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小说家

记录片日本1994

主演:井上光晴  埴谷雄高  瀬戸内寂聴  金久美子  山本与志恵  

导演:原一男

播放地址

 剧照

全身小说家 剧照 NO.1全身小说家 剧照 NO.2全身小说家 剧照 NO.3全身小说家 剧照 NO.4全身小说家 剧照 NO.5全身小说家 剧照 NO.6全身小说家 剧照 NO.13全身小说家 剧照 NO.14全身小说家 剧照 NO.15全身小说家 剧照 NO.16全身小说家 剧照 NO.17全身小说家 剧照 NO.18全身小说家 剧照 NO.19全身小说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0:53

详细剧情

  这是一部纪录性艺术影片,讲述了井上光晴从他在自己创办的文学讲习所演讲《关系与变革》开始到1992年5月死去为止,他与文学讲习所学生的交流,以及与癌症作斗争的经过。井上光晴死后,电影进入他演讲的《虚构与现实》部分。用黑白的印象镜头与真实的纪录镜头穿插的方式将井上的发言与作品等表现在银幕上,构成了“虚构与现实"共存的文学家的完整形象。井上的全身就是一部极为精彩的文学作品。演员井上光晴、深田匡哉、杉山裕哉分别饰井上光晴的老年、少年及幼年。导演原一男在第十八届山路振富子奖特别奖。

 长篇影评

 1 ) 全身小说家=大说谎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观影体验不算愉快,因为画面不美,年代有点远,镜头对准的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还有赤裸裸的病老死和手术镜头。

一开始是井上光晴自己诉说的家世、出身和年少时光,夹杂着文学果儿们倾诉对他的仰慕与爱意。中间是癌症扩散、做检查、决定手术,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各种琐事。看到这里已经陆续有不少人离场。

导演在后段才揭开真相,原来井上所说的身世和年少往事多为杜撰,小时候外婆更是叫他“撒谎小光”。有亲眷评价道:他最爱撒谎了,长大后做了一份可以尽情撒谎的职业,真是适得其所。亲眷还说道:他用种种谎言掩盖自己的过去,那一定是因为里面有他不愿意告诉别人的真相,真是充满善意和同理心啊。夹杂在片子中的还有他讲课、演讲的片段,讲到了不少关于他对于“虚构”的观点。他的果儿还说因为他受到情感的伤害,开始体会到痛苦,这才有了写作的契机。全身小说家的意思,大概就是大说谎家吧。

井上在片子里说自己才不会写琐事,那会(让他)想到死,结果导演拍了一部记录井上晚年各种琐事的纪录片,有点讽刺。

 2 ) 字幕修订丨剖开作者的肚子——《全身小说家》里的「格斗」之难

新字幕据2001年台湾远流出版社出版的《全身小说家·另一个井上光晴》一书修订——原一男著 、小林佐智子采录脚本、林真美译,可戳这里,或在字幕库等网站搜索片名。


《全身小说家》(1994)在叙述上有一处明确的转折点:在主人公井上光晴提笔绘制故乡崎户矿区地图之前,这位「克里斯玛型」的作家被一干「信众」捧至高点;其后,影片制作者原一男祭出奇招,配合井上的叙述出现的是一系列黑白活动影像——这是纪实资料还是事后演绎?在此番耐人寻味的困惑中「文学大师」的形象开始跌落,「骗子阿光」的面貌渐渐浮出水面。

神话陨落?

或许,《全身小说家》亦可被视为原一男创作的转折。包括《全》在内的头4部作品,都以冲破社会禁忌、表现欲强烈、意志力爆棚的对象为主人公。经过在《全身小说家》中实验性地插入虚构搬演的形式,紧接着,「疾走制作小组」的原和小林佐智子拍了一部彻彻底底的剧情片《来日知华》(2005)。虽然原一男的趣味并未改变,但他也坦言自《全身小说家》之后仍想挖掘那些个性强烈的拍摄对象却苦寻十年不得。[1] 新近的作品包括《日本国vs泉南石棉村》(2016)、《令和一揆》(2019)及《水俣曼荼罗》(2020),一大变化在于转向了以事件而非人物主导的社会抗争,在题材上直接延续和回应着日本纪录片的小川和土本传统,这也和原之前的做法有所不同。

《全身小说家》之前的作品,尤其是《极私爱欲·恋歌1974》(1974)和《前进,神军!》(1987),有人评论说其中「拍摄者和被拍者之间的权力倒错」甚是精彩。[2] 原一男前3部作品中被摄者压倒性的意志确实给人以极大冲击,除了直击身心障碍者权益、性解放、军国日本战争责任这些与日本社会紧密联系的议题之外,他的纪录片制作方式常常挑战行业和观众的极限:当被摄者和他的家属极力反对出镜该怎么办?(《再见CP》[1972])面对亲密伙伴挑战性的拍摄要求该怎么办?(《极私爱欲·恋歌 1974》)当被摄者直接在镜头面前施展暴力、包括威吓拍摄者该怎么办?当被摄者邀请拍摄者拍摄谋杀该如何是好呢?(《前进,神军!》)这些问题使得原的作品引起世界范围的讨论,尤其在「直接电影」技法逐渐成为纪录片生产默认语汇的这段时日里,这些作品极鲜明地拓宽了纪录片的边界和制作方式。

