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泽明在自传《蛤蟆的油》里也提到,自己在写《丑闻》剧本时不自觉就把蛭田这个次要人物推到了前面,大有被他牵着走的感觉。而男一的戏相对就弱了,这不是演员表演的问题,而是剧本的关系。最近连续看了黑泽明的几部片子,还没看全,但感觉除了《罗生门》、《七武士》之外,《丑闻》这部是目前最喜欢的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蛭田这个人物的设置。他是主人公的一个反衬,他和青江的点都在生病的“女儿”身上,青江正是因为蛭田的女儿才决定委托他当辩护律师,而蛭田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女儿,而女儿伤心的死去恰恰又是因为父亲对青江的“恶”。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相互作用的环,让青江和蛭田两个人同时承受压力,主人公善良正直的性格在蛭田的反衬中也体现了出来。而蛭田结尾处的转变更显情理之中。比较遗憾的是片中的女主,非常被动,虽然也有转变,愿意联合上诉,但从头到尾都是受害者的形象,没有太大亮点。
《蛤蟆的油》写到这部影片时用的标题是“善”,战后的言论自由演变成言论暴力,黑导说“这样的事是不能允许的!我想,现在就得把这种倾向彻底消灭。如果再对这种言论暴力忍气吞声,而不勇敢地站出来与之战斗,那是不行的”所以这是黑导拍这部片子的初衷,很能感受到导演对这一社会现象的痛恨和抨击。但真正成片,蛭田行云流水的设置,让影片的主题还是不自觉地回到了展现人性的善与恶上。这就是大导演的潜意识吧,哈哈。
我很喜欢,我认为比《生活多美好》要好得多,首先我不觉得《生活多美好》多么优秀,在我看来它只是弗兰克·卡普拉的二流作品,而它之所以闻名遐迩,更多在它电影外的时代意义,1946年美国刚摆脱二战,作为战胜国欣欣向荣蓬勃发展,而这部电影侧写的正是战后美好接踵而来、美国民众生活未来可期。但就剧情、编排、起承转合而言真的了无生趣。相比下三年后黑泽明执导的同样以“圣诞”为蓝本的《丑闻》我更喜欢,纵然《丑闻》没被冠以这么多噱头、电影也是黑泽明早期不太成熟的作品,但同样是在特殊的年代,《丑闻》借一个案件侧写战败后的日本,社会民众的那种精神状态更让我感动,那时候日本依然满目苍夷,纵然日本社会看似恢复了秩序、看似活的坚韧,实则还是难以摆脱战败后心理创伤、活在对未来不知所措的阴影里。而在这种丧气背景下,《丑闻》与《生活多美好》一样,同样以一曲《Auld lang syne》来反映国民情绪。可在《生活多美好》我看到的只是音乐在交响、举国在欢唱。但在《丑闻》我看到的却是一个民族在时代最低谷、泥潭最深处,依然在罅隙里寻光明、在烂泥中寻宝石的不死之心。纵然有人说他们活该、他们应该为战争付出代价。对,这没错,但这种在罅隙中寻光明的民族态度、这种在人性深处寻余晖的精神面貌,却依值得我们学习,也依然让我感动。
黑泽明拍完泥醉天使跟野良犬后拍的剧情片,跟前两部一样,同样是个对战后讽刺片,如果前两部是对人民的救赎,那么这片就是对社会的不公,只用了大约90分钟就让大家了解了当时记者行业的黑暗,三船跟李香兰代表的就是中上层,记者就代表着中层,而律师代表是底层,但是对于黑泽明的影视,这片评分却平平无奇
本片由黑泽明编剧以及导演,由三船敏郎扮演男主(画家),李香兰扮演女主(歌星),志村乔配角(律师)
剧情大概是男主帮女生送回家却被记者误认为是情侣,由于两人的身份特殊,记者将事情夸大并发布,导致两人名声坠落,只好将记者诉讼到法庭
开头登场的是男主的摩托车后轮,暗示了摩托车是故事开始的重要线索,在男主画画时一个老人说世道变了,画的风格也变了。这讽刺了日本在战后的社会情况变了,女主登场时简直是开门见山,以歌声入镜,说明了自己的身份
