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棉花也是花
私以为全剧有一个很大的亮点是:没有一个角色是完美的。
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包括棉花也不例外。毕竟她在传统意义上是“小三”的存在,但她也有很多很多的闪光点。
当面对男人不负责的态度,她仍然坚持生下可能有残缺的孩子,独立去抚养他;
面对女雇主的挖苦抨击和误解,她毅然决然地离开,也没有去拿女雇主给她的钱;
她会在小孩想买想要的陀螺时,给他钱让他实现简单的快乐;
她因为老爷子说苦,把自己收藏男人给的巧克力给他吃,也会打扮成新娘,满足老爷子的意愿;
她会同情流落街头的老妇人,收养一条无家可归的小狗……
她是温暖 温婉 干净 强韧的棉花。
她的爱是温暖的,无论对人还是对动物
她的性格是温婉的,她能耐心的去帮老爷子
她的特征是干净的,持家打扫、做饭喂药都很利索
她的灵魂是强韧的,面对苦难和未知的未来她没有屈服,而是勇敢的探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睡觉时,她听到老爷子自己一个人在洗澡,然后她跑过去帮他。这个情节有一点很有意思就是颜老师本人是故意没有穿内衣的。一方面为了体现睡醒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是侧面体现老爷子“欲”的反应。
……
在故事结尾,她曾经在那个男人拥有的店铺工作的地方也从成人用品换成了药房。
她有了一个孩子,一只狗
从孩子洋溢的笑容,我相信他是健康的;
她坐在大巴的后座,享受着简单的快乐,
她回到了故乡,回到那个棉花盛开的地方。
2 ) 可能生活就是这样
2016年国产电影没有几部特别走过心的片子,期待死了一部在题材感情上有那么点与众不同的电影了呢!
可能我也是那种没有安全感的人,是挺俗的,总怕在乎的东西会离开,也总在想和不想之间去提前温习告别,可能想极力留住反正就是挺二挺分裂的呗,所以我是想看看这样一部讲老人生活的电影的。因为知道自己会老去,也要面临万能妈和爸爸的老去…
电影以叫棉花的女人的感情线索开始到进入老爷子家做保姆。棉花代表的是低层打工阶级的女人,盛老爷子代表的是需要被养老的中国老龄化,老爷子女儿盛琴所代表的是城市手握财富的中年阶级,这样三种阶级的组合本身就让我有一种现实生活恐惧感。我是很怕阶级分化了的人,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也觉得人和人间的不公平,多少在城市里没有存在感的小人物,面对这些不美好的生活时,总想在逃避吧,而电影给了我一层和现实之间过渡的缓冲期,每次不想看到社会的法则和不美好,还有因为看不惯每次的搞破坏带来的状况困难,我逃避不掉了,就会开始面对,单纯、天真这两点上,欸 我有一点像棉花。可是啊不是你的从来就不属于你啊该面临的总是逃避不了啊。
“再过一个月,在我的家乡,棉花就要盛开了”画外音的棉花陶醉的说着,特写着一张朴素的很多雀斑和细纹却掩盖不住四十岁女人姿色的离了婚的保姆女人棉花的脸。觉得她应该是留恋自己故乡的吧,城市里的生活让人没有归属感,就像抛弃他的情人,嫌弃她的雇主,故乡暂时还没有抛弃她。
可一个底层打工女人的所有感情和对城市的不安全感,寄托在和一个有家庭的渣男的男欢女爱下显得她又是那么愚蠢让人心疼,替她想打人呢,生活里是有多少像棉花一样的女人…
