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一部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生处女作上映,创下内地连映12个月的纪录,最终收获三千万的票房成绩,在当年仅次于《泰坦尼克号》与《甲方乙方》,并一举获得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第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这部电影叫《爱情麻辣烫》,它的导演是张杨。
尽管新片《冈仁波齐》票房悄然过亿,成为年度电影事件,但是张杨其人仍未被大众熟知。虽然名为张杨,但他的性格却毫不张扬,只是不断埋头创作。如今常年一身牛仔打扮,似乎在思考信仰与自身的关系,探寻自我精神世界的内部组成。
在第六代导演里,虽然同样关注现实主义题材,但张杨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无论是张元、王小帅、贾樟柯还是娄烨,他们早期作品中普遍存在的锋利和反叛的色彩,在张杨大部分电影里都无迹可寻。
考虑到受众以及商业电影被污名化的现状,我更愿意把张杨的电影称为大众电影。他拥抱市场与观众,愿意将个人的作者化表述融入主流叙事中。或许也正因此,他反倒成为被影迷较为忽视的优秀导演。
《爱情麻辣烫》是一部爱情拼盘电影,在华语乃至世界范围内,这样的电影都不在少数。近年来国内院线就有《全城热恋》《全球热恋》《咱们结婚吧》《北京爱情故事》《恋爱中的城市》等片先后上映。
它们或是不同导演各拍一段最后汇成风格迥异的短片集,或是多位明星在不同段落各自为营,致使观众对这种类型电影褒贬不一。但看《爱情麻辣烫》这部二十多年前的作品,观影体验却毫无割裂之感,反觉格外圆融流畅。
观察这部电影的编剧阵容,除了张杨以外,你会发现几个熟悉的名字:刁亦男、蔡尚君、刘奋斗,他们后来纷纷走上了导演之路并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刁亦男《白日焰火》获柏林金熊奖,蔡尚君《人山人海》获威尼斯银狮奖,刘奋斗《绿帽子》获得纽约翠碧卡影展最佳故事片奖。
《爱情麻辣烫》有5位编剧,主体部分也分为5段故事。它并不是各自独立的段落合集,而是用一线串珠式作为结构,采用类章回体叙事。线是周建(王学兵 饰)和夏蓓(刘婕 饰)的这对新婚夫妇,珠则是《声音》《麻将》《玩具》《十三香》《照片》。它们相互之间并无明确关联,也少用不同组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做过渡。各部分也没有在正片中显示小标题,表明导演并无意做出段落分明的效果。
《爱情麻辣烫》与流行歌曲关联紧密,甚至邀请李宗盛、周华健、赵传等著名歌手客串出演。
片中大量使用港台流行歌曲来烘托都市和时代氛围,在开头就引用李宗盛《你像个孩子》的经典歌词作为字幕卡。三行字道尽爱情的无奈辛酸,为这锅爱情麻辣烫定下基调——
“恋爱是容易的,成家是困难的。
相爱的容易的,相处是困难的。
决定是容易的,可是等待是困难的。”
电影的情绪是多变的,每一段故事都承载了不同的爱情形态。与其说是爱情寓言,不如说是爱情童话。是基于都市现实之后,总结提纯的情感阶段。
电影以喜剧开场:热恋的情侣见家长、买家具,筹备新婚。随后在全片中穿插买婚戒、去婚姻登记处、拍结婚照、婚礼等场景。小两口有终成眷属的喜悦之情,亦不乏婚前的恐惧,以及对关系转变的茫然失措。对新婚关系有极俭省而精到的描摹。
酸:《声音》讲述的是一段青涩的早恋,男孩将对女孩的感情录进磁带。奈何被女生家长发现,眼见爱情之花还未绽放却要枯萎。两人渐生罅隙,但女孩最后用一席话化解了心结。对于这种萌芽的爱恋,最难拍的是情绪,如何在深情与矫情之间找到平衡,是编导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声音》是一个不错的示范。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也是高圆圆的大银幕处女作。
甜:《麻将》对准了黄昏恋,退休老护士在电视上公开征婚以排遣寂寞。在女儿的安排下她与三位老头同时在家中见面,以为场面即将陷入尴尬,却因麻将的撮合,四人其乐融融地度过一个下午。虽然没有在几人中找到真爱,但也再次体会到热烈的生活。老年人的情感生活,也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可事到如今,这个朴素的观点似乎仍未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辣:《玩具》则聚焦中年危机,是童话色彩最浓的一段。两夫妻虽未至七年之痒,但已形同陌路,最后竟依靠玩具重拾相爱最初的激情。很多中年夫妻看到这段应该都会心生羡慕,但电影很快就转入了更为现实、更为冷酷的《十三香》。
苦: 《十三香》则展示了婚姻的尽头——离婚。妻子去意已决,哪怕丈夫心有不舍,哪怕儿子做出一桌好菜挽回父母的婚姻,破镜终难重圆。这段故事并未点明两人情感破裂的缘由,但濮存昕和吕丽萍两位实力派演员的演技极有说服力。当一段爱情关系中有了结晶,分开便成了困难的事。父亲和儿子的对手戏,堪称全片中最催泪的段落。
咸:《照片》是现代新新人类的爱情故事,通篇采用画外音的方式。无法解释的爱,无法解释的离开。既疏离又亲密的男女关系。整段故事的叙事手法,似乎能在张一白后来的《开往春天的地铁》中找到延续。
在这部处女作中,张杨无疑展现出了非同小可的掌控力,用不同的叙事风格照顾有不同审美需求的电影观众。上述几段男女关系,高度概括又富有层次。看似无甚关联,但又可理解成一段爱情在不同阶段的演变,使王学兵和刘婕的故事线显得更为耐人寻味。没有晦涩深奥的哲理,尽是开门见山的表述,而观毕又令人若有所思,是张杨电影从始至终难能可贵的特质。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爱情电影是最长盛不衰的类型片之一。在华语爱情电影脉络里,接地气的《爱情麻辣烫》显然占有一席之地。
2016年,一部名为《爱情麻辣烫之情定终身》的电影上映。此片由张杨监制,刘奋斗任剧本总监,刁亦男和蔡尚君联合坐镇艺术总监,是四人继97版《爱情麻辣烫》诞生18年后首次相聚,却遭遇口碑票房双失败。华语电影人,可否从中得到一些思考呢?
