由的天地。如果我们仅以一句 “渣女” 或 “小三” 就全然否定掉怡敏和亭亭情感世界里的曲曲折折,人性中的那些隐秘和挣扎,其实也在无形中扼杀掉了艺术多元化的可能。
它们所注目的,都是人类情感中最隐秘、最纤细也最本真的角落。它们也许并不符合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法则,却是一部作品的最动人所在。
先从人物分析开始吧。 学姐(江怡敏): 她是一个从小被保护得很好的孩子,就像亭亭说的是掌上明珠,而且从两个人的零碎对话中可以看出,在学姐家中,父亲是有话语权的那一个。她和母亲是附庸,一个靠丈夫赚钱来花,另一个对父亲的管教言听计从。这种长年累月的服从性家庭教育下,形成了学姐在任何边缘行为下都会习惯性地退让、忍耐、服从的软弱性格。 在她的世界里,是没有反抗和对峙这一说的,也没有所谓的自主的权利,因为这些都是在父权笼罩的家庭中不被允许的存在。所以当她和亭亭的关系发生了质变,或是说早已质变只是在她尚能欲盖弥彰的范围内时,她要强迫自己在这段关系里后退,退回到最初她的价值观中的「朋友」的范围。即便这种退出让她痛苦,但是她也会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这是其他人眼中「正确」的选择。怀着这样的想法,她结束了自己的高中时代,又听从家里的安排结婚生子,看似过上了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 如果亭亭没有再次出现,可以预见到怡敏的一生都只是从一个笼子走到了另一个笼子中,麻木且认命。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这句话完全就是她的真实写照。她每天除了要像男性一样上班,还要照顾有精神障碍的儿子,回家理所应当地承担起家庭主妇的角色。她的丈夫像是另一个巨婴,一个生活上的白痴,他对于妻子在生活中的面面俱到坐享其成,以至于怡敏只是参加一个婚礼,他帮忙带一天儿子,隔天孩子就因吃坏了肚子而腹泻。同时,他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即便再晚,吃完的餐具也应该是由妻子回来收拾的。 面对这样的丈夫,怡敏有想过要反抗吗?显然没有,她认命了,「命苦呗还能怎么样呢?将就着过吧。」大概是这种想法。所以当她从沙发下抽出丈夫打了一天的电玩手柄,拖着疲惫的脚步去收拾餐具,听到丈夫对婆婆「夸赞」自己「把一切都弄得好好的」的时候,她感觉不到高兴,只是觉得悲哀但无力。 在这段婚姻关系中,她进一步彻底地失去了自我,连手机桌面都是儿子,一周五天在外出差的丈夫,完全指望不上。面对精神障碍的儿子,她显然要付出比其他母亲更多的精力,因此她的生活里,没有「我想要」,只有「儿子需要」,说得难听一些,这是一个守活寡的母亲。 而亭亭的再度出现,仿佛向她十五年死水一般的生活中投了一颗石子。她自以为压下去、只是一时冲动的少年情愫再次唤醒,或者说她沉睡的自我意识终于开始觉醒。这逼得她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以及早已面目全非的自己。 十五年后的重逢,惊喜、愧疚、感激以及过去未能表达的爱使怡敏感受到了短暂的快乐。而亭亭对于她生活上的帮助,也让她感受到了家庭中另一半「同伴」的作用,因此她开始重新试着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情感。 过去,她对于自己与亭亭之间的感情是极力否认的态度。可当她在婚礼时看到一对女生同样幸福地举办婚礼分享喜悦时,她产生了一种对于「生活在别处」的好奇与兴奋。所以当亭亭试探性地对自己做出情侣间的亲密接触时,尽管她感到紧张,但同时也怀着猎奇的心理,就像她高中时代在亭亭的怂恿下第一次相互触摸对方的身体。最后的拥吻是她情感到达的顶点,这一刻她是完全属于她自己的、一个完整的人。