照顾脑袋不清楚的盛老爷子对于棉花是一种新生活,当她被雇主欺负时,她就回到收废品的小老乡那里,要么她就想那个和她睡觉的男人,接他电话不接他电话?可能她也不知道自己能去哪吧,直到有一天棉花告诉这个男人自己怀孕,男人原本兴致勃勃来找棉花想要继续做爱,听到怀孕掉头走掉,留下一直等到夜晚的棉花,她唱着情歌等待她的男人。可能这就是女人和男人的不同,男人因为性、因为知道她不能生育会想要和在她一起满足生理,而棉花想为他生个孩子。直到棉花坚决要生下孩子,男人慌了说出:“你当初不是说你不能生的吗”看透了也就看透了,一个被情人遗弃玩弄的懦弱的天真的辛苦的棉花,爱情世界里的灰色童话也醒了。
老爷子总在潜意识里认为棉花就是他的妻子。有一天他爬到棉花的被窝,老爷子的絮叨:“孩子生下来 男孩叫盛鼓 女孩叫盛琴 就像咱们以前演出一样”棉花:“你真的会和我结婚吗?”老爷子:“放心 我会和你结婚”棉花哭了,这个世界上玩弄她的男人不会娶她,一个糊涂的老人愿意娶她,老爷子讲给妻子的话映射在自己身上,她哭了,大概女人的心都是水做的,她也会寂寞,眼泪流干了也就没多少心了。
“我爷要是活着和你年纪差不多”棉花说着,阳光照射进玻璃,新的一天又开始,她娴熟的给老人搓背洗澡做饭,老人跟随着音乐哼哼着“亲爱的 你慢慢飞…”兴头上喝一口酒,狗儿也在吃着食物,客厅放着音乐,这么俗的情歌竟然有点温馨,我也宁愿相信一切美好。
电影有一个片段是在收废品站,一个面黄肌瘦的奶奶满头大汗的推着捡来的废品换钱,老人战战兢兢的给老板娘找回给多的零钱,老板娘“不用不用 走吧走吧”接着对着一旁表情沉重的棉花讲“要娃有啥用,那老太太也不是儿女双全的,还不是出来捡破烂”很讽刺,这样的例子你也一定见太多了吧,这是导演讲的另一个点。
其实电影并不是单纯在讲养老问题,可能导演想表达的点太多了,以至于电影呈现上感情略散也很平,比如底层小人物的棉花的命运,比如盛琴的城市人的八面玲珑和痛苦又比如实实在在的人要面临老去。
最终,棉花生下了那个男人不要,医生也建议终止妊娠的脑瘫的孩子,老爷子在棉花最后的陪伴下去世,因为不细心当初走掉的狗儿也成为了另一个流浪狗被棉花收养回来,大巴车上的棉花啃着面包片看着孩子,一个母性的光环在她身上隐隐可见。
镜头再次出现一片阳光照耀下洁白的棉花地,棉花回到属于自己的故乡。棉花笑了,孩子好奇的目光丈量着这片土地上的神奇,我想棉花终于有归属了吧,她不再靠依赖男人,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带着孩子回到属于自己的家了,拖着自己的行李走在终于属于她这样的小人物自己的路上,和她的儿子,就这样在城市边缘外的棉花地里离开。
回头看自己写下的这些矫情的文字,觉得好羞耻。其实我也真的不怎么爱这部电影。2017/3/22
3 ) 平淡
这片子完全是为了看王德顺老爷子才来看的,不出意料的是,即使是在上海这种超大城市,拥有庞大的观影人群,这个片子的排片率也非常低,我这一场只有四个观众,大多数地方大概只有早场或晚场一场而已吧。片子本身拍的中规中矩,导演是谢飞的学生,处女作拍成这样也算是合格了吧。主演颜丙燕真的不记得之前有什么电影作品了,倒是记得N年之前的一部电视剧《红十字方队》应该有她的,这个电视剧我想是充分暴露了年龄了吧,小朋友们应该连听说都没听过的吧。