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远野浩平的原作小说《不吉波普不笑》因其独特的世界观与气氛,吸引了不少读者,目前TV动画已播出了数话,相信已有不少未接触原作的观众对本作也有了个大致的了解。那么,为什么在原作出版发行了20周年之际选择了“再”动画化,担任本作制片人的田中翔接受了PASH!+的采访,聊了聊动画版又有哪些值得看的地方及改编的难点。
首先,田中谈到,他自己也是突然想到今年正好是《不吉波普不笑》原作出版发行20周年,才想到要将这部这品给改编成动画。自己几乎不读轻小说,唯一看过的就是《不吉波普》系列。田中与《不吉波普》系列的相遇是在自己还是高中生的时候,隐约记得当时应该是在修学旅行期间在电车上读的,偶然间逛书店时买的,没想到那之后过了20年,这部作品竟然还在继续。希望能够以一名制片人的身份将这部极具魅力的作品传达给大家。 田中表示,这份企划完全是由着自己的性子。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强烈想要做的人去执行的话,这份企划就不会进行下去。同时《不吉波普》系列已经过去20年,对这部作品完全不了解的世代也已经和作品中的角色一样到了高中生的年纪,田中希望能让他们都去看看这部作品。随着时代的变迁,娱乐向作品也经历了很多变化,而《不吉波普》系列又是这变化的过程中最初的“世界系”作品。过了20年了来看这部作品,不仅不会过时,反倒会感受到它在当时的前卫。 由于这部作品目前已经出到了22卷,要将作品的哪部分抽出来改编,向原作上远野浩平老师请教后,动画最终选择了从《不吉波普》系列第一卷《不吉波普不笑》开始,加上极有代表性的篇章构成。关于画面上,上远野先生因为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小说上,所以只给了一个要求,“请从小说中读取。”因为《不吉波普》系列是一部极其需要动脑的小说,所以在改编成动画的时候也是一边思考一边创作。
关于作品的魅力,田中说到,自己其实对“世界系”这个词一时反应不过来。但当开始读这部、作品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就被其中那股不可思议的魅力给吸了进去。《不吉波普》这部作品首先不存在所谓的主人公,是站在剧中各个角色的视角来展开的故事,而“不吉波普”则是存在于每一个零碎片段中的人物,逐渐阐明故事中的“现象”。田中表示,“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中的主人公”,是自己感受到的这部作品最有趣的部分,前所未有的感受。自己也能够理解为什么其他作家从本作得到了灵感后能创作出各种各样的作品。 和一般 “主打角色”的作品不同,本作因为是“不存在主人公”的作品,田中表示那么看点自然就是作品里的世界。由于是幻想的世界,以现实的角度中来看,作品中大多是现实中不会发生的事,有着自己意想不到的各种现象……这样的心情至今没有改变。 从竹田的视角来看就是,似乎在自己的身边发生了巨大的事件,然而在不知不觉中这件事就过去了。这就是作品的第一个篇章《不吉波普不笑》的故事,极有真实感。现实中是否真的发生了这些事暂且不提,但人生就是这些这些事情的连续。看似荒唐无稽,却是“脚踏实地”的幻想,这才让人感到兴奋不已。完全沉浸在“想像力的世界”也是《不吉波普》系列的有趣之处。 对于这次动画的改编,田中表示最需要留意的地方,就是要如何让观众看到这些可能会发生的不可预料的、不可思议的事。在和制作组进行讨论的时候,田中也希望能够表现出诡异可怕的气氛、和潜伏在日常生活中的异样。剧中类似实拍影视剧的影像,也是监督站在现场的角度得出的判断。
