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最喜欢的恐怖片
2010-03-26
片长超过两个小时,这对于恐怖片来说是少有的,因为一般都要求情节紧凑少累赘,扯多了破绽也多,但是这部深夜止步却是这样,所以乍看之下它少了点趣味,编得东西也有点多,但对于大师的另外一部《阴风阵阵》来说我却更喜欢今晚看的这部,主要愿意之一也是因为我喜欢看活生生的凶手而非神怪
画面与音响是大师的两个杀手缄,虽说在画面上无《阴风阵阵》那样华丽,但是配乐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一部恐怖片能编出这么多段配乐真是不一般,可见用心
再说回故事,在熬了将近两个小时后得知凶手是谁了,但是显然我比男主角醒觉得更快,因为这个首先暴露出来的凶手有非常明显的不在场证明,由此可见真凶还未显形(大半夜回忆案情真是怕怕),案情推理又回到了开端时那面重要的镜子,是的,我把它忘了太不应该,因为从开始时我就注意到了,这个情节很熟悉,不错,金田一里的某个案子有模仿用到(我忘了是哪个案子= =),只是当时看的是动画片觉得可信度实在不高,但今晚一看原形,果然是灵光一现的感觉,那不是画像是真人!比动画片里看着恐怖多了!一回头看到了真正的凶手,我敲了下自己的脑门,傻啊整部戏我把全部人怀疑遍了(当然除了那个假凶手)就是没怀疑到这个人
再说说结尾,其实也是首尾呼应,原来又是个精神病人(哎昨晚才看完惊魂记囧),果然都是发起病来就手起刀落的
2 ) 谁能告诉我凶案发生的原因
影片开头,一女人有超能力,讲着讲着她突然失控的尖叫,感应到周围有人被匕首无情的杀害,还有一首儿歌,一座房子。这是,有一个人离开了会场(这就是凶手)。这女人当天晚上决定把她所感应到的事物写出来。在家打完电话,被凶手闯入,用刀砍死。她写的东西被凶手拿走。
这时,男主与卡罗在街上,分手的时候抬头望见前方酒店的二楼有一女人血淋淋的趴在窗户玻璃上,凶手在她后面砍杀她,男主冲进房间的时候凶手已跑。
作为第一目击证人,男主认识了女主,是一个记者。重返案发现场时,男主发现走廊丢失了一副画。男主回到家练习钢琴时,突然听到一段儿歌,他意识到危险来临,这时女主正好打电话过来,凶手只能隔着门板说到:我会杀了你。
男主找到了那首儿歌,听人说起有本邪恶的民间传说提到过儿歌和鬼,于是去图书馆找到那本书,书上有一副老别墅的照片和关于这老别墅的邪恶故事,他撕下图片后去找居住郊区的书作者,赶到时女作者已被开水烫死,死前在被雾气弥漫的镜子上写下了凶手的名字。
男主仔细观察图片后,根据图上的植物果然找到了那间诡异的别墅。看管别墅的是附近一个农民,他代人出租,但从来没人租过,据说房子闹鬼,Marcus假装要租此房子要了钥匙进了别墅,他在脱落的墙皮中发现了一副描绘在内墙上鲜艳的儿童简笔画,一把尖刀和满地的鲜血,边上站着一个几岁的儿童。在男主走后,死去的男人左边墙面脱落,露出了一个女人。
男主发现图片上原本有窗的地方现在被封住了,又半夜开车返回别墅,将那道墙壁敲开,里面竟然是一个完好的房间,房间的正中坐着一具结满蜘蛛网的干骷髅。