最关注的王德顺大爷依然表现抢眼,即使老糊涂了,行动也不方便了,依然从头到脚都是戏,小孩子一样任性,对小保姆动手动脚,跟着凤凰传奇哼唱歌曲,一直到后来那有力的一记拳击,依然把个壮年的汉子击倒在地,真是非常了不起。片子内容涉及了太多社会问题,结果就是用力分散,哪个问题也没能深入,可以讲完全是靠演员撑起来的电影,所以评分似乎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反正大多数人也不会去看这片子就是了,这就是国产电影的现状了。
4 ) 拍得很不错,能让人看到导演的潜力
《盛先生的花儿》是去年上影节的青年创投项目,导演朱员成的长片处女作。
电影放完影院里自发响起掌声,有业内人士上前盛赞导演前途无量,仔细一打量,朱员成年轻得很,像是个长着娃娃脸的导演系学生。
影片讲女保姆棉花照顾痴呆老人的故事,老人总是把棉花当作自己死去的妻子,老人的女儿则对棉花的工作十分挑剔,棉花还有一个情人另有家室,对她没有担当。
影片几个主要人物都立得住,老人的女儿“琴姐”一出来,说话像有鼓点,泼辣生猛,节奏感迷人,有她的镜头都虎虎有生气。
这个角色的扮演者艾丽娅拿过多个电影电视节的表演奖项。
女主角颜丙燕则拍得美而有生活质感,没到娄烨的境界,但也俯仰生姿,哭笑宜人,证明会演戏的女演员魅力秒杀一切傻脸狐狸精。
她的代表作《万箭穿心》很出名,无需多说。
王德顺饰演痴呆老爷子,其表演让人想到《女人四十》里的乔宏,这已经是成功。
看这几个实力演员在打磨认真的剧作下对戏,赏心悦目,论质量和完成度,《盛先生的花儿》可以与同类型的《海洋天堂》、《爸妈不在家》媲美。
查了一下,朱员成是北电导演系硕士,在这部长片之前,已经拍了好几年电视剧。
叙事、写人,是有功底的。
朱员成提到很喜欢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擅长家庭剧的日本导演都深谙白描之道,靠人物的举止、饮食、玩笑、浅淡的对话、说话的潜台词来表现剧情,塑造人物。
《盛先生的花儿》已经有些这意思,如果能挖出更丰富的老人与保姆的生活细节,效果会更好。
要知道,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靠拍人物怎么吃饭、吃什么饭就讲出许多信息,读来津津有味。
杜琪峰镜头里的犯罪人物,也很有人间烟火气。
中国导演里还没有出现山田洋次、是枝裕和类型的人才,家庭剧难拍好,需要强大的洞察力和生活经验,题材又缺乏商业性,不受中国年轻人喜欢。
朱员成的作品能让人看到他的可能性。
下一部长片已经在创作中,朱导演有希望成长为高手,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可辨的风格。
(for 小鲜电影)
5 ) 盛先生的花儿是否真的开了
本来是想看完原著再写的,结果在网上发现找不到原著。但是本着支持的心,还是先简单谈谈看法。
《盛先生的花儿》之于我也是一部命运多舛的电影啊,感觉最近这个词真是用的相当频繁。本来在百老汇电影中心首场点映的时候就已经买好了票,结果因为加班只能放弃。最宿命的是为了另一部文艺电影《黑处有什么》的宣传而加班。为了一部文艺电影放弃另一部文艺电影,居然莫名的有点魔幻啊。
看完电影,第一感觉是名字的释义,原来讲的是《盛先生和花儿的故事》这里的花儿,既是盛先生和棉花(颜丙燕)共同的记忆——甘肃民歌,也是棉花(颜丙燕)的昵称.
