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个不太能忍受的点(有剧透):1、结局强行升华,让两个孩子双双打死怪物,这大概是国外追求的zzzq,但很不合逻辑啊,尤其是男孩,这么胆小的他都有勇气拿枪打怪物了?正常应该是他抱小孩或者拿音响,妈妈打怪物吧。2、还是这个人设胆小的男孩,在需要照顾幼弟的情况下,居然一个人毫无目的地探险去了,没有同伴也没有武器,在陌生的环境,漆黑的夜里,匪夷所思,感觉就是强行为下一个情节铺垫。3、女孩独自出走就罢了,算她叛逆,但她拿到医疗包的时候,我以为是为了脚伤的弟弟拿的,结果后续完全不想回去,而是坚持要去找其他幸存者,不是说不能找,但先把你弟弟的脚伤医好行不行?4、女主一家对男主的各种道德绑架,女儿丢了强行要男人去找?我能理解她还有两个孩子在身边需要照顾,不放心自己出去找,但让收留你们的好心人出去冒险,求人得有求人的态度吧?道德绑架什么鬼?5、男主和女儿上岛之后,居然没有第一时间找广播室,还记得你们来的初衷吗?还记得安危不明的家人吗?总体来说,整个电影虽然节奏是好的,有松有紧,但某些剧情设置太生硬,扣分很多。
失望。槽点太多了。工具人男主先是被女主道德绑架从自己家被赶出去帮她找女儿,找到了又被女儿道德绑架陪她去大冒险。然后两个人似乎都忘了女主还在家等他们回去,就这么头也不回的漂到了海的另一边,到了之后发现是世外桃源竟然也完全没想要把女主和另外两个孩子给接过来?女儿你这会儿怎么突然又不道德绑架了?而且女儿你有没有想过发收音机信号的可能是坏人?像行尸走肉终点站里那样专门吸引人过来然后好收割的?后来按喇叭开车我还以为是要把怪物引到河里,谁知是去播音室发噪音。难道大本营里没有话筒收音机之类的东西吗?不是能更快地达到同样的效果?绕这么一大圈干嘛呢?最后男主都命悬一线了,女儿还在那边0.25倍速地摆pose做表情,干嘛呢赶紧把助听器放上去发噪音啊。一向懦弱的儿子发现耳机里突然变噪音了一下子就牛逼起来了。哎哟瞧把你给能的,拎着个收音机一步步逼近怪物看起来是挺英雄无畏的,但你连耳机里为什么会突然有噪音都不知道,你怎么知道不会突然消失?一旦没声音了你这是不是立马被收割?
不说了。太失望。
真是一山还比一山坑啊,在坑爹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把爹坑走了开始坑娘,虽然娘是战斗力十足,毕竟刚生下来的小孩都能接受缺氧训练。所以为什么我们不可以? 家人们坑了一遍,然后开始有陌生人坑自己人。都快灭绝的人类居然还在自相残杀。先是莫名其妙跑出来一个和娘相认的最熟悉的陌生人?爹上集刚完成使命,好家伙,这就开始粉墨登场了?处心积虑设计的陷阱单纯是要捕杀人类?瞄准镜怼了半天最后人也没杀怪也没啥,还不如老娘的五步之内枪法如神。 登个船居然也能被弄明奇妙的海盗?土匪?坑上一顿。所以这群一分钟领盒饭的群演是导演组家里的亲戚?都不知道是上来干嘛,为了增加旅途的千辛万苦?莫名其妙就上来绑人,然后莫名其妙就被反杀团灭。所以应该理解是主角打boss前先清的一波兵?果然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666 最坑的还是外地人,来就来了,还带什么礼物啊。岛上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为大家带来的礼物是“全家匍街”,掌声鼓励一下。可笑是从登场就镇定自如的“岛上一哥”,在最后拿钥匙开门的一瞬间突然沙币上身,仔细一看,原来是预算不足该退场了。
姐姐初来乍到就懂得捯饬大型专业广播录音设备,危难关头临危不乱。大声公在手犹如驱鬼符咒,看你们谁还敢造次?姐我有尚方宝剑在手,另一边的傻弟弟差点失手把自己的小小弟弟闷在罐里吃盒饭,最后也同步持节云中,西北望,射天狼。
