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直播俨然成为某种文化潮流。
YY、虎牙、抖音等客户端崛起,让新媒体的时代变得更加从容和亲民。
在一个人人都可以拿出手机展现自己的平台上,成名仿佛近在咫尺,拥有好的点子和营销思路,仅需一场直播,屏幕前的观众就会为你疯狂打call。
这种现象的存在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阶段性产物,它契合了大众的娱乐精神和文化需要:猎奇、窥视、情感宣泄等。
作为信息“碎片化”的延伸式传播媒介,直播平台很好的扮演了自己在现代社会的角色,以其新奇的姿态,炫目的脑洞,将人群聚集起来,并汇成一句话:“老铁,记得双击666”。
今天,耶米要说的电影,是在2016年7月北美上映的《玩命直播》。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维纳斯的普通女孩儿。
和许多纽约的青少年一样,她不用沉溺学习,早上起床就可以不紧不慢浏览网页,翻翻暗恋对象的推特,和闺蜜视频聊聊天。
喜欢音乐和拍照,有一颗渴望被人关注的心。
眼神好使的朋友会觉得女主很眼熟。
没错,她就是电影《狩猎》中出场就挂的“傻白甜”本尊。
这次导演很够意思,为她设计了一个专属的独立副本:
Level 0 基本人设
清纯美少女一枚,闺蜜貌美很花心,跟班是个技术宅。
在进入副本前,女主都在剧本的指引下,极力演好“乖乖女”形象。
听妈妈的话,偷拍暗恋对象,活在闺蜜的影响之中,很少有自己的主见。
然而,这一系列的铺垫,并没有树立起女主的个性特点,反而步入了“傻白甜”的怪圈,成为非常鸡肋的剧情。
她对于角色的演绎还欠缺火候,没办法做到游刃有余,再加之剧本本身的不完美,所以你会在一部电影里,经历不到24小时的时间跨度,看到完全两种风格的女主形象,这不是脑洞,这是灾难现场。
所谓“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
性格转变太生猛的,可能来自阿卡姆。
女主的美貌有目共睹,技术宅肯定在心中暗暗念叨过“誓死追随左右”的话语,然而如此幸运的事情都集中在她一人身上,说明制片方对女主是真爱啊。
不然,怎么可以称之为专属副本呢?
Level 1 撕B大战
闺蜜有三好:爱哭、易撕、原上草。
编剧的脑回路永远会在这些词上大动文章。
所以影片中,第一个被设计好的矛盾点,就是闺蜜之间的“互撕”事件。
女主不敢直面暗恋的对象,闺蜜怂恿不成,竟然自己直接去告知,损了女主的面子不说,还反复暗示她没有胆量。
虽然剧情发展无可厚非,但是通过这种方式逼迫女主从没有主见的“乖乖女”转变成敢于直面任何挑战的“直播女孩”缺乏一定的说服力。
设计感强烈,进而割裂了人物性格,让故事在逻辑性和连贯性上出现明显断层。
导演为了弥补这一问题,希望用女主骑车的街景和背景乐一带而过,并通过大喊、扔包等镜头阐述她内心的不悦。
不过,如此低段位的情绪渲染技巧,在女主一副我不知伤心为何物的面部表情上,就黯然失色了。
Level 2 欢迎进入“胆量”副本
“胆量”副本:一个游戏;全天性的比赛,类似“大冒险”;旁观者付费观看,参与者为奖金和荣誉比赛。
参与模式:采用彻底的民主方式;由旁观者决定参与者的挑战;旁观者最多的参与者,将进入最后的决赛;冠军独得所有奖金。
旁观者可以在任何地点旁观,但鼓励拍摄。
三条规则:第一,所有的挑战必须要拍摄在参与者的手机上;第二,只有两种情况下被淘汰,挑战失败或退出;第三,举报者不得好死。
女主被闺蜜刺激后,希望通过“胆量”游戏来证明自己,像极了一个青春期的小孩儿,在跟朋友赌气。
而当她注册了账号之后,电影正式步入刷副本模式。
①【前往任务地点】女主拉上跟班,在规定时间赶到。
②【与陌生人接吻五秒】女主宁愿亲吻陌生人,也不理小跟班,完成后获得100美元奖励。
③【和刚搭话的男人去市区】心疼小跟班20秒,这哪里是胆量游戏,完全是“珍爱网”,完成后获得200美元奖励。
④【商场试穿指定衣服】赚钱这么容易,还要啥工作,穿个衣服就可以入账500美元。
⑤【离开商场】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衣服被偷,任务下达,一贯乖乖女的她竟然可以接受只穿内衣裤在商场奔跑,毕竟可以拿2500美元哇。
