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心1988

科幻片其它1988

主演:叶甫根尼·耶夫斯基格涅耶夫  Vladimir Tolokonnikov  鲍里斯·普洛特尼科夫  Roman Kartsev  尼娜·鲁斯拉诺娃  Evgeniy Kuznetsov  Olga Melikhova  阿列克谢·米罗诺夫  Anzhelika Nevolina  Valentina Kovel  谢尔盖·菲利波夫  Roman Tkachuk  娜塔莉亚·拉平娜  

导演:弗拉基米尔·博尔特科

播放地址

 剧照

狗心1988 剧照 NO.1狗心1988 剧照 NO.2狗心1988 剧照 NO.3狗心1988 剧照 NO.4狗心1988 剧照 NO.5狗心1988 剧照 NO.6狗心1988 剧照 NO.13狗心1988 剧照 NO.14狗心1988 剧照 NO.15狗心1988 剧照 NO.16狗心1988 剧照 NO.17狗心1988 剧照 NO.18狗心1988 剧照 NO.19狗心198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1

详细剧情

  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1891年生于基辅,1940年逝世于莫斯科。世界文坛称他是一位思想深邃、以大无畏精神向一切邪恶挑战的文学大师。其代表作《狗心》、《白卫军》、《大师和玛格丽特》等曾被苏联当局查禁没收,或“默杀”。作家死后恢复名誉、苏联文坛两度掀起“布尔加科夫热”。现在他的作品进入现代经典之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珍品之一。  《狗心》作于一九二五年初,在文学圈子里获得一致好评,人们发现它确实尖锐地抨击了现实,但它抨击的是现实中的粗野、愚昧和荒廖。小说写一条狗因为做了人的脑垂体移植手术,突然成了有人外表的流氓,致使流氓习气随着脑垂体分泌的激素,渗入了取名沙里科夫的实验室怪物的每个细胞。沙里科夫的可怕不公在于他身上那些流氓无产者的劣性,并且在于他对社会主义的庸俗化.表面上看来,《狗心》很像一个科幻故事,但是实际上却有着反乌托邦小说的关于哲理和社会的深邃思考。  国际知名的医生菲利普·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教授,为了进行改善人种的优生学试验,把一个刚刚死去的行窃的酒鬼的脑垂体和睾丸移到一只叫沙里克的狗身上。沙里克竟变成了“还处于最低发展阶段的”人——沙里科夫。  这个能讲人言、衣食如人的衣冠禽兽,一天天显示出是一个怀着“一颗最为卑鄙龌龊的心”的败类:酗酒、偷窃、说谎、告密、无耻下流,直至栽脏陷害、用手枪威胁要强占教授的住宅。更有意味的是,这个狗“出身”的沙里科夫竟然被政府赏识而任命为莫斯科公共卫生局清除流窜动物科科长。他穿上了皮夹克(这是当时文学作品里革命者的形象模式),出入有专车——尽管是卡车。幸而两位“造物主”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教授和博尔缅塔尔大夫及时用手术把沙里科夫还原为沙里克,才没酿成惨祸。  在这篇小说里,布尔加科夫力究天人之际,思考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能力限度以及人对于整个自然界的责任。实际上,布尔加科夫继续阐释着一个重大的主题:人不应该僭越,不应该觊觎全能的上帝的位置。这个上帝便是自然、社会的客观法则。试图超越社会、自然的进程,把科学变为破坏客观规律的迷信,狂热蛮干地“创造历史”,是不能不受到惩罚的。正如小说《不祥之蛋》中,佩尔西科夫教授虽然掌握了科学,却缺乏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感,最后死于疯狂的群众的乱拳之下;而给人类社会带来可怖的厄运的洛克,急功近利而智力低下到根本谈不上什么责任感问题,却“带着官家的公文”,则是更为可怕的。  而在《狗心》中,国际首屈一指的名医菲利普·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教授空前绝后的完美手术只能创造出险些置其于死地的社会败类。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教授经受了自作自受的“科学实验”之后,终于觉悟道:“看吧,如果一个研究者不是摸着大自然的脉搏,与之共进,而是想加速问题的解决,揭开那神秘的帷幕,那么,就给你个沙里科夫尝尝,还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看来,人要充当上帝——造物主的角色,结果只能是对上帝的讽刺性模拟。干扰世界的客观进程最终只能落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下场。

