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女王

剧情片英国1986

主演:海伦娜·伯翰·卡特加利·艾尔维斯John Wood莎拉·克斯托曼帕特里克·斯图尔特乔斯·雅克兰德Zelah Clarke

导演:特雷弗·纳恩

剧照

九日女王 剧照 NO.1 九日女王 剧照 NO.2 九日女王 剧照 NO.3 九日女王 剧照 NO.4 九日女王 剧照 NO.5 九日女王 剧照 NO.6 九日女王 剧照 NO.13 九日女王 剧照 NO.14 九日女王 剧照 NO.15 九日女王 剧照 NO.16 九日女王 剧照 NO.17 九日女王 剧照 NO.18 九日女王 剧照 NO.19 九日女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5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1552年的英国,即将到来的权利交替让王公贵族们各个如临大敌,在摄政王约翰达利公爵(约翰·伍德 John Wood 饰)的暗中操纵下,原本的继承人,信奉天主教的玛丽公主(Jane Lapotaire 饰)遭到了排挤,简(海伦娜·伯翰·卡特 Helena Bonham Carter 饰)成为了继位者。之后,约翰公爵让儿子吉尔福德(加利·艾尔维斯 Cary Elwes 饰)迎娶了简,如此一来,实权便落入了他的手中。  简和吉尔福德被送往乡下等待着加冕仪式,原本素不相识的两人在朝夕相处之间慢慢产生了真挚的感情。爱德华六世(Warren Saire 饰)去世后,16岁的简大权在握,她的一些做法惹恼了大臣,在位仅仅九天就遭到废黜,与此同时,逃出国外的玛丽公主带兵杀回了英国,夺回了本属于她的东西。

长篇影评

1 ) 不灭的心志,不衰的信念

故事主要围绕英国16世纪的宫廷政治、宗教改革讲述了一位拥有理想抱负,愿意解放人类而奋斗的女王·简(Lady Jane)的故事。 初看时,以为女主·简只是坚持自己的理念,没有人会能理解她;以为男主只是一个花花公子,没想到他心里也装着芸芸众生;更没想到两人的信念与追求是一致的。

在共有信念的吸引下,他们走到了一起。凭着他们对众生的爱、他们彼此的爱、他们共有的信念、他们已有的权利,开始了绘制他们的理想蓝图国家,全情投入他们的热血、理想与信念。

这部作品,再次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改革的本质在于“斗争”。有斗争,就有冲突,有冲突就必然有力量的对比。所以,改革也是力量的比拼,一旦改革,必然涉及到新旧势力的冲突与抗争,到底哪一股力量更强?这种规律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中我们都可以发现!

“改革”,上至国家政治,下至组织机构的改革,个别团体的斗争(无间道),再到个人的习惯斗争(立志培养某个品质,养成某个习惯)……这都可以理解为改革。而想要改革,信念是第一位的,在具备信念之后,我们必须要拥有和对抗“势力”足以抗衡的力量,只有在信念与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我们才能打击掉“对手”!

虽然故事的结局都以二人生命的终结而告终,虽然二人改革的过程与方法或许为后人所诟病,但二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做到了宁死不屈,二人为共同理想而融为一体,待再相见时,他们必然成为永恒。

这种精神信念与追求,这种彼此对爱的执着与深沉,是值得我们所讴歌的!

2 ) Victoria and Jane

写这篇东西之前,正好瞥见两个电影的海报——惊人的相似——只是男女主角调换了位置。

把我最近看的两部讲英国女王的电影(The young Victoria和Lady Jane)扯到一起其实有点牵强,毕竟两人所处时代不同,一个是都铎时代的皇室少女,皇室斗争的牺牲品,一个是日不落帝国的立宪君主;一个在位仅仅九天,就被血腥玛丽斩首,一个却统治英国长达63年,空前绝后。
可是她们先结婚后恋爱的婚姻生活却有着若隐若现的相似。都是执子之手,Jane和Guilford共赴黄泉,Victoria和Albert却能白头偕老。偕老这个词或许夸张了点,但她们20多年的婚姻和可怜的Jane相比,可就是无比幸福了。
初一见面,倨傲清高的Jane对未婚夫提出条件,希望婚后两人如兄妹般相处,Guilford立刻针锋相对地暗示自己和她一样对这场包办婚姻也是心不甘情不愿。Victoria和Albert的初次见面要友好得多,带着任务来的男方在女方面前小心翼翼地开口,生怕自己一句话说错弄巧成拙,而从小就照着未来女王的标准来培养的Victoria却大胆地打量着这位新来的人,无视繁文缛节的礼貌,在男士还在酝酿该用些什么词汇的时候毫无顾忌地来一句“Hello”。毕竟有太多人想抓着她的裙摆往上爬了。当然,这只是电影里的场景,我深知现实中未必如此,但却宁愿相信这可爱而美好的故事。
幸福的生活总是相似的,很快他们的婚姻生活的甜美镜头就开始变得无二——在草原上策马狂奔,在夕阳下携手漫步,在长夜里相拥而眠……在登基之后的日子里,丈夫的影响激发了两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深闺小姐的济世情怀,她们见识到了宫廷金碧辉煌的奢靡、自己衣来伸手的生活,是建立在多少百姓食不果腹、流离失所之上。懵懂少女意识到,自己并不在意的那个位置和它所赋予的权利,能给这些百姓带来多大的改变。在夫君的鼓励下,她们的确实施了虽然理想化却给底层百姓带来实惠的政策(谢天谢地,这是史实),尽管这些政策的落实总是不那么尽人意。
历史其实就是一个又一个轮回,那些让我们为之惊叹的、哀伤的、敬佩的,其实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罢了。和Jane的悲剧相比,Victoria的一生虽然长,却极其平淡而安详。学历史那么久,我还很少像现在这样感同身受般地感叹,君主立宪真是个好东西。