那么再看《全身小说家》则和前作有着明显不同的调子。虽说是拍摄「超级煽动狂」井上光晴这一人物,原一男这次丝毫不遵循人物传记片的套路,既不提井上在战后左翼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正面突出作家抗癌的勇气,反而通过他的行动和诸多旁证的组织中不断构筑起「另一个」小说家的形象。影片的叙事贯穿着解谜或探案要素,至后半段,证言、证据、演绎和音乐交织出现——也就是谜底揭晓出现「反转」的过程中,颇有诙谐的气氛。在这两个半小时里,我们看到作家井上光晴从蹦蹦跳跳地反串跳脱衣舞,到癌症转移手术后身形逐渐消瘦,最终过身定格为一张遗像时,似乎为整部影片中井上光晴和「井上光晴」的角力画上了完美句号:作为小说家的井上谎言悉数被原一男戳穿,作为肉体凡胎的井上没有克服疾病而仙去。

比起前作中的武田美由纪和奥崎谦三——他们比原一男看起来更像是导演,《全身小说家》里满满的讽刺劲儿倒像是电影作者的胜利了。随着《全》中主人公的消逝,好像有一种「谎言终归无法长久」幻灭之感,至多或赞美曰「这让作家的形象更为完满」。

格斗的力学

当真如此吗?批评家四方田犬彦结合幕后故事观察到完全相反的情况:「《全身小说家》大概是原一男最为艰难的一部影片了」。首先在摄影机没拍到的地方,原一男在井上面前吃了不少闭门羹,比如《前进,神军!》遭到后者的批评,原本商定好的剧本写作、描述男女关系的主题也统统遭后者否决。本以为找到了探究「虚实」问题的最佳对象,却给原一男带来了新问题,他总希望纪录片拍摄对象和动作片里的主人公一般,而小说家井上光晴却不会像奥崎谦三那样有对镜头有所反应。[3]最要命的是,井上光晴一开始就道破其中机关:「如果这次你还想如法炮制,那我必须先声明,我不是奥崎谦三。」[4]

把奥崎谦三不自觉的自我导演放在井上光晴面前,就好比业余参赛者遇见了职业拳击手。跟随着镜头我们发现,井上光晴恰恰并非不表演,毋宁说他时时在演,而且他「会细心地把握自己的演技,对其余的东西,像牡蛎一样闭口不谈」。[5] 正是面对这样一号人物,无论是在制作手记还是采访中原一男都直言,影片拍摄的头几年中他一直苦恼于找不到好的呈现形式。本想按图索骥追寻井上自述的「初恋情人朝鲜族少女」,却意外地从旁人的证言中嗅到小说家话语中的蹊跷之处。顺着这一突破口,原摸索到了新的编导策略,从传习所学员和井上亲友的种种回忆中揭开密不透风的井上光晴身上的裂隙,开始了导演的「绝地反击」。不难发现,原在井上回忆往昔的同时插入了搬演的剧情,就是对井上「虚虚实实」的回应,在默认有更高「可信度」的纪录片中插入了对「虚构回忆」的再现,起初令观众迷惑,总体看来却是颇令人玩味的一种手段;另一个较不容易察觉的方面是剪辑,和前作基本按时间顺序剪辑不同,《全身小说家》中的采访部分是打散后重新编排的,服务于「拨开谎言」的戏剧性效果,尤其是后半部中镜头跟随井上妹妹对他们家族的考证,其实发生在井上过世之后。[6]

由此可见,如原一男所说「创作纪录片是作者和对象间的永恒格斗」,从《再见CP》到《全身小说家》确实处处给人以「高手在过招」的感觉——这里其实并不存在「权力的倒错」,这种说法的问题在于默认了被摄者总处于被编导摄影宰制的位置,抑或默认了作者的表达和再现全然地受他「自我」的掌控。原一男非常清楚他和被摄者之间「时而『敌对』,时而『合谋』」动态的权力关系[7]。也就是说,纪录片的格斗技是一个关于主体间性的问题,如果我们借用福柯的主体观,可以进一步地将拍摄者和被摄者之间的「格斗技」阐释为他们之间的「自我格斗技」,亦即福柯所说的「自我技术」。首先,「自我」并不是一个稳固的实体,而是在种种我发明「我自己」的实践和体验中不断建构起来的生成运动。[8] 在原一男的这几部影片中,「拍电影」就成了被摄者和掌镜者体验自我、发明自我且相互沟通的技术手段。用原一男自己的话来说:找到那些意识到社会既定结构又勇于反抗的人,通过「拍摄强大的人,令自己也变得强大起来」。[9]