从她主动抚上亭亭的脖子,对她的吻予取予求时,这十五年来的委屈,悲愤,懊恼,对过去自己软弱逃避的愧疚,以及从未消失过的爱,瞬间把她和亭亭淹没,在这一刻,她用行动代替了语言,正视了自己的内心,同时也对亭亭那么多年的爱第一次正面做出了回应。 江怡敏终于成了江怡敏,而不是王太太,或是小哲妈妈。 分割线———————————— 学妹的来了 写在最前面: 「我希望,我们都能够更加诚实地面对自己,我们都能够变得更勇敢。」 学妹(钟亭亭): 她可能是有那么一点神秘色彩的女生,我是说她的家庭方面。虽然看了很多遍,但我仍旧对于她生长于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感到困惑。一些个人猜测,或许是单亲或是接近单亲家庭的状态。单从呈现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没有人物前史的角色。因此以下仅对呈现部分做分析。 不难看出,亭亭是一个坦率,正直,同时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女生。这一点并不只是表现在她对于性别意识的模糊,她对于一切的情感都是十分单纯、不惨杂质的,可以说在这一方面,她是一个理想化的呈现,与周围所有的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她是唯一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 而从情感角度来说,亭亭之于怡敏,反倒更像是学姐。当她第一次在排球场上看到青春飞扬的怡敏时,怀着好奇与仰慕的感情请求加入排球队,并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学姐的倾慕。之后不管是训练后第一个与学姐道别,还是主动提出要载学姐回家,都展现了她表达情感的方式简单而热烈。 在她的世界里,依赖和喜欢是可以毫不掩饰表达出来的,她所要情感输出的对象是一个「人」,其次才是性别。当怡敏还囿于「非礼勿视」的家庭教育中时,亭亭会觉得「这又没关系」,因为她觉得她们之间的感情已经足够让她提出对彼此身体的探寻,「坦诚相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能够增进彼此间情感的一种方式。 高中时代亭亭表达好感的方式是莽撞的、不管不顾的,她希望喜欢有回应,至少不被拒绝,希望她们两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和别人与众不同的存在,她是一个传统世俗的反叛者。在一次又一次地试探,亲吻,有别于好友间的拥抱后,怡敏的不拒绝与迁就让她产生了找到同类的错觉。因此当怡敏严词提出她与自己的关系已经太近了必须终止时,亭亭感到困惑,震惊、失望和悲伤。这是她第一次意识到,两个人之间明明是水到渠成的感情也必须是要符合社会赋予的一般性别意义下的,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喜欢和爱都要收敛。同时她也对怡敏有了新的认知,眼前的这个学姐并不是像在球场上表现出来的那样敢打敢拼,和自己有着同样敢于挑战世俗勇气的人。 在明白了这一点后,亭亭感到心灰意冷,她不仅是对选择逃避的怡敏失望,同时也对这个定义所谓「正常」的社会感到失望,这种感觉甚至让她对自己产生了自我怀疑,我相信在她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自我怀疑都在反复地对她进行精神折磨。 就个人来说,我偏向于认为亭亭是个有一点缺爱的人物,她对于怡敏表现出的依赖带有一种对于安全感的需求,譬如她对于拥抱,对于身体贴近时心动后的表现出的放松与满足感,都让我有一种她在怡敏身上获得了一种归属感,而这种需要在遇到怡敏前是无处安放的。对亭亭而言,怡敏是她「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存在。 