男主在女主家说我喜欢自由,说明男主在战后依然保持着开朗跟朴实,衬托出记者的可恨,记者跟男女主的构图也是以下克上,
在报纸出版前记者说的(见下图)
这句话拿到现在也十分真实
当然了在黑暗的世界中总会有几盏灯,有个记者看不惯其他记者瞎编乱造,其他记者为了金钱跟自己的名声蹬鼻子上脸,连被诉讼都不怕,还感觉自己很伟大
面对胡编乱造的绯闻,连自己家人都不站着自己的立场,感情真的怎么脆弱吗,女主几乎放弃反驳只有男主抱有起诉的年头,即使面对世人的肮脏眼光
律师登场时在台阶下,而男主在台阶上,表明了男主的社会地位远高于律师,在当时律师的地位甚至不如医生,日本医生数量远远高于律师,律师的生活十分艰苦,有时律师甚至会无报酬工作。这位律师不但穷苦而且女儿也有了病,每天策划怎么帮男主起诉成功,那个社会上的这样人真是又多(为了生活拼命)又少(十分善良有正义感)
律师女儿也十分善良跟理智,面对爸爸送的礼物并不是只有感动而是以为爸爸干了坏事才会有钱买礼物,即使现在这样的人也少之又少
《丑闻》是黑泽明导演在1950年上映的电影。在最近这个网络上明星丑闻泛滥的时刻,这部电影显得尤其应景。电影中,画家清江一郎偶遇并帮助著名歌手西条美也子,本是萍水相逢的两人却被别有用心的狗仔队拍下照片,作为两人相恋的证据。这条莫须有的新闻在社会上传开,给两人带来极大不良影响。
三船敏郎饰演的画家清江一郎在本片中是正义,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在丑闻通过一家报社传出后,他坚信自我的清白会被公众所认知,不顾一切便要上诉那家报社。这种形象的树立其实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三船硬朗的外表以及演技。
画家清江的摩托车在影片中多次出现,目的是将清江与骑士的形象联系起来,让他看起来特立独行,内心纯真。摩托车是片中的一个重要符号,象征着正义。当清江败诉,对于正义的信心动摇时,他选择启动摩托车,听引擎的轰鸣声。在象征着正义的声音中,清江终于摆脱了那些让他丧失信心的声音,重新恢复对于正义的坚持,决定继续上诉。
由志村乔饰演的律师蛭田,也是本片中最值得分析的人物。黑泽明在自传《蛤蟆的油》中说,在他写剧本是,这个本是次要角色的蛭田反而牵着剧本内容走,以至于电影的后半部分几乎都是在讲述蛭田这个角色的内心斗争。
蛭田不像清江那样光明磊落,他是黑与白的结合体。蛭田虽说是清江一方的辩护律师,但在暗地里收了报社负责人的好处。在片中,蛭田有一个患重病的女儿。黑泽明在影片中将女儿刻画为一切真善美的化身,甚至借主角清江之口,称女儿为天使。天使般的女儿同时象征着父亲蛭田内心的善与理想部分,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贪婪和恶。
丑闻事发以后,是蛭田找到清江,主动提出免费当他的律师。他此时的内心是由善的部分主导,迫切的希望能够用法律来制裁报社负责人。清江在访问了蛭田的家和事务所后接受了蛭田的请求。值得一提的是,清江在蛭田家里见到了他的女儿,并且看见了他挂在事务所里的女儿照片:正如上文分析的,清江看见了象征着善良的女儿,坚定了相信蛭田的决定。
这张事务所中的照片在后来被蛭田正准备出门和报社负责人交易的蛭田翻了过来:蛭田内心贪婪的一部分超过了善的部分。黑泽明通过外化的女儿形象,传达了律师蛭田前后心理上的变化。
正义化身清江对于蛭田的影响也通过清江的摩托车外化了出来。在一场戏中,收了贿赂的蛭田去见清江,听到清江对于自己的信任以及正义的坚信,心中感到愧疚,不小心按动了清江摩托车的喇叭。
与上文分析类似,象征着正义的笛声敲响了蛭田内心在警钟,让走上贪婪道路的自己无地自容,沉默不语。在这个镜头中,蛭田久久地停留在前景,低着头,而后景是清江和他的伙伴在欢快的谈话。这种强烈的反差将正义与贪婪的斗争外向化。
