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雨

剧情片新加坡2019

主演:杨雁雁许家乐李铭顺杨世彬

导演:陈哲艺

剧照

热带雨 剧照 NO.1 热带雨 剧照 NO.2 热带雨 剧照 NO.3 热带雨 剧照 NO.4 热带雨 剧照 NO.5 热带雨 剧照 NO.6 热带雨 剧照 NO.13 热带雨 剧照 NO.14 热带雨 剧照 NO.15 热带雨 剧照 NO.16 热带雨 剧照 NO.17 热带雨 剧照 NO.18 热带雨 剧照 NO.19 热带雨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7-09 08:38

详细剧情

  从马来西亚移居新加坡的阿玲在一间高中担任中文老师。她的家庭生活让她倍感沮丧:公公因为瘫痪无法说话,丈夫对她也日趋冷淡。夫妻二人多年来一直尝试怀孕,但情况一直没有得到好转,丈夫的不闻不问更让她感到孤独。伟伦是阿玲的一位学生,他通过中文课对老师产生了某种不可名状的情愫,两人的关系随着阿玲给伟伦的课外辅导产生了变化……

长篇影评

1 ) 爱上这股潮湿

好久没看过这么好看的华语电影了,确切的说,是没想到华语电影还能拍出这样的感觉。

女主毫无疑问是孤独的。家、车、学校、医院,几乎构成了她最初出现的所有场景。

日子是这样的平常且重复:在学校上课、补课、偶尔开会,校长、其他老师、学生都恨不得时时刻刻表现出对华文和对华文老师的不重视,模考时唯一留下来的学生,竟然也是因为学好华文才能去中国做生意这样的原因;回家匆匆接替阿姨给公公喂饭、洗漱,但因为8年了也没生出孩子,丈夫极其家人的冷淡和嫌弃也冲淡了如此尽心照顾公公的功劳和苦劳;一次次坐在马桶上和妇科椅上的检查,也是一个人的,我看的时候忍不住在想,是不是这样的期盼是她日复一日生活中唯一还能算是希望的东西?但整个影片不时插进来的,却是一次次连这点希望也剥削的残酷结果,而且每次都是简短的、冰冷的、甚至是无声的,只有一次(受精卵未成功那次),给了她流泪的时间,剩下的都只是试纸、B超的一个特写,连她的一个表情导演都克制成了奢侈。

于是她时常望向窗外:在家做饭的时候、晾衣服的时候、在公公房间擦地的时候;在学校监考的时候、坐在办公桌前的时候……而当她望向窗外的时候,我甚至不觉得看到的是憧憬,而只是时间的凝滞。

丈夫的冷淡是日益加深的:越来越少去医院,哪怕需要新鲜的精子比冷冻的更好也找不到他;做完取卵手术回到家以前都会陪着她躺一会儿而现在不再会;算着排卵日的工程也被丈夫喝酒而轻易放弃只留下她一晚的等待……生孩子的希望早已被丈夫单方面抛弃,瘫痪的公公似乎才是维系他们之间连接的东西。直到公公去世,他们之间终于断了连接,离婚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可是那个学生就给她带来生的活力了吗?与其说是爱,我更觉得这对她而言更像是出闹剧。他们两个都太孤独了,以至于一点陪伴温暖,都能在磅礴的雨中燃出火来。这个看起来已经成熟的男孩,还只是个男孩。而他所谓的爱,也只是这个年龄的萌动。他还在享受在学校、电梯里、公交车上等一切公共场合牵手的快乐,却丝毫没有能力去想这些对她可能意味着什么危险或压力;他还在一不满意就要跳车,出了剐蹭之后就马上吓的灰溜溜离开留下她一个人善后;他还在女人刚说分手就冲到雨里说自己心好痛,却全然不知如果要维持这段关系自己需要做什么实际行动……总之这个幼稚的孩子的目光短浅的索取,让她在失去婚姻失去房子的时候,也几乎失去了工作……

于是她回去马来,当她拎着袋子占在阳光明媚的乡村道路上时,我差点以为下个瞬间就是她回到最终能给她慰藉的“家”了(太多台剧、日剧都是这样的暖人了)……可在院子里洗衣服的妈妈甚至连头都没怎么回,而这个家,大概率也只是短暂的出现,虽然影片就这样结束了……

杨雁雁,在这部戏里神似俞飞鸿。决定继续看一些东南亚华裔世界里的女性的戏。这部电影的英文名是wet season,而我已爱上这股潮湿。

2 ) 专访影后杨雁雁:阿玲对伟伦有关爱,也有欲望。饰演她,如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澳门国际影展期间,风影电影记者汪金卫对因《热带雨》而拿下平遥、金“驴”(防hexie)双项影后大奖的杨雁雁进行了专访。在专访前,已经在平遥和台北看过两遍《热带雨》。还在台北金驴表演论坛上见到了她。在论坛上,她分享了一些为塑造《热带雨》的女主角“阿玲”而做的准备。

为了这个镜头,杨雁雁打了一个月的针

比如,在拍摄前,为了演好片中“打了八年催卵针”的角色,她拒绝了导演陈哲艺用替身的建议,而是每天都练习用大号针管给自己打生理盐水,足足打了一个月。才有片中打针时“习惯成自然”随性模样的演出。

胶卷相机镜头下的杨雁雁

在台北金驴奖颁奖典礼上,杨雁雁捧着奖座激动落泪,对陈哲艺导演深情“告白”说:“跟你去冒险,很痛苦。但是我觉得,我可能还敢跟你去冒险!”听到此话,陈哲艺当即湿了眼眶。当我在澳门国际影展对陈哲艺导演进行访问时,他也表示在这部戏里对演员、工作人员更加苛刻。“跟我合作的女演员都很辛苦,你应该去访一下杨雁雁,你会发觉我是一个魔鬼型的导演。”这些都让我更加好奇。杨雁雁和陈哲艺的两次合作,究竟冒了什么“险”?对塑造“阿玲”这个角色,杨雁雁究竟下了多大功夫?带着这些问题,我和杨雁雁进行了半个小时的深入访谈。 在专访时,坐在对面的杨雁雁亲切而大方,时而跟你玩起“猜谜”游戏,时而开怀大笑、感慨万千。相比媒体采访的正式,不如说更像朋友聊天一样自然。谈起从《爸妈不在家》到《热带雨》这六年的变化,杨雁雁笑谈“我抗压性变大了。”一开始我没有理解,当做完访谈后,我才明白她经历了怎样涅槃重生般痛苦的心灵煎熬与蜕变重生。 在拍《爸妈不在家》之前,杨雁雁已和陈哲艺合作拍过一个短片,就了解到他是控制欲很强的导演。那时杨雁雁在拍电视剧,抽空去找陈哲艺试《爸妈不在家》的戏。每次表演完,陈哲艺就问“可不可以(表演感)再小一点?”反复几次后,杨雁雁抱怨:“导演,再小一点就没得演了!”陈哲艺说我就要这种感觉!于是杨雁雁尝试去隐忍表演的情绪和层次,让陈导拍板敲定杨雁雁出演《爸妈不在家》的母亲角色。

爸妈不在家

但《爸妈不在家》作为陈哲艺的处女作,筹备了很长时间。期间杨雁雁发现自己怀孕了,连老公、家人都没告诉,先给陈哲艺打电话“报告”。当时陈哲艺还在英国读书深造,半夜接到电话迷迷糊糊地“哦哦”回应。第二天给杨雁雁回电话“你昨晚是不是给我打电话了?你是不是告诉我怀孕了?!”杨雁雁说是,但她还想演。陈哲艺吓坏了,要是演戏出事了怎么办!后来他们约在新加坡的咖啡厅面对面聊了五个小时,最后杨雁雁摊牌“反正你再找别的演员也是冒险,你现在用我也是冒险,不如你就把这个险用在我身上吧!医生说我可以工作,我不工作我会发疯!”并且她不断地给陈哲艺发自拍照片,“你看我身体没什么变化,就可以演一个胖一点的妈妈嘛!”最后,陈哲艺为此修改了剧本,把母亲角色改成怀孕状态。从此杨雁雁放心大胆地吃,到演出时,已经胖了25公斤。 因此,《爸妈不在家》,自然是一次生理上的冒险。 到了《热带雨》的阿玲这个角色,其实陈哲艺是始终不想让杨雁雁演的。其一是因为他们认识太久了,杨雁雁是一个大咧咧的女子,与角色性格毫不符合。其二是因为定下找许家乐来演男主后,更不想让曾在《爸妈不在家》中饰演家乐妈妈的杨雁雁去和他演师生恋。导演自己心理上这一关就很难过。 对于杨雁雁,《热带雨》的拍摄同样是一次心理上的冒险。 (以下内容涉及电影《热带雨》关键剧情) 《热带雨》中,杨雁雁化身为在新加坡工作的马来西亚女性“阿玲”,这是一个面对着学校领导、学生、丈夫、公公、母亲多方重重压力的角色,个性与杨雁雁本人截然相反,需要隐忍的表演。全片只有两场戏是微小的爆发点。一处是在公公的葬礼戏,往火里倒纸钱的发泄。杨雁雁说,那时候的阿玲几乎已经因公公去世断掉了“最后一根弦”,但她依然很坚强、很柔软。葬礼是一场十分心寒的戏,阿玲在葬礼上身为公公的儿媳妇,坐在那看着丈夫和小三、孩子,自己仿佛像是个第三者,更像一个局外人。很让人心疼。

而另一处情绪爆发点,是打了八年催卵针的阿玲,意外地发现自己怀孕。“这场戏特别虐心。他们太狠了,给我放在进组第一个星期拍。”看着拍摄通告,杨雁雁震惊了,问副导演:“你疯了是吧?你还好吧?可不可以至少让我过一过这个过程再拍啊?”本来这场戏里,杨雁雁要出现在镜头前表演。一遍遍地尝试,从不对试到对为止。虽然剧本都有写,但拍摄时要抓住当下的感觉。杨雁雁认为,在拍摄中,演员与导演的沟通很重要。一句“我可以试试看”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拍了足足两天,她也没有想到,陈哲艺最终选了她没出现在镜头前的那一条。 在成片中,虽然杨雁雁没出镜,但声音表演也非常出色。又是哭又是笑,就是哭笑不得的样子,情绪极为复杂,十分难演。听了我的感慨,杨雁雁“大吐苦水”说:陈哲艺最可怕的是,剧本里写的就是那四个字:哭笑不得!这怎么演呐?又没词儿!只能在当下去感觉。 早在拍《爸妈不在家》的时候,杨雁雁已经感觉到,陈哲艺是那种“剧本不可以改一个字”的严格导演。她笑着说,跟陈哲艺合作,就要“偷偷地加东西”,当细致的陈导发现她加的“私货”,觉得很喜欢,就会保留下来。到了《热带雨》,杨雁雁甚至呼吸、走路、举手投足都要变成“阿玲”这个角色,每一天都要丢掉自我、进入角色。而拍摄的每一分钟都不可放松。杨雁雁说,她最大的感悟是,演员要面对(这一条表演的)失败,恢复期只有1秒,就要重新来过。过程非常痛苦。 在《热带雨》的拍摄过程中,杨雁雁感觉到自己的心被解剖开来。身心高度集中,每天都像把自己杀掉一样。许多个夜晚,当剧组收工,终于可以卸妆、脱下假发,重新从“阿玲”变回自己时,杨雁雁都要大哭一场,才能好好休息,第二天重新工作。“每一天都像浴火重生的凤凰,翅膀烧成灰烬,再重新长出来。”对演员来说很矛盾、很痛苦。既害怕每天将自己打碎、再一片片地拼起的经历,又期待自己会做得更好。“演员的工作何止是虐心!我觉得五脏六腑都很受伤!”我也注意到,在台北的金驴表演论坛上,五位影后入围者面对“演员如何从角色中走出来”的灵魂拷问,也纷纷感慨万千,自曝脆弱、痛苦的一面。这些东西,电影学校都不会教授,都要靠演员慢慢摸索。“要不我们开课吧!”杨雁雁笑着跟我开起了玩笑。