😳这特么还要分1和2?!情节紧凑一点,废话少说一点,无关人等少招一点,小屁孩少坑一点,要不就少生一点。简单点,套路都简单一点。我还可以少吐槽一点。6
电影《寂静之地2》的时间线承接第一部,讲述女主角伊芙琳在丈夫李为爱牺牲后,被迫带领孩子们离开家园,在危机四伏的末世中寻求生存的故事。相比第一部的封闭空间叙事,《寂静之地2》将世界观铺展得更为宏大,我们不仅能在其中看到外星生物缘何降临地球以及它们入侵地球后的末世图景,还能看到马库斯等少年角色的历练与成长。
毋庸讳言,《寂静之地》系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发声即死”的高概念设定,故事中主角面对疼痛、恐惧和死亡时必须噤声的原则给予银幕外观众极大的紧张感、压抑感。影片中凶残可怖的外星生物没有视觉,听觉却异常灵敏,哪怕人类发出微小的声音,远在数里之外的它们也会循声赶来,将人类残忍杀害。
因此,“声音”成为了《寂静之地》系列的关键要素,它不仅牵动着角色生死,也影响着观众的观影体验。于是我们看到,在“发声即死”的高概念加持下,《寂静之地2》在声音设计上颇具一番心思。
首先,影片会刻意凸显主角生活环境中的各类声音元素。如影片伊始的一组空镜中,我们在寂寥的街道上能够清晰地听到风声、信号灯在风中摇曳的吱呀声、红绿灯切换声等声音;再如影片15分钟左右,随着伊芙琳一家由室内走向室外,虫鸣声愈发响亮,直至最后交织成恼人的噪音,这些细节无不彰显着声音在本片中的重要地位。
而伊芙琳脚踩落叶、背包钩住铁丝网等的声音配合着女演员艾米丽·布朗特犹疑战栗、小心翼翼的精湛表演,又紧紧扣住观众心弦,这些原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声音,此刻却成为骇人的惊悚元素,这是由影片高概念所带来的声音设计上的一大新意。
其次,影片借由女儿瑞根展现了失聪人士主观视角下的环境感知,这一声音上的“花招”打破了传统惊悚恐怖片的声音设计思路,充分调动起观众的感官体验,使影片的惊悚感、绝望感更上层楼。影片中有两处令人印象深刻:
一是影片开场时,一只外星生物突然冲出来袭击人群,街道上陷入混乱,但坐在车里的瑞根因为失聪,对周遭的一切毫无察觉。这是我们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失聪者的茫然无助,在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末世,被剥夺听觉无异于将自己的生命暴露在怪物的利爪之下。这一段长达15秒的静默不仅增强了观影的沉浸感,也让我们更加牵挂瑞根接下来的命运。
二是在影片中段,瑞根一觉醒来,发现埃米特带着自己的助听器不见踪影,她下意识地以为埃米特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壮烈牺牲,在花园里抱头痛哭。这一段仍没有任何声音,但我们能强烈感受到瑞根的悔恨与绝望几乎要溢出银幕。而随后埃米特拿着助听器再次来到瑞根面前时,画面又渐渐充满声音,此时,声音并不意味着危险和死亡,而是生之希望,这是声音在“发声即死”的高概念下所生发出的新的表意。
第三,影片还通过不同声音的有机编排、同期声与配乐彼此交叠等手法,达到了渲染惊悚氛围、调动观众情绪、丰富听觉层次的艺术效果。如影片15分钟左右,有一段伊芙琳与瑞根分头去找东西的情节,导演利用交叉剪辑将声音的“闹”与“静”错开,我们可以依次听到“室外的虫鸣声(闹)—瑞根蹑手蹑脚下楼梯声(静)—伊芙琳在漏水的地下室内潜行声(闹)—瑞根在架子上找收音机声(静)”,获得了层次分明的听觉体验。
再如伊芙琳一家在野外第一次遭遇怪兽袭击,导演将躁动的弦乐、怪兽的嘶吼、刺耳的声波等声音相互交叠,营造出千钧一发之势,同时所有声音在伊芙琳子弹上膛的一刻戛然而止,随后的一声枪响释放了观众积攒已久的紧张情绪,我们在酣畅淋漓的同时也对伊芙琳的英勇行为肃然起敬。
