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满囤儿
现在网络上我们经常看到一种现象——新片上映或新剧开播,其中的年轻演员被诟病演技差后,其粉丝就会甩锅给造型师和后期滤镜。感觉如果没有了厚粉底和逐帧滤镜的话,很多演员都会变成枯草一般。这种粉底和滤镜加持的青春,果真是观众们所曾拥有或正在拥有的吗?显然不是。10月30日全国上映的首部客家电影《我的村我的家》从故事内容上也可以划分到青春片一类,但片中没有任何一个演员打上了厚粉底,后期也没给开美颜滤镜。可是,主角脸上清晰可见的青春痘,才是真正的青春啊。正因如此真切地还原了青春,导演彭家轩用娓娓道来引发了观众的时代共鸣。
结构上,《我的村我的家》采用了倒叙手法。影片开头时,主人公陈杰已经是一个创业成功的青年才俊。在公司年会上,他向他的员工们分享了自己十五年前的青春往事。原来陈杰的老家在非常远离城市的小乡村里。虽然这里的原生态景色美不胜收,但完全没有工业,农业的发展也比较落后。再加上陈杰父亲有严重的腰伤,陈杰家在经济上非常窘迫。
有社会经验的人此时能够看得出来,陈杰要想实现后来的阶层跃升,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知识改变命运”。虽然近几年有些人在质疑这句话没在自己身上应验,但这句话在中国的的确确是一条基本的社会共识。那些通过考研考博成功化身为阿里P8P9的寒门学子们,哪个不是铁证?陈杰的结局和路径大体都已明了,观众要看的就是他如何把这条路走通。
《我的村我的家》是以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时代背景,并以客家人的生活为社会背景。这个时代,客家人的生活还在以一分一毛为起点。片中频繁出现的一分面值的纸币,估计很多年轻观众都没见过吧。虽然时代有点儿远,但引发观众时代共鸣的力量却一点儿都不弱。导演彭家轩用的方法就是让人物融入时代融入社会,把细节做得足够细足够真。比如陈杰脸上的青春痘,一颗颗的,都彰显着准确的高中少年状态。再比如片中角色擦汗的动作,很有客家人生活习惯上的标志性。
陈杰母亲这个角色更是影片的魂,无论是角色设计还是演员表演都入木三分。片中由她引发的泪点段落特别多,无论是为了家庭经济困境而忧愁,还是为孩子的学业而担心,都和天下千千万万的母亲们一模一样。尤其是有外出生活经历的人,看了这个角色,都会想起远在家乡的妈妈。看《我的村我的家》特别能让人感受到一个词——母慈子孝。
陈杰为抓住学业改变命运而做出的努力,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都是时代记忆,并不分客家不客家。由于家庭的原因,陈杰多次面临中断学业的险境。可是在自己努力、乡亲帮助、老师关心等多重助力下,陈杰度过了一重重的难关。这些挫折磨砺成为了陈杰的宝贵财富,帮助他在走出家乡后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功。陈杰是客家人努力进步的代表,也是整个中国一个进步时代的缩影。影片用真实的不加修饰的态度去还原这个缩影,必然引发观众的时代共鸣。
3天前看完,觉得能拍出这个效果已经很棒了,陆河人来支持!