十五年后与学姐再次相遇的亭亭,已经学会了收敛自己的情绪,扮演一个看似普通的「正常」大人。她明明就坐在对面,也看到怡敏的欲言又止,但是这次她选择慢慢来。不管是在婚姻排队合照的等待过程中,还是在出租车上想要知道她生活近况的探寻,亭亭的试探都是能随时收得回来的,有别于她高中时带着强烈裹挟性的热烈。当她发现怡敏的生活似乎并没有那么如意,譬如年少时憧憬着要摆放在窗边的高脚椅,最后却淹没在鸡零狗碎的生活中时,亭亭开始默默地表达自己的关心:及时递上纸笔让她处理公司急务,照看小哲让她安心处理自己的事情等等。这些行为看起来都是礼貌克制符合「一般朋友」的标准,也让怡敏在长久「伴侣缺失」的婚姻关系中感到温暖以及能够喘息。 当然,亭亭也知道,不管是过去对于和自己曾经那么亲密无间的关系,还是如今在生活中的「普通朋友」身份,怡敏都依然选择否认。所以当怡敏在丈夫面前装作与她是初识时,她笑了一下,这个笑里包含谅解,自嘲、意料之中但不会有指责。因为这时候的亭亭不再是高中那个面对与众不同时会困惑,愤怒,乃至质疑自己的小女生,十五年的光阴,已经足够让一个人树立自我认同,构建自己的内心世界来不动声色地对抗世俗。 在过去,亭亭只是一个非常简单干净到像一张白纸一样的女生。她不理解为什么相互喜欢不能在一起,为什么要让自己妥协于社会一般标准来以此展示自己是「正常人」,她不理解怡敏的决绝感到。而十五年后,她能够理解所有,她明白这只是个人的选择,她选择了坚持自我对抗世俗标准,而怡敏选择妥协,这都没有错,不能仅仅因为没有被选择而心生怨怼。 在这一基础上,亭亭恰到好处的循序渐进来到了第一个关卡。这决定了她和怡敏之间是到此为止还是有质的飞跃,必须直面,没有迂回可言,而这一点,怡敏也清楚知道。亭亭在必须要迈出这一步的时候,生怕出了差错。而拥抱是她们间最熟悉的接触方式,所以她在背后抱时停了一会儿来确认自己是否还能感到当初的那种归属感。在这之后的每一步,她都时刻注意着怡敏的情绪,一直到吻上侧颈和脸颊,而后得到了怡敏的回应。在那一刻亭亭才是能够真正确定眼下的这个人,其实和自己一样爱意未减,至于她的顾虑和犹豫,都可以交给时间慢慢疏解。 成熟后的亭亭在和怡敏的婚外情中以无限的包容与耐心让怡敏能够有余力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因为她自己也经历过自我认同的重建,知道这对于一个几十年来都身处围城从未想过要反抗的普通「女性」会更迷茫、难以取舍。或许最后会失败,她会再一次在选择中被放弃,但她已经不再强求自己是第一选择对象。在这之前,她们能够相互爱一天就是一天。 从高中时期小心翼翼试探的爱慕,在十五年后转变为坚如磐石沉默包容的爱。我知道自己会在不同时期反复爱上你,而你也终于予以回应,就很好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非常精致的爱情电影,昨天下午偶然间发现一部口碑非常高的电影《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正好下午有点时间就看一看打发时间,没想到,这部电影拍的那么好,唯美、新鲜、细腻、深刻,上一次看到让我用深刻形容类似作品的还是《我们与恶的距离》。
谈一下我对这部电影的感受,貌似电视连续剧的作品,其实,我觉得是用电影的笔法,准确的说,应该是拍成的电影短片,当然如果剪辑成一部电影也毫无维和。这是这部作品的形式上呈现出来的特点,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分成六集,难道影视作品也开始饥饿营销了吗?还是一开始就是这样设计的,我不懂,到底为什么六集要分开来拍,说句实话,每一次的短暂停顿,给观众带来的情绪共鸣是会弱化的,不过,我想幕后一定有充分的理由这么拍。
