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纯粹的艺术
纯粹的艺术
[舞吧·卓别林]
导演:周防正行
主演:草刈民代/鲁吉·伯尼诺/周防正行
类型:纪录/歌舞
出品:美国Toho International Company Inc.
片长:136分钟
★★★★
文_西帕克
周防正行的音乐纪录片[舞吧,卓别林]是一部异常纯粹的艺术电影。导演在本片中做到了十足克制,虽同是怀旧,但不像艺术家般追求强烈的戏剧冲突;虽同是扩展纪录片的形式,却不像[皮娜]那般视觉先行。[舞吧·卓别林]强调的其实是一种内在的张力,不仅仅做到了向默片和卓别林致敬,更解析了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清楚明白,不遮不掩,又异常冷静。看过此片,不得不承认,虽然有很多人都在拍相似的题材,但周防正行的作品无疑是完成度最高的一部。
整部电影共分为两幕,第一幕类似于DVD的幕后花絮,讲述的是周防正行与妻子草刈民代走访意大利和法国,试图将音乐剧《舞吧·卓别林》拍摄成电影。在此段中,周防正行对音乐剧的主创主演进行了深度访谈,表明了创作的前因后果,向观众介绍了这个有些陌生的艺术作品。与[皮娜]的开片3D旋转大场面完全不同,本片的开场倒更像是一出精彩的剖析,周防正行试图做的便是让观众更加客观的去看待这群艺术家的创作。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也对导演改编计划更加了然,原来他希望草刈民代和饰演卓别林20年的芭蕾舞演员鲁吉·伯尼诺一起拍摄一部电影版。随着彩排的展开,观众可以清楚的观察音乐剧每个段落的构成和每个动作的意义。甚至,我们也更加了解每一位演员的性格和艺术坚持。伯尼诺作为绝对的中心人物,其对于舞蹈和卓别林也有一番自己的见解。音乐剧导演菲利普更是讲述了自己当年参加卓别林家派对时,和喜剧大师的一段邂逅。在历史、艺术和当下创作的多重解构之中,本片的第一幕也有了极深的维度。随着彩排的逐渐成型,布景的搭设完毕,[舞吧·卓别林]也进入了实战阶段。
在伴随着卓别林电影配乐的数分钟中场休息之后,电影进入了第二部分,即一场在摄影棚里拍摄的舞蹈电影。伯尼诺饰演卓别林,草刈民代饰演卓别林电影中的诸多女主角。在舞台式的布光中,二人以及多位舞蹈演员,还原了13段卓别林电影的经典片段。除了开头以画外音的形式,引用了诸多名人对卓别林的评价外,此段近一个小时的内容没有任何台词,完全靠肢体语言叙事。如果说[艺术家]的结尾,胜利的其实是有声电影,那么[舞吧·卓别林]则真真正正证明了,完全无声的叙事并非不可能。虽然没有台词,但对于卓别林电影和其标志动作的熟识,观众却可以轻而易举的读出其中的故事。以[城市之光]为例,草刈民代饰演的盲女在黑暗中摸索,不知往何处行走,而伯尼诺则一次次在背后将其搀扶,成为黑暗中的帮手。这一幕从电影到舞台再重回电影,内容未有丝毫变动,美感却全然不同,艺术的魅力便在于此。借着复古之名,周防正行实际上做着的确是更先进的实验。
虽然本段主要框架均来自于舞剧,但周防正行,却仍然有着诸多自己的尝试,文戏的特写切换,给了我们不同于舞台的感情代入体验;而舞戏的弗雷德·阿斯泰尔式全景长镜头(由阿斯泰尔发明的,即拍摄舞蹈时必须让头和脚同时入画,并减少剪辑),则是对演员技艺的尊敬。为了区别电影和舞台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周防正行也选择了将本片的场景打开,在其中一些段落,选择了在东京的公园中进行了实景拍摄。片尾一幕更是点睛之笔,卓别林在舞台上孤单一人,神情悲伤。突然,通过电脑特效,舞台变成了实景的乡间小道,卓别林收拾行囊,一人上路。前路漫漫,也许对于周防正行来说,属于卓别林,属于电影先锋的时代,还远远没有过去。
精彩台词:无
高潮时刻:第64分钟,舞蹈上演
适宜人群:艺术电影爱好者
(原载于《看电影》审片室)
除了打破陈旧的电影语言,寻求自己的个人风格,正如特吕弗对话希区柯克、文德斯寻找小津安二郎,世界各地的新浪潮或者新电影导演还有一项共同特征,那就是发自肺腑的迷影情怀。或早或晚,他们总是会流露出偏好某个导演,甚至不加掩饰,主动献上一番深情款款的赞美之词。
周防正行也不例外,他跟黑泽清、盐田明彦等一批导演被归为“立教新浪潮”(他们同就读于日本的立教大学)。不过,从学生时代到上世纪90年代的《五个相扑的少年》,周防正行在技法上却更靠近小津。或许,刨根究底去研究周防跟卓别林的关系意义不大,因为,如果对照不同导演、影评人的十佳榜单,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卓别林就是人见人爱,根本不需要特地强调。