这里想再提一下两个女演员,Emily Blunt这个“史上最抢戏配角”终于修成正果,独挑大梁。不必说,演得自然不错,从她在《时尚女魔头》里的表现可以看出,她的气质天生适合这种颐指气使的角色。虽然有人说她稍欠贵气,但对于初出闺阁的维多利亚来说,气场上不就该欠那么一点点么。Helena Bonham Carter当时虽年方20,比Jane的真实年龄整整大4岁,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仍是一个有着Baby Face的少女形象,看书的时候眉头微蹙,面对突如其来的王位不知所措,甚至有点失魂落魄。这些年在HP里看到她,演对伏地魔忠心耿耿的神经质女人贝拉,皮肤苍白,高突的颧骨,头发蓬松凌乱,在HP6里到处大声嚷嚷着“我杀死了小天狼星!”,在长桌上疯叫着踢翻玻璃。真是让人唏嘘不已,虽然据说这是她的本色出演。

3 ) 都铎三女王:那一段女人的天下

这部电影很浪漫,讲的是珍•格雷和丈夫之间先结婚、后恋爱、携手赴死的悲情故事,也是一种解法,毕竟历史就是给人闲话用的。

被处刑的格雷(The Execution of Lady Jane Grey)保罗·德拉罗什(Paul Delaroche)1833年英国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