与此同时,由于《寂静之地2》的世界观更为宏大,它在叙事上也摆脱了第一部“小而简”的美学风格,走向繁复与花哨。导演试图用让作品涵盖更广泛的叙事主题、更立体的人物形象、更复杂的叙事结构的方式,来消弭大众对《寂静之地》系列“小成本B级片”的印象,也不难看出导演约翰·卡拉辛斯基想要把《寂静之地》打造成长线IP的野心。
然而,相比于本片家庭亲情、人性晦暗、青春成长等老生常谈的主题,以及略显生硬的人物弧光转变,我更想谈谈本片对多线叙事的精细打磨。
影片中较为显著的多线叙事段落发生在瑞根出走以后,埃米特去找瑞根,伊芙琳去找药品,叙事线索由此兵分三路:马库斯、伊芙琳、瑞根与埃米特。这三条线索的叙事节奏各不相同,导演利用交叉剪辑的方式让三条线索相互交织,从而使影片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悬念,如埃米特在港口开船时身后跑过不明身影,悬疑感陡生,就在我们迫切想知道那个身影是否是外星怪物时,导演却按下不表,转而去讲伊芙琳和马库斯的故事,吊足了观众胃口。
而在此情节段落的高潮部分,随着伊芙琳回去击杀怪兽,叙事线索又从三线并为两线。尽管此时两条线上的危机各不相同,但导演机智地利用水、火、窒息等相似的剧作元素实现不同空间的流畅切换,不致使我们产生观影跳脱感,同时也对观影情绪起到“1+1>2”的加成效果。
回到标题,为什么说本片的高概念是一把双刃剑?
从商业角度看,“发声即死”的高概念设定无疑是成功的,它让《寂静之地》与传统惊悚恐怖片的惊吓机制区分开来,并在银幕内外形成了良好的联动效应。但从剧作角度来看,这个高概念又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寂静之地》系列的进一步发展,或者说对编剧的剧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创作者没能把握好“发声即死”的高概念设定与叙事内容繁复间的微妙平衡,势必会让影片的艺术呈现效果大打折扣,这一点在《寂静之地2》中其实已经初露端倪。
“发声即死”意味着主角想要生存下来,必须少说话、少活动,《寂静之地1》中伊芙琳一家的确做到了这两点,所以作品获得了观众认可。但需要注意的是,《寂静之地1》的故事内容相当精炼,里面没有深刻的人性主题探讨,没有圆满的人物弧光转变,更没有繁复多变的叙事结构花招,它的剧作任务很简单:一家人如何在封闭空间内躲避怪物击杀。换言之,导演只需要想办法满足观众的感官体验即可,因为影片的高概念已经足够吸引人。
但在《寂静之地2》中,导演既想要通过埃米特来针砭人性丑恶,又想要通过马库斯来展现人物成长,以达到弥补第一部的剧作缺憾并为下一部铺路搭桥的目的,不可避免地加入了大量对白,因为这些复杂的信息是无法仅通过角色间的手语交流和音效设计准确传达给观众的。尽管导演为这些对话找到了足够安全的空间环境(工厂地下、无人岛),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其与影片设定的背离。大量对白的加入不仅消解了影片“发声即死”设定的独特性,也造成了影片叙事节奏的拖沓,这也是很多人认为《寂静之地2》前后观感断裂的原因之一。
其次,随着世界观的进一步铺展,《寂静之地2》中角色的活动范围也由封闭空间扩大至空旷的野外,影片中不仅出现了大量温暖明亮的白日景色,外星生物也频频露面。恐怖大师洛夫克拉夫特曾说:“最古老又最强烈的恐惧是未知。”如果回顾《寂静之地1》就不难发现,除高概念外,封闭空间、夜景、怪物“犹抱琵琶半遮面”等设计都有效增强了影片的恐怖氛围,而《寂静之地2》中角色活动范围的扩大反而折损了影片原有的神秘气质,使之降级为平庸的怪兽电影。
