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庭槐看电影,从不一样的角度解读好电影
最长一枪,想了很久,都想不出电影起这个名字意有所指啥?
片名猜不透,但不妨这个电影好看,尤其是开头半小时,几乎囊括了全片的精华。
卖剧本讲究前十页,这十页就代表了电影的前十分钟,如果打动不了读者,也就是电影打动不了观众,就会有人离座尿遁。
最长一枪,第一分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靠什么,靠台词,李立群饰演的杀手经纪用旁白给自己的行业下的定义,20秒,就把观众牢牢地钉在了座位上。
乱世事多,每一个人都有故事,所以发生在法租界的故事,必定是多线叙事,切入角度没毛病,可惜线一多,编导确实力有不逮,前面埋下的线头,后面没理出来,成了断头线,比如余男,比如唐,比如王老。。。
但好在有好演员在,王志文,李立群,许亚军,光是背台词就全是戏。
在豆瓣读完了目前为止的所有影评,大多数都是喝倒彩和骂娘的,好多都是自己没有看懂,说人物没立起来,莫名其妙,为此,我想把自己对电影的理解仔细捋一遍,以飨后观。
先说人物有没立起来,最大的争议是余男饰演的雪儿。
雪儿在电影中有个唱戏的场景,提示她是戏子出身,而波波的亲弟弟,喜欢表演,为此波波还为他弟弟买下了整座剧院,唐对皮特说雪儿以前有个老相好是个戏迷,被人给杀了,所以雪儿这个老相好,极有可能就是波波的弟弟。雪儿出卖皮特,但她更恨唐,因为唐不但破坏了她的复仇计划,还觊觎自己,皮特许诺唐在宴会上杀了波波就把雪儿送他,所以雪儿后来要买通杀手阿挂杀唐。雪儿追求爱情,为爱复仇,于是她的所有行动就有了合理的逻辑,虽然她在影片中的真正功用是花瓶,一群净老男人的戏,不性感,红唇巨乳对电影的加分项,尽在不言中,但她的人设并没塌,角色也不突兀。十里洋场的上海租界,远道而来的洋暴发户岂能身边没个LOCAL情妇?尤其是那种在爱尔兰只是个小瘪三,到上海摇身一变洋大爷的,就更需要一个风月场上的戏子在身边充行头了,这就象八九十年代涌入内地经商的港台商人,身边岂能没个把内地小三。要是缺了这个角,社会背景就塌了,所以你说这部戏,余男能缺不能缺?说她在里面不知所谓的,TOO YOUNG TOO SAMPLE, SOMETIMES NAIVE啊。
第二个有争议的人物是阿挂。
二逼杀手阿挂,他的作用是什么?反衬!怎么体现顶级杀手老赵的专业,弄个不专业的来对比一下不就成了么。老赵人狠话不多,阿挂却总是罗里吧嗦,所以,阿挂就是那个不专业的杀手,他的出现,除了反衬老赵外,还有把事情复杂化,增加任务难度的作用。因为阿宝的死,阿挂和老赵结上了梁子,因为他不专业,所以他在执行任务的地方发现了老赵,寻仇的心思立马就压过了完成任务的急迫性,于是他弄伤了老赵的助手,增加了老赵完成任务的难度。
第三个有争议的人物是老赵。
老赵是主角,王志文来出演,按理他在电影中一举手一抬足,连一皱眉都是戏,不应该有争议。但争议就争议在他明明是主角,他的戏份却还没中介老杜重,老杜做为中介,干穿针引线的活,出现的频率自然会高,但不应高到抢过了主角的光环,颠倒了主次,书记还没讲话,你市长出声试试!除非你说的是下面先请尊敬的某书记做重要讲话,请大家热烈鼓掌。
老赵还有个问题,做为顶级杀手,他人情味太浓,他有两重心结,那次失败的任务不但害死了组织里的兄弟,还害死了自己的儿子。我说这群杀手,乍个个都不利索,看流星蝴蝶剑里,一等一的杀手,谁会有包袱?韩堂的唯一乐趣就是钓鱼,叶翔孟星魂的乐趣除了偷看高老大洗澡就是吹笛,后来他俩一爱上小蝶就全都废了。
这就涉及到一个词,整部电影烘托的名词,专业,包括中介到杀手,个个都拖家带口的,不接单,雇主就都用家人性命相威胁,这还专业得起来个毛啊,编剧这个真是要打屁股了,但是回想起当年的上海红队,不是也以家庭做掩饰吗,先是组织安排个夫妻,装着装着就象潜伏里一样假戏真做起来了,所以也勉强说得过去,毕竟老杜老赵以前就是革命党嘛。
但是没关系,这所有的不和谐,都被台词和表演盖住了。所以,好演员,和好剧本,才是好电影的关键,就算再差的导演和剪辑,都救得回来八九成。
三张订单,三个雇主,目标都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相同的两个人。
围绕这三个订单,故事一步一步推进,人物一个一个出场,大多都形象饱满,有血有肉,但时不时也有些情节滥入,让人百撕不得骑姐,比如波波的日本保镖,就无头无尾的。
杀手引入助手倒不是多余,英雄迟暮吧,帕金森症导致老赵练枪三失其二,他杀不动了,为了不搞砸任务,他只能请帮手,而这个帮手,还是他的徒弟,所以他的最后一单,由徒弟协助完成,也算是一种传承。
