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纪录片《世界上最繁忙的城市》,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新德里那一集,当屏幕出现混乱嘈杂的街道时画面,一种熟悉感迎面而来,因为17年去印度游荡了七天。那会是五月,在接近四十度的高温下,穿越南印:新德里 - 阿格拉 - 瓦纳拉西。以至于每回提到印度,都能想起鹿野苑的那股热浪。
去印度前,对印度的了解基本停留在国内媒体对它的既定人设上:印度阿三,英语口音醉人,强奸之都,IT很溜,火车开挂等等。转了一圈后发现似乎真是这样,可又没那么简单。这个世界就像是贴满标签的地图,每个国家因为形形色色的原因贴上了不同的标签。而旅行就像是一把刀子,帮你撕下每个标签一窥究竟,然后引导你去了解和思考每个标签背后的原因。
这个纪录片里也提到了新德里的一个个标签。
1. 混乱而有序
印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混乱,整集纪录片出现的最多单词是chaos。德里大街上有各种交通工具和动物,没有红绿灯,没有斑马线,没有实线虚线,没有交通规则,按喇嘛是唯一的规则。在印度见过逆行,见过有人扛着摩托上高速,见过牛在马路散步,见过火车没有停稳扒门跳车,却没有遇见交通事故,没有遇到大堵车。无论在突突车还是的士上,每个司机似乎身怀绝技,都能在嘈杂的世界里杀出一条路。整个世界在一种看似无序的状态下有序的进行,这可能就是印度矛盾的缩影。最近一期《圆桌派》里,梁文道解释为什么印度人能够成为这么多跨国公司的CEO,那是因为印度人拥有在复杂的环境中快速处理危机的能力。
2. 新旧德里
德里以德里门为界被分为两个世界,新德里和旧德里。旧德里是座古城,莫卧儿王国统治后期的旧址,街道狭窄,牛车、单车、电车充斥在横街窄巷里。而新德里则是英国重新规划设计过的现代城市,街道宽阔,翠绿的树间着清活的街道。这俨然是两个世界,贫富差距是世界性问题,新旧德里就像最近大火的韩国电影《寄生虫》里展现的那样,将两个极端的世界放在一起。
3. 宗教
印度是一个多宗教国家,甚至被称为宗教博物馆,包括印度教、佛教、锡克教、耆那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其中80%的印度人信的都是印度教。印度教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种姓制度等级和转世轮回,而这些标签也深深的融入了印度的社会和文化中。每次提起印度总能想起一个画面,走进新德里一家普通的店铺,店主在最里面坐着,旁边站着个小工,而门口有个老头正跪着擦地。曾以为这种画面只能在印度看见,后来慢慢才发现其实这只是世界的一个缩影。伊斯坦布尔的卡帕多奇亚洞穴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些古老的洞穴上下有十几层,上层阶级住里地面近一点的洞穴,有宽阔的’房间‘,而随着社会层级降低,住的离地面越远,空间越狭小。这就是人类的游戏规则,千百年间换了无数种方式呈现。印度只不过是把这些规则白纸黑字的写入教义中,揉碎在文化里。
4. 历史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问题是20世纪殖民世界的缩影。在对世界史没有深入了解前,对世界历史的认识便停留在20世纪的样子,以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欧美是先进的、中东是混乱的、韩国朝鲜是两个国家等等。所以,当我第一次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本是一个国家时,那种震惊和诧异仿佛三观被颠覆。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伤痛是人为造成的,当英国撤离印度时有意留下的坑至今没有平复。前段时间,印度宣布克什米尔取消自治,再次掀起千层浪。70年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仍然没有完成国家统一。
5. 板球