同时导演为了丰富剧情,刻意让角色进行某些活动,但由于这些活动动机不清,反而导致人物形象有所损害,甚至被不少观众批评“智商掉线”。如瑞根进入无人车厢后招致怪兽袭击,导演赋予她的行为动机是为弟弟马库斯拿急救箱,但她出走前刚与马库斯发生过激烈争吵,拿到急救箱后她也没有回去找马库斯,显然这个动机是不成立的,也有悖于她一直以来聪慧机敏的人设。细究下来,瑞根的这次“车厢探险”更多的是服务于剧情发展,一方面可以引出外星生物来增加影片的奇观性,另一方面也促进瑞根与埃米特间的友情升温,为埃米特接下来的情感转变打下基础。
其实,这种以工具性取代逻辑性的剧情编织在《寂静之地2》中俯拾皆是,比如为何胆小的马库斯在行动不便的情况下敢一个人在工厂游荡?为何岛上的黑人大叔在没有确定怪兽被甩掉的前提下要在门口对着埃米特说话?为何有人能将怪兽轻易爆头,有人却爆头无果?这些问题都暴露出了编剧在创作时的不严谨、不细致,一味追求感官刺激所导致的后果将是整部影片的逻辑大厦摇摇欲坠。
有网友说,《寂静之地》是不能带着脑子看的电影。我认为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寂静之地》在剧作上有诸多逻辑纰漏,无法细究;二是如果过于头脑理智地去看《寂静之地》,便会丧失掉很多感官乐趣。诚然,面对故事中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句话作为观众的自我妥协与心理慰藉无可厚非,但创作者若想把《寂静之地》打造成经得起市场检验与时间淘漉的长线IP,则必须要在剧作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进一步审慎思考和精细打磨,尤其是要调和好影片高概念与叙事繁复间的矛盾,以及填补明显的逻辑漏洞。
作为创作者始终要记住的是,新颖的高概念仅仅是影片成功的第一步,因为再新颖独特的高概念都只能惊艳观众一时,惊艳过后真正能留住观众的,依然是那个经得起推敲的、充盈着创作者诚意与灵魂的故事。
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海猫食堂iSeaCat」,不定期更新影评。
恐惧,是人类最真实的情感,面对未知的恐惧,面对暴力的恐惧,面对死亡的恐惧。在《哈利波特》中,老师在一面镜子前告诉孩子们,只有克服了你最害怕的东西,你才能长大,直面恐惧,是蜕变的第一课。
《寂静之地》第一部我是在电影院看的,面对它的设定,在刚开始看的时候始终有个疑问,如果不能发声,那么这部电影该如何完成呢?难道是个默片吗?那些通过声效来达到惊悚的效果该如何处理呢?这也是这部电影最有魅力的地方,那就是一个脑洞大开的设定:未知物种攻占地球,它们没有眼睛,只能通过声音辨别敌人,当人们发出尖叫声时,它们就攻击人类,将其撕碎吞噬。
声音几乎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手段之一。当我们出生的时候,第一声啼哭预示着生命的开始;当我们高兴的时候,用放声大笑来表达我们的幸福之情;当我们疼痛的时候,用放声大哭来表达我们肉体或是精神上的痛苦;当我们需要求救的时候,我们也要喊“救命”。可是,因为这些表达人类情绪情感和需求的声音都不能发出,本是用来求救的信号反而成了致命的原由,所以我们就失去了表达的功能,就像断了手和脚一样无法前行。
编剧和导演在想出这个设定的同时,还要赋予主角们另外的生存技巧。比如在第一部中,父亲铺了沙子的路来消音,全家只能用手语沟通,脱掉鞋子赤脚走路,还有照明系统也可以沟通。女儿这个角色正好也是一个听力障碍患者,所以用手语交流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但是小儿子的出生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孩子饿了就会哭,尿了也会哭,小孩子是无法控制的。看电影的过程,就像一个大型野外生存挑战游戏,你随时随地都在担心主角们会因为发出声音而丧命。保持安静,是他们活下去的唯一办法。