再牛逼的人物,都熬不过岁月,他都不止50了,听说华为中兴超过35岁,就要分流下岗的。当下这个社会,已经比民国更残酷了。
十月三十一日的会长生日宴会,广发请帖,豪客云集,各色人等心怀鬼胎,各自算计,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真正的大BOSS既不是嚣张跋扈的波波,也不是外强中干的PETER,更不是租界太上皇佛凯,而是商会会长王老。王老的既定目标是一石四鸟,但他最想杀死的,却是杀手本人,因为康老告诉他听说杀手以前是革命党,专门刺杀总督王爷,从来没有失过手。王老走出内堂参加宴会的时候,他的目光扫向挂在墙上的清朝皇帝相,原来王老是清朝遗老。
电影的每一个场景都是成功的,老戏骨飚戏,光听声音和看表情都能胪内高潮。但电影整体,却有点逻辑混乱,剪辑得也不连贯,多处拼接的太硬。
万千铺垫,盛会开场,但重头戏一上来,就戛然而止,不过瘾,这高潮就象法国钦差一样,竟是没来。
电影的另一处硬伤就是配音,苏州话上海话北京话广东话英语法语俄语,比马克思会的语言还多,这对靠台词飚戏的电影来说,特浪费好演员,观众看戏时因为听不懂,就努力看字幕,视觉疲劳上来得飞快,加上电影话多动作少,后半截竟使好多人昏昏入睡。
故事是老杜讲的,他讲的是老赵的故事,那个用剃须刀杀掉四个人的顶级杀手,在最后一次任务中,任务完成了,但和所有接最后一单活的杀手一样,他也没能回来。(但是他把钱挣回来了,交给了东北某抗联—这是为过审加的戏吧!毕竟电影拍好都摆那两年了上不了院线。)
最后我恍然大悟,最长一枪,应该是杀手射向第一个订单客户商会会长的一枪。会长王老既是清朝遗老,老赵以前是革命党,专刺总督王爷,从没失过手,但他有一次任务因为时计停了算错时间没完成,那一次任务的目标,应该就是王会长!
可惜电影没有这样结尾,留下了片名不知所谓!
小小的租界内,华商、日本人、租借工部局、洋商各种势力犬牙交错,却像是各国势力角逐的战场,也影射了当时的国内环境,二战的欧洲战场即将打响,而我国的东北地区,抗联正在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片中众多杀手轮番上阵,甚至可以分成初级、中级、高级各个段位的职业杀手,每个人都怀着自己的目的,有的高尚有的真实,杀手老赵只为完成他心中的愧疚,而联络人只为赚钱,老唐和阿挂均是想证明自己的实力。
(不太客观的三颗星。专有名词很多,文末有对照表。利益相关:曾经奥美)
王志文是个老文案,在广告公司干了十几年,做到CD,后来接了一个项目,砸了,负责该项目BD被炒了。作为创意人员,王志文逃过一劫,但总觉得心里憋得慌,于是离开了Agency,做起了自由撰稿人。
Freelancer看起来自由,平时还可以搞点副业,修修表什么的,但收入不稳定,受制于人,每当这时候王志文就想,“唉,广告毕竟是商业,要为客户负责,留不下自己的东西,总有一天我要彻底离开这一行。”
但在此之前,还是得好好干活。
在上海的王志文因为活好且快,得一外号:枪手。然而所有的客户都不知道王志文长啥样,因为他从不开会。
他有个好搭档叫李立群,台湾来的,是当年最早一批进入大陆的Account。立群狡猾细心,平时在媒体里面摸鱼,其他时间就帮王志文和一群小文案拉皮条。
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他俩波澜不惊地挣了不少钱。然而某一天,事情开始起变化。
作为一个资深广告人,王志文即使开表店也没改老习惯,每天开工前必须喝一杯星巴克美式。谁知今天,喝完咖啡后莫名心悸。去医院一查,一堆毛病,脊椎僵直、尿酸过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糖尿病、心脏瓣膜四分之三点三三三不张开………王志文心凉了,医生头都没抬说,“你是广告人吧,别熬夜了,转行吧。”
回到家之后王志文想了很久,从床底下拿出曾经的戛纳广告节奖杯,扔进了门口的(干)垃圾桶。他决定再接最后一单就退出广告圈。
立群知道这个消息后告诉他,“每个这么说的人,最后还是回来干广告了,你可想清楚了,别打脸。”王志文说,“好”,立群叹了一口气。
最后一个大单还是来了,客户汉堡王,打开邮件,里面只有一张照片,肯德基爷爷和麦当劳叔叔。立群说,干掉一个就行,两个加倍,Deadline 圣诞节。
时间紧,任务重,就在王志文苦心想idea的时候,立群告诉王志文,肯德基也找上门来了,让你帮他们做三波,头两波黑汉堡王和麦当劳,第三波帮自黑,但记住了,头两波真黑第三波假黑。
王志文说我不想接,做不完,Deadline又是圣诞节。立群站起来,指着远处吃着吮指原味鸡的女儿说,“看到了吗,当我求你,你要不接,肯德基就封杀我女儿,她这辈子再也别想进KFC了。你忍心吗?”