《极私爱欲·恋歌 1974》在影片的开头就陈述了拍摄的缘起和原一男内心的争斗:由于困在失恋/失联状态中,他意识到必须通过极限的拍摄突破自己。美由纪则是一名积极的自我技术实践者,她不甘于被现存的异性恋家庭秩序束缚,屡次以突破社会规范的行动来改造自己,在镜头前爆发出「核弹级的威力」。当时原一男的出现其实造成了美由纪和同性伴侣间关系的动荡,性作为直接的自我体验让美由纪感到困惑:难道两个女人之间无法做爱就不能长久地在一起吗?想必这和美由纪想要看到自己做爱时的表情,并叫原一男拍下不无关联。

另一方面,美由纪「出格」的生活状态也打击了原一男作为男性的自尊,后者的反击则是叫上现任妻子小林佐智子一起进行拍摄。果然这也引起了美由纪的嫉妒,不过奇妙的是,两名女性之间最终反而因生育建立起独特的联系。两位女性的生育过程为《极私爱欲·恋歌 1974》提供了最震撼的画面,而其中美由纪的独自生产,正是她为了兑现曾经和前夫原一男的承诺而邀请后者拍摄的。面对谁也没料到的混血儿的诞生,美由纪欣然接受,包括她办起舞女孩子保育园,还和妇女互助组织有所联系,显然她对孩子的看法已经不同于我们眼中「某某人的孩子」或「某某家庭的孩子」,也就是说在这些实践中她一次又一次地将超越异性恋霸权的观念像褶子一样叠加进她的自我。很有意思的是,对于美由纪生育场景对焦不准的解释,在原一男的自我这里也产生了裂隙。在影片中,原解释摄影机的失焦是出于他在现场的惊慌失措,但在一次访谈中,原又说生育过程其实持续了大半天时间,他的情绪已相当平静[10]。那么我非得将这看作是创作者在撒谎或当事人的自相矛盾吗?这难道不也是惊慌失措的原一男和希望控制自身的原一男通过制作电影在「自我」上的叠加吗?

这种自我产生裂隙的状况,更好地解释了《前进,神军!》中的奥崎谦三。在拍摄手记和映后交流中,原都会补充他所观察到的奥崎谦三的懦弱:在平日他是唯唯诺诺的电池商铺销售员,往往是摄影机的在场给了他「替天行道」的勇气。也就是说,纪录片所蕴含的「真实」意谓和传播效应,顺理成章地被他当作变身「神军平等兵」的自我技术手段。敏锐地观察到奥崎对电影进行利用的原一男,也不客气地作出回应,他也借摄影机的暴力,横亘在打架的两人之间,乃至忠实地表现被打的奥崎谦三,这势必又令后者体验到一个失败或怯懦的自我。但当奥崎谦三叫原一男去拍摄他的谋杀计划时,原犹豫了。机会只有一次,但其间的重重格斗却会不断地回响。这不是一个稳固的自我和另一个稳固自我间的交锋,而是尚待发明的自我和另一尚待发明的自我间的交锋,正是这种交锋被真实地表现在了银幕上,而不是一个叫奥崎谦三的狂人和一个叫原一男的电影人。从这个角度看,也可以解释奥崎在镜头前的表演问题,因为表演即演出那一我尚未经历过的东西,是通过操演把外在于我的东西折叠进我自己——这种「虚构性」的操演和「纪录之真」并不矛盾。如原一男所说,奥崎谦三表演了奥崎谦三,也只有他演得了这一角色。

剖开抑或折叠

事实上,作为小说作者的井上光晴恐怕是几人之中最清楚这种后结构主义自我观的。他在传习讲堂上明确地解说了小说写作的技术和这种像褶子一样折叠自己的技术的共通性。时而成为性感的脱衣女郎,时而成为体贴温柔的儿子,时而是暴躁严肃的老师,时而是充满魅力的情人,井上完全自觉且无时无刻的表演,是一种精巧的自我「游牧」技术。

反过来看,这揭示出了《全身小说家》的盲区,因为原一男所采用的解谜形式,必然让观者迷失在一种神话破灭的幻灭感中。包括在映后,那些和井上光晴有着暧昧关系的女性们曾想起诉原一男,因为井上的谎言被拆穿,让她们的轻易「上当」显得愚蠢[11]。恰恰相反,对于井上光晴自己来说,不存在「把自我当作艺术创造」的问题,而是「通过创造行为赋予自我某种风格」[12]。反而是原一男对「小说都有一个来自现实的源头」这一观念过于执念[13],想追溯和拆解那个本不稳固存在的小说作者,并将这番行动作为影片的主线。我们看看井上光晴对《前进,神军!》的批评就不难看出他与原一男之间的差异。井上说:「我实在不能苟同奥崎谦三的作法」,并认为影片对那些被奥崎谦三穷追不舍的士兵的内心世界描绘不足。[14] 沉默并非无声,那些士兵的沉默召唤着虚构的到来,也就是说小说家的任务正是去探寻那些沉默,去成为那些沉默的加害者和说谎者。这难道不正是令奥崎谦三最最头疼的问题吗?正因为他作为神军的绝对正义无法探察那些沉默的声音,他才选择坚信真相必须靠拳头的逼迫才会被说出。

