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 Victoria虽然是小格局电影,文艺院线,倒也拍的有模有样,不枉英国女王前儿媳和马丁·思科西塞做制片。这种历史人物的电影,观众去影院并非为了情节——人家早就知道你姓甚名谁生卒年月丰功伟绩了,干吗还要看你讲故事?拍历史人物,如果钱多的慌可以拍场面,拍宏伟,拍气派;如果钱不够,可以拍细节,拍历史背后看不见的一面,就是别像马楚成似的拍了一版穿越版小资文艺女青年的《花木兰》,知道的是木兰代父从军,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后宫甄嬛传写了个南北姐妹篇呢。
年轻的Victoria由演过Devils in Prada里面那个泼辣女秘书的Emily Blunt主演,拿捏得有板有眼。姑娘算不上美人,不过Victoria女王也算不上,所以一打扮还真有点19世纪丰润脸庞的神韵。演Albert亲王的Rupert Friend名不见经传——反正我没看过他的电影,但那种深情丈夫寂寞外国人的神态还真是帅得不可方物,估计能迷倒一片小姑娘。不过英国女王的丈夫,从来都是个苦情角色,除了伊丽莎白一世那种才华横溢不需嫁人的女王,剩下的亲王们都有点在政治和爱情之间无法平衡。
电影着重讲述维多利亚即位前后的故事,从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到位高权重的欧洲祖母的转变——就是个“在起初”的故事,小孩子如何长大成人,如何奠定英伦三岛乃至整个欧洲太平治世的一百年。不过影片的重点还是放在爱情上,看看海报就知道,Albert在历史上地位到底多高不重要,在这部电影里简直是Victoria的引路人、护花使者、为了爱情放弃自由的完美琼瑶男主角,导致Victoria在寡居的后半生都每天给他准备衣服,屋子一直保留着他逝世时的模样,虽然他42岁就死于伤寒——不过在我看来,这是Victoria继承了汉诺威王朝的执拗个性,和对Albert的依赖太深所致,而非爱情使然。
电影有些细节很有意思,比如Victoria在Coronation之后的第一场舞会上翩然而至,镜头倏一下把她和后面的群演拉远,仿佛神采飞扬的女神降临人间,又如结尾时刻意放慢的爱情镜头描写,基本上所有美好的地方都刻意拉慢,配上舒伯特的小夜曲,好一个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童话。
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共有九个子女,几乎都嫁给了当时显赫的贵族,而这九个子女的孩子们几乎遍布整个欧洲的王室,因此维多利亚女王被誉为“欧洲祖母”,以下按照长幼顺序依次介绍她的九个子女。
1.维多利亚长公主,嫁给普鲁士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弗雷德里希三世),儿子是赫赫有名的威廉二世,女儿索菲是希腊王后。
2.威尔士王子爱德华(后来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娶了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八世的大女儿亚历山德拉公主,他们的二儿子是后来英王乔治五世,女儿莫德公主是挪威王后。
3.爱丽丝公主,嫁给黑森达姆斯塔特大公路德维希,他们的大女儿维多利亚公主的一个女儿路易斯后来成为瑞典王后,另一个女儿就是英国飞利浦亲王的母亲;小女儿是俄国末代沙皇的皇后;另一个女儿艾琳嫁给爱丽丝公主姐姐的儿子,唯一的儿子娶了爱丽丝公主弟弟阿尔弗雷德王子的女儿。
4.阿尔弗雷德王子,娶了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女儿玛丽公主,他们的女儿玛丽是罗马尼亚的王后。
5.海伦娜公主,嫁给石格益勒—荷尔斯坦公爵克里斯蒂安。
6.路易斯公主,嫁给英国阿盖尔九世公爵约翰坎贝尔。
7.阿瑟王子,娶了普鲁士公主玛格丽特,他们的女儿玛格丽特公主是瑞典的太子妃(在丈夫继位之前就去世了),而瑞典太子妃玛格丽特的儿子日后也成为了瑞典国王,而且她的女儿是现在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的母亲,英格丽德王后,后者就是以早逝母亲的名字为自己的大女儿—丹麦女王命名的。
8.利奥波德王子,娶了Waldeck & Pyrmont家族的海伦公主,他的遗腹子利奥波德继承了爵位,并成为了萨克斯科堡的大公,他的女儿是现任瑞典国王的母亲。