王志文心软了。
就在这时,麦当劳也找过来了,让王志文干掉汉堡王和肯德基,但同时也要自黑一下。王志文懵了,怎么回事,不同的brief,但最后KPI却很大同。好吧,一不做二不休,但要按规矩来。
王志文让立群找了个小辈去解决麦当劳,又找了一个当年在4A带过的ACD,外国人Luke卢克来解决汉堡王,最难搞的肯德基自己上。
黑白颠倒了三十来天,圣诞节终于要来了,写完最后一个句号后,王志文累得有点晕,他眼前出现了幻觉:当年被开除的BD原谅了他。
这时,立群打电话过来兴奋地说,你知道吗!他们三家全完了,我们的稿子一出街大家就疯了,你快打开窗听听,整个上海都在喊“驱除外夷,恢复中华,远离西餐,只吃米饭!”
说到这,王志文那边突然没声音了,立群匆忙叫了首汽约车去表店一看,王志文趴在地上快不行了,立群哭了,问老王“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老王缓慢地抬了下眼皮,看着天花板笑了,递过来一个本子,咽气了。
立群打开本子一看,上面写着一句话:
“我是一个好乙方,我没砸。
and 别忘了尾款。”
后记:
导演和编剧都曾是广告人,算是我在奥美的前辈,所以写这篇文章开开玩笑。因为看完后最强烈的感受是,这部片子尊重专业,就像一个合格的广告人尊重客户一样,里面很多台词的智慧也确实来自广告行业。
其实很多事一通百通,本来想严肃地评一下这部片子,但觉得也没必要,它引发了我的思考,能让我带入感情,已经很好了。
为了文字风格需要,故意放了一大堆广告圈通用词汇。现附上解释:
CD 创意总监
BD 商务拓展总监之类的
Agency 代理商的意思
Deadline 交活的日子
Account 客户沟通岗位
Freelancer 接私活不上班的广告人
Idea 传统广告中创意想法
Brief 一般指客户的需求单
KPI 这个大家都懂,结果衡量指标
ACD 副创意总监
戛纳广告节 广告圈第一奖项
4A 一些曾经高大上现在快过时大型广告机构
架不住预告片和一些宣传,去看了电影《最长一枪》,结果发现十分不行,但不行的也挺有意思,因为能看出电影拍得十分认真十二分努力,每个演员也都在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角色,甚至是角色背后的内涵,但整部电影最后所展现出的效果却糟糕透顶。于是,忍不住聊一聊观后感。
失控的装腔作势
许多人热衷于故事与电影,因为希望看到另外一种超脱于普通世俗生活之外的生活,《最长一枪》也的确展现了另外一种生活,关于杀手。
这个杀手在民国时期的上海,年轻时有着崇高理想,但最后破灭,又经历了生活的悲剧,如今独自一人过活,平时是精致的修表师傅,实则是话少活好的刽子手,接任务挣钱。
杀手老赵由王志文扮演,显得既沧桑又干练,藏着悲惨过往,仿佛随时都能哭出来。不光有杀手老赵,还有杀手广东仔,杀手俄国理发师,杀手安徽佬,他们围绕着两派势力,上海黑帮王力波和老外皮特。
所以呢,你能在电影里听到许多语言,普通话、英语、法语、上海话、安徽话、广东话、广东普通话、日本普通话,或许导演和编剧是想表现时代和人物的复杂性,但最后表现得却像是一部语言杂烩汤,台词表现上十分混乱,以至于这部电影为什么没有继续加入东北话、四川话、日语……我很怀疑导演对这些方言和语言是否存在偏见?