表演论坛

《热带雨》在平遥、台北放映后,片中“师生恋”甚至发生肉体关系的情节,在豆瓣等电影网站引起观众的广泛讨论。有的观众对片中重要的亲热戏无法接受,认为是男性用身体力量优势强迫女性,属于“强奸”。在电影中,杨雁雁所表演的那一刻就是化身为这个女人。因此我向她询问在这场戏里,阿玲究竟处于一种怎样的心境之中。是在“被强奸”吗?情况似乎并非这样简单。 杨雁雁认为,这时的阿玲是一种“迷失”的状态。在这场戏之前的补课戏里,伟伦跟阿玲说话时,阿玲有那么一刻走神了,迷失在自己的世界中。那一刻轻微的“走神”很重要,这种情绪带到亲热戏中,就有了在伟伦问“我做错了吗”之后,阿玲“轻微摇头”的反应。那一刻,伟伦或许代替了阿玲的丈夫,阿玲对伟伦有关爱,也是有渴望的。其实,对阿玲来说,能和伟伦牵牵手就足够了。她渴望亲密的接触,也微妙地表示难以言说的欲望。这个“表示”的度很难把控,多了就坏了,少了表达不到。杨雁雁说,在那一刻,阿玲还是享受的,还是渴望的。虽然处于迷失状态的阿玲欲望被激发,但她也很快地回到了现实中。“这就是人生。很多事情突然间迸发,让你措手不及。这很虐心。我很少这样仔细地说这场戏。” 虽然距离《热带雨》的拍摄已过去一年,但在宣传期、颁奖季内大量的看片、宣传、采访活动,使得杨雁雁时不时还是要回到“阿玲”的身体中去。拍摄时角色的痛苦虐心感受在反复的回想、阐述过程中逐步加深,让杨雁雁更加感到刻骨铭心。 面对“拍摄最多条的是哪个镜头?”的提问,杨雁雁十分俏皮地把问题抛了回来:“你猜猜看!你猜得出来的!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一场戏。”我猜到了大概——是片尾阿玲回到马来西亚的戏,但没猜到结果——那个镜头全片最后阿玲的微笑。这个短短的镜头足足拍了30条,双双破了导演和演员的“最多TAKE纪录”。每条拍完陈哲艺都说“再来一个”,还好那时的杨雁雁已经千锤百炼,面对全剧组的等待、关注,施展了强大的抗压性。一遍遍地尝试,“一遍遍地原谅自己”。最终拍到导演满意的TAKE后,又多拍了一条放松恶搞的TAKE。把压力化为翻白眼、做鬼脸释放出来。全剧组的人也松了一口气,大家开怀大笑。

专访后的一个傍晚,我和杨雁雁又在澳门文化中心供人抽烟、茶歇的公共露台偶遇。聊起电影,聊起女演员,她瞬间切换到迷妹模式。刚听完朱丽叶·比诺什的对谈活动的她,对“女神”大加赞赏,更毫不掩饰在多伦多看了《兰心大剧院》后,对巩俐气质的无比着迷与崇拜。“巩俐帅死了!”那时在杨雁雁身上,已经丝毫看不到“阿玲”的一点影子。“(专访)你发在豆瓣上吧!我们会看!” 几天前,《热带雨》的化妆师给杨雁雁发了一张工作照,照片上,剧组化妆、服装、录音组的人都围着她一个人忙碌。化妆师给这幅照片配了两个字“女王”。杨雁雁看后吐槽:“才不是女王!那是被折磨的!就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还有一张照片是许家乐给她看的,是那天拍摄亲热戏前要试机位,许家乐扑在个子小小的副导演身上,场面十分滑稽。杨雁雁觉得很有趣。“特别可爱,我让家乐把这张照片寄给我。”也许,这是杨雁雁走出“阿玲”的最好方式。

3 ) CineCina专访陈哲艺&杨雁雁:人性还是要秉持着一种希望

CineCina:我是昨天看的《热带雨》,之前也看过您和杨雁雁合作的《爸妈不在家》(Ilo Ilo)。其实我感觉二位合作过的这两部电影间是有一个连贯性的,但就是从母子关系变成了一个师生关系。我想先问一个有关剧本的问题,那(剧本)最早这个雏形,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已经有了吗,还是有其他的设想?因为也在说一个母亲。

陈哲艺:对,我觉得电影最重要的,其实讲的是这个女人的心路历程,多过于她跟学生的这一段。其实我在发起剧本的时候,就一直想要写一个关于快要步入或已经步入40岁的一个女人,她怎么去面对,不管是婚姻啊,家庭啊,然后事业上的一种挫折或瓶颈。特别是,在华人社会或亚洲社会,女人到了一定年龄你都需要说你结婚了,结婚之后那一定要有小孩;或者说你一定要满足社会上对你的一种“expectation(期待)”。所以其实主要的是这个东西,后面才会把学生、老师跟学生的这一块写进来。但我觉得其实我不会完全把它看成一种所谓的师生恋,我觉得,人性嘛,人本身…其实你心灵上需要安慰的时候,谁伸出援手,然后给你那样的温暖,我们都会跟他有一种情感上的交错。

《爸妈不在家》

CineCina:两部电影我们如果放在一起看的话,家庭都是故事的核心。那这样一个(家庭)环境应该是您所熟悉的,或者说整个大环境中您了解到的一些生活经历?

陈哲艺:也不会说完全熟悉,但是我觉得我对家庭这个东西,或者说我对我们华人社会还有家庭里的一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跟关系其实是蛮敏感的。因为我本身长大的时候,我两边的爷爷都已经过世了,所以我其实没有家里有老人一起居住的那样的一个环境。但是我不需要有这样的一种生活经历,我不管是去朋友的家,或者在公车上面,都会有这样的观察。

CineCina:那我有个问题问雁雁,二位也合作好多次了。因为之前您在演《爸妈不在家》的时候是真的怀孕了,那这次您是怎么准备这个角色的?

杨雁雁:这是我第三次跟他合作,第一次是一个短片,第二次就是《爸妈不在家》。这次准备的时间很短,大概就一个月的时间。第一个最大的准备就是怎么样把我从一个这辈子都留着短发的女人变成长头发的。(笑)

陈哲艺:你看她头发就很短,所以其实在电影里面她一直是戴假发的。

CineCina:那长发这个设定是您一定要求的?

陈哲艺:对。

CineCina:因为《爸妈不在家》里,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走的时候他(男主角,亦由许家乐饰演)剪了一段头发下来…

杨雁雁:但是剪的是Angeli Bayani的(陈哲艺:那个菲佣的)。

CineCina:那头发这个是…

陈哲艺:其实我对人的一种触觉嘛,我觉得是蛮深的,所以我电影里面,不管是《爸妈不在家》,还是这一部电影,不管是对他们的谈吐或者说外形,都有一种感觉,这个感觉是我一直在电影里要捕捉的。不管是里面的老人啊,里面的校长啊,那个样子或姿态,或者社会阶层的那个背景啊身份什么的,这个东西我是一直有很深的一种印象的,所以其实我想做的就是这个(去捕捉这个感觉)。

杨雁雁:这个头发啊,还有妆,这个方面其实真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在我们开拍之前,我们特地去网罗我们的化妆师、发型师。

陈哲艺:你看我们的化妆师在后面,她花了很多时间去做很多不同的test,因为其实她的问题就在于,电影里面我要的——

杨雁雁:我的问题…(笑)

陈哲艺:没有,我说电影里面我要求的东西又很赤裸,所以我要的感觉是没有画过浓妆,很素颜,但又要有一种气质出来,所以其实我们在这个方面做足了功夫。

杨雁雁:我想在这里我也证明了,作为一个演员,真的是可以把气质完全给改掉的。我们真的就是一只变色龙。平常我是什么样子,跟我在拍摄的时候不同的样子,它需要经历过一些“transformation(改变)”。“transformation”之后呢,我相信演员都能去做到这一部分,就是让那个角色真正的“embodied(具体、具象)”。也就是在银幕面前更加需要变成是,每一件事情就像每一天我都在做的,我的每一瞥每一笑都是平常就是这个样子的。但是我作为一个演员我非常清楚,我平时不是这个样子的。(笑)

《爸妈不在家》

CineCina:许家乐(《热带雨》主演)拍《爸妈不在家》的时候还是小孩,那现在已经长大了…

陈哲艺:对长大了,我们拍的时候他17岁,他现在已经18了。

CineCina:对于观众来说,他们看到(《热带雨》中的)许家乐之后会感觉是熟悉的人突然变了一种关系。

陈哲艺:但其实很多人如果不知道的话,可能也不知道他是家乐。

CineCina:对,其实像杨雁雁您这两个形象也很不一样,之前怀孕的形象和这个老师,其实也没有那么容易看出来是同一个人,需要很仔细才能看出来。(杨雁雁:是。)那么家乐在这两部电影之间,还有参与过其他表演吗?

陈哲艺:他好像之前有拍一个电视剧,我自己也没看,然后他跟我说,“很差,请你不要去看。”(笑)

杨雁雁:其实那段时间他是专门在念书,因为他在跟我们拍摄《爸妈不在家》的时候他才9岁。

陈哲艺:没有,他11岁。

杨雁雁:11岁第二年他就得要准备很大的一个考试,然后进入中学。所以他其实很长一段时间就是在念书。在拍《爸妈不在家》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小孩演员本身就有一个很好的直觉,他有一种很纯、很直接的直觉。一直到了现在拍《热带雨》,他竟然还保持着这种纯真的直觉。

陈哲艺:其实我们还蛮意外的。

CineCina:我感觉性格上是连贯的,就是感觉的确是同一个人长大,我不知道这样说对不对?就是在某些方面,比如说话…

陈哲艺:我觉得说话他口条方面其实是没有改的…

CineCina:或许是有一些莽撞的那种感觉?

陈哲艺:可能有一点点。但是我感觉,我们自己看到的是,家乐是一个不用看剧本的演员。就是大家可能还在这边死背台词,而他可能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从来不带剧本来,非常懒惰,然后只要是有片刻他就会在旁边睡觉,非常懒惰的一个人。但是当你把他叫出来,你也不用跟他复习,所有的台词都已经在他的脑海里了。

杨雁雁:所有的感受都在那边。

陈哲艺:对,他有一种…我也不知道,他真的是有一种天分。我们从《爸妈不在家》到现在,也从来没有演过戏,六年多了,这个东西,通常很多年轻人都会被抹掉,但是他还保持着这个东西。我们看他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种很单纯的东西,这个纯他还是有保留到的。而且这个在新加坡是很罕见的,因为新加坡小孩很多是很早就成熟了,很早就被迫说,“我问你一个问题,那你必须要答怎样的答案才是标准的答案。”但是反而他永远就有这样的一种童真在。我觉得这个东西,他如果一直保留的话,可能他还可以继续演戏。

CineCina:这两部电影的发展都是从一个单纯的关系慢慢地,也不一定是变质,也可以说是升华,变成了更复杂的东西,但都还是很善良的感觉…

陈哲艺:应该说,我觉得我的电影都很儒家。像台湾的一些朋友,他可能看了我的剧本或者看了我的片子,都会说,“很奇怪,你在新加坡长大,但是你的东西感觉比我们还更华人。”

CineCina:很传统?

陈哲艺:对,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在新加坡从小就受的是很西方的一种教育,然后我们也是前英国殖民地。从小都是讲英语,在家里也是看英文报,也没有看华文报,但是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我自己潜在的一些价值观还是非常的传统,非常的华人,非常的儒家。就好像我拍的电影,最后虽然是碰及了一些道德的禁忌什么的,但还是会非常的中庸。

《热带雨》

CineCina:那是不是也是因为这个“传统”,您选择让主人公做一个中文老师,您的电影也在做一种评论,就是学中文和学英文?