起初觉得导演有点野心太大,不过后拉知道这不过是导演研究生毕业的电影作品,那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给予多一点的宽容
整部电影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关系都有点不清不楚,意犹未尽。
人物也有点面目模糊。
还好在映后的交流会上,导演有提到一个词我觉得还蛮有趣的,那就是人物之间的三角关系。
是一个很好的比喻。
首先在人和人之间,一说到三角关系,大家多半都是会心一笑,有点不可说不可说的意味在里面。然而在数学体系中,三角其实是最稳定和稳固的一种关系。
电影中的女主和女配都是自带气场的人物
颜丙燕饰演的小保姆棉花(颜丙燕)外柔内刚,平时看着温顺贤良,但是遇事不慌,自己有分寸。丈夫嫌弃她不能生育便离了婚,来到大城市做工。但是离婚和不能生孩子似乎也并没有阻隔她追求幸福的勇气。只不过,这个良人也是有家庭的。她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小三。
棉花(颜丙燕)(颜丙燕)——何顺子(李乃文)——何顺子(李乃文)在外地的老婆构成了一段三角关系,每一段三角的关系中总有一个面目模糊的人。我们从棉花(颜丙燕)闺蜜的口中听说了何顺子的老婆不如她好看。但是在电影中,这个正房总是没有正面出现,唯一一次和棉花(颜丙燕)的遇上也只是一个背影,导演唯一呈现的是那件特意要送给棉花(颜丙燕)而棉花(颜丙燕)拒收的连衣裙。
我真是想堵在何顺子(李乃文)面前问问这天下的男人,给老婆和小三买一样的衣服就是证明同等的爱么。难道不怕两个人同时穿上后在同一地点同一个人面前撞衫么,还是说那人的本意就是想看看妻和妾谁穿上更好看?真是想大嘴巴抽他。
另外几段三角关系总觉的其实可以做得更好
棉花(颜丙燕)——盛琴(艾丽娅)——盛老爷子(王德顺)
这三个人的关系比较奇特,很少能直接出现在同一个框里,然而也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三角关系,棉花(颜丙燕)因为和盛老爷子(王德顺)的前妻重名,当然看到最后我们发现是个事实婚姻,被老爷子莫名依赖,甚至女儿都对小保姆产生了妒忌和怀疑,最后的婚礼不得不说是个败笔,可能更符合中国人内心美满结尾的期冀吧
盛琴(艾丽娅)——儿子——丈夫张国庆
从盛琴(艾丽娅)的家境来看家境不错,到底是丈夫对家庭的贡献还是盛琴(艾丽娅)是个女强人这一点不得而知,从儿子在马场的爆发中我们也能隐隐滴看出,也许他的丈夫也在外面成为了别人的丈夫,大家心知肚明,只是没有捅破而已。
盛琴(艾丽娅)——盛老爷子(王德顺)——盛鼓
盛琴(艾丽娅)对老人的照顾不可谓不周到,甚至我们可以说,已经算做的很好了,我想她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在老人推开她的手只要棉花(颜丙燕)时,她不是不委屈的,而她给盛鼓打电话的意思,也并不是要求盛鼓去承担老人的花销,及至我们在后面知道盛鼓和她是同父异母,她的母亲甚至没有等来一个婚礼时,我们其实可以发现,这个刀子嘴厉害的女强人的内心,其实还有着一点柔软和作为女人的脆弱。
看完后和朋友微信讨论,比较能共识的有点就是导演其实有点贪心,想要表现的太多,其实这里面随便一个人所牵扯的家庭关系都是一个故事,导演想主写棉花(颜丙燕)、盛老爷子(王德顺)、却又不舍得放弃盛琴(艾丽娅)、放弃何顺子(李乃文),甚至于放弃一个拾荒老太和她所养的一条小狗,租后甚至于不舍得放弃一个医生口中可能有残疾的孩子。
然而,有舍才有得,不愿意放弃的后果是整部片子失之于脉络太散乱,感觉每一个故事都想铺陈开来却又曳然而止。