去印度之前,几乎没有听过板球。这是类似于棒球一样的运动,在英联邦国家非常流行,每年都有联赛。最开始,英国人把板球带去印度,只有在印度的上流社会流行。随着中产阶级崛起,板球慢慢的在普通百姓里流行起来。一定的群众基础加上民族主义的力量,让商人们嗅到了商机,在资本带动下,板球逐渐的成为了印度的第一大球。
墨西哥城:屋顶收集雨水装置。坐公交车完全靠墨西哥人当地常识。1985年8.1级大地震,十万多房屋被摧毁,一万多人死亡;the sprawl can't go on forever,the only way is to built and up. Turret reformer,墨西哥城最高的建筑,地基深埋在街道下面60米处,在湖床基下。2200万居民,2500平方公里,16年建成的缆车,6比索,缆车不仅改善了居民上下班挤公交车的问题,还能让人从上向下俯视全城,欣赏平房立面涂鸦,墨西哥城给人的感觉,它在进行自我净化,观察直升机,90000名警员
莫斯科:地下37米的地铁,看起来像大教堂,1935年开放,用建筑展示国家的力量,260个地铁站已经有44个被列为历史保护遗产。高峰时段的发车频率是90秒一趟,女广播员顺时针,男广播员逆时针。国家力量与民族精神,“不朽军团”大游行。莫斯科人四分之一的时间被堵在路上,是英国人的三倍,平均每天500起事件,冬天1500起。莫斯科的交通拥堵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发展模式,中心辐射状,环状的公路和铁路网。60%的城市人都有自己的乡间别墅,苏联时期,政府会免费给公民提供一块地,地块公有但人们需要向政府提供粮食,每家有一个小型伏特加制作器,60%酒精度。对西方的经济制裁使民族企业更加强大,俄罗斯风味的欧洲奶酪,也许有一天莫斯科产的奶酪会销往全世界。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给每人分配了一套公寓,“赫鲁晓夫筒子楼”,旨在解决住房问题,政府准确精确了每人使用空间,按比例精确计算公寓的每个部分。普京拆除了苏联时期8000多栋住宅,为1500万人重新安排住宅,但是没有法律效力,虽然苏联解体,莫斯科人仍然活在政府治下。clockface在城市公共空间缺乏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相当于一种时间俱乐部,按照时间停留收费,其他所有物品免费,莫斯科人仍旧渴望社区生活,和陌生人在一起。
新德里:与其说是一个城市,不如说是国家首都区,比比利时还大,旧德里和新德里,旧德里有2600万人,比整个澳大利亚都多,亚洲最大的菜市场,约等于80个足球场。历史上德里是莫卧尔王朝的中心,英国占领之后将旧城扩张,英国人建的城市活动中心,中间是一个城市英雄纪念碑,为了纪念一战时期帮英国战斗的印度人。英国人决定在1911年建立新德里,旨在作为大英帝国皇冠上的明珠。旧德里仍然是亚洲尺度的街道,充满了中世纪的味道,而新德里到处充满了复式车道,感觉就像一座英国的花园城市。organized chaos。德里被认为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人们在户外焚烧秸秆和垃圾,2012年政府甚至建议人们不要出门活动,能见度在200米以下。新德里是为汽车建造的,2010年之后呼吸疾病增加10%,学校的学生里,超过一半有持久性肺损伤。 大多数人信印度教,部分人是穆斯林,还有部分锡克教。朗格是一种社区厨房,任何人都可以得到免费的食物
第一个城市是香港。迷信打小人儿,拥挤的小巷、店铺、大排档,比我们这里批发城还凌乱的重庆大厦,高昂的房价,比火车卧铺还狭窄的笼子房,无处落脚的菲佣,高空作业的尼泊尔工人,都是真实的香港。当然,繁忙的港口,历史悠久的汇丰银行,林立的高楼大厦,璀璨的夜景,也是真实的香港。就是这样一座汇聚包容了全世界的城市,每一面都值得探索和思考,愿生活在那里的人,真实地爱着那里。纪录片是2017年的,片尾正在建设的港珠澳大桥,让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样伟大的工程,就是出自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之手啊! 