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常常在想,那些被人遗忘的旧东西,最后都去了哪?
这世界上应该存在这么一个地方,收纳所有被遗忘的人和事。
也许这个小城市就是这样的地方,所以我注定属于这里,本以为来到这里会更加的自由,可没有想到什么东西一旦熟悉了,它就像一个牢笼。
我一直想着要像我父亲那样,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毫无怨言的接受一切和一成不变的生活,但始终学不会。
父亲唯一的爱好是喝酒,或许他所有的秘诀都藏在了酒里。我很羡慕他靠一壶酒就能逃离一切,而我呢,只能在别人的身上或者别的地方寻找答案。
电影至始至终没有想明白的一点是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 可能是“生活在别处”的简化,“别处”即远方。如果掐头去尾的看这部电影,很明显能看出来是符合这个电影名称的,但是剧中大部分情节并没有体现出“在别处”,剧中提到了要去海南找爸爸、开海鲜餐馆,提到了女性知己、主角间的朦胧暧昧…… 不过好在,结局算是完满,能看到那辆车又开在路上,可能里面彭小宇载着苏玉珍,驶向“别处”。正如“自古煽情留不住,唯有无语动人心”,导演没有将故事的结局具体化,只是给了一个想象的空间,至于这种开放性的结局,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 人生在世总是要存在些东西,支撑自己活下去。
旁白叙事又来了。国产烂片特征之一:凡用旁白叙事的国产片99%以上是烂片。
镜头晃来晃去的,随时随地都在晃,没有好故事好剧本,演员差,就算怎么玩形式都是白搭。
男主这是前后两次故意压女主的胸部啊,可怜女主嘴巴被堵有意见也发不出来。
女主这是正当防卫,两个还以“杀了人”为理由不敢报警,呵呵,女主都死好几回了,还不找警察保命,编剧这是强行设置障碍。你倒不如设计女主其实本身也是个有问题的人,她阴差阳错被绑架后就赖上了男主,要跟着一起逃亡。
有模仿《路边野餐》。
不是开着个车在路上就是公路片。也不是和案子有关就是犯罪片。
男女主的情感来得莫名其妙,路上撞个车就亲上了,简直偶像剧一样。
女主这路人,要演技也没有,是怎么混上女主的?
原来是在绍兴拍摄的,地方不错。
导演王俊,参与制作艺术家杨福东PRADA艺术短片《一年之际》,看着居然有点亲切感,但本片拍得实在是烂。
小成本公路电影,总觉得哪里缺了点什么。结尾的回眸和相视,相似的人总是相惜的。
中国的公路电影吗?小成本的片子竟然也有了一点点的惊喜。还不错,挺喜欢的
故作深度,也就如此了。
人生,路有很多天,有些人生活在温室,有些人迫不得已
小成本片子,而且目测很多演员都是非专业的吧,节奏偏慢,然后前因后果交代的不够,最关键是部分关键节点逻辑有问题,男主拉黑车的乘客怎么就被黑帮铁了心抢劫,这么劫大马路上随便劫不就好了,女主有没有钱不说关键弄完不好善后啊,前戏也没处理干净,所以要一锤子买卖?
因为自己20年前写过一个小说《在别处》,无意中看了这片子。怎么说呢,只能说不合情理之处太多。
不好看也不算难看,有点无病呻吟的那范儿。可能同样是公路电影的题材,加之电影的整体色调和大段的独白,感觉跟韩寒的《后会无期》有点串味了。
人物形象情感都不错,细看有着耐人寻味。结局收尾那块败了(希望小宇去了缅甸,而玉珍回到她原本的生活。而远方只是他们碰到一块提及的向往)
反应了一些小城生态,还算是讲了一个故事,低配的制作水平,演技也比较稚嫩
啊,下错电影了,以为是那个短片...
善良但仍旧卷入不同犯罪行为的男主,什么不知道旧的人和事置于何处,憧憬一件事每天做到老的生活,当往事纠葛再次找到他时,依然如故。虽然绑架他不认同,却还是屈服于现实,诚如女主的责怪“太过幼稚“,还没有看清生命中的最重要的事,于是循回往复,再回监狱,女主最后的含泪而笑,是庆幸也是怜悯……
若有所失,不知所失。
中國式文藝公路片電影,有中國特色的公路片,拍攝覺得很貼近生活,紅色長頭髮的女主挺有味道,紅色桑塔納也挺有味道,但是劇情是真的很迷...你我皆是趕路人,一直走在路上,沒有起點,沒有終點,起點即終點。
中国式的公路电影么 比想象的好 随着小镇青年过完了他往复的一生 阴郁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不似女主的迷失
Woc,看错了,蹩脚公路片。
残缺的公路电影?但也比那些大银幕流量烂片有意思。
下错片了…我以为是胡兆祥导演的那一部。看了一下简介,说这是绍兴本土电影,犯罪公路片,劫匪与人质一路之间产生的爱情。说不清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还是俩人一见如故情投意合,网剧水平。
小镇青年的迷茫和执着,摄影晃的很..
一个漂亮的小三上了小混混的黑车,然后两人一起一路逃窜。差点就相信了爱情。小成本电影,真的还算可以。
小成本的公路片,倒还是可以。想表达的大概是对现状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