除了这个形式以外,我对于这部电影中的演员,尤其是扮演“亭亭”的程予希非常欣赏,她的演绎把这个学妹的可爱、委屈、隐忍、奋不顾身、为得到自己所爱的等待和小心思刻画的淋漓尽致,演的好棒,查了一下,演员近年也要30多了,在演高中生的戏码,感觉也非常自然,浑然天成,没有装嫩的不合时宜。这让我想起了《面子》里的vivian,这类角色拿捏很难,但是两位女演员成功的表现出来,而且,让人叫绝。
这部电影,或者说是电视剧,让我对于这个爱情故事多了深层次的思考,其实,也是一部非常有深度的婚姻电影,不仅仅是探讨爱情,还把育儿、平淡期的夫妇相处之道、女性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摆在了观众面前,只不过导演巧妙的用爱情的包装把这个深层内容埋的比较深。
这部爱情电影,让我这个已过不惑之年的人,开始相信这世间确实有爱情的存在,在那遥远的学生时代。
今年入春后的有一天,我去搭地铁,拖着行李箱走了一小段,到了地铁的中间位置,有一片墙和柱子遮挡着,我一个人站在一角,转过头环顾四周时,在光线暗暗的角落里,看到一对年轻的小情侣,互相拥抱着,鼻子贴着鼻子,亲昵的吻着对方。
记忆突然闪回10多年前,恍惚间是你和我,也站在那么大的角落里,偷偷的拥抱着,轻轻的吻一下对方,在等地铁的末班车,午夜前的周遭,空荡荡的,我还害羞着,絮絮叨叨说了些让你别黏着我,好像树懒一样挂在我身上了,别人会看到的,你笑哈哈的说又没有关系,看到了又怎样呢?两个漂亮的小女孩接吻的画面不要太好看喔……
我平时都不搭地铁,所以这段记忆已经非常久的没有出现在我脑海里了,在那一刻突然又想起,我的嘴角似乎还挂着笑,好像迷妹般在围观那段故事里的主角们,而10多年后,主角中的一个人已经嫁给了另外的男孩,不知道过的幸福吗,因为后来的那么多年就真的说完再见就再也不见了,故事里的另一个主角,在往后的人生中,也和其他的女孩又发生了一些故事,然而兜兜转转,似乎再也不曾出现过如此这般的心动了,在午夜前空荡荡的地铁站,心跳声扑通扑通的狂跳着,在安静的角落里靠在另一个人的怀抱中,时间仿佛静止不动,只留下粉红色的回忆……
把怡敏斥为自私有些过分,也掉入弯直二元对立的陷阱,忽视双性恋的认知困境。的确,如果没有自闭症的孩子和总缺席的丈夫,她几乎不可能再爱上亭亭。同性恋情在她那里成为备选方案,而非平行的考量,就像厌男恐婚的侄女埋怨自己不是女同一样,把爱次等化为逃生通道,女同作为父权制鄙视链最底端又被较低端的同胞骑着脖子当马遛了一遍。可是怡敏何尝没有为爱而爱呢,她只是不知道有两份爱时该怎么办。难道一个人有选择却不坚定,就要被剥夺讲述痛苦的正当性吗。对孩子和异性恋家庭的偏好和维护并不全出于传统模式的规训,她真诚地关怀和享受孩子的成长,亭亭也是;至于丈夫,事业家庭两难全和浪漫爱消退本就是中年人普遍困局,而且两人之间也有协商的机制。爱最大的告白宣言属于年青人或者纯同性恋或者其他此类能够做单选的人,碰上双份牵绊时,这个逻辑要么偃旗息鼓,要么更加气势凛凛地审判道,好一个不负责任的利己主义者啊——可是怡敏说出了“可是”。我绝不为父权的说教辩护,不欣赏把性少数当成出逃父权的后花园,也不赞同不负责任地贪求兼得主流认同和私情,但问题在于怡敏的复杂性没法被这三条批判归纳,爱也没法仅靠勇气和真心兑现,我们为什么不能诚实地面对人自我影像的含糊和抉择的迟疑呢。在一个怡敏很可能比亭亭更多的世界里,我们除了为亭亭热切的爱受屈折而悲伤,为什么不能也听听怡敏捧着心脏在手上却永远找不到一副合适的镜片去看清咫尺之间的故事。LGBT are not used to and can not solve the problem that patriarchy lead to,so do “love/courage matters ”,that's man's limit
不管最后的结局如何,第三集一出就已经是HE了。
十五年了,两个人依然互相喜欢,也就是说爱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彼此,只是被隐藏在内心某处,而遇见则是打开尘封爱意的密码。
接着又借着喜欢的名义,交出了各自的身体,终于做了学生时期想做又不敢做的事……还有什么比这样更真情实感,更弥补遗憾了么?