男主震惊的后退,被人从后面敲晕,醒来后他在女主的怀里,别墅已经着火。他们去农民家报警,农民有个诡异的小女儿,男主突然看见小女孩的墙上贴了一副绘画习作竟然和别墅内墙上的一模一样。小女孩说在学校的资料室打扫时看见的。于是男主和女主赶去小女孩所在的学校,果然找到了那幅画,但女主却被凶手用刀刺中腹部,生命垂危。这时卡罗出现,手上拿着手枪,男主认为他就是凶手。千钧一发时刻,警察从窗外开枪,救了男主。卡罗在逃跑过程中,被清洁车的钩子勾住腿拖行,司机发现有人停车后,卡罗的头被后面开上来的车压爆了头。
男主回到了凶杀案那晚两人一起呆过的街头,觉得卡罗不可能是凶手,因为凶手和卡罗同时出现过。他又回到了那个女人的房间,找那幅消失的画,却发现了那幅画是凶手映在镜子上的头像。
他终于知道了凶手是卡罗的妈妈,而卡罗的妈妈就站在他的身后,拿着一把刀追杀他。最终因为项链的挂饰卡在电梯的拉门上而动弹不得。男主按下了电梯的按钮,随着项链越拉越紧,凶手被勒断了脖子。
案件回顾,片头,有个人举着一把刀在杀人,刀掉落在地上,一双穿着白袜子黑皮鞋的小孩子的脚。其实小孩子是孩童时期的卡罗,他的妈妈杀死了他的爸爸。至于原因,不明。
3 ) Profondo rosso
意大利最伟大恐怖大师达里奥.亚金托(《阴风阵阵》)执导的经典悬疑恐怖片 。一个在罗马的英国音乐家在一本神秘的鬼怪书中读到关于他邻居如何残忍被杀的过程,他前去拜访该书的作者,发现她也成了谋杀的牺牲品。音乐家在解开谜团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奇异而恐怖的事情。影片的形式感非常强,无论是令人心跳的摇滚乐还是恐怖气氛的营造,都十分到位。意大利的完整版比其他版本多出20多分钟,其中包含了更多的血腥暴力场面。
4 ) 从漫不经心到目不转睛
前二十分钟是漫不经心的,之后是目不转睛的.
效果绝对是超过预期,我对恐怖的电影挺免疫的,但这次最后我真是浑身发冷.
红油漆一样的血液经常出现,这便是表象上的DEEP RED吧.影片也因此蒙上一种腥腥的味道,凶器不是枪,而是大砍刀,仿佛听到砍上去的声音.
思绪一直在随着主角转,也预料到会出乎意料,但最后还是没料到.血腥的残忍很现实,尽管那血迹好像太稠了.不断的凶案之后,紧张的气氛愈演愈烈,最后我是紧张得无以复加.作为惊悚片,很到位.
第二个亮点该提到的是本片的音乐,尽管主人公是一位钢琴演奏家,但配乐的主要乐器却是吉他和贝司,或者乐声大震,或者嘎然而止,让人的听觉也在不断受到刺激.在凶宅时音乐凸现,单调而喧嚣,不断重复的节奏与凶手的疯狂相得益彰,摇滚SOLO般的音律,使整个过程既狂妄有紧张,氛围既单纯又现代.到最后连鼓声也加入喧嚣,狂热的燥动无以复加.
看这部电影时我是独自在家,所有的灯都没亮.到最紧张的一刻家里人回来开门的声音让我不敢回头,偏巧此时身后手机铃声大作,给这部电影又推波助澜了.
当然,有些细节制作不够严禁,凶宅失火明显是模型;电筒从几层楼掉下来竟然还好用,以前的东西质量还是好.但这些都无伤大雅.
导演仿佛骨子里就有幽默的天赋,Carlo的母亲的健忘,女记者的憋脚汽车都让人忍俊不禁,那车上的遮阳板让我想到虎口脱险里指挥家斯丹尼斯拉斯在旅馆厨房里遇到的厨柜门;那汽车和The Mask里租的汽车有一拼.
有点想不通男女主人公为什么要淌这趟混水.后来觉得男主角长得有点想保罗麦卡特尼,加上摇滚风格的配乐,别有一番情趣.
整部电影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如果要说印象最深的瞬间,我想是最后一刻真凶的面容,那一刻,我的两手抱住了肩膀.