因为确实有不少不亲自看过是无法说明的画面,田中希望大家最好能够3话连续看下去。特别第一章《不吉波普不笑》是各片段的连续,有很难表达的部分,所以如果能够3话连着看的话,会比单话分开看更容易看懂,并感受到其中的魅力以及画面中所埋下的“机关”的乐趣。 关于这些“机关”,田中表示,主要通过上色、画面上的效果、以及路人的画法等方面。动画最大的优势必然是在画面上,尽可能深入浅出,好让更多的观众都能够接受这部作品。角色的演技也是给人更加偏向实拍作品的印象,在表情、动画等演技上下足了功夫,自然地感受到画面中的气氛。 关于舞台背景的部分,虽然原作最初在20年前出版发行,但从文字里并没有特别依赖当时的道具,基本感受不到过去的氛围,包括周围的环境也是。与时代扯上关系的,只有手机。因此,田中认为《不吉波普》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行得通,故事的印象都不会发生变化,感受不到这是一部20年前的作品。而在本次的作品中,为了不让观众感到动画不与现代脱节,剧中的每个角色基本都配有手机,不过这并不会对故事本身有太大的变化,除此之外,剧中的风景也是按照现代来画的。
原作中,因为是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展开从而阐明同一事件,当初也考虑过为了让故事变得更加简单易懂,试着做出一个主人公。但这么做就不是《不吉波普》,因此仍然选择了小说的做法,从各个角色的视角拼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方面身为系列构成、脚本的铃木智寻也下了一番苦工。 虽然大家所看到的是同一个现象,但这现象给每个人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原作小说就是将这些关联人物的故事进行重叠,有着大量的心理描写、环境描写,耐人寻味,然而如果将这些描写原原本本落实到影像的话,就会显得冗长。于是,动画大胆地整理了重要的内容,加快展开的速度,使得上看去不会那么烦闷。田中表示,对于剧本自己是个外行,因此完全交给铃木智寻和夏目真悟监督来处理,从他俩过去合作的经验来看,这次也非常顺利。 对于没看过原作、这次首次在TV动画上接触《不吉波普》的观众,田中表示大家只要记住一个特征:剧中的登场人物几乎全员都是故事的关系者,中心的事件是以不同的视角来揭露的,没有固定的主人公,每一位角色的言行举动都有着意义,他们的一言一行里隐藏着揭开故事真相的“碎片”。因此在看的时候,如果能一边联想每个角色的心情,那动画也会变得加倍有趣。某种意义上每个人都是主人公,无论是谁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背后,有着各自的魅力所在。 另外,田中也希望大家在看过TV动画之后也能去读读原作小说,找到与TV动画完全不同的《不吉波普》世界。相信原作的有趣,一定会让各位读者朋友想要在深夜里徘徊。