这么看来,原一男在《全身小说家》中插入搬演的片段,看似「解构了访谈与图像、影像的武断链接,及其权威性」[15],实际上是完全被小说家迂回的技术牵制后不得不「见招拆招」[16],其不得要领在于,像这种我们在纪实剧(docudrama)里看得太多而不是太少的搬演要么显得多余、要么还不够彻底和激进。视觉再现似乎揭示出「小说家之虚构」的内在性,实则错失了折叠其中(甚至尚待折叠进去的)「外界」空间。[17] 何必在作品之外寻找作家?或者该问的是否总有一个作者?[18] 恰如在影片我们中看到那位全身小说家的身体被手术器材洞开,震惊之余,内里无非是一团黏糊糊的器官罢了。令原一男也感到颇为可惜的是,井上光晴过世之后原拜访了前者的挚友诗人谷川雁,在这次交谈中,谷川精神分析式地剖析了井上自身无法直陈的过往经历和他最终走上写作道路之间的必然性。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次访谈并没有放进影片之中,原一男敏锐地察觉到,这段素材如果能整合进去,影片后半部或许会大有不同。[19] 不过,在文学批评领域,分析话语是早已成为一种「剖开作者」的惯用技术了。

2007年的一部哥伦比亚影片《纸老虎》反而倒领会了近松门左卫门所说的「虚实皮膜」之道。影片通过历史资料、访问、艺术作品等等形式追寻和拼凑起历经左翼运动后消失的拼贴艺术家佩德罗·曼里克·菲格罗亚的人生,即便经过提示说这是一部全虚构的伪纪录片,其「真实性」也完全没有折损。观众会深深相信,不管现实中存不存在佩德罗·曼里克·菲格罗亚其人,在1968全球左翼浪潮消退之后,影片之外必然存在着「菲格罗亚」和关于他消失的哀歌。还与我们的主题有所关联的是,在「六八」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激烈的社会抗争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消退。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放弃了对体制的抗衡和自我技术的开发,像奥崎谦三、井上光晴或武田美由纪这样激进的人并不是消失了,倒不如说是「想象力革命」的斗争场域已向微观层面转移,这恰恰是摄影机无法直接捕捉到的,这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原一男很难再找到像他前几部作品中那样个性强烈的人。

熟悉寺山修司的人想必会对《全身小说家》里的刻苦考证和虚构实验付之一笑:还是太有纪录片精神了!这位同样也当之无愧的「全身小说家」是如此写作自己生世的:「出生在飞驰的火车上,所以出生地不明。」另一方面,或许正是意识到了这些局限,原一男才会继续锻炼自己,拍出由4位演员演绎同一角色的剧情片《来日知华》吧。


注释及参考资料

[1] 路家:“鏡頭內外的權力角力——專訪日本「行動紀錄片」導演原一男”

[2] 查映岚:“烈火女子美由紀:原一男《極私愛慾・戀歌1974》”

[3] Aaron Gerow. "Documentarists of Japan, No. 2: An Interview with Hara Kazuo", Documentary Box vol. 3 (1993)

[4] 原一男,《全身小说家》,林真美译,远流出版公司,第44页。部分段落可见://m.ylib.com/book/K2092

[5] 参见:四方田犬彦,《创新激情:一九八〇年以后的日本电影》,王众一、汪晓志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第280页。

[6] 参见:原一男,《全身小说家》,林真美译,远流出版公司;及访谈——原一男、吴乙峰:“《全身小說家》映後座談——創作者的思辨:紀錄片的真實與虛構”。

[7] 原一男:“「行动纪实片」考”,《电影欣赏》第58期,林文朗译,转引自谢佳锦:“「后进国」的人民们,为什么不再更生气?——访《日本国VS泉南石绵村》导演原一男”。

[8] 参见:米歇尔·福柯,《什么是批判?/自我技术》,潘培庆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07页。

[9] 见香港纪录片拓展计划之“与原一男对话”现场视频。

[10] John Berra: “ Extreme Private Eros: Interview with Kazuo Hara”

[11] 参见:原一男、吴乙峰:“《全身小說家》映後座談——創作者的思辨:紀錄片的真實與虛構”。

[12] 米歇尔·福柯,《自我技术》,汪民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57页。

[13] 原一男,《全身小说家》,林真美译,远流出版公司,第27页。部分段落可见://m.ylib.com/book/K2092

[14] 同上,第20页。

[15] 謝佳錦:“電影作為一種行動,關於原一男電影中的身體、反身性、表演、虛構”

[16] 从1993年原和Aaron Gerow的访谈("Documentarists of Japan, No. 2: An Interview with Hara Kazuo")中可见,原曾相当苦恼于《全身小说家》的表现形式。影片中「image篇」的插入正是其解决方案——「这部作品可以分成蹲站跳三部分,蹲是井上的生病,站是井上的谎言被揭穿,很多电影都会在此收尾。但对我而言,就是差了跳出去这一步。如果我把井上的谎言拍出影像后,观众就会知道原来井上脑中的虚构长这样子啊!」(引自“《全身小說家》映後座談——創作者的思辨”。)