墨西哥城,在这纪录片之前对它的认知几乎是空白。纪录片画面显示的墨西哥城,高楼大厦真的很少,有的只是不断扩张的低矮建筑,与认知中的首都城市相去甚远。城市给人的感觉就是杂乱无章,但民众却积极乐观,热爱生活。感觉这座城市急需更好的管理者和民众的维护,去解决因城市的扩张而导致湖泊消失的问题,水资源的匮乏,违规搭建房屋,交通混乱,治安,还有所有城市都面临的垃圾和污水处理问题。站在墨西哥城最高建筑上俯瞰这座城市,更是觉得它配拥有更好的规划和发展。好在,缆车,直升机巡逻追踪,防震大厦,骑行活动,让我看到了这座城市进步现代的一面。这世界太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环境;更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底蕴,教育水平。好与不好,都太主观了。 看到莫斯科,噢,原来这世界的大城市都一样拥挤,人满为患,地铁站人头攒动,地面上车水马龙,交通拥堵。战斗民族的民族自豪感真的是由内而外的散发着。城市里处处有象征着权力,诉说着历史的建筑,雕塑等等。不知道的是,许多莫斯科人会逃离城市回到乡村属于自己的乡间别墅,理理果园菜园,来一杯伏特加配泡菜,蒸个桑拿,真的羡慕了。但愿有一天能亲自去红场看看,望一望克里姆林宫,体会一把莫斯科最美地铁吧。 德里,新旧德里就像两个世界。旧德里完全不像一个国家首都的样子,很多方面混乱拥挤不堪。也像主持人解说的那样,在混乱中存在着某种秩序。德里人已了然于胸,在这种混乱的秩序中生存生活。之前也从印度电影里能够了解,那里多种宗教并存,贫富差距大,女性地位和权利急需改善。也有好的方面,有人在致力于空气污染的改善,地铁也在新建,垃圾分类也有人去做,尽管垃圾山触目惊心。 三位主持人也很棒很敬业,深入的去体验每一座繁忙的城市,去探索、采访、体验。甚至去体验早晚高峰的通勤,垃圾场分类垃圾,地铁或建筑的施工现场,宗教场所的布施…… 不论这部纪录片客观与否,展现的这四座城市的某一方面一定是存在的。没有虚构,没有群演,存在就说明是真实的,是这种城市的某一个有血有肉有人正在经历的一部分生活。每一座城市都不是完美的,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人在那里纸醉金迷,也有人艰难求生存。这就是真实的繁华,忙碌,生活。
香港,港口城市,船舶在码头的进出控制非常精准,天桥下打小人祛魔的传统做法还很流行,每到周末大量的菲佣在马路上搭帐篷过夜,高昂的房价只能租得起一个床位的洗碗大叔,大量外国人印度人居多聚集的商场重庆大厦,汇丰银行的历史档案记录着香港金融的发展历程。
德里,新旧两个地区差异之大令人震惊,上层人士已经开始做这互联网电商的生意,在高楼里种植了大量的植物和机器去面对严重污染的雾霾天气,另外一面,市场上还依旧有靠搬运商品为生的porter,贫民窟里大量孩子上不了学(片中有人组织了曲棍球的运动应该是算比较好的地方了),还有依靠宗教施(片中是锡克教)的免费食物过活的人们,还有靠垃圾场分拣垃圾为生的人们(已经比在其他地方的收入好很多)。
这两个地方都给人一种很明显的贫富差距非常大的感觉。
墨西哥,到处都是违规自建的房子,公交系统没有固定线路固定下车点还是非常原始的那种运作方式。整个城市处于经常地震的地带,地面非常不稳经常会塌陷。所以解决城市交通靠缆车,而不能像别的城市那样修地铁。警方的巡逻也都是用直升机空中进行而不是地面巡逻。还有非常田园风光的地方,是可以种植蔬菜的,但是仅存的一个湖泊了其他的都干掉了。这个城市还非常缺水,光靠买水就能吃掉一个普通人近80%的薪水。还有超级大的污水处理厂,如果停止运转3小时,整个墨西哥城将会崩溃。不过还有好的事情在发生,建起了可防震的最高写字楼,缺水的问题也有雨水收集器的发明推广。因地制宜地发展还是很有用处。
莫斯科,非常神奇的事我之前在一次Encounter时回答以后想要什么样的房子时说,我想要在郊区有个房子,城市也有个小房子。原来是之前看过这个片子留下的感觉。莫斯科的地铁就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博物馆。莫斯科有那种按小时付费其他一切免费的咖啡馆。前苏联政府给他们建的公寓设计考虑了N多的细节,不浪费任何空间,完全按照身材比例去设计建造。被经济制裁的俄罗斯人抓住了制造本土甜品的契机而非常感谢普京的决定。表面上莫斯科是一个很严肃沉闷死板的城市,但其实却在各处散发着他的生机与活力。