另外还有一个小细节,纯粹是参加了主演对谈之后的个人想法,就是王德顺老爷子提到最初的剧本里其实是有老人在棉花(颜丙燕)给他换衣服时,拿着棉花(颜丙燕)的手向下身移动,这个有着明显的性暗示的动作最后在老爷子夫人把关剧本的时候删掉了,当然综合我们的国情来说也无可厚非,不过这个讨论让我想起来李沧东导演的《诗》,其中有个镜头是老太太为了拿到给孙子的赔款,主动和自己做保姆的老头做爱,两相对比来说,导演的功力以及审查制度的宽容性,无须多言。
当然,以电影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来和大导李沧东的获奖组作品来比较似乎有失偏颇,不过,我觉得作品无分大小,关键在于敢于触碰的痛点在哪里。
6 ) 棉花 也是一朵花
另外两星一个给颜丙燕,一个给艾莉亚,一直很喜欢的两位演技派女演员。 这个电影拍的如此写实,就好象周遭发生的故事一样,李乃文的表演也是相当的赞。 这样的写实主义的电影,深刻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当然拍的文艺了一些,如果还能深刻的揭露很多养老问题,政策问题,那么这个片子就更加成功了, 导演非常不错,很多镜头很有意思的。 结局还是太理想化了。若我写,棉花带着那只狗背着那个娃,行走在北京雾霾的天空下, 就结尾了,留白给大家。
7 ) 写实是柄双刃剑
好电影离不开好故事,也离不开好的演员,但好故事加好演员,却不等于好电影。而[盛先生的花儿]便是这样一部令人一声叹息的作品。
改编自著名旅美作家哈金的小说《养老计划》,故事本身集合了阿尔兹海默症、老龄化、不孕不育、男女平等、历史伤痕、情感负疚、婚外恋等多种颇具现实意义的冲突元素,而且这些元素在故事中,也显得井然有序。整个故事非常完整,保姆棉花、老人盛先生、女儿盛琴三人各自的线索中都有着合理的起承转合,棉花由被偷窥、到婚外恋、到不孕、到怀孕、到生子;盛先生由病态、到亲近、到钻入棉花床、到翻出往事,以及引发出盛琴的误会、敌视、怨怼……如同抽丝剥茧一般,慢慢托出,这本应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只可惜观影时却始终少了点情绪波动。
虽然采用写实的手法,将故事拍得生活化,从可信度上的确有帮助,但它同样是柄双刃剑。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样是关于阿尔兹海默症的故事,朱利安·摩尔的封后之作[依然爱丽丝]和惠英红暑期的口碑作品[幸运是我],都采用了带有较强戏剧性的手法去叙事,从观感来说,显然更容易唤起观者心底的情绪,同时也给予主演充分的空间,去表现戏剧的张力,这无疑是摩尔阿姨手捧小金人,和惠英红再夺金像奖呼声不低的原因。而[盛先生的花儿]这种过分生活化的手法,则压抑了故事中本应有的波澜,令电影显得沉闷。
其实戏中主演的表演可圈可点,年事已高却依旧身躯健硕的王德顺,通过观察生病老人的习性去演绎,满口京片儿的颜丙燕为电影练了一口陕北方言,这种入戏式的自然表演颇为难得,然而,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导演朱员成在[盛先生的花儿]这部处女座中,无可否认的成为了短板。习作感过强的镜头语言,使本就略显沉闷的影片更加缺乏吸引力,决定了[盛先生的花儿]成为了一部用心的平庸之作。
8 ) 在路上,不回头,你老了,有我在
治愈系轻喜剧电影《盛先生的花儿》,根据美籍华人作家哈金的短篇小说《养老计划》改编,讲述了家人为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找来一位保姆照料他的起居,但老人时常把保姆当成自己已经过世的妻子的故事。