[17] “事实上,我们严格意义以上称之为“文学”的事件,只是表面上的内在化;它更是一个通往外界的问题:语言逃脱了话语存在的模式——换句话说,再现的王朝。”——“外界思想”,米歇尔·福柯,收录于《声名狼藉者的生活》,汪民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49页。

[18] 福柯在《什么是「作者」》一文中主张应以「作者功能」取代「作者」,「考虑到过去的历史转型,这种功能的形式、复杂性,甚至其存在本身,似乎都远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很容易设想出这样一个文化,在那里,话语可以无须任何作者而流通。无论话语有着怎样的地位、形式或价值,也不管我们用怎样的方式来处理它们,话语都将以一种普遍匿名的方式展开。」包括当代「作者电影」观的兴起,同样为作为艺术的电影跻身「知识-权力」话语体系或曰学术话语体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用。

[19] 原一男,《全身小说家》,林真美译,远流出版公司,第146页。部分段落可见://m.ylib.com/book/K2092

——原载于「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公众号」——

 3 ) 说谎又怎样

SIFF的纪录片里 yoshiki虽然也让人感慨 但冲击力是来自于yoshiki本人和x 而不是这个片子 始终萦绕的其实是原一男的纪录片《全身小说家》 小说家井上死了 濑户内在悼词里悲伤地说 男女之间存在着纯友谊 又想到电影里面采访许多和井上有过瓜葛的女人 她们无一不一脸纯情的说:我爱他 他也应该爱过我吧

一个一生说谎的人 连生平履历都是假的 与众多女性有许多瓜葛 写的小说也是“12岁的小学六年级生把30多岁的女人强奸了多次” 但他给人的印象完全不是负面的 而是非常顽强 活跃 嬉笑 即使到他生命的最后一个新年 也还是哈哈大笑着和来访的朋友们喝酒聊天 他爱别人 也被人爱着 这样的人生让我觉得非常值得

电影的末尾我眼泪马上要掉下来 导演来做影后谈 第一句话就说“男女之间有纯友谊” 这句话是骗人的 立刻把我逗笑了 他指的是濑户内在出家之前和井上之间存在过肉体关系 但即使有了肉体关系又怎样呢 从前我一直觉得性是肮脏龌龊的 看了这个电影 可能我会开始不再这么想了

原一男导演在映后谈里也提到 他到目前只有四部作品 都是纪录片 他觉得最好的一部是他和第二个前妻和第三个前妻婚外恋的故事 叫《绝对隐私的性爱恋歌1974》 其中最空前绝后的场面是两个女人一起生孩子 哦对了 又想到《全身小说家》里也有肝癌切除手术的实景 切掉几斤的一个肿大的肝脏 非常震撼

两性和生死这两个令人困惑和迷惘的问题 很多人一辈子看不透 井上光晴看透了 所以才活的潇洒快乐 也带给别人热情和快乐 真是令人羡慕的 无法复制的人生

 4 ) 《全身小说家》从那边看来,从这边看去

题记:
原一男的纪录片属于思考的人类,当你没有成为假面的奴隶时,请你看了询问你的心!
――――卡夫卡·陆(KavkaLu)

http://www.86gay.com/upload_funs/film/2006052610472646631.jpg

坦率的讲,在看《全身小说家》以前我甚至没有听说过井上光晴,但是,我看过原一男的一些作品,《永远的神军》、《绝对隐私的性爱恋歌1974》这些没有没有多少避讳影片给了观众镜像对应的机会,理性的讲从来没有真相,在你试图描绘的一刻它倒落在你的口舌之间。
纪录片便其实也是如此,镜头的取舍里早已将拍摄者的主观意志介入,所以,原一男将这个纪录片诗化了,他让我们看见了他心目中的一个作家,从井上光晴身后一些人的回忆来看,他确实是一个斗士,和病魔斗,也在嬉笑里叙述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倘然是一种很难达致的境界,即便你知道你想面对摄像机作秀,这一样是艰难的面具,慨然赴死是需要内心的张力的,我喜欢这个癌细胞转移依旧微笑着端着加冰威士忌酒杯的男人,我喜欢他面对死神的倘然。
只要你和别人共享一个历史时空,戏剧化便无可避免,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为了遗忘痛苦和期待未临,记忆会串并虚幻和事实,犹如小说终究会拖带作家精神世界秘密的影子。
在纪录片里我们注意到在他得知生命不久时他做出的姿态,中国人经常苟语日本人的某种伦理关,我们应该明白人类的第一法则绝对不会是道德,生存的境遇不同就会造就彼此道德观的不一样,作为一种审视我们应该进入他们国家的语境去发现习性、生活模式和羞耻感之后的精神成因,井上光晴的文字里描绘的不伦不仅是人间存在更主要作为作家他有这样的责任,历史需要这样的责任。
我注意到这些话题在普通民众里平和的反应,这种反应说明了这在他们国家是司空见惯的,而这些习俗的形成又联系着东方文化的衍变。
从井上的自述里我们看得到他曲折的身世,这个出生在中华旅顺的孩子,疾苦让他必然亲近左翼,我们可以从他的信仰选择的转变去找到日本上一代经历过战争和生存残酷的知识分子的心路,我们从晚年的井上和同为作家的尼姑的交往里可见,佛依旧是主宰着超脱精神世界的,女尼作家濑户内寂听手抄的《心经》为井上祈祷看得见他们的友情。人的本相在于对待异性和生死,在那种状态里从容不迫的是大师,生路无常,归期飘忽,唯死地沉默让一切归于无,我相信井上这种刚毅性格来自于他并不开心的童年,这样的生活让心坚定,当生死大限近在咫尺,他留给尘世的微笑会让活着的学会面对不幸的勇气。
本片出现的大多数他文学讲习所的女人都讲述着他的对于激情,确实一个对于生活绝望的人是不会如此奔放的的,他让我想到的是魏晋的名士,看淡生死,放任自乐,特别是他喜欢说佳话逗人开心,舍得下面具和虚伪的才是真人,从那些交谈里我们可以明白文如其人的含义。
同样,我们可以看见日本普通民众对于文学的的喜爱,一个还在阅读的民族,我相信他们还在思考,当我们站在自己立场上的时候,我们更应当学会倾听,在这部关及日本国民性和大和文化趋向和传承的纪录片里,所有的事件都不是一个人的,文化的形态造就了知识分子的思考定式,反过来知识分子会创造文化将来的形态。

