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黑眼圈电影节的终章,第二十放映日,波兰影片《明天会更好》。
本届黑眼圈儿童片不少,这个片子质量属于前列。很多画面拍的很美,可惜影片资源画质一般不能更好感受,我们的观影方式越来越多样。方便,但是观影体验也越来越参差不齐,影院,投影,电视,电脑,手机,屏幕越来越小,越来越方便观看,但是我们也越来越把观影这件事简单化,碎片化,我们的时间貌似越来越不够,难以抽出两个小时安静的去观看。
回到影片,本片导演用细腻温情的笔触描写了三个流浪男孩儿的逃亡生涯,很多地方都令人动容,三个孩子特别是最小的那个表演浑然天成,非常的棒,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看似描写逃亡他乡,实际在写希望的破灭,和希望破灭之后人(或者说导演认为)会如何面对——没有什么面对生活还是应该选择坚强,只是希望破灭之后我们除了笑笑而又能怎样呢,挺无奈的。
也许是我岁数大了,这种片子我是越来越看不下去了,腌心。
不提了,说说黑眼圈,本届黑眼圈电影节,看似漫长的过程,一转眼也到了快要结束的时候了。11月1日到12月12日,42天,20部影片,20篇影评,一群新的朋友,一场葬礼,一次生病,一段从轻松闲在到紧张混乱的日子,一个不太确定的未来,一个结束和一个新的开始。
明天会更好,
吗?
很奇怪,导演好像一直讲的都是破碎的故事,但是我却并不觉得心碎。他们远离人群,在旷野中走向未知的前路,直到黄昏笼罩,这样的氛围似乎是孤独的,但是他们孩子气的脸庞和目光都还是天真的样子,我反而感觉到了莫名的治愈的力量。我不知道明天会不会更好,我只知道当下,我确实因此感受到了希望,即使那希望最终破碎了,但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嘛。我们会回去,像个绅士一样。
02.11.2014 | IU Cinema | 第七部 | 很多画面让人想起红酒烩鸡,哭了想爸爸。
小儿之目见人世之酷,明天真的会更好?
想到了伴我同行,想到了恶童,想到了小丑回魂,想到了一切儿时的玩伴。想到了朝圣之路,想到了遗愿清单,想到了转山,想到了一切神圣的独行。愿上帝不辜负一切秉持善念的人。
导演真有耐心
多罗塔·肯杰尔扎沃斯卡镜头前的孩子总是让人怜爱又心酸,细节抓得好,和瓢虫的对话,泰迪熊的归宿,孩童视角的烂漫天真对应成人世界的冷漠自私,自然世界的美好芬芳对应政治环境的严苛恐怖,最终关于上帝的结论看得让人心痛。
中字DL http://site.douban.com/139042/widget/notes/10166641/note/236956934/
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没有结尾的旅程,但是在三个孩子看来却是终点。看的时候一直在想应该怎么收尾。毕竟波兰和俄罗斯的仇恨比中日还深,所以我猜孩子到那边的话还不如待在俄罗斯,结果也不出所料,还是被送回去了。但至少这次旅途并不遗憾,他们最后还是像约定的那样回程。其实在俄罗斯的话,就算再差也能和老爷子过的,唯一可惜的是那个波兰情窦初开的小女孩,最后也没能把面包交到那个小男孩手里。好像最小的那个有点精神问题
1.三个小孩都很俊俏,哥哥与弟弟之间的处理简直生动到爆,感觉世间大部分年级相差不大的兄弟都是如此,哥哥欺负弟弟,有时候忍受不了弟弟的无理取闹和不听话,可又不放下他,想保护他,看到他摔倒了会为他紧张;2.摄影依旧是多罗塔的美;3.明天会更好...吗?
每个地方都在抓我们,但每个地方又都不要我们。因为我们既一无所有,又不够听话。
明天会更好
至少让最小的孩子留下吧,这样的希望幻灭了。题外:如果在天朝,早就被训练成...
多罗塔·肯杰尔扎沃斯卡是拍儿童第一好的导演
不会更好的
"i've forgotten how to pray"
看过《明天会更好》:就因为小孩比中指而前功尽弃。警长最后放弃的决定真是人性的写照。当人处在绝对的统治地位时,很容易变得残忍、冷漠。诚如津巴多模拟监狱试验所得出的结论那般。
三星半。小孩子逃亡冒险的电影并不少,也只能说这是多罗塔镜头中的故事。我们总希望生活给予一首赞歌,一个奇迹,然后我们才相信明天会更好。但有时候,它只是给予你一颗坚强的心。摄影美绝。
tomorrow should be better
这是一个关于梦想破灭的故事,不过幸好,你们还有时间长大,有时间证明你们的梦想。总体上,相对于多罗塔另一部关注边缘儿童的电影《Jestem》来说,本片确实要逊色一些。
上帝一定存在的。
多罗塔导演的儿童电影真的是不错(*๓´╰╯`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