台词语言表现混乱仅仅装腔作势失败的一部分,另外则是服装道具场景的设置以及整体剧情的把控。
有人觉得这部电影的服装、道具、场景精致考究,乍看之下的确精致,但细节却很糟糕,电影充斥着一种变扭感,仿佛所有的衣服都不是角色人物的,而是他们借来的,剧中的人都在穿着不属于自己的衣服,有一种强烈的割裂感和疏离感。比如,王志文扮演的老赵竟然穿着这样一件高领毛衣,也不是不行,但无论是款式还是颜色都令人跳戏,十分奇怪;
再比如“大衣”在电影中是一件十分普遍的着装,普遍到街头小混混都穿着一件干净整洁的大衣,也不是不行,但就是觉得奇怪且没必要。再比如,巡捕房大叔的衣着,十分像巡捕房的警察,像到我几乎认为他就是装的警察。
至于整体剧情,简直堪称灾难,全程絮絮叨叨啰里啰嗦,毫无节奏可言,基本讲述了一个毫无意义的故事。杀手的故事,复杂的民国大上海,这些颇有趣味的元素竟然能堆砌出一部如此无聊的电影,也是挺奇怪的一件事。
在整部电影的如此表现下,为人称道的老戏骨们的表演也几乎无从谈起,所有人都是戏,但也都似乎在故弄玄虚。
《最长一枪》是装腔作势的,原因在于失控,编剧对剧情和台词的把控尤其糟糕,而导演也无法把控整部电影的节奏、场景、后期剪辑与调色,对了,就连后期调色也没有电影感。因此,整部电影看起来像极了一部浓缩版的国产电视剧,是的,在观影过程中,我无比觉得自己就是在观摩一部又臭又长的电视剧。
毫无分寸感与克制
在一些电影宣传的文案中,他们提到了昆汀和姜文,个人认为,昆汀和姜文完全可以对此提起诉讼,这部电影强行与他们牵扯上联系实在是一种莫大的侮辱。
事实上,作为相似类型的国产电影,这部电影会让人联想到的是《罗曼蒂克消亡史》(当然这些电影都借鉴了《教父》),同时也有一些场景颇为相似,比如电影开始时,皮特在郊外发现了同伴的尸体,这个场景非常开阔,天边是成片的厚重云朵,此时,电影交代环境,环境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纷争,我以为电影会不错,但我错了。
这个老外皮特的戏实在是太多了,表达欲旺盛,简直一个话痨,跟一个新认识的帮手就开始说自己的经历,十分聒噪,之后的爱好是动不动就掀开衣服展示自己的蟑螂纹身,他还有一个中国情人,在得知情人泄露自己的行踪后依然对其不离不弃产生性欲……简直是一个话痨变态。
不光老外皮特戏多,所有的角色戏都很多!并且出现了太多与主故事线无关的人物,分散掉观众的注意力。
主角杀手老赵表达欲也非常旺盛,或许是一个人过生活实在太憋屈了,好不容易等来了镜头,终于有了大倒苦水的机会,跟街边报童说自己儿子的事情,跟俄国理发杀手诉衷肠,在梦中回忆过去……
杀手经纪人杜立群,这是一个类似于说评书的人物,应该尽可能的处于故事之外,保持独立性,然而却时不时地跳出来,反复申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且与自己管辖的杀手发生了许多人情往来,不像是杀手经纪人,更像是个管家或者保姆。
再说另一派势力王力波,拥有权势财富,弟弟却被皮特害死,但依然表现得潇洒惬意,抽烟听戏跳芭蕾,俨然黑帮老大做派,说话拿腔拿调,喜欢中文混杂,和日本人有染。
每个人的故事都好像可以单独拎出来成为新的故事,但放到一起的时候就成了一团乱麻,什么都拍了等于什么都没拍,因为观众看不到主次轻重,抓不到导演想要表达的关键,会产生视觉与思想上的混乱。
糟糕的电影有其相似性,最大的表现就是没有分寸感,不懂得克制。《最长一枪》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什么叫没有分寸感,几乎所有的角色都戏多、话多、表达欲旺盛,本质上是导演的错,演员再厉害也架不住台词、剧情的混乱,而在后期剪辑上,他们似乎也没有大多办法。后来听说这部电影一直在延期上映,终于知道原因了,是电影整体质量不过关。
电影最后的枪战情节是整部电影的高潮,依然让人摸不着头脑,几个镜头迅速切换,大家就都死的差不多了,但同时也令人产生一种舒爽感,这部电影终于要结束了!