5 ) 转移老博客的东西
民间传说、儿歌、布娃娃、少了房间的别墅、墙壁上的简笔画、极度恐惧、精神分裂、情感怪癖......说起这些词马上就会有无数恐怖电影在脑子里反射:《十个印地安小孩》《鬼娃》《精神病患者》《弟切草》......甚至,《制服诱惑》,今天介绍的这部电影基本上属于上述词汇的集大成者——《深红〉,虽然其成就和知名度远不如前面介绍过的《阴风阵阵》,但这却是达里奥.阿金图的电影里个人最喜欢的一部。
理由之一:这是我目前所看过的恐怖片里,编剧最精良曲折无懈可击的,让人深深陷入电影的情节,观影过程之中不断揣测接下来的情节却又总是出乎意料,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也算的上是一部悬疑片,完全可以和希区柯克抗衡。
理由之二:恐怖效果极佳,2小时心脏的挑战,恐惧无处不在,却又完全不知其踪,这和导演的功力有很大干系 ,场景,音乐,镜头运用配合的天衣无缝。
理由之三:细节。墙壁上的“画”和不同人的N种死法都非常有创意,现在很多恐怖电影里还有它的影子。上面的理由单具备任何一条都非难事,但三个特点都在同一部电影里大放异彩,可想它有多么强悍。
电影开场之前先给我们先送上了一点小礼物,长约10秒的片段:一首动听的儿歌之下,一把血淋淋的尖刀摔落于一双儿童皮鞋和雪白的袜子旁边。
一片耀眼的红色开场,罗马剧院在举行一场关于心灵感应的讲座,主讲海格尔女士拥有非常人的第6感,讲着讲着她突然失控的尖叫,感应到周围有人被匕首无情的杀害,还有一首儿歌。会场一度失控,海格尔决定把她所感应到的事物写出来。走出剧院的时候,有一处黑暗的角落逼视海格尔的背影。
黑夜,青年钢琴家Marcus与好朋友卡罗在罗马街头散步,分手的时候抬头望见前方酒店的二楼海格尔女士血淋淋的趴在窗户玻璃上,后面有一双手举起屠刀疯狂的砍杀她,Marcus急忙赶过去,酒店的走廊结构复杂,墙壁上挂了很多奇怪的画,冲进海格尔房间的时候,凶手已跑,海格尔死的异常悲惨脖子上插满了玻璃,警察处理完现场后。Marcus认识了一个好奇心极强的女记者,并且交了朋友。细心的Marcus折回走廊时发现丢失了一副画,要不就是被人移动过什么,这个疑问一直困扰着他。而他自己却不知道已经惹祸上身,Marcus回到家练习钢琴,突然听到一段忽远忽近的儿歌,他意识到危险来临,不知所措中一个电话救了他,隔着门板一个阴森森的声音说到:我会杀了你。
Marcus开始着手调查却毫无头绪,翻遍了唱片行终于找到那张年代已久的儿歌。无意间听人说起有本邪恶的民间传说提到过儿歌和鬼。Marcus去图书馆找到那本书,书上有一副老别墅的照片和关于这老别墅的邪恶故事,他撕下图片后去找居住郊区的书作者,赶到时女作者已被开水烫死,参于调查的警察也一个个离奇的死去。所有线索断了。Marcus仔细观察图片后图上的植物引起他的注意,四处打听得知南部有此类植物,Marcus便循路找寻,果然找到了那间诡异的别墅,看管别墅的是附近一个农民,他代人出租,但从来没人租过,据说房子闹鬼,Marcus假装要租此房子要了钥匙进了别墅,别墅里面陈腐不堪,他在脱落的墙皮中发现了一副描绘在内墙上鲜艳的儿童简笔画,一把尖刀和满地的鲜血,边上站着一个几岁的儿童,这发现令Marcus完全摸不着头脑。天已黑,农民过来催促,Marcus不得不离开,回到家后他隐约的发觉有哪里不对劲,又半夜开车返回别墅,掏出从图书馆撕来的图,对比之下,发现别墅少了一间房间,从前一面窗户变成了一堵墙。这个失踪的房间一定有问题,Marcus将那道墙壁敲开,里面竟然是一个完好的房间,房间的正中坐着一具结满蜘蛛网的干骷髅......