 长篇影评

 1 ) 《狗心》:公民沙里科夫

所谓俄罗斯文学史上的「白银时代」,是继18至19世纪的「黄金时代」后,俄罗斯文学的又一个繁荣时期。当然,与「黄金时代」的普希金、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巨匠们相比,「白银时代」的作家与诗人在总体的文学成就上要略逊一筹,但也出现了像蒲宁、勃留索夫、马雅可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布尔加科夫等诸多极为出色的大家,并且在象征主义、阿克梅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文学流派上有所发展。由他们的作品改编成的电影也不在少数,其中最著名的也许便是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了(影评参见《日瓦戈医生》: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悲剧),而这部《狗心》则出自另一位作家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之手。

与该时代的其他作家相比,布尔加科夫的作品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子。如今比较公认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中崛起之地是拉美文坛,然而若要认真溯源的话,也许布尔加科夫才是这一流派的鼻祖,其代表作《大师与玛格丽特》堪称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作。不过,在此之前的中篇小说《狗心》中,他就以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描述了一个荒诞可笑、玄妙奇异而又极具现实批判色彩的故事,同时这部小说亦是其从小品文写作跨入高水平创作的标志性作品。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20世纪20年代俄国的主流文学都是颂歌文学,因此许多「白银时代」的作家都不被待见,他们的作品也遭到当局长期的封杀,郁郁而终的帕斯捷尔纳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布尔加科夫也不外如是,虽然他的英年早逝(时年49岁)是因为肾脏硬化,可他的多部作品遭受了主流评论家的攻讦和非难,不仅禁止发表,连手稿也被没收,其中就包括了《狗心》。直到60年代苏联文艺思想解冻后,布尔加科夫的作品才逐渐得以重见天日,比如《大师与玛格丽特》于1966年开始在杂志上连载,而《狗心》的发表更是要到1987年。一年后,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此时距离苏联解体已经不远了。

影片以一条名叫「沙里克」的流浪狗的视角展开。沙里克因为刨吃了国民经济委员会食堂的泔水而被厨子用开水烫伤了半边身体,只得在大雪纷飞的街头辗转游荡,无家可归、也没人同情。就在孤独绝望之际,一位医学教授菲利普·菲利波维奇发现了它,好心地给了它一根香肠,还把它领回了家。其实,教授此举是另有用心的,他正在做一项关于优生学的研究。当沙里克身体复原之后,菲利波维奇教授及其助手博缅塔尔将一个刚死于斗殴的流氓无产者的脑垂体和性腺移植到了它的身上。于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沙里克慢慢地褪去了狗毛、长成了人形,又逐渐学会了人言,最终从一条野狗变成了人,还给自己取名「沙里科夫」,并得到了公民的身份。

然而,令教授意想不到的是,变成人后的沙里科夫居然继承了那个流氓的劣根性,懒惰、自私、虚荣、酗酒、好色、粗鲁不堪、毫无廉耻之心。另外,他受到本地房屋管理委员会主任施万德尔的教唆和蛊惑,处处与教授作对,还莫名其妙地当上了莫斯科卫生局流浪动物管理科的科长。掌握了一定权力之后,沙里科夫的行径更是变本加厉。由于本性中残留了狗的成分,他便借职务之便疯狂地捕猫杀猫,再通过卖掉猫皮获利。他还胁迫一个女打字员嫁给他,并要求教授专门辟一间屋子供他结婚使用。对于他的恶行,教授的百般规劝全无作用,结果沙里科夫不但向上级诬陷谎报教授的各种莫须有罪名,甚至还恼羞成怒地用手枪进行威胁。忍无可忍的教授和助手又给他做了一次手术,将其还原成了一条狗。

故事本身而言是非常荒诞不经的,但布尔加科夫的用意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白银时代」的作家大多是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对于布尔什维克、对于十月革命,他们都秉持着一种困惑、怀疑和不完全赞成的态度。布尔加科夫本人便是进化论的信奉者,因此对于像十月革命这样以暴力的方式打破历史进程,以及之后激进的社会大改造,他认为并不可取。