好了,下面的内容就不太浪漫了,是导演没拍的部分。 说来凑巧,都铎王朝连出了三位女王,珍•格雷、血腥玛丽、伊丽莎白。她们是爱德华六世的外甥女和姐姐,又经同一位女学究王后的长期调教,却下场迥异。 亨利八世为了生一个王子,和罗马教廷决裂,两次离婚和两次杀妻折腾得血光四溅,死后留下9岁登基15岁夭折的爱德华六世和一群野心勃勃的摄政大臣。与亨利八世同时期的明代嘉靖皇帝也多年无子,他踢死了第一位皇后、囚死第二位、烧死了第三位。(关于亨利八世和他的6位妻子:http://www.douban.com/review/1153302/) 随着亨利八世频繁的换妻,玛丽和伊丽莎白一会儿贵为公主,一会儿贬为私生女,她们的继承权得了又失,失而复得,连国民、国会、教廷和欧洲都参与到她们的王位之战中。 爱德华六世夭折后,本应由他的长姊玛丽继位。玛丽的生母西班牙公主凯瑟琳是罗马帝国皇帝的姑妈,在罗马天主教廷看来玛丽是亨利八世唯一合法婚生子,连爱德华六世都不算。玛丽和她母后在英国天主教徒的心目中拥有无可替代的身份和价值。 说来玛丽的经历比灰姑娘更惨。18岁之前,她是集专宠于一身的公主,后妈安妮•博林鸠占鹊巢,毒死凯瑟琳之后,亨利八世强行通过《继承法案》,该法案不但宣布亨利八世和她母亲的婚姻非法,玛丽是私生女,还剥夺了她的继承权,若有人敢反对一律以判国罪处死。一时之间成百上千的人头落地,其中包括《乌托邦》的作者、亨利八世的挚友、首席大臣托马斯•摩尔。(奇怪怎么没人称亨利为血腥亨利呢?)。亨利八世还堵死了她嫁到国外的出路,取消了她所有的婚约,包括当时最强大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他是玛丽的表哥)和富庶的法国国王弗朗索瓦(《都铎王朝》第一集中小玛丽站在宴会桌上问他:你是我的未婚夫吗?那我得亲你。被夺去初吻后失声大哭的那个法国小王子) 玛丽的勇气也令人乍舌,她和暴虐乖张的父王据理力争,宁死不承认《继承法案》。她被派去给伊丽莎白换尿布,只能走在烂泥里,谁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折磨她;后妈要毒死她,中毒后父王禁止医生给她治疗。幸亏朝三暮四的父王不久砍死了这个后妈,加上法官们又故意拖延对玛丽的审判,她才侥幸逃生。 第三任王后对玛丽很好,她死后,玛丽掌握了后宫实权。她性格豪爽热情,第四任王后在她的感染下改信了天主教并和她成为好友。她虽然痛恨伊丽莎白的妈妈,却对这个异母妹妹照顾有加。 相比之下,伊丽莎白比玛丽更早经历人生变故,城府深多了。伊丽莎白三岁的时候,妈妈被杀她成了私生子,那时她问保姆:为什么昨天大家还叫我公主,今天都叫我伊丽莎白女士? 到了六岁,她就知道缝制被褥给人人宠爱的2岁的小弟弟作为礼物。 亨利八世死了之后,玛丽和伊丽莎白恢复了王位继承权,九岁爱德华六世继位。老国王临死前指定第三任王后简•塞穆的哥哥爱德华 •塞穆为摄政王,其弟托马斯•塞穆是貌比潘安、口吐莲花的大帅哥,曾经和亨利八世的最后一位皇后凯瑟琳•帕尔是一对,后来生生被老国王棒打鸳鸯。 老国王刚死,凯瑟琳•帕尔就迫不及待地嫁给了托马斯•塞穆。天要下雨,王后要嫁人,全国人民都挡不住。 婚后帅哥沾花惹草的习性依旧,他野心勃勃把伊丽莎白作为皇位的踏板,和她打情骂俏,甚至溜进卧房动手动脚。凯瑟琳毕竟不聋不瞎,听到风言风语加上亲自看见伊丽莎白坐在塞穆怀里,她终于把伊丽莎白送出了家门。不过这母女二人倒是对家丑不可外扬有着共同的认识,一直维持着表面的礼貌。 在后来塞穆的情书攻势中,伊丽莎白的回应却没给外人落下把柄。凯瑟琳死于产褥热后,塞穆肆无忌惮地夺权,甚至敢揍小国王,他的摄政王哥哥终于坐不住了,以谋害君王罪把他关了起来。伊丽莎白也被迫上法庭交待他俩的私情,她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展示了自己滴水不漏的雄辩才能,对与托马斯养下私生女的说法予以反击。摄政王拿伊丽莎白没有办法,只砍了弟弟一个人的脑袋。但是尽管如此,伊丽莎白因其“不清白的名誉”不得入宫,被监禁了起来。 到了爱德华六世统治后期,约翰•达德利逐步掌权,他让自己的儿子吉尔福德去引诱珍•格雷(她是爱德华、玛丽、伊丽莎白的侄女),并且很快得到了无知女孩的芳心,成了公爵夫人的丈夫。约翰•达德利又骗临死的爱德华签署遗照:宣布他“亲爱的”异母姐姐们是“杂种”,没有继承王位统治国家的资格,王冠应该戴在父母婚姻合法的表侄女们头上。 马克•吐温的《王子与贫儿》里的小国王的原形就是爱德华六世,里面有个接见的场面。珍•格雷就在其中,而浪荡公子吉尔福德未能允许进见,还惹得珍•格雷十分失望。最好玩的就是穿衣服的时候,大臣们一个个跪下,一件衬衣经过侍从主管——总内侍官——次御寝大臣——温莎狩林总管——三级近侍官——兰开斯特公爵领地王室大臣——御服大臣——诺洛伊纹章局长——伦敦塔典狱长——皇家总管大臣——世袭花纹装饰司长——英国海军长官——坎特伯雷大主教——首席御寝大臣依次传递,才给汤姆穿上。 国王逝世后约翰•达德利先密不发丧,三天后等安排妥当,宣布珍•格雷继位。 当国王的丧钟敲响,伊丽莎白推托有病,拒绝前往伦敦参加葬礼,聪明地避过了宫廷政变。 而玛丽在没有盟国后援的情况下,指责珍•格雷谋反篡位,毕竟整个英格兰都同情玛丽,反感约翰•达德利谋逆的罪行,玛丽号令一出天下应。天主教徒、新教徒在短短几天之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无数城镇都宣布他们只效忠玛丽。珍•格雷加冕才九天,伦敦市长就宣布冒牌女王无效。没多久,约翰•达德利、珍•格雷等人都被义愤的群众抓获,伦敦百姓几乎全都跑到街上庆祝,这时伊丽莎白很高调地站在玛丽身边接受百姓的朝拜。 其实玛丽不像很多电影中刻画的狭隘恶毒,比如她放过了宫廷政变的从犯,只把达德利处以叛国罪,签署珍•格雷的死刑判决书时,还犹豫再三,毕竟珍•格雷知书达理性格懦弱,是权力斗争中无辜的牺牲品。玛丽本来似乎打算留她性命,恰逢新教徒再度造反,珍•格雷又拒绝皈依天主教,珍•格雷死时仅16岁。她的妹妹凯瑟琳•格雷后来入宫成为玛丽和伊丽萨白的女侍。 玛丽上台后为了名正言顺,必须宣布自己父母的离婚无效,这样伊丽莎白无形中就成了私生女。但她还是在各种仪式上,让伊丽莎白坐在自己旁边,并赐予她从未有过的优厚政治待遇。 不过,她那一系列天主教复辟的行为还是激怒了所有新教徒。毕竟亨利八世的妻子除了玛丽的妈妈之外以后五任都是新教徒,年轻一点的英国人20年中都没见识过啥叫正宗的天主教。于是全国接二连三地出现反天主教游行,其中不乏谋权篡位者的指使,玛丽一怒之下,逮捕了很多闹事者。 眼看火就要烧到自己身上,伊丽莎白颤抖地跪倒在玛丽面前泪如雨下:“姐姐请原谅我的愚昧无知吧,请带领迷途的羔羊走回正道。谁叫我生不逢时没福了解正统的宗教,受蒙蔽至今,请姐姐容我改过自新,赐我天主教书籍回家研读”。 谋士们可不像玛丽那么粗线条,他们坚决反对放虎归山,伊丽莎白一天不除,新教就有揭竿而起的旗帜。玛丽却表示,只要妹妹不公然反对自己就够了。玛丽毕竟是老派女子,认为嫁鸡随鸡,也许结了婚伊丽莎白就改信了,她让伊丽莎白挑一个天主教的贵族子弟,在众多的候选人中,伊丽莎白偏偏选中了不肯娶她的康特奈,康特奈像那个光顾着吃喝玩乐的薛蟠,但选老婆眼光就高明太多了,他认定娶妻娶德,而伊丽莎白遗传了情场高手亨利八世和安妮的基因人送外号“小魔女”,女追男躲,婚事便堂而皇之地没了下文。 伊丽莎白名正言顺地称病离开了伦敦,伤心之地不可留谁都得理解。 老派的玛丽显然不想一人独挑国家重任,她决定嫁给比自己小十岁的表侄儿、公认的野心家、独裁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一则西班牙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她需要这个强援,二则两人都天主教徒。(玛丽小时候曾经跟自己的公公查理五世定过婚,腓力二世和他的儿子都曾向伊丽莎白求过婚。) 这次循旧例门当户对的联姻却遭到大规模反对,带头造反的托马斯•怀特是伊丽莎白生母的旧情人(《都铎王朝》中在宴会上闷头写诗的那个长头发)的儿子,他拥戴伊丽莎白。 玛丽下令将伊丽莎白押解回伦敦。伊丽莎白再次耍赖称病,实在装不过就一步当作三步走,五十英里磨蹭走了好几天,还在伦敦塔前上演了一出窦娥冤降滂沱雨的感人戏,伊丽莎白失声痛哭对天陈情,赢得了无数民众和贵族的眼泪。好在托马斯•怀特比他的父亲坚强,在酷刑之下打死不说,而伊丽莎白又一口咬定自己不知情, 终于在关押两个多月之后,被转移到其他地方继续软禁。 之后没人敢干涉女王的婚礼,据说女王很爱腓力二世对他言听计从,但他既不爱她也不爱英国人民,他鼓励玛丽用最残忍的刑罚来对付异己,在短短五年内烧死了300人,三朝大主教也不能幸免,血腥玛丽的名号由此而来。很多英国人都把玛丽的倒行逆施,归罪于残忍嗜杀的西班牙人的教唆,全国陷入恐慌。 在腓力二世的要求下,玛丽跟随西班牙加入意大利战争,结果被法国人夺走了在欧洲大陆上最后一块领地加莱港,加莱是英国通往欧洲的跳板,在百年战争结束之后,英国人不惜耗费巨资固守,加莱的失守让英国成为一个孤岛,也将玛丽永远钉在英国历史的耻辱柱上。另外,英国仅有的一点生产力,也被西班牙人借用为他们的廉价工厂,分担战争的费用。 但是,玛丽所作的一切,并没有换得腓力二世的感激和关心,他忙着管理他庞大的帝国、附属国、很多殖民地,很少能来英国看望自己的妻子。玛丽是一个忠心的妻子,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女王。 一开始,腓力二世坚决要处死伊丽莎白,但见面之后却被小姨子迷住了。按照那时的审美,伊丽莎白美貌倾城:金红色的长发、雪白透明的皮肤、迷离勾魂的棕色眼睛,《飘》里郝思嘉凭借15英寸细腰就傲视群雌了,伊丽莎白腰围仅有13英寸。后来全国妇女都仿效伊丽莎白,用铅粉拌蛋白加醋给自己增白,结果因皮肤癌溃烂而亡的人数急剧增高。 伊丽莎白在逆境之下的镇定和高贵,让腓力二世感叹这姐妹俩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于是他热心鼓动妻子放宽对妹妹的看管,后来若不是深信伊丽莎白已是他的囊中之物,他肯定不会强迫玛丽临死前把王位传给伊丽莎白。当时的他,自然没料到在帮助自己一生中的强敌。 当伊丽莎白在伦敦塔的狱友、大帅哥罗伯特•达德利带来玛丽的死讯时,伊丽莎白不禁跪倒在草地上,用拉丁语吟诵出两句赞美诗: 这就是上帝的旨意, 这就是凡人眼中的神迹。 事实证明,上帝他老人家没少帮伊丽莎白。