⑥【纹身+蒙眼飙车】再次心疼小跟班,他在担心女主的安危,而女主则在外面撩汉。
⑦【高空漫步挑战】这已经不是游戏了,而是玩命的金钱世界,1.5万美元可不是天天可以收到的。
Level 3 惩罚小黑屋
女主从跟班那里得知一夜男友的真面目后,突发奇想的报警思路,瞬间拉低主角团的智力均值,影片在这里究竟是想表达游戏制作商的势力强大,还是点明女主仍然是那个“乖乖女”。
确实不太明白。
她一路嗨上天,虽然满嘴妈妈,但疯狂的事情一样没落。
被一个帅气男孩迷得神魂颠倒,做了一些疯狂的事情就开始想羞羞的故事,幸好分级不允许,不然夜色浓郁之中,谁扑倒谁都还说不准。
众目睽睽之下找警察的行为,让女主顺利按照剧本框架,解锁了告密者的惩罚黑屋支线。
故事进展到这里,耶米私以为会上演一出类似小丑给哥谭市留下的社会性谜题一样,从人性的角度升华影片主题,但是稍有遗憾,整体格局并没有大突破。
“胆量”组织只是把她抓起来吓唬了一次,并黑了她家的银行账号。
然后就没了下文,直接开启了终局。
而影迷们很上心的组织,也在突然变得神勇无敌,计谋超群的女主智商碾压下,出现服务器崩溃,人心涣散的局面,并在影片结尾销声匿迹。
这并不符合一个宏大组织的设定。
所以也只能解释成一句话:她的副本她做主吧。
影片中,导演也试图揭露一些社会现象。
譬如直播没有下限,为了吸引观众,脱衣露臀,卧轨求生,这些让人无法理解的行为背后,其实都有人为因素的推波助澜。
高赞意味着流量。
而吸引则是高赞的源头。
在信息时代,一个播主的流量可以轻松转化为机遇:金钱、品牌、甚至是明星效应。
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拥有基础和才华。
那么秀下限就成为不少播客的捷径优选,毕竟博眼球的直播方式可以满足一些人的猎奇心态和窥视欲。
跳河、吃玻璃、脱衣艳舞等等,网络直播成了鱼龙混杂的代名词,以至于不了解实情的市民,对于直播的印象还是美女和色情。
近些年也兴起了极限运动直播。
在这个高危播客群体里,每一年丧生的人不在少数,当年的“极限咏宁”就死于一次直播事故。
拥有几百万粉丝的账号一夜之间成为传说,在记录他生命最后时刻的视频中,留下的唯有沉默和唏嘘。
这是直播的高光时刻。
也是主播的高危瞬间。
“在人群里勇敢是很简单的。”
剧情在达到终局后,通过女主之口,剧本的野心昭然若揭,这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现象:“在群体中,每一种感情和行为都具有传染性。”(引自《乌合之众》)
简而言之,当人身处群体中,就会暂时忘记自己的人格,被集体心理所渲染,出现与自己个性相矛盾的行为。
这便是集体意识的催眠魔力。
举个例子:暴动。
并非人人都是仇恨的集合体,但是经过某一系列极端事件的持续发酵,必然会在人群中引起公愤(情绪的传染与催眠),从而出现暴动。
联系到直播行业,其本质就是对此心理学现象的广泛运用:通过主播带动群体,在直播间完成情绪感染和群体催眠,从而高效转化为经济价值。
同时,当个体剥离了真实身份,藏匿于群体的庇护之下,键盘侠也就应运而生。
影片最后的胜利,就是女主对此心理学现象的反向推导,让每个人都剥去群体的外衣,成为实实在在的自然人,精准定位到姓名和电话,让每个人在心理层面承受社会的约束。
电影《玩命直播》选择大团圆式的结局方式。
原因在于它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探讨社会现实的影片,其内核还是青春电影,只不过多了一层猎奇外壳的包装。
家庭、友谊、爱情,这些被青春冠名的词汇,最后在女主身上,都得到幸福收尾。
总体而言,电影中规中矩,利用直播的噱头踩了一波红线,能让你一饱眼福,但是剧情转换过于生硬,人物脸谱化的描绘,则让故事硬伤很多。
毕竟嘛,这是设计好的游戏副本,图一乐,参与或者旁观,全由自己做主。
整部电影看到最后因为女主妈妈那句you kids balabala确定了这是部teen movie…
的确很适合给这个时代的青少年看… 不过说到底这也就是人性的问题嘛… 谁在现场会理女主在那里说面具后不要怎么怎么样啊 群体聚集起来的那种气氛啊… 少有人能在那种时刻冷静自持的啊… 这种东西发展到最后了真的很吓人的… 要我说我真觉得这部电影结尾太理想化了 世界上又不是没有那种…你死了我反而更嗨的疯子… 没有更深一步估计也是因为是部teen movie而且是小成本的关系吧…