故事里的菲利波维奇教授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作者自况的意味,他衣着得体、举止文雅、医术精湛、谈吐不凡,兼具旧式贵族精致的生活方式以及知识分子严谨的学术态度。在布尔加科夫看来,如教授这样的人,拥有七个房间的住宅、较高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是理所当然的。而像房屋管理委员会主任施万德尔那样的人则是讽刺的对象,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僵化地搞平均主义是极为荒谬的事(当时对房屋的粗暴分配在《日瓦戈医生》中也有体现)。不过尽管如此,对于教授这么一个人物,作者也同样提出了批评。给沙里克所做的移植手术就是一种违背进化论的表现形式,与当时的社会大变革在实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种危险的实验,亦即《狗心》的深层意蕴所在——过度干预历史发展进程,也许对大家包括实验者本人而言都是一个悲剧。

而本作的另一个妙处在于狗的视角。开篇就从沙里克的视角展开拟人化内心独白的心理描述,逼使读者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和认识原本熟知的事物,一切卑污和混乱都通过它的眼睛呈现出来,因为谁都不会向一条狗掩饰自己的行为。同时,这也为后来沙里科夫的欲望膨胀埋下了伏笔,他的卑劣不仅来源于那个流氓的器官,还有它作为狗时对一切丑恶的了然于心。事实上,在移植手术之前,它还知善恶明事理(比如对那个贫苦的女打字员表达了深切的同情)。而当它做完第二次手术,又变回原来的样子后,善良和同情心也一并回来了。可见布尔加科夫的潜台词就是:狗心并不坏,坏的是人心。当一个人卑劣到沙里科夫那样的程度,还不如去做条狗。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无疑是天才的,只有与众不同的艺术视角和思维,才能将现实、讽刺和幻想结合得如此完美;他也是清醒和勇敢的,是那个年代的异类,在遭到主流批评家围剿的情况下还能揭露种种荒谬与弊端;然而,他又是烦恼和苦闷的,正如故事中菲利波维奇教授痛苦于沙里科夫的胡作非为和不受教化,对于人性、对于革命、对于社会改造,他有着太多难以直言的东西。因此,才有了这部魔幻现实主义的寓言化小说,在虚妄中批判真相、针砭时弊、促使人深思猛醒。

 2 ) 人面兽心

罪犯的脑垂体 狗的身体结合的产物有模有样的学起了阶级斗争 在政党一帆风顺 为自己谋了一官半职 在体质内通过残忍的虐杀猫咪释放自己的兽行 差点利用职权骗婚成功 幸好教授又做了场手术把他变回了狗 最终 人们才想起来 这是一条狗 但 管他的呢 管他是人是狗 贪婪 粗暴的狗可以是好同志 但冷静 客观 拒不合作的人只能去死

人们省吃俭用 抠出的民脂民膏 一点点地堆成了体制这块大蛋糕 最终都是无一例外成了少数人的盛宴 体制的外表下 人类离文明其实很远很远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苏联人 人猿杂交实验也是苏联人的首创 苏联曾是一个富有探索精神的浪漫国度 可惜官僚主义 极权政治 和无数个长着影片中狗心的人毁了他