【附录:影片资料】
《全身小说家》1994日本
导演: 原一男
内容:关于井上光晴的生平的人物纪录片
片长:157分钟
奖项:1994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日本电影蓝绶带奖最佳影片奖,《电影旬报》年度十大排名第一位
个人评价:艺术性6,欣赏性6(一种新的纪录片形式)

2006年9月26日 星期二 下午22时52分 云间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邮箱: kavkalu1967@126.com

 5 ) 休息不好的时候不要去看什么纪录片

在看原一男的《全身小说家》的过程当中,我无数次的打着哈欠,周围蔓布着让人昏睡的气氛。感谢我那胀痛的膀胱和中午的喜宴上喝的几瓶啤酒,它们联手叫我一次次的起身去小便,不至于睡着。

这片子本身作为纪录片来讲非常了不起,拍摄和叙事手法都有独到之处,作为素材的井上光晴也非常的好,虽然在看这片子之前我并不知道他是何许人也。通过这部片我对井上这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觉得他非常的有意思,他身上体现出来的很多特质是不属于他那个时代的,即便那是比我们要发达的多的日本。也许我们或多或少都能在他身上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片子通过井上的妹妹以及爱过他的那些女人,还有和他亦师亦友的老朋友等人不同的描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更为全面的作家井上。他的风趣、健谈、乐观、才华、孩子气的激情澎湃热爱自由,还有他的风流成性和谎话连篇,这些都让他显得那么出类拔萃与众不同。

 6 ) 全身小说家

    电影看的多了,才发现纪录片的魅力与拍摄的难度,尤其是关于人物传记的纪录片,用160分钟去纪录、追忆一个人的一生或是生命中最重要、最特别的某段时光,无异于用两三个词去概括一部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的小说,尤其是当要纪录人物平凡生活的岁月沉淀、几乎完全没有跌宕起伏情节的时候,这种难度也就被加大。把无限的感知浓缩提炼成电影语言,再通过镜头重新释放出来,所带来的震动与真实感,远比故事片强烈的多,因为我们知道这些都是最原始最不用置疑的东西。

    原一男在拍摄《全身小说家》的时候,总共拍摄了73小时的胶片,主要纪录的是日本著名作家井上光晴生命最后阶段与癌症抗争的心境。电影从童年时代开始追溯了井上光晴的一生,为了增加整体的协调性,原一男采用了故事片和纪录片相结合的手法,童年和青年时代的井上由演员扮演;老年的井上,则是由他自己现实生活的纪录剪接而成,这样使得井上的形象更加丰满完整,摆脱了传统纪录片一板一眼的刻板,增加了影片的吸引力,同时并未因此减弱电影的真实感。

    影片一开始便是井上光晴在某次聚会上装扮成艺妓惹大家发笑,他就像一个老顽童,随时都流露出天真率直的个性,有时让人哭笑不得,但又对他毫无办法。著名作家江崎诚致在《吴清源》中提到:“井上光晴既能说又能干,耍小魔术、玩扑克算命、模仿江湖卖艺都相当出色。旅途中,他的周围总会卷起笑的旋涡,几乎每次欢闹都以他为核心。有时他也放肆地嘲讽谩骂,但那种尖刻却不失对全局的照顾,反倒营造出一种爽朗的气氛。真是一个用语言难以细细描绘的人。” 江崎诚致的描述可以说基本概括了井上个性中光明的一面。