9.比亚特里斯公主,嫁给巴登堡的亨利王子,他们的女儿维多利亚公主是嫁给西班牙的阿方索十三世,成为后来的西班牙王后,也就是现任国王的祖母。
瞧这关系乱的~~
去年就一直听人说TYV这个片子口碑不错。一直等到这么一个细雨弥漫的初夏才看完了。基本和想象吻合。轻松,优雅,平静。而印象最深的是全片充斥的幸福感。那是一个缔造了传奇历史的女性的幸福感。这种感觉如此庞大,丰盈,铺卷在各个角落,让观者点滴在心。
工作关系,接触过不少描述V的纪录片。唯独这次,是从电影角度出发。一边看,一边是最由衷的感叹,这座女性的高大丰碑之所以如此理想如此强大,除了她本身以及她所缔造的日不落的不朽,更有V&A这一段只羡鸳鸯不羡仙的佳话。无需更多语言,唯有艳羡和唏嘘。
p.s. Emily Blunt在众星闪烁的卡司中表现不俗。片尾出现了Sinéad O'Connor唱的Only You,很好听。
维多利亚和Albert那么相爱,可是埃尔伯特却英年早逝,留下维多利亚独孤终老。虽然儿孙满堂,但是谁能安抚维多利亚最深最深的寂寞与伤痛呢。看到她每天都选出他的衣服那里,我特别的感动,一个人可以如此深爱另一个人。从维基上得到证实,摆出衣服那个属于史实。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这对王室夫妻的感情被英国人认为是童话,梦幻组合,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模范夫妻,也是那个时代的道德的楷模。很多人看了这部电影多少都会疑惑这童话是否真实???现实中他们真的和电影里面一样、???到底是英国人过多的吹嘘,还是过度的幻想、??
童话顾名思义就是安徒生童话里面的王子与公主的美好故事,现实中真的有童话吗??答案当然是有的,只是极少!!!很多人憧憬自己有王子和公主一般的爱情故事,觉得很浪漫,很幸福,是每个少女时期都幻想憧憬过的,维多利亚女王也不例外。想要客观地了解她的感情,就得先了解她的为人,生平事迹,最好去看一下女王的传记,推荐《美丽与权欲——维多利亚女王传》这本书,英语好的人就去看下英文版的女王传记《victoria:a life》茨威格写的,写得很详细,中国版的女王传记只是大概地了解,英文版传记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这样就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如何对待感情的人。百度一下女王和亲王的合照和他们油画,客观地去了解,而不是简单地看个电影,看个八卦新闻,看个影评就此下定论。
1819年5月24日,维多利亚降生在伦敦的肯辛顿宫。为了让孩子在英国出生,她的父母专程从巴伐利亚长途跋涉回国。父亲爱德华王子,肯特和斯特拉森的公爵(Prince Edward, Duke of Kent and Strathearn, 1767.11.2-1820.1.23)是英王乔治三世(King George III, 1738.6.4-1820.1.29)的第四子,他对这个结实健康的头生女的降生欣喜若狂,而对母亲来说,这个女婴是个特别的孩子。爱德华公爵的妻子是德国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的维多利亚公主(Princess Victoria of Saxe-Coburg-Saalfeld, 1786.8.17-1861.3.16) ,她的第一次婚姻留下两个孩子,但只有这个小女婴未来才有可能登上大英帝国的王位。父母为她取名费尽了心机,最后定名亚历山德琳娜·维多利亚,一是表示对孩子的的俄国教父——亚历山大一世的尊敬,二是为了纪念她的母亲。
维多利亚的童年远称不上无忧无虑。她只有8个月大时,一向健壮的父亲突患肺炎去世。在他死前不久,一个星相家曾对他说,王室中很快会有两个人死去。爱德华做梦也没有想到厄运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在一次打猎中他受了风寒,从此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寰,留给妻儿的只是沉重的债务。从此家里开始节俭度日。小维多利亚总是穿同一套衣服。从小她就被灌输这样一种观念:女人频繁变换服饰不仅是挥霍浪费,而且是一种不良的品行。继位为女王后,她在服饰上也一直很俭朴,王冠上价值连城的珠宝仅仅是为了显示对王权的尊重。11岁那年,维多利亚第一次知道了怎样的辉煌前途在等待着她。她开始学习冗长繁琐的宫廷礼仪和许许多多的行为禁忌:不许和陌生人交谈,不能在外人面前流露情感,不得破坏规矩,不许按照自己的好恶选读书籍,不许吃定量外的甜品,等等。在她成年之前一直被迫与母亲住同一个房间,她母亲把她看管得很严,不允许接触其他的异性或者女性朋友,所以她的童年和青春期比较孤单乏味的。她一直想摆脱母亲的看管,想要自由,在成年之前她一直得忍,忍到自己成年继承王位的那一天。