 3 ) 狗心

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1891年生于基辅,1940年逝世于莫斯科。世界文坛称他是一位思想深邃、以大无畏精神向一切邪恶挑战的文学大师。其代表作《狗心》、《白卫军》、《大师和玛格丽特》等曾被苏联当局查禁没收,或“默杀”。作家死后恢复名誉、苏联文坛两度掀起“布尔加科夫热”。现在他的作品进入现代经典之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珍品之一。
《狗心》作于一九二五年初,在文学圈子里获得一致好评,人们发现它确实尖锐地抨击了现实,但它抨击的是现实中的粗野、愚昧和荒廖。小说写一条狗因为做了人的脑垂体移植手术,突然成了有人外表的流氓,致使流氓习气随着脑垂体分泌的激素,渗入了取名沙里科夫的实验室怪物的每个细胞。沙里科夫的可怕不公在于他身上那些流氓无产者的劣性,并且在于他对社会主义的庸俗化.表面上看来,《狗心》很像一个科幻故事,但是实际上却有着反乌托邦小说的关于哲理和社会的深邃思考。
国际知名的医生菲利普·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教授,为了进行改善人种的优生学试验,把一个刚刚死去的行窃的酒鬼的脑垂体和睾丸移到一只叫沙里克的狗身上。沙里克竟变成了“还处于最低发展阶段的”人——沙里科夫。
这个能讲人言、衣食如人的衣冠禽兽,一天天显示出是一个怀着“一颗最为卑鄙龌龊的心”的败类:酗酒、偷窃、说谎、告密、无耻下流,直至栽脏陷害、用手枪威胁要强占教授的住宅。更有意味的是,这个狗“出身”的沙里科夫竟然被政府赏识而任命为莫斯科公共卫生局清除流窜动物科科长。他穿上了皮夹克(这是当时文学作品里革命者的形象模式),出入有专车——尽管是卡车。幸而两位“造物主”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教授和博尔缅塔尔大夫及时用手术把沙里科夫还原为沙里克,才没酿成惨祸。
在这篇小说里,布尔加科夫力究天人之际,思考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能力限度以及人对于整个自然界的责任。实际上,布尔加科夫继续阐释着一个重大的主题:人不应该僭越,不应该觊觎全能的上帝的位置。这个上帝便是自然、社会的客观法则。试图超越社会、自然的进程,把科学变为破坏客观规律的迷信,狂热蛮干地“创造历史”,是不能不受到惩罚的。正如小说《不祥之蛋》中,佩尔西科夫教授虽然掌握了科学,却缺乏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感,最后死于疯狂的群众的乱拳之下;而给人类社会带来可怖的厄运的洛克,急功近利而智力低下到根本谈不上什么责任感问题,却“带着官家的公文”,则是更为可怕的。
而在《狗心》中,国际首屈一指的名医菲利普·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教授空前绝后的完美手术只能创造出险些置其于死地的社会败类。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教授经受了自作自受的“科学实验”之后,终于觉悟道:“看吧,如果一个研究者不是摸着大自然的脉搏,与之共进,而是想加速问题的解决,揭开那神秘的帷幕,那么,就给你个沙里科夫尝尝,还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看来,人要充当上帝——造物主的角色,结果只能是对上帝的讽刺性模拟。干扰世界的客观进程最终只能落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下场。

 4 ) 好魔性的记录片,她将狗塞进了自己腹中…

相信不少人都看过日本关于狗的电影。
治愈、感人,甚至让你哭湿好几包纸巾。
 
很多人都评论——
 
“养过狗的人都感同身受。”
“我再也不想养狗了,太心疼。”
 
也有一群爱狗人士,无偿打扫狗舍,帮流浪犬找到新主人。
 
这些都太弱,今天嗨姐通过电影来告诉你,什么叫爱狗的极致。
 
由劳瑞·安德森导演的——

Heart of a dog 狗心

Laurie Anderson 劳瑞·安德森



这是一个关于死亡和爱的故事。

 豆瓣评分7.8,仅154人看过。


烂番茄高达97%的新鲜度


IMDb7.3的评分


纽约时报影评人评价道:
 
“A meditation on love, loss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Dog people and Lou Reed fans will be especially susceptible (I plead guilty on both counts), but anyone who ever had a heart is likely to succumb to Ms. Anderson’s ethereal wisdom and her fierce formal wit. ”
对爱、失去与人生意义的沉思。喜欢狗的人与卢·里德(Lou Reed)的歌迷会特别容易受感动(我向双方都承认错误),但是任何有心人都会为安德森女士轻盈的智慧与极为庄重的风趣所打动。
 
光看开头,你会被吓得半死。



电影的开始,她结合墨水涂鸦的画作与大家讲述她的梦。
 
梦见自己将爱犬塞进子宫再生出来的场景。



她待这只名为萝拉贝尔像女儿一样。
 
陪它散步、学习,直到死亡。
 
该片许多故事也围绕着这只狗展开。
 
或许它压根不知道自己的女主人有多爱她。
 
而它也不知道自己教会女主人很多东西。


 
萝拉贝尔是只明星犬,爱社交、会弹琴、会画画、还发过一张唱片。
 
安德森出于爱将它从纽约带到了加州。


 
在广阔的草地上,他们第一次遇见了鹰隼的袭击。
 
狗吓坏了,他们第一次意识到,危险不一定来自地面,而是来自空中。



然后画面突转至911的恐怖事件,狗在遭遇袭来时的表情。
 
就像她在纽约的邻居,意识到许多危险也会从空中袭来,生活发生的改变。


 
911之后,纽约一夜之间都是监控摄像头。
 
政府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收集数据上。
 
这让人不由得想到斯诺登事件。
 
还没等消化完,安德森又跑了。
 
直接引用丹麦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
 
“只有回顾才能理解生活,但生活必须不断向前。”
 