这时候Marcus被人从后面敲晕,醒来后他在女记者的怀里,别墅火光冲天已经快烧毁。他们去农民家报警,农民有个诡异的小女儿,Marcus突然看见小女孩的墙上贴了一副绘画习作竟然和别墅内墙上的一模一样,他追问小女孩怎么画的这画,小女孩惊恐之下说在学校的资料室打扫时看见的就临摹了。于是Marcus和女记者赶去小女孩所在的学校......
好了,故事讲到这里,我不能再继续,把整个电影情节公诸于众的做法有碍人品。有兴趣知道结局的话去找这个电影自己看。儿歌,墙壁上的简笔画,酒店失踪的“画”到底是怎么回事,结局定令你出乎意料。
6 ) FIFF15丨DAY6《夜深血红》:早已超越那个时代的极致惊悚感
第15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6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夜深血红》,下面请看前线闯入空宅的无知人惊吓不断的评价了!
三岛行于海上:
喜欢音乐。
果树:
视听酷炫,质感迷人。
莫扎特仑苏:
画廊里的镜子够我做一周的噩梦。
杰瑞米太阳:
有点意思,在那个年代看会很先锋。
大钊:
你的尴尬不是表演,你的杀人不是惊悚。
米米:
恐怖气氛渲染很好,配乐很棒,就里面的喜剧元素,我有点尬。
松野空松:
形式感和剧本的结合感觉比《阴风阵阵》好,恐怖感来源于被窥视。
我们敏熙:
音乐非常之好,凶杀场景数次的第二人称凶手视角镜头也算惊艳,但文本真的不太吸引人。
法罗岛帝国皇后:
猜测凶手是朋友的变装皇后男友,结果猜错了,此处的LGBT元素设置的不明其意,对之后的情节发展无显著作用,数场凶杀戏处置的华丽讲究,泛滥的配乐削减了惊悚感,也满足了邪典的恶趣味。
子夜无人:
镜头和配乐都是很大的亮点,尤其所有鬼祟的视角位移换景的过程中,背景声却是欢脱喧闹的魂斗罗式bgm,因此形成非常有趣的冲突感,造就叠加的诡异氛围,那种令人不适又分外迷人的“艺术品”气息拿捏得极其到位。每一处杀人段落的设计都有巧思展现,但都赶不上后来《恐怖歌剧》中眼球扎针的惊人时刻,虽然两部电影的剧情都一样让人没眼看,但出于对类型度本身的尊重,我还是更喜欢《恐怖歌剧》一些。
Pincent:
在音乐上非常潮流的惊悚悬疑片,营造惊吓氛围时的视角转换调度很酷,镜头移动也如偷窥的鬼魂。热气、碎玻璃、玩偶、画作…在美术上调动起各种布景道具的作用,在几乎所有场景都设置了一点深红色,画面构图都像在作画。《放大》与这部在选角上确实有奇特联系,观众跟随主角总是偏离真相一步。"i can feel death in this room! i feel a presence, a twisted mind sending me thoughts! perverted, murderous thoughts..." 大概就是死亡的在场感吧。(有幸欣赏过Claudio Simonetti和Goblin在芝加哥的现场配乐巡演)
DAY6的主竞赛场刊将在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7 ) 最好的铅黄电影
铅黄电影的至尊经典,被公认为阿基多甚至整个铅黄类型里最好的一部。阿基多在1970年拍出《水晶鸟》开创铅黄风潮后拍了部古装片《罗马一日》票房惨败,本片是他重回铅黄之作,算是对整个70s前半期铅黄电影的总结,囊括了所有铅黄电影元素并在每一项都做到了最好,像是告诉所有拍铅黄片的导演们你大爷还是你大爷。导演选择英国男演员David Hemmings作为男主,看中的就是他在铅黄雏型《放大》里的表演。女演员Daria Nicolodi第一次出现在他电影里,后来她成为了导演的伴侣与缪斯,并共同编写了《阴风阵阵》的剧本。同时这也是阿基多与Goblin乐队的第一次合作,他们合作的几部作品也被公认为最伟大的恐怖电影原声。这还是导演第一次在铅黄里混入超自然元素,标志着阿基多的铅黄片即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8 ) Dario Argento的《迷魂记》
先大致说说这部《夜深血红》,首先,我觉得这名字取的不怎么样...没有那种意境.我的观影质量特别差,网卡、不认真等等,使得我没有非常专注的看这部电影.本片的前半段,尤其是女记者的戏份,非常的拖沓,也有可能是展现女权主义吧,毕竟凶手就是女的.后半段开始入戏之后还是挺精彩的.结尾更是出人意料.