“不吉波普”究竟是什么?一边观看一边思考,故事也会变得越发有趣。乍一看是个在正统的电视剧中出现的幻想角色,但这又意味着什么呢。不同角度有着不同的见解,有人把她看成“死神”,有人把她当作“朋友”,纯粹把她认为是“都市传说”的也大有人在。看的角度、看的人的变化,事物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这也是《不吉波普》所体现出的真实的部分。田中认为,这份真实感,也与当今社会意外地有着链接的部分。 由于构成的方法非常特殊,要想理解全部的内容恐怕只看一遍是不够的,希望大家能够反复看。另外,在影像各处都刻意埋着异样的部门,所以反复看也不容易看腻。特别是由第1话到第3话构成的第一个篇章《不吉波普不笑》,只有当全部看完才能理解故事的全貌,所以当看第2遍、第3遍的时候,兴许会有其他新的发现。而且,各话的做法都不尽相同,所以一口气看完3集也会变得3倍有趣,所以尽可能先一口气看完3话。2018年12月中在日本的先行上映会上,也是采用了一口气3话连播的做法。
在选角方面,田中表示每一位声优的演技都很棒,初期决定分配个角色的声优时,犹豫不决。不过,唯独“不吉波普”一角绝不能让两个人来演,这点大家有着共识,另外悠木碧对《不吉波普》的角色们有着深刻的了解,在试音的时候,全场一致决定让她出演不吉波普。与其说是双重人格,倒不如说宫下藤花与不吉波普是在精神上完全没有联系的两个角色,对于悠木碧的演技,田中赞赏有加。 最后,田中表示,无论是原作的读者,还是没看过原作的观众,都先当作自己被骗了去看看这部动画。相信大家在看的过程中,一定会想要和谁分享自己的感想和意见。在看的过程中,会有新的发现,在考察的过程中也会发现动画的乐趣。原作本身就是非常有深度的故事,希望能在看完动画之后回过头来看原作小说,之后再来看动画也会有新的发现。《不吉波普》这部小说最为主干的魅力,就是不存在事不关己的事。任何事件都有当事者在场,就像人生一样,每个人都是主人公。也希望大家在现实生活中,遇事都能以己度人,换一个立场来考虑。 另外,田中说到,不吉波普在剧中的台词也值得大家的关注和推敲。她的话什么时候是真的,什么时候是冷漠的,这类哲学的部分也是本作的魅力之一。
因为采用的是插叙倒序等手法,刚出就一次性放出2集,刚开始看第一集时是因为无聊,看了之后想睡觉,然后去b站搜了一下,好评蛮多,然后我就又去看了一会,到第4集时居然上瘾了,就一口气看完了,整体总结,前期很赶,后期很好,吹爆。。。
要说缺点,就是只看一两集完全不记得它在讲什么,看懂了就觉得好看了。
第一次知道这部番,还是在b站上无意间看到它的宣传pv,当时看见它的精致的打戏与音乐吸引了我。 《不吉波普不笑》是轻小说家上远野浩平著作,插画家绪方刚志负责插画,电击文库所属的轻小说。 作品为1997年第4回电击小说大奖“大赏”得奖作。要知道电击文库大奖的含金量是极高的,和现在买插画送厕纸的轻小说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说回来,这部动漫最惊艳到我的除了优秀的音乐就是它的多角度不同或同时间叙事方法。这种剪辑方法让我看到了诺兰的《敦刻尔克》的影子。但和《敦刻尔克》不同的是《不吉波普不笑》其实是很好理解的,剧情其实不算复杂,但是打乱了时间线,还采用了多视角的叙述方式。不习惯的人确实是无法短时间接受这部番。第三集的内容大概也是补完第一集的内容。现在需要串起来思考的番剧真的不多,像《无头骑士异闻录》、《空之境界》、《物语系列》我看过的番剧中只有这四部通篇采用了这种方式,而且无一例外全部都是神作级别的,或许只有神作级别才能看到?毕竟这类作品不成神的话,肯定会烂在某个角落里。 但是在这种作品中还是有一点点作画崩,但并不严重毕竟监督可是夏目真悟。作画监督筱雅律,土屋圭也也不是盖的。