《寂静之地2》在原来设定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的处理,现在,已经是外来物种侵袭地球的第474天,过去了一年,幸存下来的人所剩无几。女主一家在第一部中就死了父亲和一个孩子,现在女主妈妈要带着女儿、儿子还有一个小婴儿突出重围,原来的家已经不能再呆下去了。他们赤脚走在路上,一开始我不理解为什么要赤脚,那么疼还跑不快要流血,后来才恍然大悟,是为了不让鞋子发出声音,还记得第一部中女主角的脚被钉子刺穿的那一幕,那种疼痛感似乎还留在我自己的体内。
女主一家大包小包地上路了,还做了一个可以供小婴儿藏匿的小箱子,这个箱子需要氧气的供给来维持小婴儿的生命,如果它开始哭闹,就要把它放进箱子里吸氧,这样才能避开外来物种的追杀。所以在第二部中,“氧气”是非常重要的道具。另外,无线电依然是这部剧中最重要的武器。在第一部中,患有听力障碍的女儿发现可以用大分贝的无线电声波来对付外来物种,它们害怕这种声音,也给人类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射杀它们,第二部中,女儿依然带了两部无线电上路。
《寂静之地2》在结构上做了相当精细的处理。从女主一家上路开始,两条线并行,到中间发展到三条线,然后又并作两条线。这两条线是女主一家和她的朋友埃蒙特。埃蒙特是一个丧妻又丧子的孤家寡人,他一个人离开城市躲在一个废弃的仓库里,他利用隔离声场的金属圆桶来躲避外来物种的追杀。但是女主一家到来之后彻底打破了他的平静,首先是物资的缺乏,原来一个人可以过活的食物、水还要分给女主一家。在生存面前,埃蒙特也差点变成一个冷血无情的人,然而,女主的眼泪唤醒了埃蒙特的良知,最后,他还是帮助女主去寻找她的女儿。
自此,镜头剪辑就变成了双线并行,而且还有呼应。比如这里正在紧张地和怪物较量,那边也陷入了危机,这里缺氧,那里也被绳子套住了脖子,这里开枪,那里也用棍棒还击。中间女主因为要给孩子找药和氧气瓶,剪辑变成了三线并行,紧张而又过瘾。突如其来的声效也很好地完成了惊悚片的“吓人”环节,整个过程都有点“一惊一乍”的。前面刚刚突出重围,下一秒又陷入了危机之中。男女主角就像要升级打怪一样,一路披荆斩棘,活下去,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这一部最大的亮点,还不是如何战胜怪物,而是将重点放在两个孩子如何保护大人的过程。在我们的印象中,大人总是负责保护年幼的孩子,因为大人代表了成熟、稳重和勇敢,而孩子总是那个被保护的对象,在孩子的眼中,大人也是永远不会战败的。在这部电影中,一开始女主角和埃蒙特都在战斗,哪怕女主角已经精疲力竭伤横累累,但她还没有倒下;埃蒙特也是去寻找和保护女主角的女儿的,但是,当孩子发现大人也不是万能的时候,大人也会受伤也会流血的时候,他们没有坐以待毙,跨出了勇敢的那一步,拿起枪、拿起棍棒,和怪物战斗到底。
而电影,就在女儿坚定的眼神中嘎然而止了,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内心一个声音响起:“什么?结束了?”肯定还有下一部吧!在期待《寂静之地3》的同时,我们也抛出了诸多的疑问,比如关于这个外来生物,还是一头雾水,它从哪里来,为什么攻击人类?人类该何去何从?希望在下一部中,观众能找到答案。
拖后腿的大儿子就不说了,每部电影总有这么几个这样的。然后吐槽着吐槽着突然很奇怪为啥怪物要攻击人类呢?不是食物也不是因为繁殖,那干啥盯着人类呢?乌鸦嘎嘎叫飞过都不管,人类不小心叫了就立马跳出来了!