4 ) Helena Bonham之魅力

感觉真好,老片子的味道就是不一样,细节都是一流的。前两年的The Other Boleyn girl,太烂。就连十年前,海伦米勒演的伊丽莎白一世,都欠感觉。
还是老片子好,Helena Bonham的演技也不用说,帅哥嘛,唉,我也喜欢!!! 真是最棒的都铎王朝片子!
推荐喜欢Helena Bonham的朋友去看《鸽之翼》,还有《霍华德庄园》。演技超赞的!
唯一遗憾的就是:在《霍华德庄园》里和她演对手戏的艾玛汤普森(演技也是没的说,经典的英国演员,告别有情天的女主)貌似因为选她一起拍戏而丢了老公。。。没办法,男人都是感性动物,艾玛太理性了——她演理智与情感那么炉火纯青——自然被尤物Helena比下去了,后院失火。。。
呵呵,Helena Bonham的魅力,不言而喻。
PS:最近酷六上有片源了,直接在线播放,虽然清晰度一般般,但是不必等慢吞吞的电驴了。

5 ) 狭缝中的美好

看完一部电影,黑暗中躺在床上依着某个要素一遍遍回想,但是又不忍立刻去看第二遍,那么对我来说这是一部好电影。
Lady Jane。
都铎王朝那段动荡的历史中小小的一段宁静时光,狭缝中时间缓缓驻留了九天,银色光晕下游移着,终又弃而飞驰。多么美好的Helena Bonham Carter, 稚嫩,纯净,任性,坚定。一如Howards End中在贝五中冲出音乐厅的Helen, the Room with a View中在僻静乡村安静客厅中激情澎湃弹奏贝多芬的Lucy(E.M.Foster似乎很喜欢贝多芬), 还有那部动人的A Hazard of Hearts中迷人的小猫。今年看过她的the Heart of Me和Enid Blyton, 依然迷人,但只剩下凌厉的迷人。
故事也许美得让人难以相信。小时候在那个大屋里看到的苏格兰玛丽女王、伊丽莎白女王和埃塞克斯伯爵的故事里充满阴谋和血腥,那段都铎王朝的历史似乎没有任何真诚可言。但这部电影看得快要融化在一片银色光晕中,宁愿相信这段无暇的美好正镶嵌在一片绛红之中。
配乐让我十分感动,那么英国的曲调,带着文艺复兴的忧伤,来自英格兰的山谷和溪流。柔弱的Jane在那个玻璃多过墙的巨大宅邸的窗前向外望去,这不仅仅是一个有风景的房间,这座宅邸似乎才是主角,任多么洁白多么坚定的人都只能是初夏里摇晃着的玫瑰,一阵寒风就能杀死的美。但是,毕竟,在阴沉的伦敦塔里,留下了一抹最美的风景。

6 ) 九日女王

从都铎的谱系来看,亨利八世是个颇有趣的国王,他先后娶了六任妻子,两个被抛弃,两个被砍头,一个病死,最后一个也年寿不永。在这六任妻子中,第一任阿拉贡的凯瑟琳(1485-1536)是卡斯蒂尔公主,疯女胡安娜的姊妹,也曾是亨利之兄亚瑟的妻子。亨利与凯瑟琳的联姻继续加强了英国同西班牙的联系,也带来了亨利执政之初的稳固局面;如果凯瑟琳能为亨利诞育下一位男性继承人,也许王室内部就会省掉日后许多纷争,这对王家夫妇也确实生养了好几个孩子,包括那位早夭的亨利王子,但遗憾的是只有玛丽活过了襁褓之年,她毫无疑问将会嫁给某个外国君主或王储而屈从于他人意志,亨利想要的却是一个像自己一样的继承人,一个将都铎之名保持永恒的人。