这部纪录片也奉行这句话来拍摄。
 
不断地回顾过去。
 


看似表象的爱犬,其实背后藏着对亡夫的爱。
 
回顾对狗的感情,更多是领悟爱与生死。
 
死亡是爱的释放,它能让你看清一切。



安德森是西藏禅宗的学生。
 
在该片中,她将藏传佛教也引用其中。



人死后的中阴49天。
 
我们要学会感受悲伤,但不要悲伤。
 
要学会放下。
 
面对狗与丈夫的死亡,她更是不许自己哭泣。

印象中最深的一幕是:



朋友在最后24小时生命中,还为他们念书。

死后喇嘛在死者耳边大声朗诵经文。
 
在《西藏渡亡经》中说道:
 
哭泣会让逝者困惑,你没办法靠哭声喊他们回来,他们已经离开了,所以别哭。
 
这样坦然面对死亡的方式让人惊讶。
 
作为佛教徒的安德森,对轮回转世深信不疑。



在生者与死者都该放下之后,她谈到婴儿猝死综合征。
 
指婴儿在睡眠阶段会突然死去。
 
但在过程中,他们会频繁梦见过去。
 
而这些梦,就是他们前世的记忆。



很快,画面又转至导演童年。
 
跳水时摔断后背,甚至下肢瘫痪。
 
这段经历让她意识到:
 
人们回忆过去,会不断重复自己内心认定的事,然后不断重复,让大脑误以为那就是真的。
 
其实真相也有被无视或忘记的,可能它们过于可怕,让人不愿承认。



话锋突然再转,到了自己与母亲在芝加哥的童年生活。
 
安德森不爱自己母亲。
 
甚至在母亲临终前都不愿撒谎安慰她。


 
最后只是站在病床前,连开口的机会都没给,母亲就走了。
 
多年来,她认为自己不爱母亲。
 
却因“母亲冥想”找到了那个瞬间。


 
童年时她差点让双胞胎弟弟淹死。
 
她潜入水中将弟弟们救上岸,抱着哇哇大哭的他们回家。
 
母亲却反常的夸她是游泳高手。


 
乍看之下,很多人以为这部电影是写狗的。
 
但其实这是一部关于导演去世母亲的电影。
 
虽然整部片子看上去与母亲无关。
 
但也正因母亲冥想,让她重新认识自己。


 
刚开始看时,会觉得晦涩难懂。
 
电影的旁白也如同潜意识的状态。

电影画幅、颜色也不停改变。
 
逻辑与常人不符,更像一部情节大杂烩电影。
 
但仔细推敲之后会发现,
 
安德森的思维逻辑真是惊艳!



看似随意的旁白透露出她言语的魅力。

粗颗粒画面带来的震撼更是惊人。
 
电影节奏把控都恰到好处。

这部片子更像一部实验性研究电影。


 
电影最后用Lou Reed 《Ecstacy》专辑里的那首作为结尾。
                          
                 
                                                                                                                                                              
                         
Turning Time Around
                         
Lou Reed - Heart of a Dog
                                                           

“当我们回顾过去时,才会理解生活,但生活必须不断往前。我们必须活在当下,抓紧每一刻,把此刻过好,未来才会更好。”
 
电影中,狗、丈夫甚至母亲的死对安德森而言,像一种恩赐。
 
每个人都会经历死亡的过程。
 
它并不可怕,反而能让我们更好得学习爱。
 
更多精彩电影推荐,请关注微信订阅号美否电影(ID:mayfou2015)。

 短评

无产阶级被教授你黑出翔来了。哈哈哈哈

8分钟前
  • 小刀周远
  • 推荐

基本就是布尔加科夫小说的一比一还原,色调和气氛做得还不错。吉娜的演员挺好看的,搜了一下叫Ольга Мелихова(Olga Melikhova)。四星给演员的……

10分钟前
  • Luka
  • 推荐

话痨电影

13分钟前
  • 2wice
  • 还行

用狗的观点审视世界

14分钟前
  • 尊驰
  • 力荐

BSC™136FL,好吧,毛子在这个问题上确实有发言权……这是一部跟翔有关的电影!