然后想到难道怪物是外星人为了占领地球提前在地球放的怪物为了消灭人类?艾玛,这样一想就说得通为啥人类不小心碰到啥发出声音怪物就跑来了,那老鼠啥的不小心弄出声音怪物也会跑来?那怪物不是累死了!
那它是咋分辨是哪个弄出的声音呢?为啥锲而不舍和人类不死不休呢?就是外星人👽做的哎!可能这些怪物就是外星实验室作品,把杀死人类作为最高纲领,已经刻入它的基因里面了!所以一直追杀人类!所以它既怕超声波又不会游泳还能被枪/棍子啥的爆头,因为它就是一战争的先头部队也就炮灰咯,只是放出来先消灭清除一大部分人类咯,好用就行,有弱点啥的,后面实验室还会改进呀!和丧尸一样不停滴进化咯,要是有第三部估计是会飞会水不怕超声波啥的都有了!
这么一想瞬间觉得恍然大悟,和小伙伴一讨论也觉得炒鸡有道理啊,豁然开朗😆😆
2018年惊悚片《寂静之地》一刀未剪地引进,首次把“声音惊悚”这种设定带到内地院线的大银幕上。三年之后,《寂静之地2》再次引进内地,依然是一刀未剪。这对于很难在大银幕看到优质惊悚片的内地观众来说,绝对是一次盛宴。
《寂静之地2》继续由导演约翰·卡拉辛斯基、女主艾米莉·布朗特这对夫妻档操刀,还邀请了基里安·墨菲担任第二部的男主角,卡司阵容更具看点。
总的来说,影片的整体观感明显好于前作,在海外市场也口碑不俗。本片首映当天IMDB评分甚至达到了8.0分,远超前作的7.5分,打破了续集魔咒。
看过前作的观众一定知道,《寂静之地》系列最大的特色就是“声音惊悚”。影片讲的是一种听到声音就会杀人的外星生物占领地球,幸存人类必须保持安静才能存活的故事。
在这个设定下,演员几乎没有多少台词,很多时候都是靠手语交流。紧张的逃生氛围也让观众与角色一起“屏住呼吸”,唯恐弄出一点声响被怪兽发现。
到了《寂静之地2》,导演在声音危机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氧气危机这一设定。即片中角色为了躲避怪兽追杀,逃到了一个密闭性极佳的管道内,这个管道可以隔绝声音,但是也隔绝了氧气,主人公必须用秒表计时,到了一定时间就要开门换气,同时要避免被怪兽发现。
类似的缺氧设定在《活埋》《氧气危机》等影片中早有应用,但《寂静之地2》巧妙地把声音危机、氧气危机结合起来,让观众的焦虑不安成倍增加。
除此之外,影片也减少了前作对jump scare的低级使用,怪兽也不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故弄玄虚,而是增加了很多主人公与怪兽刚正面的镜头描写,大大增强了观众的爽感。
米莉森·西蒙斯饰演的失聪小女孩依然是本片的核心人物,导演延续了前作的声音处理方式,即镜头切换到小女孩的视角时,影片会进入“静音”状态,为观众呈现失聪人士的感官状态。这种五感丧失的体验也可以加剧观众的不安,对营造惊悚氛围具有极佳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演员米莉森·西蒙斯现实中也是一名失聪人士,她由于在婴儿期服用过量药物导致耳聋。因此可以说,影片呈现出失聪人士的生活状态,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呼吁人们关注身边的残障人士。
并且,像米莉森·西蒙斯、彼特·丁拉基这样的残障演员依然可以参与到好莱坞大厂项目,得到为自己量身打造的一些角色,这种好莱坞“白左”情怀也是很值得国内业界学习的。