1533年1月情妇安妮·博林怀孕后,亨利当即与其结婚,未经罗马废止他与凯瑟琳的结合,5月份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格兰姆宣布亨利与凯瑟琳婚姻无效,因该婚姻违反了圣经上禁止男人与兄弟之遗孀结合的诫律。此后亨利与罗马结怨,自我拥戴为英格兰教会最高领袖。凯瑟琳被抛弃,其女玛丽·都铎自然也沦为非婚生子女,从继承序列上消失。1533年9月7日,安妮·博林生下伊丽莎白,亨利企图从她那里得到的男性继承人迟迟不来。亨利没有耐性,转而抛开安妮,将她推给了朝廷的敌对方,他们给她扣上通奸以及与其兄乱伦等数项罪名将她处死(1536),年幼的伊丽莎白遭到了与其姐一样的命运。死刑执行后没几天,亨利与简·西摩(1509-1537)结婚,简生下他盼望已久的儿子爱德华,不久撒手西归。爱德华是亨利最后一个孩子。接下来的克利夫斯的安妮(1515-1557)毫无媚人之处,未圆房即被抛弃。年方17岁的凯瑟琳·霍华德(1520-1542)娇纵任性,1542年因通奸罪断头。凯瑟琳·帕尔(1512-1548)善良贞洁,对玛丽和伊丽莎白姐妹呵护有加。临终前,亨利终于恢复了两个女儿的继位序列,位居爱德华之后。

亨利的这种状况让我想起卡佩王朝路易七世,菲二同样是王室切盼已久的男孩,而他小时候身体也不很好,如果历史注定他要像爱德华六世一样夭折,那么法国的繁荣将延迟多久?论及卡佩王朝的强大时总不免谈到婚床上的好运,确保总有男性继承人,以及提前加冕的惯例。女性继承人也不是不行,考虑到女孩得嫁人,的确被丈夫操控的危机会大许多。

从简·格雷这一支系来看,她的母亲弗朗西丝·布兰登是亨利八世之妹玛丽·都铎与萨福克公爵查理·布兰登之女。简的王位继承权源自其母。弗朗西丝嫁给了多塞特郡侯爵亨利·格雷。1537年10月简出生,她与爱德华王子同年。1551年10月她的父亲亨利受封萨福克公爵,简也成为了宫廷中的熟面孔,推知假如她与爱德华有颇为亲近的关系很可能始于此期间。爱德华六世统治期间,真正的权力维系于诺森伯兰公爵、新教徒摄政John Dudley之手,1553年5月简嫁给John Dudley的儿子Lord Guilford Dudley。

说过这些,才能开讲电影的剧情。其实考虑到当时英国国内的形势,对于莱斯特的父亲来说,采取什么手段是不言自明的,他是个旗帜鲜明的新教徒,没得妥协,他很想把英格兰王权继续保持在新教徒手里,继续自亨利八世以降的宗教改革。爱德华的姐姐玛丽笃信天主教,简则同爱德华的宗教信仰一致。虽然第一顺位继承人选无疑是玛丽,但简却更符合以John Dudley为首的新教徒的利益。伊丽莎白在这一段的声息是不明确的。苏格兰的玛丽全然未被列入考虑,她在继承序列上的位置与简同等。

莱斯特的父亲John Dudley,在我印象中他就应该是电影里这副模样,威严、持重、阴沉又颇为令人信靠,并不是个纯粹的野心家,但画像上的John不是这么苦相的,忧虑深重的感觉。电影一开头就通过断头台上的处刑渲染了亨利八世死后的宗教分裂。然后是雪野中的狩猎,萨福克公爵和爱德华六世以及他的保护人John Dudley,爱德华在萨福克公爵家中见到了读柏拉图、穿着得像个年轻修女的简·格雷。其实我很喜欢这版电影的服饰设计,强调暗色调的华丽,柔光下宫廷带有丝绸反光的金色和银色,Dudley家族的全黑。电影很明显是史实之上的细化改编,丰满了具体历史人物的个性。简是个天真、深居简出,有着美好幻想,性格执拗又倔强,对天主教信仰深刻质疑的少女,她也很难说是一个虔诚的新教徒,她爱读柏拉图,对基督变体论不屑一顾,估计基督变体论也是她最终改宗的难题,她的内心中有着反叛的渴望,但生于贵族之家,受到重重约束和母亲的严厉管教,父亲也并不看重她,只有重病缠身的爱德华六世是出自真心喜爱她。电影里说爱德华倘若不是患了肺结核(或者砒霜中毒,历史上也说不清楚,反正电影里是先患病,John为了让他多活几天以签署让简继位的遗嘱而以砒霜为他续命,所以最后也可能是砒霜中毒了),就会娶简为妻。当John Dudley向她父母提出缔结婚姻的请求时,她忍受母亲的家罚,硬着骨气不肯同意,John Dudley动用了爱德华来劝导她,她才屈服,爱德华对她说了一句话,如今我所忍受的痛苦,将来就要落到你身上了。印象很深的一个场景,深旷的大厅里两个年轻孩子抱在一起,孤独伤心。爱德华带了提线木偶来逗简,简破涕为笑,那分明是两个不谙世故的孩子的脸庞。然而简很快就要担当起的命运不仅仅是痛苦,而是毁灭。她的生命正如爱德华所带给她的提线木偶。爱德华离开简的家后,在回途中昏倒,搀扶着他的John像个沉默隐忍的父亲那样怀抱着他、安慰着他,很奇怪的是John给我的父亲感很强烈,日后他面对Guildford的质问时他的申辩也是如此忍耐,更像个受害者而非始作俑者。