陈哲艺:我觉得这个是我对新加坡现下的年轻人或者这一代的华人,对现在的环境的一种表态。其实我觉得蛮可悲的,就是现在很多,像电影里面你看的很多学生,不管是中小学生,哪怕是近几年从中国移民到新加坡的新移民的一些小孩子,他完全在新加坡就只讲英语,有点排斥讲中文,或者对中文书、中文的一些文化就是感兴趣(而已)。我真的觉得人没有根是没有存在感的。我对这个东西是蛮担忧的,在新加坡是一个很大的一个问题。

CineCina:那在《热带雨》中老师最后回到了马来西亚,而在《爸妈不在家》里菲佣也是回家了。我的理解是,也有种异乡人的感觉,就是他们在新加坡工作也好,居住也好,但是最后好像都需要回到自己的家里。

陈哲艺:你这样举例其实也成立,但我觉得对新马的观众来说,它讲述的是一个新加坡跟马来西亚那么多年来特别微妙(杨雁雁:纠结的)的一种关系。其实很多马来西亚人都会来新加坡工作,但是你会发现很多马来西亚人也不会把国籍换成新加坡的。虽然你在这边生活,虽然你在这边赚钱,虽然你在这边成家,但是家乡或者家的感觉,你可能是在新加坡找不到的。

杨雁雁:应该是有“根”的感觉,不是“家”的感觉…就是一种家“乡”的感觉。

陈哲艺:对,是家“乡”的感觉。但是那么多年来我的观察是,很多马来西亚人,包括我另外一个制片,他也是在新加坡工作了大概将近25年,但是他们还是对“马来西亚人”的这个身份,它还是很个人的一个东西。它是很微妙的一个关系。我觉得这一块,可能新马的观众看了会更有情怀。

CineCina:《热带雨》里面有一个让人印象很深的段落,那个梦境,就是她(女主角)醒来之后,走到她公公的房间,发现那边有一个小孩。您能不能说一下这一段的设计?因为我是看到它一开始就换成了手持,所以整个摄影的感觉可能也不一样。

陈哲艺:对,因为它就是梦境嘛。而且我觉得它代表着这个女人一直想要的一个东西,她想要抓住的一种希望。但最后她经历那么多,最后还是得到了嘛。那个梦境对我来讲,就电影语言方面,我觉得它必须有一个变化。这个东西是我从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有跟摄影师有讨论过的。

CineCina:这是电影里面一个比较超现实的部分。它也像一个循环,因为后面老人就去世了。

陈哲艺:对的。

CineCina:那我想问一下雁雁,有没有哪几场戏让您印象深刻的?对我们来说,可能是在学生家里那一场。还有一个是烧纸钱那场,有一个情绪上的很明显的外露。

杨雁雁:对,出口,像是突然有一个爆发点。所以这个戏拍得蛮辛苦的,因为从来就没有办法发泄那个情绪。

陈哲艺:因为很压抑。

杨雁雁:对!(笑)

陈哲艺:搞不好这可能是这一生当中拍过最压抑的角色。

杨雁雁:拍完这个戏之后,就想要拍那种很外放、把情感都宣泄出来的角色。在拍的时候…在我的公公过世的那场戏,我自己感觉是很深的。

陈哲艺:是在梦境之后。

CineCina:您只是通过叫他…

陈哲艺:对,完全是拉背拍的。而且那场戏一开始设计就是这个样子,就是说一镜到底,然后——

杨雁雁:其实我不知道最后他剪掉多少,我还没看过电影呢。

陈哲艺:她今天第一次看这个电影。

杨雁雁:对,可以说拍摄的时候基本上是每一天就好像站在悬崖边。我已经不知道我这20年来自己的一些信念、一些底线到底去了哪里了,到底我自己在干什么,以前自己很肯定、很有把握的事情,到底都到哪儿去了?这是我拍摄《热带雨》的那一段期间最痛苦的一件事情。

陈哲艺:而且这部片子其实对女主角来说其实真的很吃力。我们拍了40天,每天每场戏都有她。很多时候排通告就是说,来半天再回家休息,或者说放几天假不用拍,其他的演员,像公公、老公、小孩,可能是这个样子。但是对她来说,就是每天12个小时每场戏,而且每场戏都非常内敛,每场戏情绪上都需要…虽然压抑,但里面有很多东西在打滚,所以我觉得应该会拍到蛮吃力的。

CineCina:也有很多独处的戏,她在车里打针也好,在家里照顾完老人,她也是一个人,因为丈夫没有回来。其实是非常考验女主角的表演的。

杨雁雁:谢谢。(笑)

CineCina:我觉得这个人物是成立的,可以理解她为什么后面会有这样那样的决定。还有一个问题,是有关电影里面的武侠元素。有一种的呼应,小孩是练武术的,公公在家里看胡金铨(的影片)——

陈哲艺:这个决定来自两个地方,第一就是我选择用家乐的时候,家乐从小学大概八岁就开始练武术了,后来这几年他没有练得那么频繁。我们剧组也会叫他去训练,因为在片子里面有一场比赛,他又拿了金牌,所以必须要让他继续练到可以得奖(的水平)。

CineCina:那这是在剧本里原来就有的,还是按照他个人改的呢?

陈哲艺:对,剧本本身就没有把武术这个东西写进去。但后来写进去之后,我自己又想要在片子里面对华语电影做一种象征性的致敬吧。所以为什么会选胡金铨导演的《大醉侠》和《侠女》,因为我觉得他就是华人电影、武侠电影之最嘛,是巅峰。所以我其实就是用这个东西来呼应武术这一块。然后当然你看到的就是一个老爷爷,老爷爷他完全就是不能动的,但是他看的东西就一直可以动。他跟这个小孩又有连接,也发生了一种情感,犹如爷爷跟孙子的一种情感。那么一个不能动的老年人,其实一直想要动,他看的东西是武打片,而这个小孩又很好动很爱打,他的介入给这个老人带来了一种新的动力。

《热带雨》

CineCina:还有一场戏是靠近结尾的地方,当这个老师她去用最后一个验孕棒的时候,她笑了一声,但是以留白的方式,就是你看不到她人,只看到一个门,我不知道您有没有一个答案,或者表演的时候有没有怎么要求,要呈现出怎么一个效果。

陈哲艺:我记得我们在剧本里面写的是“哭笑不得”——“哭笑不得,老天爷给她开了那么一个大的玩笑”——剧本上面就是这样写,所以她真的是很难演,因为演的就是这样的一个东西。那我希望最后的感觉是…

杨雁雁:你要不要说这场戏拍了几天。(笑)

陈哲艺:拍了很久!然后对,因为她又要有笑的感觉,又有喜悦,又有一种惊讶,就是在这种压抑里面,又有一种同情自己的悲哀,又喜又悲真的很难。真的,所以我一直觉得很多我喜欢的电影,好的电影,其实它的情感没有那么的单一,它一定是很多层的,或者它是模棱两可的一种感觉。我希望电影,不管是所谓的结尾,或者说里面每一步的桥段,它都有这样的东西出来,而不是说很直白的那种,“这就是电影的的情感,我要你感觉的、我要你feel的就是这个东西。”我最近偶尔会去电影学校教课,最近我常教的一场课其实就是两个字,“留白”。而且我觉得这也是我们中国人或者华人其实那么多年来、千年来就有的一种氛围或者一种气质——留白,就好像你看水墨画,或者说你看书法,它永远都有一个空间,就是给观众、给看的人、给读者留下东西给它填空…我对当下的很多华人电影最大的意见就是,电影本身的艺术是用影像讲故事的,它是给很多空间给观众去发想或者思考,或者是去互动的。但是现在的,特别是在亚洲或者在华人电影,它不是“留白”,它是“直白”,什么东西都是很直接的,就是用对白啊交代啊把它讲出来。所以我还是希望说,我还是在电影里面,不管是在画面或者表演,还是有留白这个东西。留白对我来说真的是千年来我们文化里面的一种精髓。

CineCina:那表演上其实也有,应该不是“留白”,而是“隐藏”。

陈哲艺:嗯应该说是一种克制,一种委婉,而且这个东西,我觉得这个片子对表演的要求真的很细致。

CineCina:那您有什么例子可以分享一下吗?

陈哲艺:就像雁雁刚刚举的例子那场戏嘛,她整场戏其实完全只有一个身影,一个背影就带过的。但是这个背影,通过她哽咽里面的情绪,她的哭声,就是她淡淡的那种,她叫“公公”的感觉,就很感人。我不用一个大特写,我也不用一定要看到她泪流满面什么的…对我来讲,这个片子里面很多想要做到的就是这样的东西。

杨雁雁:反而在那场戏,我觉得…我还没看嘛,但是拍的时候我觉得有一种小津的电影的感觉。“哭”就是一种不需要正面(描述)的东西,它就是一种影射,而不是直接地跟你说。所以当他叫我完全转身的时候,其实我是挺失望的。(笑)

陈哲艺:我们这部片子其实每个镜头都是拍了好多条的。

杨雁雁:最高纪录是多少条?

陈哲艺:33条。

杨雁雁:本来是32就拿到了,第33颗是拿来玩的。

陈哲艺:我们最后用的是第30条。

CineCina:是哪一段戏?

陈哲艺:最后一场戏,最后一个镜头,她的笑容。就是那么简单也没有对白的一个笑容我们拍了33条。

CineCina:最后一个问题和片名有关,就是这个《热带雨》。整个电影的色调是很冷的,不知道可不可以这样说…

陈哲艺:但最后还是有阳光。

CineCina:对,最后就是阳光,那就是说,这个结尾其实也是一个“留白”,她到底有没有小孩是留给观众去想,阳光其实也是一种希望。

陈哲艺:对,我希望我的电影最后还是会有希望的。我还是一个乐观者,不是一个悲观者。所以我不管是在生活上经历了多少,我觉得人性还是要秉着一种希望。它虽然不是很澎湃的、很“happy ending”的那种东西,但是我还是希望我的片子最后还是有阳光跟希望的。那如果你讲到“下雨”这个东西,我觉得可以用两个方式去看它,它可以代表是这个女人的一种心境。当然,从更宏观的一个角度来看,我觉得它代表着我对现在新加坡的一种感觉。

CineCina:他们拥抱的那场戏之后是镜头拉远,观众能看到后面的天际线。

陈哲艺:对,我觉得新加坡现在给我的感觉有一点紧张,冷冷冰冰。因为我现在都不住在新加坡,都住在国外,在英国。我觉得这几年特别是这十年来,新加坡给我的感觉是它越来越不温暖。那我希望,我也期待新加坡越来越温暖。反而我觉得马来西亚是更加温暖的。(笑)

CineCina:很高兴能和两位交流,也预祝今晚的首映一切顺利。谢谢两位!

2019年9月 于多伦多

4 ) 淋入生活的热带雨

[剧透,啰嗦,与电影相关的个人recount+观感,不算是影评]

大学早年,看过Ilo Ilo后成了陈哲艺的迷妹,也在学校的talk见过本尊.十月就在想着看热带雨,然而新加坡的premier时间不合,便渐渐忘了. 直到上个礼拜,想看Frozen而阴差阳错看了热带雨的同事说its weird and underwhelming,并且提到院线员工拿着手电筒中途进入放映场看有没有未成年人,才突然又想起这回事.为了保证观影体验,当夜买了这周末连身份证都查得很随意的私人放映场的票。

看完后想起同事在给了这部片差评之后说,他还是比较喜欢看刺激快乐的爆米花片. 就我看这部片时的凄凉上座率,估计这也是大部分人的想法. 我也爱看刺激快乐的爆米花片,在电影院里被带入全新的向往的世界,将自己代入无法成为的英雄美人,是社畜碌碌甚至无望的生活中最人畜无害的自我拯救方式.

而从Ilo Ilo到 Wet Season,陈哲艺不给幻想,没有英雄,连煽情都没有,只要是合理剧情需要,哪怕这一秒你快哭了,他也不会犹豫在下一秒打住你的眼泪;从人物,剧情到主题都没有和现实错开. 最讽刺的是,看完电影的我一个人食吉野家,刚好几个社团训练结束的中学生求拼桌. 他们礼貌又腼腆,背着社团的乐器和书包,讲着英文,对我又道歉又感谢后坐下开始玩手机. 我一抬头,发现他们的社团tshirt上居然写着礼义廉耻四个字;听着几个小孩吃饭全程用英文谈论迪士尼电影,热带雨浇进我的晚饭. 我开始想为什么我会周末花十几刀去电影院里看自己的生活?

Mrs Lim的表情和季风雨前的天色一样阴沉. 生活中是太多琐碎的无望:个人生活中,漫长又累人的IVF treatment cycle,每天自己注射药物,每周至少一次去诊所做扫描,随着荷尔蒙和扫描结果的变化,注射可能也会改变剂量,非常费心费时费力;这样艰辛的疗程里,丈夫却早就放弃, 全程淡出乃至出轨, 连贡献点基因都以没有mood回绝; 晚上在家Mrs Lim还要照顾偏瘫不能自理,如厕在成人尿布,从轮椅到床之间要看护者负重transfer的公公; 在学校里, 家住公公名下组屋的Mrs Lim 用华文回答讲英文住私宅的上级,同事和学生. 和母亲打电话听听乡音会使她宽慰吗? 也许压力多余宽慰吧,催入籍,催生子. 看似平静反复的日子其实是各种压力编织成的罗网, 网眼小得容不下一点自在和幸福,只有在上班路上的华语新闻电台和家公的老武侠片里找点慰藉. 或许是生活的黯淡让来新多年的Mrs Lim迟迟没有入籍,日复一日地规训一群连自己名字都写不顺的男孩子准备O水准会考华文(整个O水准里我觉得最枯燥的一科),接个电话下个楼的功夫remedial class就跑剩下了爸妈不在家的Koh Wei Lun.