“声音惊悚”这个设定,完全可以像丧尸片的设定一样展开,衍生出更多风格和特色,这为《寂静之地》系列的续集提供了可能。
《寂静之地1》开头就是灾难后第89天,讲述了主角夫妇小儿子的死,随后时间点又切到了灾难日的一年多以后,对人类社会首次面对怪兽的情况只是用报纸墙一笔带过,留下了很多坑没有填。
到了《寂静之地2》,导演终于用影片前20分钟为观众填上了灾难日这个坑,不仅引入了基里安·墨菲饰演的邻居角色,还让影片的世界观进一步扩大。
没有看过或者看懂前作的观众可能不了解,影片中的外星怪兽是一种移动速度极快,听觉极为灵敏,全身被坚硬皮肤包裹的生物,子弹和炸弹也无法击穿它们的皮肤。这种生物的弱点是没有眼睛和鼻子,并且被助听器的声波攻击后,会打开包裹头部的坚硬鳞片,暴露脆弱的要害。
(别抬杠,如果说不会游泳不会飞的怪物没道理毁灭世界,那所有的丧尸片逻辑上也讲不通)
影片很多细节都在解释这种设定,比如主角一家光脚走在细沙铺好的道路上,是为了减轻脚步声避免被怪兽发现;有个镜头横扫过火车站台,上面凌乱散落着很多高跟鞋,是因为高跟鞋走路的声音容易被怪兽攻击;女主用洒水器制造类似下雨的白噪音,可以干扰怪兽的听觉系统(与第一部的瀑布声原理类似)……看懂这些细节更利于我们理解影片的设定。
《寂静之地2》还出现了人类盗贼团和小岛上的幸存者定居点,这点与传统末日片的套路相似,在极端环境下,有的人会堕落,还有的人会幸运地找到世外桃源。其他幸存人类的出现,让这个系列的剧情走向出现更多可能。
通常的惊悚片,最大的槽点就是角色各种无脑降智行为,比如《寂静之地1》主角夫妇在世界末日生孩子就被很多观众吐槽。(当然硬要解释的话,可以用主角夫妇经历丧子之痛的心理状态,以及美国人相对其他发达国家更高的生育率等文化差异来理解)
而《寂静之地2》明显强于前作的一点,就是主要角色都智商在线,连两个孩子都迅速成长为主力,不再是求生路上的拖油瓶。续集唯一送人头的情况发生在小岛幸存者那里,不过考虑到他们承平日久,应对能力比不过岛外人类也情有可原。
在前作中,导演兼主演约翰·卡拉辛斯基饰演的父亲为失聪女儿亲手改装了一款助听器,主角一家无意中发现助听器的声波频率可以令外星怪兽十分痛苦,为杀死怪兽提供机会。
这个意外发现坐实了失聪小女孩在影片中的“救世主”人设,因此即便她任性出走,也多了一层拯救人类的大义。而影片最后一幕,两个孩子分别手刃怪兽的场景又很A爆,证明了下一代在末世中得到成长,足以独挑大梁。
据说导演还准备拍第三部,照这个剧情走向来看,失聪小女孩肯定是救世主光环笼罩,而人类也发现了怪兽不能游泳等更多弱点。或许下一部人类将开始反击,或许将介绍怪兽的来源,或许导演对“声音惊悚”还有更多玩法,总之还是希望能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惊喜吧。
他们拿小女孩当诱饵,我们拿助听器当武器。荒芜的末世,比怪兽更可怕的是缺氧,饥饿,秩序的崩塌和关系的覆灭。曾经我们是朋友,此刻是需要自保的陌生人。曾经我们是家人,如今是天人永隔的十字墓碑。即便聚在一起,铜墙铁壁的厂房也不是我的家。即使分割两地,利用电台和强磁噪音共同拯救的仍是家人。
每个某地电影院都应该配一只这样的怪物
最大的快乐来自全程安静一有动静就互相嘘的观众
这就是那种只能在电影院看的恐怖片,音效太尼玛吓人了。。。
怪物不会游泳的设定太拉垮了,完全破坏了对外面的想象,这种一不会飞、二不会游泳的东西是怎么把人类灭绝的?还是说第三部准备走出美洲大陆,结果发现亚欧非人民完全不受影响?