    井上光晴在旅顺出生,自有生长在贫困之家,由母亲和外婆抚养大,十几岁到煤矿做了挖煤工,按照他自己的叙述,他的初恋给了矿上一名年轻美丽的朝鲜妓女。他曾笃信过天皇,也是日本第一批共产党员,不过现实的残酷总让他无法在信仰里找到平静的港湾,他的处女作《不得不写的一章》非但没有为日本共产党高唱颂歌,反而无情揭露了作为革命家的烦恼与挣扎,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井上光晴被开除出党,他只有把难以抒发的胸臆与不满通过文字宣泄出来,可以说井上广为人知的开朗与“大癫大吠”的性格其实是内心扭曲阴暗面的反作用,或许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在现实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至于在忧郁和躁动不安中崩溃。

    电影中拍摄最多的是井上光晴的个人活动及访谈,他在自己创办的文学所里关于《虚构与现实》的演讲,道出了他对文学创作的深刻认知。他的讲话从来都没有高深的理论,但口若悬河的表达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都令人折服;他的另一个特质在于在他身上你根本找不到文人的自命清高与孤芳自赏,相反井上光晴是要融合到最普通最平凡的人群中,无论文坛新秀还是贩夫走卒,井上光晴都一视同仁,毫无保留的去指导他们,影片中有一个片段是一位70岁高龄的老婆婆致词感谢井上对她的栽培,虽然她之前毫无文学根基,但井上还是让她在风烛残年重新焕发了活力,这个片段让我们见到了井上性格中金子般的一面,这种光辉让许多即使取得无上荣誉的作家都会黯然失色,回想起国内的余秋雨之流,简直充满铜臭味俗不可耐,只能算是虚伪的附庸风雅之徒。

    井上光晴一生都充满着假话(注意不是谎话),从他对追随者的花言巧语就可见一斑,当然这些都是无伤大雅的善意谎言,甚至蕴含许多发人深省的哲理,这些都无妨身边朋友、学生对他的敬佩和爱慕。假话正是他创作灵感的来源,因为他是通过假话创造自己的世界、通过虚构的情节来体现真实的存在,所以作家笠原淳评价他说“井上先生本身就是小说,是全身小说家。”原一男没有把过多笔墨放在井上如何与癌症抗争上,只是通过对他病情不同阶段最直接的描述,与井上光晴依然热爱写作和教导学生的画面来烘托出他不屈的斗志。他对文学的理解并不局限于文字,他的狂放不羁感觉上很有李白的风范,文学在他身上展示出更广阔的视野与包容。

 7 ) "自由意味着不要期盼从别人那里获得什么"

“我不是一个好丈夫,但我非常爱你”。
煤矿起火,封闭门,旷工只得闷死在下面。
作家癌症,但他不写患病、住院经过,而是创作其他。
手术视频。
拥有众多情人,妻子容忍了他。
“自由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自由意味着不要期盼从别人那里获得什么。"
煤矿周围的朝鲜妓女。初恋竟然也去当了妓女。
“现实中总有一些你不想让人知道,我们所选的有别于真实的就是小说。”
不想让人知道的部分,就写成小说。
冷水浇jj,盼望快长大。
癌细胞扩散到心脏里。
为了保护一些真相,他必须说谎。
“我希望你变成强大的恶魔继续潜伏在我们的世界里,指控人类的歧视,谴责世界的不合理,揭露文学的堕落 ”
三星半

 短评

从片头开始讲/反思冲绳的悲剧,到第二幕井上扮成艺妓开始跳脱衣舞,这部电影已经几乎在我这里封神。/没有想到井上也出生于战争时(旧“满洲”=现东北)的旅顺!/井上讲到曾经和祖母在煤矿工厂工作,他负责安慰那些因矿难失去家人(基本是丈夫)的家属,通常骗他们说“你们的丈夫离开时没什么痛苦”,他说这是一种虚构,基于现实的虚构。让我想到最近流行的人矿discourse和energy议题。/原一男竟然跟到井上的手术室里记录下了他因癌症而做开膛手术的过程。/后半部分通过井上亲友的采访揭示出井上是如何虚构关于自己人生的故事,印象深刻的是他说自己的初恋是一位在日朝鲜族姑娘。连“满洲”的出身也是自编的,果然是“全身小说家”。

4分钟前
  • 小蚁
  • 还行

虚构以画面展示;回忆以演员搬演;这是影片唯一有趣的两点。ps:你妹啊,你犯得着把剖腹取肝的整个过程拍下来么?!人生如戏,选择性写作,人总有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事情。

8分钟前
  • 翟墨子
  • 推荐

井上光晴的自编年谱或他本人的叙述,都难免自我粉饰,而他的女粉丝对他的痴迷也充当了旁注,原一男却通过走访和文献,还原他的面目,还原不是揭露,只是更完整地呈现。原一男的纪录片总是充满了力量,这种力量不是说他拍摄了令人震惊的画面,而是他总是冷酷直视被拍摄者并毫无保留地将之表现出来。

9分钟前
  • Clyde
  • 力荐

[3.5/5.0] 拍太長。對比井上光晴為塑造自身傳奇性,柏格曼在日記說謊(事實互相矛盾)的習慣純粹是記憶不清?