Wei Lun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新加坡男生名字,这个角色也有着一个neighbourhood school中四男生所有普普通通的特点:发育期随时都饿着的肚子,眼睛看着cher的榴莲写不下作文, 对着任何反射面抓头发耍酷,玩命社团,上课时注意力分散,话不多,单纯没坏心. 爸妈在中国做生意常年不在家, 对他的华文成绩有着出于功利的寄望. Wei Lun 的社团是武术,instructor是中国人, 比赛时穿中式衣服,但评分模式,比赛主持的语言都是英文; Wei Lun本人对武术的爱,是基于欧美文化对中国功夫的想象--房间里贴满Jackie Chan和功夫熊猫的海报. 他就是一个爱吃爱玩爱躲懒不大会讲话的小男生, 但因为没有太多来自家庭的照顾, 所以比同龄男生成熟些,也更渴望温暖,Mrs Lim对他好,他就喜欢上了Mrs Lim.

禁断剧情是争议最大的部分.Wei Lun推倒Mrs Lim时观众席里传来惊讶不安的声音, 说实话我看的时候也难免感到有点膈应, 然而这情节本身又是 一个血气方刚的男生和自己喜欢的人共处一室时非常自然的故事发展. 而师生的关系会走到这一步, 起因也是Mrs Lim在诊所遇到脚受伤的Wei Lun后出于关心载他回家. 从这全局高潮溯回开头的问题, 我为什么会看这样一部电影? 因为大部分习惯了现代都市潜移默化的生活准则的人,包括我自己,都不会做让事态发展到这个阶段的选择. 可能最开始就不会多事地去义载学生, 不会因为学生馋嘴就在教室里开榴莲, 不会为了完成补课把学生带回家,不会帮不在场的父母给儿子庆祝比赛夺冠. 哪怕出于热心做了其中一项,也不会那么轻易地让一个陌生进入自己的家里和心里.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会冰冷客气地找借口搪塞掉所有能增加生活成本,扰乱生活轨道的事情, 为了维持心里的平衡而用客气画地为牢. 那个狭小的生活轨道里也不一定没有幸福, 但狭小的平衡随时可能崩溃,而人生活在世界上, 总是需要从和他人的共鸣和连结中寻找宽慰和安宁. 如果没有Wei Lun带进来的一束光, 丈夫出轨加上家公的死可能就足以拖垮Mrs Lim了. 当Wei Lun问我做错了什么的时候, Mrs Lim摇头. Mrs Lim 也没有做错什么;相反,她做了戏里戏外许多生活比她优渥的人都做不到的事情--近乎无条件的给予,对家人,对学生,对缺爱的Wei Lun.

我个人最喜欢的桥段是家公和Wei Lun的对手戏. 多年不见如此有生命力的存在,坐在轮椅上的家公好奇又怜爱地看着来家里补习的Wei Lun,在Wei Lun的手臂上写下Wei Lun不会写的帮字,暖到我瞬间泪崩. Mrs Lim 视角的Wei Lun 拿奖后在榴莲摊喂家公吃榴莲大概也是她很少能目睹的不是出于责任感,而是最自然流露的人的感情. Wei Lun年轻气盛,做事不管不顾全凭喜好;Mrs Lim 人到中年, 一言一行都背负太多压力和责任; 而瘫痪的家公却是看惯人间冷暖,在Mrs Lim被生活压到喘不过气而啜泣时,颤巍巍地提提她要笑. 一老一小的对比和连结,更衬托出夹在中间的Mrs Lim的辛苦和担待.

结尾Mrs Lim 的笑容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陈哲艺的结局. 以华人社会主流成功学的角度来看,Mrs Lim 是彻底完蛋了--失去房子和婚姻,工作前景惨淡,还很有可能变成中年单亲妈妈. 然而Mrs Lim 却能在Taiping乡间的阳光下露出笑容. 陈哲艺自己在事业顶峰拒绝了各种找上门来的资金和机会,而是继续深造,买菜做饭生孩子, 一个剧本磨三年,这绝非主流成功人士能做出来的抉择. 放得下这些虚名和枷锁重新开始生活的Mrs Lim,也只有举重若轻来去自如的陈哲艺写得出来.

我觉得可以处理得更好的两个地方,一个是Mrs Lim的丈夫Andrew的出轨. 虽说Andrew出轨是合情合理的发展,也可以降低Mrs Lim 禁断恋的道德阴影,让观众更能同情她,但我觉得Mrs Lim本来就没有做错什么,并不需要这个道德光环; 去掉出轨, 或者把出轨实锤的镜头去掉,可以让Andrew的角色更圆满,因为Andrew本身也是一个有无奈,有导演同情分的角色. 另一个地方是校长和Mrs Lim在办公室的对白,太直白了. 如果写成校长在反复劝休无果后再暗示Mrs Lim你不要来我promotion的时候搅屎, 会更显这种冰冷客气的虚伪.

镜头和呈现方面,除了已被盛赞的细腻道具和布景,对人体赤裸裸的展示是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安排. 可能是我孤陋寡闻,我是第一次见到女角色坐在马桶上使用验孕棒的镜头去掉头部,取景躯干和下半身; 禁断部分Wei Lun 健硕的身体和急忙忙没脱全的裤子,和Mrs Lim/Andrew洗濯家公时家公被动的老弱裸体对立,既生活化了剧情,也减弱了身体欲望可能会带来的污浊观感.

十几刀的票没有虽让我过英雄美人瘾, 但让我审视下自己的生活怎样被自己的胆小和被社会的定义画地为牢,也是非常值得的事. 之前提到的一碗和电影无缝衔接的吉野家吃得我不胜唏嘘,但并不是悲哀--这些少年可能不能流利念出华文校训, 行为举止却是完全对得起印在社团服上的几个字. 总归是有一些美好的精神,不管是以什么面貌被传承了下来. 如电影结尾是雨季里的阳光, 走出我们的牢笼去给予,也许会被骤雨打乱一时的脚步,但也能让人少点距离,少点孤独.

5 ) 我要hug你!这是一场潮湿的南国春梦

看死君:眼看着2020年的进度条已经用完1/4,整个华语影坛却依然处于彻底停摆状态。同比去年这个时候,春节档《流浪地球》已成爆款,《过春天》和《地久天长》前后上映,《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定档清明;后来,这些电影也都成了不少影迷心目中的2019年度十佳。

《流浪地球》《过春天》《地久天长》《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我们今天要聊的这一部,同样是诞生于2019年的华语片,陈哲艺导演的《热带雨》。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观众看到这部电影,它也顺势成了影迷们近期热议的话题。

2019《热带雨》

继长片处女作《爸妈不在家》囊获金马奖最佳影片后,陈哲艺潜心蛰伏了六年,才终于不动声色地孕育出他的第二部电影长片《热带雨》。难得的是,依然不失水准,甚至比前作更为成熟有力;这也从侧面印证了金马奖当年的选择没有错。

陈哲艺导演

影片《热带雨》的故事发生在导演的家乡新加坡。正值雨季的新加坡,几乎每天都会有大雨倾盆的时刻;就是在这样一个潮湿的季节,身为中学国文老师的女主人公,生活上也在经历着大大小小的几场“雨水”的冲刷。

与丈夫的关系因为久久不得子而愈发疏冷、每天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学生对国文课的不屑一顾,以及她跟一位男学生的暧昧关系……所有这些,陪同雨季的到来,让女主人公的心里也随之越发潮湿。

有人将《热带雨》定义为“师生恋电影”,自然也情有可原。即便我们都心知肚明,这部电影所呈现的议题远远不止师生恋这么简单;但纵观影史,那些真正经典的所谓“师生恋电影”,也绝对不是仅以此为噱头,比如《钢琴教师》《丑闻笔记》《白色婚礼》《教室别恋》等等。

《钢琴教师》《丑闻笔记》《白色婚礼》《教室别恋》

而在陈哲艺导演心目中,《热带雨》这部电影更像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正如他所言,他“并不是非要拍一个师生恋,因为这个话题太耸动”;这一切,都是人物自身的生存状态,最终牵引出这样一段情愫,他唯有“跟随人物”去往那里。

独家专访《热带雨》导演陈哲艺

采 访 | 看 死 君

看死君:导演好,您曾凭借《爸妈不在家》获得戛纳金摄影机奖、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等殊荣,可以说是一鸣惊人。而《热带雨》作为您的第二部长片,在创作心态和创作条件上有没有发生一些变化?

陈哲艺:其实没有,我觉得对自己还是有同样一个要求,如果心态真有改变的话,我可能不会等那么久才拍另外一部。

2013《爸妈不在家》

其实《热带雨》这部电影的筹备,我光剧本就写了三年,比我写《爸妈不在家》要更久。当初《爸妈不在家》写了两年,而这个写了三年。然后就是找演员,找景,筹备,其实也花了很多时间。你想,跟前一部相隔了六年。

所以我觉得,我不是因为得奖,然后有了什么包袱,反而是我对自己作品的一种要求。而我对自己最大的要求就是,我是不是能对得起电影中的人物,电影中的故事。

《爸妈不在家》片场照

而且最让我担心的就是,你知道,电影这个东西它会永远缠着你的。你在拍完电影之后,它不会说不见就不见了,它会永远被收录在DVD、电视机或者网络平台上,甚至你坐飞机的时候都有可能会看到。

因此,我在创作一部电影的时候,我必须要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才行。等五年后、十年后、二十年后回想起来,依然相信当年那个时候的自己是有做到最好的。

看死君:国内观众对《热带雨》的反响非常好,这在您自己的预期之内吗?

陈哲艺:完全没有,完全是预期之外。我们这部电影是在多伦多电影节全球首映,在站台单元竞赛;然后去了温哥华电影节;而第三站是在伦敦电影节展开欧洲首映。但这些都是西方国家,面向的都是西方观众。

直到平遥电影节的亚洲首映,才终于真正面对纯华语观众;他也不是说日本观众、韩国观众,就是纯华语观众。我那个时候非常期待也非常担心,不知道会产生怎样的反响。

这种感觉就跟我之前拍《爸妈不在家》一样,我会担心,它是不是一个非常新加坡的故事,然后国外的华人是不是会有一种同样的共鸣或情感,他们会看得懂我的电影吗?

而且《热带雨》这部电影,其实我自己觉得比我之前的作品要沉稳、成熟很多;但也比之前有更多留白,更多潜台词。所以我很担心,观众会不会看得懂。

我发现现在国内很多电影,都已经完全没有留白了,完全是直白到底。我就在想,现在的观众是不是已经被养到完全不会动脑筋了,根本不愿意去思考。

看死君:您为什么会选择“师生恋”这样一个主题呢?

陈哲艺:我觉得师生恋是其次,一开始最让我着迷的是女主角阿玲这个角色。我想要写的是,一个快到40岁的遭遇中年危机的这样一个女人。不管是在婚姻、家庭还是事业上,她都似乎遇到一种瓶颈。她要怎么去重新定义自己,怎么去重新找回自己,怎么继续走往下的路。

我其实是因为对这样一个人非常着迷,而不是说我要写一个师生恋的故事。我花费很多的时间去了解、去沉浸在这个角色里面,就是跟着她走,然后她带我去那里。

你看阿玲这个角色,她白天教课、辅导、改作业,傍晚回家做饭、照顾老人,然后又要改作业。同时,她还在做一些受孕的医疗,需要打针、吃药、复诊。这个人几乎是完全没有社交生活的。她不像我们很多人,周末会去看电影、会去约会。

就是这样一个人,她的生命已经有那么多的创伤、失落和寂寞;她如果需要温暖,需要有人给他一些关怀,这个人会在哪里出现。他不可能在家里出现,除非是一个鬼魂。

所以他必须是在学校,那只有两个可能性嘛。一是同事,是另外一个老师;二就是一个学生。所以这并不是说,我就是非要拍一个师生恋,因为这个话题太耸动。

我是跟随人物带着我走,然后看她会带我去哪里。但我又觉得,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其实也并不是纯师生恋,甚至完全不是纯爱情。只是两个寂寥的人,在那个时候都非常需要关怀和温暖。我们每个人其实都需要一种温度,一种陪伴。

她一直都想要一个小孩,而学生伟伦是不是他想要照顾的小孩呢?或者说,因为她的老公是跟她完全疏离的,常常都是见不到人,那么伟伦是不是某种意义上的替代品呢?

至于伟伦,由于父母长期在国外,对他而言,老师阿玲到底是不是他青春期的爱情或初恋,还是一个取代妈妈的人物呢?所以,我想探讨的人物关系其实很复杂,并没有那么简单。

看死君:男女主角在《爸妈不在家》中饰演母子,这次则是饰演一对关系不太寻常的师生。这对于他们的表演以及您在执导上有没有一些挑战?