玩命直播|⭐️⭐️⭐️
朋友推荐的,于是找来看。
电影定位是青少年电影,所以主角也是青少年。
整个电影讲得大家玩一个叫nerve直播游戏,游戏会发布任务,选择完成或不完成。完成有现金奖励,不完成就退出。但不能告密,如果告密就变成prisoner,只能选择完成任务。
但这个直播游戏,肯定是越猎奇,观众越多。为了争夺第一名,各种直播任务都会去完成。
比如高空挑战,蒙眼开摩托等。
最终的一个挑战是,让大家投票,选择是否射杀女主vee。
投票结果,自不用说。
那如何解决这个死局,最终导演给的答案是,让女主假死,然后观众的手机直播软件上显示一句话,你是这场谋杀的从犯。
于是大家就放弃这个直播软件,幡然醒悟。(当然这个醒悟是我加的)
看到这里,只想到一句话别考验人性。
那些在跳楼者下面围观的群众,那些在自杀者的微博下面叫嚣的人。
在跳楼者真的跳下大楼,在自杀者真的自杀,在血淋淋的尸体前,留下的话,根本不会是忏悔,反而是牢骚,
“你怎么承受能力这么差?”
“我也没说什么”
“ta自杀关我什么事儿”
“哇,居然有人真的自杀”
“这是ta自己选择的,和我有什么关系”
还有一部分人,会沉默的走开,就像ta刚刚沉默的围观一样。
而或许还会有自媒体来围观,帮助别人创造N个10w+
所以,把性命放在别人手里,以为自己的一时意气,能换来别人的忏悔,是不可能的。大部分人都是选择性金鱼记忆,习惯性的将不好的事忘掉,然后开启下一个故事。
好好活着,是我对自己的忠告。
我不奢望我能改变世界。我也不奢望我能改变他人。
我就想,我希望我能好好活着,任何的决定我自己做,任何选择我自己做。
勇敢选择,然后接受选择带来的后果。不因一时意气,而逞一时之勇。
我个人对这部电影有一些特殊的情感,个人也非常喜欢这部电影。我第一次大概是高三的寒假看的这部影片,比较早,当时留下的印象就很深刻。后来我去了纽约,亲自到了影片拍摄的地方去了。在纽约的时候,脑子里面一直在循环着女主角坐在男主摩托车旁边揽着身子奔驰过大桥的镜头,快速拉远的镜头,远处曼哈顿的层层高楼。那一段的配乐Electric Love一直在我的脑子里面循环,飘渺而有激情四射的男声一直回荡在我的耳畔。
纽约似乎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曝光率最高的城市,在电视上出现镜头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出名的城市了。以纽约为背景的电影,无论是经典电影,还是不出名的赚票房烂片,无论是文艺片,还是灾难片,还是超级英雄电影,纽约一般都有一席之地。纽约也诞生了世界上无数知名的电影大师,马丁·西科塞斯,伍迪·艾伦,斯派克·李,李安。这导致几乎每个纽约的街道似乎都在电影屏幕上展示给观众了。美国的文化软实力可见一斑,完全是以超乎想象的强大向全世界输出。很多街道和地方真正到了那里觉得好像一般,感觉也有点脏乱差,老旧,甚至有纽约那特有的尿骚味,但是一旦联想起了某个电影镜头,故事和现实就发生了交织,一个平凡普通的地方瞬间也变得浪漫,神圣了起来。电影是造梦的艺术,给人们编织幻想,种下一个想法。纽约的形象就在这些艺术创作当中不断丰富起来,成为自由女神像那样照耀全世界的灯塔,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到来。论文化影响力,中国照美国差的更是太多了,甚至比科学技术差的还要多。科学技术可以通过时间弥补,很多东西可以拿来主义,可以知识产权转移,学会了之后大家都一样。可是文化的影响力,语言的话语权,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中国似乎错过了像美国产生现代都市市民文化的大好时机了,很难追赶。何况现在论社会大环境,还是比不上美国开放。
个人感觉Nerve这部电影拍得其实不错,在爆米花电影里面算是非常优秀的了,剧情还是比较靠谱,情节惊险刺激,最后的结尾也很有教育意义,有正能量。人物形象塑造饱满,性格鲜明,虽然影片的物理时间仅仅是24小时之内,就在一晚上以内。中国整天宣传正能量,效果不如这一部电影好。配乐非常好听,我从这里发现了我两个最喜欢的歌,Electric Love,Ride Ride Ride。极其推荐把整部电影的原声音乐都听一遍,我感觉经典程度可以和《和莎莫的500天》这种电影比肩。