1837年6月20日,英国国王兼汉诺威国王威廉四世去世,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继位,继承王位后的维多利亚终于得到了她梦寐以求的自由,摆脱母亲和她母亲的情人的束缚,在她继承王位后急需一个人来帮助自己,辅佐自己的女王政治生涯,首相墨尔本子爵就是那个一开始帮助她的人,当然是离不开政治利益,女王初期比较稚嫩,很多建议啊什么的比较听墨尔本子爵,觉得他为人太好了,热心指导自己,很多她不懂的,墨尔本子爵都会告诉她,建议她怎做。
一开始继承王位,也就是1837年就有人建议女王赶紧结婚,但维多利亚不想要包办婚姻,她既然已经做了女王,就想尽可能的自己选择喜欢的人做夫婿,当时她比较反感结婚,那时才登基不久啊~她还想要自由几年呢。不过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的联姻,她的母亲和舅舅早就做好了安排。女王17岁那年,母亲和舅舅就安排他们彼此见面,看他们是否能擦出火花,当时维多利亚被母亲管得很严,周围的人都在监视他们,这种见面实在太没趣了,对于彼此的印象不了了之,以后只是简单的书信来往。
1839年,21岁的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在周游欧洲时抵达英国,1839年5月7日,亚历山大二世与维多利亚女王初次见面,当时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正值20岁的生日。初次见面,身穿军装的亚历山大二世的英俊潇洒就深深的吸引住了维多利亚女王。维多利亚女王在她的日记中写道:“在6点40分左右,我见到了皇储,他在我的窗前行礼,我们在圣乔治大厅用餐,皇储挽着我进入大厅,我真的爱上了皇储,他是那么亲切友好的一位年轻人,我们一起跳舞,一起大笑,一起分享快乐时光,我以前从未如此快乐过,我于2点半上床睡着,但兴奋得直到5点才睡着。”
看得出女王少女时期是比较花痴的,青春期接触的异性比较少,特别是接触的帅哥不多!!!接触比较多的墨尔本勋爵却已50多岁。之前见到的表弟阿尔伯特的时候他们都太稚嫩了,一般青春期女生比男生成熟,而且当时彼此都没啥好印象~只是比较陌生,而且他们那时相处时间不多啊!!见个面,阿尔伯特住上几天就回德国了。女王成年后肯定有少女心啊,憧憬童话中的公主与王子相遇并相爱的情景,而且俄国的亚历山大二世高大又英俊,而且受到极好的教育,会四门外语,典型的极品高富帅,他们当然相处得很愉快,换做你和这样的高富帅王子呆一块,你能不花痴么!而且初中,高中你就没个懵懂的初恋异性??女王跟所有的普通少女是一样的。她对于亚历山大二世当然是喜欢的,做初恋情人最好不过了,只是这段感情引起了英国议会的不满,墨尔本勋爵十分明确的表示反对英国与疯狂扩张的俄国产生任何瓜葛,要求维多利亚女王立刻划清与亚历山大二世的界线,当时英国不亲俄国,比较亲德,所以没能让他们在一起。女王只能放弃这段初恋感情~毕竟她是女王不是普通的女人,在国家与政治利益面前,她只能选择对国家有益的。这段感情就不了了之,后来亚历山大二世离开英国去了德国选黑森-达姆施塔特大公的幼女玛丽娅·亚历山德拉耶芙娜作为自己未来的妻子,1840年,玛丽亚应邀来到俄罗斯,次年亚历山大与玛丽亚成婚,婚后他们生了六个儿子两个女儿,35年后维多利亚女王才再次见到亚历山大二世,那时他们已经结为儿女亲家啦!!就是女王的次子娶了亚历山大二世的女儿。顺便说一下亚历山大二世的风流,他结婚后有众多情人和私生子女,特别是在和自己的妻子生了8个儿女后,他在外面和一个18岁的女生一起,他当时已经48岁啦~还和她生了一子二女,在亚历山大二世的妻子去世40天后就和情人秘密结婚,当然造成亚历山大出轨的原因挺多,妻子身体虚弱不能出席活动,各种理由等等~
这么说来阿尔伯特不是女王的初恋,谁又能在那个时代和初恋情人开花结果呢?真的特别难,特别是贵族阶层难上加难,贵族互相政治联姻什么的太常见了,更何况是英国的女王,能够自由选择的比较少,她只能在国家与政治的利益前提下选择适合的结婚对象,王公贵族之间的政治婚姻从来都是第一首选,只是政治婚姻很少有人能够幸福,大多都是能过且过,实在讨厌就各自找情人,吵架,互相不顺眼,忍耐着过日子太常见了。政治婚姻能够幸福安稳地生活简在一起,直就像中彩票一样!!!刚好我们互相互补,适合过日子,婚姻生活能够忠于彼此,真的跟中大奖一样!!!而维多利亚女王就是这么幸运!!中了这大奖的人!!!