陈哲艺:我对所有的演员,特别是他们两个,在《热带雨》这部电影里比之前在《爸妈不在家》中要更加苛刻。你可以通过电影看到,这次的表演要比《爸妈不在家》细致很多很多。

回想他们上一次跟我合作还是六年前。这六年来,雁雁也有跟很多其他导演合作;而家乐这几年听说参演了一部电视剧,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表演。

对他们来说,这次在《热带雨》中的表演其实非常辛苦。特别是雁雁的角色,非常不好演。至于家乐,他会直接跟我说,你为什么要我喜欢一个老女人,我本身是不会喜欢老女人的。但是我叫他做什么,他还是会做。他一旦沉浸在角色里,就可以完全没有包袱地去往前推进。

我觉得确实有一些尴尬的地方,特别是因为《爸妈不在家》的包袱。家乐拍《爸妈不在家》的时候才11岁,他那时从彩排开始就一直管雁雁以及饰演父亲的陈天文,叫“爸爸和妈妈”,到现在都还是这样。

2013《爸妈不在家》

他每次看到雁雁都叫妈妈,因为已经习惯了,而且那个关系并没有随着拍摄完而结束。当年电影很成功,我就带着演员去了世界各地。对于一个11岁的小朋友来说,就很好玩儿,可以出国到处跑,而雁雁真的感觉像是一个妈妈那样的人物。

2013《爸妈不在家》

所以我们在拍摄《热带雨》的时候,我就跟他说,许家乐,不要在现场再让我听到一句妈妈,因为对我来说太别扭了。后来有一天,我记得是在收工之后,当雁雁摘掉假发准备回家的时候,家乐就追上去说,我可以叫你妈妈了吗?

因为之前的电影而有了这个包袱,其实既是坏事也是好事。他们虽然是我的演员,但好像已经亲到就像家人一样,我要喊就喊、要骂就骂、要疼就疼、要爱就爱,这个关系蛮特别的。

看死君:影片用了不少笔墨展现文化方面的冲突,而女主角正是教中文的。您能否谈一下目前“中文”在新加坡的处境吗?

陈哲艺:中文,是我这几年蛮关注、而且蛮担心的问题。新加坡现在的年轻一辈,甚至我的一些朋友,现在很多已经完全无法用中文表达自己了,因为已经很少讲中文。

像家乐这样十五六岁的学生,甚至小学生,你会发现他们是完全抗拒或者不懂得说中文的,中文能力非常差。你跟他讲一句中文,他会回你一句英文,这就是一个当下的现状。甚至很多爷爷奶奶,为了要跟孙子孙女沟通,就不得不开始背英文单词。因为孙子孙女都不会讲中文,所以我觉得蛮悲惨的。

华人不会讲中文,这件事对我来说是完全不明白的,而且我对这个事情非常关注。但我并不觉得以后会变得更好,或许只会变得更糟。我跟我太太住在英国伦敦,但我会提出要求,我们在家里只讲中文。

我现在有了小孩,我知道他会在英国长大,不可能有讲中文的环境。如果我们不跟他讲中文的话,他长大之后应该是不会讲中文的。而且我现在已经没法期望他会写中文,因为你在英国没可能学会写中文,因为环境所致。

而新加坡真的很糟糕,因为他是一个华人居多的社会,七成都是华人,但长期都是用英语交谈、对话,包括做行政文书、工作、Email几乎都是用英文。所以,其实电影里面很多涉及到的文化冲突,都是我这几年通过观察新加坡的家庭和社会,所积累的一些想法与感触。

看死君:这部电影延续了您上一部的主题,家庭、情感及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您是如何捕捉这些微妙的关系的呢?

陈哲艺:我是一个非常细致、非常敏感的人,而且我去到哪里都会观察人,不管是他们的谈吐,他们说话的方式,他们的穿着,还是开什么车,涂什么口红,这些都会观察。

所以很多时候,我在造型和美术上都会讲得很细。比如他们做完造型后,我会跟他们说,如果你赚那么多钱,你住这个房子,你会戴这样的手表吗?我会对这些细节非常讲究,让人物丰满起来。我拍电影,其实拍的不是剧情,我拍的是人物。

看死君:能否谈一下“榴莲”在电影中的隐喻?

陈哲艺:榴莲就是这个电影里面的禁果,而且我自己很爱吃榴莲。我是东南亚长大的小孩,在东南亚榴莲是“水果之王”。对很多人来说,榴莲真的非常非常臭,味道很重。

而且,其实榴莲也刻划着新加坡跟马来西亚的关系。因为新加坡是没有农业的,新加坡所有的榴莲都是马来西亚进口的。在电影里,老师阿玲的弟弟就是榴莲的供应商。

所以,我在拍课室吃榴莲的那场戏时,我基本上就是把榴莲当成一个禁果在拍,然后想要把它的味道拍出来。我希望这个味道是有被拍出来的。

看死君:影片结尾女主角怀孕了,这是不是给她的一个希冀?

陈哲艺:是的,因为不然这部电影就太黑暗了。你看电影里不是有一个梦境嘛,在梦境里她拥有一个宝宝。这是第一次我们看到阿玲有那么灿烂的一个微笑。你盼了那么久的事情,你到最后都不给她,那就太残忍了。但我并不是一个撒狗血的导演,所以后面还是有一个留白。

看死君:您的下一部电影会拍什么题材呢?我记得你说《热带雨》是“成长三部曲”的第二部。

陈哲艺:完全还没写,但是有一些想法,我也跟家乐有讨论过,但是他有点不愿意。我第一部电影拍的是他上小学,第二部电影拍的是他上中学,那么第三部……因为新加坡需要义务服兵役,都要去当兵两年,有些是18-20岁,有些是19-21岁,我自己也当过两年兵。

许家乐有一天就跟我说,他要去当兵了,要被关起来当两年兵。于是,我就想要拍一个当兵的故事。但是第一部电影,他爱上的是女佣;第二部电影,他爱上的是老师;那么你可以幻想一下,第三部电影他会爱上谁。

看死君:最后想问你,现在新加坡电影产业是怎样一种状态?

陈哲艺:我觉得蛮悲哀的,有才华的导演很多,但是没有观众支持。我觉得政府还是挺支持,但私人的一些投资很难找。所以我还在考虑,我要不要拍我的第三部。

看死君:一定要拍,我们超期待的。

-你想怎样?-我要hug你!

采访| 看死君;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

6 ) 一个女人的中年危机和禁忌之恋——一条专访导演陈哲艺

《热带雨》是今年10月平遥电影节的爆款,获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迷影选择荣誉等大奖。

电影讲述的是一位近40岁女人的中年危机,阿玲结婚数年无法生育,丈夫对家庭的态度越来越冷漠,她的教师事业发展也不顺利,和自己的学生产生了一段暧昧感情。

本片在平遥上映的时候,观众爆满, 把台阶占满,没有人提前退场。

评委会认为这部新加坡电影“精炼地展现了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与情感悸动,具有穿越地域限制和文化隔阂的魅力。”

《热带雨》的导演陈哲艺今年35岁,这是他的第二部长片作品。

6年前他凭处女作《爸妈不在家》横空出世,在金马奖上打败同台竞争的王家卫、蔡明亮、贾樟柯、杜琪峰,包揽最佳剧情片、最佳原著剧本、最佳新导演等大奖。

此外,此片还获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2013年,美国《综艺》杂志将他评为“年度全球最值得关注的10位导演”之一。

陈哲艺

他被誉为华语影坛的第二个李安,处女作之后,他并没有趁热打铁推出新作,而是蛰伏了6年,安心当家庭煮夫,在柴米油盐间积蓄创作的能量。

陈哲艺与妻儿及《热带雨》剧组在今年9月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图片来源:《热带雨》官方Instagram

我们专访了陈哲艺,他独自一人来到中国大陆,采访的时间地点等琐碎事务都亲自沟通,“电影其实拍的就是人,我希望永远非常简单、非常谦卑地过生活,以最卑微的、人的角度去看人。”

《热带雨》:中年危机和禁忌之恋

自述陈哲艺 编辑 倪蒹葭

《热带雨》剧照

2013年11月,一部新加坡电影,爆冷拿下了第50届金马奖的最佳剧情片。同时入围的有蔡明亮的《郊游》、王家卫的《一代宗师》,还有贾樟柯和杜琪峰,这四位名导都拿出了他们几年来最巅峰的作品。

当年的评委会主席李安透露,喜欢《爸妈不在家》的评委最多,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这个片子,有一组人极端喜欢。

《爸妈不在家》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为背景,讲一个新加坡中产家庭的小孩,爸妈忙于应对生活无暇关注他,他和来自菲律宾的家佣产生越来越深厚的感情,后来,家佣似乎代替了母亲的角色。

《爸妈不在家》剧照剧本是原创的,陈哲艺写了两年。电影获奖那一年他才29岁,并不觉得自己是一鸣惊人,“这部长片之前,其实我已经拍了十年电影了!”

新加坡是一个电影小国,一年只产出10-15部电影,其中大部分还是喜剧片或类型片。《爸妈不在家》当年在新加坡的票房位列年度第三。这之后,资金和电影项目开始不断向陈哲艺涌来,他不止一次地聊起:“我不要再自己写剧本了,太痛苦了,消耗太大了,接下来我可能会跟别人合作剧本,或导演一些已经写好的故事。”

然而人们等他的第二部长片问世,一等就等了六年。这一次《热带雨》的剧本还是原创,他写了足足三年。他发现,自己“没有办法拍一部不个人的电影”,“有人说我的作品看起来非常地赤裸,因为我真的把自己一些情感掏心掏肺地交出来,所以每次完成一个作品,其实是很痛的。”

他特别擅长拍女人戏,“新浪潮之母”、著名导演阿涅斯·瓦尔达夸他“具有细腻的情感与过人的洞察力”。《爸妈不在家》里,最动人的两个角色就是妈妈和家里聘请的菲佣。

妈妈怀了二胎,工作又很忙碌,没有功夫多和自己的儿子相处。菲佣为了赚钱,把孩子留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出来打工。两个女人都是母亲,却都在自己孩子面前呈现出一种“缺席”的状态。“那个时候,我在探索母亲这个身份,对女性而言,有什么样的意义。”

演了他的女主角的杨雁雁说,他笔下的母亲,就是大家在马路上、公车上会看见的女人,“压力特别多,包袱特别大,但是脸上不怎么忧愁,就是一种默默的、很平淡的一种感觉。不管怎么样挤压,她还是没有爆发出来,他写出这种女人的力量。”

及至《热带雨》,他开始关注那些没有成为母亲的女性。她们到了一定的年龄,想要成家,想要小孩,却往往不能如愿,他对这些女人的处境“非常的着迷”,女性的自我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爸妈不在家》剧照,灵感源于陈哲艺的童年经历

其实陈哲艺非常年轻,出生于1984年,他说自己是非常典型的白羊座,很固执。因为是新加坡长大的孩子,从小表现得乖巧,但其实又非常叛逆,所以才会违背父母的意愿选择去念电影学校。

他从英国的电影学院毕业,定居伦敦12年,“虽然我电影技术是在西方学成的,但是我觉得自己的创作灵感是非常东方的。”他喜欢看家庭片,喜欢小津安二郎、是枝裕和,喜欢李安早期的作品,还有意大利电影大师费里尼。

《热带雨》中阿玲和她的公公、学生三个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似乎组成了一个家庭。

《爸妈不在家》和《热带雨》都是十分细腻的家庭题材。《热带雨》探讨了三个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怎样构成了家人般的关系,家的边界在哪里?家人的意义是什么?