首先,开头部分是谋杀案过程,很多悬疑片导演都喜欢吊观众胃口,这个开头还比较算直白的了,首先,这片子设置了以下几个悬念:开头的谋杀案、超自然讲座通灵者指出来的并跑到厕所的是谁,谁杀了女通灵者,那幅画是谁偷的....
案件到了中间(无数与基友,还有女主的谈话我都要睡着了...)男主角得知女通灵者说的孤儿院凶杀案,是真事,还有人写了小说,这里与开头相呼应,这些案件都有一定的关联,于是男主准备去拜访作者,因为作者以前住过鬼屋,所以知道真相,结果凶手抢先一步杀死了女作家.
因为没有了女作家的线索,男主之后决定一个人探索,首先来到了鬼屋,探索之后,发现了壁画,他走之后,墙上又掉下来了一块砖,吊了观众胃口,可惜男主并不知道..此时,与案件有关的当事人都在一个个被谋害,凶手到底是谁呢?
第二次的拜访鬼屋,发现了重要线索:第二楼的窗户没了,有人隐藏了真相,男主决定去调查,发现了隔离间密室,一个人的骷髅头,这个密室就是影片开头的案发现场,突然男主被一棍子打晕,然后被女主救.房子也被烧了,凶手想毁了线索.
这时,男主来到现任房东家,发现了房东女儿的涂鸦和凶杀壁画一模一样,男主就马上质问,这时女儿说了是在自己学校看到的,临摹下来的,男主马上拜访学校,离事情真相越来越近了.
在学校调查的时候,男女主感觉到了异样,女主被刺伤了,这是男主发现了一个身影,这个人竟然是自己的基友!!!!!警察的及时赶到,救了男主一命,基友也不小心给撞死了....
男主还是没想通,那幅画的问题,而且之前基友与自己的对话中似乎透露了什么,男主于是重返现场,这时真正的凶手在暗处出现了...男主在参观话,思索中,终于想通了:那是镜子,那不是画,里面的人就是凶手,后面凶手跑了,画救自然没了,凶手终于出现了:原来是基友的母亲,这时母亲想杀了男主,可惜有主角光环,母亲脖子被卡住,勒死了..场面血腥..
真相大白:影片的开头,母亲因不想去精神病医院,杀了自己的丈夫,被自己儿子(基友)看到了,地点就是鬼屋,因为母亲的压迫,儿子不敢说出去,于是画在了墙上和学校作业里,母亲也封闭了这个房间成了密室,但这件事,第二任房主很容易知道,于是写成了小说,当时在听讲后来跑厕所,女通灵家讲的就是母亲(怎么这么巧...自己作死来听演讲)而且听到了通灵家要把事情说出去,所以肯定杀了通灵家,有因为男主的介入,杀了女作家断线索(为什么不直接杀了男主,就因为光环...?)至于为什么都抢先一步,肯定是基友搞的密,至于那一棍子打晕为什么不打死,可能是爱吧.....偏偏巧,基友在学校画的画被现任房东女儿看到了临摹了下来,所以案件直接了解...
本片出现了不少的社会元素:轻微的可以理解成恋母、同性、还有女权等等,还有生活在悲惨家庭阴影里的孩子们,人家弹钢琴是为了演奏,而自己是为了生存..灵异者,可能是意大利自己的习俗传说吧,和闪灵一样的扯...不做了解..
本片也不能只当成一个悬疑片看,还有很多恐怖血腥成分在里面,下面说说给我印象深的几个镜头:
1,讲座,红色布景,很有宗教感(演技就忽略不计了..)