1840年,维多利亚女王向阿尔伯特求婚了,在女王第二次和阿尔伯特见面相处后她才决定向亲王求婚的,不是说当时墨尔本勋爵因为政党斗争关系而使女王王位不稳定所以她才决定和亲王结婚的,是本来这个政治联姻一早就定好了,谈不上是临时想结婚,只是女王初期登基时很反感结婚,她想拖延时间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那时亲王和女王彼此都没什么好感~见面接触太少了,都是以书信方式联络。后来在阿尔伯特第二次拜访女王时,他们都成年了,都已经20岁了,阿尔伯特变化比较大,变得成熟稳重,帅气了很多!!!穿着皇家正式着装,笔直,高大钧称的身材,白皙的皮肤,和高挺的鼻子,深邃的大眼睛,180多的身高,女王看了又花痴了!!没错她花痴得当天晚上在日记写上了这次见到亲王的心情,夸他变了,五官很帅气啊等等,你看了也会花痴的~
特别说一下女王的身高外貌,女王长得比较一般,说不上很漂亮,而且个子比较矮,150多的身高,对于有个帅气才华并重的夫婿是一件多么激动的事情,
在几天愉快的相处中,女王比以前更了解阿尔伯特,觉得他真的是不仅外表帅气,而且还博学多才,阿尔伯特很自律,喜欢语言、文化、艺术、哲学、音乐,射击,狩猎,击剑,骑马,弹钢琴,法学、政治经济学,甚至数学、生物学等几乎是无所不能,曾在德国波恩大学接受过教育,所以那时亲王有个绰号,叫“会走动的百科全书” 是不是觉得他也是极品高富帅啊?只是没亚历山大二世富而已,亚历山大二世是要继承沙皇的王位,而阿尔伯特只是德国的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的小儿子,一个小国的王子。所以当时维多利亚跟普通女生遇到的极品高富帅的心情是一样的!少女心不停地跳动~选择阿尔伯特作为自己的夫婿真的不吃亏啊~很难找到这么个博学多才又帅气的王子了,而且这桩婚姻内阁和国会都不会反对,相反会支持。所以要是你,你会怎么选择?我也会跟女王一样选择和阿尔伯特结婚,抛开以爱情前提的政治婚姻,这不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吗??起初女王肯定是少女心,犯花痴,觉得跟这样的王子结婚,自己不会吃亏,反而会幸福的,所以决定和他结婚。相比维多利亚的外貌一般,她虽然也是受过贵族教育,但没亲王那么博学多才啦,她幸运的是成为了英国的女王,否则她的婚姻也很难说能够幸福。
维多利亚结婚的时候开创了穿白色婚纱结婚的先例~穿着白色婚纱结婚,多浪漫啊~阿尔伯特也是个浪漫的人,他亲手给女王设计了胸前蓝色钻石别针,在婚礼的前一天送给女王,女王在结婚当天把钻石别针别在了婚纱胸前。这对夫妻有情调啊~
结婚生活是比较平静甜蜜的,女王起初不让亲王插手国家大事,只允许他管理宫殿一些杂事,亲王也管理得井井有条,后来女王生了长公主,他们就更享受这种天伦之乐了,再后来因为女王的家庭教师照顾长公主不当,亲王很生气,觉得她照顾公主方法不得当,导致公主病情越来越严重,所以跟女王吵了一架,然后抱着长公主走人,女王觉得拗不过夫婿,只好自己认错,把家庭教师给辞退了,然后亲王和女王和好如初,然后渐渐女王就同意亲王和她一起处理一些国家文件,女王年轻没经验,很多国家文件她都看不懂,亲王就帮她看然后解释给她听,给她提建议,渐渐地亲王就成了女王的私人助理,再后来亲王在帮助女王处理国家大事的时候显示他过人的才干和聪慧,女王就觉得我老公好厉害啊!!帮她处理省了好多事,女王瞬间对丈夫佩服得五体投地~然后像个追星族一样崇拜她的丈夫,亲王也是很乐意帮她处理这些文件啊,反正自己没事干。亲王和别的王子很与众不同,别的王子是我没事干可以找乐子啊,找女人玩啊什么的,他和女王结婚了22年,从来没有出轨过,也没有任何花边新闻,他是责任心很强,又有抱负理想的人,生活过得很自律,早睡早起,喜欢过恬静的田野生活,喜欢研究艺术,音乐,涉猎,探讨科学啊什么的,女王也被亲王影响了很多,夫妇俩就是上下同心,互相支持彼此。