说起室内枪战场景,印象较为深刻的是杜琪峰的《放逐》,枪战开始前,饮料飞上天,枪战是一瞬间的事情,用慢镜头表现,饮料成了一个参照物,体现时间,饮料落下,一地死人,表现出了残酷。
杀手杀人是一瞬间的事情,将这件事情变得拖延和吃力是对职业的辱没,《最长一枪》中的老赵,身中子弹之后依然要匍匐前进掏出刀结果王力波的性命,这是剧情上的极大败笔。因为这个杀手电影中被塑造成具有高尚感的人物,这样的人物在最后时却变得拖沓、狰狞、吃力,显然极不合适。
《最长一枪》必然是今年国产电影的烂片,但烂的特别有趣,排片率低和票房低以及豆瓣低评分,但并不值得为其叫屈,如果你还没有看这部电影,那么本人十分不建议观看,看了也白看,因为看到最后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导演试图在表达什么。
杀手经纪人老杜在最后总结出了杀手的办事准则,“没有废话,解决问题”,仿佛是对这部电影的莫大讽刺,电影就是废话太多,且到处都是问题!
知名影评人鹦鹉史航极力推荐了这部电影,可能存在人情因素,也可能是他自己真的喜欢,不过我也不奇怪,他本人确实会推荐一些奇怪的烂片,但也别再拿老戏骨们来说事了,戏骨再老也架不住这种烂片,更何况他们在电影里的表现也实在是让人……
很喜欢这个电影啊。王志文、李立群、许亚军、高捷、余皑磊,一个个出现的角色让我一直暗暗花痴尖叫。特别喜欢看这种群像戏,每个角色都性格分明,立体感十足。这个电影里主要演员演技都厉害,角色之间戏剧感十足,每场戏都意味深长。 特别喜欢王志文和李立群两个人的表演方式。不会拿腔拿调,不会故意端着,演起戏来都是举重若轻、了无痕迹。角色魅力十足。 不管是王志文饰演的杀手老赵,还是李立群饰演的杀手经纪人老杜,都是那种已经看够了这人间沧桑,见惯了生死,内心基本毫无波澜的老男人。他们的心就好像那种揉皱了的牛皮纸,看上去非常多的皱褶,韧性十足,但是被水浸润后却能变得很柔软。所以,这种本应该很冷酷的人,却会在人间烟火中露出一点内心的柔软,就让角色显得非常的有吸引力。而且,同样背景的两个人,本应该很相似,王志文和李立群,却都能演出自己的风格。 还有夏克立,上次看到他还是在康熙来了上面 跟老婆秀恩爱。这次竟然演了一个爱尔兰浪人。为什么他演的爱尔兰破落户却没有余皑磊演的坏蛋坏呀?看了长安十二时辰,认识了余皑磊之后,才发现他怎么演了这么多坏人啊。真是各种坏人,坏的五光十色。 导演的镜头也非常漂亮。老上海的腔调十足。同时这个上海滩还拥有着一点欧式风格,像是福尔摩斯生活的那个雾气笼罩的都市,就很迷幻。 总之,这是一部很禁得住琢磨的电影。老男人们,魅力十足。
定档拖了两三年才上映,已经有不好的预感,总算上映了也没怎么做宣发,有种自暴自弃的感觉。
架不住一堆戏骨的诱惑,看的零点首映。
可以看出导演想法很多,野心很大(这个导演顺利是谁?什么背景?PS:看评论说是广告人),想玩出花,可惜玩砸了。
吐槽的内容太多都不知道从何说起,总的来说,超多线的叙述,最后没一条线能说好,蜻蜓点水,反而搞得一团乱。
王志文作为主角,戏份却不多,为了塑造他的复杂背景,加了革命党报复的梦幻戏份,但结局了也没说出个毛线来。图什么???!!
其他线也都一样… 每个角色都来几段、但每个角色都不说清!余男的角色干嘛用的?!给这么多高深莫测的镜头!?最后就传个话?!搞笑呢!?