2,诅咒娃娃,弹弹球,音乐,很有神秘感和宗教感,Cool!
3,本片的几场戏:女通灵者被杀,这里和《惊魂记》比较像,Dario确实借鉴了不少希区柯克的灵感;凶手潜伏到男主家,断断续续的钢琴,儿歌、烘托的紧张气氛; 女作家被杀,这场戏我最喜欢,先是进屋发现了诅咒娃娃,烘托气氛, 然后鸟的虚张声势,同样的儿歌,女主之后的背影,红色手电筒..吧恐怖气氛运用到了极致,男主进鬼屋那两段; 警察被杀;都很精彩.
4,本片的配乐,同《阴风阵阵》的Goblin乐队,非常了不起,抓人心.
5,受到了《迷魂记》的影响,这片子也不是谋杀案讲到底的,还穿插了爱情等等..
本片对人物的刻画也很到位,一定的继承了希区柯克的风格.
胆小不善于交流的男主,热情好奇心的漂亮女主,还有神经质的杀手,悲剧的儿子等等..
现在在吐槽一下本片以及BUG:
1,这涂鸦怎么跟The Cure 2004年的专辑封面怎么相啊...
2,我觉得基友长得好像Sex Pistols里面Sid....
3,这个女通灵者到演技能在浮夸一点吗..
4,女孩那里个人觉得多此一举,女儿也长得很凶..
5,女主身材不错..不过刘海和妆化的..以及匪夷所思的举动,我都快怀疑她了..
看过的Argento电影中最惊艳、骇人的一部。花样多而精巧的技术面与吊诡剧情兼备。David Hemmings凭这部和放大里的角色能永远驻留在观众梦魇里。PS:刀刃划过皮肉,牙撞家具,热水烫伤,Argento真的好明白人究竟哪儿痛...
horror core?
终于发现了,Dario Argento的片子细节部分不是用来推敲的,是用来增加悬疑色彩的,全片始终都笼罩在欲罢不能的悬疑气氛中。看完后再倒回去看最开始经过遗失的画那个镜头,只能说声我靠。再8g一下,女主角是导演的爱人(他们没结婚但是生了孩子,哈)
修复版足本2+小时,视听享受啊,这音乐配得真是匪夷所思(甚至制造了很多笑点),但同时完完全全是70年代才能弄出来的。虽然说这种电影谁还管剧情啊,但镜子上写字那个梗真是看到呆掉,金庸么……
凶手是超人,无所不知!无处不在!哥布林的配乐真是达里奥·阿基多的强助攻~~~
阿基多教你怎么把一个普普通通的类型电影拍出不一样的感觉,这个故事非常类型简单了,处理好了就很好看了,大多数靠了这个电子配乐,对于暴力镜头以及特写的拍摄方式,对于主观镜头的运用。
我完全不能理解你的配乐,是为了消释掉惊悚的气氛么?