13分钟前
  • craigga
  • 还行

意外的导演见面场,导演温和敦厚的外表下是疯狂的心,强烈跟我们推荐他拍的讲他和他两个前妻的三角恋的纪录片,里面还有两个老婆生小孩的实拍噢~(⋯)对这部评委特别展映的片子也说不上喜欢,倒是导演有两句话挺有趣,井上的骗人年谱其实是为了那些喜欢他的人编纂的,井上的谎言我都用虚构影像来展

18分钟前
  • 坂口健大郎
  • 还行

略微啰嗦了点,不过绝对是非常有意义的。很有意思的是,用镜头的真实去记录虚构的真实,肉眼可见的一个人一点点迈向死亡。看的时候莫名会想,井上光晴和那些邪教教主有什么区别呢?也许只是信仰的东西不同罢了,相通点还是很多的。那场实拍的剖腹取肝戏是真的看不下去,心里面怕怕的,以后一定要健康生活,多点锻炼,不能经常熬夜了。

21分钟前
  • 笑忘書
  • 推荐

全身小说家,指他一生都伴有虚构的气息。

25分钟前
  • 一个墨盒
  • 推荐

那个满嘴跑火车的“撒谎经光晴”最终选择了去做小说家,那是个最适合他的职业。他甚至彻底杜撰了自己的历史,来掩盖自己不想面对的过去,这是懦弱的表现,却未尝不是勇气,他是真正的全身小说家,用他自己的理论来说,他生活在自己所“选择(虚构?)”的那部分“真实”中,他自己就是一部小说。

30分钟前
  • 恩来居士
  • 力荐

名副其实的全身小说家,跳脱出文字世界之外依然在生活里构建了虚构的防线,纪录片前后分工明确,前面呈现的是作家自己想要呈现的形象,并因此获得了众多文学爱好者的仰慕,后半段是揭露“谎言”的过程,但导演原一男的目的并不是去戳穿作家的虚伪,反倒是以包容的态度去展现事实本身,所以观众在看的时候也不会感受到批判的情绪。

31分钟前
  • 超cute侠
  • 推荐

一个人生命中,总有选择原谅或不原谅的人,他不愿回忆的就淡化为虚构,此乃真实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人的生命,总会在某处某个心灵里留下痕迹,此乃不朽。

3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他去世后,那些喜欢他的女人该多么伤心。

36分钟前
  • 魏晓波
  • 力荐

我们憎恨谎言。可有人需要靠它活着,靠它发光。

38分钟前
  • 菜菜
  • 推荐

当一个人无法拍出掏心肺的电影时,你可以找一个像原一男这样的暗黑纪录片导演,拍下你的生,爱,性和死。还有最重要的心,肺,还有癌变的,肿大的肝脏!

39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1. 好多地方没有中文字幕。2. 147分钟太长了,完全有压缩的余地。3. 导演感情部分处理,倒是有一些真料。4. 动手术,体检,他衰弱的镜头导演倒是不避讳,看起来非常真实。5.他妻子就很受气不是嘛?给这种人当妻子一定要想清楚,不要要求感情回报。6.他是很有名的日本作家吗?

41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不妨从容地生存,因死亡并没有挪动脚步。身外的斑驳是多好的借口,让我们忘记体内摧枯拉朽的恶心,于是癌症也成了救赎,起码体内多了几分色彩。花园的小径分岔是幻觉,生存是一条“大路”,从生到死。

45分钟前
  • 大夜士
  • 推荐

井上光晴的槽点也是他能够写小说的能力,虚实填充叙事,虚实模糊了叙事,这个题材比起传统的作家传记要吸引人多了。

46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推荐

#SIFF# 交叉剪辑井上光晴的讲座/演讲以及罹患癌症后的治疗过程,节奏感好。围绕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展开:作为通灵师的虚构、年谱的不可靠(无论出生地、破处经历还是1/4朝鲜血统都不可靠)、自述及他人视角的差异。有趣的细节也很多:父亲在瓷器上的情色画、六七十岁老太带小剪刀去商场剪袖子……

49分钟前
  • btr
  • 推荐

上海电影节,导演出现了... 不错的纪录片。那个尼姑说的纯友谊,竟然是骗人的...... 以及导演说,她会成为尼姑,是因为不想再和井上桑有身体纠葛了....... 额。看完想找井上的小说来看看。

51分钟前
  • witecross
  • 推荐

4.5,类似电影片段的插入效果非常奇妙……另,井上说的那段初恋,一看就是假的

55分钟前
  • 透明稔
  • 推荐

一位大作家的最后人生、他本人口中的过去历程、旁人道出的真实人生...谎话大王最终成为了作家的故事,真正的全身都是虚构的谎言。最后导演出现在现场,补充了很多有趣的幕后,比如作家追悼会上尼姑(也是大作家)所说的“与作家的纯洁的男女友情”,实际上他们是很长时间的炮友。从银幕到现实的幻灭。

59分钟前
  • 古格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