剪辑也是一言难尽,画面的切换属于随心所欲那种,毫无过渡。为了表现某个人物可以为他强行插入15秒并强行转下一场。
拖前戏的福,最后高潮戏想装个B反而显得异常做作。
可怜了王志文这么一把年纪还要学小李子爬楼梯。
这片完全可以作为多线叙事的反面教材 提醒所有人 没两把刷子 别学昆丁。
主要是可惜这么多好演员…难受…
多一星给演员…
有人说这片我压根没看懂,不是多线叙事,表示我不懂装懂,我略尴尬。
给个建议
首先你去百度下多线叙事的定义。
然后花时间多看几部电影片单的话随便搜搜多线叙事电影。国外的里奇 两杆大烟枪,国内的宁浩 疯狂的石头等等。
最后思考下你说的话。
我帮你思考了下你说的话,觉得可能是因为我提了昆丁。
昆丁作为鬼才,在多线叙事时会在时间线上也加点料。
但你不能因为这样就不把其他多线结构放在眼里啊。
多线叙事最怕的就是变成碎片化叙事。
这部片的叙事剪辑手法明显就是想玩多线但玩砸了。
你如果是水军就别用这个洗地了,显的很业余。
如果不是水军那只能麻烦你以后多看多听然后再去指责别人。
至于革命党的梦幻戏份,你再看看我吐槽的是片子没有交代么?
最后,这片影评是我看完零点场后第一时间的吐槽贴,不是剧透分析贴,你看我发布时间就知道很仓促。
如果有人爱看,关注的人多(嘻嘻嘻)。我倒也不介意以后闲的没事看完电影花点时间写吐槽+分析贴。
纯个人分享逗逗乐子,有不同想法我们嗨皮皮的互相交流。
但你老瞎找我茬,我就很尴尬了。
望各位看官谅解
有这么一部影片,支撑条姐熬过了干涸的八月。
虽然《哪吒》足够黑马,燃起了国漫逆袭的热血。
虽然《速激》足够硬核,让人重温速度与力量的快感。
虽然《烈火英雄》足够动人,让纪实题材在电影荧幕上迸出火花。
但条姐仍觉得,缺那么一部纯靠演技生打的爽片,只能眼巴巴的把目光投向九月出厂的它——
《最长1枪》。
王志文、余男、李立群、许亚军,这几个演技成分占比百分之百的名字,实在令人兴奋。
好在九月的一开始,它就站出来满足了条姐无处安放的戏瘾。
说了这么多,在昨天开放的豆瓣评分中,它却只取得了6.3分的成绩。
说实话,条姐我是不意外的。
故事是好故事,演员是好演员,只可惜导演和编剧的才华实在有限,最后呈现在荧幕上的,只是一个勉强达到及格线的作品。
首先,沙场乱点兵,扣分。
万众期待的影后余男,在这部戏的演员表当中可是占据了女一号的位置,结果在导演“大男主”的构架中,只可怜的分到了百分之一的笔墨。
余男饰演的雪儿,是一个委身于外国富商的美艳名伶,但她接近这些富人似乎怀揣着另外的目的和任务。
什么任务?什么目的?没说,导演让你自己猜,反正有就是了。
这个人物尴尬到像是为了强行凑一个女性角色而存在的符号化身,可能是导演觉得英雄的戏码里没有美人就显得不完整,不舒服,不全面吧。
实则,不仅浪费余男的演技,而且浪费余男的美艳。
其次,叙事冗杂而拖沓,扣分。
编剧和导演实在是太爱故事当中的男性角色了,以至于每一个人他都想浓墨重彩的在120分钟的电影中给他们拍出210分钟的效果来。
李立群饰演的老杜,是一个资深的杀手经纪人,与王志文饰演的杀手老赵是合作多年的最佳拍档,有妻有女家庭幸福,为了保护家人不得已请求老赵干最后一票。
这么一听是不是觉得不怎么复杂,稍安勿躁,咱接着往下说。
许亚军饰演的波波(这个萌萌哒的名字什么鬼)是一个脾气不大好的上海地头蛇,为了争夺在法租界的地位,他必须杀掉对手皮特。
于是他找到了老赵,要求其配合他演一出大戏:开真枪打死皮特,开假枪打伤自己。
不仅如此,这个老滑头还给自己留好了退路,事成之后,老赵也会被他安排的人灭口。
而他的对手皮特也不是省油的灯,两个人不谋而合的想到了做戏,于是他也找来了杀手,要求杀手开真枪打死波波,开假枪打伤自己。
并且他也完美的给自己留好了退路,另行聘请了第二位杀手保护自己。
别急,事情到这才刚说了一半。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两位自以为聪明的螳螂实际上还在被另外一个人算计着。
高捷饰演的商界大佬王先生,看他们俩都不顺眼,于是也暗中找了老赵要杀掉他们两个人。
而我们可怜的老赵,本想干完最后一票就退休,结果接第一单时未知后事,接第二单时别无选择,就这样被赶着上了贼船。
因为患有阿兹海默症,他担心自己的病情恶化无法完成任务,也找到了帮手,如果自己任务失败,则由帮手协助完成。
怎么样,看到这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大脑容量有点不太够用?