影片涉及到养老、家庭生活、家政保姆、婚外情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对家庭亲情困境、城乡思维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差异进行了由浅至深的刻画,体现出难得的现实主义眼光。电影用一个老人的童心和一个女人的淳朴,对城市人的情感伤痕进行了一次有力的修复与治愈。三位主演演技精湛细腻,把握角色特点,值得大家点赞。
《盛先生的花儿》 从一个局部的空间映射了事件百态,好的,丑的,属于历史的,属于当下的,它就发生在我们生活当中,没有歌颂什么,也没有批判什么,就像是我们每天的生活那样,有糟粕也有幸运,有阴影也有阳光。全片节奏流畅有秩,结尾富有寓意令人深思:在丰收的地方,我们向着阳光微笑,带着未来和生命,在看不见尽头的路上,坚定迈出脚步,不再回头。
时间是借口,陪伴是回答,你老了,有我在。
在底层妇女这一类型角色塑造里,颜丙燕已经做到浑融、驾轻就熟,没有其他的同段位女演员能演得超过她。并且她很爱惜自我的这种自带气质,不像郝蕾多多少少还是在后来受了一些商业片的荼毒。这是我喜欢她的原因。但这也局限了她的戏路。
所以我是那么爱颜丙燕啊
北电2016届MFA毕业作品,看的四月份刚做完后期的版本,一个痴呆老人将对去世妻子的爱与愧疚移情到同名保姆(棉花与苗华同音)身上的故事,着重渲染养老窘境。三人表演倒是无可挑剔,但不管是剧作还是摄影都有很多硬伤,有些惊讶竟拿下华语传媒大奖最佳。
颜丙燕的胸……anyway演技不错,但拍的力度差点,也没哈金那种味道了。
海报差评,最烦国产海报玩这些花招,试图更洋气但是完全没有意义。导演实在太平庸了,比最近看的好几个毕业作业还要简陋平淡,最佳新导演真是个笑话。摄影无想法,美术无设计,影调无风格。大概也只有几位演员的表演能看了,但这些角色对于他们来说也丝毫不出彩没有太多记忆点。
这才是真正的演员,真正的电影,挺你
颜丙燕,王德顺,艾丽娅。三个戏骨级别的演员演了一出情节稍弱的剧情片,有些遗憾。借由盛先生的糊涂呓语,揭开半个世纪前的文革时期知青的创痛。三大主演的表演无可挑剔,每人都能撑起一部戏。不过这次角色性格都有些平面化。作为导演毕业作品,还算不错。三星半
这是一个生动地记叙劳动人民搞对象的故事。颜丙燕球迷必看。哈金原作改编,四平八稳的学院派女权作品,没什么突破之处。盛先生和棉花的身世巧合未免太过刻意。
中规中矩,演员都很出色,人物也立得住,颜丙燕演得尤其好,棉花这样坚韧的女性是可贵的;王德顺老爷子卖的一手好萌,对过去岁月的回忆是全片泪点;上映版或许会删减浴室戏和激凸镜头。
看好颜丙燕!
哈金到底有什么好的……纯看演员了,王德顺自然极了,颜丙燕艾丽娅也棒
颜丙燕、王德顺,果然演技派啊!教科书式的表演,真应该让某些面瘫的小生小花们来看看,好好学习学习。
颜丙燕这级别只能捡电影学院毕业作品玩票,希望刁亦男下一部带一带,给妖艳贱货们示范下演技为何物。
很有些勇气但立场混乱。说“看完电影想回家看望父母”这种话真的太违和了,你几乎永远不能跟自己的父母平等地谈论“性”,并且就算你每个礼拜都常回家看看也不能解决他们自己的性问题。
这片子不错呀,演员都是演技挂的,探讨的社会问题也挺有意义。
颜丙燕和王德顺撑起了整部戏,导演很年轻,希望能有好出色的作品呈现。
很学院派,也很老派。但也非常真诚。有些很俗气的东西,比如片名,比如一切置景美术等等。但大俗也是大雅,都是生活的痕迹。
前半段稍显沉闷 后半段才从情感上发力 片中演员都在水准之上 王德顺把老年痴呆的那种木讷呆滞演的活灵活现 不过影片最终还是没有挖得更深 止步于情感而没有探究情感背后的人物关系和人性道德。
老人向往过去,男人向往女人与远方,女人寄托孩子。
颜丙燕中国的gretagerw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