这一集全程细节拉满,色气拉满,暧昧值拉满:灯光,背景音乐,台词的细腻,演员的表情声音,克制地推拉,甚至可以说每一秒都在传递爱而不能的性张力。
【这是洗完澡擦的乳液。】
【好。】
她接住乳液的时候,握住了她的手。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她的眼睛像十五年前那样若有似无地看着她。于是她慌了,声音颤抖:
【有事,有事叫我。】
从这里,暧昧的气氛就像浴室起雾,慢慢升腾……
而这只是学妹无数次试探中的一次。
主卧双人床,墙上的婚纱照,满屋子都是已婚的气息。想必家里一定还有客房,但是学姐让出了自己的位置,于是学妹躺在了自己身边。
黑色吊带,翻身过来侧身面对面,学姐从一开始就主动打开了自己的身体。
【你真的不结婚么?】
【结婚干嘛?】
【这样你老了会没有人照顾你。】
学妹的眼神清亮起来,看着学姐的眼睛,嘴角忍不住笑意。
【你在担心我?】
语气卑微得让人心疼。只要你露出一点对我的关心,我就会满足得想要原地旋转。尽管可能只是讨得了一点你的同情而已。
【你好像都没什么变。】
【你也一样,还是长得,那么好看。】
学姐听到一样的夸奖,羞涩地低头浅笑。这么多年,我在你眼里依然美丽。
两个人沉默地四目相对,如果此时够安静,彼此的心跳声定能听得出相似的激烈。暧昧的雾气继续攀升……
【你在之后还有碰过女生的身体么?】
学妹再次试探对方的反应,这次她比之前更大胆了。她想要知道,学姐对于女生之间的身体接触有什么看法?会不会反感?
两人寥寥几句,就把气氛抛向了高潮。
【男生女生有什么区别?】
看起来是好奇,其实或许就是在给她可能的信号,也是给自己的。
【你想要试试看么?】
学妹终于找到了突破口。我可以带领你体会你从未有过的体验和感觉,只要你愿意。
学姐没有表现出一丝不适,甚至眼神里有隐隐的期待。于是她停顿了几秒,笑着转身,理智占了上风,或者说是最后的挣扎。
【晚安,我要睡觉了啦。】
比起上次和老公那句冷漠的晚安,这里的语气完全是在撒娇。
接下来,她终于像得到了允许,试着慢慢靠近,试着亲吻,试着做一些完全不可能是朋友之间的亲密举动。
学妹或者没有十足的把握不会被推开,但即使冒着被讨厌的风险,也要抓住这近在眼前的机会,就算只有一次也好。十五年来的遗憾,十五年来的念想全都倾注在了每一个吻里。
学姐意外又合理地睁着眼睛,似有紧张,似有挣扎,更多的是最后的克制。但所有的理性,道德的不该,在转身回吻的瞬间化为乌有……
至此,还有什么结局是更美好的?顾及现实的种种,反抗也好,牺牲也罢,最终都会坠入尘埃里。
想要的话,要到,不如,要不到。
像孙燕姿和欧阳娜娜拍MV
看了两集呜呜呜完全对我的胃口:年上年下,一见钟情,久别重逢…学姐好酷我好爱以及我真的太喜欢听台湾女生说话了!黏腻感十足。放学骑车那段狠狠戳中我“我发现你很爱说没关系耶”“有吗?”“嗯。而且你说没关系的时候都不是真的没关系”影像配乐都很有氛围,蛮舒服。百合花会开!,20221022恭喜花香拿奖!!