开局听到自家陆河银的客家话,简直惊讶又亲切。实实际际,影片里出现的剧情是真实的:瓦房、老妹穿哥哥穿剩的衣服、粮票、啰食(乞讨),甚至是校园欺凌,这个在95后的我读初中时还存在。有意思的事影片融入了很多符合陆河的点:建筑,陆河一直是很厉害的建筑之乡,很多很多的陆河人都是做建筑工作,电影里的男主长大后也是做建筑工作。。然后拍到河田泰安桥和岳溪头广场的实景,有趣有趣。
客家是汉族民系之一,是唯一一个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电影《我的村我的家》作为内地首部客家电影,为我们带来了原汁原味的客家人生活场景,以及团结奋进的客家人精神,特别是,这部影片全程以被誉为"古汉语活化石"的客家话作为对白,相信能够对普及客家文化起到增益的作用。
《我的村我的家》的故事发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主要围绕男主人公阿杰的成长经历展开,故事开篇,阿杰是一个正在读中学的少年,虽然他勤奋刻苦,学习成绩相当优异,但因为家庭生活贫寒,给他少年的生存,带来许多的烦恼,而父母为了供孩子读书日夜操劳,但全家人始终挣扎在温饱线上,真的好难。
不过,让人感动的是,阿杰也常被村里乡亲和学校的老师同学们接济帮助,老师在家访的时候,看到阿杰家的真实情况,将自己兜里仅有的钱都留给了他们家,村民们在村委会的号召下发起了捐款,也在一定程度一段时间上解了全家的燃眉之急。但对于阿杰而言,这些经历,却是让他刻骨铭心的,为了生存的挣扎,为了明天的奋斗,为了内心的感恩,让他胸怀回报乡亲、回报社会的热望,在打拼之路倾尽全力。
《我的村我的家》的故事并不复杂,但是影片对于七八十年代生活场景的重现相当真实,无论是演员们的造型、表演,还是服装、道具,以及村落、学校、工地等等建筑,都给人带来浓浓的怀旧之感。在重现往日生活的基础上,影片更多的是对人物精神内核的挖掘,从中能看到许多的用心之处。比如说阿杰一家所住的老祖屋,在门口上画着一块牌匾,上书"承德楼",其一,这种民居形式特别"客家化",有着浓郁的传统风格,其二这三个字,更是对影片内涵的写照,讲述而的是道德的传承与文化的接续。
这种精神,在影片之中,也是随处可见,比如阿杰的妈妈,会始终珍藏着村民们的捐款名单,拿给阿杰看的时候也说:"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嘱咐阿杰要懂得报恩,而在许多年之后,已经将一个建筑小分队做成了上市公司的业界翘楚阿杰,在公司的年会上表示"没有你们的陪伴和支持,根本走不到今天,感谢在场的每一个人",并且在现场深情地回忆起自己童年的故事,以及一路走来,所受到的帮助与支持,他如今致富不忘乡亲,带领故乡人们共同发展的现实,也正是他信守承诺的表现。
"宁弃祖宗田,不忘祖宗言",是客家人的祖训,其中的"不忘祖宗言"我们可以有双重的解读,其一,是不忘客家话,事实也是如此,客家人在千百年的历史中,数次迁徙,几经流转,始终保留着最原汁原味的客家文化,特别是始终维系着客家话的原貌,这在中华民族史上是不多见的;其二,不忘祖宗言也可以引申为不忘先辈们的谆谆教导,始终牢记互助互爱、团结奋进、知恩图报,在客家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在传统文化的辉映下,中华民族的质朴而高尚的美德。
由此,再回望《我的村我的家》这个片名,更觉其中深意,家在村,村为家,大家帮小家,小家顾大家,这是一曲传统中国文明的赞歌,古往今来,始终引导着我们的生存与生活,也必将在未来,发挥更重要的传承性与示范性作用。
对于客家人的电影,估计有史以来第一部,里面还原当时的最真实的生活,客家人的热情好客,客家人互帮互助的精神、吃苦耐劳,家庭教育,孝为第一位。本影片以真实故事改编,70年80年的人,更能勾起当时儿时的回忆,看过的观众都是眼含泪水,剧情打动着、如今陆河首部电影全国上映,轰动了整个陆河县城,可见这部片子里面的剧情体现的淋漓尽致。《我的村、我的家》值得看。
太好看了!!!故事牛,演员牛,制作牛!简直像极了一部大学生的二流毕设
只能拍出各种强行煽情的亲情,男主被同学揍和欺负这段不知有何意义,甚至可以删掉,男主成长的过程则是完全拍不出来,只能写一句十五年后,跨度巨大,剧情不连贯。
感动人心!支持!
这也能叫电影?动不动就慢镜头放音乐。。
整部电影从演员到剧情到画面,烂的没法想,应该是拿手机拍的吧,都不敢说是电影,和电影可以说毫无关系
陆河人没有不打五星的理由
很无聊的电影
这种各地文化的影片可以多一点,百花齐放
典型。技術無疑是很差的,但手法不會拉低真摯,70/80s的客家農村人的點就在這裏,無論是電影審美、還是電影中人物對幸福的定義,都十分典型。這是一部當今非傳統意義上的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