后来亲王发起了第一届世博会,以前英国也是有那种展览馆的,举行了好几次,但只是国内的展览,像世博会这样汇聚世界性的展览还从来没有过,所以亲王提议举办这种世界性的展览,一方面展示英国的强盛,一方面想让各国交流文化,让国内外的人知道工业革命的重要作用,提倡科学进步。所以女王也是毫不保留地支持亲王,虽然那时反对声也是挺多的,亲王插手英国内务英国人本来就很不爽,尽管亲王是带着善意的努力改善英国各种问题,关注失业者,提高社会福利等等,但英国人真的不领情啊,因为一直视他为外国人,亲王的努力女王是看在眼里的,所以她也不管那些人对自己怎么看待,依然支持自己的丈夫举办第一届世博,后来第一届世博会举办得很成功~~从此别的国家都效仿英国举行世博会成为彰显国家强盛的标志。
1851年英国伦敦第一届世博会,展览建筑名叫《水晶宫》。
水晶宫永远地代表了维多利亚那个时代的英国,是英国工业革命代表性的胜利~世博会带给英国无上的荣耀和自豪,英国人民当时感到特别自豪,当然最自豪的就是女王了,她那时觉得幸福得飞上天了,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了,在日记里写了好几篇关于世博会的事,还写了信感谢舅舅给了她一个那么完美的丈夫,她觉得很幸福。那时他们结婚有11年了,女王和亲王当时31岁,已经生了6,7个孩子了,几乎隔年就生,特别说一下女王性欲是比较强,而且亲王给了她很好的性体验,女王喜欢和亲王过夫妻生活,但她不喜欢怀孕,她讨厌生孩子,那时没有很好的避孕措施,只能一直生,后来在日记中她觉得怀孕,孩子,影响了他们的夫妻生活。回归正题,亲王用世博的盈利的钱买了一块地,建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百度一下就知道,这个博物馆现今是仅次于英国国家博物馆,亲王还建了其他的建筑,和学院。比较闲的时候,他就和女王带着孩子去巴尔莫勒尔堡度假,和妻儿享受田园生活。巴尔莫勒尔堡是女王买下的,原先的堡主去世后,亲王就自己设计图案,重新把它建成苏格兰庄园的风格,他和女王一起装饰那里,从窗帘样子再到地毯,挂饰,油画啊等,各种东西都是一起亲手装饰的,那里有很多回忆,从此那里就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但女王最喜欢的是奥斯本宫,那里有大海,也是亲王最喜欢的地方。
幸福没多久,在1861年的时候,长子爱德华七世生活比较不检点,在军校里喜欢和女演员厮混,他就去关心儿子啊,结果得伤寒病,亲王一直很勤恳工作,处理各种国家文件,多年积劳就病得不起了~加上没能及时治疗,已经病入膏肓了,结果去世了,女王顿时就崩溃了~那年英国正筹备1862年世博会,亲王因为生病不能主持这次的世博,后来1862年的世博开幕,大臣恳求女王去为世博开幕,但她死活不去,因为太伤心了,去了巴尔莫勒尔堡隐居了很长时间,女王不再活跃在公众面前,长期穿黑色丧服,那些英国市民不怜悯她就算了,还给她取个绰号叫"温莎孀妇“ 因为她不是在巴尔莫勒尔堡隐居,就在温莎隐居,所以就成这样了~亲王去世后,女王就一直保持亲王房间生前起居的样子,没有动过,后来她着手在英国各个地方为丈夫建立雕像,亲自为雕像揭幕,其中比较出名的雕像是阿尔伯特纪念碑是纪念他为世博会做出的贡献,维多利亚女王1876年亲自为它揭幕。还有一个音乐厅,也是亲王生前的理想,只是计划进展比较缓慢,没见到就去世了,女王很关注这个工程,后来音乐厅建成后本来是被称为中央艺术科学大厅的,但被维多利亚女王改名为皇家阿尔伯特艺术科学大厅了,为了纪念已故的丈夫。1871年3月29日女王带着长子去揭幕。