他接下来的计划,是要把一个英国小说改编成电影,也是一个家庭剧。“哪怕有一天我去拍科幻片,我觉得还是会讲到家,我的电影永远离不开家。只要是华人,我们永远是把家放在很重要的一个位置。”

以下是陈哲艺导演的自述:

我是新加坡导演陈哲艺,刚刚完成了我的第二部电影《热带雨》。电影的女主人公叫阿玲,她已经快40岁了,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白天她工作繁忙,晚上回到家,还要照顾她偏瘫的公公,做饭、喂他吃饭、给他洗澡、换衣服、送他上床睡觉,然后再洗碗、收拾家里,周而复始。

她的先生早出晚归,很少在家。生活的重担基本都是阿玲一人承担。她几乎完全没有个人的时间,也没有社交生活。多年以来,她一直想要一个小孩,怀孕却总是不成功。她等于是被困住了,婚姻、家庭、职业发展都陆续陷入了危机。整个电影其实是以她的视角去讲的,这个女人怎么重新找寻自己的位置,走出困境。

《热带雨》剧照,女主角阿玲

我心目中的阿玲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儒家女子,有一种母性的温柔的气质。片中有很多戏份讲她和丈夫为了要小孩,去进行医疗,做人工授孕。实际上,我和我太太结婚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也遇到了生育问题。我们不断地去看医生,其间压力非常大,结果反复无常。这些都是我个人的一手经历。

很多妇产科医生都告诉我,夫妇做人工授孕三年以上还不成功的话,基本上有一半都会面临离婚。因为一个婚姻里面,碰到太多挫败的时候,已经没有美好可言。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开始写《热带雨》的剧本,写一个想要小孩而不得的女性,她遭遇了什么样的痛楚和挑战。

很神奇的是,等我拍完这部电影,我和太太有了一个小孩,是一个男孩。就在片子完成全部剪辑的那一天,他出生了。我是一个不信神的人,但我一直觉得,电影可能是神迹的某种显示。

阿玲做身体检查我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对女性题材感兴趣。我这个人蛮敏感的,很多人看不出来的细节我都会注意到。比如女生剪了头发,很小的修剪,隔天别人通常都不大看得出来,我就能看得出来。

《热带雨》是我对女性的一种观察,但是它也是我通过自己和男性朋友,看到男性的缺陷。男人有时就是逃避,不去面对。

片中,阿玲和丈夫一直怀不上小孩,阿玲还想继续尝试,丈夫却不愿意行房,觉得像功课,想要逃避。人工授孕不成功,丈夫连医院都不愿意去了,生孩子明明是两个人的事,丈夫却推给阿玲一个人去解决。

阿玲独自在医院

有一场戏是阿玲一个人去医院做人工授孕,没有新鲜的精子,就用丈夫的冷冻精子。这部电影全片都没有配乐,但是这场戏我选了背景音乐,是亨德尔根据莎士比亚剧作创作的歌剧《裘利西斯·凯撒》。

里面的一个女声是凯撒的情人,凯撒战死了,她接获消息,爱人已经离世,于是把心中的痛唱出来。其实它代表阿玲内心中的呐喊,她希望挽回自己和丈夫之间的关系。

我觉得华人社会里面,男生都很喜欢做一家之主,但是婚姻或者家庭碰到问题的时候,第一个躲起来的往往都是男生,真正有力量去勇往直前或者面对问题的永远都是女人。

马来西亚的阳光

太阳不出在新加坡

我一开始就知道片名叫《热带雨》。大家对新加坡的印象就是大太阳照着,很炎热,但其实新加坡也有雨季,通常是在年尾,持续一两个月的时间。我觉得雨非常适合形容阿玲心里面的世界,就是灰灰冷冷、有点冷漠,就像我这两年对新加坡的一些感受,整个社会的冷漠疏离。

我和声效师花了很多时间,用不同的雨把情绪带出来。整部片子除了阿玲坐在车里听电话一场戏之外,所有的雨景都是人工完成的。电影的时间设定在2012年,阿玲是马来西亚人,嫁到新加坡,等于是往高处走,家里人希望她就势留在新加坡。

阿玲的中文课不受学生们待见

新加坡华人年轻一代,几乎不讲中文。因为新加坡是一个很实际的社会,念完中学以后可能就再没有机会用中文,大家就不注重。我在新加坡长大,从小我在家里面跟我爸爸妈妈都是讲英语,我们家里连中文报都没有,只有英文报。

反而因为马来西亚华人是小众的,他们还有华语学校,保留了华人的文化传统。伟伦是阿玲的一个学生,中文课学得很认真。表面上,他给的理由是父亲希望他以后能接家族产业的班,去大陆做生意。实际上,是因为他对阿玲产生了某种不可名状的情愫。

他的父母常常出国在外做生意,他一个人住。阿玲可能是伟伦想要的一个朋友,或者他想要的一种家庭的温暖。

阿玲一直想要做妈妈,伟伦是不是她想要的一个孩子?阿玲的先生总是缺席,伟伦是不是也替代了先生的位置、寄放了阿玲的眷恋?他们是恋人吗?感觉又不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对一个人产生情意结,是因为太寂寥,都需要一些温暖。

有一场戏,阿玲和伟伦对看,他们一直被榴莲的味道所引诱。榴莲是我这部电影里面的禁果,因为两个人的暧昧,在社会上可能是大家觉得禁止的一种关系。

电影里是有出太阳的,但是太阳不出在新加坡,是在马来西亚。阿玲在新加坡十多年,一直没有换掉护照,她最后选择回家,回到一个有人情味、有温度的地方。

从母子情到师生恋

杨雁雁和许家乐,在《爸妈不在家》里面饰演一对母子,在《热带雨》里面饰演一对师生。很多人觉得他们就是我的御用演员,其实不是,真的是气质感觉对了,才决定合作,找演员的过程其实非常漫长。

《爸妈不在家》中的许家乐

有一天我在刷手机的时候,看到一张男孩的照片,觉得他的样貌感觉好像很适合,我就给我的制片看,请他去搜一下,制片说,这就是你之前《爸妈不在家》的许家乐。

我没有认出来,因为他已经长大了,从一个11岁的小男生,长到了17岁。然后我就把他带进工作坊,和其他人一样,做一些即兴表演,他的表现非常亮眼,就是完全没有包袱地去表演,我就决定要用他。

他真的是有一种天分。他从来没有演过戏,从《爸妈不在家》到现在,六年多了,始终保持着一种很单纯的东西。这种纯通常在很多年轻人身上会被抹掉。因为新加坡小孩很早就成熟了,很早就被迫说,“我问你一个问题,那你必须要怎样答,才是标准的答案。”

杨雁雁在《爸妈不在家》中饰演家乐母亲

决定用许家乐的时候,我想说不可能用杨雁雁,会太别扭了。但是我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翻天覆地去找能够演阿玲的演员,甚至看了已经息影退休的演员,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最后我打电话给雁雁,请她看一下剧本,我们试了几场戏,就决定一起完成这个作品。

这几年来,雁雁和家乐其实一直都有保持联络,偶尔约出来喝茶什么的。家乐得知要跟雁雁姐一起演对手戏(床戏),就直接跟我说,你干吗要我跟杨雁雁那样!那么多人可以选,你干吗选她?我说你做得到,就去做吧。我的剧本都写得很细,就是要把剧本里所有的细节都演出来。他最后还是脱光衣服就演了。

陈哲艺在片场

“基本上我的电影已经和

我的人生完全结合在一起”

我的第二部短片是《阿嬷》。我那时候在当兵,因为新加坡所有男生必须要当两年的兵。我在兵营里接到电话,说我奶奶进了医院,脑内出血,然后也不可能开刀,开刀很大几率会变成植物人。我们全家在病房里,非常漫长的一两天时间,看着阿嬷慢慢地衰退、离去。

阿嬷很疼我,我跟她也很亲,我后来就写了一个短片剧本。我感觉必须把这个东西拍出来,不然很难整理自己的一些心情。

花了很多精力拍完,也没有想说参加影展,很巧地它就入围了戛纳电影节短片竞赛,拿了特别表扬奖。

《阿嬷》海报

《爸妈不在家》灵感来自我小时候的很多回忆。比如我小时候也会玩电子鸡,有一次我爸爸带了一些小鸡,我就在阳台上养鸡。小鸡长大以后,我的女佣就真的把它宰了,然后煮鸡饭给我们吃。

拍《爸妈不在家》时我20多岁,现在我30多岁。上个月,我刚刚庆祝了结婚十周年,最近这一年也生了小孩。

《热带雨》里面,主人公面对的家庭问题、想要有小孩的问题,其实这几年我和太太都经历过。所以其中的伤感、失落和煎熬,我是可以深深体会的。这个片子,也代表着我人生的一种成长。

所以为什么拍一部电影(别人)感觉很简单,我一拍拍六年,因为里面所有的细节我必须自己理清楚。如果我不相信、不理解,我也拍不出来。

《热带雨》对演员的表演要求,比《爸妈不在家》还要细致差不多10倍、20倍。影片结尾有一场戏,是阿玲回到老家,她走进来,叫一声“妈妈”,当时一直拍不到我想要的,拍了五六次之后,我记得我遮上眼睛,开始哭了。

我的副导演吓坏了,支开了所有的工作人员,我说如果拍对的话是多么感人,为什么一直拍不到。最后花了一个下午,终于拍到这个镜头。

阿玲给公公喂饭

我担心现在的电影越拍越直白。其实只要你雕琢对人物的形态,不需要很多的对白和交待。比如阿玲和公公的关系,只是通过一个喂饭的动作,你就完全能了解他们到底经历了多久的时间,多久的生活,他们的亲密度是多少。

我自己很喜欢的一场戏,阿玲的丈夫和他自己的父亲在房间里,很简单地一个对看,里面只有一句对白:爸。

阿玲的丈夫和自己的父亲

爸爸和儿子的很多话其实尽在不言中,其实你做过什么事情我都看在眼里,你的愧疚我也知道,你的痛处我也知道。

基本上我觉得我的电影跟我自己的人生已经完全地结合在一起。所以我自己其实也挺担心的,会不会接下来越拍越煎熬,越拍越痛。

不拍电影的时候,基本上我每天都在家里买菜做饭,我希望可以每天做饭给我的家人吃,比如我现在在中国,太太孩子在伦敦,我会担心说他们晚上吃什么,会吃得好吗?

太太不在家,带着宝宝去参加电影节闭幕式

在外面跑宣传,我也蛮害怕去住大酒店。如果跟家人或者社会隔了一大块距离之后,我会很担心我就拍不了电影,必须贴近生活,才能感受。

因为电影本身拍的就是人,人的情感,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我不希望有朝一日我会变成大师,我想永远都非常简单、非常谦卑地过生活,永远都是以最卑微的,人的角度去看人。

7 ) 时隔六年,导演带来了只给自己评阅的答卷

前半观影感受部分原始发布于“陀螺电影”,后半采访部分原始发布于“深焦DeepFocus”,现综合发布。


关于陈哲艺,相信多数人是通过第50届金马奖颁奖典礼了解到的,那届颁奖典礼最佳新导演环节由吴宇森和狄龙颁奖,狄龙误把入围名单当作获奖名单念出,最初以为获奖的陈哲艺很兴奋地拥抱团队准备上台领奖,但很快得知是乌龙后又尴尬地坐会位置,右手遮脸,后来还好获奖的还是他,上台第一句话是“太丢脸了吧 ”,之后最终在历届影帝影后的瞩目下,从李安和侯孝贤手中领取了最佳影片奖,从此让关注华语电影的观众记住了这位当时29岁,台上特别坦诚真实的年轻导演,同时有了如此高的起点,对于后续的创作让人无比期待同时稍许担心,只不过那晚之后好几年都没有关于第二部的具体消息。

直到去年伦敦电影节的时候在BFI(英国电影协会)内影厅门口碰到了逛书店的他,过去打了招呼闲聊,发现我们都是要参加稍后开讲的李沧东大师班,难免聊到李沧东和华语电影,当时他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对李沧东的喜爱,说到李沧东应该是他最喜欢的导演,还聊到当年一部入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的华语热门片,当时他直言不讳,表示对用噱头,炫技术,忽略情感的拍摄方式的反感,还简单谈到新片,他只是透露有部作品快要剪出来了。再一年后,他带着新片《热带雨》在多伦多举行世界首映,之后回到现常住地伦敦,通过伦敦电影节做欧洲首映,借此机会安排了采访,又见到他,采访过程中发现一年前私下的表达和采访时公开的立场和态度丝毫没有区别,诚恳又敢言,就如他的两部作品所展现的拍片态度一样。

《热带鱼》围绕一位来自马来西亚,跟新加坡老公结婚的中文女教师(杨雁雁)的日常生活展开,多年努力要孩子但未果的她跟丈夫(李铭顺)的婚姻陷入危机,虽然白天有阿姨帮忙,但晚上照料患有中风的公公(杨世彬)的重任主要落在女主身上,她试着去了解祖国马来西亚的消息,但报道中总出现“示威“、”改革”、“逮捕”等让人不安的关键字,与家乡的母亲的联系之能是通过电话进行,事业上教的中文课学生们不感兴趣,校方也不重视,在这种事业,婚姻,家庭,身份和环境等多重困境下,她和所教班里一位独自生活,课外练武术,尊重老师的男生(许家乐)的人生有一段短暂的交集。

看完电影的第一感觉是,觉得诚意依旧,同时变得更加大气和成熟,剧作上忠于真实,包括人物和环境,最终是情感。片中演员的表演自然可信,结合丰富的影像信息和非常克制的日常对话型台词给观众留下了多层次的情感待解读。