我一直好奇爱德华的病征出现在什么时候,John Dudley是从何时起绸缪英格兰的王位继承问题的,简与Guildford的婚姻是否是计划中的一个步骤?(考虑到1553年5月简才嫁给Guildford,2个月后爱德华就病死了,简的婚姻极有可能就是John计划中的环节。达德利家族有这种将家族之名冠于王权之上的“传统”)爱德华年纪很轻,还不及结婚生子,他死后将面临无嗣局面,前国王留下的血亲的继承序列立即成为John Dudley谋虑的大事,简是最好的选择,为了让这利益也延伸到自己家族,分享王权,他就最好是让简与自己的儿子结亲,在简登基之后,他显然能够控制这对年轻的夫妇,保证自己像爱德华在位时一样继续发挥影响。他需要时间,为此他用砒霜延续爱德华的生命,在他达到目的,顺利让简与Guildford结婚,并让爱德华在遗嘱上签字之后,他又立即让他死去了。这是电影展示出来的。其时大约Guildford的几个哥哥,Henry、John和Robert他们都已经结婚了,所以轮到年幼的Guildford,而这个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游手好闲,整日逗留声色之地买醉,他去相亲时还是Robert或John押送前去,实际上他却是个对政治现状看透却无能为力的失望者。对Guildford的这一自我诠释姑且不论合理程度,却肯定超出了“九日女王”事件本身的内幕,这只不过是王室内部权力争夺的一个戏码而已,如何同情失败者都好,何必定要上升到阶级斗争呢;同样的“诠释”发生在简身上,电影里把她改编成了关怀下层人民利益,并且在短短九日当政期间还下达了将贵族侵占土地归还农民等政令,而历史上的简·格雷应不大可能做出类似的举动。历史电影有个“历史契合度”问题,历史契合度高不高如今在我觉得是无所谓的,只要不太离谱到不能接受的程度并且能改出独特的东西来还是值得看的。我想评价《九日女王》的历史契合度也应该按照这种标准,遗憾的是这方面它没改编出独特的或者说让我信服的东西。

无论如何,该完成的事还是要完成,1553年7月6日爱德华死去了,四天后简被加冕为英格兰女王,加冕的那一幕是很令人难堪的,形同儿戏却又气氛森然,没有一个人笑得出来。所有人都在屏息以待。诺森伯兰公爵,萨福克公爵,简的丈夫,简在众目睽睽下表现得像个受了惊吓的难以置信的小女孩,四顾无援,被一干面目可憎的大人胁迫着去干一件她压根不乐意干的坏事,事实也的确如此。据说简在得知爱德华传位于她的消息时竟然昏厥过去了。她是如此天真,她不过是个小女孩,一个操纵在别人手中的工具,她又能怎样呢?国王的命运是她未曾想象过的,是她瘦弱的肩膀和单纯的头脑承担不起的。她渴望的是遨游在希腊哲人描绘的理想世界里,自由飞翔,到达一片灵魂不朽的乐土。

然而玛丽·都铎凭借天主教的支持和效忠于亨利的新教徒的厚爱,要求她的合法的继承权。九日之后(7月19日)甚至连萨福克公爵也屈服了,企图通过宣告玛丽为女王来保全自己的地位。诺森伯兰公爵的支持者烟消云散,萨福克公爵很容易就说服他的女儿放弃了王位。玛丽进入伦敦,立即监禁了简和她的父亲。她的丈夫一家也被囚伦敦塔。1553年11月简与Guildford被定叛国罪并被处以死刑。死刑被延缓到次年,1554年2月她父亲参与了Sir Thomas Wyatt叛乱。简的命运被决定了,12日她同丈夫被押赴断头台。两天后轮到了她的父亲。

玛丽·都铎是不愿意杀死简的,就像日后她对伊丽莎白一样。但是简不愿意改宗,迫于菲利普二世的压力,再加上简的父亲的叛乱,玛丽不得不处死了简。她身着深红的礼服,步履庄重地入主王宫,行经处臣属向她俯首致敬。一个新的变幻莫测的时代来临了,这个时代将是新教徒受难的时代。

在断头台上,简被蒙住了眼睛,善良的天主教神父帮助她找到了木桩。斧头扬起。天空是湛蓝湛蓝的,她的灵魂是否真的到达了那片不朽的乐土?