蛭田心理的改变是相当有趣的,甚至与常规电影的观感相反。在通常的此类题材的电影中,误入迷途的角色(本片中的蛭田)会在经历一次觉悟后彻底改变,走上正道。
在《丑闻》中,导演安排了许多次可以在其他电影中称得上是觉悟的时刻,如来自女儿的质疑,目睹清江正直的为人。在这些时刻后,蛭田都发表了些类似于自我检讨的发言,并保证以后要成为一个为了正义而活的人。但是,直到最后的一刻,法庭上的蛭田依旧是不作为,甚至给清江带来负面影响的,观众并看不出他和过去的自己有何变化。这种在善恶之间反复的摇摆不定,将蛭田的形象刻画地更加现实且可信。就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有今天发誓要好好学习,而明天却接着打游戏的事情发生。
这部电影绝对不是黑泽明最好的作品之一,其中的大多数人物性格比较简单,剧作方面前后统一性不佳。但这依然不会影响黑泽明对蛭田这个角色的成功塑造。
一条美如星神的生命,换回人性本质的回归,悲哀啊……个人认为这片黑导处理的不好,中间臃肿拖沓,结尾又太仓促。太过渲染电影主题和导演意志反而让人觉得做作,教条主义。
山口淑子,又名李香兰。三船的角色基本上可以用任何演员来替代,志村乔也是抢戏高手
中间莫名其妙switch了主角,节奏也打乱了。可是圣诞那场戏也太好了叭,我哇哇哭。auld lang syne确实是世界上最好听的歌。感觉这部有那么一点点卡普拉的意思呢,普通人(也不是普通人了,圈外人吧)卷入媒体漩涡——甚至三船手搭话筒那段都很像John Doe, 圣诞与星空又像极了It's a Wonderful Life. 律师如星神般的女儿作为拯救者的形象出现,牺牲了自我换取父亲的救赎,虽有俗套之嫌,但总归是导演人文关怀之美,还是挺好看的。而两位主角的天真,说是愿景也好,至少还是给人以希望。好喜欢这部三船跟千石之间的“闺蜜”火花啊!少见的三船撒娇场面!爽朗的笑声太好听啦!千石真是可爱的性格女演员!
批判无良媒体的造谣生事利欲熏心,反映低下层的生活艰辛,但整体是积极向上,强调道德力量,平安夜合唱抚慰人心。三船敏郎、李香兰角色单一,志村乔是实质主角,一直对他的表演方式有点看法,这部更是把原本就优柔寡断、极度不男人的角色演绎成了“缩头乌龟”,令人厌恶。演女儿的桂木洋子很漂亮。
中间节奏猛地掉下来,三船和香兰全成了名义主角,本质上还是律师成长这条线,坏人恶贯满盈,好人圣洁纯良,女儿的牺牲成了唤醒父亲的必然——就有点堕入俗套。不过刻板印象中硬汉造型的三船竟然如此敏感温柔也真是令人感动。李香兰人善歌甜,但戏也太少了。
某些敘事手法上頗為漂亮。或許這樣的電影在當時的確頗為超前吧,但若要我以現在的眼光代入那個時代再看出電影的震撼超前性那就實在是有點難為我了。 P.S. 故事結束時突然有點十二怒漢的感覺。
先看了《生之欲》,再看早两年的《丑闻》,志村乔再次让我想到干涸得濒死的鲷鱼,真正的双目无光,而他才是这个诽谤故事的题眼,只是衬得法庭不过儿戏,儿戏就让前面的铺垫失去了现实意义,只能更显得青江、西条委实单纯到有了圣母光环,古往今来,最差劲的律师表现就在身边频繁翻车,居然还不换人。那首《友谊天长地久》,听过最悲伤的一回了。三船敏郎、摩托与自由的搭配更耐看些。而且原来女主是李香兰,还是第一次看,眼睛真美。#资料馆#
战后阴影多么腐蚀人的心灵啊,圣诞夜的歌声不仅仅是对自己的誓言,也是对明日的无力把握
49年的戏有着狗仔队明星恋各种现代元素,酒馆齐唱友谊地久天长的戏其实很虐心,不知当时日本社会已经如此西化了呢还是黑泽明在片中有意为之
电影通过一场绯闻官司完成了一个律师的彻底蜕变,节奏太过缓慢,但在一些内心戏上仍有着不错的表现。黑泽明拍摄这部电影,并不是在简单地讲一个趣味性不足的故事,而是在隐晦地描绘二战后日本的社会和日本人的心理状态,并且让观众看到了,那时的日本是多么需要希望和顽强生活的勇气。