《舞吧·卓别林》包含了好几组混类型、跨艺术、泛文化的关系影响,一是电影史,周防正行致敬卓别林,这是一部纪录片,不仅有电影片段,更有艺术化的场景再现;二是周防自身的作品体系,影片呼应了1996年的《谈谈情,跳跳舞》,内容同为舞蹈,同为妻子草刈民代主演,不过从剧情变成了纪录;三是两种艺术门类的遭遇、不同艺术家(作者)的直接对话,最后用芭蕾来表现电影,由演员饰演卓别林,舞台变成了摄影棚;四是去掉部分内容,设定线索,将芭蕾版的《跳舞的卓别林》重新编排,作为纪录片的第二部分,而加上一些精心安插的室外舞蹈,《舞吧·卓别林》很容易让人想到文德斯的3D文艺大片《皮娜》(Pina);五是从东方到西方的文化背景差异,比如双方沟通产生问题,还有如果细心观察,舞蹈部分能看到日本的一些影子。
电影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周防正行和草刈民代到欧洲去拜访众人,内容多是节目排练、沟通交流,它可以看做是正式舞台以外的内容。后半部分是舞台上的内容,博尼诺和草刈民代奉献了精彩的芭蕾舞表演,共计13段舞,大多跟卓别林作品有关。从短片《警察》、《狗的生活》到第一部长片《寻子遇仙记》,从辉煌时期的《淘金记》到感人至深的《城市之光》,从讽刺的《摩登时代》再到总结一生、略带伤感的《舞台春秋》,借助美妙的芭蕾,电影套上了另一种形式载体,散发出异样的神奇魅力。像《警察》一段和手上芭蕾,诙谐有趣,接近银幕上卓别林予人的欢乐印象。而像空中的舞者和《城市之光》几段,情感充沛,让人看得伤感心酸,若要是对着大银幕,这音乐一起,那还不得起鸡皮疙瘩。
老去的博尼诺、风采依旧的草刈民代、留在胶片上的默片大师……在交错的艺术形式和影像记忆中,《舞吧·卓别林》让演员登上舞台,又离开舞台,大有一股“蓦然回首百年身”的意思。时光流逝,生活渐远,在强调情节、韵律和舞姿的芭蕾面前,电影又多出了一层维度。【南方都市报 木卫映画
http://gcontent.oeeee.com/8/18/818f4654ed39a1c1/Blog/14e/9f8af1.html】
继《谈谈情,跳跳舞》之后,周防正行与草刈民代的又一次完美合作,这也是草刈作为舞者的最后一场表演,精彩度破表! ——吉村英夫
纪录片与芭蕾舞剧的平滑衔接,从生活到舞台再到生活,唤醒每一个观众记忆里的“卓别林”。 ——平野秀朗
纪录片,不好玩
草刈民代真是太有风度了,摩登时代那段舞蹈感觉特别好
bread dance&小舞鞋
周防正行一定很爱他太太,当女神的那种
用我爱的方式说我爱你。
女舞者使人联想到天海佑希
第四部爆肝心血之作 做軸實在是不客觀 其實這部對我來說音樂大於舞蹈那種戲謔感~ 警察舞都歡樂 藝術家的世界其實很孤獨
尼玛,这里面卓别林长的也太像费里尼老婆了吧。
Bravo ~!
舞剧原作者佩蒂在手提电脑上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芭蕾舞者完整成功地演绎完毕的视频,大概情之所至不能自已,忙先推说【啊,有脏东西进眼了。】然后马上揉擦自己的眼睛暗拭泪珠。老头太可爱了!草刈民代与周防正行因影结缘相知相爱,人生如戏。
深深地距离感
前半部分类似幕后制作访谈的内容挺矫情。正片部分,是把卓别林一生电影的经典场面再解构成芭蕾舞剧。对卓别林和芭蕾舞都认知有限,所以未能欣赏出其中玄妙。只觉有些舞蹈动作挺好看的。PS:纵然年华韶去青春不再,草刈民代还是那么翩舞弄影风华绝代。
好吧,我承认我直接看的第二段....
it's REAL ART!!草刈民代 气质超赞。
只能说,原芭蕾舞剧挺好,电影没做什么(尤其看过pina)
周防正行2011年最新作品。电影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准备记录,后半部分是芭蕾演绎,周防正行把之前的节目重新编排,添加了室外段落。前半段无中字听不懂,不过后半段很值得观赏。周防正行的老婆草刈民代确实很不错,都40多岁了啊。
两部分,一半准备工作的纪录片,一半舞台剧,就算前半部分看不懂,后半部分总不会烦吧
卓别林一直很喜欢芭蕾~~就像我们喜欢看卓别林的喜剧~其实,用手跳芭蕾那段更像淘金记里的面包舞。
BD里的特典还有第三幕,周防和Roland Petit在巴黎再相会,算是对Roland Petit最后的致敬了。今年7月10日Roland Petit去世,享年87岁
依旧不喜欢舞蹈结合纪录片的形式,不过比PINA好多一点在于更加熟悉背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