<2006>

7 ) 信仰是云端最美的地方

他的灵魂将飞往人们看不见的世界,在哪里他将永享极乐——柏拉图《理想国》
说到英国的女王,人印象中最深的一定是伊丽莎白,是他处死了信仰天主的玛丽公主,也是他将基督的统治地位牢固。但在宗教之争的过程中有一个年轻而伟大的牺牲者,他就是在爱德华逝世后继位的简女王,继位时的她只有15岁,死时也只有15岁。人们不知道他的名字,因为他的统治只有9天;人们不知道他的名字,因为他为百姓做的众多的事情还没实现就被玛丽女王处死。但人们应该记住他,他为信仰而死,为建立理想的世界而死。
当时的英国天主教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许多的大贵族都改信基督。生在贵族家庭的简从小接受的就是新教教育。同当时的贵族女孩不一样,他最爱的就是看书,这也造就了她超凡的思想。
他的父母就像许多大贵族一样,他们信仰新教不过是为了找个理由让自己得到更多的益处,而却是真正的认为新教可以给世界带来光明。简本来和爱德华国王有很好的感情,但是人人都知道身体欠佳的国王活不了多久,为了自身的发展,国王身边的大臣谋划让信仰新教的简嫁给自己的儿子,然后再让国王传位于简,这样他就可以掌握国家的政权。简的父母也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逼迫简嫁给了公爵的儿子,并将她推上皇位,做一个政治傀儡。
然而年轻的她不想人们想的那么柔弱,他的丈夫也并非真正听命于公爵。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人,于是他们努力冲破父母的摆布,议会的阻止,印制真正等值的先令,废除圈地运动归还农民土地,建立学校。他相信这是真正的上帝想为人们做的,他相信人们不需要通过神父就能把愿望高速上帝,他相信信仰上帝不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只要信仰他的名字。
可是当时新教刚刚起步,许多国民不理解新教的意义,在他们眼中按照皇族继位顺序,女王应该是玛丽,而简是个异教徒是个篡位者。他们并不知道简为了百姓所作的努力,尽管简致力于捐助贫民。
简为百姓的改革触怒了推举他上位的贵族们,资本家们发现自己没有利益可图,于是便纷纷从新皈依天主,跟随了玛丽公主,简的父母也悄悄离开。
她本来就是无权无势的人,毕竟他只有15岁,尽管他有完美的思想,但是并不被当世理解。9天后,玛丽的军队逮捕了简和她的丈夫,他们搜刮简所有的财产,她并有任何不满,因为他悄悄拿了最重要的东西——他自己的先令,这是百姓美好生活的象征,是他的梦想的象征。
新教起义者被捕后,大多为了活命转信天主,包括简的父母,还有那位公爵。只有简和自己的丈夫依然坚持信仰。玛丽女王派了一个神父去规劝这对年轻的夫妇,然而他们对信仰的纯洁,对世界迫切的付出精神让神父都为之所动。神父明白,这才是真正的信仰,无论信仰的教派是什么,信仰该是纯洁的而不是建立在利益权力至上的,信仰是灵魂最美的归属。
最终简被送上了断头台,死前他把自己的先令给了神父,他蒙上眼睛,俯身接受刑罚,可是她太小了,俯身后根本不能接触到刑具,此刻所有人都触动了,处死一个小姑娘是多么残忍的事,但他们不知道,他们正处死的是自己幸福的生活,是最纯洁的信仰。
他的灵魂将飞往人们看不见的世界,在哪里他将永享极乐。只有最纯真的信仰才能将人带往天堂。
有许多的人为了自己的信仰而牺牲,但在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对信仰最纯真的热爱。信仰不过成为了一种寄托,只求不拜,只索取不付出。不只是宗教,党派也是,现在很多人加入某党不过是为了找更好的工作有更好的发展。但其实某党的理念不是很动人吗?过去有多少人为了那个纯洁的念头宁愿付出生命,现在我们并不会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可是为什么只在乎物质的层面呢?难道为别人付出不好吗?难道世界就只有自己吗?
没有真正信仰的人是不会了解信仰为灵魂所带来的慰藉,信仰是单纯的他不区别宗教不区别党派,他只是纯粹的相信,哪怕你相信自己,是要是纯粹的,那也是一种信仰。
社会的浮华不该浸染了我们纯洁的灵魂,每个人的灵魂都是美丽的,那些权势那些财物不过是一时之快,他只会让人陷入无止境的欲望与索取。信仰是付出,相信有种力量与你同在,那个力量可以是菩萨,可以是基督,可以是圣母玛利亚,可以是真主,也可以是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甚至是你自己。但是请单纯的对待你的信仰,他是你前进的力量,不是你索取的工具,不是你成功的垫脚石。
拥有纯洁信仰的人,他的灵魂将飞往人不看不见的世界,在哪里他将永享极乐。只有最纯真的信仰才能将人带往天堂,因为信仰就是云端最美的天堂。

8 ) 查了一下本片时间线

开头就是众人围观亨利八世死后英国实际执政者,亨八第三任王后简·西摩之弟, 爱德华六世监护人和摄政委员会首脑 ,第一代萨默塞特公爵爱德华·西摩 被杀,则确切开场日期是1552年1月22日(Edward Seymour, 1st Duke of Somerset,约1500至1552年1月22日)

简格雷之前的经历:简西摩王后另一个弟弟托马斯·西摩付给简的父母2000英镑,换取了简的监护权,筹划将来把她嫁给爱德华六世。但托马斯·西摩不久即被判叛国罪于1549年被处决,简·格雷回到自己家中。

【托马斯·西摩 :1544年任英吉利海峡舰队司令官。他的外甥爱德华六世即位后封他为男爵,并任海军大臣和枢密官 。传闻在亨利八世死后,他曾追求与时年14岁的伊丽莎白公主结婚被拒。1547年与亨利八世的遗孀凯瑟琳·帕尔(Catherine Parr)结婚。他施展各种阴谋夺取最高权力。1548年9月凯瑟琳死后,他企图娶亨利八世的女儿伊丽莎白公主(后来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为妻,因危及王位继承而被捕,后被处死】

简格雷结婚日期( 1553年5月25日,简·格雷在达拉姆公馆举行了婚礼,一起举行婚礼的还有她的妹妹凯瑟琳与彭布罗克伯爵的继承人赫伯特,以及她丈夫的妹妹与弗朗西斯·黑斯廷斯,三个婚礼一并举行。 )

爱德华六世还活着,即是在1553年7月6日之前。 他死于15岁。

(好奇为什么萨福克公爵家姓氏变了,查了一下 电影开头时间点前半年)1551年7月14日 爱德华六世的朋友们,萨福克公爵兄弟在一个小时内接连死于汗热病。亨利时年16岁 查尔斯14岁。他们是(亨八宠臣兼妹夫)第一代萨福克公爵查尔斯布兰登和第四任妻子 Catherine Willoughby, 12th Baroness Willoughby de Eresby的两个儿子(我对亲属称呼不太在行 应该是简格雷的两个没有王室血缘的小舅舅?)