本片开头直接放结尾,实际是制造悬念,使观众能紧跟影片节奏。(在日本好多动漫是在凌晨播放,为了能使观众看下如此意识流的作品且不犯困,只能如此,这也是监督的厉害之处)
本作经典在《vs幻想者》部分,这也是一个小高潮。该作品影响了很多当时的轻小说作者,比如西尾维新等。在西尾的戏言系列中你就能看见不吉波普的影子。(在处女作《斩首循环:蓝色学者与戏言跟班中》比较明显,喜欢的可以去b站看看)
动画,3集结束结束了食人那段。仅仅60多分钟,穿插了明线,回忆,暗线,主线。
明线:早乙女与雾间飒的对决 回忆:纸木城直子与外星人的日常 暗线:外星人实验体的分裂,并且出现两个人格潜伏在地球上。 主线:宫下藤花与不吉波普。 剧情十分之密集,十分之丰富。而且有非常庞大的信息量。 这种叙事方法在1997绝对是非常先进的,已经打破了很多悬疑小说的叙事常规。在现在来看都不是很普遍。但这并不讨喜欢直来直去的中国观众的喜爱。相对于这种,更多的中国观众喜爱直来直去不用多加思考的动漫,这也是近年来龙傲天类型,兴起的原因。
我觉得这种情况可能是近年来中国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初高中学生竞争压力大,使得工作学习压力加大,本来青年人在学校或公司就够累了,想看动漫放松一下,结果在一看不吉波普这种难懂,自然就本能的引起了反感。
在加上某站一些小学生的疯狂带节奏,使得不吉波普和戏言的评分并不是很理想。
不过无论怎样,我们都不该轻易否定这部跨世纪的作品。
整部动漫现在,完结了。要我说,这部动漫真正厉害的地方就是将小说中,意识流的部分展现的很好
整部动漫现在,完结了。要我说,这部动漫真正厉害的地方就是将小说中,意识流的部分展现的很好 例如:歪曲王,最后三个人站在天上那段的小说原文如下: “在我看来,你的周围有种满是歪曲的感觉,而我就好像深处那歪曲的凹陷处,顺着斜面不断滑落。” “呐,志郎——你肯定是从下方看待世界的吧。即使我摆出如此谦卑的姿态,你也绝不会让自己不立于上方,没错吧?” “你看似在肯定他人,实际上在质疑所有人。你锐利的眼神,一直在牢牢注视着所有人,质疑着他们是否有某处歪曲着。” ——纸木城直子 “我虽然没有这个打算,但却成为了纸木城的国王,那么其他人也会因为各种事情,互相成为某个人的国王吧——他们自己对这种状态到底有几分自觉呢,以及,是否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这一地位的失去呢——我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田中志郎
很复杂的意识流内容,变的好令人理解,能让人看懂,交叉的独特叙事风格,是这部作品成功的原因。 最后说一下,动漫最后那个解除大楼封闭的密码和最后的音乐《stairway toheaven》。
当我们在歪曲的道路上前行 我们的影子高过自己的灵魂 这来了一位女士我们都认识 她闪耀着白光 想要展示 一切事物从来都是如何变为黄金的 ——齐柏林飞艇《Stairway To Heaven》 也许是版权问题,原作里描写的歪曲王及寺月自带的BGM和动画里实际放出来的BGM并不相同,以至于丢失了很多很有意思的细节。感觉有点可惜,所以我来简单补充一下。 ①原著里登场的主要曲目有两首,分别是《custard pie》和《kashmir》,均出自齐柏林飞艇的专辑《Physical Graffiti》。 ②《custard pie》即为歪曲王登场时自带的BGM(原作内),动画里这段BGM有音波震荡的特效,辨识度很高。 ③《kashmir》只在整本原作内登场过一次,就是在这集动画内竹田被歪曲王版宫下撩,寺月发表威胁讲话时的那一段的BGM(动画里并不是原曲)。 ④《kashmir》曾被Puff Daddy改编为一首名叫《come with me》的歌曲,被用作1998年好莱坞版《哥斯拉》电影的片尾曲。而竹田在原著内对这首曲子的感想是“很适合怪兽大闹一通后的收尾”。 ⑤曲子的登场顺序也很值得玩味。《custard pie》是《physical graffiti》这张专辑内的第一首歌,而《kashmir》位于这张专辑的正中间,最有意思的是这张专辑后半段有首歌,叫《boogie stu》。 ⑥寺月恭一郎的密码是“STAIRWAY TO HEAVEN”,这是齐柏林飞艇第四张专辑里的一首著名歌曲。这首歌可以说是歪曲王卷的主旨,具体歌词有兴趣的可以去查一查。
你看了第一集,发现op很出色,原因不只是燃而已。你由别人的介绍得知这是一部群像剧,而且你也习惯了在群像剧的op中认识将要登场的人物们——但这次你意外地发现,op的登场人物极少,除了最后一幕外几乎全部是女主的镜头,于是从一开始你就觉得这个动画不一般。
接下来的20分钟里,你看到了被打乱的片段,它们快速带过了整个故事的起、变、平,最后(令你一头雾水但能猜到是位于剧情中心的)两位女主握手,第一集结束。
等等,你想起了《永生之酒》。
是的这种即视感太强烈了,尤其是这样一个结尾,两位永生者用握手实现了宽恕。而且你还能找到《DRRR》的影子,其实第一集的叙事方式更像两者的结合:
《永生之酒》和《DRRR》,虽然两者气质相似,但叙事是存在很大差别的。《永生之酒》的第一集被完全打乱,不同时间、不同人物的视角交错在一起;而《DRRR》的第一集非常简单,除了一段3分钟的插叙,余下则是完整的、按时间顺序进行的男主视角。
而且《永生之酒》的乱序是彻底的,在之后的集数里继续保持,导演敢于让每一集都眼花缭乱,逐渐织成细密的故事的网;《DRRR》的乱序,则是在保持单集完整性的基础上,在集与集之间打乱视角,使时间线只在集与集之间重叠,每一集只描述故事在一个人物眼中的样子。
为什么说《不吉波普》更像两者的结合?在上面的讨论中,你已经把乱序这一笼统的描述分成了时间和人物视角两个角度。从时间线来看,第一集是被剪碎的,风格同前者。从镜头跟随的人物来看,前三集则分别是完整的男主视角、食人魔视角、敬的视角,这很DRRR。
就震撼程度来说,《不吉波普》的第一集似乎更甚于《永生之酒》,这在一定程度上恰恰在于结合了上述两者优势的叙事手段。你试图回忆,在这一集里你的观影体验是如何变化的:
故事开始时,是一个突然的时间切换让你明白,哦,乱序开始了。随后的每次转场都像在你思维的平静水面上轻轻点了一下,泛起的波纹是你被不断调起的兴趣。
当你的好奇心越发高涨时,却发现情节突然跳过了最重要的片段,你激动地从床上坐了起来,和弹幕里的其他人一起大喊,不对!不是这样的!你要向导演提出质疑。
导演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不怀好意地解释说,这不是他的过错,更不是他在使坏,这段空白正是囿于男主视角的受限!你只好瞠目结舌地看着故事如同急转直下,居然在一集之中,迅速向结局而去了。
你的震撼来源于哪里呢?即使丢失了核心情节,你还是看到了结局,于是事件在你的视野之外被解决了。你和男主一样被抛弃在核心剧情以外,就像被抛弃到没有剧情的荒郊野岭。但紧接着,两位女主见面,握手,报出自己的名字时,故事在她们初次见面的时候走向了结局——故事结局了,再也没有角色能打断它,或者干扰它的最终走向。当片尾曲响起,你意识到被剧情抛弃的你已经在朝着它的核心返回,剧情成为了你的敌人。