这几个主要人物,每个人身上最少都承载着两条线,五个人就是十条线!
更别提每一位主角都还有各自的感情经历要说。
老赵有早夭的儿子,老杜有闺女和妻子,波波有死去的弟弟,皮特有和雪儿的爱情故事,是不是听起来很像一个八十集连续剧的构架?
一味贪多的下场就是一个字,乱。
整个终局之战变成了混战屠杀,毫无逻辑可言,最后竟然要靠片尾的旁白交代主角身上的疑团,才勉强讲完了整个故事。
这两个小时看下来,条姐觉得自己阵亡了几亿个脑细胞,整个人累到不想回编辑部码字写稿(趴)。
强行装x,最为致命。
导演徐顺利,是第一次当导演,编剧邱欣宇,也是第一次当编剧,两人之前都是做广告出身,导致整个影片充斥着无意义又碎片化的符号。
可能正是因为导演经验不足,强行给影片起了一个《罗曼蒂克消亡史》的调子,最后也只能硬着头皮把曲子唱完了。
只是可惜了一众卖力的演员,每个人都完成了一百二十分的表演,可还是只讲出了六十分及格的故事。
而这六十分,其中有五十九分是打给演员的。
毫无疑问,王志文承担着条姐最高的期待值。
毕竟已经年近六旬的他如今很少在荧幕露面了,最近一次参与电影作品还是在《功夫熊猫3》中为阿宝的师傅小浣熊配音。
这次,他饰演人狠话不多的职业杀手,老赵。
虽然王老年轻时也演过“能打”的角色,但总体而言还是“文戏”居多,再加上如今上了年纪,起初条姐有些担心,他的软件硬件能否还扛得住杀手的戏份。
事实证明这份担心是多余的。
王老对打戏部分的处理的非常干脆利索。
速度,力道,神情,一个刀口淌血的迟暮杀手形象就这么起范儿了。
打戏的部分解决了,hold住剩下的部分对他而言完全是小菜一碟。
老赵,一个迟暮的英雄,年轻时的热血与执着犹在,只可惜身体的承受能力告诉他只能做这最后一次任务。
可病痛摧残得了他的身体,摧毁不了他的神智。
他依然顽强,果敢,还带有一丝狡黠。
来品品这个成功拉队友入坑的得逞一笑,冷血杀手的另一面也立住了。
影片凌乱的叙事并没有影响王老演技的发挥。
执行任务时,他干脆利落,冷酷无情。
而面对和自己去世的儿子十分相似的小报童,他又能让观众彻底放下心防,感受到他慈父的那一面。
他没有令观众失望,他还是那个演什么像什么的王志文。
说到底,王老自身的境遇又何尝不是与老赵隔着荧幕相呼应呢?
英雄迟暮,很难接到合适又喜欢的戏了。
最近几年,很少听到王老特别中意哪个角色,但听说他看完《最长一枪》的剧本就果断拍板决定出演,不知道此刻看完成片的王老心中作何感想。
果然好弓需得配好箭呐,可惜,太可惜了。
看完整个影片,感觉编剧是个极其聪明的人,能把众多人物都刻画的入木三分,线头还极其复杂,后来知道是二逼瓦西里,怪不到。台词写的有意思极了,演员处理台词的方式和能力更强,个个都是表演艺术家。导演是第一次导电影,但是腔调拿捏的特别好。关键是制片人太厉害了,能把这么一帮人精攒到一起,拍一部新人导演的电影,厉害!
恭喜二哥,恭喜徐导。作为“老新人”,这真是相当高的起点了。电影从剧本到制作都非常用心,希望在市场上也能被认真对待。在大银幕上看到王志文和李立群对戏,觉得惬意,像吃了一道失传已久的家乡菜。
老男人型电影,不是说主要演员是老男人就说是老男人型电影,而是整体气质就是一个老男人在你跟前儿讲故事,不急着弄大火,放猛料,平常说话间震你一下,平静有力量,到了故事高潮,就像王志文的绝招一样,就那一下,干脆明确,唰的一下完事儿,弄得还想听,再听一遍,它就是一个好故事,到时候上映别憋着劲儿的找暗喻,没劲,放轻松享受故事。
我靠,讲的还是中苏友谊,杀人送钱,全帮!