亲王去世后女王还为他出传记~~她不想世人忘记她丈夫生前为英国所作的贡献,因为她知道亲王生前努力表现自己,努力工作,都是为了英国的王室,所以她是最能体会亲王的感受了。还有就是女王真的为亲王穿了几十年的黑色丧服??只能说是真的,因为你只要找1861年后的照片或者油画,她的裙子几乎全都是黑色的!黑色的!!!纪念60周年登基庆典也是穿黑色的,长子,女儿结婚时也是穿黑色的礼服!!!对,你没看错!!她是任何场合都是黑色的!!不信可以去百度上搜索,或者去茜茜公主吧,那里有很多王室的照片。上面写了这么多,可以确切的是女王和亲王不是一见钟情的,是日久生情的,而且大量英文传记可以证明女王是真的爱亲王,她甘愿屈服于他,哪怕她才是英国女王,只是亲王对女王的感情没有女王对他那样热烈而已,他们的夫妻生活也跟普通平民一样有很多的不和谐,比如女王容易暴躁,产后忧郁症,经常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跟亲王争吵,不过后来亲王也就习惯了。可以肯定的是她遇到了一个好男人,一个为了她,为了英国的建设而努力工作的男人,他和女王21年婚姻中一直都相敬如宾,相濡以沫,互相扶持,遇到这样的男人可以想象为什么他值得一个女人为了他居丧了那么久,这种深厚的感情不是用一句真爱就能概括的,其中也参夹了亲情成分,女王的母亲去世后,亲王就是她唯一可以依靠的爱人了,她不像伊丽莎白一世那样那么强势,为绕着权利转,相反她挺讨厌这种工作,各种烦闷,统治支配别人久了,她也渴望能有个人来依靠,当个贤妻良母,做个家庭主妇也不错~所以丈夫很能干她也很开心地去支持他想做自的事,尽量去配合他。亲王也很感激妻子能够理解自己,一直在背后支持他的工作,尊重他的意见,采纳他的建议,这样夫妇又何求呢、?
至于各位说的布朗,女王的情人什么的,约翰布朗是女王和亲王去远游时认识的,亲王喜欢涉猎,布朗是他的打猎向导,亲王很信任他,布朗是苏格兰人,属于那种比较淳朴,善良的,虽然比较没文化,粗鲁,但他把女王当做尊敬的朋友一样,和女王说话很直爽,都是那种直来喝去的,像我们平时的闺蜜说话都是那种你直来直去,不会那么矫情细声细语,恭恭敬敬地对话,女王也挺享受这种主仆关系,虽然他很特别,但王室里的人可不这么想,但又能如何,女王也是普通的女人,一个年纪大的女人,她也很孤独啊,你也来试试那种老了的孤独感~儿女都成家了,自己整天忙着批文件,虽然有孙子,但她有时还是想有个人来依靠啊,,而布朗就是充当这样的角色,布朗和亲王接触过,他们可以聊亲王生前的事,反正布朗和女王年龄相仿,有什么话好说~ 1872年布朗还为女王抓住了准备向她开枪的年轻人,1872年啊,布朗就作为女王的贴身侍从了,那时1871年和1876年女王还在念念不忘她的丈夫,为他建纪念碑,只能说亲王不是随便任何一个男人可以代替他在女王心目中的位置,就像你心里有一个深爱的人,尽管你已经嫁给了别人,但你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曾经深爱过的人。约翰布朗更不可能代替亲王,但他也有可能作为女王晚年的情人。女王年老时太孤独,太需要安全感了,渴望一个男人能给她依靠。她虽然是女王,但心也不是铜墙铁壁做的,有普通人的脆弱和孤独,如果说她滥情,那现代人的恋爱史就更滥了,你年轻时不交几个男朋友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谈过恋爱。1883年约翰布朗去世了,女王的确很悲伤啊,失去了和亲王有联系的人,布朗也有可能是女王当做亲王给她遗留的一个遗产,一位坚强可靠的侍从,一个亲王的替代品,至于说女王下葬的时候说什么布朗的头发和戒指什么的,当时给女王棺材放的装饰品不仅仅有亲王,布朗的,还有其他亲人的物品,布朗和女王的关系也只能猜测,不能百分百确定,人都已经去世那么久了,女王和亲王的陵墓是放在一起的,这一点可以欣慰了,王室婚姻感情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他们也跟普通人一样有很多无奈和不幸。