人物设定上,每个人物都很立体,不断以细节丰富,让观众逐步理解各人物和人物间关系,形成共情,也使得随后的发展顺理成章,并不会显得刻意和戏剧华,更不是简单地设局消费观众或鼓励观众发泄情绪。

杨雁雁的表演很成功地演绎出一位传统的隐忍、坚强、怀有爱心的东方式女性,开头因打注射器而发紫的皮肤和疲惫的神情,配合窗外的雨传达人物所处的困境和精神压力和疲惫状态,与公公俩人的一次晚餐几乎没台词,但喂食咀嚼过的食物,俩人共同等饭桌上缺席的人等画面很快建立了一家三口间的人物关系。这种处处留白的拍片方式有可能会吃力不讨好,刚开始会产生疑惑忽略这些紫色的皮肤,饭桌上多出来的饭菜,为什么俩人都在意电话铃声等细节,但是随着几场雨,几次车内反光镜头显示出的后续场景和人物全貌,每个细节又变得很耐人寻味。

第二次合作,比之前变化不少的许家乐扮演了一位符合年龄的倔强单纯男孩,导演交代该人物背景同样是通过一系列影像,冰箱里的可乐和看似放了很久的个别水果,房间内挂满的功夫片,成龙电影海报,自身也练习长拳,但是公寓内其他空间挂着抽象画和英语标语,电影中未曾出现的爸妈眼中的中文只是跟中国大陆做生意的工具,这种对比显示男孩跟父母物理上和情感上的隔阂,让观众仿佛看到这位孤独的男孩的成长过程。武术比赛女主和公公替代了父母出现在场边,夺冠后一起庆功,一起吃饭,这种情况下,男孩放大和误解感情显得自然而非夸张或刻意。即使能够获得武术冠军,“征服”后挂着得意的笑脸的他,出事只能是连说”sorry“,年少的男孩,想象般脆弱,设定很合理。许家乐台上亮眼的武术表演让人想象背后的努力,导演说演员从小学武,为此角色又经受了半年多高强度训练,当时告诉教练要把演员调教到真正拿冠军的水平。

片中半身瘫痪的公公是由新加坡第一代华人舞台剧演员之一的杨世彬老师扮演,全片一句台词也没有,但演员通过细微表情的变化和动作传达丰富的情感。虽然头脑清晰,但失去发声和行动能力,生活依赖子女后,无法表达想去看新生孙女的愿望,只能以努力扭转头,多看几秒儿媳来发出类似哀求的信号,同样当儿子要告诉家庭的破灭消息时,早已有察觉的他也只能是转一下头去接受,真是看着心痛。

即使戏份较少的老公角色,也是避免了平面化。他跟老婆为了要孩子努力了八年,没有孩子的他和他老婆在大家族里处于弱势,虽然日常照顾瘫痪的父亲,但家族人员们认为这是免费住在父亲的家所应该做的,职场上压力也不小应酬不断,不难看出直到最近他一直陪伴着医诊,医院回来陪在妻子旁边躺着,出车祸处理保险也只不过说了一句很合理的怨言,我想假设同样处境下的多数人,这位男人其实付出了平均以上做为丈夫和儿子的努力,所以经多次伏笔和暗示后远景交代暧昧场景时,导演传递的情感重点是是共情女主处境,而不是对老公角色的反感。

这些导演带着关怀创作,演员们用心塑造的丰富立体的人物们一同传递着影片所探讨的重要主题,东方式情感。

或许新加坡土生土长,到英国学习定居十多年的经历带给他一种从环境抽离,客观观察的视角,片中通过马来西亚来的女主反思加速西化,丢失各类情感的新加坡,这种现象也适用于迅速发生价值观转变的国人。片中除了女主外的多数人都用英语,老公的家人们虽然地域上住的近,但关系变得功利,东方式亲情关系流于表面,与之对比女主和她的弟弟,以及母亲身处各地,生活虽然不易,但互相帮助和惦记。传达感性情感的中文课程被取代的是代表理性科学的数学,”礼义廉耻”多次出现,这些都在呼吁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够更紧密的东方式情感和传统文化。影片的整体基调如片中多次突然袭来的雨般压抑潮湿,其中为数不多的温暖场景出现在公公、女主、男孩三个不同年代的人物相处的时刻,这些时刻也都是以传统文化作为情感纽带,不管是公公写在男孩胳膊上的“帮”字,女主带着公公看男孩的武术比赛,一同在路边吃榴莲庆功,无血缘关系的三人以文化和情感作为纽带形成更为亲密的家族

(如果有在海外的生活经历,会觉得这种东方式情感是特别宝贵的,追求自由,自我的西方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很平等,相处尊重和谐,表面上关系很近,但当个体变成神圣不可侵后也导致了无限远的个体群落,而非紧密的共同体。)

这种亲情关系因一方一时冲动的情欲而发生改变时注定是短暂的,对无力承担后果,出事只能不断说sorry的男孩来说是谈不上“分别”的“分别”,是一次成长教育,但对女老师来说是突如其来的命运的玩笑(遗憾目前该片的短评中点赞数最高的是定性为强奸的评价,片中老师开始是有些吃惊,但明显没有抵抗,不是因小孩强而有力,而是对于经历了不少生活带来的疼痛的老师来说,一次拥抱、一次牵手、一次性事都是为了能给儿子般的学生带来一种关怀和安慰,是出于比欲或恋深广很多的爱),却帮助走出困境,带着新生命回到马来乡下的家乡,片尾看着透过云彩照射的阳光微笑的女主,再回想看着“笑”字在公共面前露出勉强笑容的之前的她,让人联想到那句“每朵云都有一条银边”,日子虽不容易,但笑着,终归都有一丝希望出现。这种带着生命轮回的回归,显得富有禅意,电影也回归到传统文化和情感价值这一主题上

这部时隔六年后的第二部作品,对华语影坛来说是等待六年后的答卷,部分解答着当年的最佳影片是实至名归,还是名导利弊和携下新人的权衡之举,还是莫大的荣誉变成无法突破的毒药。同样以金马奖标准来衡量,《热带雨》在今年金马奖中获得了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最佳女主角,两个最佳男配角等主要奖项提名,跟《爸妈不在家》的提名数量一致,而且入围类别也很相似,只不过最佳新导演改成最佳导演,杨雁雁的最佳女配角提名类别变为最佳女主角,许家乐的最佳新演员提名类别变为最佳男配角,初次演电影的杨世彬入围最佳男配角。不管最终结果是如何(猜男配部分两提中杨世彬最终获奖,再加最佳电影,剧本,导演,女主),对陈哲艺导演来说,只不过是一部很个人的,只给自己评阅的答卷,这种认真塑造人物,通过影像传递情感,返璞归真的拍片态度,放在全球影坛也都是难得的,值得珍惜的。


以下是给深焦独家采访的内容。

深焦:恭喜您这届金马奖再次获得多项提名肯定,《爸妈不在家》的成功是否造成过一些压力?

陈哲艺:感觉媒体的压力比我还大(笑),不管是去加拿大还是香港,台湾,新加坡,大家都会提到压力。其实对我来说,比起入围或获奖,或者票房表现,我主要担心的是,我能否回归初心拍片,因为我拍片讲究的是对作品,对故事,对里面每个人物的责任和诚恳,因为电影作品,不是说你拍完它就停留在那一年了,五年后,十年后,或者更长时间后,不管是有线电视、网路平台、DVD或在飞机上都可能需要再一次重复地面对它,所以我是希望,我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作品,这是对我来说最重要的。

深焦:记得《爸妈不在家》是结合您的亲身经历,是部特别个人的作品,这次《热带雨》是否同样是很个人的作品?有着现实中的参考?

陈哲艺:是的,我的每一个作品都都很个人,在创作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奇怪地电影和自己的人生渐渐走到一起了。第一部片子是我20多岁时拍的,现在我是三十多岁了,这部电影不只是我自己在电影这条路上的成长,它也代表着我人生里面的一种成长,包括经历的婚姻生活,家庭生活等等。里面女主角一直想要生小孩,我在家里和我太太也有类似经历,一位近四十岁的女人,进入生命的另一种阶段,不管是在家庭,在婚姻,还是在事业上,都碰到了一种瓶颈,她一直想要生小孩,这个(困扰)一直在,很奇怪的事,一边写着写着,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跟角色的情况交叉了,我的电影最后还是非常个人的。

深焦:剧本花了多长时间准备?

陈哲艺:剧本花了三年的时间,之前《爸妈不在家》是花了两年。这部是2014开始就弄,持续到2017,后面选角,看场景也花了不少时间。

深焦:您长期在英国生活,发现不少作者导演拍片,会把自己的身份和视角带入到作品中去,比如东西文化的直接冲突和身份问题,但这部片围绕的是很当地的一个家庭,是有特殊考虑吗?

陈哲艺:我这个故事就是讲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我觉得这也是出于忠于作品,忠于人物的出发点,对角色诚恳,这是很重要的。我住在海外,从远处观察看新加坡,反而看的更加清楚,更加细腻。如果我没有住在国外的话,搞不好出来的东西就会很煽情,可能跟现在的作品不一样,我也不知会怎样不同,毕竟我就是现在的我,但我想是会不一样的。而且我虽然住在国外,但我是新加坡长大的小孩,心里边还会有这个情怀,我拍新加坡的人或事物都带着这种情怀,希望大家也能看得到我是带着情感去拍的。

深焦:对这种细腻情感的传递来说,演员的表演非常关键,好奇时隔几年后第二次跟两位演员合作的感觉是怎样,也很好奇跟杨世彬的合作是怎么发生的。

陈哲艺:其实许家乐和杨雁雁都不是我的第一人选,不是想着要继续合作,其实一开始我根本没想考虑到他们,我跟选角的团队讨论的时候说我们要找新面孔,《爸妈不在家》的时候我们是找了10岁,11岁小孩,去了很多间小学,看了8000多小孩,这次我们也是用同样的方法去找,去了很多中学,看了好几百个学生,筛选到了30到50个,每次我一回去我就给它们上表演课。我们弄了八个月但还是确定不下来主角,有一天翻instagram的时候,翻到一个照片,我跟制片说:“这个脸孔还不错,不如我们叫一下这人试镜。”这人当时好像是拍演电视剧,后来制片跟我说这是之前我的演员,我那时拍他时他很小,没想到长这么大了,他进组之后,跟其他筛选过的同学一样,也要经历表演训练,适应我的工作方式,但他确实是很亮眼,那我决定用他,之后就完全不考虑杨雁雁,因为他们之前演的是母子,所以我觉得很奇怪,很别扭,我就继续在新马一带翻天覆地地找,不管是舞台剧,电视剧还是电影演员,30到40岁的都看过了,但还是都找不到,后来我就把剧本发给杨雁雁,我跟她说:“我觉得你不适合,但我们来试个镜好吗?”(笑)所以他们两个也是经历了试镜,经历了一道道过程后才决定的。

杨世彬老师也是经历了类似过程,决定他之前我们找看了很多人,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出演过电视剧、广告、电影的老人,杨世彬他是位非常资深的舞台剧演员,从60年代就跟着舞台剧老前辈郭宝崑,在他的剧团里演戏,算是新加坡华语舞台剧演员当中的第一批,但之前是没有演过任何的影视作品,第一次看选角团队准备的视频时我是否定他的,后来我们还是找不到合适的,之后副导就建议我见一下他,我就自己跟他做了试镜,当时感觉完全跟之前看到的视频的感觉不同,所以就选择用了他。

深焦:演员们为适应角色做了特别的准备吗?杨世彬老师扮演的公公特别真实,许家乐武术表演也很精彩。

陈哲艺:样世彬老师去了一家私人的老年人医院,里边有很多中风患者,他在那呆两周进行观察,他跟杨雁雁和李铭顺反复复习怎么搬下床,搬到轮椅,换衣服等,我对细节的要求很高,假的我都感觉得到,所以开拍前做了很多的准备。

许家乐是7,8岁小学开始就学武术,但这几年他没有去练。我之前在《爸妈不在家》选他的时候,他也没有表演经验,但我看到他在舞台上表演武术的时候觉得非常亮眼,所以选的他。所以决定用他之后就改了剧本,出了钱让他跟之前教练上课,我跟教练说必须把他训练成能拿金牌的水平,他基本上是一周三四天都在训练,可能将近半年或更多。

所以对我来说创作是创作,但是筹备又会花很多时间,包括写剧本,找演员,找场地,对我来说这些细节都很重要。包括片尾马来乡下的老房子,我们是翻遍了很多地方,去找我们想要的感觉,不管是光照射进来的感觉,房子跟花园的位置关系等。

深焦:影片中有一幕对我个人来说印象特别深,就是老公叫声爸的场景,挺震撼的,但是我担心不少观众可能会错过这一幕传达的信息。

陈哲艺:其实你蛮会看戏的,因为我自己写剧本的时候,我是有被这场戏感动,但这是需要聪明的观众看出来(笑)。这个男人和他爸之间话不用太多,两人都很清楚,爸爸了解家里发生的事情,但他爸出不了声。这个片子有很多潜台词,有很多留白,电影本身最有力量的就是影像和留白的东西,反而现在华人电影变得越来越直白,很直接的跟你说,交代很多剧情,但其实对白不用太多,你只要把人物关系弄对了,其实很多时候里面的情绪不是很大,很澎湃,里面微微一直打滚的东西是很震撼的。

深焦:这种留白确实有力量,但怎么把握呢?