摄影也非常有特点,运动镜头很多,特写镜头的运用也很多。白天的纽约看着阳光明媚,很清爽,干净。(虽然现实的纽约挺脏的)晚上的蓝色红色霓虹灯的运用,色彩饱和度,对比度都很高,给人一种光怪陆离的迷幻感,特别符合本片的主题。我认为这部电影也是一个很典型的展现纽约风景的电影,纽约很多出名的地方都出现了,而且非常有特点,别具一格。
另外,看这部电影彻底迷上Emma Roberts了。
她是在太美了!!虽然人长的迷你袖珍Petite,但是这么瘦还有臀又有胸!比例超棒,都特别迷你可爱的。脸也是无敌美,鼻子高挑,眼睛大,水汪汪,嘴遗传了姑姑的大嘴。皮肤太棒了,是我最喜欢的那种肤色,很细腻,很白,显得很健康很有美感,又是有人性气息的那种血色。Emma Stone的肤色就有点白的没有人性了。腿一级棒,又细又长,比例还好,特别细腻白皙的皮肤。头发染的金色带点棕色也超美。看完电影之后实在是把持不住。
1.游戏设定真的不错 2.不管颜值还是个性,比起男主我都更喜欢IT男闺蜜。 3.不是说女主饰演的无趣乖乖女不会被男主这种天菜爱,而是他的爱来得太奇怪好像完全激情产物,一看就是背后有问题啊; 4.说实话,闺蜜对女主比女主对闺蜜要好多了; 5.爬梯子还是穿运动鞋更好一点; 6.比起无趣,女主更大的问题是冲动…… 7.果然在当代任何有网络观众注视的比赛中,炒cp才是最快圈粉的办法 8.全剧最科幻的地方在于,搞这么大国家力量居然还没发现,更科幻的是女主朋友的一个小团队就能黑掉连国家力量都搞不掉的神秘力量 9.美国青少年毁灭世界,日本青少年拯救世界,中国青少年好好学习建设世界 10.本来以为这部电影是讽刺社交网络的,结果是在讽刺直接民主 11.现实中嘴炮拯救世界是不实际的,因为不以真实身份现身的键盘侠有恃无恐,他们比电影里看到女主中枪倒下就选择登出的青少年们可怕多了,比如骂货拉拉女孩和癌症网红博主的那些人,骂到你死,死了也要骂。
剧情很平庸,没有尿点,没意思。。。。。。。。。。。。。。。。。。。。。剧情很平庸,没有尿点,没意思。。。。。。。。。。。。。。。。。。。。。剧情很平庸,没有尿点,没意思。。。。。。。。。剧情很平庸,没有尿点,没意思。。。。。。。。。。。。。。。。。。。。。。。。。。。。。。。。剧情很平庸,没有尿点,没意思。。。。。。。。。。。。。。。。。。。。。剧情很平庸,没有尿点,没意思。。。。。。。。。。。。。。。。。。。。。
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的发展,一个人想要红想要火,从而得利的渠道也越来越多,这部电影就是瞄准了直播这一方式。
电影里,一款真人冒险的直播正在各类年轻人中流行,参与者可以选择做冒险者,还是做付费观众。冒险者完成观众指定的冒险项目可以等到热度跟报酬,观众付费可以看到真人冒险。看似两方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是随着女主无意中的加入,作为旁观者,看着女主一步步被引导,做出各种在平常完全不会做,甚至是犯法甚至有生命危险的事,才发现藏在这个游戏背后的阴谋。女主即使发现不对劲,想要抽身才发现已被控制,而认识的男友之前做的也不过是被游戏威胁,为了活下去只能任由游戏摆布。
结局女主的解决方法有点开金手指的感觉,但确实解气,一个个藏在匿名ID背后的人发现暴露了,马上慌张起来,刚刚还在兴匆匆怂恿别人,起哄投票的人都急急忙忙退出了游戏,满场人瞬间走得一个不剩,女主也赢得了游戏。
结局也算圆满,但电影也的确把直播泛滥,网红为了流量不择手段的弊端展现出来,而直播平台才是这场游戏背后最大的受益者。人都有猎奇的心理,现实中人还会有所顾忌,而在网络,藏在匿名ID的背后,人性的恶也找到了孵化的温床,一旦成为一个群体,置身其中的人只会变本加厉,尤其是还不具备判断是非能力的青少年,一旦世界观受群体影响,就像女主的闺蜜,陷入其中而不自知。
今年上映的我觉得最好看的一部全程无尿点全程冷汗直冒
剧情设计挺有趣的 想想就觉得刺激 但同时 搜集你在社交网络上的所有信息未免太细思极恐了些 拥有你的个人信息就可以控制你的行为以及生活 其实用心点可以拍的更好 但也就是个爆米花电影了 Dave Franco和Emma Roberts太甜了啊 戴兰兰含笑温柔的眼光omg 忍不住想让这俩在一起 颜狗为了脸加一星!