怎么都喜欢不起来,特别是E05那句“你明明可以很特别 为什么要跟大家一样”让我觉得很不舒服,喜欢同性并不是希望变“特别”,反而更希望这很“普通”,对学妹完全get不到,倒是觉得挺烦的,明明目的性那么强就是不表白,等人成家了再搞这一出,就很没意思
66666丈夫最后的质问,亭亭有房子有车有钱工作稳定吗?这是现实的问题,她没有回答,我觉得一个可能是亭亭没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她不知道,她和亭亭谈了好几集的恋爱,去找亭亭还是去的原来的家,她不知道亭亭现在住在哪里,应该是亭亭妈妈和她说的,所以说她没有关心过亭亭的生活,她只是觉得亭亭懂她理解她,她从来没想过和亭亭有以后。
救命救命对情绪,表情,心动的每一刻,人物的台词,那种微妙感抓得太准了,虽然东亚女同电影宿命就是遗憾错过,不能说出口的秘密和年少时短暂的眷恋,但这种抓耳挠腮的小心思,小尴尬,小思念,这种百转千回,默默思虑的隐秘情感真的太能戳中东亚女同的心了
同夫好像没有同妻那么可怜
已经结婚生子的学姐在跟学妹上床前对学妹说:“你真的不结婚生孩子吗?这样你老了会没有人照顾哦。”学姐仿佛全然忘了自己的儿子是自闭症,自己的老公是个她出门就只能叫外卖、她不拿就找不到家里任何东西的人。到底是在指望谁来照顾老了的自己啊?到底有多少人亲手扔掉了珍贵的东西,在这种莫名其妙的妄想里过了一辈子。
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好家伙,近年来lgbt片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名字要长
看了访谈,与其说是演员会撩,不如说是导演真的很会拍。平淡的台词下,画面却拍得暧昧丛生。再次证明了拍百合剧好的女导演的重要性。可惜了,播出平台限制加百合二字,注定是小众圈的狂欢了。我分外痛惜却又无可奈何。如果是耽美,跻身豆瓣top250又何惧之有。
太真实了太东亚了,一声叹息。我相信没有一个女双不会从中得到共鸣,深刻理解剧中每一个人的欲望、痛苦和不堪,理解亭亭那句“如果我第一个喜欢的人不是你,我可能会更有信心”,理解亭亭执念的所有记忆、承诺和期待,也理解学姐和所有人相处时所展现出的讨人厌的、苦大仇深的、犹犹豫豫不知所措的那部分。道德卫士和恨双拉拉和没有过荒唐青春期的人不适合看这部剧。程予希的眼神要把我的心捏碎,林辰唏虽然演技吃力但是非常适合这个角色。
对哦,为什么非要碍于约定俗成,非要迫于父母之言,非要自欺欺人,非要结婚,非要有小孩,非要和异性在一块才能是家呢?只要能和彼此相爱的人听听日光,闻闻月亮,摸摸佳肴,尝尝花香,朝朝暮暮地在一起不才是最值得珍惜和守护的湾港吗?
“王太太 我们什么时候再见面”
“王太太,我们什么时候再见面?”唔护~学妹也太会了吧!我发出可怕的姨母笑
第三集woc!学妹你他妈也太牛了!!!
床戏那段拍得好有呼吸感,克制试探暧昧渴望全都感受到了!
高脚椅和没关系的故事,未完待续。谁能不爱钟挺亭2022.10.23更新:恭喜金钟!
被能够把暧昧氛围拍出来的纯爱剧拿捏得死死的
表演上可圈可点,小学妹在和学姐的对手戏中基本是完全碾压。(第三集给我撩傻了)镜头语言朴素(和女人相处就是浅景深大长焦,和男人在一起就是大广角),伪纪实的简单正反打加小的长镜头。总体,主要胜在情感真挚。真是前有小蛋糕,后有小学妹。看完直让人感叹“男人能不能他妈别出现快去死”
没有政治正确性支持lgbt的意思,只单纯感觉台湾拍同性片有点上路了,比起很多夸张的类型片,做得格外有真实感。
哎,爱情就是爱情。虽然是一名钢铁直男,但是假如我的老婆是深柜,我很愿意祝福她去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人生只有一回,真正的心动何其难得,遇到了就不要难为彼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