所以当看完第二集时你会感到落差:第一集绝妙的时间线营造了这样的震撼,第二集却又恢复了线性的叙事,不免让你失望。
但出于对群像剧的热爱,没看过原著的你最期望的,是这一次可别像《超自然9人组》和《博多豚骨拉面》那样,在后半程所有的人都走到同一阵营里,不再有时间和视角的迷人切换了。这个结局的提前出现让你松了一口气。
题外话,女主不吉波普的身份让人想起相麻堇。女主有两个人格,相麻堇也在坠桥前后成为两人:相似的,一个人格从一开始就运筹帷幄,另一个被卷入故事的核心,成为最大的谜题。
个人见解:在幻想者的事件中,老师和正树形成了对比。老师通过拔掉人们心中的“刺”来治愈人们,这些“刺”可能是人们好斗的欲望,可能是肮脏的过去,也可能是人们现在当前面临的压力;另一方面,正树则是在对待织机的过程中,接受她的过去,不断的用行动去感化她治愈她。在事件的最后,身处高塔的老师无法看见即将落地的幻想者。“身处高塔”暗示了老师过于崇高的理想,但是高处不胜寒;“看不见幻想者”暗示脱离了实际的理想注定因为看不清脚下而失败。而身处地面,脚踏实地的正树却看见了幻想者,所以,他才能看见幻想者称赞他“了不起”。
倒叙和重复,想到《自新世界》。群像,重复和杀人方式,想到《夏日重现》。 目前看到第三集,解决了共鸣者事件,主角团相识。外星人探访的共鸣者被人类组织改造利用成吃人的复制者,炎魔之女女二联合共鸣者对抗复制了同学身体伪装身份的复制者,然而不敌,最终女主第二人格不吉波普出手了结。感觉更像是人类反派的故事。 不吉波普的声音有点像朱妹。太绝了,主角活的像配角,真群像➕单元剧,不停切视角逐渐还原真相,看起来抽丝剥茧很烧脑。 第二趴幻想者,细节看了好几遍才看懂。表哥老师能够看穿人心,以玫瑰形态展现在人身体之中。跳楼后的少女成为幻想者,停留在极致接近死亡的灵魂状态,能看见死亡,寻求着人类的极限,渴望经由无限接近于死亡来创造人类的突破。她选中了表哥老师,利用他对学生自杀却无力解救的愧疚,把他变成了操纵他人心灵的怪物,修剪玫瑰的刺,让人失去攻击性,把人们都变成相似的没有痛苦的存在。可惜老师太执着于填补人们内心的空缺,同时引出组织里的异能者,意图控制组织,然而取走异能者的心后异能者自杀,计划失控。而接下来他想要取出非人类的合成者——炎魔之女弟弟的恋人——被组织及那位异能者操控创造的合成人的心,再次失败,因为她的心里有爱,和弟弟建立了互相守护的爱,所以她的心已经无法满足心甘情愿地被取走的条件。不吉波普终于出现,从老师体内驱逐出幻想者,幻想者落地消失。因为中间还穿插了和弟弟同班的路人弯变直帅哥视角,暗恋老师的表妹视角,还有调查老师的炎魔之女好友视角,总之很多人被卷入其中,又有多方势力相冲突,且世界观复杂神秘,理解较为困难。 然后是救了女二的初恋猎人和疯狂的女药剂师,最后一部分上身霸道总裁地产大亨的歪曲王。
印象最深的是最后列车上女主躺在男主竹田肩头睡着,睁开眼的是不吉波普,二人在虚空对话,很好奇竹田究竟喜欢的是女主还是不吉波普呢。
不吉波普,非男非女,很酷,也很虚幻飘渺,没有人间情感和羁绊。说起来,因此它不是个特别迷人的人设。但此番精彩主要在充满奇思妙想的都市传说和各种各样反派引发的悬疑故事中。
第九话
不吉波普对正树说的话,此时乐园放着瓦格纳的《纽伦堡的名歌手》。
“你以为自己之前一直在自由地行动吗
你从前有很明确地意识到那是自己的想法,并按此行动过吗?