美国快手,不过最后有点拍砸了
开头还可以,以为最后能来个黑暗深刻点的结局,不想后面节奏大乱,大团圆的结局屡见不鲜。
把饥饿游戏搬到现代纽约,看熊孩子们花样作死。完全瞄准e世代观众群的概念电影,一个概念从头刷到尾,后半段都刷出尴尬癌了,好在有各种曲风的配乐迷幻霸屏。跟Lights Out一样,都是一招鲜~
有点《黑镜》范。年轻一代的网络社交瘾,欲望与虚荣都明码标价,而那种激将与冲动下的青春,还是被主演玩得挺抓人的。迷幻感的视听效果,又特别契合这座癫狂的城市。但前面如此酣畅自若,刺激张狂,到后面却硬要用敷衍笔法处理,俗套无趣而扯淡。也许,从player变成watcher了。
概念挺酷的,完全可以像饥饿游戏一样拍世界大赛。用霓虹灯制造一种光怪陆离感,大概是预算问题,本来应该更炫的。细节经不起推敲,又联网又视频的,手机不充电么?final round一共有四十个小时,为什么开派对的人还在开派对?
电影质感的轻佻其实是与题材高度契合的,对于集体性狂热和青少年群体的问题都有一定的指涉,但前半段的肆意妄为导致了后半段明显的力不从心,就算是个必须要Happy Ending的商业片,破局和切题的方式都太随意了。
感觉更适合拍成美剧吧
"呼吁网络实名制,共同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直播环境"的主旋律大片。
全程无尿点,节奏紧张刺激,男女主颜值双高,气场也很搭,bgm很好听。比同期的自杀小队好看很多
你是我的眼,直播大冒险。观众亦同谋,不如滚床单。
好看!小成本拍的那么好看,要逼死大片吗?除了质感很low外,张弛有度,毫无尿点,但结局拍成这样,估计导演也参加了「玩命直播」吧,游戏挑战就是「导演把电影结尾搞砸」.....
本来一个非常当代性的议题,结果被搞得很青少年向。正面,励志,青春,消解了这个题材所有的力度。
IT小哥多可爱啊,聪明又靠谱,默默爱着女主,女主居然不选他,为女主的品味果断减一星。
质感比较low,但剧情掌控得还不错,让人不太能猜到走向。放在人人围剿赵薇马蓉的天朝当下环境尤其合适,匿名的围观网民只是参与谋杀者。讲的是同一个道理,比陈导演的《搜索》表现手法好多了。
概念不错,作为小成本制作影片完成度也还可以。音乐不错,表演也不尴尬。神通广大电脑黑客+说教的结尾太弱。整体缺乏深度,只是快来快去的爆米花片。感觉快手上那些奇葩视频主播再发展下去真有可能豁出去弄成这样,而且是主动的。
黑客小哥长得太甜了..简直诱发我的怪蜀黍心
这是一部给键盘侠们看的讽刺片,无聊和好奇心让每人都成为罪恶的帮凶。
3.5 前半部分真的很好,简直比预告片好看多,后面就有点俗套高中生了,到了结尾更是飞快走HE。弗兰科弟弟真是一枚超级肉弹啊,简直了!而且年纪明明不小却感觉和女主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