此片当然应看完整版(断头割喉残虐等细节尽在不言中,当然血浆很亮红很假)。有幽闭症的钢琴家在意大利追寻凶手的故事,其实结局不残酷,长得有些像人妖的女主没死,男主也发现自己一开始看见的是镜子并且看到凶手的脸:可惜凶手部分很kuso,同性恋卡罗和他的母亲(当然卡罗是为了保护母亲)——如此路人甲式的凶手设置实在是让人跌破眼镜(我一直以为是女主的)。惊悚悬疑片技法方面,此片可说是经典。
亮点多到不可尽数,舍不得看完(结果就是拖到半夜后自己发寒~)。镜头动得特别有活力(想起安东尼奥尼),转场利落。后来发现导演是一枚Virgo。处女座导演在镜头设计上都好不省力。角色里喜欢那女记者。
4.3/5.0 导演阿基多生涯中最富雄心的作品。(略有剧透,建议看完电影再看本篇短评)本作与《阴风阵阵》(Suspiria)是阿基多公认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作品。背景音乐同样是Goblin乐队的制作,但与两年后的Suspiria相比,还是略显逊色(本片是第一次合作)。在色彩上也没有Suspiria那么妖艳的打光,最重要场景的展开还是在几个破旧建筑物中,后面还没有那么华丽。但本作优秀之处就在于剧情。关于真凶是谁的问题上,导演给我们放了许多烟雾弹,还虚晃一枪,可以说是比较难推理出正确答案的(特别是没有将本片与《惊魂记》联想过的人)。杀手猎杀的镜头和电梯绞刑架的终结非常酷,以及木偶傀儡和开水浴池的情节也令人沉醉(在恐惧感中)。片中,Argento制造的场景致敬了多个艺术家(包括安东尼奥尼)
虽然这一部的风格没有《阴风阵阵》那么极致,但色彩和音乐同样很撩人,几个刀等道具的慢镜头也很精彩。
镜头、剪辑、配乐全都花里胡哨,叙事又漫不经心,但是就是能让你看的下去。
其实不很恐怖,更像一个推理片,音乐和画面非常形式感,很好看。得看第二遍,才能看到很多细节设计
我认为在各方面都是一部完美的恐怖片(除了前30分钟太长了,美国版缩减到98分钟有道理)。水蒸气里的名字、镜中被当成画的人脸,都是天才的编剧手法。凶手杀人前的氛围营造、镜头调度也是满分,美术设计也是美轮美奂。配乐特别像《月光光心慌慌》,估计卡朋特受到很深影响。
达里奥·阿基多代表作。与其说是铅黄恐怖片,不如说是带有希区柯克风格的悬疑片。配乐有点喧宾夺主,反而削弱了惊悚感,这点在《阴风阵阵》里得到完美解决。多变的机位与运动长镜头增强了形式感。结尾三分钟和几种死法都要加分。| 钢琴就像女人的身体,我在咯吱她;我在敲打我父亲的牙齿。(8.3/10)
可惜了现在能找到的版本都是后来意大利配音的版本,其实2/3的角色都是说英语的。是我喜欢的那种侦探题材电影。
达里奥·阿金图最经典的一部悬疑惊悚片,无论是阿金图标志性的谋杀表现手法还是悬念的设置都很成熟,形式感极强。其实在第19分钟凶手已然露了脸,虽然只是一闪而过,但还是挺清楚的。男主角戴维·海明斯就是《放大》的主演,在本片中他的表演其实和《放大》中的状态很相似。
那些勾廊绕梁的回转。对题材片来说,剧情都很难经得起时代冲刷,只有感官和心理构造(视觉、氛围)才能惊人百世,阿导的运镜和用光没话说,对新事物的使用如华丽摇滚幽灵视角神马的也玩得杠杠的,恐怖之余绝对诗情画意,但悬疑的布置和节奏似乎还是弱于希胖子,或者说是欧洲和美国的差别
阿金图对氛围营造的理解上可能有偏差,往往该安静的时候他咣咣给你塞配乐,气氛刚一起来,刚有点内味儿,噔噔滴滴嗡哇嗡哇前卫霹雳迷幻电子乐就把恐怖和悬疑等关键词全部抹掉,也是没谁了,而且这部的音乐品味明显不如《阴风阵阵》。除了旋律抓耳但并不融洽的听觉表达以外,阿金图在视觉上的表达也很变态,各种近距离特写,几乎是逮啥拍啥,从洋娃娃到玻璃球,再到刺喉烫脸断颈各种局部放大,可能放几十年前确实有效,说是童年阴影也没毛病,不过现在看来这种局部放大所带来的心理冲击还是弱了些,等于是用凶手视角代替了观众视角,是暴力呈现而非恐惧本身,所以整体上更像是披着血腥外衣的侦探片。不过镜中藏凶,死亡童谣,古宅壁画等元素设计的还是比较有趣的,可惜只不过在大量的电子乐和男主神经兮兮的表演面前,这些元素都和那座古宅一样被荒废了。
死得都够惨 房子都够嗲 打公用电话的地方都够怪 主题是女人不该放弃事业哈哈哈! 大师就是能把任何素材拍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