首先,拍摄这样一部纪录片是非常具有人类和社会意义的,每一集从三个主持人的视觉入手,相对客观地描述了一个城市的方方面面。但无法避免的是,主持人还是会以希望人的视觉去审视某些城市,比如当谈到新德里的时候,他们总是会认为这归功于大英帝国的殖民建设,故而无法真正地保持客观。但不管怎样,这个系列的纪录片展现了不同的社会图景,让我惊叹于人类的生命力。墨西哥城地陷严重、极度缺水,城市规划破烂不堪,人们依旧努力地在此基础上修建排污系统,构建城市交通网络(惊叹于他们的通勤方式是 缆车🚠);还有住在笼房里的香港人,即使只有狭小的生活空间,很难保护隐私,“这只是暂时的”;捡垃圾的印度阿姨,“我们不介意这份工作,如果没有我们,这个城市回会有更多的垃圾”一份简单的工作也承载了他们的使命和荣誉感,他们在努力生活,在探索、在改变,都是值得尊敬的生命啊。
算是相对客观的纪录片了,看完这四个城市最想去俄罗斯看看啊~
好的好的深度游
让我们了解到知名城市的另外一面
談得比較淺。尤其香港那集,全是cliche。另從主持人的選擇可見BBC的政治正確啊。
拍的可以。去过其中两个,希望有时间去一下莫斯科和德里。
香港800万人口,深水港,憋居住宿,重庆大厦印巴熔炉,菲佣街聚。。。墨西哥城,2200万人口。历史上被西班牙殖民过,盆地地形;水资源紧张,月收入20%用于买水。地下水曾被抽干,地基不稳,抗地震差。。。莫斯科,近1300万人口。地铁通过男女声语音播报来区分同一号列车的不同行驶方向(---细节设计!)。。新德里地区,2300万人口。同样交通很庞杂,2000年才开始有地铁和电梯。
香港,墨西哥城,莫斯科,德里。每一个都有古老传统的一面和时尚现代的一面,社会底层的生活让人觉得辛酸,年轻人的奋斗又让人看到希望。
香港:亲眼见了菲佣周日欢聚,片里也探讨了,天桥下打小人没见到。重庆大厦也没去。总体觉得视角的确很日常,满意。墨西哥:首先是开飞机追踪汽车,想想我们的摄像头天眼,只能嗤之一笑。大运河倒流,神奇,估计这原因无法地铁?再一个是缆车交通,究竟先进还是落后??总之觉得城市扩张到头了,无法地铁的城市还能有多大的扩展空间?莫斯科:人人拥挤在市中心,人人都有郊区小别墅,别墅其实条件也很一般,所有的道路都去市区绕一圈导致交通无比的拥挤,但是地铁是杠杠的大空间。一个看似有点缺乏幽默感的民族。新德里:雾霾力MAX,肮脏程度MAX,街道拥挤程度MAX,没看出一点好的地方,食物也不精致,所谓亚洲最大的电子市场已经完全是我们被淘汰的模式了。看完觉得咱国家真的很先进了。
补标 @Netflix
非常好看的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香港、墨西哥城、莫斯科和新德里,多元多样化同时又是充满矛盾的城市。客观真实👍
题材有趣,四个城市(香港、墨西哥城、莫斯科、德里)各具特色,大开眼戒。但拍得有点散了观赏性一般。
了解多一点
了解不一样的世界
看完更想去俄罗斯了
所选的城市多少和英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城市的拍摄也或多或少透露着英国人对资本主义的偏见和傲慢,但不得不说BBC从记者层面就无不透露着它的优秀和高级。总之 还蛮好看的,不够看。200505看过
还是香港好,富裕与贫穷并存,现代与传统并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东方与西方并存,从摩天大楼到穷街陋巷,从重庆大厦到大排档,从高端金融到东南亚佣工,财富的金字塔清晰明了,这座反重力的城市,俨然是一个超级大熔炉。
有些内容是eye opener,不断强调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并不令人意外,对俄国的态度是很中立有点意外,也没有评价墨西哥政治,而对香港的态度有一部分只能用“你懂的”来形容。
轮椅出行让人印象深刻。
香港 新德里
世界复杂,众生皆苦。但都各自在自己的生活里努力。人生,政治,经济。观点,宗教。令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