本文系“FIRST青年电影展志愿者”公众号专稿:处女泉 | “来碗爱情麻辣烫”
很经典的场景故事,很好的演员阵容,很喜欢。
期待着再看一次
恋爱是容易的,成家是困难的;相爱是容易的,相处是困难的;决定是容易的,等待是困难的。
要好好借鉴,向一旬以前的电影致敬~~!
“恋爱是容易的 成家是困难的 / 相爱是容易的 相处是困难的 / 决定是容易的 可是等待是困难的”这部电影中使用了大量当时的流行歌曲,使得影片具有了很强烈的时代气息,这大概也是第一部把流行歌曲作为电影的一个有机元素加以运用的大陆电影。我这辈子也忘不了片子里扑面而来的那首《鸭子》。
时隔十多年,再次回味这部经典国产爱情电影。没想到比模糊印象中的还要好。每一个故事都十分生动,鲜明。生活气息浓郁。演员表演非常出色,毫无做作。故事穿插也很巧妙,我真的非常喜欢。作为一部明星云集(很多当时还不出名)的爱情片,比现在的国产电影好太多太多。对了,高圆圆真的很美,徐静蕾也是
老太太征婚那场戏太有意思了吧
从这里初识徐静蕾。那时候还不知道她是谁,老徐还没有名呢,记住了这张脸,印象很深。
这无疑是张扬的电影里我最爱的一部。翻出来再看的时候当初记得的情节都还在那里。在这样的故事面前形式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最真实的那份感动都曾经或者正在存在于心中。
那对发现玩具乐趣的夫妇忒有意思了!
圆融通达,起码不像同一个导演的无人驾驶,关心小三和钱和推销和卖艺不卖身的坐台女,那时候谈起爱情还只是拿起上世纪的录音机编造一句你喜欢我,还只是我在老年大学中多看了你一眼,还只是下次做饭别放这么多酱油了,还只是不管用的幸福十三香,还只是文邹邹的旁白念叨你相信缘分吗,发个誓说你爱我
我真是是个OLD-FASHION的人 熟悉的面孔一出来好感度就飙升 配乐也是一首比一首老一首比一首经典 还有90年代的北京 没有那么拥挤和浮躁 每段表演都好真挚好真实 一点不做作 我跟着他们自然的哭了笑了 情节设置像话剧一般简单明了 一点冗余都没有 太喜欢了 个人感觉电影评分偏低
《声音》>《照片》>>《麻将》>>>《玩具》>>>《十三香》
拍的真的很好啊~最喜欢离婚夫妇那的一段,爸爸还是要离开的结局写的很好啊~拍这么真实又不苦巴巴的东西真好~
很好看~
爱情麻辣故事集。
麻辣烫是很神奇的东西,各种食物丢进去煮一煮都能好吃。爱情嘛,每家的配菜也是各不一样。没想到中国早就有这么经典的“真爱至上”了,比现在的爱情片好多了,只是那时候的情情爱爱都显得好造作啊…
九十年代的国片真的好好看啊,故事生活细节演员都有,《过年》《本命年》什么的,还有这部,那时候,张艺谋还拍《有话好好说》,姜文还拍《阳光灿烂的日子》,冯小刚还拍爱情杯具呢,多靠谱。再看看现在都什么玩意。还有高圆圆真的好嫩好萌啊!!
记忆中很简短的几个小故事,高圆圆那时还很纯很天真,徐静蕾也是清纯得一塌糊涂,但却是郭涛和徐帆的那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总是幻想着以后结婚了分配家务也是那样就好。。。ps:这个封面实在是太恶俗,辜负了这个好片子
端着爱情的早点,找不回爱情的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