你能适应社会,也能说成你被社会巧妙地洗脑了。
被身分不明的人洗脑了,问题在没有自由的精神中,究竟要珍惜什么。
你在这缺乏自由,被束缚的世界中渴望什么。”
攻略画家的时候
“你已经没有可能性了,哪怕四月会降雪。它不过是出现在春日阳光下,无法积雪只能徒劳地融化。”
已经看不进这种中二题材了,剧情也没有吸引力
牛尾宪辅是不是当今最值得期待其未来的动画配乐人?*叙事方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之前的改编版本《幻影死神》,然后你就会觉得新版至少还是很友好的嘛。这次看来是忠实根据原作顺序改编了。
OP超级好听,第一集第一秒,开口我就给跪了。。这番,就冲这OP,我踏马追定了
我还是有机会补小说去吧,夏目真悟和铃木智寻以为自己是福克纳吗
不论这部动画的质量如何,请记住,至少从第二个千禧年算起的近几十年,有无数的日本小说或者动画作品都起源于它,或者说这是一部被“抄过”无数遍的都市奇幻类作品——《不吉波普不笑》。
不吉波普走的是叙事的技巧化,以及内容间相互密匝的连贯性,以及又有着那么点本我,超我的心理学辅助加持外,如果这样稳着走下去,应该可以往8分上走。
根据世界系鼻祖作之一的小说改编。最初看到制作稍显贫穷的画风、低区分度的人设,体验到因视角切换带来的间歇性乏味,心里是有点失望的。但这种多视角编织的都市传说,每个篇章都是多方势力的交汇,得聚精会神观看才能跟上非线性叙事拼凑出完整的故事,又令我感受到一种奇特的审美乐趣。这种手法偏实验,腔调十足、文艺味儿浓的动画在当下还是挺可贵的。本作相比构建严谨的世界观更注重于渲染怪谈的神秘感,虽然瑕疵不少却并不讨厌。牛尾宪辅的优秀配乐给氛围营造加分太多,凹酱配不吉波普的声线好听撩人到不行
前三话太赶了,完全没体现出原作的魅力。不过后续质量越来越高了,可能整部作品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作为开篇的前三话做的不够理想吧.....
中段VS幻想者还是很好看的,篇幅还是太短
三星给op,没了,把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故事,用毫无线索的碎片剪辑强行剪的很有逼格的样子,其实更低级
有空境的感觉,叙事独特不代表故事有趣,脸谱化是个硬伤。最烦日本人这种动不动就一脸装逼样地与你进行中二对话,至少心理疾病患者不会一脸得意地鼓吹自己的心理疾病。
脸盲地狱,第一篇和第三篇观感比较好,中间六集晕了,oped听了13集一点没腻,不错/看完了,整体看下来感觉第一篇还是做的太刻意,几乎必须要看两遍。3>1>4>2
第一集是真的什么也没说,连线索都没交代,宣传PV里的战斗画面一帧都没有出现。也许导演想用倒序的手法另故事更有嚼劲。但是真的过犹不及,反而另观众云里雾里。动漫毕竟不是电影,一集20分钟,一周一集这样的节奏,真的不适合拿整整一集来装包袱,就算下一集或者下下集能把包袱抖出来,那观众也早把隐藏的细节忘了个屁的了。另外人物和对话不知怎的像是被放慢了0.8倍速一样,节奏慢吞吞的连帧数都觉得下降了,有这个时间完全可以交代一下阴影里发生了什么,哪怕给几个镜头也好。总的来说故事可能是个好故事,就是一个悬疑猎奇番生生做成了校园日常,令人感到有些泄气。 然而第二集做的比第一集好多了,各种违和感都消失了,节奏也好了很多。
咦,一集就完结的动画还是头一回见到。(不笑)
原来日本社会,也不敢扶啊
几个期待:1、纽伦堡的名歌手 就算吹吹口哨也好2、不要顺叙3、屏幕别太亮(但貌似不可能)4、小说顺便翻翻呗,别只翻了两本就停了…
我的眼光果然毒辣,之前标记想看的动画都是极其优秀的作品啊!
经费不足所以在叙事结构上下功夫?据说原作第一卷的故事也是多视角叙事,不过相比较原作的每章一个视角,动画显然滥用了这个功能,有点炫技的成分,而且并不适合这种时长较短且周更的动画,对观众十分不友好,一次更新两集显然也想到了这点吧?不过从第三集开始就好多了,看着也舒服,果然前两集在炫技,你要是这样玩一次更新三集多好
叙事很有意思,神秘感与结构性并存。在故事的一开始展示了大纲,再用展开后的细节去堆砌中空的发展,把故事的解释权在追番的过程中交给了观众。更别说不曾过时的时髦设定与视角,在猎奇与悬疑中时刻保持着克制。希望可以稳健地发展,那样在拼图最终完成的时候,或许会带来极通畅的观影体验。
两集下来,特意而为的缭乱的叙事节奏足以劝退小学生了,想看的就是这种番剧,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