总之一句话,看的时候不要带脑子!不要带脑子!不要带脑子!套路还是第一部那些,就是靠jump scare吓你一激灵,但也确实是屡试不爽,氛围营造的相当不错。续集经费明显增多,怪物的出场频率也高了,娱乐性依旧很不错。然而问题也和第一部一样,不适合带脑子去看,很多情节只要仔细一想就滑稽了起来,部分危机的制造和解决都太生硬、刻意。母亲外出寻找补给前,竟然不提醒独自留守的男孩,婴儿的氧气罐快要没气。小男孩不作就不会死,非要带着脚伤上楼毫无意义的弄出些动静。小女孩看到废弃车厢不绕行非要冒险,虽然给了个想要拿急救箱的目的解释,但实在有些牵强,毕竟拿到了她也没有回去给弟弟治脚,而是继续前进。长期生活在水边的一群人不知道怪物不会水,出了事只有主角往水里跳,其他人都在岸上等着领便当下班。
受不住日式恐怖,又想去影院找点一惊一乍的刺激,可以去看看这部。紧张的氛围营造的很好,基本上是“我知道接下来怪物就要出场了,但不清楚具体哪一下会出场”。我没看过1直接去看的2,开头有些人物关系会抓不住,不过也不太影响。惊吓程度我和朋友一致给3星,偶尔会哆嗦一下的程度。
这,近几年来,看过的,最烂的烂片
希望每个电影院剧院都标配一只这个怪兽
PG-13的恐怖片,基本上还是在安全射程范围内。保持了第一部的氛围,以及短小精悍的时长,并且在前作“噤声”的概念上,这部更是让人“屏住呼吸”,对于观众调动观感来说是多维的。视听设计仍然是有想法的,结尾的平行剪辑也还不错,但也结束的略显仓促。三星可看。
恐怖片不吓人是原罪。怪物不能游泳的设定,到底是怎么把人类逼到这种地步的……儿子到底爬出去干什么?美团都没他能送。还有那群莫名其妙的海盗(?)不过观影体验还不错。
是我错觉吗?第一部讲述了人类不屈不挠的繁殖欲望,第二部则是爸爸死了必须找个新爸爸的故事。(以下轻度剧透)男主本已躺平,女主冲过来对他打开宝箱展示人类幼崽,脸上表情写着“这你能拒绝吗?你不能。”之后母女俩先后对男主提出要求:Be a man。如此这般,让你找回“父性”,成为新的爸爸。
上岛以后为啥不能稍作整顿直奔广播室呢?
看到那个钉子隔了两年还没拔出来我真的太开心了
从影院出来的时候,我指着耳中的助听器和女朋友说,我也能保护你。
看这个片子都堵不住有些人吧吧吧的嘴
比第一部好看,剧情不磨叽了,主要角色不拖后腿。第一次看到胡子拉碴的基里安墨菲。补充:我就特别烦那些说“不会游泳不会飞的怪物凭啥能毁灭世界”的杠精,丧尸也不会游泳不会飞,那所有丧尸片也都逻辑有问题呗?新冠病毒远远不如丧尸病毒危险,就已经把人类社会折腾得不行了,如果真出现丧尸病毒或者异形,人类哪来的自信能应对自如?
比第一部好太多,抛弃复杂故事,专注惊悚场景,不拖泥带水,双线叙事,加倍刺激,从头到尾手心冒汗~Kids Power小朋友雄起~
瞎编不满九十分钟,只好慢吞吞蹦台词了,恐怖片狂煽什么鬼情?除了几个一惊一乍,恐怖程度也几乎为零。相比第一部瀑布、钉子、生孩子、父爱的几个设计,这部弱鸡到没有任何出彩之处。怪物太适合每个电影院标配一个了,委派观影过程保持安静监督员。
本来可以打四星,但是实在受不了女主和她女儿一脉相承的道德绑架。