最后概括一句,亚历山大二世是女王的初恋,阿尔伯特是女王最深爱的人,约翰布朗是女王的骑士。就是这样,就算布朗和女王真的不是主仆友谊之类又如何?她丈夫在的时候她是全心全意爱着丈夫的,在丈夫死后,年纪越来越大就越感到孤独,希望能有个依靠的男人不行吗??除去女王的头衔她只是个身材矮小又肥胖,故装坚强的普通女人罢了。童话这种东西在现实还是少提吧,完美的童话是不存在的,人无完人。
==========想要了解却嫌弃长的话,就别看了,看传记更长,还是去看传记吧============
好看啊!在看完第四遍之后,还是觉得很好看,单纯的从电影的角度来说。虽然我没有看过原著,也不关心历史的原来是怎样的,但是想想,历史也有不真实的时候,不是么?我们又怎么能够确定史书上的记载就是和历史上真实发生事件一模一样呢?
有的爱情,就在第一眼。有的人,从来没有见面,就可以了然于心。缘分的牵连, 红线的羁绊。norma应该是她最喜欢的,而不是其他。舒伯特,虽然她没有说,但是我知道,她会喜欢的。就是传说中的心有灵犀,缘分!和你在一起,哪怕下一盘棋,都可以充满乐趣。奇妙的爱情,在他到达那个府邸的时候,疑问道,如果她相邀我跳舞,我该怎么办?条目中的罗列,抵不上心灵的感受和亲近,果然,她比图画上更美,而且喜欢norma,会想和我共舞,和我有着同样的感受,对控制下的人生感到厌恶。
喜欢这部电影,关键是感觉。所以就不多说了。但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享受,就是宫廷的繁文缛节,还有华美的服装。包括那些宫廷用语,都非常的考究和让人着迷。
——————————————————————————
修改:
好吧,我确实很偷懒。上次写的影评连我自己都看不下去了。我来再谈谈好了。
首先这部剧的造型和取景等,都相当的漂亮。着重突出了英国的皇家的雍容华贵,时尚奢华。从头饰到妆容,从宫廷用语到手势等等,影片的很多细节都体现了剧组的用心,想要尽量的真实还原历史中的场景。皇天不负有心人,这部剧最终获得了奥斯卡的最佳服装奖。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当维多利亚再给阿尔伯特画画像的时候,不禁让人想起,在《泰坦尼克》中,杰克给罗斯也画像。在描摹人物的时候,专注的凝视对方。这是一个很微妙的描述。被画的人,一动不动的端坐在那里,凝视着给自己画画的人。而拿着画笔的维多利亚,明明知道,自己的爱人在对面凝视着自己,她却要佯装镇定地在白纸上面勾勒人物。阳光笼罩的英式花园里,一对年轻人之间萌生着爱意,多么美好的画面啊。端坐着的阿尔伯特,不仅仅倾倒在维多利亚的美貌之中,心中的情感一定翻江倒海吧。两个人的内心充满着爱情的欢愉,阿尔伯特最终还是坚持不住,不仅扑哧笑了出来。看着两个人孩童般的笑容,
第一次见面之前,阿尔伯特精心准备。但是却输给了爱情。她果然邀请他跳舞,他只能拒绝。他生搬硬套想要把自己对于维多利亚的了解显露出来,但是最终失败。他发现了维多利亚对于他的戒备,因为任何一个来拜访的男性都可能在觊觎自己的皇位和荣华富贵。但是,阿尔伯特首先发现了这个围墙把维多利亚的心也给围了起来,他放下了对她面具,最终两个人坦诚心扉的交流,他明白她的苦衷,她接受他的真诚。终于两人收获爱情。
皇权政治,宫闱斗争,尔虞我诈的大染缸,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的爱情就更加值得令人唏嘘和感慨。这样的相知相依。当他为了她特别去学跳舞的时候,只为博红颜一笑的那种傻劲,让人动容。还有他们之间互相扶持,互为对方精神支柱的感情,也让人唏嘘不已。