同年,爱德华六世将萨福克公爵作为新头衔授予查尔斯·布兰登和玛丽都铎之女 弗朗西斯的丈夫亨利·格雷。(简格雷的父亲)

九日女王简格雷死于1554年2月12日 。她死在16岁。

捋一捋 这部影片涉及的时间线其实非常短 青春却伴随着死亡的阴影无处不在

短评

完全是因为Cary Elwes才看的

7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英国国家美术馆的那幅【被处决的格雷】大概就是这样的写照吧。唯有一袭白裙是整个画上的一抹亮色。电影确实可圈可点,值得考究。格雷和丈夫都属于小年轻,是否是真爱我还真不敢苟同,毕竟真爱也是会变质的,相处时间太短,二人之间的激情不过是彼此发现三观一致后燃起的啪啪啪荷尔蒙,后来被捆绑到一起,带着纯真的信仰,一起死去才成为了最纯洁的爱,要是都活得下来,或许经年累月,也会成为大多数婚姻的样子。至于格雷,其实她真的很可悲可怜,当时的她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被推上王位选择立场坚定杀伐果决,要么选择被一众大臣当成傀儡,她上台后立马执行了那些不符合贵族利益的傻白甜政策,被杀头的结果早就可以预料。毕竟不是每个君主都能成为维多利亚这样的女王。

9分钟前
  • 源源源源源er.
  • 推荐

海伦娜年轻时候嫩死了好吗!?蒂姆伯顿你对人做了啥!

14分钟前
  • 燕孩孩
  • 还行

受人操纵木偶的也有最凄美的舞蹈。1554年二月,少女Jane被以篡夺王位罪处死,为了一个她被迫接受的王位。还好还好,她最后的日子,与Guilford携手度过,在夕阳下散步,在丛林里奔跑,策马狂奔。。。“我们将业已飞翔,至那无形的世界,在彼地,我们厚赐福佑,永驻天堂。”是的,你们会

15分钟前
  • Tao
  • 推荐

Helena当年真是蜜桃般的女孩啊。

16分钟前
  • Jane
  • 还行

现实的Jane Grey刚硬顽强,宁愿赴死也不愿被迫更改自己的信仰;电影里的简格雷为爱痴迷,一生逃不了傀儡的命运。不过没想到女主居然是海伦娜,可能红皇后没有发生那场意外的本来模样在这儿可以窥见一斑吧……最后 真的没想到蒂姆波顿娶了海伦娜。是我孤陋寡闻了

21分钟前
  • Limerance.
  • 还行

哲人王的统治,结局肯定是个悲剧。即使以一个政治票友的身份来看简格雷女王短短九日中的执政方针,都能感觉,她被送上断头台确实没被冤枉。好吧,我实在不适合去看披着历史片的皮的浪漫爱情电影。PS:小伙子挺帅,砍了可惜了,嗷~

23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还行

海伦娜年轻时美得像油画,后来怎么被蒂姆伯顿糟蹋成哥特疯婆子了= =

28分钟前
  • 朽木立夏警部殿
  • 推荐

看得版本很不好,绝对有影响。不过,片子就在那一背景下的这段爱情描述的还是很棒的,其他,就有那么点弱了。但是,还是很足以让人思考的。以一个纯净地jane,带我们领略爱情,亲情,王室的简单,复杂和超脱。这是在那一个年代挣扎的代价。人们总是看的到希望的,或生活死。不知Y,最近越来越喜欢

33分钟前
  • 叶子落下来
  • 推荐

终于看了我最近狂补历史片儿啊,helena这里看起来很秀气缺少了些锐气毕竟jane是无辜的牺牲品。这部电影很浪漫,讲的是珍•格雷和丈夫之间先结婚、后恋爱、携手赴死的悲情故事,也是一种解法,毕竟历史就是给人闲话用的。

35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女巫曾经也是个公主。。。

38分钟前
  • EvaHana
  • 推荐

央视六套昨晚放《九日女王》(Lady Jane)——豆瓣这里翻译成九日皇后是不对的。片中Helena Bonham Carter鲜嫩得像颗露珠,海伦娜毕竟是真贵族啊,才能演出珍格雷这样的王室悲剧质感。演血腥玛丽的女演员鼻子那么尖,有点西班牙王室血统的范,比都铎王朝里面的玛丽像样。

40分钟前
  • 特写蒙汗药
  • 推荐

二十岁的carter还没有皱纹,……也没有表情。篡改历史严重,影片本身价值骤减。不失为一部骗骗人的宫廷爱情戏。小小地鞭笞了一下政治理想派

45分钟前
  • 闻人林
  • 还行

小姑娘长得愚昧无知声音做作到爆 非常欠抽的气质

46分钟前
  • 不三名儿改回来
  • 较差

就还是两个孩子,冷酷无情的政治联姻竟让他们在纯洁无垢中吸引彼此,天真地摔碎高脚杯许下心愿,天真地创造了九日奇迹,在最美的青春相爱,在纯真的信仰中死去。短暂亦是幸福,至真至美凝为永恒。海伦娜嫩得不可思议,年轻的Cary Elwes也是理想少年帅哥……

50分钟前
  • 小灰烬
  • 推荐

剧本不评价,这段历史我不熟。海伦娜那时候还肉嘟嘟的,她的脸真不好看但偏偏能感染到人。

52分钟前
  • 九毛
  • 推荐

通过这部片子,我开始对欧洲宫廷片感兴趣了!女主角是蒂姆伯顿的老婆哦,那时好年轻啊!

53分钟前
  • 亦瑶燕伶
  • 推荐

不知道为什么,比起后来的爱情,总是记得Jane和Ed两个孩子抱在一起哭泣的画面。Ed和Jane一开始就是提线木偶的命运,生死半分不由自己。

56分钟前
  • I.am
  • 还行

80s英国拍宫廷历史片总是带着浓浓的莎翁舞台风 摔高脚杯那段二人大段的对白精湛~ 爱情线是罗密欧朱丽叶式永恒主题 我万不嫌狗血~ 新教思想给10几岁孩子带来的觉醒与探讨 9日的畅想又像是「早餐俱乐部」的一次罚堂 这片又前卫了~ #表妹电影#

60分钟前
  • Marvin的表妹
  • 推荐

3星给HBC,在一个有严重缺陷的剧本中, 海伦娜·伯翰·卡特以其难以置信的表演天赋说服了我!HBC实质上的第一部大电影,因为剪辑时间漫长比后1年拍的《房间》晚上映三个月。因为本片中独特的表演,帮助HBC锁定了《房间》里的角色。

1小时前
  • 小龙人orwell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