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部“别扭”的电影
这部电影在叙事和所要强调的“主题”上有一些不协调的地方。
比如描写了武则天的奸诈,狡猾,权利心重,这些都脱不开民间故事的影子,可是后来又似乎在赞扬她的奋勇抗敌,甚至还有女权色彩。
难道这是孤岛时期,在娱乐和曲线救国双重主旨下的不完美搭配?
2 ) 演这么差还好意思播,够勇气
首先,这个演员选择上,没有霸气,狠也不明显,说话也那么俗气,总之没有帝王气质,篡改历史太明显,我以为老片会比较尊重历史,呵呵了,李志是无能,可他作为一个男人不至于昏庸如此吧,他也在利用武的政治才能好吗,该演的不演,不该演的乱七八糟都上了,还分好几个节,蜻蜓点水。还有狄仁杰这个帽子真是醉了,总之,失望……之所以给三星,是因为武则天原因……
3 ) 女皇帝武则天
这一部电影讲述的是在唐朝时期武媚入宫,很得太宗宠幸,武媚又与太子李治相爱,公元六四九年,太宗皇帝 武媚娘气愤而终。驾崩后,太子李治继位,是为高宗。李治与武媚早私定终生,太宗死后,李治将武媚接回自己宫中,高宗性格懦弱,武媚则勤奋主动,高宗更乐于武媚代劳参政,武媚为铲除王后及异己,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嫁祸与之他人,因而实权落入武媚手中,终登上皇后宝座成为武则天。最后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自幼聪慧敏俐,极善表达,胆识超人。父亲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读书识字,使她通晓世理。史载,则天十三、四岁时,已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诗词歌赋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础,而且长于书法,字态卓荦不群。武则天是一个杰出的女人,有绝顶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心狠手辣。正因为她的心狠手辣,最终铲除异己,成就了自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心狠手辣的武则天依然有好的一面。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
总而言之,武则天这一部电影很好的讲述了这么一位能力超强的女性,杰出的女皇帝——武媚娘.
4 ) 这个女人真是太气愤了
迄今为止我认为电影史上表现武则天最好的还是顾兰君这最早一版
很多人认为她不好看 这完全是胡扯。。。
其次,将武则天的性格多面性和一生起伏涨跌展现无遗,幼稚,狡猾,凶狠,吃醋,权力渴望,女性身份混为一体。
再次电影有民国时期的很矫揉的白话语言和表现手法,听起来简约而风趣最后,这部电影有浓重的女权色彩和时事风格,可谓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不过显然对武则天没有过度吹捧或贬低,也没有放大镜一样关注她后期的宫闱生活,但总体是褒扬一面的。。。我以为对武则天和上官婉儿两个女性的塑造是成功的。对薛怀义和张氏兄弟塑造也是成功的。
如男官学彩球和薛怀义化妆段落都很有意思。
有很多经典台词记忆深刻,比如李治的口头禅:我头痛我头痛的厉害。。。
李治还说:这个女人真是太气愤了!
另外不知为何,通篇都感到有一种隐藏其后的悲剧色彩
5 ) 模棱两可的爱国主义
柯灵的剧本,按照其自己的话说,是孤岛时期,将中国人民意象化于武则天个体,通过武则天对权力和社会的反抗,鞭笞侵略者,为了证明这点,在电影歌曲中还加入了“歼尽仇雠,扫荡敌寇”,我想柯灵等人的加盟,使新华影业也普遍被认作是偏左的事业,但是对于电影,显然导演的重要性是大于编剧的,无论柯灵的用意为何,其实是要靠方沛霖的视听语言呈现的,特别是老板张善琨,他其实并不如批判的那么右,也不是自己说的如何左,他是个商人,他注重的是电影市场,因此这部电影可以被认作30年代末的大片,当然电影并没有战争场面,也没有多么华丽的宫廷布景,但是对于同时期而言,比较10年后的《清宫秘史》,这部电影的制作已经算是很精良的……电影并没有遵照多少史诗,电影语言也不算多么熟练,虽然运用了好莱坞的一些模式,但感觉视听语言上比较单调,特别是场景的转换,比较生硬,电影的叙事更多的是截取,截取一些关键片段,可能电影预想的观影者对这段历史应然是了熟于胸的,所以要呈现的是武则天的狠与悍……当然,演员的海派感觉还是很强的,表演也是特别做作的,特别是顾兰君“女皇帝,女皇帝”的念白,实在有些令人错愕,不合时宜,在尾声还叠化了这一段做对比,有些搞笑,但是在当时看来,效果应该还是很好的,这是关键的一点,是展露了武则天的政治野心,随之她也不断被权力异化……在这部电影中,武则天被塑造的最凸显的一点,就是主动性,她是个施暴者,所做的这些都是对自身经历的补偿,因为只有权力才能使她获取安全感……如果说1963年李翰祥版本对次要人物的刻画不够鲜明,那么这部电影对次要人物基本没什么刻画,以至于到后面的叙事有些凌乱,观众完全依靠自己的历史知识在解读……方沛霖是美工出身,所以说以当时的标准看,这部电影的美学艺术还是相当高的,特别是戏服的华美,展示了大唐盛世,而武则天登基一场的近景和特写,有了几分广角效果,被用作了海报,似乎表达了权力对人的异化……对于这部影片的爱国主义,当然可以去诠释,但是对于观者的信息获取,则不好一概而论……
受不了那生涩的表演,做作的念白。
普通话说得不好。有两处逻辑不通的地方1.皇上怕武则天2.什么外孙女不恨武则天
武戏场面太粗糙了,男宠长得不错啊。顾兰君老年的扮相真丑。
这个女人真是太气愤了!