我擦,李香兰。这题材具有时代意义,放在今天也适合。志村乔是好演员。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胶转数版。无良记者捕风捉影制造丑闻的剧情,在70年后的今天自媒体假新闻泛滥的时代仍然有意义。影片选角很成功,无论是三船敏郎粗中有细的莽夫艺术家角色,李香兰气质不凡而善良的歌星角色,还是志村乔饰演的懦弱律师形象都与演员极吻合。即使是无良编辑、模特友人、农民证人这样的配角也有血有肉。律师的出场、男主对律师家和事务所的寻访、酒吧的新年合唱几场戏都是大师手笔。后半部将叙事重点转移到志村乔饰演的律师蛭田上,充分表现其软弱的性格与家庭的悲剧。但也导致节奏变得拖沓。
吐槽下资料馆这场放的,说是放胶片但一开场感觉质感就不是特别像,结果中间又出现三次数据问题导致的坏帧能基本判定放的是数字DCP了,不过只是拿了一个非修复的胶片拷贝进行扫描制成的DCP,不知道是疫情原因没有送胶片拷贝,日方自己拿胶片拷贝扫描了,还是资料馆自己拿到胶片拷贝后扫的
如果说《泥醉天使》里志村乔和三船的演技是80VS120的话,这部至少是100VS100,甚至120VS100。无论是低声下气的语调还是低三下四的样子,穷困潦倒、略带猥琐的律师演活了。整片结构上有点松散、导演的表达暧昧不清,但有几场戏还不错:志村乔视角的去蛭田家过圣诞(摄影机跟拍,呼应他前面几次偷窥),酒馆里众人醉狂发言和集体高歌以及臭水沟看星星等。法庭戏拍的有点儿戏甚至戏谑,不知是否导演有意为之来暗讽,因为整件事就是荒唐的。桂木洋子真清纯,李香兰好美,并且演的也不错。
1、圣诞夜酒吧的群生百相,写活了日本低下层的困境:过往和现实是残酷的,只能把希望寄诸将来;2、男女主角单纯到了小白状态,真是浪费了三船敏郎和李香兰。而解决问题的枢纽,居然是“星辰”感召下的良心发现。理想主义情怀成就了黑泽明的武士剧,也缺憾了黑泽明的社会剧。【★★★☆ 入四】
"报道即使出错,读者也是喜欢的"这话可以跟微博上众谣言君共勉了。剧情从三船敏郎转向志村乔,也就意味着故事重心从对绯闻怪像的关注转向了人性挣扎的老路子,这种处理多少让人有些泄气。
三船是那个年代的巨星吧?但是完全没演画家的气质嘛。原来女主角是李香兰啊啊啊!
许多类型或题材上黑泽明足以成为好莱坞的老师。可法庭剧偏偏位于其艺术魅力辐射圈的最外沿,甚至不在圈内!当然我们相信存在如剧中角色的生活原型,但此类人士的单纯崇高与现代法律戏固有的复杂灰色基本盘的落差太大,无法继续沿用武士对抗山贼浪人消灭恶霸的二元对立模式去叙述一个追星&造谣的现代社会法庭故事,因为造谣这种民事纠纷的冲突力道过于温柔,难以承载导演试图让观众感受被告高尚与辩律痛苦时所施加的情绪重负。两星半。
法庭辩诉过程有些简单理想,减弱了这桩丑闻与(当下)现实的连结和其中的思辨力度,更多是一种勉励鼓舞吧。夜店里的战后萎靡百态于圣诞之夜憧憬和呼唤新生的后半世纪。李香兰的歌声和桂木洋子纯洁的面容确如星辰点亮泥沼。Silent Night中扫过窗格收于父女的叠影,和Auld Lang Syne中俯瞰众生的摇镜,太好了。7/10
丑闻的故事实际上就是那个年代的绯闻,放到现在也适用。再度拜服在黑泽明对于人性心理描写与刻画的控制力上,用一个针砭时弊的社会现象首先讽刺了浮躁的现实状况,而从这个现象之中所表露出来的人性才是黑泽明所要倾诉的。志村乔用着完美的足以超越主演三船敏郎的表演诠释着那位心理挣扎的律师,将人类内心的共性展露得淋漓尽致。但黑泽明最后依然带给了人们希望,这也可以考虑到特殊年代中的特殊影响,至于是否影射一些东西,就各自品味了,不过黑泽明一向是向往美好与高尚的,这点不会错,尤其是精神上的高度。片子还有个重要看点,就是李香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