让观众如此的沉静在这个故事当中,凭借的当然是两名演员的演技。非常的精湛,然后场景的安排,也很配合整个故事的脉络。所以整部作品呈现出来的效果就非常的好。
不同于其他的评论,我觉得整部电影,爱情和政治,以及历史的比重恰到好处,算了,我不会以很精准的眼光去评价作品,我只是沉浸在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之中。
好了。就是这样。
——————————————————————————————
我是偏执狂。这是我在看了这部电影不下20遍之后,再来评论。我无限次的接龙。
这次,我是想来评论背景音乐的。那段两人共舞的华尔兹,真的完全融入了电影的风格。我觉得好喜欢。独舞的时候,两个人脸上都不敢有太多表情,因为大众的目光在那时候统统地集中在他们的身上,可是当大家都加入到舞池,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开始了甜蜜的两人世界。他们存在于对方的世界。这段背景音乐都很符合当时的音乐习惯。
还有看了幕后,加冕仪式的各个细节统统都是经过历史考量的,非常经得起推敲。包括被删掉的情节,这次都看了一遍,果然,很精彩!好吧,我很俗。以后一定要买有特别幕后版本的碟子。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可能会再回来评论的,希望各位看官不要介意。小女子先拜谢。
Prince Albert 好帅啊。。。。。。那柔软的头发和温情的眼睛。。。
美丽的邂逅,一种赏心悦目的精致的皇室宫廷生活。故事美丽的如同站在我面前的风华的公主般动人,但是总觉的两人婚后的故事有点少了,前半段的故事有点冗长。。。。PS:太美了
如诗如歌般美丽,让人心绪宁静。
维多利亚女王,好美
比利时国王:我出生时候家道没落,而今我成为比利时国王,这一历程需要无比坚定的决心。阿尔伯特说:摸清所有规则,直到你比他们强;我了解你内心的孤独,千万别放弃真实的自己
眼光优渥,所嫁良人。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让女人放下傲慢的方式除了征服还有包容。
阿尔伯特亲王42岁时死于伤寒。为了纪念他,维多利亚女王每天为他准备服饰,知道她81岁逝世。
我哭了。在他抢上后躺在床上和女王说话的时候。
整部片子零碎得不成样子,没有主线剧情,没有像样的故事,没有戏剧冲突(不要告诉我那段短短的吵架和舍身相救是传说中的爆发点),剪辑更是ridiculous...帅哥+美女+英伦宫廷戏+古典音乐+皇室服装布景也挽救不了这烂片了!意外的瞧见了TK演的比利时国王,却闪出来2分钟不到就消失了
paul bettany和rupert friend都很不错唉。它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一定要嫁对人。
七零八落的剧情.几位欧洲巨帅化完妆一个没认出来
“摸透所有规则,直到你比他们强”每年一部英国王室电影,走不出女王统治遇到磕绊的套路,但故事给人的感觉就像那些华丽的服饰和惬意的美景,依然赏心悦目、不曾退减。
9个孩子!历史片好结局的还真少有。。。此女这里不太好看,变得比较顺眼的是paul....还有原来KK就是跟他一对啊!俩人还真是长得比较像。某些角度也比较像奥兰多布鲁姆。男装很精美,尤其是胸前那一大排刺绣
守寡的年数长过婚龄。还见过doctor who,一道大战狼人并就此设立torchwood(误!
电影以女性为主角,但是最后只给观众留下了一个难忘而痴情的男主角。
太零碎了,假如舍身护妻算高潮的话也实在是囧。。。
深入骨髓的爱情,才值得抱着你的灵魂当伴侣40年。
服装很赞
Swan s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