金鱼眼顾兰君演技虽程式化但在当年也还算出色,情感戏颇丰富;就是编剧过于跳跃,有点游离的空洞。2021.12.03
孤岛时期电影,夹缝里只能脱离现实,寄情古人。布景道具服装粗糙简陋可以理解,但表演和剧情的表浅浮夸就需要批评了,高宗蠢的像头猪,武则天妖的像狐媚,只有瘦猴扮的男丑(薛怀义)有些看头。此外,不知道是不是有意为之的,这部电影与同时期的《木兰从军》都选择了彰显女性风采的主题,貌似是对男儿沙场无能、节节败退的揶揄。
黑的一塌糊涂,台词也特别尴尬,但是看出当初真的是特别用心在凑道具,珠串都是歪的,武媚娘妆面真的是很努力在往媚字上面靠,可就是每一次看到特写就很想笑。。。。
1939年,方沛霖导演,柯灵编剧,顾兰君主演。从武则天进宫谈起,分为四幕,进宫、争权,登机,至死亡。方沛霖导演作为一名男性导演,对武则天站在了嘲讽和批判的立场。
三十年代的大片。
1939年的老电影 抗战时期 新中国都还没成立 看上个世纪民国演绎唐朝古代 感观很奇妙
哦~女皇帝 女皇帝 这天下 都是臣妾的了女主初登场非常普通 没发现有什么吸引点 还是王皇后和韩国夫人好看 但是从权利争斗篇章开始 整个人有了气势 感觉立马就不一样了 尤其那个眼神 简直跟剜人的刀子一样 确实不错皇帝通篇都在喊头疼/上官婉儿歌唱的不错/张氏兄弟的彩球舞完全是幼儿园水平…90分钟要讲清楚得宠到称帝基本不太可行 所以内容上都只说了个大概 不过总比现在只晓得谈情说爱的大女主戏强全剧只有上官婉儿的普通话能听 人均口音怪
看不下去,唉,三十年代,也不能要求太高了
好雷。“唐高宗(殷秀岭饰)年间,在朝廷、宫闱的一片私议和反对声中,武则天(顾兰君饰)从感业寺被召入宫。她聪颖过人,巧言令色,赢得高宗对她的偏爱。为廓清参政道路,剪除敌对势力,将韩国夫人和王皇后被害致死,从而夺得政权,立武氏七庙,改唐为周;登上王位。接着她恩威并施,制服异己。中书令裴炎谏请还政皇帝,以谋反罪被处死。她进而改善政制,减轻徭役赋税,藉以稳定人心。在武则天威武显赫达到登峰造极之际,她开始耽于逸乐,玩弄男性,终日与薛怀义和张氏兄弟厮混。于是朝政日疏,国事日非。为控制局面,任用酷吏来俊臣等,专事陷害无辜,以致民怨沸腾。她心力交瘁,日趋衰老,政权也随之丧失。”
很不错了,虽然也只是95分钟的长度,但信息的承载量非常大,已经有史诗的意味。唯一让人不太能接受的是西洋化的台词
总体还好。31年中国才有第一部有声电影(还是半有声),演员还没完全从默片式的挤眉弄眼中拔出来,没办法。胶片花成那样也看得出来服化道在当时是上乘的。不觉得编导对武则天持贬低态度,首先,说到底这是娱乐片,那个年代,吕思勉这样的史学巨匠都要迫于国民政府压力改写著作,百姓对史实的认知更是不要指望,片名和职员表是双语的,可能还会向海外发行,所以只要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够热闹就行了。其次,庞杂的历史被压缩到了那个程度,包括主角在内的所有角色表现机会都相当有限,她的英明和决绝只有只言片语,但仍如烈日灼人,光芒万丈。“一,削减赋税,二,国家政策要有百姓参与,三,母亲过世也要守孝三年。”“先帝后宫三千,为何无人劝阻?”“我哪怕是死了也要继续和他们斗下去!”
这里的武则天女人味太少了……
这里面的李治确实很欠给丫端了。30年代的中国电影至少在演员表现方面还是跟国际不太接得上轨
非常(抗战)时期-上海租界区/孤岛电影-商业娱乐目的古装片:方沛霖导演的《武则天》,在创作上十分严肃讲究,华丽宏大的布景与影片宫廷故事的讲述十分协调,同时开创了国产片之最,标志着此时国产电影布景设计和制作技术的水平,在动乱年代十分难得。
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还有刚刚提(生)拔(下)又杀了的——Mao
顾兰君的武则天年轻的时候真是妩媚,尤其是那双眼,不过总觉不够威严。老了以后同样如此,分成几部分,有点浮光掠影,像走马灯似的看个热闹。39年啦,武则天也要抗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