16分钟前
  • 发际线靠后
  • 推荐

濒临苏联解体的时代把当年充满讽刺的小说拍成此片 别有点趣味

18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推荐

这可是1988年

22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布尔加科夫小说《狗心》改编。

24分钟前
  • Ahtoha
  • 推荐

《狗心》根据俄罗斯名著改编的电影,极度荒诞的剧情讽刺病态的社会,无产阶级狂热分子的愚昧和荒谬。一只狗做了手术,然后变成了人,最后竟然成为了一位政府官员,革命者。。。这剧情也是没谁了,在苏联这书也是禁书,后来来恢复名誉,并拍成了电影,很不错的片子,小舞舞四星推荐!

25分钟前
  • 小舞舞
  • 推荐

开头和结尾多么可爱的大宝贝儿啊!!!!!!!!

30分钟前
  • 酸瓜人
  • 力荐

通篇在文绉绉的骂无产阶级皆狗逼。。一堆冷笑点视觉化了还挺萌的。。。演员演技都挺好,尤其沙维克真正人模狗样。肤浅的表示很在意加进去的小医生暗恋打字员那条线的结果会怎么样…既然拿了戒指倒是快去追啊真捉急……

32分钟前
  • 脑子白腔荡骨鹅
  • 推荐

电影很规矩地照搬原书,但还是原著更好看些。其实我读书时一直在想:这种脑部手术真的可行吗,科普了一下发现以现在的水平还做不到。小时候看过豪夫童话《年轻的英国人》,和《狗心》的主旨有那么一丁点的类似。虽然我很迷布尔加科夫,但总觉得《狗心》写得有些稚嫩。白话了这半天,完全不是影评啊。

35分钟前
  • Irgendwann
  • 推荐

概念不错但是拍得实在是没有吸引力,镜头可以说是相当死板常规,讽刺部分也过于简单直白了。1988年能上映这种正面骑脸布尔什维克的电影,往好的说就是戈尔巴乔夫时期高度自由、开放言论、主动批判,往坏处想就是苏联意识形态工作溃败、戈尔巴乔夫主动投降。等有钱了买来原著看看。

40分钟前
  • 玉玉的注水阿龙
  • 还行

小说看到三分之一就想看改编电影了//没有任何起伏的故事描述,简单地按照小说演,但是既不幽默也不讽刺,剧情中的背景音乐直接省略,顶着小说光环且囿于小说的无聊片,目前看过的最差的一部苏联电影。

43分钟前
  • 公民D503
  • 较差

总觉得这音乐美妙得有点不合时宜

47分钟前
  • lafiona
  • 推荐

妖魔化体制下,疯狂变异扭曲的何止是人类,连狗都学会了种种贪婪虚妄;布尔加科夫原著中的古怪魔幻、冷峻幽默表达得较充分,灰黄色调很妥帖,细节很到位。

5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如果刚死的酒鬼以狗的身份复活后,混的很好,那么为什么他死前为什么混得不好呢?

54分钟前
  • jiade
  • 还行

人类是否为生灵万物的主宰,可否拥有掌控生杀的权力。这个命题太大,不妨改为人能否僭越制度而存在。主角从一只丧家犬化为人形,而后开始欺压同为遭受迫害的阶级兄弟流浪猫,并试图谋害赐予二次生命的科学家,从而获得更多的欲求满足。这样的讨论是非常有趣的,尤其是本片拍摄于原苏联解体的三年前。

58分钟前
  • 麻麻睇
  • 力荐

7分,野兽成为了人,处在布尔什维克统治下的人--双重荒诞的重叠。【分数6-7分】

59分钟前
  • 沙漠中的西蒙
  • 推荐

前三分之一还以为是巴浦洛夫传

1小时前
  • 马匪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