这片子太好笑了,我反正是完全看不懂这群人在干嘛,导演的字典里大概没有“节奏感”几个字。另外余皑磊的安徽话咋那么像我家那边的方言,看的时候真的出戏到我疯狂捂脸,太土了我天。
这不是一部单凭打打杀杀堆砌视觉造诣的商业类型片,相反,徐顺利的内向进攻成为其最隐蔽的迷人之处,精致考究的构图、分镜、剪辑、闪回、插叙等隐性技法炫目交融,最大化重现了老上海图景的诡谲之美,五湖四海汇于一城的亡命之徒,亦编织了一张利益杂烩的庞杂蛛网。对应的戏份,则是华语影坛公认的戏骨集体出山后的精准碰撞,明枪暗箭,阴诡阳谋,在酣畅淋漓的飙戏中渐次揭露。最后一场神似昆汀式的枪战乱斗,又将整部片子拉高了一格。大器晚成的处女作,久违逢甘的风格电影。(强烈建议二刷,多的是“卧槽”的细节呼应)
腔调和氛围是有的,服化道也不错,戏骨们也在线,就是人物多,线索杂,剪辑、节奏没起来,动作戏不够分量,也不硬朗,找个好的武术指导,多点打斗,可能票房会上去。
这么好一个剧本导演能给拍成这样也是牛逼
导演告诉了我们 什么是教科书般的演技 什么是教科书般的优质演员,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教科书般的导演能力不足,导致我们观众有了教科书般的扼腕叹息。
又装逼又长,补拍痕迹明显,王志文并不出彩
不知道怎么评价这部电影,感觉就是影片台前幕后所有的主创人员,非常用心地拍出了一部烂片,尽力了,尽到你都不好意思多加批评。
前面有点姜文那劲儿,中间有点纪录片那劲儿,结尾有些仓促。演员阵容挺强大的,比小鲜肉爱来爱去的电影强太多。感谢+影观影团提供的这次机会,祝票房大卖!
毫无节奏,挖坑不填,过分追求非线性叙事的群像剪辑做不好就是这样:故事一顿混乱,人物全成符号,毫无行为动机……可惜了王志文和徐亚东了
5分吧,能看出创作者在各方面都有着一些小心思或是小抱负。但是,方方面面有都差着那么一点。节奏感也是差点,有些不明所以的拖和累。
失荆州的是诸葛,断头的却是关羽。酒肉臭的在朱门,冻死的却是刍狗。用剃胡刀就能闻风丧胆,却败给了停住的怀表。穿白西装就会人模狗样,却变成了朵颐的咸鱼。杀人皆为了爱憎情仇,有的专业苦练两年钢琴,有的隐忍委身洋人身侧。化池鱼遭殃,因萧墙起祸,到头来不过是寄生租界的动物,无法脱轨的火车。
很少打一颗星,这次撞上了。叙事混乱,剪辑混乱,节奏混乱,莫名其妙的出现某些令人不解的画面,导演是在故作高深吗?本来挺好的一个故事,给这傻导演整成这样。一会中文,一会英语,这又不是英语课老师读课文。唯一的星送给那些老戏骨吧,求求你们也别接这种傻导演的片了
野心太大,能力不足。攒了一个虎头,高潮只能收成蛇尾。拿掉三分之一的人物和故事线就能好很多。
电影感这个东西,导演是真缺啊。如果说《一代宗师》是清明上河图,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栩栩如生,那这部可能就是小鸡吃米图,就差这么多意思。
怎么说呢,应该说惋惜,一群演员这么好的技术,却只能演这种水准平庸的东西,王志文连眼袋抖动都在传递情绪,这么好的演员,多久没出演过像样的角色了?导演像塑造一种“范儿”,算是部分成功了吧,八成的气氛依仗这几个主演自身的技术,一直在想,这电影如果没有导演,凭这几个老戏骨自己捯饬商量着来,也照样不比这个差。肯定不烂,看看演技也能让人坐得住了,但肯定不好,这距离真的电影差一口气啊。话说回来,做电影海报的广告公司的俩人一块鼓捣了个电影,竟然比那么多科班的电影人做出的东西还像点样,这说明什么呢?
【B-】《罗曼蒂克消亡史》版《老爷车》,看完后一查编剧惊了,二逼瓦西里。虽说不少情节写着写着写没了(雪儿的情人是谁?多年前搞砸的那单具体是怎样?),最后的幕高潮解决的也有些瞎闹,但总的来说这个多人物多线索的故事做的还算圆满了。遗憾的是导演功力一般,分镜一股子电视剧感,完全没把宣传中“跨国拍摄”的大气宏伟展现出来,只能说是合格把故事讲明白了。但老戏骨们真的是宝藏,王志文李立群许亚军飙戏太有张力了,给电影增色不少,看的过程中我还特意想了下如果都是鲜肉来演会是什么样(然后觉得惨不忍睹便不想了),编剧们多写些这样以中年人为主角的剧本吧,除了电视剧,大爷们在银幕上也真的光芒四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