陈哲艺:我觉得好的电影要拍给最好的观众,比如说在中国拍片,你要考虑市场啊,考虑到二三线城市的观众啊。我偶尔去电影学院教课,不管是在英国,或在香港,或在新加坡,我跟学生们说,你想做更好的,最好的导演,那要求做最好的作者,就像些书一样,如果要成为最好的作家,那就是要写给最好的读者,而不是说现在人家都看不懂文字了,那我就写得再白点,这样才可以做出最好的作品,或者说你会继续成长,不然就是讨好大众要的东西

深焦:是的,我觉得这种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包括电影节上讨好评委的作品也很多。

陈哲艺:我是完全投入情感去拍摄,我觉得最近是有很多用噱头,用反转shock观众的电影,但我不是追求那样的艺术电影。

深焦:确实坚持的电影人越来越少了,上次您去看的李沧东大师班,他算是一位吧?

陈哲艺:是的,我是非常喜欢他,那次大师班票售完了的情况下,我是联系了影展总监要票的。而且坚持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挺辛苦的,你之前问到金马奖,我们的电影不是一个美学上,摄影上,或者故事上花俏的电影,但是金马奖(评委会)能够看到我们作品的价值,评审能够肯定我们一部很平实的影片,我们是蛮欣慰的。希望观众也能够感受得到我跟我团队的诚恳和用心。


当时采访超时了突然被打断,有些意犹未尽。恭喜陈哲艺导演,不管金马结果如何,坚持初心拍出了第二部作品《热带雨》,不止是华语圈,放在全球也是位很难得的电影人,亦是难得的作品。

忽然间,好(更)想回老家帮妈晒床单,据说东北都下雪了。

短评

3.5;雨的降落时刻以及最后的雨过天晴成为起承转合的标识,过于呼应主题而略显匠气刻意且仍有稚拙感。一个中年女性面临情感/职业困境的选择,社会/家庭对女性的低宽忍度(开车、生育),整个社会大生态呈现的并置与杂糅(语言环境、政局趋向),三条线的糅合颇有立意;全片最动人的当属女主/阿公/学生三人同框的场景,阿公替代孩子成为联结分崩家庭的纽带,而学生则替代丈夫施以情感抚慰,他们才构成「家庭」,经由他们的在场,女主才能走出旧我,告别热带雨。

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后半段掉的很厉害,从公公过世,到两人别扭时还要被乐队穿过,再到最后的验孕,都因为这些意外是被设计好的而有些扫兴。但是我还是喜欢这个电影,阿公在伟伦的手臂上写下“帮”字,看比赛时轻轻的拍手(空气),让难过的阿玲望向那个笑字,我喜欢阿公的设计,摆脱了一般类似角色失去行动能力同时也失智的俗套设计,阿公很聪明,也很达观,他只是动不了。我觉得“动不了”就是我在陈哲艺的家庭电影中得到的感受,他不同于许鞍华的静水流深,也不同于是枝裕和的圆融恬淡,他就是委屈,伟伦、阿玲、公公都是委屈,我们活着,就是委身于困顿。我喜欢看阿玲送伟伦回家,那个镜头从来都是在车内,阿玲一拐方向盘,就把学生送到家了,好几次,我都看不见这座大楼的样子,没有远景,没有全景,只有阿玲从车窗内看见的未知全貌,我觉得这就是委屈。

11分钟前
  • Morning
  • 推荐

陈哲艺的这一部还是很厉害啊。延续了上一部《爸妈不在家》他最擅长的家庭与情感关系,同时,又往前迈了一步。表面上是一个很容易狗血的感情故事,但是,却又总是在即将狗血的时候,以巧妙的情节处理让剧情走回微妙的合理。而且在各种细节铺垫上很有心思,仅是不同语种切换就很有意思了。而在内里又有新马华人对于本土华人文化的关切和担忧,由之可以引申出很多更深的内容的。最后,杨雁雁和许家乐都很出色,不错。

1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能看出导演的野心,看似平平淡淡的一场婚姻危机与一段师生恋,导演试图将背景拉升至新马关系以及新加坡在中美间斡旋的处境。想法是好的,但文本结合太浅,只是浅尝辄止。影片更多探讨的,还是一个中年女性在男权社会下的处境。最大亮点,是低机位摄影,刚好是一个坐着的人看到的世界,视觉中心区域是女性的胸部到大腿之间。那是学生看老师的角度,也是瘫痪老人看儿媳的角度,背后的寓意不言自明,女性在男权社会下沦为性符号与生育工具。影片是非常克制地表现这种伤害的。那种轻描淡写,甚至会让很多人把它误认为是小清新的师生恋。但不是的,这段师生恋并没有那么清新。而我恰恰喜欢导演的处理,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戏剧性的情节,没有情绪渲染,就把它拍成了一种日常,把哭泣拍成连绵不绝的雨水。

18分钟前
  • 子戈
  • 还行

片名里的“带”字,更适合当作动词?

20分钟前
  • ____anybody
  • 力荐

任何删减都可以致命,结果就是有人觉得那场水到渠成的情欲戏是强奸…中国导演实苦,来中国展映的有苦说不出

22分钟前
  • Amelie
  • 推荐

公公和学生这组人物关系意味深长,爱武侠却失语的老人和华文差却喜欢成龙的少年,几场戏就将文化的困境与传承主题揉进了你心里。相比之下女主角马来西亚移民身份和政治状况的背景表达显得就生硬了,不如《爸妈不在家》融合得自然。视听方面没什么可挑的,但情绪上还是差了几口气,后半段散掉,把握一个四十岁女人的状态导演已经尽力了,多亏了杨雁雁(有些瞬间好像俞飞鸿啊!)

27分钟前
  • 琼斯黄
  • 还行

其实为人师表,林老师怎么也比八卦市侩的周老师要对路。情之所动,越是所谓的禁忌,越有繁多的负面情绪做正面养料。他们在写着“礼义廉耻”的文件夹下牵手,又任鼓乐队喧天的声浪做那咫尺天涯的背景。到底小孩心性,可莽撞也有莽撞的好处,讲究争分夺秒与写满疲倦劳损的成人世界里,哪还有这大块大块的红与黄?她想着还没有过“一起”的概念,他已经被“分手”的想法揉碎。热带雨是这一夏的症候,是马来与新加坡的凌乱,是他与她最出格又最合拍的心动。演员都很有戏感,许家乐太可爱了,盯着榴莲看的神态,超像卡咪龟。我该补6年前就标记想看的《爸妈不在家》了,这一回,爸妈依然不在家。删掉一分钟的大仇我可是记住了。@平遥

31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陈哲艺像是把“女人四十”和“男人四十”各取了一点点。在华人社会当女性太难了,每一个身份都是画地为牢的按部就班,能被一场痛快淋漓的热带雨掀翻的只能是少数。大马和新加坡,中文和英文,榴莲和禁恋,在对照中拆解家庭。两个主角在“爸妈不在家”还是母子啊如今竟然演情侣了,我打了个冷战~~~~~~

3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外显为女性和婚姻困境,实则是华语困境,也是华人困境。陈哲艺把一篇抒情散文写给中文。热带雨季不见晴天,在潮湿的新加坡社会,一场文化撕扯像暗流,在代际之间涌动,人们习惯了讲英文,不想讲华语。师生之间的越矩关系背后,是女主破裂的婚姻,是华语难以挽回的失势,你所执着的中文课,不过是对方的人生第一次。陈哲艺成了对华语仍有留恋的人。很多细节都可以带入,仿佛似曾相识、不够新鲜。可是剧本真是太好,足够吸引我走入那场雨,从头至尾甘心被淋湿。这种好体现在实笔虚写上:实写的是痛苦的妻子,全篇都是她,虚写的是,知道一切选择逃避并把压力全抛给妻子的丈夫,寥寥数笔处处到位。尽管人人都在讲英文,华人特有的家庭弊病仍旧顽固,构建在婚姻背后的“生育”,成为离间这对夫妻关系的真凶。于是当父亲去世,这个家庭最后一根纽带断了。

36分钟前
  • 南悠一
  • 推荐

平遥场观众不止爆满,还把台阶挤满、坐满和占满,可竟然做到没一个人受不了提前离场,说明电影很抓人,从质感到剧情到将两者巧妙关联起来的节奏都非常不错。新加坡学校里不重要的中文课,或许也就像女主角在家庭中变得无足轻重,再进一步过渡到这个还没入籍的马来西亚福建女性在新加坡社会中的无足轻重,工作和家庭中的不起眼,让师生恋的建立有了压抑的合适空间,爆发起来也就不足为奇。尺度呢,几乎如拨开的榴莲那般大了。

39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女人就应该为自己而活,你看,离开了丈夫,甩掉了情人,没有了家庭,一切都雨过天晴了!这才是真正的女权电影!ps:立一个flag,杨雁雁今年11月一定能拿影后!

44分钟前
  • 木石子
  • 推荐

【平遥电影节展映】很遗憾展映的是删了一分钟的版本,聊胜于无。女主的情绪几乎压抑到底,只有烧纸、激情、大雨三场戏得以小小释放。杨雁雁演技太好了。相比前作,陈哲艺更加成熟。除了致敬胡金铨杨德昌,甚至像李安一样在婚外恋师生恋故事表象内埋下诸多暗喻。以榴莲吮指、红墨晕染与满地雨水暗示情欲与生产。以武侠片与武术的翻腾动作对应公公的瘫痪,英文与中文的割裂对应族群世代及上下级的关系。一“帮”一“笑”二字精准概括公媳、师生的三人情谊。新加坡阴云笼罩国旗无法飘扬,热带雨让人压抑透不过气,马拉西亚经历动荡则雨过天晴。只有沉稳内敛,浑然一体,毫无狗血做作。只是有些像“礼义廉耻”的符号过于明显。四星半//于金马影展二刷,并于澳门专访了杨雁雁。收获很大。

48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所以不能生育的人其实不是阿玲,而是丈夫?那丈夫和小三的孩子是谁的?是“小三”和“小三的小三”的?

52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后半段的伟伦就像发情期的公狗……不靠谱的男人和不成熟的男孩真的都很可怕。

56分钟前
  • 江林
  • 推荐

新加坡独特的语言环境,给本片一种独特的冲击感,作为华语环境长大的观众,是一种惊喜。但不得不说,本片给“强奸”披上了一种奇怪的保护伞,而且并没有很自然的自圆其说。在这个大环境下,觉得有失偏颇。成长话题老生常谈,但是导演的切入点实在不讨人喜欢了。题外话,男女主在导演首部电影中饰演母子,凭添一种incestuous的诡异感...

57分钟前
  • 逢澶Ty
  • 较差

虽然我觉得陈哲艺属于最高只能拍到八分的那类导演,但不可否认这是非常稳健的出手,平遥两个竞赛单元的其他华语片被一部新加坡电影吊打,是不是接下来要输马来西亚输缅甸了,脸都不要了。

58分钟前
  • 黑狗成
  • 推荐

老在看武侠片的爷爷,在习武的高中生手臂上,写了一个“帮”字,文化传承的力量喷薄而出。太喜欢看陈哲艺处理这种人和人之间那层微妙又深刻的情感和关系,尤其留白部分,看似轻触一笔,但又力道十足,回味无穷。PS:许家乐屁股好翘…

1小时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杨雁雁的身上有张艾嘉+俞飞鸿的气味,那种只属于她们才有的,像热带雨包裹着靡糜的柔韧气味。

1小时前
  • 不良生
  • 还行

想要写出的字,阿公在手臂颤巍巍描了个帮。想要牵住的手,她遮盖的文件夹写着礼义廉耻。想拥有的未来,没有精子在子宫里成活。想拥有的爱情,只有雨水在热带里见证。你的婚姻成了报废的车,我的爱慕却是换错的道。这是我的第一次分手,像新闻里的吉隆坡暴动,学校里的中文课,热带突至的雨,转瞬即逝。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